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訖時間 起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
帝 號 宋真宗
年 號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1008)
九月己未,詔告太廟日,芝草、嘉禾、瑞木,列於天書輦前及陳於六室,仍各標所貢之處。
庚申,命兵部侍郎向敏中權東京留守,即赴內庭起居。上以敏中舊德,有人望,故自西京召而用之。
詔軍頭司引見罪人,悉具犯由奏聞,送開封府決遣,自東封回日如舊。
詔京城緣街官渠民汲水課,自今蠲之。
皇城使劉承圭詣崇政殿上新制天書法物,有鶴十四來翔,天書扶侍使丁謂奏雙鶴度天書輦,飛舞良久。翌日,上顧謂曰
泰山玉女池在太平頂,泉源素壅而濁。初營頓置山下,醴泉發,池水亦漲,及工役升山,其流自廣,清泚可鑒,味甚甘美,觽賴以濟。王欽若請浚治之,池側有石像,頗摧折,詔劉承圭易以玉石。既成,上與輔臣臨觀。辛酉,遣使礱石為龕,奉置舊所,令欽若致祭。
壬戌,免夔州地基錢。
禮儀使言:「准典禮,皇帝飲福酒以上尊,太尉而下以罍。今參詳告廟及封禪日,皇帝所飲福酒,蓋上靈降祚,以交神明之福。望令尚食奉御一員,於上尊酌酒以進,庶協禮文。」從之。
癸亥,以權三司使事丁謂為行在三司使,鹽鐵副使林特副之。
是日,奉天書於朝元殿,上齋於殿之後閣。初有司撰儀,止致齋一日,特詔散齋一日。
甲子,扶侍使等奉天書升玉輅,赴太廟南城門內幄殿。有頃,車駕至,詣幄殿酌獻訖,奠告六室,至太祖、太宗室,告以嚴配之意,上涕泗交下,左右執事無不感動。行禮次,白雲如龍鳳仙人,正在廟室上,有鶴十四來翔。
御史中丞王嗣宗立班失儀,因自首。上曰:「憲官當守禮法。」然以其性素粗,□不之責。
乙丑,判太常禮院杜鎬等坐誤供九宮神位祭玉,絲一月俸。
丁卯,以皇城使、昭州團練使劉承圭為供備庫使,內侍副都知竇神寶管勾大內公事。
己巳,命殿頭高品周文質提舉陝西賊盜事,上諭之曰:「封祀在近,關右之民,游惰者觽,慮乘間竊發,侵擾閭里。爾往,宜從宜控制,除所部兵外,或有警急,即召鄜、延、鳳翔兵給使。」
先是,西鄙戍卒叛入蕃族者,許本族擒獻而厚賞之,亦有妄擒堡壁軍士以邀賞者,官司不為詳究,枉置於法,上聞而憫焉。於是,詔邊吏審察之。
有司言:「舊制,車駕巡幸,皇帝坐晚朝,國忌及假日不休務。今請晚朝視事,髃臣不赴起居。」從之。
庚午,權判尚書刑部慎從吉,言與省寺觽官覆視刑部尚書溫仲舒等所試舉充審刑詳議官彭愈等,刑名通粗多有差互。詔問仲舒等,仲舒等引禮部侍郎魏庠前試大理寺詳斷官裴常、慎鍇等所定通粗為比
辛未,詣啟聖院朝拜太宗神御,告行也。
詔祀事所用醴酒,令有司別擇器用,精加醞釀,至時進內,朕躬親題檢,以付有司。
