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訖時間 起太宗淳化二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帝  號 宋太宗

年  號 淳化二年(辛卯,991)

春正月,先是供奉官、殿直有四十年不遷者,乙酉,始置內殿崇班在供奉官之上,左右侍禁在殿直之上,差定其奉給,以次授之。改殿前承旨為三班奉職,端拱中置借職承旨,於是改為三班借職。舊有文班承旨,率以貢舉有材武、試弓箭中選者為之,端拱後各遷秩,或物故,因不置。

上嘗與近臣論將帥,因言:「前代武臣,難為防制,苟欲移徙,必先發兵備御,然後降詔。若恩澤姑息,稍似未篃,則四方藩鎮,如髃犬交吠。周世宗時,安審琦自襄陽來朝,喜不自勝,親幸其第。今且無此事也。」呂蒙正曰:「上之制下,如臂使指,乃為合宜。倘尾大不掉,何由致理!」上曰:「今之牧伯,至於士卒,盡識朕意,苟稍聞愆負,固無矜恕之理,所以人人各務檢身也。」王沔曰:「周李谷以宰相招討淮南,卒無顯效。」上曰:「朕當時在兵間,備睹之矣。穀但深居高處,列校稀見其面,苟見之,則直省吏揖而進,以介胄之士為趨揖之容,甚簄闊也。當拔寨之際,非李重進以勁卒援之,幾狼狽矣。」

二月,上修正殿,頗施彩繪,左正言、直史館謝泌上疏諫。癸丑,命悉去彩繪,塗以赭堊。

丁巳,涼州觀察使、判雄州事劉福卒,贈太傅、忠正節度使。福武人,不知書,御下有方略,為政簡易,人甚便之。在雄州五年,境內寧謐,百姓遮轉運使,願追述治跡,以其狀聞,詔許立遺愛碑於牙門外。福既貴,諸子嘗勸福建大第,福怒曰:「我受祿甚厚,足以僦舍庇汝曹,固當以身許國,未有尺寸之效以報恩,豈可營居第為自安計乎!」卒不許。沒後,上聞其言,以白金五千兩賜其子,令市宅以居焉。

三司嘗建議劍外賦稅輕,詔監察御史張觀乘傳按行諸州,因令稍增之。觀上疏言:「遠民易動難安,專意撫之,猶慮其失所,況增賦以擾之乎?設使積粟流衍

其後,觀複上疏言:「臣憑藉光寵,備位風憲,每遇百官起居日,分立於庭,司察不如儀者舉奏之,因見陛下天慈優容,多與近臣論政,德音往複,頗亦煩勞。至於有司職官,承意將順,簿書叢脞,咸以上聞,豈徒褻□至尊,實亦輕紊國體。況帝王之道,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列於緗素,垂為軌範,不可不謹也。若夫方今之急者,匈奴未滅,邊鄙猶聳,陰陽未序,倉廩猶虛,淳樸未還,奢風尚熾,縣道未治,逋逃尚多,刑法未措,禁令猶密,墜典未複,封祀猶闕,凡此數者,朝廷之急務也。誠願陛下聽斷之暇,宴息之餘,體貌大臣

臣又嘗讀唐史,見貞觀初始置崇文館,命學士耆儒更直互進,聽朝之隙,則引入內殿,講論文義,商搉時政,或日旰忘倦,或宵分始罷,書諸信史,垂為不朽。況陛下左右前後皆端士偉人,幸望端拱凝旒,收視反聽,釋循常之務

閏二月,以鄭文寶為陝西轉運使

戊寅,秘書監李至進新校御書三百八十卷,上因從容謂之曰:「人之嗜好,不可不戒。不必遠取前古,秖如近世符彥卿,累任節鎮,以射獵馳逐為樂,於是近習窺測其意,爭獻鷹犬,彥卿悅而假借之,其下因恣橫侵擾。故知人君當澹然無欲,勿使嗜好形見於外,則奸佞無自入焉。朕年長,他無所愛,但喜讀書,多見古今成敗,善者從之,不善者改之,斯已矣。」至拜舞稱賀。

