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陽清水氐楊氏,秦、漢以來,世居隴右,為豪族。漢獻帝建安中,有楊騰者,為部落大帥。騰子駒,勇健多計略,始徙仇池。仇池地方百頃,因以百頃為號,四面斗絕,高平地方二十餘里,羊腸蟠道,三十六回。山上豐水泉,煮土成鹽。駒後有名千萬者,魏拜為百頃氐王。千萬子孫名飛龍,漸強盛,晉武假征西將軍,元康六年,避齊萬年之亂,率部落四千家,還保百頃,自號輔國將軍、右賢王。關中人士奔流者多依之,戊搜延納撫接,欲去者則衞護資遣之。愍帝以為驃騎將軍、左賢王。時南陽王保在上邽,又以戊搜子難敵為征南將軍。建興五年,戊搜卒,難敵襲位。與堅頭分部曲,太興四年,劉曜伐難敵,與堅頭俱奔晉壽,臣於李雄,曜退,復還仇池。

成帝咸和九年,難敵卒,子毅立,自號使持節、龍驤將軍、左賢王、下辯公。以堅頭子槃為使持節、冠軍將軍、右賢王、河池公。咸康元年,遣使稱蕃於晉,以毅為征南,槃征東將軍。三年,毅族兄初襲殺毅,并有其眾,自立為仇池公,臣於石虎。後遣使稱蕃於穆帝。永和三年,以初為使持節、征南將軍、雍州刺史、平羌校尉、仇池公。初子國為鎮東將軍、武都太守。十年,改封初天水公。十一年,毅小弟宋奴使姑子梁式王因侍直手刃殺初,初子國率左右誅式王及宋奴,昇平三年,以俊為平西將軍、平羌校尉、仇池公。四年,俊卒,子世立,復以為冠軍將軍、平羌校尉、武都太守、仇池公。海西公太和三年,遷征西將軍、秦州刺史,以世弟統為寧東將軍、武都太守。五年,世卒,統廢世子纂自立。纂一名德,聚黨殺統,遣使詣簡文帝自陳,復以纂為平羌校尉、秦州刺史、仇池公。咸安元年,苻堅遣楊安、苻雅等討纂克之,徙其民於關中,空百頃之地。纂後為楊安所殺。

宋奴之死也,二子佛奴、佛狗奔逃關中,苻堅以佛奴為右將軍,佛狗為撫夷護軍。後以女妻佛奴子定,以定為尚書、領軍將軍。孝武帝太元八年,苻堅敗於淮南,關中擾亂,定盡力奉堅。堅死,乃將家奔隴右,徙治歷城,城在西縣界,去仇池百二十里。置倉儲於百頃。招合夷、晉,得千餘家,自號龍驤將軍、平羌校尉、仇池公,稱蕃於晉孝武帝,孝武帝即以其自號假之。求割天水之西縣、武都之上祿為仇池郡,見許。十五年,又以定為輔國將軍、秦州刺史,定已自署征西將軍。又進持節、都督隴右諸軍事、輔國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校尉、刺史如故。其年,進平天水略陽郡,遂有秦州之地,自號隴西王。元興三年,桓玄輔晉,進盛平北將軍、涼州刺史、西戎校尉。義熙元年,姚興伐盛,盛懼,遣子難當為質。興遣將王敏攻城,因梁州別駕呂瑩,求救於盛,盛遣軍次濜口,敏退。永初三年,改封武都王,以長子玄為武都王世子,加號前將軍,難當為冠軍將軍,撫為安南將軍。盛嗣位三十年,太祖元嘉二年六月卒,時年六十二,私諡曰惠文王。

玄字黃眉,自號使持節、都督隴右諸軍事、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平羌校尉、秦州刺史、武都王。雖為蕃臣,猶奉義熙之號。善待士,為流、舊所懷。安南將軍撫有文武智略,玄不能容,三年,因其子殺人,并誅之。太祖即以玄為使持節、征西將軍、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武都王。