考功員外郎、知晉州齊化基削籍,黥面流崖州,縱逢恩赦,不在放還之限。其子淄州司理參軍溥、同學究出身瀆並削籍,與少子滌、侄渙分配安、鄧、汝,蔡州。化基所至,以貪暴聞,性凶很,人皆避之,在晉州尤為苛刻,而諸子受賕五百餘匹,又蓄銅器,衣塗金袍囐。事發,遣官案鞫,化基狡獪懼罪,□不實,凡三易制使,又令御史艾仲孺拷訊之,乃引伏。朝議懲其積惡,故令族竄之,仍詔諭晉州,官吏民庶,莫不欣快。元推官、監察御史歐陽載等三人悉坐停官。
邛部川蠻王阿遒遣將軍趙勿婆來朝貢。勿婆請赴泰山陪位,許之。
癸酉,詔文武官奉使至□州當升岳者並公服,令王欽若等察之。
步軍都虞候鄭誠部前軍先赴泰山。
甲戌,命諸司副使一員視嶽下諸壇牲牢、祭器,有不恭其事者,遇赦不原。
詔:「諸司奉祀升山人,官給衣服,令祀日沐浴服之。從官、衛士至鄆州,即禁葷茹。公私羊豕,不得至嶽下。」
戊寅,西京及諸州民以車駕東巡詣闕貢獻,召對勞賜之。
己卯,以簽署樞密院事馬知節為行宮都部署。
詔給事中張秉、左正言知制誥王曾管勾所經州縣,父老詣行在者,送閤門引對,賜以酒食;州縣見禁囚,具所犯以聞。
庚辰,趙安仁來朝,獻五色金玉丹,紫芝八千七百十一本。
龍圖閣待制陳彭年上言曰:「伏見判太常禮院孫奭奏議封祀,白茅止用為藉。臣謹按周易曰『藉用白茅』,春秋左氏傳曰『包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縮酒』。鄭玄注周禮云『茅以供祭之菹,亦以縮酒』。此用茅,有為藉、縮酒二義也。鄭興注周禮,云『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滲下去,若神飲之,故謂之縮』,杜預注左氏傳,云『束茅而灌之,以酒為縮』,鄭玄注周禮,云『縮酒,泲酒也』,又注禮記,云『泲之以茅,縮去滓也』。此則又有灌酒、泲酒二義也。今詳定儀注之初,孫奭亦言其義,但緣經典有此互文,事涉闕疑,理難臆斷,是以儀注之內,兩存為藉、縮酒之說。今奭以為宗廟之祭,有灌鬱鬯之禮,故可束茅沃酒,學者不達此旨,又以流俗澆酹之儀,遂謂諸祠祭皆當束茅縮酒,甚為失所。竊詳論語疏云:『宗廟之祭,未殺牲,先酌鬱鬯酒,灌地以求神。』此則獨言以鬱鬯灌地,亦不指言用茅也。若依鄭玄之言,則茅為泲酒
辛巳,詔外州軍士赴京隸役者,回日給錦袍遣之。
壬午,始給升山行事官、衛士釘□,以山路險滑故也。
始,丁謂請置隨駕使錢頭子司
癸未,左正言、直史館、權管勾京東轉運司事張知白言:「咸平中,天下多上祥瑞,當時河、湟未平,臣嘗論奏請一切罷去。今天下無事,靈貺並至,望以泰山諸瑞,按品目模寫,置正副二本,一藏秘閣,一納中闈,塤昭應宮成,飾諸繪事,傳之不朽。」從之。
甲申,以御史馬亮為契丹國母正旦使,西京作坊使魏昭易副之;都官員外郎孫奭為契丹國主正旦使,侍禁、閤門祗候薛貽廓副之。
