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古代的天文学,那可是相当重要啊!《易经》里就说了:“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还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哪个国家不重视天文学呢?所以尧帝就派羲和去观测日月星辰,舜帝也用璇玑、玉衡来调整七政(日月五星),那时候就已经有了天文观测仪器了。

不过,古代的天文观测方法主要有三种:周髀、宣夜和浑天。周髀和宣夜这两种方法后来失传了,浑天说的方法到了秦朝也没留下什么资料。直到汉朝的洛下闳才重新掌握了浑天说的技术,还造了个浑仪来观测天象。之后历代不断传承,水平有高有低,这都取决于观测者的智慧和技术水平,很难一一细说了。

宋朝靖康之乱后,宋朝的天文仪器都落到了金国手里。元朝建立后,定都燕京,一开始还用着金朝留下来的旧仪器,结果发现那些仪器尺寸不合适,根本用不了。这时,一位名叫郭守敬的太史令出现了,他发明了简仪、仰仪等一系列精密的观测仪器,技术水平那可是相当高超,连古人都比不上!

郭守敬认为,以前的人用管子看天,对星宿的度数计算得不够精确,误差比较大。他改进方法,用两根线来推算,连微小的误差都能计算出来。更厉害的是,他还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天文测量,从东边的朝鲜半岛,到西边的滇池,从南边的海南岛,到北边的蒙古高原,一共二十七个地方都进行了观测,这规模也是古人没做到过的。

自此之后八十年间,天文官员都按照郭守敬的方法来观测,没出过什么差错。关于日食、月食、行星相撞、彗星、晕、彩虹、异常天气等等天文现象的记录,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以前啊,司马迁写了《天官书》,班固、范晔写了《天文志》,他们对星星的名字、分野的次序、推算天象的验算,都写得很详细。到了晋朝和隋朝的《天文志》,其实都是唐朝的李淳风写的,对二十八宿的位置、日月五星的位置、天象和灾祥的对应关系、分野的吉凶,都写得非常详细,后来的人写天文,都没法超过他。所以欧阳修在写《唐书·天文志》的时候,先介绍了天文仪器的构造,然后记录了日食月食、五星凌犯和星象变化;而前面史书上已经记载的内容,他都大致略过了。近代的史官,在宋朝的《天文志》里,开头就记载了天文仪器相关的文章;金朝的《天文志》,就只记录了日月五星的变化情况。这其实是因为,《尚书》里记载了天文仪器的制作方法,《春秋》里记载了日、月、风雨、霜雹、雷霆等灾异,这些都是要认真记录下来的,这是史官的常规做法,也是为了符合圣人经典的记载。所以,我现在就根据这些例子,来写元朝的《天文志》。

接下来,咱们继续。 这就像以前司马迁写《天官书》,班固、范晔写《天文志》,他们把星星的名字啊、区域划分啊、天象预测啊,都写得非常仔细。 到了晋朝隋朝的《天文志》,其实都是唐朝李淳风写的,关于二十八宿的位置、日月五星的位置、各种天象和灾难的预兆、以及不同区域的吉凶,他都写得非常全面,后来的人再写天文,都比不上他。 所以欧阳修写《唐书·天文志》的时候,先讲了天文仪器的构造,再记录日食月食、行星相撞和各种奇异的天象;以前史书上写过的,他都简单带过了。 而宋朝和金朝的史官写的《天文志》,宋朝的开头是关于天文仪器的文章,金朝的就只记录了日月五星的变化。 其实啊,这都是因为《尚书》里记载了天文仪器的制作方法,《春秋》里记载了日、月、风雨、霜雹、雷霆这些灾异,这些都是史官必须认真记录的,这是正规的做法,也是为了符合圣人的经典。 所以,我现在也参考这些例子,来写元朝的《天文志》。

这简仪啊,底座是四方型的,长一丈八尺,宽是长的三分之一。底座上面宽六寸,下面宽八寸,厚度和上面一样宽。底座上横着放了三根横梁,竖着也放了三根竖梁。南边放两根竖梁,北边的那根竖梁顶到南边竖梁那儿;北边还有一根竖梁,南边顶到中间那根竖梁。底座四周挖了条水沟,一寸深,宽加五分。四个角上都砌了基石,比底座高出来内外各两寸。基石周围也挖了水沟,一寸深一寸宽,跟四周的水沟连通着。卯酉两个方向(东西方向)又加了基石,宽度比原来的基石宽,长度比宽度多三分之二,水沟也一样。

北极的云架柱子两根,直径四寸,长一丈二尺八寸。下面是鳌头形的云纹装饰,立在乾艮(东北)两个角的基石上,左右内斜,倾斜的角度跟赤道平行,正好穿过上面的圆环。这个圆环直径二尺四寸,宽一寸五分,厚是宽的两倍。圆环中间有交叉的斜十字架,宽厚跟圆环一样。十字架中心有个孔,上面宽五分,边长一寸半,下面宽二寸五分,边长一寸,用来承载北极的枢轴。从云架柱子斜向上,离底座七尺二寸的地方,有一根横梁。从横梁中心到孔的中心是六尺八寸。还有两根龙柱,立在卯酉(东西)基石中间偏北的地方,都雕刻着龙的图案,下面是山峰的形状,朝北斜着立着,用来支撑北边的架子。

南极的云架柱子两根,立在卯酉(东西)基石中间偏南的地方,宽度厚度形状尺寸,跟北边的架子一样。斜向坤巽(西南)两个角,交叉成十字形,上面跟刻着度数的圆环边缘齐平,在辰巳(东南)、未申(西南)之间,南边倾斜的角度也跟赤道平行,每根柱子长一丈一尺五寸。从底座斜向上三尺八寸的地方有一根横梁,用来承载刻着度数的圆环。下面还有两根龙柱,立在坤巽(西南)两个角的基石上,朝北斜着立着,顶端的形状尺寸,跟北边的柱子一样。

这玩意儿是个环形的玩意儿,直径六尺,宽两寸,厚一寸。中间隔着一寸,但子午卯酉四个方向是连着的。子午方向有个圆孔,用来放南北极的轴。两面都刻着周天度数,从南极开始,一直刻到北极,剩下的度数就刻在北极附近。

在南北极轴孔两边各四寸的地方,各有一根直的杆子,宽厚跟那个环一样。这杆子距离中心,还有个横着的卡子,东西方向跟那两根直杆连着,宽厚也跟它们一样。卡子的中心连在一起,厚三寸,有个八分大的方孔,用来放窥衡的轴。这窥衡长五尺九寸四分,宽厚跟环一样,中间有个直径五分的圆孔,用来放轴。窥衡两端是圭首,用来取中缩。

离圭首五分的地方,各有一个侧立的横耳,高两寸二分,宽跟窥衡一样,厚三分,中间有个直径六分的圆孔。它的中心,上下用一条线隔开,这样就能知道度数了。

这玩意儿是个圆环,直径六尺四寸,表面宽两寸,上面刻着十二个时辰,一百刻,每一刻又细分成三十六份,环厚两寸,从中间往上,宽度就变成三寸了。 它还有个十字形的支撑架,都是为了托住赤道环的。

百刻环里面,宽阔的表面上平放着四个圆轴,这样赤道环转动起来就不会卡壳了。 这个环嵌入南极架一寸深,再用钉子固定住。赤道环的直径、宽度和厚度都跟四个游标一样,环面上细细地刻着星宿的位置、周天度数和分数。中间是个十字形的支撑架,宽三寸,中间空一寸,厚一寸。正中间有个孔,直径一寸,用来承载南极的枢轴。

还有两根界衡,每根长五尺九寸四分,宽三寸。衡的头部斜切五分,刻上度数,用来对应环面上的刻度。 衡的中间有个孔,用来重新安装赤道环和南极枢轴。 上衡的两端,从长孔的边缘到衡的头部底部,厚度是原来的两倍,这样设计是为了让两个衡转动时,都能紧贴环面,不会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也方便读取度数。

南极和北极的枢轴都是用钢铁做的,长六寸,一半是轴身,一半是轴头。轴身的尺寸跟上面规定的中心尺寸一样,刚好能容纳直径一寸的轴头。北极轴的中心有个孔,孔的底部横向贯通,通到两边,中间伸出一根线,把轴身弯曲一下,从横孔的两边固定住。孔中间的线留出三分,也固定住,上下各穿一根线,穿过界衡的两端。中心有个孔,向下穿过衡的底部,沿着衡的中心有个槽用来容纳线,一直通到内界长孔里。到衡的中间位置,又有个孔,从衡的底部向上穿出来固定住。

这玩意儿,是个环,直径半寸,厚度是直径的两倍,做成拱形的。中间有个孔,直径大概一寸多点儿。离不动点(极星)有三度左右的距离,刚好能转动。中间有个斜的十字架,宽厚跟那个环差不多,连着上面的框架。环的中心是个孔,直径五厘(毫米)。从这孔往下到北极轴心是六寸五分,下面还安了个铜板,跟南极的云架上的十字架连在一起,铜板两寸见方,厚五分。北面的铜板中心挖个小孔,留下一厘(毫米)的厚度,中间是个圆孔,直径一分(毫米),这个孔的中心到南极轴心也是六寸五分。还有两个环:一个是阴纬环,表面刻着方位,以北十字架的纵横交点为中心,水平放置。另一个叫立运环,表面刻着度数,放在北极云架柱下面,正好在水平环的中心,上面连着架子的横梁,下面连着底座的十字架,上下都装了轴,可以旋转。中间有个直的尺子,中心有个小孔,用来安装窥衡(观测仪器),可以上下移动,用来观察日月星辰出没的度数。右边还有四个可以转动的环,东西可以转动,南北可以升降,七曜(日月五星)、星宿、宫垣离极点的度数都能测量。赤道环可以旋转,跟星宿的距离相对应,转动界衡(观测仪器)使两条线重合,日月五星、宫垣进入星宿的度数都能测量。百刻环,转动界衡使两条线跟太阳重合,下面直接显示时间,白天就是白天的时间,晚上就用星星来确定。这比以前的仪器测量日月五星的出没要好,因为它没有日晷和阴纬云柱的遮挡。

这浑天仪啊,做成球形的,像个弹球那么大,直径六尺,表面画着周天度数,横竖都有。赤道在中间,离南北极各占周天的四分之一。黄道在赤道内外交错,各偏离二十四度左右。月亮运行的白道,位置不固定,用竹篾把天上的度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来检验黄道与白道的交点,随时调整。先用简仪测出星宿离极点的度数,然后标在这个浑天仪上,检查黄道和赤道之间的距离远近,一目了然,还要用计算来校准。这浑天仪放在一个方形的箱子上,南北极伸出箱子表面各四十度,一部分露出来,一部分藏在里面,齿轮机构都藏在箱子里。

话说这玩意儿,叫仰仪,是用铜做的,形状像个大锅,搁在一个砖砌的台上。锅里面画着周天星图,锅沿上刻着十二个时辰,方便人们观察天象。这仰仪上刻着铭文,上面写着:这东西没法用言语形容,因为它比天还大!人啊,别争强好胜,就老老实实地用这仰仪来观测吧!这锅深六尺,宽是深的两倍;深度和宽度加起来再乘以二,就是这锅的容量。锅沿上凿了环形水槽,用来灌水校准。根据方位确定位置,这叫做“子卦”。用水平尺测量中心,就能判断倾斜程度。如果南极星的投影倾斜,说明锅面不平;如果投影在锅中央,说明锅面水平。无论大小,都要周全考虑,把星图精确地画到锅底。从周天开始,一点点地往下画,直到画到最南端。最南端深入地底的深度,是四十丈。北边是九十一丈,那是赤道的位置。刻度有五十个,对应着六个时辰。水平杆上加上卦象,巽卦和坤卦在里面。用可伸缩的杆子,就能测出子午线的位置。用旋转的玑板,就能精确地测出极小的角度。上下悬挂的直线,与锅底中心相交。通过阳光的透射,就能知道角度是多少。清晨迎接宾客,傍晚送别客人;寒暑交替,就能验证天体的运行规律;日食月食的发生,也能用它来推算。用它来避开强烈的阳光,避免对眼睛造成伤害。南北方向的偏差,也能用它来测量。最浅的地方是十五丈,那是林邑的边界。黄道在夏天最高,这是人们所观察到的。夏天长冬天短,两者之间还是有细微差别的。深度是五十多丈,那是铁勒的边界。黄道在冬天最平,冬至白昼最短。夏天太阳不会没入地平线以下,所以夏至白昼最长。它能清晰地展现夜晚的天象,就像覆盖天空的穹庐一样。这上面记录着六天(六种天文现象)的运行规律,虽然说法不同,但道理是一致的。一个仪器,一种方法,哪种更好,哪种更坏?用手指指点就能说明,不用多费口舌。用暗处的知识来解释明亮之处,让那些疑惑的人明白。聪明的人会明白,愚笨的人会觉得奇怪。古今以来精巧的历法,数也数不清。如果不是因为责任所在,我也不会去做,因为我的能力有限。想要窥探天地的奥秘,这是上天对我的恩赐。如果有聪明的人,能光耀圣明的时代,那真是太好了!希望它像泰山一样坚固,像河水一样绵延不绝;希望它像黄金一样不会磨损,永远流传下去。希望鬼神保佑它,不要让它损坏!

