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术,是阿儿剌氏的人。他家祖上是孛端察儿,凭借着出色的才能和武艺,在朔方地区威名远扬。他父亲纳忽阿儿阑跟成吉思汗(烈祖神元皇帝)交好,两家关系很融洽。

博尔术这个人,很有胆识,又擅长打仗,懂军事战略。他很早就跟着成吉思汗,一起经历了好多艰难险阻,情同手足。每次打仗,他都冲锋陷阵,从没有退缩过。那时候,各部落还没完全安定下来,每到晚上,博尔术都负责警戒,保证成吉思汗能睡个安稳觉。他经常在成吉思汗身边值班,一起讨论国家大事,有时候一直聊到天亮。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就像鱼和水一样亲密无间。

有一次,要儿斤部落的士兵偷了蒙古人的马,十三岁的博尔术带人去追。他知道自己人少敌众,就用计策从侧面包抄,成功地夺回了被盗的马匹。还有一次在大赤兀里打仗,两军交战,博尔术下令跟敌人拼死一战,寸步不让。他把马拴在腰上,跪在地上拉弓射箭,位置一动不动。成吉思汗非常欣赏他的勇气。还有一次在怯列,蒙古军队被包围了,成吉思汗的马还丢了,博尔术护送成吉思汗换马逃跑,一直到安全的地方才停下。

后来,天降大雪,找不到营帐了,他们只能躺在草地上。博尔术和木华黎一起用毡子给成吉思汗遮风挡雪,两人一晚上都站着,脚印都没挪动过。第二天早上,雪已经积了有几尺厚,他们才终于脱离了危险。在篾里期那场战役,也是因为大风大雪迷了路,博尔术又冲进敌阵寻找成吉思汗,没找到,赶紧去查看辎重,结果发现成吉思汗已经回到车里休息了。成吉思汗听到博尔术来了,说:“上天真是保佑我啊!”

公元1206年(丙寅年),成吉思汗当了皇帝,他和博尔术的关系更亲密了。成吉思汗曾经很轻松地跟博尔术和木华黎说:“现在国家安定了,多亏了你们。我和你们的关系,就像车和车辕,身体和胳膊一样重要,你们要一直这样帮我。”于是,他封博尔术和木华黎为左右万户,地位在其他将领之上。后来,皇鬃察哈歹被派去西域镇守,成吉思汗还下令让她向博尔术学习。博尔术教导她:人生就像走险阻的路,坚持走下去,就能到达美好的地方,千万不能轻易放弃。成吉思汗还对自己的儿子们说:“我对你们的教导,也跟这个差不多。”没过多久,成吉思汗就赏赐给博尔术广平路户口七千三百多户作为封地。后来,博尔术因为年老体弱去世了,成吉思汗非常悲伤。大德五年,追封他为推忠协谋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追封为广平王,谥号武忠。

孛儿只斤·脱欢,他继承了万户的爵位,还被追赠为“推诚宣力保顺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追封为圭平王,谥号忠定。他的孙子叫玉昔帖木儿。

玉昔帖木儿,在世祖忽必烈时期就受到皇帝的特别宠爱,甚至赐给他一个不寻常的称号“月吕鲁那演”,这大概相当于汉语里“能官”的意思吧。他年纪轻轻就继承了爵位,统领台部的军队,为人器量宏大,让人难以捉摸他的深浅。世祖听说他很贤能,就派人快马加鞭地把他召进宫里。见到玉昔帖木儿后,世祖被他的风度和气概所震撼,当场脱下自己穿的貂皮衣服赏赐给他。当时皇宫里的饮食供应非常重要,世祖就特别任命玉昔帖木儿负责这件事。有一次在内殿侍宴,玉昔帖木儿喝多了酒,竟然让皇帝下令让所有的王妃都给他敬酒!至元十二年,玉昔帖木儿被任命为御史大夫。江南平定后,为了表彰他的功劳,皇帝又额外赏赐给他全州清湘县的土地作为食邑。他在中书省任职期间,致力于整顿纲纪,从不理会那些琐碎的小事。

当时,一些想邀功请赏的大臣建议,把负责财政的金库和负责监察的宪司合并到漕运府里;掌权的大臣们也建议,让郡府的官员轮流到宪司去协助查账。玉昔帖木儿却说:“风宪机构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整肃奸邪,如果这么做,就会损害监察机构的独立性。”他的意见最终被采纳了。他处理事情时,在朝堂上据理力争,说话非常直率,甚至敢于当面顶撞世祖,但世祖每次都被他正直的品格所感动,从而消除了怒气。

