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訖時間 起太祖開寶五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帝  號 宋太祖

年  號 開寶五年(壬申,972)

春正月乙未,詔罷荊襄道歲貢魚臘。

丁酉,禁民鑄鐵為佛像、浮屠及人物之無用者,上慮愚民多毀農器以徼福,故禁之。

己亥,詔自今沿黃、汴、清、御等河州縣,除准舊制種蓻桑棗外

壬寅,省諸道州縣胥吏幹力等。

吏部尚書致仕陳國公張昭卒。戒其子曰:「吾事數朝,無功德及人,勿請諡及立碑,以重吾過也。」

府州言北漢軍寇方山、雅爾兩寨,擊走之。

浚閔河。

二月壬戌朔,以江南進奉使劉崇諒為都官員外郎。崇諒,仁贍之子也。

癸亥,詔潭州歲調紙百七十八萬餘幅特免十年。

乙亥,以荊南荊門鎮為荊門軍。

權知慶州史福言敗戎人於華池,殺百餘人,獲牛羊六百餘口。時刺史姚內斌入朝,久留京師,故命福權知州事。

丙子,詔開封等十七州府各置河堤判官一員,以本州通判充,如闕員,即以本州判官充。

己卯,令僧尼各不相統攝,當受戒者,各於本寺置壇。

庚辰,以鳳州屯銀冶為開寶監。

初,職方郎中邊珝掌建安榷貨務,奏徙務於揚州。有富民訴廣陵尉謝圖殺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相繼推劾,凡三百日,獄未具,州以狀聞。命珝按鞫,盡得其實,乃富民畜私憾誣告,即反坐之。甲申,以珝知揚州,仍兼榷務。珝,華州人也。

戊子,禁黃河私渡,民素具舟濟行人者,籍其數毀之。

庚寅,以端明殿學士、兵部侍郎劉熙古守本官、參知政事。

上既平廣南,漸欲經理江南,因鄭王從善入貢,遂留之,國主大懼。是月,始損制度

閏二月辛卯朔,皇第二女封延慶公主。

壬辰,權知貢舉扈蒙奏合格進士京兆安守亮等十一人,諸科十七人。上召對於講武殿,始下詔放榜,新制也。

癸巳,以江南進奉使李從善為泰寧節度使,賜第京師。時國主雖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禮,而內實繕甲募兵,陰為戰守計。上使從善致書風國主入朝,國主不從,但增歲貢而已。

南都留守、兼侍中林仁肇有威名,朝廷忌之,賂其侍者竊取仁肇畫像,縣之別室,引江南使者觀之,問何人,使者曰:「林仁肇也。」曰:「仁肇將來降,先持此為信。」又指空館曰:「將以此賜仁肇。」國主不知其間,鴆殺仁肇。

庚子,延慶公主出降左衛將軍、駙馬都尉石保吉。保吉,守信之子也。

庚戌,置安化軍於密州。

令海門造船通交州道。

初平嶺南,命太子中允周仁俊知瓊州

戊午,禁道士寄褐及私度人為道士。

潁州龍騎軍校仇興等醵錢飯僧,以謝南郊優賜。上聞之,謂左右曰:「軍中自有常制,何為若此!」

三月庚午,詔潁州出公錢給還,仍切戒之。

辛未,占城國王波美稅遣其臣蒲訶散來貢方物。

壬申,幸教船池觀習水戰。

乙亥,遼州言遣招收指揮使王滿領兵入北漢界,拔其一寨。

嶺南民有逋賦者,縣吏或為代輸,或於兼並之家假貸,則皆納其妻女以為質。知容州毌守素表其事,甲申,詔所在嚴禁之。

乙酉,殿中侍御史張穆棄市,坐通判定州犯贓錢百萬,為部曲鴻遇所告,按得實,故置於法。賜遇錦袍、銀帶、絹三百疋。

詔:「中國每租二十石,輸牛革一,准千錢。西川尚循偽制,牛驢死者,革盡輸官,蠲去之,每租二十石輸牛革一,准錢五百者。」

罷兩京緣河諸州每歲春秋丁帳,止令夏以六月、冬以十二月申。又諸州科納,止令縣具單帳供州,不得令逐鄉造夾細帳,以致煩擾。

夏四月庚寅朔,三佛齊國王釋利烏耶遣使來貢方物。

上按嶺南圖籍,州縣多而戶口少,命知廣州潘美及轉運使王明度其地裡並省以便民。甲午,初廢白州及常樂州。

己亥,以參知政事薛居正子惟吉、呂餘慶子惟恭、樞密副使沈義倫子繼宗並為西頭供奉官。

丙午,以水災,遣左司員外郎侯陟等四人,乘傳分視民田。

隰州團練使、兼晉隰等州沿邊都巡檢周勛,築壘北漢界上,北漢人襲破之。戊午,責勛為義州刺史。

禁嶺南諸州略賣生口。

五月甲子,以晉州兵馬鈐轄武守琦權知晉州事。

乙丑,遣近臣分詣京城祠廟祈晴。

廢澄、賓、潯、巒、富、思明、康、繡、禺、順、牢、黨、羅等十三州,前後所廢縣又四十九。

丙寅,詔廢嶺南道媚川都,選其少壯者為靜江軍,老弱者聽自便,仍禁民不得以採珠為業。

先是,劉鋹於海門鎮募兵能採珠者二千人,號「媚川都」。凡採珠,必以石縋索系於足而沒焉,深或至五百尺,溺死者甚觽。鋹所居棟宇,皆飾以玳瑁、珠、翠,窮極侈靡。及王師至,並府庫悉焚之。於是,潘美等於煨燼中得所餘玳瑁、真珠來獻,且言採珠危苦之狀,上亟命小黃門持示宰相,速降詔罷之。

