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温是守贤的孙子,也是彀的儿子。他有个哥哥叫李惟则,官拜怀远大将军、平阳征行万户;还有一个弟弟叫李伯通。甲戌年,锦州的张致叛乱了,国王木华黎下令讨伐,在城北发生了一场大决战,李伯通战死了。当时李伯温在平阳元帅府办事,驻守青龙堡,主要负责东线作战。得知平阳城失守,弟弟李守忠被俘后,李伯温挑选精兵强将坚守城池。僵持了一段时间,金兵倾巢而出,夜间守军大多逃跑了,李成竟然打开水门引金兵入城。李伯温登上城楼,对身边的将士说:“我们兄弟俩披甲戴盔,受命于朝廷,如今战败,理应以死报国。我弟弟已经被俘,我不能再受辱,你们都赶紧逃命吧!” 士兵们都犹豫着不忍离去。李伯温立刻拔剑杀死自己的家人,然后跳井自尽,用剑插在柱子上,自刺心脏而死。金兵登上城楼,看见李伯温抱柱而亡,如同活着一般,无不感叹不已。
李伯温的儿子李守正,从小就作为人质留在木华黎身边,后来担任平阳守将,活捉了很多俘虏,因为战功被授予银青荣禄大夫、河东南路兵马都元帅的官职。庚寅年,上党和晋阳的军队联合攻打汾州,眼看就要失守了,李守正义不容辞地前去救援。敌我力量悬殊,他派出一百名老弱士兵,拖着柴火扬起尘土,多立旗帜,迷惑敌人,敌人害怕了,于是撤兵了。汾州百姓牵着牛羊,拿着酒肉来犒劳他,络绎不绝,还哭着感谢他说:“多亏您保全了我们汾州,您的恩德太大了,我们愿意把整个汾州都献给您!” 关中军队驻扎在吉州,首领杨铁枪率领几千人叛乱,李守正带兵将其擒获。轩成占据隰州,李守正前去讨伐,腿部中箭受伤,回到驻地后,伤口严重感染。恰逢金兵完颜合达攻打平阳,李守正忍着伤痛作战,最终战死沙场。大帅便让他的哥哥李守忠接替了他的职位。
守忠做到银青荣禄大夫、河东南路兵马都元帅,还兼任平阳府知府,官儿做到挺大的。壬午年冬天,平阳的胡景山那个家伙带着青龙堡投降了金国。有一次,守忠跟着军队去攻打益都,北边回来的时候,有个叫彭智孙的军官趁机在义州造反。守忠一听,立马带兵赶过去,直接打到城下,狠狠地打了一仗,把义州给收复了。
丁亥年夏天的四月,金国的纥石烈真袭击了平阳行营招讨使,也就是权国王按察儿,地点在洪洞。守忠带兵去救援,在高梁相遇,结果军队溃败,逃进了城里。更糟糕的是,平阳的副帅夹谷常德竟然偷偷把东门打开,放金兵进城,城池就这样失守了。金兵抓了守忠,带到汴京,用高官厚禄诱惑他投降,守忠直接破口大骂,金兵气坏了,把他关进铁笼子里活活烧死了。
石珪,泰安新泰人,是宋朝徂徕先生守道先生的后代。他家世代务农读书,过着平静的生活。石珪长得高大威猛,力气特别大,性格也很洒脱不羁。金国贞祐年间南下,到处都是战争,石珪就带着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找个安全的地方自保。他和滕阳的陈敬宗一起在山东聚集兵马,在龟蒙山打败了金国的张都统和李霸王。后来宋朝的将领郑元龙带兵来迎战,石珪在亳阳打败了他,然后乘胜追击,带兵进了盱眙。
这时候,宋朝的贾涉诱杀了涟水忠义军的统辖季先,人心惶惶,大家就拥戴石珪当领导,都叫他太尉。
1907年(戊寅年),太祖派葛葛不罕跟宋朝谈判议和。到了1908年(己卯年),石珪让手下刘顺直接去见太祖,算是去朝见请安。太祖慰劳了刘顺,还特意跟石珪说:“要是跟宋朝的和谈不成,咱们就永远成为一家人,我一定会重用你!”刘顺回去把这话告诉了石珪,石珪心里非常感动,从此就一心想着投降。1909年(庚辰年),宋朝果然撕毁了盟约。石珪狠下心,抛弃了妻子孔氏和儿子金山,拿着剑就渡过了淮河。宋军的将领追着他喊:“太尉您回来吧,我们把您的妻子儿女还给您!”石珪头也不回,结果宋军把石珪的妻子儿女都扔进了淮河里。然后,石珪就带着刘顺和李温,投奔了木华黎。木华黎非常高兴,对他说:“要是你能拿下东平府和南京,我就让你当那里的最高长官!”