公元1287年,宗王乃颜在东部边境造反了,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带兵讨伐,命令总兵官先出发。世祖走到半路,玉昔帖木儿就已经打败了敌人,战场上尸横遍野。短短几十天的时间里,打了三次胜仗,三次都取得了胜利,活捉了乃颜献给了世祖。皇上就赏赐给他一百匹驮马表示慰劳。玉昔帖木儿谢恩说:“皇上威风凛凛,就像风吹倒了草一样,我哪有什么功劳呢?”世祖回朝后,留下玉昔帖木儿去剿灭乃颜的余党,玉昔帖木儿又抓住了乃颜的部下金家奴献上,并在军中处死了其他几个同伙。

第二年,乃颜的余孽哈丹秃鲁干又造反了,世祖再次下令出兵。两次交战都打败了哈丹秃鲁干,追击到黄河两岸,哈丹秃鲁干的军队大败,逃跑了。当时已经是隆冬时节了,玉昔帖木儿声称等到春天再进攻。但他却日夜兼程,越过黑龙江,直捣哈丹秃鲁干的老巢,几乎把他们杀光了。哈丹秃鲁干最后去了哪里没人知道,玉昔帖木儿夷平了他的城池,安抚了当地的百姓才回朝。皇上赏赐给他内府珍藏的七宝冠带以表彰他的功劳,还提升他为太傅,开府仪同三司,并让他继续镇守边疆,负责海防。

公元1290年,玉昔帖木儿又升任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朝中大臣都听他号令。皇上还特别允许他乘坐步辇进入宫内。他的地位和声望达到了顶峰,朝中大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

三十年的时候,成宗皇帝让皇孙去北方带兵,玉昔帖木儿辅助他。玉昔帖木儿请求把皇宫旧玺交给皇孙,皇帝就同意了。

三十一年,世祖皇帝驾崩了,皇孙就从北方回南方。宗室的各位王爷在上都聚会,要决定谁来继承皇位。关键时刻,玉昔帖木儿站起来对晋王甘麻剌说:“皇帝驾崩已经三个多月了,皇位不能长期空着,皇统不能没有继承人。以前皇宫的印玺已经交给皇孙了,您是宗室里辈分最高的,为什么不说话呢?”甘麻剌赶紧说:“我愿意向新皇帝效忠。” 于是,宗室亲戚和大臣们一起劝皇孙登基。玉昔帖木儿又坐下来说:“大事已经决定了,我死也瞑目了。” 皇孙就这样即位了。

玉昔帖木儿被提升为太师,皇上赏赐给他上好的玉带和珍贵的衣服,让他回北方镇守边疆。元贞元年冬天,因为边境的事务,他进京朝见。皇太后和皇后设宴款待他,就像一家人一样亲热。还赏赐他妻子秃忽鲁衣服和很多珍贵的宝物。十一月,玉昔帖木儿因病去世了。大德五年,朝廷追赠他“宣忠同德弼亮功臣”的称号,并追封他为广平王,谥号贞宪,官职追赠为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御史大夫。

他生了三个儿子:老大木剌忽继承了他的爵位,做了万户;老二叫脱怜;老三脱脱哈做了御史大夫。

再说说博尔忽,他娶了许兀慎氏,曾经在太祖皇帝手下当第一千户,后来战死沙场。他的儿子脱欢继承了他的职位,跟随宪宗皇帝四处征战,立下了开疆拓土的功劳。脱欢的儿子失里门在边疆镇守,也参加过征讨六诏等地的战役,最后也战死了。

话说有个叫月赤察儿的,人特别善良厚道,勤俭持家,孝顺母亲,远近闻名。他长得又高又帅,看着就像神仙似的。元世祖听说他很优秀,又同情他父亲早逝,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就召见了他。皇上见他举止端庄稳重,回答问题条理清晰,非常高兴,说:“失烈门(他家族)后继有人了!”马上就让他当了四怯薛太官。到了至元十七年,他又升了一级,管辖一个怯薛。

第二年,皇上下了道圣旨:“月赤察儿为人忠诚老实,办事认真谨慎,有什么话都敢直说,而且说得明白透彻,对朝中规章制度也理解得很深,说话总是合朕的心意。不能因为他还年轻就耽误了他的升迁。让他接替线真的位置,担任宣徽使吧!” 至元二十六年,皇上带兵去杭海讨伐叛军,大家都上战场了,月赤察儿这时候上奏说:“丞相安童、伯颜,御史大夫月吕禄,他们都已奉命出征了,我不能比他们慢一步。现在这些强敌胆敢违抗天命,敢于对抗皇上的军队,希望陛下可怜可怜我,让我也能上战场打一仗!”

皇上说:“你祖爷爷博尔忽,辅佐我的太祖皇帝,哪次征战没参加,哪次战争没打胜仗,他的功劳很大啊!你认为安童他们和你家功劳一样,都各自立下战功,你要是比不过他们,自己心里会觉得不好意思。但是你家人世代守护皇室,日夜侍卫在侧,你的功劳也不小,何必非要亲自上战场,亲手杀敌立功,才能让你觉得痛快呢?”