辛未,河大決澶州濮陽縣。壬申,命潁州團練使曹翰往塞之。翰辭於便殿,上謂曰:「霖雨不止,又聞河決。朕信宿以來,焚香上禱於天,若天災流行,願在朕躬,勿施於民。」翰頓首拜曰:「昔宋景公諸侯耳,一發善言,災星為之退舍。今陛下憂及兆民,懇禱如是,固宜上感天心,此必不能為災也。」

癸酉,上又謂宰相曰:「霖雨不止,朕日夜焦勞,罔知所措,得非時政有闕使之然耶?」趙普對曰:「陛下臨御以來,憂勤庶務,有弊必去,聞善必行,至於苦雨為災,乃是臣等失職。」上曰:「朕又思之,恐掖庭幽閉者觽。昨令篃籍後宮,凡三百八十餘人,因告諭願歸其家者,具以情言,得百五十餘人,悉厚賜遣之矣。」普等皆稱萬歲。

河又決大名府朝城縣,河南北諸州皆大水。

陝州言,民範義超周顯德中以私怨殺同里常古真家十二人,古真年少脫走,得免,至是長大,擒義超訴於官,有司引赦當原。上曰:「豈有殺一家十二人而可以赦論乎?」命斬之。

六月戊子朔,徙崖州於振州,遂廢振州。

庚寅,河決陽武縣,汴水決鄭州、宋州。

靜江留後郭廷謂自梓州受代歸,辛卯,卒。遣中使護其喪事。

丁酉,詔沿河州縣官吏,勤恤所部民勿令轉徙,田畝致損者籍其數以聞。

乙巳,廢壁州。

戊申,發諸州兵士及丁夫凡五萬人塞決河,命曹翰護其役。未幾,河所決皆塞。

是月,下詔曰:「近者澶、濮等數州霖雨洊降,洪河為患,朕以屢經決溢,重困黎元,每閱前書,詳究經瀆。至若夏后所載,但言導河至海,隨山浚川,未嘗聞力制湍流,廣營高岸。自戰國專利

時東魯逸人田告者,著纂禹元經十二篇

先是,女真侵白沙寨,略官馬三匹,民百二十八口。既而遣使以馬來貢,詔止之。於是首領渤海那等三人複來貢,言已令部落送先所掠白沙寨民及馬。詔切責其前侵略之罪,而嘉其效順之意,放還貢馬使者。

秋七月己未,右拾遺、通判夔州張恂坐贓棄市。

丁卯,詔五岳、四瀆及東海等廟,並以本縣令尉兼廟令、丞

戊辰,前保大節度使袁彥卒。彥數領藩翰,然發跡戎行,不通政術

庚午,皇第三女封永慶公主。

甲申,永慶公主出降右衛將軍、駙馬都尉魏咸信。咸信,仁浦子也。公主嘗衣貼繡鋪翠襦入宮中,上見之,謂主曰:「汝當以此與我,自今勿複為此飾。」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幾何?」上曰:「不然,主家服此,宮闈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價高,小民逐利,展轉販易,傷生寖廣,實汝之由。汝生長富貴,當念惜福,豈可造此惡業之端。」主臱謝。主因侍坐,與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豈不能用黃金裝肩輿,乘以出入?」上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宮殿悉以金銀為飾,力亦可辦,但念我為天下守財耳,豈可妄用。古稱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養為意

左衛將軍、駙馬都尉石保吉領愛州刺史。

詔曰:「頗聞諸州州司馬步院置獄,外置子城,司獄諸司亦輒禁系人,甚無謂也。自今並嚴禁之,違者重議其罪,募告者賞錢十萬。」

三司言倉儲月給止及明年二月

昭輔出,光義問右知客押衙永城陳從信曰:「為之柰何?」從信對曰:「從信嘗游楚、泗間,見糧運停阻之由,良以舟人日食,旋於所歷州縣勘給,故多凝滯

先是,大理正內黃李符知歸州,轉運司制置不合理者,符即上言,上嘉之。秩滿歸闕,上以京西諸州錢幣不登,八月癸巳,命符知京西南面轉運事,書「李符到處,似朕親行」八字賜之,令揭於大旗,常以自隨。符前後條奏便宜,凡百餘條,其四十八事皆施行著於令。

