察罕,是西域板勒纥城的人。他爹叫伯德那,元庚辰年,朝廷大军打到西域,他们全家就跟着一起投降了。后来察罕跟着旭烈王做事,被任命为河东民赋副总管,就住在河中府猗氏县,后来又搬到解州。他爹后来还被追封为荣禄大夫、宣徽使、柱国、芮国公,官职可高了。察罕长得高大威猛,又聪明过人,读书多,记性好,各种国家的文字他都会看,在行军府当奥鲁千户。奥鲁赤当湖广参政的时候,就把他调到蒙古都万户府当知事。奥鲁赤升官当平章政事后,又把察罕调去当理问,很多政务都由他处理决定,他还让自己的孩子们好好读书学习。元至元二十四年,他跟着镇南王去征讨安南,军队到了泸江。安南的世子派他叔叔去军营里说自己没罪,镇南王就让察罕数落他的罪状,把安南世子给骂了一顿,安南世子没办法,只好带着人逃跑了。二十八年,察罕被任命为枢密院经历。没过多久,他就跟着奥鲁赤一起到江西工作了。
宁都有人说:“某乡的山上,云彩五颜六色的,有东西在里面,看起来像玉玺。咱们不能用武力去抢,怕是当地人拿去了。”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察罕说:“胡说八道,肯定是有人想陷害仇家。”仔细一查,果然如此。察罕前后跟着奥鲁赤在湖广、江西两地工作了二十一年,立了不少功劳。元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推荐他去湖南当宪司佥事,中书省又推荐他去武昌当治中。丞相哈剌哈孙说:“察罕为人清廉,当然适合做监察官。但是武昌这么大的地方,非他不可。”最后,他就去武昌上任了。广西有个妖贼叫高仙道,用歪门邪道迷惑百姓,被骗的人有好几千。高仙道被抓后,湖广行省让察罕和宪司一起处理这件事,察罕查清楚了事情的真相,决定处死几个首恶,其他人全部放了,还把他们的妖书都烧了。很多人反对,察罕说:“责任我一个人担着,你们不用担心。”因为政绩突出,他被提升为河南省郎中。
成宗皇帝驾崩了,仁宗皇帝从藩地赶回京城,处理掉那些图谋不轨的大臣,然后把武宗皇帝从边疆迎回。河南平章政事囊加台推荐了察罕,武宗皇帝立刻派人把他从上都请来,赏赐了他两匹好马、一千贯钱和五十两银子,还说:“你暂时别走,以后有用得着你的地方。”武宗皇帝登基后,立仁宗为皇太子,任命察罕为詹事院判,后来又升迁为佥詹事院事,还赏赐了他一百两银子和两匹锦缎,让他先回大都去上任。
仁宗皇帝回京后,对察罕说:“皇上把以前安西王的地盘赐给了我,要设立都总管府,你来当这个总管,一定要谨慎地挑选下属,别因为詹事院的官职高就看不上这个差事。我再给你升官,授予你资德大夫的官职。”察罕叩头谢恩说:“都总管的职务,我一定尽心竭力完成,升官的事我实在不敢当。”他一再推辞,最后只接受了正奉大夫的官职,并领受了银印。
至大元年,察罕去江南各省查验户口,回来后被任命为太子府正,又加封为昭文馆大学士,后来又升迁为家令。武宗皇帝去世了,仁宗皇帝悲痛欲绝。察罕上前拜谢说:“老百姓的寿命长短,都有定数,圣人的天命,也不是偶然的。现在国家大事都压在殿下身上,您即使再悲伤,也要为宗庙和太后想想啊!”仁宗皇帝止住哭泣说:“上次大丧,非要请喇嘛做法事,有什么用呢?我想把府库里的钱拿出来赈济那些孤儿寡妇,你看怎么样?”察罕说:“施政以仁爱为本,这是文王成为圣王的道理。殿下这样做,真是太好了!”东宫以前有左右卫兵,仁宗皇帝就让囊加台和察罕统领右卫,并让他们仔细挑选官属。
