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元太祖的皇后,名叫孛儿台旭真,是弘吉剌氏族特薛禅的女儿。特薛禅和他的儿子按陈,跟着太祖打仗立了不少功劳,皇上就给了他“国舅”的称号,还封了他王爵,让他统领自己的部落。皇上还下了圣旨:以后生女儿就做皇后,生儿子就娶公主,这恩荣要世世代代延续下去。到了世祖至元二年十二月,追封孛儿台旭真为光献翼圣皇后,册文中写道:“您尊崇祖宗,尽心尽孝,这正是王室治理的根本;您效法天地,建立了伟大的功业,这更是母仪天下的典范。所以,我们先在太庙祭祀,再昭告后世子孙,表达这种至高的敬意和恩泽。光献皇后您性情沉静,品德温柔善良,在圣祖开国之初,您就日夜辅佐圣祖寻找贤才,为国家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对景襄皇太后也慈爱教诲,对宫中后妃也恩泽有加,您协助圣祖成就了龙飞九天的伟业,也为皇室的永世昌盛谋划良策。周朝人称颂《思齐》的典范,那也是效法先王兴国的做法;汉朝也追谥光烈皇后,那是表达对先人的敬仰之情。因此,我们效法古制,追崇您的功德,特派摄太尉某,奉上玉册玉宝,追封您为光献翼圣皇后。希望您的英灵能够接受这份殊荣,典礼能够圆满举行,让您的功德万世流芳。” 然后,就把她跟太祖一起供奉在太祖庙里。除了这位皇后,太祖还有其他四十多个妃嫔,她们的具体身份和名字,都记录在《表》里了,其他的妃嫔的追谥也都是按照这个规矩来的。
元太宗的皇后,名叫脱列哥那,是马真氏,生下了元定宗。元太宗在辛丑年十一月去世,皇后临朝称制,摄理国政五年。到了丙午年,皇后召集诸王和百官,商议立定宗为帝。朝政大事多半是由皇后决定的。至元二年,皇后去世,追谥为昭慈皇后,也把她跟太宗一起供奉在太宗庙里。
元定宗的皇后,名叫斡兀立海迷失。定宗去世后,皇后抱着儿子,在垂帘听政了六个月。至元二年,追谥她为钦淑皇后。
宪宗皇帝的皇后,名字叫忽都台,是弘吉剌氏家族的人,是特薛禅的孙女,忙哥陈的女儿。她去世得比较早。后来,她的妹妹也速儿成了妃子。到了至元二年,追封她为贞节皇后,并且把她和宪宗皇帝一起供奉在太庙里。
元朝宪宗皇帝的皇后忽都台,出身名门弘吉剌氏,是特薛禅的孙女,忙哥陈的女儿。可惜她英年早逝。 她去世后,她的妹妹也速儿继承了她的位置,成为了妃子。
等到至元二年的时候,朝廷追封忽都台为“贞节皇后”,并且把她和宪宗皇帝一起,供奉在皇家祖庙里,享受着最高的祭祀礼仪。“至元二年,追谥贞节皇后,升祔宪宗庙”。 这句话,就完整地记录了这段历史。
世祖昭睿顺圣皇后,名字叫察必,是弘吉剌氏族人,济宁忠武王按陈的女儿。她生下了元裕宗。元世祖中统年间,她被立为皇后。到了至元十年三月,正式受册封,被尊称为“贞懿昭圣顺天睿文光应皇后”。
有一天,四个怯薛官(相当于高级官员)请求皇帝允许他们在京城外围的土地上放牧马匹,皇帝同意了,他们正准备进一步扩大规模。皇后听说后,来到皇帝面前准备劝谏,她先假装责备太保刘秉忠说:“你汉人那么聪明,说话皇帝都听,你为什么不劝谏?当初刚定都的时候,在郊外放牧马匹还可以,现在军队和百姓都分好了地,再抢夺他们的土地合适吗?”皇帝沉默了一会儿,下令停止这件事。
皇后曾经在太府监领了一些丝绸,里料和表料各领了一匹。皇帝对皇后说:“这些是国家需要的物资,不是私人物品,你怎么能随便领呢?”从那以后,皇后就带领宫女们亲自做女工,收集旧弓弦,把它搓成丝线,织成绸缎做衣服,织出来的绸缎结实密致,比绫罗绸缎还好。宣徽院里有一些羊羔皮没用,皇后把它拿来,缝制成地毯。她勤俭节约,从不浪费东西,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至元十三年,元朝平定了南宋,小皇帝在元上都朝见元世祖。举行盛大的宴会,大家都非常高兴,只有皇后不高兴。皇帝问她:“我现在平定了江南,从此不用打仗了,大家都高兴,你为什么不高兴呢?”皇后跪着奏道:“臣妾听说,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能永远存在,只要我们的子孙后代不要遇到亡国之祸,那就万幸了。”
皇帝把南宋皇宫里留下来的旧东西都堆放在殿前的庭院里,让皇后去看。皇后看了一遍就离开了。皇帝派宦官去追问皇后,想看看她想拿什么东西。皇后说:“宋朝人把这些东西留给他们的子孙,他们的子孙却守不住,这些东西现在都归我们了,我怎么忍心拿走一样东西呢!”