这仰仪啊,真是个了不得的宝贝,不仅能观天象,还能测方位,简直就是古代的天文仪器中的扛把子!这铭文更是充满了智慧和哲理,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这玩意儿,是个高七尺的漏壶,架子都是金子做的!上面弯弯的横梁中间镶着一颗云珠,左边是太阳,右边是月亮。云珠下面还吊着一颗珠子。梁的两头雕着龙脑袋,嘴巴张着,眼睛转来转去,能看出来水流快慢。横梁上还有两只戏珠的龙,跟着珠子一起上上下下,也能判断水流是否均匀。这些都不是摆设啊!

灯球里边镶嵌着金银珠宝,分了四层。最上面一层围着四神,跟着太阳月亮星辰转,左边转一圈就是一天。下一层是龙虎鸟龟,各占一方,雕刻得活灵活现的,还会发出声音。再下一层刻着百刻,上面有十二个神,每个都拿着个牌子显示时间,到点儿了,四个门就报时。里面还有个人,一直指着刻度数。四个角上各站一个人,分别敲钟、鼓、钲、铙,一、二、三、四刻依次敲响,初一十五也是这样。这玩意儿机关藏在柜子里,用水来驱动。

这个测量仪器,是个四尺见方,一寸厚的方形台子。四周留出五分宽的水槽。先在中心画个十字,十字延伸到水槽边。从中心往外一寸画个圆,再往外一寸画个圆,一共画十九个圆圈。最外圈的三分之一处再画一圈,把整个圆周都画上刻度。中间是个直径两寸,高也两寸的圆柱体。圆柱体中心底部插根标杆,高一尺五寸,正南方向要短五寸,正北方向要加倍。

想要确定方向,把这台子放平,往水槽里灌水,水面平了,就把标杆插在中间。从标杆的影子西边进入最外圈,用墨笔标记影子位置,稍微移动一点再标记,每个圆圈都这样,直到影子从东边出最外圈。每个圆圈的进出点连线,取中点,就是影子和标杆重合的地方,这时候影子最短,南北方向就确定了。再仔细检查每个圆圈的标记,进一步确定南北方向。南北方向确定了,东西方向也就确定了。不过,在冬至夏至前后,太阳的轨迹东西方向移动,南北方向偏差小,就用最外圈影子的进出点来确定东西方向,很准确。在春分秋分前后,太阳轨迹东西方向移动,南北方向偏差大,早晚不一样,最外圈影子的进出点可能不准,必须用靠近内圈的影子来确定,多观察几天就更准确了。

首先,咱们得确定北极星在地平线上的高度。从地面往上量,得到的高度数值,就对应着南极点在地下的深度。用墨线在仪器中心画一条斜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再在中心画一条与斜线垂直的横线,这就表示了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然后,把仪器侧立起来,用悬挂的绳子来校正仪器的垂直度。所有天文仪器的摆放,都必须以此为标准。

接下来说圭表。这玩意儿是用石头做的,长一百二十八尺,宽四尺五寸,厚一尺四寸,底座高二尺六寸。南北两端各有一个圆形水池,直径一尺五寸,深二寸。水池在圭表北端一尺处,与圭表梁的中心在垂直线上。圭表北端一百二十尺的范围内,中心部分宽四寸,两侧各一寸,刻有尺寸分划,一直延伸到北端。两侧各有一寸宽的水渠,深一寸,与南北两池相通,用来保证水平。表杆长五十尺,宽二尺四寸,厚度是宽度的二分之一,竖立在圭表南端的石座里,深入地下及石座一丈四尺,地上部分高三十六尺。表杆顶端两侧各有一条龙的半身像,支撑着横梁,从横梁中心到表杆顶端四尺,下端连接圭面,总高度四十尺。横梁长六尺,直径三寸,上面有水渠用来保证水平。横梁两端和中间都有直径二分的横孔,穿过五寸长的铁棍,系上绳子,悬挂重锤来校正垂直度,并防止倾斜。

圭表太短的话,分寸就太小,更小的单位,比如秒之类的,就很难区分了;圭表太长的话,影子就显得虚淡,难以观测到清晰的影子。以前的人为了在虚淡的影子中获得精确的测量结果,有的用望远镜,有的用小圭表,有的用木头做成规尺,都是为了捕捉阳光的边缘,投射到圭面上。现在我们用铜做表杆,高三十六尺,顶端用两条龙来支撑横梁,下端到圭面共四十尺,也就是比原来的表杆长了八尺。圭表上的刻度,以前是一寸,现在改成五分,这样细微的差别就更容易分辨了。

这玩意儿叫景符,用铜片做成,宽两寸,长是宽的两倍,中间有个小孔,细得像针眼一样。底下有个方形的底座,一头装上个可以开合的轴,让它能倾斜着放,北边高南边低,在横梁底下来回移动。小孔透进来的阳光,只有米粒大小,隐约能看见横梁在里面。以前的方法是用日晷的表端测量日影,测到的只是日影上边缘的位置。现在用横梁来测量,就能得到日影的中心位置,一点误差都没有。至元十六年己卯年夏至的日影长度,四月十九日乙未日的测量结果是一丈二尺三寸六分九厘五毫。至元十六年己卯年冬至的日影长度,十月二十四日戊戌日的测量结果是七丈六尺七寸四分。

接下来说窥几,它长六尺,宽两尺,高是宽的两倍。底下是底座,宽三寸,厚两寸;上面支撑的部分宽四寸,厚度和底座一样。上面用木板做面板,厚一寸,四个角是支脚,用斜木支撑,保证它四四方方。面板中间开个长四尺、宽两寸的孔。孔的两边各一寸的地方画上刻度,里面三寸刻上更细的刻度,对应着圭表上的刻度。从面板到横梁中心是二十六尺,作为标准距离。窥限,就是用来观察的尺子,每个长二尺四寸,宽两寸,脊背厚五分,两边斜着磨平,和面板上的孔对应。窥限的两端,厚宽各两寸,卡在窥几的支撑部分。等到星月运行到正中间的时候,从窥几下面仰望,观察横梁的南北位置作为参考,测量出刻度上的数值,作为垂直的影长。我们还会在远处同时进行观测,得到影长数据,用来推算星月的高度。

世祖至元四年,扎马鲁丁制造了西域仪象:

咱秃哈剌吉,汉语叫混天仪。它用铜做的,平放着一个单环,刻着周天度数,画着十二个时辰的位置,用来对应地面。垂直立着两个环,连接在平环的子午线上,一半埋在地下,用来划分天度。里面第二个双环,也刻着周天度数,但和第一个双环交叉,连接在侧面的双环上,距离地平线三十六度,代表南北极,可以旋转,用来演示天体的运行和太阳的运行轨迹。里面第三、第四个环,都连接在第二个环上,距离南北极二十四度,也可以旋转。总共有三个可以旋转的环,每个环上都装有铜制的方形钉子,每个钉子上都有个小孔,用来代替衡箫进行仰视观测。

咱秃朔八台,这玩意儿啊,汉语叫周天星曜测验仪。它是个圆形的房子,东边开个门,里面有个小平台,立着一根七尺五寸高的铜柱子。柱子上装个机关,吊着一根五尺五寸长的铜尺,还有两个跟它一样长的窥测用的管子。下面放着一根刻着刻度的横尺,用来校准挂着的铜尺。这东西底座可以转动,能四处观察,还能上下调整高度,进行全方位的测量。

鲁哈麻亦渺凹只,汉语叫春秋分晷影堂。它是个两间房的屋子,屋顶东西方向开个长条形的缝,用来测量日影。屋子中间有个平台,随着日影的移动,南北高度会变化。平台上放个刻着180度天度的半圆形铜环,用来对应地上的半圆天球。旁边斜靠着一根六尺长、一寸六分宽的铜尺,一端连着铜环,另一端放在铜环上面。你可以来回移动铜尺,透过屋顶的缝隙观察日影,根据刻度来确定春秋分。

鲁哈麻亦木思塔余,汉语说它是冬夏至晷影堂。这屋子有五间,屋底下是个深两丈二尺的坑,屋顶南北方向开个缝,直接用来测量日影。缝隙旁边立着墙,墙上挂着一根一丈六寸长的铜尺。墙上画着半圆形的天度,铜尺也可以来回移动。直接透过屋顶的缝隙观察日影,确定冬夏至。

苦来亦撒麻,汉语叫浑天图。这东西是用铜做的球,球体表面刻着日道的环形轨迹和度数,上面还刻着二十八宿的形状。外面平放着一个铜环,刻着周天度数,按照十二辰的位置对应地面。旁边竖着两个铜环,一个连接平环的子午线,用铜钉表示南北极;另一个连接平环的卯酉线,都刻着天度。这就像浑天仪,但是不能转动来观察测量。

苦来亦阿儿子,汉语叫地理志。这东西是用木头做的圆球,七分是水,涂成绿色;三分是陆地,涂成白色。上面画着江河湖海,脉络贯穿其中。还画着一些小方格,用来计算圆球的面积和各地之间的距离。

这玩意儿叫“兀速都儿剌不”,说白了就是个计时器,白天黑夜都能用。它长得像个铜镜,圆圆的,可以挂起来。镜面上刻着十二个时辰和白天黑夜的时间,中间有个可以转动的铜条。铜条两端弯曲,各有两个小孔对着。白天用它看日影,晚上看星星,就能知道时间,还能算算吉凶。背面嵌着一块镜子,三面刻着七幅图,用来区分东西南北日影长度和星宿方位上的不同,所以图画都不一样,画的是天地变化。

南海那边,北极星在地平线上高出十五度,夏至的时候,日影指向南方,长一尺一寸六分,白天五十四刻,晚上四十六刻。衡山那边,北极星高出二十五度,夏至的时候,太阳直射头顶,没有日影,白天五十六刻,晚上四十四刻。岳台,北极星高出三十五度,夏至日影长一尺四寸八分,白天六十刻,晚上四十刻。和林,北极星高出四十五度,夏至日影长三尺二寸四分,白天六十四刻,晚上三十六刻。铁勒,北极星高出五十五度,夏至日影长五尺一分,白天七十刻,晚上三十刻。北海,北极星高出六十五度,夏至日影长六尺七寸八分,白天八十二刻,晚上十八刻。