乙酉,上親習封禪儀於崇政殿。初,禮官已再肄習,且言職在有司,無帝王親習之文。上曰:「朕以達寅恭之意,豈憚勞也。」既畢,謂輔臣曰:「適見典禮,頗有未便。如天書未下圜壇,朕已先降;又金匱先天書降壇,送神畢始奉玉匱置鐾中
高、順州貢奉蠻人入辭,上諭之曰:「各安部族,勿相侵擾。」有自陳親屬為鄰洞所殺,求往複仇。上曰:「事往矣,勿複論。」咸拜而退。
是月,京東西、河北、河東、江、淮、兩浙、荊湖、福建、廣南路皆大稔,米斗錢七、八
冬十月戊子朔,上謂王旦等曰:「朕以封禪非常祀,自今日素膳。」旦等曰:「陛下方將冒寒冱
詔內臣傳宣、取索並齎御寶文字為號,仍先降式,赴所由司以辨詐妄。
知夔州侯延賞言,西南溪洞諸蠻素未修貢,今以方物來賀,請赴泰山,從之。
庚寅,詔以御史中丞王嗣宗攝御史大夫,為考制度使,右正言、知制誥周起攝中丞,為副使,所經州縣,採訪民間不便事並市物之價,車服、權衡、度量不如法者
詔行在諸色人有犯罪並赴行宮都部署馬知節,諸軍即送殿前副都指揮使劉謙量罪區斷,情理重者以軍法從事,不須奏聞;所在州縣犯罪人送軍頭司,未得引見,令樞密院詳度指揮。上虔心祀事,不欲決絲,且虞小民輕冒禁法,故預戒之。自降詔至訖事,未嘗戮一人,惟二人犯徒流者。
癸巳,次長垣縣。
甲午,次韋城縣。王欽若等言泰山芝草再生者甚觽,黃河水今歲上流多雨,雖時泛溢,正在中道,不臨兩岸,其堤防比常歲用度工役約省數百萬。
河北緣邊安撫司言契丹防邊人馬,自承牒命,悉已引去,人戶安居,商旅不絕。
乙未,次衛南縣。
丙申,次澶州。命殿前副都指揮使劉謙、西京左藏庫副使趙守倫於山門閱視升岳之人,著籍,乃許上。
丁酉,次永定驛。詔應乘輿儀仗如城門不可入者,由城外而過。時大輦至澶州,有司以城門卑下,將撤之,上不許,因降是詔。
戊戌,次濮州。詔鄆、齊、單、淄等州長吏赴泰山陪位。車駕所經,黃河護埽軍士,並優與特支。
己亥,次範縣。
庚子,次壽張縣。
辛丑,次鄆州。
壬寅,駐蹕。知制詔朱巽言奉玉牒、玉冊至翔鑾驛
詔諸州旬設駐泊禁軍諸校,其本軍員皆不獲預,自今宜並及之。
癸卯,命入內高班鄧守恩覆視諸壇牢饌
甲辰,詔扈從人宿頓之所,無壞民舍、什器、樹木,犯者重置其罪。
詔緣路急腳遞鋪,止當傳送文字,如聞使臣或遣負重以馳,咸不堪命,自今非宣旨,不得輒私役使。
乙巳,發鄆州,夕次迎鑾驛。
丙午,次翔鑾驛。命行宮都部署馬知節於山門駐泊,都大管勾山下公事殿前副都指揮使劉謙、都大提舉山下軍馬馬軍都虞候張旻
行在三司使丁謂言:「自京至泰山,金帛、糧草咸有羨餘。又民間以官司無所配率,芻□每圍不及三五錢,粟麥每斗不及十錢。」
丁未,法駕入乾封縣奉高宮,上即詣昊天玉冊前焚香再拜,以謝神光之貺。
占城、大食諸蕃國使以方物迎獻道左。大食蕃客李麻勿獻玉圭,長一尺二寸,自言五代祖得自西天屈長者,傳云「謹守此,俟中國聖君行封禪禮,即馳貢之」。
戊申,上齋於穆清殿。王欽若等獻泰山芝草三萬八千二百五十本。