1909年(辛巳年),木华黎奉命授予石珪光禄大夫的官职,还让他当济州、兖州、单州三州的兵马总管,以及山东路的行元帅,并且给了他金虎符,让他可以便宜行事。后来金朝放弃了东平府,石珪和严实分别占据一方,收复了济州、兖州、沂州、滕州、单州等地。1911年(癸未年),太祖下诏书说:“石珪抛弃妻子,带兵投降,屡立战功,特加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东平兵马都总管、山东诸路都元帅,其他的官职不变。”
秋天七月,石珪带兵攻破了曹州,跟金朝将领郑从宜打了几天几夜,结果粮草断绝,援兵也没来。可是他的军队一点也没有叛乱的意思。战斗中,石珪的马被绊倒,结果被俘虏了。被囚禁到汴京后,金国的皇帝很欣赏石珪的为人,想用高官厚禄诱惑他投降,还说要封他官职。石珪义愤填膺地说:“我已经效忠大元朝,官至光禄大夫,还能再接受其他国家的封赏吗?!如果给我一天时间,我一定把您绑起来献给大元!”金国的皇帝大怒,把他用蒸汽闷死在菜市场上。石珪死的时候,神情自若,脸色都没有改变。他手下的士兵在兖州为他立了庙祭祀他。
攸哈剌拔都,渤海人,初名兴哥。这哥们儿,渤海人,一开始叫兴哥。家里世代务农,从小就箭法超群,在老家那块儿,谁不服都得听他的。
金朝快完蛋的时候,他躲到大宁去了。结果金兵来了,他跑到高州一个富裕的村寨里避难,靠打猎过日子。更绝的是,他还多次偷袭金兵的大营,抢走他们的牲口,甚至还射死了追他的金兵。后来,国王木华黎亲自带兵攻打那个村寨,村寨被攻破了,兴哥就逃到了高州城里。金兵把高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还下令说:“谁能抓住兴哥的人头,城里的人就都能活命!” 守城的官员找到兴哥,跟他说:“你小子真厉害啊!我们宁愿牺牲你一个人,来保全全城百姓的性命,你赶紧投降吧!不然的话,我们全城的人都要完蛋!”