大都,北极星高出四十度,有点偏高,夏至日影长一丈二尺三寸六分,白天六十二刻,晚上三十八刻。上都,北极星高出四十三度,略少一些。北京,北极星高出四十二度,差不多。益都,北极星高出三十七度,略少一些。登州,北极星高出三十八度,略少一些。高丽,北极星高出三十八度,略少一些。西京,北极星高出四十度,略少一些。太原,北极星高出三十八度,略少一些。安西府,北极星高出三十四度半,略多一些。兴元,北极星高出三十三度半,略多一些。成都,北极星高出三十一度半,略多一些。西凉州,北极星高出四十度,差不多。东平,北极星高出三十五度,偏高。大名,北极星高出三十六度。南京,北极星高出三十四度,偏高。河南府阳城,北极星高出三十四度,略低一些。扬州,北极星高出三十三度。鄂州,北极星高出三十一度半。

吉州在北极星的地平高度是二十六度半,雷州是二十度,琼州是十九度。这些都是地理位置信息,说明这几个地方的纬度不同。

世祖中统二年三月初一,那天是壬戌日,发生了日食。三年十一月辛丑日,出现了日晕,有三道光环,景象奇特。“三年十一月辛丑,日有背气,重晕三珥”。 之后,在至元二年正月初一(辛未日)、四年五月初一(丁亥日)、五年十月初一(戊寅日)、七年三月初一(庚子日)、八年八月初一(壬辰日)、九年八月初一(丙戌日)、十二年六月初一(庚子日)、十四年十月初一(丙辰日)、十九年六月初一(己丑日)、十九年七月初一(戊午日),都发生了日食。 这记录了元朝世祖时期多次日食的发生时间。

二十四年七月癸丑日,出现了日晕,像环一样,而且还有白虹贯日,这景象更是罕见。“二十四年七月癸丑,日晕连环,白虹贯之”。十月初一(戊午日)又发生了日食。二十六年三月初一(庚辰日)、二十七年八月初一(辛未日)、二十九年正月初一(甲午日)也都发生了日食。 其中,有一次日食特别值得记录: 有东西逐渐遮挡住太阳,但没完全遮住,太阳看起来像金色的环,两边还有光环,上面还有气体环绕。 “有物渐侵入日中,不能既,日体如金环然,左右有珥,上有抱气。” 三十一年六月初一(庚辰日),又发生了日食。

成宗大德三年八月初一(己酉日)、四年二月初一(丁未日)、六年六月初一(癸亥日)、七年闰五月初一(戊午日)、八年五月初一(壬子日),都发生了日食。这些记录详细地记载了成宗时期多次日食的日期。

武宗至大三年正月丁亥日,出现了白虹贯日。八月甲寅日,又出现了白虹贯日。四年正月壬辰日,太阳红得像赭石一样。“四年正月壬辰,日赤如赭”。

仁宗皇庆元年六月初一(乙丑日),发生了日食。延祐元年三月己亥日,出现了巨大的白色光环,像环一样贯穿了太阳。“延祐元年三月己亥,白晕亘天,连环贯日”。二年四月初一(戊寅日),发生了日食。五月甲戌日、乙亥日,太阳都红得像赭石。九月甲寅日、戊午日,太阳也红得像赭石。“二年四月戊寅朔,日有食之。五月甲戌,日赤如赭。乙亥,亦如之。九月甲寅,日赤如赭。戊午,亦如之”。三年五月戊申日,太阳又红得像赭石。“三年五月戊申,日赤如赭”。五年二月初一(癸巳日)、六年二月初一(丁亥日)、七年正月初一(辛巳日),都发生了日食。 三月乙未日,太阳周围出现了像环一样的日晕。“七年正月辛巳朔,日有食之。三月乙未,日有晕若连环然”。 这些记录详细地记载了仁宗时期多次日食和奇异天象的发生。

元英宗至治元年,三月己丑那天,天上出现了交晕,就像环环相扣的彩虹围绕着太阳一样。六月癸卯朔,也就是月初一,发生了日食。到了第二年十一月甲午朔,又发生了日食。

元泰定帝泰定四年二月辛卯,出现白虹贯日的天象。九月丙申朔,又发生了日食。

元文宗天历二年七月丙辰朔,发生了日食。到了至顺元年九月癸巳,出现了白虹贯日。第二年正月己酉,再次出现白虹贯日。八月甲辰朔,发生了日食。十一月壬申朔,又发生了日食。至顺三年五月丁酉,白虹跟太阳一起升起,长长的贯穿了整个天空。

元顺帝元统元年三月癸巳,太阳红得像赭石一样。闰三月丙申、癸丑、甲寅这几天,太阳都是红色的。第二年四月戊午朔,发生了日食。至元元年十二月戊午,太阳又红得像赭石一样。闰十二月丁亥、戊子、己丑,太阳也都是红色的。第二年二月壬辰,太阳红得像赭石一样。乙未、丙申两天,也是如此。三月庚申、壬戌、癸亥,以及四月丁丑朔,太阳都是红色的。八月甲戌朔,发生了日食。十二月甲戌,太阳红得像赭石一样。第三年正月丁巳,太阳出现了交晕,而且在太阳左右两边的珥上,都有白虹穿过。二月壬申朔,发生了日食。八月癸未,太阳出现了交晕,左右两边的珥上,都有白虹穿过。十月癸酉,太阳红得像赭石一样。第四年闰八月戊戌,太阳红得像赭石一样。己亥、壬寅两天,也是如此。

九月庚寅这天,太阳就怪怪的。五年正月丙寅,太阳周围出现交晕,两边还有白虹贯穿其中。二月辛亥,太阳红得像赭石一样。三月庚申、辛酉,四月丁未,太阳都跟二月辛亥那天一样红。到了至正元年三月壬申,太阳又红了,像赭石那样。三年四月丙申朔,发生了日食。四年九月丁亥朔,又发生了日食。十年十一月壬子朔,还是日食。十三年九月乙丑朔,日食。十四年三月癸亥朔,又是日食。十五年二月丙子,太阳又红得像赭石。十七年七月己丑,太阳出现交晕,像环一样连在一起。十八年六月戊辰朔,日食。十二月乙丑朔,还是日食。二十一年四月辛巳朔,日食。二十五年三月壬戌,太阳有晕,里面红外面青,白虹像环一样贯穿其中。二十六年二月丁卯,太阳有晕,左边太阳旁边出现一道背气。七月辛巳朔,日食。二十七年十二月癸卯朔,日食。

宪宗六年六月,白天竟然看到了太白星!

元世祖中统元年五月乙未,荧惑星进入南斗,停留了五十多天。二年二月丁酉,月亮遮掩了昴宿星。六月戊戌,月亮犯了角宿星。八月丙午,太白星犯了岁星。十一月庚午,月亮犯了昴宿星。十二月辛卯,荧惑星犯了房宿星。壬寅,荧惑星犯了钩钤星。三年十一月乙酉,太白星犯了钩钤星。

至元元年二月丁卯,月亮犯了南斗。四月辛亥,月亮犯了轩辕御女星。五月丙戌,月亮犯了房宿星。己亥,月亮犯了昴宿星。七月甲戌,彗星出现在舆鬼星附近,傍晚出现在西北方向,穿过上台星,扫过紫微、文昌和北斗星,早晨出现在东北方向,一共出现了四十多天。“彗星出舆鬼,昏见西北,贯上台,扫紫微、文昌及北斗,旦见东北,凡四十余日。”十二月甲子,月亮犯了房宿星。二年六月丙子,月亮犯了心宿大星。四年八月庚申,填星犯了天樽距星。壬午,太白星犯了轩辕大星。甲子,岁星犯了轩辕大星。

十一月乙巳那天,填星撞上了天樽距星。 这可真是不寻常的天象啊!

五年正月甲午,月亮跑到井宿去了。二月戊子,月亮又跑到天关。己丑,月亮又回到井宿了。这月亮跑来跑去的,真是让人担心啊!

六年十月庚子,月亮撞上了辰星。 哎,这天象一个接一个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七年正月己酉,月亮犯了毕宿。九月丁巳,月亮又跑到井宿了。十月庚午,太白金星犯了右执法。十一月壬寅,火星跑到太微西垣上将去了。这几年,天象真是不太平啊!感觉老天爷不太高兴。

八年正月辛未,月亮又犯了毕宿。三月丁亥,火星又跑到太微西垣上将去了。九月丙子,月亮再次犯了毕宿。这月亮跟毕宿是杠上了吗?

九年五月乙酉,太白金星犯了毕距星。九月戊寅,月亮跑到御女去了。十月戊戌,火星犯了填星。十一月丁卯,月亮又犯了毕宿。这天象,真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十年三月癸酉,出现了一颗客星,青白颜色,像棉絮一样,从毕宿升起,经过五车星的北面,又从文昌穿过斗杓,经过梗河,最后到达左摄提,一共出现了二十一天。这客星出现的时间还挺长啊,不知道预示着什么。

十一年二月甲寅,月亮又跑到井宿了。十月壬戌,岁星犯了垒壁阵。 这天象真是没完没了。

十二年七月癸酉,太白金星犯了井宿。辛卯,月亮犯了毕宿。九月己巳,太白金星犯了少民。己卯,太白金星犯了太微西垣上将。十月癸丑,月亮犯了毕宿。十一月丙戌,月亮犯了轩辕大星。十二月戊戌,填星犯了亢宿。戊申,月亮又犯了毕宿。 这简直就是灾星降临啊!

十三年九月辛亥,太白金星犯了南斗。甲寅,太白金星进入南斗。十一月乙卯,月亮犯了填星。十二月辛酉朔,火星遮掩了钩钤。 这天象越来越诡异了!

十四年二月癸亥,彗星出现在东北方向,长度有四尺多。 彗星出现,更是增加了不祥的预兆。

十五年二月丁丑,火星犯了天街。三月丁亥,月亮犯了太白金星。戊子,月亮犯了火星。闰十一月辛亥,太白金星、火星和填星聚集在房宿。 这简直是群星乱舞,天象大乱啊!

十六年四月,癸卯日,这天啊,填星犯键闭了。七月丙寅日,又来!填星又犯键闭了。八月庚辰日,月亮犯了房宿距星。庚子日,岁星犯了轩辕大星。十月丙申日,月亮又犯了太微西垣上将。十一月癸丑日,月亮还犯了荧惑星。

哎,这真是灾星频现啊!接二连三的,让人心里慌慌的。感觉老天爷都不怎么高兴,老是给我们下马威。这一年真是不太平啊,各种星象异常,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十七年四月庚子日,岁星又犯轩辕大星了!这轩辕大星,怎么总是被犯啊?七月戊申日,月亮遮掩了房宿距星。己酉日,月亮又犯了南斗。八月丙子日,月亮犯了心宿东星。九月甲子日,月亮这回更厉害了,不仅犯了右执法星,还犯了岁星!

这简直是祸不单行啊!一年到头,月亮和星星们都在闹脾气,这日子可怎么过啊!感觉这些星象预示着不好的事情要发生,真是让人提心吊胆的。

十八年七月癸卯日,月亮又犯了房宿距星,这房宿距星真是倒霉,总是被犯。闰八月癸巳朔,荧惑犯了司怪南第二星。庚戌日,月亮犯了昴宿。九月甲申日,月亮又犯了轩辕大星!十一月甲戌日,月亮犯了五车次南星。丁丑日,月亮犯了鬼宿。丁亥日,月亮遮掩了心宿。十二月丙午日,月亮最后还犯了轩辕大星!