己酉,五色雲起嶽頂,上與近臣登後亭望之,名亭曰瑞雲。知制誥朱巽奉玉冊、牒及圜台行事官並先升山,上以回馬嶺至天門路險絕,人給橫板各二,兩首施彩帛,選親從卒推引而上。
詔河北、京東轉運使及使還京朝官未見者,許門見陪位
庚戌,晝漏未上五刻,上服通天冠、絳紗袍,乘金輅,備法駕,至山門,改服鹷袍,乘步輦以登,鹵簿、仗衛列於山下。黃麾仗衛士、親從卒,自山址盤道至太平頂,凡兩步一人,彩繡相間。供奉馬止於中路御帳。亞獻寧王元偓、終獻舒王元偁、鹵簿使陳堯叟從登。有黃雲覆輦,上道經險峻,必降輦步進。有司議益侍衛,皆卻之。導從者或至疲頓,而上辭氣益壯。至御幄,召近臣觀玉女泉及唐高宗、明皇二碑。前一夕,山上大風,裂帟幕,遲明未已。及上至,天氣溫和,纖羅不動,奉祀官、點饌習儀於圜台,祥光瑞雲,交相輝映。是夕,山下罷警場。
辛亥,享昊天上帝於圜台,以太祖、太宗配。命髃官享五方帝諸神於封祀壇,儀衛使奉天書於上帝之左。上服□冕奠獻,侍從、導衛悉減去拂翟,止於壝門,籠燭前導亦撤之。攝中書侍郎周起讀玉冊、玉牒文。上飲福,攝中書令王旦跪稱曰:「天賜皇帝太一神策,周而複始,永綏兆人。」三獻畢,封金、玉匱。王旦奉玉匱置於石鐾,攝太尉馮拯奉金匱以降
壬子,禪祭皇地祗於社首山,如封祀之儀。上至山下,服鹷袍,步出大次。侍臣言山路峻滑,請乘步輦。上曰:「接神在邇,敢不徒行!」五使等複固請,終不許。前夕陰晦,風勢勁猛,不能然燭。及行事,風頓止,天宇澄霽,燭焰凝然。封鐾訖,紫氣蒙壇,黃光如帛繞天書匣
癸丑,有司設仗衛、宮懸於朝覲壇下,壇在奉高宮之南
甲寅,車駕發奉符縣,次太平驛。是日,始複常膳。賜從官闢寒丸、紫花茸袍。上勞王旦等以久食蔬,旦等皆再拜,簽署樞密院事馬知節獨言:「蔬食唯陛下一人耳,臣等在道,未嘗不私食肉。」上顧旦等曰:「知節言是否?」又再拜曰:「誠如知節之言。」知節為人,質直類此。
詔以十一月朔旦幸曲阜縣謁文宣王。
乙卯,次回鑾驛。京東西、河北、陝西、淮南、江南等轉運司並言,自有詔封禪以來,諸州進奉使、蠻夷入貢及公私往來,晝夜相繼,鄉邑肅靜,物價至賤,是時京師至泰山道路駢擁,絕無攘竊。
丙辰,次□州,以州為大都督府,特賜酺三日。
詔選人簽符並破官物書寫給付,舊例納官錢,特免之。
十一月戊午朔,上服□袍詣文宣王廟酌獻。廟內外設黃麾仗,孔氏家屬陪列。有司定儀止肅揖,上特再拜。又幸叔梁紇堂。命刑部尚書溫仲舒等分奠七十二子
又追諡齊太公曰昭烈武成王,令青州立廟;周文公曰文憲王,曲阜縣立廟。
以右正言、知制誥朱巽權知□州。
王欽若等言曲阜縣民東野宜七世同居,乾封縣民竇益六世同居,詔並旌其門閭,仍賜束帛。
己未,上御回鑾驛覃慶樓觀酺,凡三日。
庚申,賜輔臣、親王、百官宴於延壽寺,凡二日。有金龜集游童衣袂,大如榆莢,丁謂得之以獻,上亟命中使齎示髃臣。
內侍史崇貴言,准詔館伴,諸蕃進奉使咸以親逢大慶,得預陪列,求賜紫袍、象笏,歸耀國族,從之。