仁宗皇帝即位后,任命察罕为中书参知政事,但只让他掌握大方向,不让他管那些琐碎的事务,懂行的人都说他得到了大臣应有的待遇。皇帝曾经赏赐他枸杞酒,说:“这酒可以让你长寿。”他还对宰相说:“察罕为人清廉,可以赏赐他金束带和一万贯钱。”前后赏赐给察罕的东西,数都数不清。皇庆元年,察罕被升为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后来他请求回解州老家,为祖先立碑,皇帝准许了他的请求。
晚年,我住在德安的白云山别墅,就给自己起了个“白云”的号。有一次进宫见皇上,皇上远远就看见我了,说:“白云先生来了!”皇上对我的宠信就是这样。
皇上曾经问我张良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说:“他辅佐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功成之后就退隐了,是个贤人啊!” 皇上又问起狄仁杰,我说:“在唐朝国力衰弱的时候,他能最终保全社稷,也是个贤相啊!” 我还把范仲淹写的碑文背诵得非常熟练。皇上叹了口气,很久才说:“察罕竟然如此博学!”
我曾经翻译了《贞观政要》献给皇上,皇上非常高兴,下令抄写多份分赐给左右近臣。皇上还下令让我翻译《帝范》,又让我翻译《脱必赤颜》,取名为《圣武开天纪》,以及《纪年纂要》、《太宗平金始末》等等书籍,这些书都交给了史馆保存。
有一次我因为生病告假,等病好了回朝,皇上在万岁山圆殿接见我,还让平章李孟陪同我一起谢恩。皇上问:“白云病好了吗?” 我叩头回答说:“老臣身体衰弱多病,对圣上毫无裨益,承蒙陛下怜悯,让我回到田园,真是万幸,感觉身上的沉疴都消失了。”皇上命人赐给我坐垫。皇上又看着李孟说:“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受辱,今天我算是见到了这样的人。我当初听从答剌罕、不怜吉台、囊加台等人的建议启用他,确实获益良多。那些说察罕不好的人,他们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人。”皇上还谈到了科举考试和古代帝王赐姓赐名的那些事,最后赐给我白姓。
我最初出生在河中府,那晚天气清朗,月亮像白天一样明亮。算命先生祝贺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显贵。”当地人把“白”叫做“察罕”,所以我的名字就叫察罕。我天性孝顺友爱,在河中的田宅都分给了兄弟们。兄弟们后来穷困潦倒,回到我身边,我又把田宅和奴婢分给他们,甚至还放了很多奴婢为民。所以大家都称赞我是一个长者。我退休后,安享晚年八年,寿终正寝。
我的儿子:外家奴,官至太中大夫、武冈路总管;李家奴,早逝;忽都笃,官至承直郎、高邮府判官。孙子九人,其中做官的有两个人:阔阔不花、哈撒。
曲枢,是个西域人。他曾祖父叫达不台,祖父叫阿达台,父亲叫质理花台,祖上几代都因为功劳被朝廷追赠了功臣称号,还追封了王爵。曲枢七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长大后,他为人沉稳、安静、专心,在徽仁裕圣皇太后身边当差。仁宗皇帝小时候,大家就觉得曲枢可以担任保姆和老师,辅佐仁宗长大。曲枢在宫里就帮着照顾仁宗的饮食起居,宫外就抱着仁宗玩耍散步,他尽心尽力,日夜操劳,从不懈怠。
