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牙忽都的爷爷,叫拨绰,是睿宗的儿子。他奶奶叫马一实,是马真氏的后代。拨绰从小就特别厉害,骑马射箭都是一把好手。后来宪宗皇帝派他带兵去北方打钦察,打了胜仗,还给他赐了个名字叫拔都。丁巳年,朝廷分封诸侯王,给了拨绰蠡州三千三百四十七户的土地,作为他的食邑。拨绰娶了察浑灭儿乞氏为妻,生下了薛必烈杰儿。薛必烈杰儿又娶了弘吉剌氏,生下了牙忽都。

牙忽都十三岁的时候,世祖皇帝就让他继承他爷爷的职位,统领军队。至元十二年,他跟着北安王一起出征北方。到了至元十三年,有个叫失列吉的家伙造反了,还派人去骗牙忽都,想让他一起反,但牙忽都忠心耿耿,坚决不从,对北安王更是忠心护主。后来,八鲁浑拔都儿、粘闿这俩人跟海都勾结在一起,带着兵跑了,北安王就派牙忽都去追,结果牙忽都把他们抓住了,献给了北安王。没过多久,失列吉、约木忽儿、脱帖木儿他们又反了,带兵攻打北安王。脱帖木儿竟然把牙忽都给抓了,让失列吉关了起来。牙忽都跟北安王的亲信那台等人商量着逃跑,结果事情败露了,那台他们都被杀了,牙忽都也被关得更紧了,受尽了折磨。

到了至元十四年,兀鲁兀台和伯颜带兵去讨伐叛军,失列吉和约木忽儿带兵迎战。这时,牙忽都偷偷地跟赤斤帖木儿、秃秃哈联系上了,在战场上搞乱了失列吉的阵营。失列吉的军队大乱,牙忽都趁乱逃跑了。他见到皇帝的时候,头发胡子都白了。皇帝很同情他,赏赐了他很多东西。至元十八年,又加封给他耒阳州五千三百四十七户的土地。

二十一岁那年,我跟秃秃哈一起出征,去打海都。我手下有个叫牙忽都的先锋官,特别厉害。他派人侦察,摸清了敌人的虚实,然后直接冲进敌阵,打垮了海都的精锐部队,海都吓得逃跑了。我们成功解救了被俘虏的百姓和士兵,凯旋而归。朵儿朵哈把我们的战功报了上去,皇上就赏赐了我们很多钱、盔甲、弓箭。

后来,北安王驻扎在帖木儿河。乃颜和也不坚这俩人起了坏心思,也不坚带兵直奔怯绿怜河的大营。北安王就派阔阔出和秃秃哈带兵去追。当时那怀地区的百姓人心惶惶,不知道该怎么办。牙忽都带着三百骑兵,一直追到了阿赤怯地。这时,王帐下逊笃思部的一些士兵逃跑了,牙忽都把他们劝了回来。那时候,怯必秃忽儿霍台诱骗了两万蒙古士兵投靠乃颜,牙忽都知道了这事,就趁夜袭击了他们在河边的营地,直接冲进大帐里,差点就抓住了忽都灭儿坚,可惜让他跑了。

二十七岁那年,海都又来入侵了。当时朵儿哈正在守卫大营,皇上就派牙忽都和我一起抵抗。结果军队还没开战就溃败了,我的妻子、钱财和行李都放在不思哈剌岭上,全被药木忽儿和明理帖木儿抢走了。我和我儿子脱列帖木儿走散了,我只有带着十三个骑兵逃了回来。世祖皇帝安慰我,还夸奖了我,封我为镇远王,给了我金银印章,还把一个弘吉剌氏的女子嫁给我,还给了我很多钱财。皇上还命令纳里忽和彻彻不花去锡命,把那些和他们同时被抢劫的人,按照桑哥家里的财产比例分给他们一些,还额外赏赐每人白银五十两、珍珠一酒卮,以及大量的钱币。皇上又让我住在北安王的第二顶帐篷里。北安王去世后,皇上让我掌管大帐,但我拒绝了。成宗皇帝即位后,让我经常侍奉在他身边。武宗皇帝带兵去漠北,还让我儿子脱列帖木儿跟着一起去。