兴哥没办法,只好折断箭,表示投降。金兵将领们当时都气坏了,想杀了他,但木华黎说:“这可是个猛人啊,留着他给我用!” 于是就让兴哥跟着他。
后来跟着木华黎攻打通州,兴哥出了个好主意,一夜之间造了三十门大炮,几十架云梯,直接攻上城墙。通州守将吓得赶紧献出财宝投降。木华黎让兴哥随便拿,兴哥只挑了三匹好马,用来奖励士兵。木华黎因为兴哥的功劳,向成吉思汗推荐了他,成吉思汗还赐给他名字,叫哈剌拔都。
接着,哈剌拔都跟着木华黎南下攻打燕地,做先锋官,打到到大名府。金朝大将徒单登城督战,结果被哈剌拔都一箭射中了左眼,金兵军心大乱,打开城门往南逃窜,哈剌拔都追杀得他们溃不成军。因为立了大功,他被赏赐了金符,当上了随营监察官。
后来,在戊寅年,他又被授予金虎符,当上了龙虎卫上将军、河东北路兵马都元帅,镇守太原。
太原刚打下来,哈剌拔都开始修城墙,整顿军队,招降附近的城镇。他让市场照常营业,附近的人都听说后,纷纷归顺。有一次他微服私访,晚上听到老百姓说:“我们一家老小都散了,死了的人回不来了,活着的人也没钱赎身,这可怎么办啊!”第二天,他就下令,凡是俘虏里头有亲人的,允许赎回,没钱的,官府出钱赎。这样一来,好多老百姓都团聚了。
二月庚辰日,金朝的梁知府在西风寨作恶,抢老百姓的耕牛,老百姓们一起告状。哈剌拔都带了几个骑兵,追杀梁知府,把他的脑袋砍下来挂在西门,然后把耕牛还给了老百姓。木华黎从葭州渡河往西走,哈剌拔都去迎接他,沿途攻破了隰州以及悬窑、地洞等寨子。三月辛巳日,金兵攻打寿阳县的王胡庄,眼看就要攻破了,当时左右将领分别带兵防守险要地段,城里剩下的士兵不到一百人。哈剌拔都半夜带了十几个骑兵去救援。路上三次遇到金兵,看到金兵在东西两山上点起烽火,哈剌拔都就冲过去跟他们大战一场。天快亮的时候,金兵逃跑了。结果金兵趁机偷袭太原,从西门俘虏了哈剌拔都的家属。哈剌拔都听说后,立刻赶往西山,把家属夺了回来。
五月,金朝的赵权府率领三万大军包围太原,哈剌拔都只带了三十个骑兵,从西门冲出去,命令骑兵拖着柴草扬起尘土,大喊:“援军三万到了!”金兵害怕了,溃逃而去。癸未日,金朝的马武京来攻打太谷县的桑梓寨,哈剌拔都设下埋伏,用轻骑兵冲进敌阵,伏兵一起杀出,大败金兵。这时太原周围的城镇都平定了,只有石家昂占据的盂州陵井寨、忻州清泉寨还在抵抗,这两个地方互相依靠,很难攻破。十月甲申日,哈剌拔都带兵来到陵井寨,派士兵敲寨门,假装是送粮草的,守寨的人没起疑心,开了门,哈剌拔都的人就冲了进去,把守寨的人打败了,寨主逃到了石家昂那里,陵井寨就这样被平定了。
二月乙酉日,清泉寨寨主王壳投降,石家昂也投降了。五月丁亥日,奸细夜里把太原东门献给了金朝的武仙,武仙带兵攻入城内,哈剌拔都奋力抵抗。金兵大举进攻,城外的将领们喊:“哈剌拔都,你出来!”哈剌拔都说:“真定的史天倪,平阳的李守忠,隰州的田雄,都失守了,我再放弃太原,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皇上和国王!我的家人已经被俘虏了,我哈剌拔都誓与城共存亡!”于是,哈剌拔都在战斗中战死了。
成吉思汗的儿子还小,就让他的表弟王七十继续镇守太原。后来在己丑年攻打凤翔府时,王七十中炮身亡了。哈剌拔都的长子忙兀台接替他镇守太原。