当时,南宋的太后全氏来到元朝京城,不适应北方的气候和风俗习惯。皇后为此向皇帝奏请让全氏回江南。皇帝不同意,皇后三次上奏,皇帝才回答说:“你妇道人家目光短浅,如果让她回江南,万一有什么风言风语,就会祸及她的家族,这不是爱护她。如果真想爱护她,就应该经常给予她关心和照顾,让她安安稳稳地生活才对。”皇后退下后,更加尽心尽力地照顾南宋太后。
以前胡帽没有帽檐,因为皇帝射箭时阳光刺眼,就对皇后说了这件事。皇后马上让人给胡帽加上了帽檐。皇帝非常高兴,于是下令以后都按这个样式做。皇后还设计了一种衣服,前面是短裙没有衣襟,后面比前面长一倍,也没有领子和袖子,只在两侧缝上两个带子,叫做“比甲”,方便骑马射箭,当时大家都仿效这种款式。皇后聪明敏捷,善于处理政务,在国家初建政权时期,她从旁辅佐,匡正朝政,起了很大的作用。
十八年二月,她去世了。过了三十一年,成宗皇帝登基,五月,追封她为昭睿顺圣皇后,册文中写道:“奉先思孝,臣子之至情;节惠易名,古今之大典。惟殷娥有明德之号,而周任著《思齐》之称。爰考旧章,式崇尊谥。恭惟先皇后,厚德载物,正位承天。隆内治于公宫,纲大伦于天下。曩事龙潜之邸,及乘虎变之秋。鄂渚班师,洞识事机之会;上都践祚,居多辅佐之谋。先物之明,独断于衷;进贤之志,允叶于上。左右我圣祖,建帝王之极功;抚育我前人,嗣社稷之重托。臣下之劝劳灼见,生民之疾苦周知。俪宸极二十年,垂慈范千万世。惟全美圣而益圣,宜显册书而屡书。不胜惓藐恳恳之诚,敬展尊尊亲亲之义,以扬盛烈,以对耿光。谨遣某官某奉玉册玉宝,上尊谥曰昭睿顺圣皇后。钦惟淑灵在天,明鉴逮下。增辉炜管,茂扬徽懿之音;合飨太宫,益衍寿昌之福。” 后来,她被合葬到世祖的庙里。
她去世是在十八年二月,三十一年后,也就是成宗皇帝即位那年,五月,皇帝才追封她为昭睿顺圣皇后,这追封的诏书里可说了不少好话,意思大致是说:她孝顺父母,这是臣子的最高品德;她节俭爱民,这是古今的大典范。就像殷商的娥皇那样德行高尚,又像周代的任姒那样被人歌颂。我们根据旧的典章制度,隆重地追封她为皇后。先皇后德行高尚,位居中宫,辅助皇帝治理国家,在宫中实行良好的家风,在天下推行纲常伦理。从她还是皇子妃的时候,到后来国家动荡的时候,她都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能力。在鄂州班师回朝的时候,她洞察时局;在上都登基的时候,她出谋划策。她眼光独到,果断决策;她提拔贤才,深得皇帝信任。她辅佐圣祖皇帝建立了帝业,抚育了前朝的继承人,承担了国家兴亡的重任。她体恤臣民的劳苦,了解百姓的疾苦。她当了二十年的皇后,她的慈爱将影响后世千万年。她完美地诠释了圣贤的标准,我们应该把她的事迹载入史册。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尽到为人子女的孝道,来宣扬她的功德,以告慰她的在天之灵。特地派某官某带着玉册玉宝,追封她为昭睿顺圣皇后。希望她在天之灵能够看到我们的这份孝心,她的功德能够被后世传颂,让她在太庙里享受无穷的福泽。
南必皇后,是弘吉剌氏家族的人,是陈孙仙童的女儿。至元二十年,她被立为皇后,一直住在正宫。那时候世祖皇帝年纪大了,很多政务都由她来处理,大臣们常常见不到皇帝,就通过她来奏事。她只有一个儿子,名叫铁蔑赤。