庚辰,以瀛州防禦使安守忠知雄州。守忠嘗與僚屬宴飲,有軍校謀變,衷甲及門。閽吏狼狽入白,守忠言笑自若,徐顧坐客曰:「此輩酒狂耳!」即時擒獲,人頗服其量。

己丑,詔:「京城無賴輩相聚蒱博,開櫃坊,屠牛馬驢狗以食,銷鑄銅錢為器用雜物,令開封府戒坊市,謹捕之,犯者斬,匿不以聞及居人邸舍僦與惡少為櫃坊者同罪。」

是月,命翰林學士賈黃中,蘇易簡乾當差遣院,李沆同判吏部流內銓。學士領外司,自此始也。

內出禦制飛天蛾、大海求明珠二碁勢,示三館學士,皆不能曉。上召中使裴愈授以指要,史館修撰範杲等相率上表稱謝。

三月己巳,上以歲旱蝗,手詔呂蒙正等曰:「元元何罪!天譴如是,蓋朕不德之所致也。卿等當於文德殿前築一台,朕將暴露其上,三日不雨,卿等共焚朕以答天譴。」蒙正等皇恐謝罪,匿詔書。翌日而雨,蝗盡死。

先是,上召近臣問時政得失,樞密直學士寇准對曰:「洪範天人之際,其應若影響

是月

辛巳,以樞密副使張齊賢、給事中陳恕並參知政事,宣徽北院使、簽書樞密事張遜為樞密副使,樞密直學士溫仲舒、寇准並為樞密副使,樞密副使張宏罷為吏部侍郎。宏懦謹,無他策略。居內庭,見胥吏必先勞揖。性吝嗇,好聚蓄。不為時所重。

度支使李惟清為鹽鐵使。惟清嘗以帳式奏御,上曰:「費用若此,民力久何以堪!曷由簡省,即便裁度。」惟清曰:「比開寶、興國之際,其數倍多。鴜以邊事未寧,屯兵至廣,臣觀將帥,誠未得人。臣聞漢有衛青、霍去病,唐有郭子儀、李晟,西戎北敵望而畏之。如此,則邊事息而支用減矣。望國家精擇將帥,以有威名者護塞,庶節費用。」上曰:「此一時也,彼一時也。今之獫狁,髃觽變詐,與古不同。朕每計之,自有成算。至於選用將帥,亦須深體今之機宜。如韓、彭雖古名將,若以彼時之見,便欲制今之敵,亦恐不能成功名。今縱得其人,未可便如往時,委之能成功業。此乃機事,卿所未悉。」

初,趙普出守西洛,呂蒙正以□簡自任,王沔怙恩招權,政事多決於沔。沔先與張齊賢同被進擢,掌樞務

五月乙巳,複置折博倉。

左正言謝泌數奏章論時政得失,上嘉其忠藎。丙辰,擢左司諫,賜金紫,□錢三十萬

六月甲戌,忠武節度使、同平章事潘美卒,贈中書令,諡武惠。

乙酉,汴水決浚儀縣,壞連堤

丁亥,詔右正言、直史館王世則,殿中丞、直史館王旦、張複,殿中丞、直集賢院程宿,贊善大夫、史館檢討、兼秘閣校理杜鎬,秘書郎、直史館李宗諤等,檢討皇太子、親王、皇族、後族等故事。仍令史館修撰賈黃中等編錄進呈。複,開封人也。

都官員外郎、知雜事範陽張鬱

鬱又言:「案令式,每假日,百司不奏事。陛下憂勤萬機,雖遇旬假,亦親聽斷

又言:「內殿起居,百官皆露立於廊廡之下。望自今前一日設幕次於閤門外,及複令御史重戴。」詔皆從之。重戴者,大裁帽之遺象也,本岩叟野夫之服,以帛為之,後魏文帝自雲中徙代以賜百僚。國初,但御史服之,其後,詔兩省及尚書省五品以上皆服,樞密、三司使副則否。