大德三年,武宗皇帝去北方打仗。九年的时候,奸臣弄权,朝政混乱。仁宗皇帝陪着皇太后流亡在外,没过多久,又回到了云中,几年时间里一直奔波劳碌,没有一刻闲着。曲枢跟着他们风吹日晒,走过艰难险阻,却始终没有露出疲惫的神色。成宗皇帝去世后,仁宗皇帝带着皇太后回朝,铲除了奸党,拥立武宗皇帝登基,仁宗自己当上了太子,天下终于安定下来了。朝廷就封曲枢为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让他兼任大司农。没过多久,又升为光禄大夫,主管詹事院,还加封特进,封为应国公。
至大元年,曲枢又升任开府仪同三司、太子詹事、平章军国重事、上柱国,依然兼任大司农和应国公。后来又升为太子太保,主管典医监。四年后,他又被任命为太保、录军国重事、集贤大学士,继续兼任大司农,还主管崇祥院和司天台,官职和爵位都没有变化。后来,曲枢因为生病,在任上去世了。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伯都,大德十一年被特授为翰林学士、嘉议大夫,后来升任中奉大夫、典宝监卿,又加封资德大夫、治书侍御史。至大元年,升任荣禄大夫,被遥授中书平章政事,后来又改任侍御史。第二年,升任中书参知政事,又升任右丞,三十二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儿子叫咬住。
咱们先说说帖木儿,元大德十一年的时候,他被特地任命为正议大夫,怀孟路总管府的达鲁花赤,还兼管着各路军队奥鲁管辖区内的农业生产,之后又升任府正。
到了至大二年,他升迁为中奉大夫,在陕西等地行尚书省担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部长级别。第二年,他调回京城,当上了太子家令,后来又升为正奉大夫。再过一年,他又升任资德大夫,担任大都留守,还兼任少府监。本来要提拔他当侍御史的,结果又改任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还兼修国史,这可是个肥差!没过多久,他又回到大都当留守,还兼任少府监和武卫亲军都指挥使,还佩带着金虎符,那可是权力象征啊!到了皇庆元年,他又被加封为荣禄大夫,官儿越做越大。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桓泽都,另一个叫蛮子。
阿礼海牙,畏吾氏,集贤大学士脱列之子也。
阿礼海牙,是畏吾氏的人,他是集贤大学士脱列的儿子。
兄野讷,事仁宗于潜邸。大德九年,仁宗奉兴圣太后出居怀州,从者单弱,多怀去计。野讷独无所畏难。
他哥哥叫野讷,在仁宗还是皇子的时候就侍奉他。大德九年,仁宗带着兴圣太后搬到怀州去住,跟着的人手少,而且很多人心里都想着离开。只有野讷一点都不害怕困难。
成宗崩,权臣阿附中宫,不遣使告哀宗藩。仁宗有闻,将自怀州入京,宫臣或持不可。野讷屏人密启曰:“天子晏驾而皇子已早卒,天下无主,邪谋方兴。怀宁王及殿下,世祖、裕皇贤孙,人心所属久矣。宜急奉太母入定大计,邪谋必止。迎立怀宁王以正神器,在此行矣。”
成宗皇帝死了,那些权臣都依附着皇后,也不派使者去通知宗室藩王。仁宗听说后,打算从怀州进京,宫里的官员有人反对。野讷避开其他人悄悄地对仁宗说:“皇帝驾崩了,皇子也早夭了,天下没有主子,坏主意正要兴起。怀宁王和殿下,都是世祖皇帝和裕宗皇帝的孙子,是大家公认的继承人。应该赶紧带着太后进京商议大事,这样那些坏主意才能停止。迎立怀宁王来稳定天下,就在这次行动上了!”