弟難當廢玄子保宗一名羌奴而自立,號使持節、都督雍涼諸軍事、秦州刺史、平羌校尉、武都王。太祖以為冠軍將軍、秦州刺史、武都王。九年,進號征西將軍,加持節、都督、校尉之號。難當拜保宗為鎮南將軍,鎮宕昌,以次子順為鎮東將軍、秦州刺史,守上邽。保宗謀襲難當,事泄,收繫之。先是,四方流民有許穆之、郝恢之二人投難當,並改姓為司馬。穆之自云名飛龍,恢之自云名康之,云是晉室近戚。康之尋為人所殺。十年,難當以益州刺史劉道濟失蜀土人情,以兵力資飛龍,使入蜀為寇,道濟擊斬之。時梁州刺史甄法護刑法不理,太祖遣刺史蕭思話代任。難當因思話未至,法護將下,

太祖以其邊裔,下詔曰:「楊難當表如此,悔謝前愆,可特恕宥,并特還章節。」

十二年,難當釋保宗,遣鎮童亭,

十八年十月,傾國南寇,規有蜀土,慮漢中軍出,遣建忠將軍苻沖出東洛以防之。梁州刺史劉真道擊斬沖。

以輔國司馬胡崇之為龍驤將軍、秦州刺史、平羌校尉,守仇池。索虜拓跋燾遣安西大將軍吐奚弼、平北將軍拓跋齊等二萬人邀崇之。二十年二月,崇之至濁水,去仇池八十里,遇齊等,戰敗沒,餘眾奔還漢中。

三月,前鎮東司馬苻達、征西從事中郎任朏等舉義,立保宗弟文德為主。拓跋齊聞兵起遁走,達追擊斬齊,

文德既受朝命,進戍茄蘆城。二十五年,為索虜所攻,奔于漢中。時世祖鎮襄陽,執文德歸之于京師,以失守,免官,削爵土。二十七年,王師北討,起文德為輔國將軍,率軍自漢中西入,搖動汧、隴。文德宗人楊高率陰平、平武羣氐,據唐魯橋以距文德,文德水陸俱攻,大破之,眾並奔散。高遁走奔羌,文德追之至黎卬嶺,高單身投羌仇阿弱家,追斬之,陰平、平武悉平。又遣文德伐啖提氐,不剋,梁州刺史劉秀之執送荊州,使文德從祖兄頭戍茄蘆。荊州刺史南郡王義宣反,文德不同見殺,世祖追贈征虜將軍、秦州刺史。

孝建二年,以保宗子元和為征虜將軍,以頭為輔國將軍。元和既楊氏正統,羣氐欲相宗推,年小才弱,不能綏御所部,頭母妻子弟並為索虜所執,頭至誠奉順,無所顧懷。朝廷既不正元和號位,部落未有定主,雍州刺史王玄謨上表曰:

元和從弟僧嗣,復自立,還戍茄蘆,以為寧朔將軍、仇池太守。太宗泰始二年,詔曰:「僧嗣遠守西疆,世篤忠款,宜加旌顯,以甄義概。可冠軍將軍、北秦州刺史、武都王,太守如故。」三年,加持節、都督北秦雍二州諸軍事,進號征西將軍、校尉,刺史如故。僧嗣卒,從弟文度復自立。泰豫元年,以為龍驤將軍、略陽太守,封武都王,又改龍驤為寧朔將軍。後廢帝元徽四年,加督北秦州諸軍事、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將軍如故。文度遣弟龍驤將軍文弘伐仇池,昇明元年,詔曰:「茂賞有章,實昭國度,疇庸斯炳,載宣史冊。督北秦州諸軍事、寧朔將軍、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文度門乘輝寵,世榮邊邑,忠果既亮,才勁兼彰。龍驤將軍楊文弘肅協成規,躬提桴鼓,申稜百頃,席卷蘭臯,功烈之美,並足嘉歎,宜膺爵授,以酬勳緒。文度可使持節、都督北秦雍二州諸軍事、征西將軍,刺史、校尉悉如故。文弘輔國將軍、略陽太守。」其年,虜破茄蘆,文度見殺,追贈本官,加散騎常侍。以文弘督北秦州諸軍事、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襲封武都王,將軍如故。退治武興。

大且渠蒙遜,張掖臨松盧水胡人也。匈奴有左且渠、右且渠之官,蒙遜之先為此職,羌之酋豪曰大,故且渠以位為氏,而以大冠之。世居盧水為酋豪。蒙遜高祖暉仲歸,曾祖遮,皆雄健有勇名。祖祁復延,封狄地王。