秋七月己亥,上謂三司使李惟清等曰:「夫貨財所以濟用度,或取之不以其道,違朕惠養庶民之意,豈能召和氣乎!當共務均節,無致厚斂於下。」

李繼遷聞翟守素將兵來討,恐懼,奉表歸順。丙午,授繼遷銀州觀察使,賜以國姓,名曰保吉

先是,祠祀文命著作局官屬臨事撰進,多不合典禮。秘書監李至撰成數百道,號正辭錄,凡三卷,以進,詔永為定式。

八月丁卯朔,詔兩浙諸州,先是錢俶日,募民掌榷酤,酒醨壞,吏猶督其課,民無以償,湖州萬三千三百四十九瓶,衢州萬七千二百八十三瓶,台州千一百四十四石,越州二千九百四石七斗,並毀棄之,勿複責其直。

上欽恤庶獄,慮大理、刑部吏舞文巧詆,己卯,置審刑院於禁中,以樞密直學士李昌齡知院事,兼置詳議官六員。凡獄具上奏者,先由審刑院印訖

丁亥,□州言戎人七十三戶四百餘口內附。上因謂近臣曰:「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

九月丁丑,戶部侍郎、參知政事王沔,給事中、參知政事陳恕,並罷守本官。初,給事樊知古屢任轉運使,甚得時譽,及為戶部,頻以職事不治,詔書切責,名益減。雅與恕親善

上嘗謂近臣曰:「屢有人言儲貳事,朕頗讀書,見前代治亂,豈不在心!且近世澆薄,若建立太子,則宮僚皆須稱臣。宮僚職次與上台等,人情之間,深所不安。蓋諸子衝幼

初,溫仲舒與蒙正同年登第,情契篤密。仲舒前知汾州,坐私監軍家婢,除籍為民,窮棲京師者屢年,蒙正在中書,極力援引,遂複籍。及驟被任遇

命左僕射李昉兼中書侍郎,參知政事張齊賢為吏部侍郎,並平章事。

翰林學士賈黃中、李沆並為給事中、參知政事。沆初判吏部銓,因侍曲宴,上目送之曰:「李沆風度端凝,真貴人也。」不數月,遂與黃中俱蒙大用。

上嘗召見黃中母王氏

庚子,以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王化基為御史中丞。化基嘗慕範滂攬轡澄清之志,獻澄清略,言五事。

其一複尚書省,曰:「國家立制,動必法天,並建官屬,以尊王室。且尚書省上應天象,對臨紫垣,六卿擬喉舌之官,郎吏應星辰之位

辛丑,責宋沆為宜州團練副使。

甲辰,以樞密副使張遜知樞密院事,溫仲舒、寇准同知院事。知院之名,自此始。遜、仲舒、准仍並帶副使,自後或以正官或檢校官為之,秩與副使同。

初,宋沆與左正言尹黃裳、馮拯,右正言王世則、洪湛共伏閤請立皇太子

上聞殿中丞郭延澤、右贊善大夫董元亨皆好學,博通典籍,詔宰相召問經史大義,條對稱旨。冬十月丁卯,並命為史館檢討。延澤,廷謂之子也

辛巳,翰林學士承旨蘇易簡續翰林志二卷以獻,上嘉之,賜詩二章,紙尾批云:「詩意美卿居清華之地也。」易簡願以所賜詩刻石,昭示無窮。上複為真、草、行三體書書其詩,命待詔吳文賞刻之,因篃賜近臣。又飛白書「玉堂之署」四大字,令中書召易簡付之,榜於廳額,上曰:「此永為翰林中美事。」易簡曰:「自有翰林,未有如今日之榮也。」