这一年更夸张,几乎每个月都有星象异常!这简直就是灾难片现场啊! 这频繁的星象变化,不知道会带来什么灾难,真是让人寝食难安。

公元XX年(具体年份根据干支纪年推算)正月,农历己巳日,月亮运行到轩辕星座附近,犯了御女星。庚辰日,月亮进入南斗星宿,冲撞了距星。二月庚寅日,月亮遮掩了昴宿星。庚子日,金星冲撞了昴宿星。壬寅日,金星再次冲撞昴宿星。乙巳日,月亮运行到心宿附近。三月己未日,木星冲撞了键闭星。庚申日,月亮运行到井宿附近。壬戌日,月亮运行到鬼宿附近。己巳日,木星冲撞了房宿星。癸酉日,木星遮掩了房宿星。四月己亥日,月亮运行到房宿附近。壬寅日,月亮运行到南斗星宿附近。五月丙寅日,月亮遮掩了心宿星。七月丙辰日,金星冲撞了井宿星。癸亥日,月亮运行到南斗星宿附近。乙丑日,金星冲撞了井宿星。庚午日,火星冲撞了司怪星。八月丙午日,金星冲撞了轩辕星。丁未日,木星冲撞了钩钤星。九月壬子日,金星冲撞了轩辕少女星。戊午日,月亮运行到斗宿附近。己巳日,金星冲撞了右执法星。壬申日,月亮遮掩了井宿星。癸酉日,火星冲撞了鬼宿星。甲戌日,月亮运行到鬼宿附近,火星冲撞了积尸气星,金星冲撞了左执法星。十月丙申日,月亮运行到昴宿附近。十一月戊寅日,金星和木星互相冲撞。十二月甲辰日,月亮遮掩了火星。

公元XX年(具体年份根据干支纪年推算)闰五月戊寅日朔日,填星冲撞了斗宿星。七月甲申日,金星冲撞了火星。九月癸巳日,金星冲撞了南斗第四星。乙未日,月亮运行到井宿附近。十月己酉日,月亮运行到轸宿附近。十一月丙戌日,月亮运行到昴宿附近。己丑日,月亮遮掩了舆鬼星。庚子日,月亮运行到心宿附近。

公元XX年(具体年份根据干支纪年推算)二月辛亥日,月亮运行到东井宿附近。癸丑日,月亮运行到鬼宿附近。壬戌日,月亮运行到心宿附近。八月癸丑日,月亮进入东井宿。十二月己亥日,木星冲撞了填星。

这段记录详细描述了连续三年里,天上诸多星辰的运行轨迹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各种“犯”、“掩”现象。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记录了这三年里,金星、木星、火星和月亮的运行位置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与一些特定星宿的相对位置关系。 这些记录,或许是古代天文学家对天象的观测记录,也可能与占星术有关,因为古代人们常常将天象变化与人间吉凶联系起来。

公元某年(具体年份需根据干支纪年推算),正月壬午日,月亮运行到轩辕星座附近,不太吉利。乙酉日,月亮又跑到氐宿去了。二月丙午日,月亮跑到井宿。三月己巳日,月亮跑到娄宿。五月己巳日,火星跑到太微垣西垣上将星附近。庚辰日,木星跑到垒壁阵星宿。乙酉日,火星又跑到太微垣右执法星附近。六月丙申朔日(初一),金星跑到御女星附近。八月乙卯日,金星跑到轩辕星座右角星附近。九月甲申日,月亮跑到天关星附近。十月甲午朔日(初一),金星跑到右执法星附近。戊戌日,月亮跑到建星附近。辛亥日,月亮跑到东井星附近。甲寅日,金星跑到进贤星附近。十一月戊辰日,金星跑到亢宿。己卯日,月亮又跑到东井星附近。辛巳日,木星跑到垒壁阵星宿。十二月戊戌日,金星跑到东咸星附近。丁未日,月亮又跑到东井星附近。丁巳日,月亮又跑到氐宿。

这段话记录的是一年里,日月五星(日、月、金、木、火)运行轨迹中,多次出现犯星的情况。 说的通俗点,就是古人观测到日月五星运行到某些特定的星宿附近,认为这是不吉利的征兆。 具体哪一年,得查查干支历法才能算出来。 反正就是一年里,月亮和金星、火星、木星好几次“犯”了不同的星宿, 古人觉得这些都是不太好的天文现象。 你看,月亮好几次都跑到东井星附近去了, 金星也跑了好几个地方“犯”星。

这段文字其实就是古代的天文记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记录了一年里一些特殊的天象。 古人相信天象和人间大事有关,所以对这些“犯星”现象都做了详细的记录, 这可能和当时的占星术有关,他们会根据这些天象来推测吉凶。 现在我们当然知道这些只是行星运行的自然现象, 不必过于迷信。 但是,这段文字也反映了古代天文观测的水平和当时人们对天象的理解。

公元某年(具体年份需根据干支纪年推算)的正月初几,阴历正月初几,月亮犯了东井星。第二天,月亮又犯了房宿。二月初几,月亮犯了天关星。第二天,月亮又犯了东井星。闰二月初几,月亮犯了辰星。第二天,月亮犯了牵牛星。三月初几,月亮又犯了东井星。四月初几,月亮犯了氐宿。第二天,月亮犯了房宿。七月初几,月亮犯了南斗星。初几,月亮犯了牵牛星。初几,火星犯了舆鬼和积尸星。初几,火星又犯了舆鬼星。初几,月亮犯了司怪星。八月初几,金星犯了亢宿。初几,填星在南方犯了垒壁阵星。初几,月亮犯了天关星。初几,月亮犯了东井星。初几,金星犯了房宿。九月初几,火星犯了长垣星。初几,金星犯了天江星。初几,月亮犯了毕宿。初几,火星犯了太微西垣上将星。初几,金星犯了南斗星。十月初几,月亮犯了牵牛大星。初几,火星犯了左执法星。十一月初几,金星犯了垒壁阵星,月亮还同时遮蔽了金星和填星。初几,火星犯了太微东垣上将星。初几,白天也能看到金星。初几,火星犯了进贤星。十二月初几,月亮犯了毕宿,白天还能看到金星。

这段记载详细记录了某一年中,月亮和几颗行星多次犯星宿的现象。 从正月到十二月,几乎每个月都有记录,涉及到月亮、火星、金星以及一些不太常见的星宿,比如天关、舆鬼、积尸、司怪、垒壁阵等等。 这说明这一年天象异象频发,古人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和记录。

这些记录,对于研究古代天文观测技术、星象学以及古代社会对天象的解读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虽然我们现在难以完全理解当时人们对这些天象的解释,但这些详细的记录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可以想象,当时的天文学家们,夜以继日地观测星空,一丝不苟地记录下这些珍贵的资料。

公元前104年正月初二,月亮犯角宿。初五,月亮犯房宿。三月初十,火星犯太微垣东垣上相。十一,月亮犯毕宿。十二,月亮掩角宿。四月初五,月亮犯井宿。五月初五,金星犯毕宿。六月初八,金星犯井宿。十一日,月亮犯木星。七月初十,火星犯氐宿。十一日,金星犯鬼宿。十六,月亮掩毕宿。八月初四,火星犯房宿。初七,金星犯轩辕大星。九月初一,火星犯天江。二十,月亮犯毕宿。二十三,火星犯南斗。十二月十八,月亮犯毕宿。二十一,月亮犯井宿。二十三,月亮犯亢宿,火星犯垒壁阵。

第二年,公元前103年正月初八,月亮犯氐宿。三月初五,月亮犯亢宿。五月初九,金星犯鬼宿。七月初五,金星凌空,持续四十五天。初八,月亮犯牛宿。十二,月亮犯木星。八月初八,木星白天可见。

九月初五,木星犯井宿。十二,月亮犯毕宿。十三,火星犯太微垣西垣上将。十月初十,月亮犯牛宿距星。十一日,火星犯右执法。闰十月初十,水星犯房宿。十二,月亮犯毕宿,火星犯进贤,月亮犯井宿。十一月初十,火星犯亢宿。十一日,月亮犯亢宿。

这段话记录的是公元前104年到公元前103年这两年间,天空中发生的各种星象异动,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记录了很多次行星犯宿的事件。 这些记录非常详细,精确到日期,包括月亮、火星、金星、木星、水星等行星的运行情况。 古代人认为这些星象变化预示着人间吉凶祸福,所以对这些记录非常重视。

正月初几,庚戌日,那老天爷不高兴了,太白金星跑到牛宿去了,犯了忌讳。过了几天,癸丑日,月亮又跑到井宿捣乱。再接着,丁卯日,火星跑到房宿,不安分得很。壬申日,这火星又跑到键闭星那儿去闹腾。

二月戊寅日,月亮跑到毕宿。庚寅日,月亮又跑到亢宿,这月亮也是,到处乱跑。三月壬子日,火星跑到钩钤星那儿。四月丙子日,月亮又跑到井宿去了,这月亮真是个不安分的家伙。壬辰日,火星在氐宿待了十多天,赖着不走。五月乙丑日,月亮跑到填星那儿。六月己丑日,火星又跑到房宿去了,这火星也是,总是去房宿。七月辛酉日,火星跑到天江去了。九月癸卯日,木星跑到鬼宿。十月辛巳日,太白金星跑到斗宿。十一月戊申日,月亮把填星给遮住了。辛酉日,月亮又把左执法给遮住了。十二月辛卯日,月亮跑到亢宿去了,这月亮真是,一年到头都在乱跑。

正月初几,那天晚上,天上的太白星、荧惑星和填星,一起跑到奎宿那儿扎堆去了。“二十八年正月壬寅,太白、荧惑、填星聚奎。” 这可是个不寻常的景象,感觉要出事儿。

二月,先是癸未那一天,月亮跑到左执法星那儿去了,“二月癸未,太阴犯左执法。” 接着甲申日,太白星又跑到昴宿去了,“甲申,太白犯昴。” 三月里,月亮又不安分了,丁未日犯了御女星,“三月丁未,太阴犯御女”,己酉日犯了右执法星,“己酉,太阴犯右执法”,庚戌日更是跑到太微东垣上相那儿去了,“庚戌,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 这月亮,真是到处乱跑啊! 三月乙卯,太白星又去招惹五车星了,“乙卯,太白犯五车”。

四月乙未,木星跑到舆鬼和积尸这两颗星那儿去了,“四月乙未,岁星犯舆鬼积尸气”,听名字就够吓人的。五月里,月亮又开始它的“旅行”了,壬寅日犯了少民星,“五月壬寅,太阴犯少民”,甲寅日又跑到牛宿去了,“甲寅,太阴犯牛”。六月辛卯,月亮犯了毕宿,“六月辛卯,太阴犯毕”。七月己亥,太白星犯了井宿,“七月己亥,太白犯井”。八月里,先是丙寅日太白星犯了舆鬼,“八月丙寅,太白犯舆鬼”,丙子日月亮犯了牵牛星,“丙子,太阴犯牵牛”,癸未日木星犯了轩辕大星,“癸未,岁星犯轩辕大星”,戊子日太白星不仅犯了轩辕大星,还跟木星撞上了,“戊子,太白犯轩辕大星,并犯岁星”。 这简直是星宿大乱斗啊! 癸巳日,月亮还把荧惑星给遮住了,“癸巳,太阴掩荧惑”。

九月丙辰,荧惑星跑到左执法那儿去了,“九月丙辰,荧惑犯左执法”,戊午日,太白星又去招惹荧惑星了,“戊午,太白犯荧惑”。辛酉日,木星犯了少民星,“辛酉,岁星犯少民”。十月丙戌,月亮跑到轩辕大星和御女星那儿去了,“十月丙戌,太阴犯轩辕大星并御女”,己丑日,月亮又跑到太微东垣上相那儿去了,“己丑,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十一月甲辰,太白星犯了房宿,“十一月甲辰,太白犯房”,丙午日,荧惑星犯了亢宿,“丙午,荧惑犯亢”,丁未日,月亮犯了毕宿,“丁未,太阴犯毕”,庚申日,荧惑星犯了氐宿,“庚申,荧惑犯氐”。十二月庚辰,月亮犯了御女星,“十二月庚辰,太阴犯御女”,癸未日,月亮犯了东垣上相,“癸未,太阴犯东垣上相”,己丑日,荧惑星犯了房宿,“己丑,荧惑犯房”,庚寅日,荧惑星犯了钩钤,“庚寅,荧惑犯钩钤”。 这一年,天上真是不太平啊!