成宗的皇后,名叫失怜答里,是弘吉剌氏家族,斡罗陈的女儿。元成宗大德三年十月,她被立为皇后。她生了一个皇子叫德寿,可惜早夭了。元武宗至大三年十月,追尊她为贞慈静懿皇后,册文中写道:“宗庙的定位,如同天地阴阳一样重要;古今的典章制度,贯通幽冥,以规范礼仪。哀荣已尽备,孝敬也已充分展现。恭惟先元妃弘吉剌氏,福泽深厚,德行昭著于史册。在东宫时就掌管内务,共同见证了皇室的辉煌;在后宫,更是名正言顺,无人能与之相比。她贞洁贤惠,慈爱仁厚,静穆端庄,懿德彰显于后宫。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星辰,却怎能与群星相比呢?她去世后,我们追思怀念,难以释怀。因此,我们追尊她的遗志,以彰显她的功德。特遣某官某,上尊谥号为贞慈静懿皇后,与成宗皇帝合葬。伏愿她的灵魂得到安息,永远庇佑我们,带来吉祥,保佑我们国家永远昌盛。”
接下来说卜鲁罕皇后,她是伯岳吾氏,驸马脱里思的女儿。元贞年间,她被立为皇后。大德三年十月,她接受了册宝。成宗皇帝经常生病,皇后掌管后宫事务,她信任丞相哈剌哈孙,大德年间的政事,人们都说很公正,都是皇后决定的。北京城修建万宁寺,寺里供奉着秘密佛像,样子很丑陋,皇后用丝巾蒙住了佛像的脸,后来又下令毁掉它。一些官员建议给皇后上尊号,皇帝不同意。有一次皇帝去上都,皇后才自己上奏请求。皇帝说:“我生病很久了,国家大事都耽搁了,哪还有工夫管这些事啊!”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大德十年,皇后曾想把顺宗的妃子答吉和她儿子(后来的仁宗)贬到怀州去。第二年,成宗皇帝去世了。当时武宗在北方,皇后担心武宗回京后报复,于是让把安西王阿难答失里接到京城,想立他为帝。仁宗从怀州来到京城,结果安西王被杀,皇后也被诬陷与安西王私通,被贬到东安州去了。
武宗他老婆,皇后真哥,是弘吉剌氏家族的,她爸爸叫脱怜子迸不剌。元至大三年四月,她被立为皇后,册封的文书上写着:“乾为天,坤为地,四时由是以相成,日宗阳,月宗阴,万象以之而并著。后职有关于世教,先猷具载于邦彝。惟慈旨之亲承,亦佥言之允若。咨尔皇后弘吉剌氏,睿聪淑哲,端懿诚庄。宝婺分辉,源天潢之自出;缨徽迪庆,系绂组以相仍。(后逸)” 意思就是说,皇后这位置关系到国家的教化,她的德行必须符合祖宗的规矩,大家都觉得你真哥皇后很合适。总之,夸她聪明贤惠,端庄善良,出身高贵,祖上光荣。
皇庆二年的时候,她还管着皇后的宫务,官职是三品,专门设立了一个长秋寺来管理。可惜的是,泰定四年十一月,她去世了。皇上给她上了尊贵的谥号,叫“宣慈惠圣皇后”,还把她和武宗一起葬在了武宗的庙里。
武宗的另一个皇后速哥失里,是陈哈儿只的女儿,也是真哥皇后的表妹。
武宗还有两位妃子,一个叫亦乞烈氏,是奴兀伦公主的女儿,她生了明宗,后来在元天历二年被追封为“仁献章圣皇后”;另一个是唐兀氏,她生了文宗,也在天历二年被追封为“文献昭圣皇后”。
仁宗的皇后,阿纳失失里,也是弘吉剌氏家族的,她生了英宗。皇庆二年三月,她被册封为皇后,皇上还亲自给她加冕,派官员到南郊和太庙祭告天地。 为了加强皇后的权力,还把原来的内院改成了中政院,官职是正二品,可见地位很高。
英宗皇帝登基后,尊他的母亲为皇太后,册封文书上写着:“皇太后承继了皇上的帝位,所以尊称她为‘两仪’;皇太后统领着皇上的尊位,所以要尊崇她为一体。因此,根据亲情而立尊号,应该按照礼仪来确定尊号。恭请圣母皇太后,您温慈惠爱,品德高尚,端庄贤淑。您上承先祖宗庙的重任,下遵循伦理纲常,弘扬王化,继承先祖三代母后的美德。您辅佐先帝,忧心忡忡,勤勉警戒,思虑深远;您抚育我幼年,恩情深厚,无微不至。直到今天,我继承了先帝的伟业,我的治国方略都来自于您的教诲,我更加坚定地遵循祖训。即使让天下人都享受到安乐,也难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即使将天下最尊贵的地位给予您,也难以表达您的懿德。特此遵从尊贵的礼仪,表达我对您的孝心。特派某官某奉上册文,尊称您为皇太后。希望您庇佑皇室,子孙兴旺,福泽绵长,如同《洛书》所预言的那样,如同坤极之位一样庇佑天下。庇佑后代子孙,永远繁荣昌盛。”第二天,百官在兴圣宫朝贺皇太后。