仁宗即白太后,以二月至京师,遂诛柄臣二人,遣使迎武宗。武宗即位,召野讷,赐玉带,授嘉议大夫、秘书监。
仁宗就告诉了太后,二月到了京城,然后杀了两个当权的坏大臣,派人去迎接武宗。武宗登基后,召见了野讷,赏赐给他玉带,任命他为嘉议大夫、秘书监。
仁宗居东宫,兼太子右庶子,迁侍御史、崇祥院使,兼将作院使。闽有绣工,工官大集民间子女居肆督责,吏因为奸利,野讷奏罢之,闽人感悦。寻兼太医院使。
仁宗在东宫的时候,兼任太子右庶子,后来升迁为侍御史、崇祥院使,又兼任将作院使。福建有个绣坊,官府把民间女子集中起来在绣坊里督促她们工作,官吏从中渔利,野讷上奏罢免了他们,福建百姓都很感激。不久,他又兼任了太医院使。
仁宗即位,请召文武老臣,咨以朝政。又请以中都苑囿还诸民。拜枢密院副使,进同知枢密院事。命为中书平章政事,辞不拜。野讷之在台及侍禁中,于国家事有不便,辄言之,言无不纳。然韬晦恶盈,不泄于外。延祐四年卒,年四十。赠推诚保节翊运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中书省左丞相、上柱国、赵国公,谥忠靖。
仁宗即位后,野讷建议召见朝廷的文武老臣,咨询朝政大事。他还建议把中都的皇家园林还给老百姓。后来他被任命为枢密院副使,然后升为同知枢密院事。朝廷要任命他为中书平章政事,但他推辞了。野讷在担任御史和侍奉皇帝期间,如果发现国家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就马上提出来,皇帝都会采纳他的意见。但他为人低调,不喜欢炫耀,不张扬。延祐四年,他去世了,年仅四十岁。朝廷追赠他为“推诚保节翊运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中书省左丞相、上柱国、赵国公”,谥号“忠靖”。
阿礼海牙啊,很早就跟着武宗皇帝和仁宗皇帝做事了,是他们的侍卫。因为他为人清廉谨慎,又聪明敏捷,所以武宗和仁宗皇帝,还有他的兄弟们都很信任他。十几年里,他走遍了京城附近的地方,经常在皇帝身边侍奉,也经常出宫去处理政务,朝中没有任何人对他有不好的评价。
到了至治年间,他被提升为平章政事,相当于宰相。后来又先后到镇江、浙江、湖广、河南、陕西四个省任职,每个地方都做出了很多惠民的好政绩,特别是汴梁的老百姓,对他更是念念不忘。后来他回到朝廷,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承旨。他父亲去世后,他就辞官回家守孝了。
天历元年秋天,文宗皇帝登基了。阿礼海牙立刻换上朝服,南下迎接皇帝,在汴京郊外见到了文宗。皇帝下令让他继续镇守汴京。
那时候正是非常艰难的时期,阿礼海牙高价收购粮食,储备军粮;命令附近的州郡分别管理军械,检阅士兵,征集民间马匹,以防万一。早些时候,文宗即位的诏书已经传遍全国,但是陕西的官府却联合靖安王等人起兵,向东进攻潼关。阿礼海牙打开府库,拿出二十五万贯钱,交给河南、淮北的蒙古军都万户朵列图和廉访副使万家闾,让他们犒赏河南的军队,抵御叛军。他还命令都镇抚卜伯率领军队巡视南阳、高门、武关、荆子等险要关隘,南到襄阳、四川两江的交汇处,督促他们严加防备。万户博罗镇守潼关,却没能有效组织军队。