蒙遜代父領部曲,有勇略,多計數,為諸胡所推服。呂光自王於涼州,使蒙遜自領營人配箱直,又以蒙遜叔父羅仇為西平太守。隆安三年春,呂光遣子鎮東將軍纂率羅仇伐枹罕虜乞佛乾歸,為乾歸所敗,光委罪羅仇,殺之。四月,蒙遜求還葬羅仇,因聚萬餘人叛光,殺臨松護軍,屯金山。五月,光揮纂擊破蒙遜,蒙遜將六七人,逃山中,永安元年。

是月,敦煌太守李暠亦起兵,自號冠軍大將軍、西胡校尉、沙州刺史,太守如故。稱庚子元年。與蒙遜相抗。其冬,暠遣唐瑤及鷹揚將軍宋繇攻酒泉,獲太守大且渠益生,蒙遜從叔也。

呂光死,子纂立,元年,為從弟隆所篡。姚興攻涼州,隆稱臣請降,蒙遜亦遣使詣興,興以為鎮西將軍、沙州刺史、西海侯。二年二月,蒙遜與西平虜禿髮傉檀共攻涼州,為隆所破。十月,傉檀復攻隆,三年三月,隆以蒙遜、傉檀交逼,遣弟超詣姚興求迎。七月,興遣將齊難迎隆,隆說難伐蒙遜,蒙遜懼,遣弟為質,獻寶貨於難,乃止,以武衞將軍王尚行涼州刺史而還。

義熙元年正月,李暠改稱大將軍、大都督、涼州牧、護羌校尉、涼公;五月,移據酒泉。姚興假傉檀涼州刺史,代王尚屯姑臧。二年九月,蒙遜襲李暠,至安彌,去城六十里,暠乃覺。引軍出戰,大敗,退還,閉城自守,蒙遜亦歸。六年,蒙遜攻破傉檀,傉檀走屯樂都。武威人焦朗入姑臧,自號驃騎大將軍,臣于李暠。八年,蒙遜攻焦朗,殺之。

十三年五月,李暠死,子歆立。六月,歆伐蒙遜,至建康,蒙遜拒之,歆退走,追到西支澗,

十四年,蒙遜遣使詣晉,奉表稱蕃,以蒙遜為涼州刺史。高祖踐阼,以歆為使持節、都督高昌敦煌晉昌酒泉西海玉門堪泉七郡諸軍事、護羌校尉、征西大將軍、酒泉公。

永初元年七月,蒙遜東略浩舋,李歆乘虛攻張掖,蒙遜回軍西歸,歆退走,追至臨澤,斬歆兄弟三人,進攻酒泉,剋之。歆弟敦煌太守恂據郡,自稱大將軍。十月,蒙遜遣世子正德攻恂,不下。三年正月,蒙遜自往築長堤引水灌城,數十日,又不下。三月,恂武衞將軍宋承、廣武將軍張弘舉城降,

高祖以蒙遜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涼州諸軍事、鎮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涼州刺史、張掖公。

十二月,晉昌太守唐契反,復遣正德攻契。景平元年三月,克之,契奔伊吾。

八月,芮芮來抄,蒙遜遣正德距之,正德輕騎進戰,軍敗見殺。乃以次子興國為世子。

是歲,進蒙遜侍中、都督涼秦河沙四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領護匈奴中郎將、西夷校尉、涼州牧,河西王,開府、持節如故。

太祖元嘉元年,枹罕虜乞佛熾槃出貂渠谷攻河西白草嶺,臨松郡皆沒,執蒙遜從弟成都、從子日蹄、頗羅等而去。

三年,改驃騎為車騎。世子興國遣使奉表,請周易及子集諸書,太祖並賜之,合四百七十五卷。蒙遜又就司徒王弘求搜神記,弘寫與之。

六年,蒙遜征枹罕,時乞佛熾槃死矣,子茂蔓大破蒙遜,生禽興國,殺三千餘人。蒙遜贖興國,送穀三十萬斛,竟不遣。蒙遜乃立興國母弟菩提為世子,朝廷未知也。七年,以興國為冠軍將軍、河西王世子。其年夏四月,西虜赫連定為索虜拓跋燾所破,奔上邽。十一月,茂蔓聞定敗,將家戶及興國東征,欲移居上邽。八年正月至南安,定率眾禦茂蔓,大破之,殺茂蔓,執興國而還。四月,定避拓跋燾,欲渡河西擊蒙遜。五月,率部曲至治城峽口,渡河,濟未半,為吐谷渾慕璝所邀,見獲,興國被創數日死。