大德五年,海都和笃哇联合起来入侵,我儿子脱列帖木儿带着一千士兵奋勇抵抗,屡立战功,在军队里待了十年。

成宗皇帝驾崩了,安西王阿难答和明理帖木儿就开始打起了皇位的主意,想争夺皇位。牙忽都站出来说:“成吉思汗的嫡孙还在呢,皇位当然应该传给他。安西王只是藩王,让他继承皇位,这可是违背祖制啊!” 后来武宗皇帝登基了,因为看重阿难答父子之前的忠诚和勤劳,对他俩特别优待,把阿难答封为楚王,赏赐了金印,还给他配备了王傅(相当于老师或辅佐大臣),并且把驸马都尉都剌哈的妹妹弘吉烈氏嫁给他做王妃,还把叛王察八儿的亲属赏赐给了他。脱列帖木儿也继承了镇远王的爵位。

过了几年,到了至大三年,察八儿归顺了朝廷,皇室宗亲们都聚在一起。牙忽都进言说:“太祖皇帝统一了全国,只有南方还没完全平定,历代皇帝继位后,都没来得及彻底统一全国。世祖皇帝终于统一了全国,但是皇室宗亲们却不能在一起和睦相处。现在陛下您福泽深厚,拔都罕的后代已经归顺,叛王察八儿也带着全家来投降了,人民和土地都归于一统。现在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有值得依靠的,也有不可依靠的。咱们太祖皇帝曾经说过,世祖皇帝也经常念叨,我也听说了,治理国家,应该用法律来规范,这样才能区分上下尊卑,稳定民心。现在恳请陛下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来整顿朝纲,这样才能让大家有所遵循,有所警惕,还请陛下认真考虑。” 皇帝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牙忽都去世后,仁宗皇帝让脱列帖木儿继承了楚王的爵位。到了延祐年间,明宗皇帝西征,脱列帖木儿因为一些过错被贬到西番,家产还被没收了一半。后来明宗皇帝登基后,下诏说:“脱列帖木儿犯了什么罪,要把他贬谪发配,没收家产?难道不是因为我以前的原因吗?恢复他的爵位,把他的家产和人口都还给他!” 脱列帖木儿去世后,他的儿子八都儿继承了爵位。八都儿去世后,留下了三个儿子:燕帖木儿、速哥帖木儿和朵罗不花。燕帖木儿继承了爵位,当时他才十二岁,他的妻子是弘吉剌氏,是哈只儿驸马的孙女,也是速哥失里皇后的表妹。

话说,这位宽彻普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镇南王脱欢的儿子。泰定三年的时候,他被封为威顺王,镇守武昌,皇上还赏赐给他金印,拨给他五百名怯薛(元朝的侍卫),他自己又招募了一千名。他手下还设立了各种官职。湖广行省每年都要供给他大量的钱粮衣物,具体来说,每年给他三万石米,三万二千锭钱,每天还要供应他和他妃子的饮食。

文宗天历年间,皇上又赏赐给他金银各五十两,布匹三十匹,让他继续镇守湖广。可问题是,这宽彻普化,仗着自己是皇室宗亲,纵容手下那些怯薛和官员们欺压百姓,抢夺民财,老百姓苦不堪言啊!

到了至元五年,太师伯颜假传圣旨,把他召到京城,然后把他贬官了。等到脱脱当宰相的时候,才查明宽彻普化其实是被冤枉的,于是又让他回到武昌继续镇守。可是到了至正二年,湖北的廉访司又上奏章弹劾他,说他仗着自己是皇室宗亲,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皇上这次没理他,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公元1311年,徐寿辉造反,在蕲州、黄州起兵。宽彻普化带着他的儿子别帖木儿和答帖木儿领兵去金刚台,结果被徐寿辉的将领倪文俊打败了,别帖木儿还被抓了。

第二年,也就是1312年,徐寿辉手下的将领邹普胜攻占了武昌。宽彻普化和湖广行省平章和尚丢下城池跑了。朝廷下令收回宽彻普化的印信,并且杀了和尚。

1313年,湖广行省参知政事阿鲁辉收复了武昌和汉阳。宽彻普化又带着他的王子和本部精兵,多次出兵讨伐贼寇,立下了不少功劳。

到了1314年,朝廷下令让宽彻普化重新镇守武昌,还给他印信。1316年,朝廷命令宽彻普化和宣让王帖木儿不花一起带兵去镇压怀庆地区的叛乱,还赏赐他们每人黄金一锭、白金五锭、布匹九匹、钞票二十锭。没过多久,宽彻普化又回到了武昌。他命令他的儿子报恩奴、接待奴、佛家奴,带着四十多艘大船,水陆并进,去沔阳攻打徐寿辉的将领倪文俊,还带着妃妾一起走。