这个月二十五日,只儿哈率领小汪总帅、脱帖木儿万户等人的军队,从潼关杀出来,向东抢掠阌乡,攻打灵宝,洗劫陕州、新安等州县,四处烧杀抢掠,一路前进。河南告急的使者紧急赶到,朵列图也上报说兵力不足。十月一日,阿礼海牙召集省里的官员,询问应对之策,但没有人能提出好的建议。阿礼海牙说:“汴京位于南北交界处,如果让西边的叛军攻到这里,那么江南三省就无法与京师联系,军队要什么时候才能休战呢?事情有轻重缓急,现在最重要的是兵力充足,其次是粮食充足。我调集湖广的平阳、保定两翼军队,以及我省的邓州、新州两翼军、庐州、沂州、郯州的炮弩手等部队,去防备虎牢关;调集裕州哈剌鲁、邓州孙万户的军队,去防备武关、荆子口。把各州郡的军队以及蒙古两都万户、左右两卫、各部青壮年能参军的都组织起来,给他们配备马匹、钱粮、装备,编成队伍,依次驻守各关隘。芍陂等地的屯兵本来就是从襄阳、邓州等地来耕田的军队,现在让他们回到军队,再补充一些民间的青壮年,让他们守卫襄阳、白土、峡州等关隘。另外派塔海去防备从蜀地来的叛军,用汴京、汝州、荆州、襄阳、淮河两岸的马匹供应他们,府库的钱粮不够,就命令各州县向富裕人家借贷。安丰等州郡的粮食,沿着黄河运到陕西,在汴京、汝州等附近州郡收购的粮食,就运到荥阳,再送到虎牢关。我和各位将士都要尽忠报国,效忠朝廷,一定能取得胜利的!”大家回答说:“是!”阿礼海牙下令立即分头行动。
从伯颜不花王以下,到省里的都事李元德等,所有省里的属吏和在家办公的官员,都各自分配任务,立即行动起来。廉访使董守中、佥事沙沙在南阳,右丞脱帖木儿、廉访使卜颜在虎牢关,分别调遣军队,听候他们的指挥。运送军粮的队伍,成千上万辆车,一眼望不到边,阿礼海牙亲自检查,确保粮食充足优质,并且按时到达。从虎牢关以南到襄阳、汉中,所有地方的军需都得到了充分供应。总共准备了二十万石粮食,豆子也一样多,兵甲五十五万套,草料无数。当时,朝廷设立了行枢密院,负责处理西线战事。襄阳、汉中、荆湖、河南等州县都缺官员,阿礼海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人才来担任,朝廷都同意了他的请求。
这个月,西边的军队逼近河南,行省院的使者来报告说:“西边的敌人,一部分人从河中渡过黄河,打算进攻怀庆府、孟州和磁州;另一部分人,由帖木哥率领,过了武关,抢掠邓州,把邓州搞得民不聊生,然后直奔襄阳。他们攻破了三十多个州县,横行霸道几千里,走到哪儿就杀官吏,烧房屋,抢掠百姓、妇女和财物,罪恶滔天,简直是灭绝人性!而且听说西边已经联系了四川的军队,准备增援他们。” 阿礼海牙加紧督促运输军需物资到西线,派行省院官员塔海率领军队去攻打帖木哥,同时又在长江、黄河沿岸做准备,在峡口设置铁索桥,建造战船等待战斗。
十九号,我们的军队在巩县的石渡与西兵遭遇,其中湖广征调的太原兵战斗力最强。他们刚到战场,还没来得及吃饭,就被催促着加倍速度前进,一直战斗到傍晚。双方死伤人数差不多,都有人掉进山谷里死了,结果虎牢关就被敌人占领了。之前准备的巨额军资和民力,一下子全都没了。行省院和各路军队只好收兵撤退。二十二日到达汴梁,老百姓都吓坏了。阿礼海也先前后几次派使者向朝廷报告情况,都被也先扣留不让走,已经二十天没收到朝廷的任何消息了。阿礼海牙也很着急,亲自出来安抚百姓,加紧修缮城墙,准备应对冲突,设立四个城门方便通行,告诫士兵加强戒备。当时情况非常危急,但阿礼海牙每天照常出入,脸色平静,跟平时一样,大家心里都踏实多了。