至治二年,皇太后去世,英宗皇帝追谥她为庄懿慈圣皇后,册文中写道:“尽孝道是为了表彰母亲的恩德,改尊号是为了彰显母亲的功德。更何况您是天下的母亲,而我的孝顺还不够;我做了皇帝,才能更好地报答您的养育之恩。我心中对您的思念无法言表,只能尽力表达我的敬仰之情。先皇太后您从小就遵守妇道,继承了先祖的美德。您辅佐先帝,勤俭节约,身体力行;您辛劳地抚养我长大成人,恩情深重。九族都蒙受您的恩泽,天下百姓都敬仰您的教化。不幸的是,上天不佑,您英年早逝,让我悲痛欲绝,思念您的教诲。因此,我们要在史书上歌颂您的功德,也要在册文中详细地阐述您的懿德。根据典籍记载,追尊您为庄懿慈圣皇后。特派摄太尉某官某奉上玉册玉宝,追尊您为庄懿慈圣皇后。希望您的英灵永存,与先帝同享太庙的祭祀。您的功德昭著,接受这份殊荣。愿您庇佑皇室,子孙万代。”随后,将皇太后的灵位与仁宗皇帝合葬。
话说英宗的皇后,名字叫速哥八剌,是启烈氏,昌国公主益里海涯的女儿。元至治元年,她被册立为皇后。到了泰定四年六月,她去世了,死后被追谥为庄静懿圣皇后。
泰定帝的皇后,是弘吉剌氏,名叫八不罕,是按陈孙斡留察儿生的女儿。元泰定元年,她被册立为皇后。
除了这两位皇后,还有两位妃子,一个叫必罕,一个叫速哥答里,她们都是弘吉剌氏,是兖王买住罕的女儿。到了元文宗天历年间,她们都被安置到了东安州。
明宗的皇后,名字叫迈来迪,她生下了顺帝后就去世了。文宗继位后,追谥她为贞裕徽圣皇后。
还有一位八不沙皇后,她是成宗的外甥女,寿宁公主的女儿。她侍奉明宗的时候还是皇子,并且生下了宁宗。天历二年,她主持修建了宁徽寺,负责管理明宗皇后的宫务,还拨款一万锭钞票和两千匹布帛,用于后宫的开支。同年十一月,八不沙皇后请求为明宗超度,于是皇帝下令让帝师带领僧侣在大天源延圣寺为明宗做七天的佛事,同时让道士在玉虚、天宝、太乙、万寿四宫,以及武当山和龙虎山举行祈福仪式。到了至顺元年,朝廷又下令拨付二百匹布帛给明宗皇后的后宫使用。同年四月,八不沙皇后去世了。
话说元文宗的皇后,是弘吉剌氏的卜答失里,她爸爸是驸马鲁王雕阿不剌,妈妈是鲁国公主桑哥剌吉。文宗当时住在建业,皇后也跟着他。天历元年,文宗当了皇帝,就把卜答失里立为皇后。第二年,才正式给她册封,颁发玉玺。十一月,皇后还拿出五万两银子,捐给大承天护圣寺修建寺庙。到了至顺元年,又把抄没张珪家四百顷地,赐给了护圣寺,作为寺庙永久的产业。后来,皇后跟宦官拜住合谋,想要害死明宗的皇后八不沙。三年八月,文宗在元上都驾崩了。皇后遵照文宗的遗愿,按照皇帝生前的想法,立了明宗的次子懿璘质班为皇帝,这就是元宁宗。十一月,卜答失里被尊为皇太后,接受了玉册玉宝。十二月,她在兴圣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宁宗去世后,大臣们想立太子燕贴古思为帝。但是卜答失里皇后说:“皇帝的位子太重要了,我的儿子还小,明宗的长子妥欢帖睦尔现在在广西,他已经十三岁了,应该由他来继承皇位。”于是,大家就奉旨把妥欢帖睦尔接到京城,第二年六月,他登基当了皇帝,这就是元顺帝。元统元年,卜答失里被尊为太皇太后,还继续临朝听政,处理朝政。到了至元六年六月,朝廷下诏取消了她太皇太后的尊号,把她安置在东安州,没多久她就去世了。