公元1291年,桑哥当上了尚书省的领导,就开始滥杀异己,压制言论,把官职爵位当商品买卖,结果朝政大乱。 当时主管财政的官员速答儿,偷偷地把桑哥的罪行告诉了月赤察儿,请求月赤察儿上奏弹劾他。 桑哥最终被处死了。皇帝说:“月赤察儿敢于揭露大奸臣,揭开了蒙蔽真相的盖子!” 然后,皇帝把桑哥没收的黄金400两、白银3500两,以及他的田地、水磨坊、别墅都赏赐给了月赤察儿,表彰他的正直清廉。

桑哥垮台后,皇帝觉得湖广行省地处偏远,西边连接着番洞等少数民族地区,南边与交趾接壤,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当地居民骁勇善战,容易闹事,需要一位贤能的官员去安抚治理。 月赤察儿推荐了哈剌哈孙答剌罕担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哈剌哈孙答剌罕在任八年,威望和恩德都深入人心,连海外都对他赞誉有加;后来回到朝廷担任丞相,天下人都称赞他贤明。 后世的人都认为月赤察儿很会识人。

公元1292年,负责水利的官员请求开凿一条渠道,把白浮等河流的水引到京城,再往东流入潞河。这样一来,从江淮地区来的船只就能通过广济渠,直接到达京城码头。 皇帝非常想完成这项工程,但又不想劳民伤财,于是下令让四怯薛人以及各府衙门的人员专门负责这项工程,测量好深度和高度,划定区域分派任务,限定时间完工。 月赤察儿亲自带领属下,穿着民工的衣服,拿着铁锹和畚箕,率先在分配给自己的地段开工。 大家纷纷效仿,工程按时完成,这条河被命名为通惠河,方便了百姓和政府。 皇帝对身边的臣子说:“这条河要是没有月赤察儿带头亲自干,不可能这么快就完工。”

成宗皇帝即位后,下诏书说:“月赤察儿尽心竭力,谋略深远,对国家忠心耿耿,造福于民,特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太保、录军国重事、枢密、宣徽使。” 公元1308年,月赤察儿被拜为太师。

一开始啊,金山南北那块地儿,被叛王海都和笃娃给占了,不听朝廷的,足足五十年,老是来打仗抢东西。皇上就派亲王带着各路将领,带兵去那儿,准备跟他们干仗。过了五年,朝廷觉得北方的军队有点松懈,纪律也不严明,就派月赤察儿跟着晋王一起去督促军队。这年头,海都和笃娃又来打仗了。大军分成五队,月赤察儿带其中一队。刚一交战,情况不太好,有点吃亏。月赤察儿火了,穿上盔甲,拿着长矛,第一个冲上去,全军跟着他一起冲,从敌人的背后杀过去,五路大军一起进攻,把敌人打了个大败。海都和笃娃逃跑了,月赤察儿也撤兵回驻地了。

后来,笃娃派人来求降。当时武宗皇帝也在军中,月赤察儿就派人去跟武宗皇帝和其他将领商量说:“笃娃想投降,对咱们是大好事,当然应该等皇上做决定。但是来回跑一趟要好几个月,到时候机会就错过了。要是错过了机会,对国家来说是大麻烦,老百姓累得要死,天天运送粮草,士兵也累得要死,没完没了的打仗。再说,笃娃的老婆是我弟弟马兀合剌的妹妹,咱们应该派人去告诉他,答应他的投降请求。”大家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就派人去了,然后再把这事儿报告给皇上。皇上说:“月赤察儿真是深谋远虑啊!”后来马兀合剌也回来了,从那以后,叛乱的人就陆陆续续地投降了。

话说元朝至大元年,也就是十年前冬天的时候,叛王灭里铁木儿带着他的军队扎营在金山。武宗皇帝一声令下,军队出其不意地翻越了金山,打了灭里铁木儿一个措手不及。月赤察儿率领大军紧随其后,一边用武力震慑,一边又许以好处,结果灭里铁木儿就投降了。他手下的士兵见主帅都投降了,也跟着溃散了。月赤察儿又派秃满铁木儿和察忽率领一万兵马深入敌营,彻底瓦解了他们的抵抗,那些剩下的士兵也都投降了。

说到这察八儿,他是海都的儿子,海都死后,察八儿继承了他父亲的兵权。这时候,月赤察儿乘胜追击,收编了察八儿和灭里铁木儿两部,总共十多万人。后来,月赤察儿给皇帝上奏章说:“秃苦灭和察八儿这些叛王,心里一直不服气,还和款彻暗中勾结。他们要是联合起来,咱们之前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可就全泡汤了,这可是个大麻烦啊!我觉得,以前笃娃虽然叛乱,但临死前请求和谈,咱们应该派使者去安抚他的儿子款彻,别让他也跟着造反。另外,现在这么多部族都投降了,咱们的牧场不够用了,不如把这些降兵降将安置在金山的南边,咱们的军队就在金山的北边屯田,这样既解决了军队的粮食问题,又可以加强边防,就算他们再想搞事情,咱们也能直接打到他们的老巢!”