任志,潞州人。戊寅年,太师、国王木华黎带兵打到潞州,任志主动投降。国王给了他虎符,让他当元帅,招降山上的起义军。他跟金兵打了好几仗,都立了功。金兵曾经抓了他的长子任如山,想以此逼他投降,说:“你投降,你儿子就能活,不投降就杀了他!”任志说:“我可是大元朝的元帅,怎么会心疼一个儿子!”说完,他自己亲手射死了儿子。有一次,木华黎召集将领议事,任志也参加了。在去武安的路上,武安县已经被金兵占领了,任志战死了。国王很惋惜,就让他的儿子任存继承他的职位。庚寅年,金将武仙攻打潞州,任存战死了。辛卯年正月,朝廷下令,要好好照顾任存的妻子儿女,发放粮食,还赐给他们房子住。十一月,因为任存父子为国捐躯,而他的儿子任立还小,朝廷先让任存的侄子任成担任潞州长官,等任立长大后再把官职还给他。任成死后,任立才被授予潞州长官,佩带金符。后来他又历任泽州尹、陈州知州,最后去世了。
耶律忒末是契丹人。他父亲耶律丑哥在辽朝当都统,辽朝灭亡后,耶律丑哥不投降,和妻子一起死了。金朝皇帝很敬佩他的忠义,就让耶律忒末当都统。甲戌年,元朝军队打过来了,金朝迁都汴京,耶律忒末和儿子耶律天祐率领三万士兵归顺元朝。耶律忒末被任命为帅府监军,耶律天祐被任命为招讨使。他们跟着元帅史天倪攻打赵州的平棘、栾城、元氏、柏乡、赞皇、临城等县,登记了五千多户居民,安顿好他们,还派了官员管理。辛巳年,太师木华黎统领各路军队,任命耶律忒末为洺州等路征行元帅,他和耶律天祐攻打邢州、洺州、磁州、相州、怀州、孟州,招降了花马刘元帅,立下了大功。木华黎又任命耶律忒末为真定路安抚使、洺州元帅,他带兵攻打泽州和潞州,招降了六千多户居民。因为战功,他被提升为河北西路安抚使,兼任泽潞元帅府事。壬午年,他退休了,回到真定居住。
天祐接替父亲的职位后,从天倪那里接手了攻打益都等城池的任务,顺带把沧州、棣州也给拿下了,一共收编了七千户人家,还兼任了沧州、棣州的达鲁花赤,皇上还赏了他金符。那时候金国的盐山卫的盐场还没攻下来,天祐用计策攻克了它,每年能运回四千席盐,用来补充军队的物资。甲申年(公元1234年),他们攻打大名府,并成功占领。
乙酉年(公元1235年),金国的降将武仙占据真定府叛乱,杀了守将史天倪。天祐的父亲忒末和他的儿子夜里翻墙逃了出来,准备去报告情况,结果正好碰上天倪的弟弟史天泽从北京回来,在满城相遇,他们联合蒙古军队南下与叛军作战,打败了武仙,收复了真定府。朝廷让天泽继承他哥哥的爵位,而让天祐镇守赵州。
第二年,武仙又来攻打真定府,天泽秘密率军从藁城出击。结果,忒末和他妻子石抹氏以及留在真定府的家人都被俘虏了。武仙派他的仆人刘揽儿送信给天祐,信里说:“如果你能杀了赵州的官员投降,我就放了你父母,还封你当元帅;不然,我就把他们都煮了吃掉!”忒末暗中嘱咐揽儿对天祐说:“武仙这贼狡猾得很,你也是知道的,别因为我,掉进他的陷阱,坏了你的忠义。再说,忠孝两难全,你能坚守岗位,不辜负国家的大事,我就算被砍头也心甘情愿!”天祐哭着答应了父亲,赶紧跑到藁城,把武仙的信给天泽看。天泽说:“王陵的事迹,都载入了史册,你能听从父亲的命令,忠心为国,你的功劳不比王陵差!”