公元前134年正月初几,那天晚上,月亮挡住了岁星(木星)和轩辕十四(狮子座α星)。二月某天,月亮又挡住了毕宿(金牛座星宿)。四月某天,月亮挡住了氐宿(天秤座星宿)。六月某天,金星挡住了岁星。闰六月某天,火星挡住了“狗国”(星宿名)。七月某天,月亮挡住了牛宿(金牛座星宿)。八月某天,水星挡住了右执法(星宿名)。同月另一天,金星挡住了房宿(天蝎座星宿)。再过几天,木星挡住了右执法。九月某天,火星挡住了垒壁阵(星宿名)。同月另一天,金星挡住了南斗(星宿名)。十月某天,月亮挡住了井宿(双子座星宿)。几天后,月亮又挡住了鬼宿(天蝎座星宿)。再过几天,月亮挡住了氐宿。十一月某天,月亮挡住了垒壁阵。同月另一天,月亮挡住了太微垣东垣上将(星宿名)。十二月某天,月亮挡住了井宿。几天后,月亮挡住了太微垣西垣上将(星宿名)。

这段记录,简单来说就是古人记录了一年里发生的很多次行星和月亮的“遮挡”现象。 你看,从正月到十二月,几乎每个月都有记录,月亮跟好几个星星“亲密接触”了,金星、火星、木星、水星也互相“打招呼”或者跟月亮“打招呼”。 这在古代天文学家看来,可能意味着什么不祥的预兆吧,毕竟那时候人们对天象的理解跟我们现在大不一样。 他们会把这些天象变化和人间发生的事件联系起来,解读其中的吉凶祸福。 所以,这段文字其实不仅仅是天文观测记录,更像是一份古代的“天象预报”,或者说是“占星报告”。

公元某年(具体年份需根据干支纪年推算),正月初三(丙寅日),月亮运行到毕宿附近,犯了星宿。初四(丁丑日),月亮又跑到氐宿附近,又犯了星宿。初七(庚辰日),木星跑到左执法星附近,犯了星宿。

二月初九(壬辰日),月亮又跑到毕宿附近,犯了星宿。十三(乙巳日),火星跑到天街附近,犯了星宿。十八(庚戌日),月亮跑到牛宿附近,犯了星宿。二十一(癸丑日),金星跑到垒壁阵附近,犯了星宿。

三月初八(辛未日),月亮又跑到氐宿附近,犯了星宿。四月初十(癸丑日),金星跑到填星附近,犯了星宿。六月初六(己丑日),木星又跑到左执法星附近,犯了星宿。十五(丙申日),月亮跑到斗宿附近,犯了星宿。七月初一(甲子日),月亮跑到建星附近,犯了星宿。初八(辛巳日),月亮跑到鬼宿附近,犯了星宿。八月初一(甲午日),水星跑到太微垣西垣上将星附近,犯了星宿。初三(甲辰日),月亮又跑到毕宿附近,犯了星宿。初七(戊申日),月亮又跑到鬼宿附近,犯了星宿。九月初四(丁卯日),月亮又跑到毕宿附近,犯了星宿。

十月初七(庚寅日),彗星闯入紫微垣,直冲斗魁,光芒足有一尺长,持续了一个月才消失。“彗星入紫微垣,抵斗魁,光芒尺许,凡一月乃灭。”十月十五(丙申日),火星跑到亢宿附近,犯了星宿。十八(己亥日),月亮跑到天关附近,犯了星宿。二十(辛丑日),月亮跑到井宿附近,犯了星宿。十一月初二(乙丑日),月亮又跑到毕宿附近,犯了星宿。初四(丁卯日),月亮又跑到井宿附近,犯了星宿。初七(庚午日),月亮又跑到鬼宿附近,犯了星宿。十一月二十一(丙子日),火星跑到钩钤附近,犯了星宿。二十三(戊寅日),木星跑到亢宿附近,犯了星宿。十二月初六(乙未日),月亮又跑到井宿附近,犯了星宿。

这段文字记录了某一年份里,一系列的天象异象,主要记录了日月五星(日、月、金、木、水、火、土)运行到特定星宿附近所发生的“犯星”现象,以及一颗彗星的出现。 这些天象在古代被认为是不祥之兆,预示着人间将要发生一些大事。

话说公元某年(具体年份根据干支纪年推算),真是不太平啊!四月戊申日,白天竟然看见了太白星,这可是不吉利的征兆,又犯了鬼宿。五月庚戌朔日(初一),太白星又犯了舆鬼。六月丙午日,月亮犯了井宿。八月庚辰日,白天又看见了太白星!戊戌日,月亮犯了毕宿,太白星又犯了轩辕。九月丁巳日,太白星横贯天空,气势汹汹啊!丙寅日,月亮遮掩了填星。辛未日,月亮犯了轩辕。乙亥日,太白星犯了右执法,月亮犯了平道。

十月壬午日,太白星犯了左执法。癸巳日,月亮又遮掩了填星。乙未日,月亮犯了井宿。十一月己酉日,月亮犯了亢宿。庚申日,月亮犯了毕宿。癸酉日,太白星犯了房宿。十二月癸未日,木星犯了房宿。丁亥日,木星犯了钩钤。壬辰日,月亮犯了鬼宿。庚子日,月亮犯了房宿,还犯了木星! 这一个月一个月的,天上星宿乱七八糟的,真是让人心里慌慌的。

元贞元年正月初几,那月亮啊,它犯了填星,又犯了毕宿。癸酉日,岁星又犯了东咸。

二月癸未日,火星犯了月亮。壬辰日,月亮又犯了平道星。癸卯日,月亮犯了岁星。三月庚戌日,月亮犯了填星。壬戌日,月亮犯了房宿。

四月庚寅日,月亮又犯了东咸。闰四月癸丑日,岁星犯了房宿。甲寅日,月亮犯了平道星。乙卯日,月亮犯了亢宿。丁巳日,月亮遮掩了房宿。

五月丁亥日,月亮犯了南斗。七月丁丑日,月亮犯了亢宿。甲申日,岁星犯了房宿。八月乙酉日,月亮犯了牛宿。壬子日,月亮犯了垒壁阵。

九月甲午日,月亮犯了轩辕。戊戌日,月亮犯了平道星。十月辛酉日,辰星犯了房宿。壬戌日,辰星犯了键闭。戊辰日,白天都能看见金星,月亮又犯了房宿。

十一月甲戌日,金星横贯天空,还犯了垒壁阵。乙酉日,月亮犯了井宿。丁亥日,月亮犯了鬼宿。十二月丙辰日,月亮犯了轩辕。甲子日,月亮犯了天江。

这段记录了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全年天象异常的现象,简直是灾星频现啊! 月亮和各种星星反复“犯冲”, 这在古代可是被认为是不祥之兆的。 “太阴犯某星”,“岁星犯某星”,“荧惑犯太阴”等等,这些都是古代天文学家记录的星象变化,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各种行星运行轨迹出现了异常。 记录得这么详细,可见当时对天象的观察有多么仔细。

公元某年(具体年份根据干支纪年推算)的正月壬午日,月亮运行到舆鬼星宿附近。丙戌日,金星白天也能看见。丁亥日,月亮运行到平道星宿附近。庚寅日,月亮运行到钩钤星宿附近。二月丁未日,月亮运行到井宿附近。三月乙酉日,月亮运行到钩钤星宿附近。五月丁丑日,月亮运行到平道星宿附近。六月乙巳日,金星运行到天关星宿附近。丁巳日,金星运行到填星附近。癸亥日,月亮运行到井宿附近。七月壬午日,填星运行到井宿附近,金星运行到舆鬼星宿附近。八月庚子日,月亮运行到亢宿附近,金星运行到轩辕星宿附近。癸卯日,月亮运行到天江星宿附近。乙卯日,月亮运行到天街星宿附近,金星运行到上将星宿附近。九月戊辰日,金星运行到左执法星宿附近。壬申日,月亮遮掩了南斗星。丁丑日,月亮运行到垒壁阵星宿附近。己丑日,月亮运行到轩辕星宿附近。十一月丁丑日,月亮运行到月星附近,又运行到天街星宿附近。庚辰日,月亮运行到井宿附近。丁亥日,月亮运行到上相星宿附近。戊子日,月亮运行到平道星宿附近。壬辰日,月亮运行到天江星宿附近。十二月丁未日,月亮运行到井宿附近。乙卯日,月亮运行到进贤星宿附近。

大德元年三月戊辰日,火星运行到井宿附近。癸酉日,月亮遮掩了轩辕大星。五月癸酉日,金星运行到鬼积尸星宿附近。乙亥日,月亮运行到房宿附近。六月乙未日,金星白天也能看见。七月庚午日,月亮运行到房宿附近。八月丁巳日,妖星出现在奎宿附近。

九月辛酉朔日(辛酉月的第一天),妖星再次出现在奎宿附近。十月戊午日,金星横跨天空。十一月戊子日,金星横跨天空。十二月甲辰日,金星横跨天空,又运行到东咸星宿附近。丙午日,月亮运行到轩辕星宿附近。甲寅日,月亮运行到心宿附近。闰十二月癸酉日,金星运行到建星附近。丙子日,金星运行到建星附近。

这段记录详细地记载了某年以及大德元年里,月亮和金星、火星等星体运行的轨迹和发生的一些特殊天文现象,比如金星白天可见、妖星出现等等。 这些记录可能与当时的占星术和天象预测有关。

公元前某年二月二十八号,那会儿岁星(木星)、荧惑(火星)、太白(金星)这三个星啊,扎堆儿出现在危宿,火星还冲撞了木星。二十七号,月亮跑到左执法星那儿去了。初一,月亮又跑到心宿。五月初八,月亮还在心宿晃悠。六月初四,月亮跑到角宿。七月初十,月亮又回心宿了。八月初四,月亮跑到箕宿。九月初二,月亮跑到五车南星那儿。初四,月亮又跑到五诸侯星。二十七号,月亮跑到左执法星。十月初四,金星跑到牵牛星那儿去了。初八,月亮跑到角宿附近一颗星。十一月初六,月亮跑到舆鬼星。初八,辰星(水星)跑到牵牛星那儿。初九,月亮跑到右执法星。十二月初八,金星横跨天空。初九,填星(可能指某种彗星)跑到舆鬼星。二十二号,金星又跑到木星那儿去了,月亮还跑到火星那儿去了。二十七号,填星跑到舆鬼星里去了,月亮跑到上将星。三十号,彗星出现在子孙星下面。十一月二十六号,月亮跑到南斗星。

这记录的天象啊,真是一个接一个,月亮跟几个星反复“约会”,火星、金星、水星也来凑热闹,还出现了彗星。感觉那一年天上不太平啊!