十一月六号,西边的敌军逼近城下,距离只有百里了。阿礼海牙把行院的将领们、各部门的官员都召集起来,跟大家说:“我承蒙朝廷的厚恩,只有战死才能报答国家。咱们出兵,目标就是敌人,要是退回城里固守,岂不是太胆小了吗?再说,敌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有什么胆量敢来侵犯我们呢?况且,我们的武器装备一点也不差,粮草也充足得很,之所以打不赢,是因为太平日子过得太久了,将领们不懂军事,士兵们也没经过训练,所以敌人才能嚣张到这个地步。如果他们知道我们圣上下的命令,就会灰心丧气,自己溃散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我现在要派人去朝廷报告情况,请求皇上发布大赦令,宽恕那些被胁迫和犯错的人。等圣旨下来之前,先招募士兵,把圣旨和朝廷的招降文书带到敌军营地里去,给他们讲清楚利害关系。然后,我率领大军西进征讨,再另外派几个骁勇的将领率领几千精锐骑兵去龙门,绕到敌军背后,让他们进退两难,最后在巩州、洛阳之间把他们全部俘虏。至于我们俘虏的陕西官员,就交给有关部门看管起来,好吃好喝地供着,一个也不杀。” 大家齐声说:“是,我们听您的吩咐!”当天,阿礼海牙就和行院一起在南薰门外整顿兵马,准备出发。
第二天,阿礼海牙率领大军出发了。
哎,有使者从京城回来了,说齐王已经拿下上都了,还带回了天子的宝玺,说很快就能到京城了。阿礼海牙一听,立马在省堂摆酒庆祝,还赶紧给各郡发信,通知江南三省,顺便让兰住赶紧把信送过去。 西边的人还在抓着兰住,逼问他事情的真相呢,朝廷那边也派了都护月鲁帖木儿带着十来个人,奉旨去放了被关在虎牢关的西军。结果西边的人把月鲁帖木儿带的人杀了一半,还把月鲁帖木儿抓起来,送到了荆王那里。荆王当时在河南的白马寺,所以就算西边的人还没散,也都吓傻了,听说行省院派兵来了,犹豫着不敢再往前冲了。朝廷又派参政冯不花亲自去给他们解释,这才让他们相信了。靖安王派了四批使者跟兰住一起来请求朝廷开恩,结果磨磨唧唧的又走了,这事儿还没完呢。
阿礼海牙这才宣布解除戒严,报捷了,把剩下的钱都还给了老百姓,还从陕西把被抓走的百姓都送回了家,好几千人呢!那些被抓的陕西官员,也都都被送回去了。阿礼海牙从一开始到镇守汴梁,到最后报捷,在汴梁省里待了几个月。后来因为立了功,被升迁为陕西行御史大夫,又当上了中书省平章政事。
奕赫抵雅尔丁,字太初,是回回人。他爸爸亦速马因,做到大都南北两城兵马都指挥使那么大的官儿。奕赫抵雅尔丁从小就聪明好学,看书过目不忘,尤其擅长他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他先是在中书省当个小官儿,后来因为工作时间长,被提拔到江西行省当员外郎。之后调回朝廷,在吏部当主事,没干多久就辞职了。接着又升到刑部员外郎。各地送来的案子,他都认真仔细地审查,翻来覆去地看,结果好多冤假错案都被他平反了。后来又升迁到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当佥事,但他没去上任。之后调回中书省右司当员外郎,没多久又升了郎中。
有一天,他和同事们一起讨论案子,有人和他意见不合。奕赫抵雅尔丁说:“各位,你们读法律条文,如果不能灵活运用,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那就像医生一样,虽然熟读医书,却不会根据脉象开药方,那对治病有什么用呢?”虽然有些同事心里不服气,但明白事理的人都觉得他说得对,认为这是句名言。元大德八年大赦天下,朝廷上讨论说,只有因为贪污受贿的官员不赦免。奕赫抵雅尔丁说:“不行!恩泽就像雨露一样,应该普降万物,贪官污吏当然可恨,但和强盗小偷比起来,还是有区别的。赦免了小偷却不能赦免官员,这是什么道理?”
