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翰字休文,馮翊池陽人也。初為龍驤將軍道憐參軍,隨府轉征虜左軍參軍,員外散騎侍郎。隨道憐北征廣固,賜爵建城縣五等男。轉道憐驃騎中兵參軍,從事中郎。為將佐十餘年,清謹剛正,甚為高祖所知賞。永初三年,轉道憐太尉司馬。
太祖元嘉元年,出督梁南秦二州諸軍事、龍驤將軍、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三年,仇池氐楊興平遣使歸順,并兒弟為質,翰遣始平太守龐諮據武興。仇池大帥楊玄遣弟難當率眾拒諮,又遣將強鹿皮向白水。諮擊破,
六年,以老疾徵還,除彭城王義康司徒司馬,加輔國將軍。時太祖經略河南,以翰為持節、監司雍并三州諸軍事、司州刺史,將軍如故。
劉道產,彭城呂人,太尉諮議參軍簡之子也。簡之事在弟子康祖傳。
道產初為輔國參軍,無錫令,在縣有能名。高祖版為中軍行參軍,又為道憐驃騎參軍,襲父爵晉安縣五等侯。廣州羣盜因刺史謝道欣死為寇,
元年,
七年,徵為後軍將軍。明年,遷竟陵王義宣左將軍諮議參軍,仍為持節、督雍梁南秦三州荊州之南陽竟陵順陽襄陽新野隨六郡諸軍事、寧遠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襄陽太守。善於臨民,在雍部政績尤著,蠻夷前後叛戾不受化者,並皆順服,悉出緣沔為居。百姓樂業,民戶豐贍,由此有襄陽樂歌,自道產始也。十三年,進號輔國將軍。十九年卒,追贈征虜將軍,諡曰襄侯。道產惠澤被於西土,及喪還,諸蠻皆備衰絰,號哭追送,至于沔口。荊州刺史衡陽王義季啟太祖曰:「故輔國將軍劉道產患背癕,疾遂不救。道產自鎮漢南,境接凶寇,政績既著,威懷兼舉。年時猶可,方宣其用,奄至殞沒,傷怨特深。伏惟聖懷,愍惜兼至。」
長子延孫,別有傳。延孫弟延熙,因延孫之廕,大明中,為司徒右長史,黃門郎,臨海、義興太守。泰始初,與四方同反,伏誅。
道產弟道錫,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元嘉十八年,為氐寇所攻,道錫保城退敵,太祖嘉之,下詔曰:「前者兵寇攻逼,邊情波駭,廣威將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劉道錫,奬率文武,
杜驥字度世,京兆杜陵人也。高祖預,晉征南將軍。曾祖耽,避難河西,因仕張氏。苻堅平凉州,父祖始還關中。
兄坦,頗涉史傳。高祖征長安,席卷隨從南還。太祖元嘉中,任遇甚厚,歷後軍將軍,龍驤將軍,青、冀二州刺史,南平王鑠右將軍司馬。晚渡北人,朝廷常以傖荒遇之,雖復人才可施,每為清塗所隔,坦以此慨然。嘗與太祖言及史籍,上曰:「金日磾忠孝淳深,漢朝莫及,恨今世無復如此輩人。」坦曰:「日磾之美,誠如聖詔。假使生乎今世,養馬不暇,豈辦見知。」上變色曰:「卿何量朝廷之薄也。」坦曰:「請以臣言之。臣本中華高族,亡曾祖晉氏喪亂,播遷涼土,世葉相承,不殞其舊。直以南度不早,便以荒傖賜隔。日磾胡人,身為牧圉,便超入內侍,齒列名賢。聖朝雖復拔才,臣恐未必能也。」上默然。
北土舊法,問疾必遣子弟。驥年十三,父使候同郡韋華。華子玄有高名,見而異之,以女妻焉。桂陽公義真鎮長安,辟為州主簿,後為義真車騎行參軍,員外散騎侍郎,江夏王義恭撫軍刑獄參軍,尚書都官郎,長沙王義欣後軍錄事參軍。
元嘉七年,隨到彥之入河南,加建武將軍。索虜撤河南戍悉歸河北,彥之使驥守洛陽。洛陽城不治既久,又無糧食,及彥之敗退,驥欲棄城走,慮為太祖所誅。初,高祖平關洛,