公元前104年正月丙戌日,月亮挡住了金星。丁酉日,月亮挡住了西垣上将星。戊戌日,月亮挡住了右执法星。乙巳日,金星横贯天空。三月乙巳日,火星侵犯了五诸侯星。戊戌日,火星侵犯了舆鬼星。四月己未日,月亮挡住了上将星。丙寅日,填星侵犯了舆鬼星,月亮挡住了心宿。五月丙申日,月亮挡住了南斗星。己亥日,金星侵犯了毕宿。六月庚申日,月亮遮掩了房宿。丁卯日,火星侵犯了右执法星。壬申日,木星白天也能看见。七月己卯朔日,金星侵犯了井宿。丁未日,月亮挡住了舆鬼星。八月丁巳日,月亮挡住了箕宿。戊辰日,金星侵犯了轩辕大星。己巳日,月亮挡住了五车星。九月壬辰日,出现一颗红色的流星,尾巴长一尺多,光芒照亮地面,从河鼓星升起,落在牵牛星的西边,声音如同雷鸣。乙未日,月亮挡住了昴宿距星。丁酉日,金星侵犯了左执法星。十月丙子日,月亮挡住了房宿。十一月乙酉日,金星侵犯了房宿。

这几个月啊,天上老出事儿!一会儿月亮挡住这个星,一会儿那个星又跑到不该去的地方。金星、火星、木星,这些星星都“犯”了其他的星宿,还出现了超亮的流星,那声音跟打雷似的!简直是天象大变啊!

公元前103年二月戊午日,月亮挡住了轩辕星。五月甲午日,月亮挡住了垒壁阵星。辛丑日,金星侵犯了舆鬼星,月亮挡住了昴宿。六月丁巳日,金星侵犯了填星。七月辛卯日,火星侵犯了井宿。八月癸丑日,月亮挡住了井宿。甲子日,水星侵犯了灵台上星。闰八月庚辰日,火星侵犯了舆鬼星。九月戊午日,金星侵犯了斗宿。壬戌日,月亮挡住了舆鬼星。甲子日,金星侵犯了斗宿。十二月庚寅日,火星侵犯了轩辕星。癸巳日,月亮挡住了房宿距星。

第二年也没消停,各种星宿碰撞、遮挡,简直是天上的一场“星际大战”! 月亮和金星尤其“活跃”,不停地“犯”这个“犯”那个,火星和木星也来凑热闹。 这连续两年的异常天象,真让人心里发慌啊!

公元某年(具体年份根据干支纪年推算)正月初几,阴历十五那天,月亮运行到五车星附近。 壬子日(具体日期根据干支纪年推算),月亮又跑到舆鬼、积尸星附近。辛酉日(具体日期根据干支纪年推算),月亮运行到心宿附近。

二月初几,月亮又跑到舆鬼星附近。三月某天,月亮运行到御女星附近。 丁卯日(具体日期根据干支纪年推算),火星运行到填星附近。己巳日(具体日期根据干支纪年推算),火星和填星靠得很近。四月某天,月亮运行到东井星附近。五月某天,月亮运行到南斗星附近。乙卯日(具体日期根据干支纪年推算),火星运行到右执法星附近。丁卯日(具体日期根据干支纪年推算),金星运行到井宿附近。

六月某天,木星运行到司怪星附近。己酉日(具体日期根据干支纪年推算),金星运行到舆鬼星附近,木星运行到井宿附近。甲午日(具体日期根据干支纪年推算),金星又跑到舆鬼星附近。七月某天,木星运行到井宿附近。辛亥日(具体日期根据干支纪年推算),月亮运行到垒壁阵星附近。庚申日(具体日期根据干支纪年推算),水星运行到金星附近。

八月某天,月亮运行到轩辕、御女星附近。乙未日(具体日期根据干支纪年推算),填星运行到太微上将星附近。九月某天,从八月庚辰日(具体日期根据干支纪年推算)开始,就出现了一颗彗星,它在井宿附近24度40分的位置出现,看起来像南河三那么亮,颜色发白,长约五尺,方向指向西北,后来经过文昌、北斗、天机、紫微垣、三公、贯索等星宿,又扫过太阳、北斗星,最后到达天市垣,位置在巴蜀的东边、梁楚的南边、宋国的星宿上方,这时彗星的长度大约有一尺多长,持续了46天才消失。

十月某天,月亮运行到东井星附近。辛卯日(具体日期根据干支纪年推算)晚上,出现一颗流星,像个大杯子那么大,颜色发红,尾巴长约一丈多,光芒照到地上,从北方出现,慢慢地向东方移动,后来分裂成两颗,前面一颗大,后面一颗小,相距约一尺多,最后消失在危宿附近。十一月某天,木星运行到东井星附近。戊申日(具体日期根据干支纪年推算),月亮运行到昴宿附近。十二月某天,木星运行到司怪星附近。辛卯日(具体日期根据干支纪年推算),月亮运行到南斗星附近。

六年的正月壬戌日,填星犯了太微西垣上将。二月庚午日,月亮犯了昴宿。三月壬寅日,月亮犯了舆鬼。癸卯日,岁星犯了井宿。甲寅日,月亮犯了钩钤。四月乙丑朔日,太白星犯了东井。戊寅日,月亮犯了心宿。庚寅日,太白星犯了舆鬼。六月癸亥朔日,填星又犯了太微西垣上将。乙亥日,月亮犯了斗宿。七月癸巳朔日,荧惑、填星、辰星这三颗星都聚在井宿了。庚子日,月亮犯了心宿。戊午日,月亮犯了荧惑星。八月乙丑日,荧惑星犯了岁星。己巳日,荧惑星犯了舆鬼。辛巳日,月亮犯了昴宿。壬午日,太白星犯了轩辕。九月丙午日,荧惑星犯了轩辕。癸丑日,月亮犯了舆鬼。丁巳日,太白星犯了右执法。十月壬午日,荧惑星犯了太微西垣上将。十一月辛卯日,填星犯了左执法。乙未日,辰星犯了房宿。癸卯日,月亮犯了昴宿。己酉日,月亮犯了轩辕。十二月庚申朔日,荧惑星犯了填星。乙丑日,岁星犯了舆鬼。乙亥日,月亮犯了舆鬼。庚辰日,荧惑星犯了太微东垣上相。癸未日,月亮犯了房宿。

这段记录是说,那一年里,天上星星老是出问题,各种犯冲啊!正月填星就先来个下马威,犯了太微西垣上将;接着二三月月亮也来凑热闹,一会儿犯昴宿,一会儿犯舆鬼,岁星也来插一脚,犯了井宿;四月太白星也开始不安分,犯了东井;五月月亮继续作妖,犯了心宿;六月填星故技重施,又犯了太微西垣上将……总之,这一年天上星星乱七八糟的,各种犯冲,简直是灾星连年啊! 从七月开始,荧惑、填星、辰星这三个家伙还凑到一起了,在井宿扎堆,这更不妙了! 后面几个月也是类似的情况,月亮、荧惑、太白星轮番上阵,各种犯冲,搞得人心惶惶的。 最后,十二月荧惑星还和填星干上了,岁星也来凑热闹,真是乱成一锅粥了!

总而言之,这一年天上星象异常,各种星体互相犯冲,频繁发生“犯”的现象,这在古代天文学中被认为是不祥之兆,预示着人间可能会有灾难发生。 从记录中可以看出,月亮、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等诸多星体都参与了这场“星际冲突”。 这简直就是一场持续一整年的天文大戏,而且还是那种让人心里发慌的“灾难片”。

公元前101年的正月,戊戌日,月亮犯了昴宿星。甲辰日,月亮又犯了轩辕十四星。二月戊寅日,月亮犯了心宿星。四月癸亥日,月亮犯了东井宿星。丙寅日,月亮再次犯了轩辕十四星。乙亥日,岁星(木星)犯了舆鬼星,月亮犯了南斗六星。甲申日,火星犯了太微垣右执法星。丁亥日,岁星又犯了舆鬼星。五月壬辰日,辰星(水星)犯了东井宿星。闰五月戊辰日,月亮犯了心宿星。七月戊寅日,岁星犯了轩辕十四星。己卯日,月亮犯了东井宿星。乙酉日,火星犯了房宿星。八月癸巳日,金星犯了氐宿星。甲午日,火星犯了东咸星,月亮犯了牵牛星。乙巳日,岁星犯了轩辕十四星。辛亥日,火星犯了天江星。九月丙寅日,白天也能看到金星。辛未日,火星犯了南斗六星。甲戌日,月亮犯了东井宿星。乙亥日,金星犯了南斗六星。壬午日,辰星犯了氐宿星。十月丁亥日,金星横贯天空。辛丑日,月亮犯了东井宿星。十一月己未日,金星横贯天空。丙寅日,填星犯了进贤星。戊辰日,月亮犯了东井宿星。己卯日,月亮犯了东咸星。十二月丙戌日,金星横贯天空。晚上,火星犯了垒壁阵星。丙申日,月亮犯了东井宿星。辛丑日,月亮犯了明堂星。丁未日,月亮犯了天江星。

公元前100年三月乙丑日,从去年(公元前101年)十二月庚戌日开始出现的彗星消失了。这颗彗星大概有一尺长,指向东南方向,颜色发白,观测位置在室宿十一度附近。后来逐渐变长到一尺多,又指向西北方向,扫过腾蛇星,进入紫微垣,最后消失,一共出现了七十四天。

公元前102年正月十四(丁巳日),月亮运行到天关星附近。初一(甲子日),月亮运行到明堂星附近。二十六(己巳日),月亮运行到东咸星附近。三月初八(甲寅日),火星运行到氐宿。十四(戊午日),木星运行到左执法星附近。四月初八(庚辰日),月亮运行到井宿。十二(壬辰日),金星运行到井宿。五月初六(癸亥日),木星掩盖了左执法星。七月十九(丙午日),火星运行到氐宿。二十一(甲寅日),金星横跨天空。二十四(丁卯日),火星运行到房宿。八月初十(辛巳日),月亮运行到东咸星附近。十四(乙未日),火星运行到天江星附近。九月十四(丁巳日),火星运行到斗宿。十月十九(丙戌日),金星横跨天空。十一月二十(庚戌日),木星、金星、填星聚集在亢宿。二十三(癸丑日),木星运行到亢宿附近。二十六(丙寅日),白天也能看到木星。三十(壬申日),金星横跨天空。十二月初九(丙子日),金星运行到西咸星附近。二十一(庚寅日),火星运行到垒壁阵星附近。二十九(己亥日),水星运行到建星附近。

公元前101年正月十四(丁巳日),金星运行到建星附近。闰正月初五(癸酉日),金星运行到牵牛星附近。初十(己丑日),金星运行到垒壁阵星附近。二月十四(戊午日),月亮运行到氐宿附近。三月十四(戊寅日),木星运行到亢宿附近。四月初八(辛酉日),填星运行到亢宿附近。六月初六(癸丑日),月亮运行到罗堰上星附近。十二(己未日),木星运行到亢宿附近。七月初八(庚辰日),月亮运行到牵牛星附近。八月初八(壬寅日),木星运行到氐宿附近,火星运行到太微垣上将星附近。九月初六(己巳日),火星运行到太微垣右执法星附近。初九(壬午日),火星运行到太微垣左执法星附近。十月初八(甲辰日),金星运行到斗宿附近。十五(辛亥日),月亮运行到毕宿附近。十八(甲寅日),月亮运行到井宿附近。十一月十五(辛未日),木星运行到房宿附近。十六(壬申日),月亮运行到虚宿附近。十八(甲戌日),火星运行到亢宿附近。二十二(戊子日),火星运行到氐宿附近。二十五(辛卯日),月亮运行到火星附近。十二月初八(壬寅日),白天也能看到金星。十一(乙巳日),木星运行到东咸星附近。十四(戊午日),月亮运行到氐宿附近。

这段记录详细记载了公元前102年和公元前101年两年间,一系列天体运行的异常现象,包括月亮、金星、木星、火星、水星等行星的运行位置和相互关系。 这些记录用的是古代星象学的说法,描述了这些星体运行到特定星宿附近,甚至发生掩星等现象。 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这些现象可能被解读为某种预兆或天象变化。

十一月丙午那天,月亮犯了南斗杓星;七月己巳,月亮又犯了亢宿;壬午,火星犯了南斗;九月癸酉,金星犯了右执法星;己卯,金星又犯了左执法星;十月乙巳,金星犯了亢宿;己酉,火星犯了垒壁阵星;甲寅,月亮犯了明堂星;己未,月亮犯了金星;十一月丁卯,金星犯了房宿;丙子,月亮犯了东井宿;乙酉,月亮又犯了亢宿;辛卯,水星犯了木星;十二月丁巳,填星犯了键闭星。

这些都是公元前一年里发生的天象,记录了月亮、火星、金星、水星等星体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犯星”现象。“犯星”在古代天文学中,指的是星体运行到某个特定的星宿位置,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听起来是不是很玄乎?