宁宗的皇后答里也忒迷失,也是弘吉剌氏。至顺三年十月,她被立为皇后。至正二十八年去世,后来被追封,跟宁宗一起供奉在庙里。
皇上顺帝娶了纳失里皇后,她是钦察氏,大元太师平王燕铁木儿他闺女。至顺四年,她被立为皇后。
元统二年,皇后正式受封,那封后诏书上写着:“天地的元气和阴阳二气,没有比得上坤仪(大地)的厚重;月亮运行的轨迹,光明周正如同乾曜(太阳)。从前那些帝王的皇后,很多都是出身名门望族。她们被选为皇后,也因为祖上对国家有功劳。像周朝的任姒,汉朝的马邓,都是这样的例子。你,钦察氏皇后,为人端庄稳重,仁慈和蔼,谦逊温和,安静贤淑。你的祖上和父亲,都对国家忠心耿耿,为国为家都做出了贡献。我继承皇位之初,就听从太皇太后的教诲,仔细挑选皇后人选,最终选中了你。你将主持祭祀典礼,侍奉太后,使她开心快乐。以此来彰显皇后的尊贵,继承皇室的传统。现在,命令太尉某官,授予你玉册和宝章,册封你为皇后。要隆重举行婚礼,光大皇室的威仪。哎!嵩山出贤人,我得到你这样的贤内助,真是高兴啊!《关雎》里说的那样,你也要继承先贤的美德,永远享有健康长寿,名垂青史。”
三年后,皇后的哥哥,御史大夫唐其势,因为谋反被杀头了。她弟弟塔剌海,因为害怕牵连,就躲进了皇宫,皇后还用衣服把他藏了起来。后来,皇后因此被迁出宫去。丞相伯颜,在开平民舍里,毒死了皇后。
伯颜忽都皇后,是弘吉剌氏的,她是宣慈惠圣皇后真哥的侄女,也是毓德王孛罗帖木儿的女儿。元世祖至元三年三月,她被立为皇后。册立皇后的文书上写着:治理国家要先治理好家庭,才能天下太平;社会风气要从皇室做起,才能人伦关系更加美好。我们选择你做皇后,是遵循了古代的典范和常规。你弘吉剌氏,品德高尚,温良恭俭,端庄贞洁。你出身名门,又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希望你能够以身作则,遵守后宫的礼仪规范,日夜谨慎,不违背规矩。现在,我们正式册封你为皇后,以彰显你的高贵地位。吉日良辰,我们按照礼仪,派太尉某某拿着玉册和宝印,正式册封你为皇后。啊!乾坤交合,顺应四时变化;日月交辉,长久照耀四方。朕希望国家安定太平,你应该帮助朕施行教化,共同享有太平盛世,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希望你能够以美好的品德,好好治理后宫。
她生了一个皇子叫真金,可惜两岁就夭折了。皇后为人节俭,从不嫉妒别人,她的言行举止都非常符合礼法。当时,第二皇后奇氏比较受宠,住在兴圣西宫,皇帝经常去西宫。皇后身边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她,但她一点怨言也没有。有一次,皇帝巡视上京,途中,皇帝派内官传旨,想临幸皇后,皇后说:“深夜不是皇上往来的时间。”内官来回跑了三次,皇后还是拒绝了,皇帝因此更加敬重她。皇帝曾经问皇后:“中政院支出的钱粮,都是你吩咐的,你还记得吗?”皇后回答说:“我需要用的时候就支用,出入关防,也都是我亲自选派人去办理的,我怎么能都记得清清楚楚呢?”她住在坤德殿,整天端坐在那里,从不随便走出宫门一步。至正二十五年八月,她去世了,享年四十二岁。奇氏后来看到皇后留下的衣服破旧不堪,哈哈大笑说:“正宫皇后,竟然穿成这样!”由此可见,她平时多么节俭。一个月后,皇太子从冀宁回来,悲痛地哭祭了她。