皇帝一看奏章,说:“这主意不错,你去阿答罕三撒海地驻军吧!”月赤察儿按照皇帝的旨意调兵遣将,果然,察八儿和秃苦灭想逃去投奔款彻,结果没被接纳,进退两难,最后只好乖乖投降了。自此,北方的边境才算安定下来。

皇帝下诏书褒奖月赤察儿:“你家祖上几代都辅佐我们皇室,一直都是大将,攻城略地,战功赫赫。你是国家的元老,忠心耿耿,为国家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朕即位后,很多重要的决策都采纳了你的建议。现在,朕在和林等地设立行中书省,任命你为右丞相,依旧担任太师,负责军国大事,特封你为淇阳王,并赐予黄金印章。宗室和将领们都仰仗你的指挥。希望你继续努力,为国效力,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四年后,月赤察儿入朝觐见,皇帝在太庙设宴款待他,对他非常优厚。没多久,月赤察儿就因病去世了。皇帝下诏追赠他为“宣忠安远佐运弼亮功臣”,谥号“忠武”。

塔察儿,另一个名字叫奔盏,住在一个叫官山的地方。他伯祖父叫博尔忽,从太祖皇帝开始打仗,就一直担任皇帝身边的侍卫,叫火儿赤。火儿赤啊,就是贴身侍卫的意思。所以,塔察儿家祖祖辈辈都做这个差事。博尔忽跟着太祖皇帝平定了好多国家,立了大功,当时跟木华黎他们一起被称为“四杰”。塔察儿是博尔忽的曾孙,从小就特别能打仗,也一直做皇帝的侍卫。

话说太祖皇帝平定了燕京之后,睿宗皇帝监国。当时燕京的盗贼特别猖狂,到处杀人放火,抢劫富人家,官府根本管不住。于是,就派塔察儿和耶律楚材去狠狠地打击这些盗贼,结果把为首的十六个贼头子都杀了,那些大盗这才销声匿迹了。后来,太宗皇帝打金国,塔察儿跟着一起去了,被封为行省兵马都元帅,还管着皇帝侍卫和各路诸王的军队。他们一路打到了河东,渡过黄河,攻破了潼关,占领了陕西和洛阳。

辛卯年,他们围攻河中府,把城池攻破了;壬辰年,又跟着军队渡过了白坡。那时候,睿宗皇帝已经从西和州到了兴元,又从武关出来,到了唐州、邓州。太宗皇帝见睿宗皇帝和金兵僵持不下,就派人跟睿宗皇帝约定时间,一起进攻。于是,就下令所有军队到钧州集合。结果连着下了好几天大雪,睿宗皇帝和金兵在三峰山打了一仗,大获全胜。然后,太宗皇帝就下令塔察儿他们去围攻汴京。金国皇帝没办法,只好把自己的哥哥儿子曹王讹可送去做人质,太宗皇帝和睿宗皇帝就回河北了。塔察儿又和金兵在南薰门打了一仗。癸巳年,金国皇帝逃到蔡州,塔察儿又带兵去围蔡州。甲午年,金国灭亡了,塔察儿就留下来镇守中原,还派兵驻扎在大河边上,防止宋兵过来。丙申年,他又打败了宋朝的光州、息州,朝廷知道了这件事,就赏给他息州的三千户人家。戊戌年,塔察儿去世了。

他的儿子别里虎,继承了他的火儿赤的职位。宪宗皇帝即位,壬子年,别里虎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统领着四万蒙古和汉军,攻打宋朝的两淮地区,把边境都平定了。戊午年,他参加了围攻宋朝襄阳的战役,还攻打樊城,结果英勇战死。

第二天就到了宋朝的都城。元朝至元七年,皇上赏赐给我金虎符,让我继承了蒙古军队的一万户(相当于一个军队的编制)。

八年的时候,我带兵再次进攻襄阳,包围了樊城,然后又一路打到鄂州、岳州、汉阳、江陵、归州、峡州这些地方,战役都很顺利,都取得了胜利。

至元十二年,皇上封我为昭毅大将军,还下诏书让我担任隆兴路出征的元帅,我和李恒他们一起率领军队,势如破竹,宋军根本抵挡不住我们的进攻。我们一路打过去,很多地方听到我们的名号就投降了,一口气平定了江西十一座城池,接着又攻打岭南和广东。

宋朝灭亡后,我班师回朝,还没来得及论功行赏,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