天祐于是赶紧回到赵州城,带领大家殊死抵抗。武仙很生气,把忒末全家十八口人都杀了。战斗在栾城、元氏、高邑、柏乡等地展开,武仙的军队屡屡受挫。结果监军张林暗中勾结武仙,打开城门放叛军进城。天祐仓皇地在巷子里作战,亲手杀了数十人,身上中了十多处伤,砍开城门冲了出去,又重新集合溃散的士兵包围了城池。丁亥年(公元1237年),叛军弃城逃跑,天祐追到藁城,正好与天泽的军队夹击,杀了张林。朝廷封他为奉国上将军、洺州征行元帅,兼任赵州安抚使。后来因为伤重,他就退休了,住在赵州,最终在那里去世。他的孙子世枻,官至朝列大夫、江西榷茶都转运使。
话说,伯八,是晃合丹氏家族的人。他爷爷明里也赤哥,曾经在太祖皇帝帐下当差。一开始,怯列王可罕和太祖是邻居,俩人还发誓要友好相处,结果后来可罕撕毁盟约,和他的儿子先髡偷偷策划,想要袭击太祖。可罕还派使者来,假装要把自己女儿嫁给太祖的弟弟合撒儿。到了结婚的日子,太祖想过去,明里也赤哥觉得这是个骗局,劝他别去。可罕知道自己的阴谋败露了,就干脆带兵来入侵,后来被太祖给灭掉了。
伯八他爹脱伦阇里必,跟着太祖去西域打仗,立下了不少大功。后来世祖皇帝即位,因为伯八是老臣子孙,就提拔他当了万户,让他带着各部军队驻守欠欠州。到了至元十二年,亲王昔列吉和脱铁木儿叛乱,投奔了海都。伯八把这事儿报告给了朝廷,还主动请缨带兵去讨伐他们,但是没得到批准,结果被叛军袭击,战死了。脱铁木儿抓了他的两个儿子八剌和不兰奚,把他们分别安排在自己左右,关了一年多,对他们还挺好的。
八剌暗地里和脱铁木儿的近侍也里伯秃勾结,想报仇雪恨。可惜,这事儿被也里伯秃家里人给告密了。八剌知道事情败露了,就带着家人往南逃。脱铁木儿派骑兵追赶他们。追到一条河边,八剌的马受惊了,过不去河,他就回身抵抗,射中了几个追兵,但寡不敌众,最后他和弟弟都被抓住了。脱铁木儿责备他说:“我待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要这样?”八剌回答说:“你背叛皇上,害死我父亲,抢走我的亲人,我发誓要杀了你,为君父报仇!现在我力竭被擒,随你处置!”脱铁木儿逼他下跪,八剌宁死不屈,结果脱铁木儿用铁棍砸碎了他的膝盖,他还是不肯跪,最后他和弟弟不兰奚都被杀害了。伯八最小的儿子何都兀赤,后来当上了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使。
合剌普华是岳璘帖木尔(元朝将领)的儿子。他小时候跟着母亲奥敦氏住在益都,曾经感叹地说:“从小不学习,怎么能不让咱们家族没落呢!” 他父亲当时在保定做断事官,合剌普华就跑去向父亲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他父亲很惊讶,就让他学习畏兀儿文和经史子集,合剌普华记忆力超群,简直是天赋异禀。
后来李璮叛乱,他母亲带着弟弟脱烈普华逃难到登州、莱州一带,和家里失去了联系,每天以泪洗面,哭个没完没了。后来,他跟着叔父撒吉思平定了山东的叛乱,终于把母亲接回了家。撒吉思非常器重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他,就向世祖皇帝推荐了他,于是合剌普华被召到宫里当侍卫。
有一次,合剌普华因为公务来到益都,在四脚山下设立了广兴冶和商山冶两个冶炼厂,因为工作出色,被赏赐了金符,担任商山铁冶的都提举。但他没多久就把这个职位让给了弟弟。当时正值南征,后勤运输非常繁忙,合剌普华被选为行都漕运使,率领一万五千名士兵负责漕运。江南平定后,他上书皇帝,建议说:“亲近忠心耿耿的臣子,礼待朝廷大臣,以此维护国家的体面;兴办学校,奖励有节操的人,以此激励天下士子;明确官职等级,严格考核,以此规范百官;畅通钱币流通,减少苛捐杂税,以此厚实百姓的基础。”