丙申,命同知廣州潘美、尹崇珂並兼嶺南轉運使,其原轉運使王明為副使,太子中允許九言為判官。轉運判官,自九言始也。

己亥,廣州言,行營兵馬都監朱憲領兵大破獠賊二萬餘人於容州城下。初,嶺南所在賊起,偽開府樂範、土豪周思瓊等,各聚觽負海為亂,尹崇珂領兵擊之,上遣中使李神佑督戰,數月盡平其黨。

癸卯,建保靜軍於宿州。

密州複為防禦,廢安化軍節度。

海門鎮監軍趙令熔大破廉、白州賊。

九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庚午,複壁州。

禁西川民斂錢結社

樞密使李崇矩與宰相趙普厚相交結,以其女妻普子承宗,上聞之,不喜。先是,樞密使、宰相候對長春殿,同止廬中,上始令分異之。

有鄭伸者,客崇矩門下幾十年,崇矩知其險詖無行,待之漸薄。伸怨恨,擊登聞鼓,告崇矩受太原人席羲叟黃金,私托翰林學士扈蒙與羲叟甲科,引軍器庫使範陽劉審瓊為証。上大怒,召審瓊詰問,審瓊具言其誣,上怒稍解。癸酉,崇矩罷為鎮國節度使。賜伸同進士出身,酸棗縣主簿。後伸死,其母貧餓,詣崇矩子繼昌乞□,家人競前詬逐

戊寅,徙建寧留後楊重勛為保靜留後。

是月,崖州牙校陸昌圖作亂,燒劫牙署。知瓊州周仁俊遣兵擊平之。

禁玄象器物、天文、圖讖、七曜歷、太一雷公、六壬遁甲等不得藏於私家,有者並送官。

冬十月,複康州。

戊戌,詔邊遠官歲才三周,即與除代,所司專閱其籍,勿使逾時。

初,河陽節度使洛陽張仁超,以郊祀來朝,願留都下。庚子,卒。上遽幸其第,哭之,輟視朝三日,遣中使護喪事,優詔贈中書令,非常例也。

癸卯,詔功德使與左街道錄劉若拙,集京師道士試驗,其學業未至而不修飾者,皆斥之。若拙,蜀人,自號華鴜先生,善服氣,年九十餘不衰,步履輕疾。每水旱,必召於禁中,設壇場致禱,其法精審,上甚重之。

己酉,詔諸州場院官、糧料使、鎮將,並以三周年為任。

秦蜀守李冰有廟在永康軍,偽蜀初,封大安王,又封應聖靈感王。蜀平,詔長吏增飾其廟。乙卯,改封廣濟王,歲一祀。

海門監鹽戶龐崇等叛,監軍趙令熔擊敗之,斬首三百級。

是月,運江、淮米十萬石至京師,皆汴、蔡兩河公私船所載也。

十一月丁巳朔,以辰州都指揮使秦德崇為起複雲麾將軍,權知辰州、兼五溪巡檢使。後二歲,德崇罷歸,除右千牛衛將軍。

己未,連州言供奉官李繼朗、藥繼清等領兵大破獠賊於英州城下。

癸亥,禁釋道私習天文、地理。

己巳,詔:「諸道舉人,自今並於本貫州府取解,不得更稱寄應。如從化外至者,先投牒開封府,奏請得旨,方許就試

甲戌,廢春、勤二州及化仁等七縣,又廢南義州。

庚辰,命參知政事薛居正兼提點三司淮南、湖南、嶺南諸州水陸轉運使事,呂餘慶兼提點三司荊南、劍南諸州水陸轉運使事。

詔翰林學士李昉及宗正丞洛陽趙孚等分撰岳瀆並歷代帝王新廟碑,遣使刻石廟中,凡五十二首。

十二月乙未,命近臣於京城祠廟祈雪。

己亥,畋近郊,遂幸開封尹第視疾。

甲寅,詔:「流外選人,經十考入令錄者

杖殺內班董延諤,坐監車營務盜芻粟

翰林醫官、鴻臚寺丞劉翰為殿中省尚藥奉御。又賜道士玄秘大師馬志通議大夫階,仍各賜器幣及鞍馬,開封尹疾有瘳也。

乙卯,大雪。

乾寧軍言北漢民二千二百四十八戶來歸。

三司鹽鐵、戶部、度支各有勾院及開拆司,皆本部判官主之。是月,詔並鹽鐵、戶部為一,度支如故。

是歲,大飢。

初,上問宰相趙普曰:「儒臣有武幹者何人?」普以知彭州、左補闕辛仲甫對。乃徙仲甫為西川兵馬都監。於是召見,面試射,且問:「能擐甲否?」仲甫曰:「臣在郭崇幕府,屢從征討,固嘗被介胄矣。」上曰:「汝見王明乎?朕已用為刺史。汝頗忠淳,若公勤不懈,不日亦當為牧伯也。」仲甫頓首謝。上因謂普曰:「五代方鎮殘虐,民受其禍,朕令選儒臣幹事者百餘,分治大藩,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既而有司命仲甫檢視民田,上曰:「此縣令職爾。」即令吏部銓擇官代之。

北漢主始令民輸贍軍錢,文武百官皆減俸,財用不給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