九年,以菩提為冠軍將軍、河西王世子。十年四月,蒙遜卒,時年六十六。私諡曰武宣王。菩提年幼,蒙遜第三子茂虔時為酒泉太守,

河西人趙𢾺善歷算。十四年,茂虔奉表獻方物,并獻周生子十三卷,時務論十二卷,三國總略二十卷,俗問十一卷,十三州志十卷,文檢六卷,四科傳四卷,燉煌實錄十卷,涼書十卷,漢皇德傳二十五卷,亡典七卷,魏駮九卷,謝艾集八卷,古今字二卷,乘丘先生三卷,

十六年閏八月,拓跋燾攻涼州,茂虔兄子萬年為虜內應,茂虔見執。茂虔弟安彌縣侯無諱先為征西將軍、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諸軍事、酒泉太守,第六弟武興縣侯儀德為征東將軍、秦州刺史、都督丹嶺以西諸軍事、張掖太守。

遣常侍氾儁奉表使京師,獻方物。太祖詔曰:「往年狡虜縱逸,侵害涼土,西河王茂虔遂至不守,淪陷寇逆,累世著誠,以為矜悼。次弟無諱克紹遺業,保據方隅,外結鄰國,內輯民庶,係心闕庭,踐修貢職,宜加朝命,以褒篤勳。可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涼河沙三州諸軍事、征西大將軍、領護匈奴中郎將、西夷校尉、涼州刺史、河西王。」

無諱卒,弟安周立。二十一年,詔曰:「故征西大將軍、河西王無諱弟安周,才略沈到,世篤忠欵,統承遺業,民眾歸懷。雖亡士喪師,孤立異所,而能招率殘寡,攘寇自今,宜加榮授,垂軌先烈。可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涼河沙三州諸軍事、領西域戊己校尉、涼州刺史、河西王。」世祖大明三年,安周奉獻方物。

史臣曰:氐藉世業之資,胡因倔起之眾,結根百頃,跨有河西,雖戎夷猾夏,自擅荒服,而財力雄富,頗尚禮文。楊氏兵精地險,境接華漢,伺隙邊關,首鼠疆埸,遂西入白馬,東出黃金,乘晉壽之捷,構圍涪之釁,規吞黑水,志傾井絡,紀、郢之勢方危,樊、鄧之心屢駭。天子聽朝不怡,有懷辛、李之將,而齊之宣皇,率偏旅數百,定命先驅,推鋒直指,勢踰風電,雲徹席卷,致屆南城,逐北追奔,全勝萬里,敵人皆裹骨輿屍,越至險而自竄,其餘皆膏身山野,委骸川澤。既而裴、劉二將,藉其威聲,故使濁水靡旗,蘭臯失嶮,氐族轉徙奔亡,遺燼不滅者若綖,梁土獲乂,以迄于今。由此而言,功烈可謂盛矣。

臣聞生成之德,含氣同係,而榮悴殊塗,遭遇異兆,至於恩降自然,誠無答謝。夫以狂聖道隔,猶存克念之誠,況君親莫二,不期自感者哉。每思自竭,奉遵光訓,丹誠未諒,大謗已臻。梁州刺史甄法護誣臣遣司馬飛龍擾亂西蜀,諸所譖引,言非一事,長塗萬里,無路自明,風塵之聲,日有滋甚。與其逆生,寧就清滅,文武同憤,制不自由。遣參軍姚道賢齎書詣梁州刺史蕭思話,尋續又遣詣臺歸罪。道賢至西城,為守兵所殺,行李蔽擁,日月莫照。法護恇擾,望風奔逃,臣即回軍,秋毫無犯,權留少守,以俟會通。其後數旬,官軍尋至,守兵單弱,懼不自免,續遣輕兵,共相迎接。值秦流民,懷土及本,行將既旋,不容禁制,由臣約防無素,以致斯闕。

臣本歷代守蕃,世荷殊寵,王化始基,順天委命,要名期義,不在今日,豈可假託妖妄,毀敗成功,如此之形,灼然易見,仰恃聖明,必垂鑒察。但臣微心不達,迹違忠順,至乃聲聞朝庭,勞煩師旅,負辱之深,罪當誅責。遠隔遐荒,告謝無地,謹遣兼長史齊亮聽命有司,并奉送所授第十一符策,伏待天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