以驥為通直郎,射聲校尉,世祖征虜諮議參軍。十七年,出督青冀二州徐州之東莞東安二郡諸軍事、寧遠將軍、青冀二州刺史。在任八年,惠化著於齊土。自義熙至于宋末,刺史唯羊穆之及驥,為吏民所稱詠。二十四年,徵左軍將軍,兄坦代為刺史,北土以為榮焉。坦長子琬為員外散騎侍郎,太祖嘗有函詔敕坦,琬輒開視。信未發又追取之,敕函已發,大相推檢。丞都答云:「諸郎開視。」上遣主書詰責,驥答曰:「開函是臣第四子季文,伏待刑坐。」上特原不問。二十七年,卒,時年六十四。
長子長文,早卒。
第五子幼文,薄於行。太宗初,以軍功為驍騎將軍,封邵陽縣男,食邑三百戶。尋坐巧佞奪爵。後以發太尉廬江王褘謀反事,拜黃門侍郎。出為輔國將軍、梁南秦二州刺史。廢帝元徽中,為散騎常侍。幼文所莅貪橫,家累千金,女伎數十人,絲竹晝夜不絕,與沈勃、孫超之居止接近,常相從,又並與阮佃夫厚善。佃夫死,廢帝深疾之。帝微行夜出,輒在幼文門牆之間,聽其弦管,積久轉不能平,於是自率宿衛兵誅幼文、勃、超之等。幼文兄叔文為長水校尉,及諸子姪在京邑方鎮者並誅。唯幼文兄季文、弟希文等數人,逃亡得免。
申恬字公休,魏郡魏人也。曾祖鍾,為石虎司徒。高祖平廣固,恬父宣、宣從父兄永皆得歸國,並以幹用見知。永歷青、兗二州刺史。高祖踐阼,拜太中大夫。宣,太祖元嘉初,亦歷兗、青二州刺史。恬兄謨,與朱脩之守滑臺,為虜所沒,後得叛還。元嘉中,為竟陵太守。
恬初為驃騎道憐長兼行參軍。
二十一年,冀州移鎮歷下,以恬督冀州青州之濟南樂安太原三郡諸軍事、揚烈將軍、冀州刺史,明年,加濟南太守。時又遷換諸郡守,恬上表曰:「伏聞朝恩當加臣濟南太守,仰惟優旨,荒心散越。臣殃咎之餘,遭蒙踰忝,寵私罔已,復兼今授,豈其愚迷,所能上答。臣近至止,即履行所統,究其形宜。河、濟之間,應置戍扞,其中四處,急須修立,瓮口故城,又是要所,宜移太原,委以邊事。緣山諸邏,並得除省,防衛綏懷,利便非一。呂綽誠效益著,深同臣意,百姓聞者,咸皆附說,急有同異,二三未宜。但房紹之莅郡經年,軍民粗狎,改以帶臣,有乖舊事。
北虜入寇,恬摧擊之,為虜所破,被徵還都。二十七年,起為通直常侍。是歲,索虜南寇,其武昌王向青州。遣恬援東陽,因與輔國司馬、齊郡太守龐秀之保城固守。蕭斌遣青州別駕解榮之率垣護之還援恬等,仍傍南山得入。賊朝來脅城,日晚輒退。城內乃出車北門外,環塹為營,欲挑戰,賊不敢逼。停五日,東過抄略清河郡及驛道南數千家,從東安、東莞出下邳。下邳太守垣閬閉城距守,保全二千餘家。虜退,以恬為寧朔將軍、山陽太守。善於治民,所莅有績。世祖踐阼,遷青州刺史,將軍如故。尋加督徐州之東莞東安二郡諸軍事。明年,又督冀州。齊地連歲興兵,百姓凋弊,恬初防衛邊境,勸課農桑,二三年間,遂皆優實。性清約,頻處州郡,妻子不免飢寒,世以此稱之。進號輔國將軍。
孝建二年,遷督豫州軍事、寧朔將軍、豫州刺史。明年,疾病徵還,於道卒,時年六十九。死之日,家無遺財。子寔,南譙郡太守,早卒。
謨子元嗣,海陵、廣陵太守。元嗣弟謙,泰始初,以軍功歷軍校,官至輔國將軍、臨川內史。
永子坦,自巴西、梓潼太守遷梁、南秦二州刺史。
子令孫,前廢帝景和中,為永嘉王子仁左軍司馬、廣陵太守。太宗以為寧朔將軍、徐州刺史,討薛安都。行至淮陽,即與安都合。弟闡,時為濟陰太守,戍睢陵城,奉順不同安都,安都攻圍不能克。會令孫至,遣往睢陵令說闡降,闡既降,殺之,令孫亦見殺。
先是,清河亦以將吏見知高祖,永初末,為振威將軍、東萊太守。少帝初,亡命司馬靈期、司馬順之千餘人圍東萊,諲擊之,斬靈期等三十級。太祖元嘉中,至青州刺史。
史臣曰:漢之良史,居官者或長子孫,孫、曹之世,善職者亦二三十載,皆敷政以盡民和,興讓以存簡久。及晚代風烈漸衰,非才有起伏,蓋所遭之時異也。劉道產之在漢南,歷年踰十,惠化流於樊沔,頗有前世遺風,故能樹績垂名,斯為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