完者忽都皇后,是个高丽人,生了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她家境原本很普通,后来因为做了皇后而显贵,她家三代人都被追封为王爵。一开始,她只是个徽政院的使女秃满迭儿,在宫里负责给皇帝倒茶,伺候顺帝。这皇后聪明伶俐,很讨顺帝喜欢,后来就越来越受宠了。当时的皇后答纳失里很嫉妒她,经常打骂侮辱她。答纳失里死后,顺帝想立她为皇后,但丞相伯颜反对。伯颜下台后,沙剌班就请求立她为第二皇后,住在兴圣宫,还把徽政院改名为资正院。
皇后没事的时候,就读《女孝经》和史书,学习历代贤德皇后的行为。四方进贡的珍馐美味,她总是先派人送到太庙祭祀,然后再自己享用。至正十八年,京城闹大饥荒,皇后就命令官员们熬粥救济百姓。她还拿出自己的金银财宝、粮食布匹,让资正院使朴不花在京城十一个城门设立坟冢,安葬那些饿死的百姓遗骸,据说有十多万人。她还请僧人举行水陆法会超度亡灵。
那时候,皇帝对政事比较不上心,皇后和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就偷偷商量着要让皇太子继承皇位,还派朴不花去跟丞相太平沟通。太平没理她。皇后又把太平叫进宫,摆酒给他喝,再次表达了她的意图,太平还是模棱两可的态度,因此皇后和太子对太平心怀不满。皇帝也知道了皇后的想法,很生气,冷落了她两个月不见面。朴不花因为和皇后关系好而受宠,后来被弹劾罢官,皇后就让御史大夫佛家奴帮他辩解。没想到佛家奴又想再次弹劾朴不花,皇后知道了,就反过来唆使御史弹劾佛家奴,把他贬到潮河去了。早些时候,奇氏的家族在高丽那边仗势欺人,高丽王很生气,把他们都杀了。
至正二十三年,皇后对皇太子说:“你为什么不帮我报仇呢?”于是,她立了一个留在京城的,高丽王族人为王,并让奇氏家族的儿子三宝奴当太子。她还让枢密院同知崔帖木儿当丞相,带一万兵,又招募了倭寇,一起攻打高丽。军队过了鸭绿江,高丽的伏兵四起,元军大败,只有十七个骑兵逃了回来,皇后为此非常羞愧。二十四年七月,孛罗帖木儿起兵造反,皇太子逃到了冀宁,下令讨伐孛罗帖木儿。孛罗帖木儿很生气,就唆使监察御史武起宗说皇后干预朝政,建议皇帝把皇后迁到宫外去住,皇帝没答应。二十五年三月,孛罗帖木儿假传圣旨,把皇后囚禁在诸色总管府,让他的同伙姚伯颜不花看守。四月庚寅,孛罗帖木儿逼着皇后回宫,夺取了她的印章,伪造皇后的命令召回皇太子。皇后又被送回了囚禁的地方。后来,皇后又多次送美女给孛罗帖木儿,一百天后才回到宫里。
孛罗帖木儿死后,皇太子被召回京城,皇后下令让廓扩帖木儿带兵护送皇太子进城,想以此逼迫皇帝禅位。廓扩帖木儿看穿了她的心思,在离京城三十里外就撤兵了,皇太子又对她心怀不满。这件事记载在《扩廓帖木儿传》里。后来伯颜忽都皇后去世了,十二月,中书省的官员建议立皇后为正宫皇后,皇帝没答应。他们又建议把资正院改名为崇政院,并让中政院也一起管理,皇帝才给了她皇后册宝。册文中写道:“坤以承乾元,人道莫先于夫妇;后以母天下,王化实始于家邦。典礼之常,古今攸重。咨尔肃良合氏,笃生名族,来事朕躬。儆戒相成,每勤于夙夜;恭俭率下,多历于岁年。既发祥元子于储闱,复流庆孙枝于甲观。眷若中宫之位,允宜淑配之贤。宗戚大臣,况佥言而敷请;掖庭诸御,咸倾望以推尊。乃屡逊辞,尤可嘉尚。今遣摄太尉某持节授以玉册玉宝,命尔为皇后。于戏!慎修壸政,益勉尔辅佐之心;昭嗣徽音,同保我延洪之福。其钦宠命,以衍寿祺。”至正二十八年,皇后跟随皇帝一起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