他还说:“江南刚刚归附,应该招抚旧族,鼓励他们务农经商,减轻赋税,以此安抚他们,不然,恐怕还得让您日夜操劳。”皇帝采纳了他的很多建议。
有一次漕运,二十万石粮食要从扬州运到黄河,结果船只沉没,损失了十分之一,而且每斛粮食都比标准斛少三升。当时阿合马专权,就责令船夫赔偿损失。合剌普华跪在宫门口据理力争说:“粮食的盈亏,是由于元朝的规定造成的,而水运的风险,也不是人力所能完全避免的。再说,就算他们倾家荡产,也赔不起,如果朝廷一定要追究损失,那我就承担责任吧!”皇帝下令免除船夫的责任。阿合马为此非常生气,就把他外放到宁海路做达鲁花赤,后来又升迁为江西宣慰使,还没等他上任,又被调到广东做都转运盐使,同时还兼管各民族的海外贸易。
话说当时盐法搞得不好,有个叫陈良臣的家伙煽动东莞、香山、惠州一带的盐贩子造反,好家伙,一下子聚集了上万人!江西行省就派答失蛮去当招讨使,平定这乱子。答失蛮先派兵把造反的头头给砍了,然后拿着人头去邀功请赏,接着亲自跑到贼窝里,劝降那些剩下的喽啰,让他们重新做老百姓。他还把盐法里那些不合理的条例都给指出来了,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结果,按察使脱欢因为从中捞好处太多,被朝廷给罢官了。
后来,又冒出来个叫欧南喜的土匪,竟然敢称王,还自封丞相、招讨使,手下号称有十万人!他甚至还把当地的山川地形和攻打他的策略画了个图,列了三十多条!朝廷就让都元帅课儿伯海牙、宣慰都元帅白佐、万户王守信他们一起带兵去剿匪。没过多久,右丞唆都督带兵去征讨占城和交趾,需要护送军饷。结果,在东莞、博罗一带,碰上了欧、钟这两个厉害的土匪,他们堵住了石湾,那阵势相当凶猛!
合剌普华亲自冲锋陷阵,一边打一边往前冲,箭射光了,马也受伤了,他就下马徒手跟敌人搏斗,杀了数十人,他的勇气越来越高涨!但寡不敌众,最后被抓住了。土匪想让他当老大,但他宁死不屈,最后在中心冈被杀害了。当天晚上,他老婆希台特勒氏梦见他来说:“我死了。” 还有个叫张德、刘闰的官员也梦到他了,这两个人后来也相继死了。而军营里,大家经常看到他骑着马督战的样子呢!后来,朝廷追封他为户部尚书、守忠全节功臣,谥号忠愍。
他有两个儿子:偰文质和越伦质。偰文质做到吉安路达鲁花赤,后来被追封为宣惠安远功臣、礼部尚书,追封云中郡侯,谥号忠襄。他生了五个儿子:偰玉立、偰直坚、偰哲笃、偰朝吾、偰列篪,个个都考中了进士!其中,偰哲笃官至江西行省右丞,在当时以文章和政绩著称。越伦质的儿子善著,偰哲笃的儿子偰百僚逊,善著的儿子正宗、阿儿思兰,也都相继考中了进士。他们一家子,世代科举及第,这在当时可是非常罕见的!大家都说,这是合剌普华忠义的回报啊!
刘天孚,字裕民,是河北大名府人。他先是在中书省当翻译官,后来升任东平府总管府的判官,之后又调到都漕运司当判官,做过冠州知州,还做过许州知州,到哪儿都有政绩。
有一次,他检查屯田,发现临颍县邓艾口有三百顷水田,有人想侵占这些田地,就说那是古代的屯田,想霸占。刘天孚把情况报告给中书省,请求重新修筑田埂。中书省派刘天孚去实地调查。刘天孚查明真相,证明那些田地根本不是古屯田,他写了好几份奏章上报,最终才阻止了侵占行为。
襄城县和叶县是相邻的,南面是湛河。襄城县的人吃沧州的盐,叶县的人吃解州的盐,两县在河南岸立了界碑。叶县有个贪官县令,他私吞公款,竟然把界碑往北偷偷移动了两里地,然后诬告襄城百姓私盐,抓捕了百余户人家。两县为此争吵不休,叶县仗着跟漕运司关系好,就欺压襄城县。中书省派人调查,刘天孚仔细考证了原来的边界,把界碑移回了原位,那个贪污的叶县令最终被治罪罢官。
那一年大旱,刘天孚祈祷老天爷,结果马上就下雨了。后来又闹蝗灾,刘天孚让老百姓抓蝗虫,没想到一会儿工夫,一大群乌鸦飞来,把蝗虫吃得干干净净。第二年麦子成熟的时候,又出现了青虫,像蟊贼一样啃食麦子,人们束手无策。这时,突然出现了一种大虫子,把青虫都吃掉了。许州的老百姓还为此立碑歌颂他呢!