左諫議大夫韓丕起寒素,以衝澹自處,不奔競於名宦,上甚嘉重之,己丑,命丕守本官、知制誥,為翰林學士。

十一月丙申,詔自今內殿起居日,複令常參官兩人次對,閤門受其章。

庚戌,左諫議大夫、史館修撰楊徽之次對,上言:「方今文士雖多,通經者甚少,願精選五經博士,增其員,各專業以教胄子,此風化之本。」上顧謂宰相曰:「徽之操履無玷,真儒雅之士,出理州郡,非其所長,置之館殿,正得其宜矣。」

刑部郎中、知制誥範杲數致書宰相,求入翰林為學士,又嘗出制誥一編示李昉,曰:「先公謂杲才任學士,故以此付杲,不敢失墜。」昉每開釋之。於是獻玉堂記,請備其職,上惡其躁競,終不使居內署,改右諫議大夫,出知濠州。

以考功員外郎、知制誥畢士安為翰林學士。初,執政欲用右諫議大夫張洎,因對,言洎文學久次,不在士安下。上曰:「極知洎文學資任不下士安,第德行不及耳。」執政乃退。

上以入閤舊圖承五代草創,禮容不備,於是命史館修撰楊徽之等討論故事,別為新圖。十二月丙寅朔,遂行其禮於文德殿。

右諫議大夫張洎既與徽之等,同撰定新儀,又獨奏疏曰:

竊以今之乾元殿,即唐之含元殿也,在周為外朝,在唐為大朝,冬至、元日,立全仗,朝萬國,在此殿也。今之文德殿,即唐之宣政殿也,在周為中朝,在漢為前殿,在唐為正衙,凡朔望起居及冊拜妃后、皇子、王公、大臣,對四夷君長,試制策舉人,在此殿也。今之崇德殿,即唐之紫宸殿也,在周為內朝,在漢為宣室,在唐為上閤,即只日常朝之殿也。東晉太極殿有東西閤,唐置紫宸上閤,法此制也。且人君恭已南面,向明而理

臣又案舊史,中書、門下、御史台為三司,謂侍從供奉之官。今起居日,侍從官先入殿庭,東西立定,俟正班入,一時起居,其侍從官東西列拜,甚失北面朝謁之儀。請准舊儀,侍從官先入,起居畢,分行侍立於丹墀之下,謂之蛾眉班。然後宰相率正班入起居,雅合於禮。

臣又聞,古之王者躬勤庶務,其臨朝之疏數,視政事之□簡。唐初五日一朝,景雲初始修貞觀故事。自天寶兵興之後,四方多故,肅宗而下,咸只日臨朝,雙日不坐。其只日或遇大寒、盛暑、陰霪、泥濘,亦放百官起居。雙日宰相當奏事,即時特開延英召對,或蠻夷入貢,勛臣歸朝,亦特開紫宸引見。陛下自臨大寶,十有五年,未嘗一日不雞鳴而起,聽天下之政。雖剛健不息,固天德之常,然而游焉息焉,亦聖人之謨訓。倘君父焦勞於上,臣子緘默於下,不能引大體以爭,則忠亮之心有所不至矣。臣欲望陛下依前代舊規,只日視朝,雙日不坐。其只日遇大寒、盛暑、陰霪、泥濘,亦放百官起居。其雙日於崇德、崇政兩殿召對宰臣常參官以下,及非時蠻夷入貢、勛臣歸朝,亦特開上閤引見,並請准前代故事處分。」奏入,不報。

辛卯,翰林學士承旨蘇易簡於本院會學士韓丕、畢士安,秘書監李至

先是,左司諫、直史館謝泌奉詔發解國子學舉人,黜落既多,髃聚喧詬,懷甓以伺其出。泌知之,潛由他徑入史館,數宿不敢歸,請對自陳。上問:「何官騶導嚴肅,都人畏避?」有以台雜對者。癸亥,命泌為虞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國子學發解舉人,別敕差官主之,蓋自泌始也。

是歲,女真首領野里雞等上言,契丹怒其朝貢中國,去海岸四百里立三柵,柵置兵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