武宗至大元年正月辛未,月亮犯了井宿;甲申,月亮犯了填星;二月丁未,月亮犯了亢宿;甲寅,月亮犯了牛距星;三月乙丑,月亮犯了井宿;五月癸未,金星犯了舆鬼星;七月庚申,那天晚上,出现了一颗流星,从勾陈星起,一直飞到靠近大角星的地方,尾巴大概有三尺长,最后变成白气,聚集在七公星附近,然后继续往南飞,形状像车轮,略微有点尖,最后在贯索星消失。壬申,金星犯了左执法星;八月壬子,月亮犯了轩辕太民星;九月壬申,填星犯了房宿;丙子,月亮犯了井宿;癸未,月亮犯了火星;十月辛丑,金星犯了南斗;十一月庚申,白天都能看到金星!癸亥,火星犯了亢宿;己巳,月亮遮掩了毕宿;甲戌,火星犯了氐宿;乙亥,水星犯了填星;闰十一月壬寅,火星犯了房宿;丁未,月亮犯了亢宿;十二月甲子,月亮犯了毕宿;丙子,月亮犯了氐宿;戊寅,金星遮掩了建星。

这一年里,各种星象异动频繁出现,简直是“星象大戏”连台上演啊!古人认为这些都是不吉利的征兆,不知道当时的人们是怎么想的呢?

二月初二那一天,是己巳日,月亮跑到亢宿去了。 辛未日,月亮又跑到氐宿。庚辰日,月亮还跑到太白星那儿去了。

三月戊戌日,月亮又跑到氐宿。己亥日,火星撞上了木星。丙午日,火星又跑到垒壁阵星宿去了。五月辛卯日,月亮又跑到亢宿。六月乙卯日,太白星跑到井宿。癸酉日,辰星跑到舆鬼星宿。乙亥日,月亮遮住了毕宿。

八月乙亥日,月亮跑到轩辕星宿。丁丑日,月亮跑到右执法星宿。九月丙午日,月亮跑到进贤星宿。十月壬申日,月亮跑到左执法星宿。十一月己亥日,月亮跑到右执法星宿。庚子日,月亮跑到上相星宿。辛丑日,火星跑到外屏星宿。

十二月庚申日,月亮跑到参宿。癸亥日,辰星撞上了木星。辛未日,太白星跑到垒壁阵星宿去了。

公元某年(具体年份文中未提及)的正月,阴历壬辰日,月亮犯了轩辕御女星。甲午日,月亮又犯了右执法星。丙申日,月亮犯了平道星。 二月辛亥日,火星犯了月星。庚申日,火星犯了天街,月亮又犯了轩辕少民星。壬戌日,月亮犯了左执法星。甲戌日,金星犯了月星。三月甲申日,月亮犯了井宿。庚寅日,月亮犯了氐宿。丙申日,月亮犯了南斗星。丁未日,金星犯了井宿。甲寅日,月亮犯了轩辕御女星。戊辰日,白天居然看到了金星!

五月乙酉日,月亮犯了平道星。癸巳日,火星犯了舆鬼星。六月乙卯日,月亮犯了氐宿。七月戊寅日,月亮犯了右执法星。己卯日,月亮犯了上相星。八月甲子日,金星犯了轩辕太民星。乙丑日,月亮遮掩了毕宿的大星。九月辛巳日,月亮犯了建星。辛卯日,月亮犯了天廪星。十月初一,阴历甲辰日,金星横贯天空。丙午日,金星犯了左执法星。癸丑日,火星犯了亢宿。十一月初一,阴历甲戌日,金星犯了亢宿。丁亥日,月亮犯了毕宿。十二月初一,阴历甲辰日,月亮犯了罗堰星。庚申日,月亮犯了轩辕大星。辛酉日,金星犯了填星。丙寅日,金星犯了氐宿。

到了第二年(文中未提及具体年份,推测为公元某年加一年)的二月甲子日,月亮犯了填星。三月丙戌日,月亮犯了太微垣上将星。四月甲寅日,月亮犯了亢宿,火星犯了垒壁阵星。五月癸未日,月亮犯了氐宿。乙未日,月亮犯了太微垣东垣上相星。六月庚戌日,月亮犯了氐宿。

七月初几,月亮遮住了毕宿的星星。过了几天,月亮又犯了鬼宿的距星。闰七月某天,月亮犯了轩辕星。九月某天,月亮又犯了毕宿。十月某天,金星犯了垒壁阵。十一月某天,月亮犯了舆鬼星。十二月某天,金星横跨天空。过了几天,金星还是横跨天空。再过几天,月亮犯了太微垣西垣的上将星。某天,金星又横跨天空。

仁宗皇庆元年正月某天,月亮犯了太微垣东垣的上相星。二月某天,月亮犯了亢宿。三月初一,火星犯了东井。过了几天,月亮又犯了东井。四月某天,金星白天都能看见。过了几天,火星犯了舆鬼星。又过了几天,火星犯了积尸气。某天,金星横跨天空。六月某天,月亮犯了天关星。七月某天,月亮犯了东井。八月某天,金星犯了轩辕星。过了几天,月亮犯了填星。又过了几天,水星犯了右执法星。过了几天,金星犯了右执法星。过了几天,水星犯了左执法星。九月某天,金星犯了亢宿。十月某天,月亮犯了平道星。过了几天,月亮又犯了亢宿。十一月某天,月亮遮住了垒壁阵。十二月某天,火星、填星、水星都在斗宿聚集。过了几天,月亮犯了火星。

第二年正月某天,月亮犯了三公星。三月某天,火星犯了垒壁阵。某天,彗星出现在东井。七月初一,木星犯了东井。过了几天,金星白天都能看见。接下来的几天,金星也白天可见。某天,金星横跨天空。八月初一,金星白天都能看见。过了几天,木星犯了东井。过了几天,月亮犯了舆鬼星。

延祐元年二月某天,火星犯了东井。三月某天,月亮遮住了火星。

公元某年闰三月辛酉日,月亮犯了舆鬼星。丙寅日,月亮又犯了太微垣东垣。五月戊午日,辰星犯了舆鬼星。六月乙未日,火星犯了右执法星。十月庚戌日,辰星犯了东咸星。十二月甲午日,月亮又犯了舆鬼星。癸卯日,月亮犯了房宿。甲辰日,月亮犯了天江星。

第二年正月乙卯日,木星犯了舆鬼星。己未日,金星白天也能看见。癸亥日,月亮犯了轩辕星。丁卯日,月亮犯了进贤星。二月戊子日,金星白天又出现了。癸巳日,金星横跨天空。丙午日,金星还是白天可见。三月丙辰日,月亮的颜色红得像赭石一样。四月庚子日,月亮犯了垒壁阵星。五月辛酉日,月亮犯了天江星。庚午日,金星白天又出现了。六月甲申日,金星白天又出现了。这天晚上,月亮犯了平道星。癸卯日,金星犯了东井星。丙午日,辰星犯了舆鬼星。九月己酉日,月亮犯了房宿。辛酉日,金星犯了左执法星。十月丙子朔日,一颗客星出现在太微垣。十一月丙午日,这颗客星变成了彗星,冲着紫微垣而来,掠过轸宿到壁宿十五个星宿,直到第二年二月庚寅日才消失。

第三年九月癸丑日,金星白天又出现了。丙寅日,金星又横跨天空。十月甲申日,金星犯了斗宿。

第四年三月乙酉日,月亮犯了箕宿。六月乙巳日,月亮犯了心宿。八月丙申日,火星犯了舆鬼星。壬子日,月亮犯了昴宿。九月庚午日,月亮犯了斗宿。

六年的正月戊寅日,月亮犯了心宿。二月己亥日,月亮又犯了灵台星。三月己巳日,月亮再次犯了明堂星。癸酉日,月亮犯了日星。甲戌日,月亮又犯了心宿。五月辛酉日,月亮犯了灵台星。丁卯日,月亮犯了房宿。丙子日,月亮犯了垒壁阵星。六月己亥日,木星犯了东咸星。七月壬戌日,月亮犯了心宿。丙子日,金星犯了太微垣右执法星。

八月乙酉日,火星犯了舆鬼星。闰八月丙辰日,水星犯了太微垣右执法星。丁巳日,月亮犯了心宿。癸亥日,火星犯了轩辕星。甲子日,月亮犯了垒壁阵星。乙亥日,金星犯了东咸星。十月癸亥日,火星犯了太微垣左执法星。乙丑日,月亮犯了昴宿。戊辰日,月亮犯了东井星。庚午日,金星白天都能看见了。辛未日,月亮犯了轩辕星。辛卯日,火星犯了进贤星。庚子日,月亮犯了明堂星。十二月的丙寅日,月亮犯了轩辕星。

公元某年(具体年份需根据干支纪年推算)正月初几,阴历正月乙未日,月亮遮挡了明堂上星。(原文:七年正月乙未,太阴犯明堂上星。)癸卯日,月亮又遮挡了斗宿东星。(原文:癸卯,太阴犯斗宿东星。)二月辛酉日,月亮遮挡了轩辕御女星。(原文:二月辛酉,太阴犯轩辕御女。)壬戌日,月亮遮挡了灵台星。(原文:壬戌,太阴犯灵台。)丁卯日,月亮遮挡了太阳。(原文:丁卯,太阴犯日星。)庚午日,月亮遮挡了斗宿距星。(原文:庚午,太阴犯斗宿距星。)

三月戊子日,月亮遮挡了酒旗上星,火星入侵了进贤星。(原文:三月戊子,太阴犯酒旗上星,荧惑犯进贤。)庚寅日,月亮又遮挡了明堂上星。(原文:庚寅,太阴犯明堂上星。)四月甲寅日,金星遮挡了填星。(原文:四月甲寅,太白犯填星。)壬戌日,月亮遮挡了房宿距星。(原文:壬戌,太阴犯房宿距星。)五月庚寅日,月亮遮挡了心宿东星。(原文:五月庚寅,太阴犯心宿东星。)癸巳日,月亮遮挡了狗宿东星。(原文:癸巳,太阴犯狗宿东星。)丙申日,金星遮挡了毕宿距星。(原文:丙申,太白犯毕宿距星。)

六月庚申日,月亮遮挡了斗宿东星。(原文:六月庚申,太阴犯斗宿东星。)癸亥日,月亮遮挡了垒壁阵西二星。(原文:癸亥,太阴犯垒壁阵西二星。)丁卯日,金星遮挡了井宿东扇第三星。(原文:丁卯,太白犯井宿东扇第三星。)辛未日,月亮遮挡了昴宿。(原文:辛未,太阴犯昴宿。)七月丁亥日,月亮遮挡了斗宿东三星。(原文:七月丁亥,太阴犯斗宿东三星。)戊戌日,火星入侵了房宿上星。(原文:戊戌,荧惑犯房宿上星。)己亥日,月亮遮挡了昴宿距星。(原文:己亥,太阴犯昴宿距星。)