话说这位大人,之前在朝廷里管着巨额财富,官职做到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可惜他母亲年迈,他就没去上任。没多久,不幸母亲去世,他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后,他被任命为河中府知府。才上任两个月,陕西行省丞相阿思罕造反了,带兵打到了河中。这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河中府达鲁花赤朵儿只赶紧跑到晋宁去报信求援,知府天孚日夜不停地准备防御,挑选青壮年,分守各个要害路口。他命令河东县达鲁花赤脱因都死守大庆关渡口,把所有的船只都收拢到东岸;命令判官孙伯帖木儿守卫汾阴,推官程谦守卫禹门,河东县尹王文义守卫风陵渡等重要渡口。
阿思罕的军队在河西岸列阵扎营,派人来索要船只。天孚知道没办法拒绝,就连续八次派人去晋宁请求增援,但都没得到回应。过了七天,阿思罕竟然在河上捆扎木筏,想要放火烧城!河中府同知铁哥和河东廉访副使明安答看到情况危急,又担心城里百姓受不住压力,就主动去见阿思罕。阿思罕把他们抓了起来,然后就用这些船只运兵过河。
阿思罕的军队攻入城内后,就以天孚阻拦渡河、扣押船只为罪名,想逼迫天孚投降。阿思罕正坐在府衙里,向各路军队下达命令,天孚拔出佩刀,直接冲了上去,大家赶紧拦住他,没让他冲过去。天孚退回来对幕僚王从善等人说:“我家本来就卑微,承蒙朝廷的恩典才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现在不幸遇到这么大的变故,我怎么忍心屈服于他,辜负朝廷的恩情呢!与其受辱于阿思罕之手,我宁愿跳河自尽!”说完,他就拂袖而去。
那时正是寒冬,河面结了厚厚的冰,天孚拔出佩刀,砍开冰面,面向北方,像是在向国家祈祷谢罪一样,拜了拜,脱掉帽子和衣服放在岸边,然后跳进了冰冷的河水中。阿思罕大怒,抄了他的家。河中府的百姓都为他感到悲痛。
事情平息后,朝廷下令他的弟弟天惠,派驿站快马送他回家乡安葬,葬在了大名府。朝廷追赠他为“推诚秉节功臣、中奉大夫、河东山西道宣慰使、护军、彭城郡侯”,谥号“忠毅”。
萧景茂,是福建漳州龙溪人。他为人正直,孝顺友爱。家里很穷,靠种地为生。元至元四年,南胜县有个叫李智甫的家伙造反,抢掠龙溪。萧景茂和哥哥萧佑召集乡里的壮丁抵抗,占据观音山桥这个有利地形,跟贼寇作战。结果大家打输了,萧景茂被抓住了。
贼寇威胁他投降,萧景茂破口大骂:“你们这帮强盗!我活着是大元朝的百姓,死了也是隔洲的鬼魂,怎么可能跟着你们造反!” “隔洲”是他家乡的那个里。贼寇一听,气得火冒三丈,把萧景茂绑在树上,割下他的肉,逼着他吃自己的肉。萧景茂更生气了,骂得更凶了,贼寇干脆一刀砍向他的嘴巴,一直砍到耳朵旁边,萧景茂直到死还在骂个不停。
后来,有关部门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下令表彰萧景茂,并且拨款安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