有一次刑部审理了一个案子,判决书都写好了,结果丞相发现判错了,要惩罚负责这个案子的右司官员。奕赫抵雅尔丁其实没参与这个案子,但他看到判决书后,竟然在下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有人奇怪地问他:“这个案子判错了,你根本没参与,丞相正生气要处罚人,你干嘛还要签字呢?”奕赫抵雅尔丁说:“我恰好没参与这个案子而已,难道我和大家一起工作,却能独善其身,独免于难吗?”丞相听说后很欣赏他,那些同事也因此免于处罚。
我被调任左司郎中了。当时左司缺一个都事,平章政事梁暗都剌对我说:“人的才能和本事,其实不少见,但是踏实肯干、不欺骗人,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啊,你应该推荐你认为合适的人。” 我就推荐了王毅和李迪。当时大家一致认为我的推荐很合适。
我还曾经谈论过王仁卿、贾元播、高彦敬、敬威卿、李清臣这些人,说他们可以委以重任。当时这些人都在比较低的职位上,后来他们的官职都像我说的那样升上去了。 后来我升任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又升任中奉大夫、集贤大学士。没过多久,我又被任命为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使。
我刚到任,就看到庭院里摆满了各种刑具,非常齐全。我问是怎么回事,才知道这是前任官员设立的,用来对付犯人的。我皱着眉头说:“凡是被抓到我们这里来的人,都是官员或者有一定身份的人,只要认真查明真相,他们就会认罪,根本不需要这些刑具。” 于是,我立刻下令把这些刑具都撤掉了。
我在那里当了一年的监察官,贪污受贿的官员都销声匿迹了。到了至大元年,朝廷设立尚书省,任命我为参议尚书省事,让我到京城去上班,我推辞了,没去。后来又改设中书省,再次任命我为参议中书省事,我还是因为生病推辞了。延祐元年,我去世了,享年四十七岁。
脱烈海牙,他家祖上就挺厉害的,世代居住在别失拔里。他曾祖父阔华八撒术,当年太祖西征的时候,带他们部落首领投降了朝廷。皇帝看重他识大体,想给他官做,但他推辞说自己能力不够。他祖父八剌术,后来搬到真定府,做到帅府镇抚的职位。他很有钱,但是乐善好施,有时候借钱给别人,人家还不上,他就把借据烧了,大家都说他是个好人。
他爸爸阇里赤,为人正直,还喜欢读书。脱烈海牙从小就爱学习,聪明过人,性格沉稳,即使在紧急情况下,也从不慌张。他喜欢和文人交往,对那些玩乐享乐的事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先是从中书省宣使做起,后来被外派到宁晋当主簿。之后又调到隆平县当达鲁花赤,他在任上兴办学校,鼓励农业生产,调解纠纷,修桥铺路,防洪抗旱,各种政务都抓得很好。他离开的时候,老百姓还刻石碑来纪念他的政绩呢!
后来他当上了监察御史。那时候江西的胡参政杀了他的弟弟,官司拖了很久都没结果,脱烈海牙只审讯了一次,就让凶手认罪了。之后他又被派到燕南道肃政廉访司当佥事,他做事注重大局,不搞那些苛刻的查处。他在那里干了六年,罢免了一百四十多个贪官污吏。之后被朝廷召回,做了户部郎中,然后升任右司员外郎,最后做到右司郎中,在朝廷的很多重要决策中都发挥了作用。
仁宗皇帝还在东宫的时候,就知道他爱学习,就送给他很多珍贵的书籍和圣贤画像,当时的人都非常羡慕他。他母亲霍氏去世的时候,他悲痛欲绝,这事儿还惊动了朝廷,皇上赏赐了他五万贯钱,还拨款给他母亲办理丧事。后来他又升任吏部尚书,他做事公平公正,很受好评。之后又改任礼部尚书,兼管会同馆的事务。他又升任中奉大夫、荆湖北道宣慰使。当时峡州地区闹饥荒,脱烈海牙立刻就派人送去粮食救济,然后再向朝廷汇报,朝廷对他大加赞赏。
至治三年,他升任淮东宣慰使。七月,他在扬州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朝廷追赠他通奉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等职务,并追封他为恒山郡公。他的弟弟观音奴,为人清廉,能力也很强,也当上了很高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