八月丙辰日,金星遮挡了灵台上星。(原文:八月丙辰,太白犯灵台上星。)乙丑日,火星入侵了天江星。(原文:乙丑,荧惑犯天江。)丁卯日,金星遮挡了太微垣右执法星。(原文:丁卯,太白犯太微垣右执法。)壬申日,月亮遮挡了轩辕御女星。(原文:壬申,太阴犯轩辕御女。)九月乙酉日,月亮遮挡了垒壁阵西二星。(原文:九月乙酉,太阴犯垒壁阵西二星。)丙戌日,火星入侵了斗宿。(原文:丙戌,荧惑犯斗宿。)癸巳日,月亮遮挡了昴宿东星。(原文:癸巳,太阴犯昴宿东星。)己亥日,金星遮挡了亢星。(原文:己亥,太白犯亢星。)

十月庚戌日,月亮遮挡了火星,而它们当时都在斗宿。(原文:十月庚戌,太阴犯荧惑于斗。)癸亥日,月亮遮挡了井宿。(原文:癸亥,太阴犯井宿。)十一月癸卯日,火星入侵了垒壁阵。(原文:十一月癸卯,荧惑犯垒壁阵。)乙卯日,月亮遮挡了昴宿。(原文:乙卯,太阴掩昴宿。)戊午日,月亮遮挡了井宿东星。(原文:戊午,太阴犯井宿东星。)庚申日,月亮遮挡了鬼宿。(原文:庚申,太阴犯鬼宿。)

英宗至治元年正月乙未,这天晚上,月亮挡住了房宿距星。 接着甲辰日,辰星撞上了外屏西第一星,更巧的是,辰星、太白星、火星和填星这四颗星都挤在奎宿那儿了。

二月壬子这天,太白星、火星和填星还在奎宿扎堆儿。辛酉日,太白星还跟火星来了个“亲密接触”。癸亥日,月亮先遮住了心宿大星,接着又遮住了心宿东星。三月丁丑,月亮又跑去挡住昴宿了。四月戊午,月亮再次遮住心宿大星。庚申日,月亮又去“拜访”了斗宿东第三星。五月戊寅,太白星撞上了鬼宿积尸气,同时月亮还遮住了轩辕右角。庚辰日,月亮遮住了明堂中星。六月己未,月亮挡住了虚梁东第二星。辛酉日,太白星横跨天空。七月癸巳,月亮又遮住了昴宿。八月丁未,月亮遮住了心宿前星。己酉日,月亮遮住了斗宿西第二星。壬子日,火星撞上了轩辕大星。九月乙亥,火星撞上了灵台东北星。壬午日,火星撞上了太微西垣上将。丁酉日,火星撞上了太微垣右执法。十月甲辰,太白星再次横跨天空。戊申日,火星撞上了太微垣左执法。十一月辛未,火星撞上了进贤。丙子日,月亮遮住了虚梁东第一星。戊寅日,辰星撞上了房宿上星。丙戌日,月亮遮住了井宿东扇北第二星。己丑日,月亮先遮住了酒旗西星,接着又遮住了轩辕右角。辛卯日,月亮又遮住了明堂中星。己亥日,太白星撞上了西咸南第一星。十二月甲辰,火星撞上了亢宿南第一星。庚戌日,月亮遮住了昴宿东第一星。辛酉日,火星进入了氐宿。

二月初二,那年是丁丑年,月亮犯了昴宿距星。 庚辰日,金星犯了建星的西边第二颗星。 第二天辛巳日,金星又犯了建星的西边第三颗星。 辛卯日,月亮犯了心宿的大星。 甲午日,火星犯了房宿的上星。 最后,丁酉日,金星又犯了牛宿南边第一颗星。

这段话记录的是古代天象记录,说的是哪一年二月初二到之后一段时间里,接连发生好几次行星犯星宿的事件。 说的挺专业的,具体是哪几颗星,犯的是哪几宿,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古代人对天象是很重视的,这可能意味着会有大事发生,或者预示着什么。 反正,看着这些记录,感觉挺神秘的,像是在看一部古代的天文奇闻录似的。

二月初一,那天是己亥,火星撞上了键闭星。丙午日(三月初四),火星又撞上了罚星南边一颗星。戊申日(三月初六),月亮遮挡了井宿东扇北边第二颗星。庚戌日(三月初八),火星撞上了东咸星北边第二颗星。辛亥日(三月初九),月亮遮挡了酒旗西边第一颗星和轩辕星座的右角星。壬子日(三月十日),金星撞上了垒壁阵西方第二颗星。癸丑日(三月十一日),月亮遮挡了明堂中间那颗星。己未日(三月十六日),月亮遮挡了天江南边第一颗星。

接下来是重复记录,壬戌日(三月十九日),金星撞上了垒壁阵西方第二颗星。癸丑日(三月二十一日),月亮遮挡了明堂中间那颗星。己未日(三月二十六日),月亮遮挡了天江南边第一颗星。壬戌日(三月二十九日),金星撞上了垒壁阵西方第六颗星。五月初一,丙子日,火星退回,撞上了东咸星南边第一颗星。六月初七,壬申日,火星撞上了心宿距星。七月初一,己亥日,火星撞上了天江南边第一颗星。戊午日(七月初四),月亮遮挡了井宿钺星。九月初一,己未日,月亮遮挡了明堂中间那颗星。十月初七,庚辰日,月亮遮挡了井宿距星。十月初八,辛巳日,月亮遮挡了井宿东扇北边第二颗和第三颗星。十月十四日,己丑日,火星撞上了垒壁阵西边第六颗星。十一月初一,甲辰日,金星撞上了垒壁阵第一颗星。十一月初二,乙巳日,火星撞上了垒壁阵西边第八颗星。十一月初五,戊申日,月亮遮挡了井宿东扇北边第二颗星。十一月初六,己未日,月亮遮挡了东咸星南边第一颗星。十一月初七,庚申日,月亮遮挡了天江上第二颗星。十一月初八,辛酉日,火星撞上了木星。

十二月二日,乙丑日,金星、木星、火星都聚集在室宿,金星还撞上了垒壁阵西边第八颗星。十二月四日,乙亥日,月亮遮挡了井宿距星。十二月七日,戊寅日,金星撞上了木星。十二月八日,己丑日,火星撞上了外屏西边第三颗星,月亮遮挡了建星西边第二颗星。

公元1324年正月,阴历壬寅日,月亮犯了钺星,又犯了井宿距星。第二天癸卯日,月亮又犯了井宿东扇南第二星。二月癸亥日是朔日,火星、金星、填星(土星)聚集在胃宿。癸酉日,金星犯了昴宿。辛巳日,月亮犯了东咸南第一星和第二星。五月戊戌日,金星凌空而过。癸卯日,月亮犯了房宿第二星。庚戌日,金星犯了毕宿右股第三星。六月癸未日,土星犯了毕宿距星。九月辛卯日,土星逆行,再次犯了毕宿。十月己巳日,金星犯了亢宿。丙子日,金星犯了氐宿。十一月己丑日是朔日,火星犯了亢宿。庚寅日,金星犯了钩钤。乙未日,金星犯了东咸。壬寅日,火星犯了氐宿。十二月己巳日,水星犯了垒壁阵。辛未日,火星犯了房宿。辛巳日,火星犯了东咸。

简单来说,这一年里,月亮、金星、火星、土星和水星,没少“犯”各种星宿,简直是星象大乱斗啊!各种星宿的名字,听起来就挺玄乎的,反正就是这些星星们老是跑到不该去的地方,搞得天象不太平。

泰定帝泰定元年,也就是公元1324年五月丙午日,金星犯了鬼宿。第二天丁未日,金星又犯了鬼宿积尸气。十月丙寅日,金星犯了斗宿距星。己巳日,金星进入了斗宿魁,同时月亮犯了土星。庚午日,金星犯了斗宿。壬午日,火星犯了垒壁阵。十二月庚午日,火星犯了外屏。乙亥日,金星凌空而过。

这一年金星也是相当活跃,频频“犯”星宿,而且还跟月亮、火星一起搞事情,真是热闹非凡! “太白犯鬼宿”、“太白入斗宿魁”……这些听着就感觉不太寻常,古代人肯定得好好占卜一番。

公元1325年正月丙戌日,水星犯了天鸡。壬寅日,金星犯了建星。二月庚寅日,火星、木星、土星聚集在毕宿。六月丙戌日,土星犯了井宿钺星。丙午日,土星犯了井宿。八月癸巳日,木星犯了天樽。十月壬辰日,火星犯了氐宿。癸巳日,土星逆行,再次犯了井宿。十一月戊午日,土星逆行,再次犯了井宿钺星。十二月乙酉日,火星犯了天江,水星犯了建星。甲午日,金星犯了垒壁阵。

第二年,这些星星们依然不安分,继续“犯上作乱”。 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轮番上阵,各种星宿被“犯”了个遍。 感觉这些星星就像调皮的孩子,在天上到处乱跑,搞得星象学家们头都大了。 “荧惑犯天江”、“辰星犯建星”…… 这些天象预示着什么,只有当时的占星家才知道了。

公元某年正月初八,哎,不好了,金星跑到外屏星官那儿去了!三月十九,填星和井宿的钺星撞上了。二十七,火星跑到垒壁阵星官那儿,填星又跑到井宿去了。二十九,填星、金星、木星这三个凑到井宿去了。四月二十七,金星又跑到鬼宿去了。五月二日,火星又跑到垒壁阵去了。七月二十七,金星横跨天空,一直到年底都这样。九月二十六,金星跑到太微垣右执法星官那儿去了。十月二十,金星跑到进贤星官那儿去了。

第二年正月初六,金星跑到牛宿去了。三月十四,火星跑到井宿去了。九月二十六,金星跑到房宿去了。闰九月初四,金星又横跨天空,一直到年底。十月初二,白天竟然看到流星!初五,水星跑到东咸星官那儿去了。十一月二十,金星跑到垒壁阵去了,火星跑到天江去了。十二月六日,木星倒着走,跑到太微西垣上将星官那儿去了。

致和元年二月二十六,白天竟然看到了金星!五月二十,流星啊,跟个大盆似的,亮得跟白天似的!七月十八,金星跑到轩辕大星那儿去了。

文宗天历元年九月二十,金星跑到亢宿去了。

第二年正月初一,金星跑到垒壁阵去了。二月初六,火星跑到井宿去了。五月二十,金星跑到鬼宿,还带着一股积尸气!六月十四,白天又看到金星了!七月二十六,金星又横跨天空了。十一月二十,月亮跑到填星那儿去了。

至顺元年七月二十九,木星跑到氐宿去了。八月二十七,金星跑到氐宿去了。九月初二,火星跑到鬼宿去了。初七,火星还在鬼宿。十一月初七,火星又倒着跑回鬼宿了。初九,金星跑到垒壁阵去了。

公元某年二月初几,白天竟然看到了金星!这可是罕见的天象啊。三月初一,火星跑到鬼宿那里去了,这也不太吉利。再往后,三月某天,火星在鬼宿待的时间长了,积累了不好的气息。五月某天,火星又跑到轩辕星的左角去了。六月某天,金星跑到毕宿去了。之后某天,月亮挡住了金星。又过几天,金星横跨天空,气势惊人!六月某天,白天又看到了金星!再往后某天,月亮挡住了毕宿,金星又跑到井宿去了。八月某天,金星跑到轩辕星的大星那里去了。之后某天,金星又跑到轩辕星的左角去了。九月某天,金星跑到填星那里去了。十一月初一,金星跑到钩钤星那里去了。

公元下一年五月某天,火星跑到东井去了。

这记录的都是些啥啊,全是些天文现象,什么金星、火星、月亮、鬼宿、毕宿、轩辕、东井……听起来就让人头大。不过,古人把这些天象看得可重了,认为它们预示着人间吉凶祸福呢。“太白昼见”、“荧惑犯某某星”,这些词听起来就感觉不妙,不知道是不是要发生什么大事了。 反正这些星象记录下来,留给后人解读吧,说不定哪天就能解开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