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端,字敬德,是四川遂宁人。南宋末年,很多四川人都为了躲避战乱跑到江陵,谢端一家也因此在那里安了家。谢端从小就聪明过人,五六岁就能吟诗,十岁就能写赋。年轻的时候,他和尚书宋本是同一位老师的弟子,一起学习理学,练习古文写作。他们俩还在江陵城里一起当老师,在文学方面齐名,当时人们都称他们为“谢宋”。
后来,史杠担任荆南宣慰使,多次礼遇谢端,还把他推荐给了姚燧。姚燧当时可是以文章闻名天下,很少有人能入他的法眼。他把自己的文章给谢端看,谢端只读了一遍,就能指出文章的用意所在,姚燧非常赞赏,感叹地说:“像谢端这样的才子,二十年后也很难再找到啊!”姚燧推荐谢端担任校官,但朝廷没批准。科举制度实行后,谢端参加了河南行省的考试,考中了,但因为家里有丧事,没能参加会试。延祐五年,他终于考中了进士乙科。
他先被任命为承事郎、潭州路同知湘阴州事。任期满了之后,回到朝廷担任国子博士,后来又升迁为太常博士。有一次太庙失窃,第八室的黄金丢失了,谢端因为是礼官,被牵连罢官。其实,这责任不在他,但他也没解释。不久,他又被任命为翰林修撰,后来升为待制,又选为国子司业,最后做到翰林直学士,官阶是太中大夫。
谢端很擅长治理地方,他在湘阴做官时,那些刁钻的官吏都老实了,不敢玩弄法律,那些横行霸道的富豪也吓得远远躲开了。其他州府的官吏巡视时,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案件,都转交给谢端来审理,谢端处理案件迅速而公正,政绩显著,名声很好。他的文章严谨规范,宁可简洁朴实,也不追求华丽辞藻。他在翰林院待了很久,从至顺年间到元统年间,朝廷要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追封先帝,加封先帝父母为“宣圣考妣”,很多祭祀的册文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还参与了修撰文宗、明宗、宁宗三朝的实录,以及历代功臣列传,当时人们都说他有史学才能。
当初,文宗皇帝修建奎章阁,广纳天下人才,曾经对阿荣说:“当今的文人,朕唯独没见过谢端。”没过多久,文宗皇帝就去世了,谢端最终也没能得到重用。谢端还和赵郡人苏天爵一起撰写了《正统论》,详细论述了金朝和南宋的正统问题,这本书在当时流传很广。至元六年,谢端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元朝时期,四川以文章闻名的,首推虞集,谢端位列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