军队到了汉川县的鸡鸣汊,水太浅,船搁浅了,走不动了。倪文俊用火船把他们的船都烧了,接待奴和佛家奴都死了,报恩奴也自杀了,妃妾都被抓了,宽彻普化只好逃到陕西去了。

公元1325年,侯伯颜答失护送着宽彻普化从云南经过四川一路作战,到了成州,想进京。结果李思齐以收复四川为名,拦住了他,不让他去京城,让他在成州屯田,把他给困住了。

他儿子,就是那个和尚,被封为义王,经常在顺帝身边侍奉,立下了不少功劳,皇帝出入都带着他。到了至正二十四年,孛罗帖木儿带兵攻打京城,和尚就当上了中书右丞相,掌握了国家的权力,可是他却非常骄横跋扈,滥用职权。和尚心里非常气愤,觉得他根本没有君臣之礼,多次向皇帝告发他的罪行。

后来,和尚秘密接受了皇帝的旨意,和儒士徐士本一起策划,联合了上都马、金那海、伯颜达儿、帖古思不花、火你忽都、洪宝宝、黄哈剌八秃、龙从云等勇士,暗中计划刺杀孛罗帖木儿。皇帝约定事情成功后,就放出绑着铃铛的鸽子作为信号,而徐士本负责保管这只鸽子。

第二年七月,孛罗帖木儿进宫奏事,走到延春阁李树下的时候,伯颜达儿从人群中冲出来,砍伤了孛罗帖木儿,砍中了脑袋。上都马等人也一起冲上去,把他砍死了。详细情况可以参考《孛罗帖木儿传》。

到了至正二十八年,顺帝要往北逃跑了,就下诏让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让和尚辅佐他。等到京城快要被攻破的时候,和尚就先跑了,没人知道他跑到哪里去了。

帖木儿不花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镇南王脱欢的第四个儿子。一开始,世祖的第九个儿子脱欢因为征讨安南没成功,一辈子都不被允许进宫见皇上,所以被封为镇南王,派去扬州镇守。脱欢死了以后,他儿子老章继承了镇南王的爵位。老章死了,他的弟弟脱不花又继承了镇南王。脱不花死后,他的儿子孛罗不花年纪还小,所以帖木儿不花就继承了镇南王的爵位。

元文宗天历年间,皇上赏赐帖木儿不花黄金五十两、白银五十两、布匹三十匹。过了两年,孛罗不花长大了,帖木儿不花主动请求把自己的爵位还给孛罗不花。朝廷觉得他很谦让,就改封他为宣让王,给了他金印,把他调到庐州。元顺帝至元元年,朝廷拨给庐州、饶州一百顷的牧场给他。第二年,又赏赐他四千锭的钱,还命令他王府的官员在朝廷官员的右边排位。第五年,伯彦专权,假传圣旨把帖木儿不花和威顺王宽彻普化贬官了。直到脱脱当了宰相,才向皇上说明这二位王爷都是无辜的,皇上才下令恢复他们的爵位。

至正十二年,庐州境内发生叛乱,淮西廉访使陈思谦对帖木儿不花说:“王爷您是皇室宗亲,镇守淮河地区,怎么能袖手旁观呢?而且您府里官兵和士兵很多,肯定有能冲锋陷阵的人,您应该想想办法啊!”帖木儿不花听了这话,一下子明白了,说:“这是我的责任!”马上就命令自己手下的军队和诸王乞塔歹等人分头去打贼,抓住了贼首,庐州境内就平定了。皇上听说后,赏赐给他金带、银票,表彰他的功劳。十六年,皇上命令帖木儿不花和宽彻普化带兵镇守怀庆路,又赏赐他们金银各一锭、布匹九匹、钞票二十锭。

后来,汝州、颍州的贼寇渡过淮河南下,帖木儿不花又根据情况,调动芍陂的军队抵抗。等到庐州失守,他就带着家人往北逃,到了京城。二十七年,他被晋封为淮王,赐予金印,还设立了王傅等官员。二十八年,明朝军队逼近京城,顺帝北逃,皇上诏令帖木儿不花监国,并任命庆童为中书左丞相辅佐他。没多久,京城就被攻破了,帖木儿不花战死了,享年八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