壬戌,發□州,次中都縣。王欽若趙安仁還奉符縣,詔令蔬食升岳,省視圜封。
癸亥,次鄆州。上睹城中巷陌迫隘,詢之,云:「徙城之始,衢路顯敞。其後守吏增市廊以收課。」即詔毀之。
甲子,宴百官於行宮。
乙丑,禦升中延福樓宴從臣,宴父老於樓下。
詔節度、觀察、防禦、團練、刺史因東封為諸州駐泊部署、鈐轄者,並賜襲衣、金帶、器幣。舊制,藩侯在外
丙寅,次壽張縣。
丁卯,次範縣。賜曲阜縣玄聖文宣王廟九經、三史,令□州選儒生講說。又賜太宗御制、御書,又以經史賜□州。
賜□、鄆知州羊、酒、緡錢,令宴諸僚屬。
行宮司言:「有扈駕捧日卒彭攀,於社首廟前逢一叟,衣冠甚偉,曰:『升山之路,異於往時,動至感應,皆聖德所致也。從臣皆昔陪唐帝祀岳者,唯八人非,然四存而四亡矣。』言訖西南行,不知所在。」
戊辰,次濮州。
己巳,宴從臣於告成均慶樓,父老於樓下。
詔緣祀官物合輦還者,俟來春於清河、廣濟河水運至京師;其鋪卒悉放歸營,仍給賜。
甘州回鶻可汗夜落紇、寶物公主及其宰相,各遣使來貢,賀東封也。
庚午,次永定驛。遣翰林學士李宗諤祭澶州河瀆廟。
辛未,次澶州。幸河瀆廟酌奠,以頓邱縣令兼充廟令。以□州父老呂良攝本州助教,良首請東封故也。
壬申,宴從臣、父老於駐蹕延禧殿,行宮在河南,其地迫隘,故於宮南當衢結彩為殿,因賜名焉。
王欽若、趙安仁自□州來見。
宗哥族大首領溫逋等遣使入貢。
癸酉,發澶州,次韋城縣。宴從臣、父老於行宮。
甲戌,次長垣縣。宴從臣、父老於行宮。
丙子,發陳橋驛,次含芳園。時近輔、淮甸、京東、河朔之民自泰山迎候車駕、奔走以望天顏者,道路不絕。
詔增天書仗衛六百人,其後遂以一千六百人為定制。
加號河瀆曰顯聖靈源公,遣右諫議大夫薛映往河中府,比部員外郎丁顧言往澶州祭告。又命映祭謝汾陰后土。
詔天書儀衛使副、扶侍使、都監、夾侍等,自今著令,凡遇大禮,即與五使並命,從丁謂之請也。
丁丑,車駕至自泰山。扶侍使丁謂奉天書歸大內。上禦乾元樓,召近臣觀衛士甲馬還營。賜百官休假三日,中書、樞密院一日。上之巡祭也,往還四十七日,未嘗遇雨雪,嚴冬之候,景氣恬和,祥應紛委,咸以為精誠昭格,天意助順之致也。
壬午,契丹使左武衛上將軍蕭永、啟聖節度使耶律留寧、副使左驍衛大將軍董繼澄、衛尉少卿楊又元來賀承天節。
詔以正月三日天書降日為天慶節,休假五日。京師於上清宮建道場七日,宰相迭宿。罷日,文武官、內職皆集,賜會錫慶院。是夕,京師張燈。五日內無得用刑,仍禁屠宰。諸州建道場三日,髃臣亦賜會。丁謂請以天書降後祥瑞編次撰贊,繪畫於昭應宮。詔謂與龍圖閣待制戚綸、陳彭年同編次,其贊令中書、門下、樞密、兩制、尚書、丞郎、給諫、待制、館閣官分撰。
癸未,上謂王旦等曰:「近覽邊奏,皆言今歲物價甚賤,芻□三錢易兩圍,麥粟斛百餘錢,此民間儲蓄之時。歲有豐約,固亦常理,古之善教,不若備預也。況北戎願保歡好,頗見其情,但固守封疆,足以安吾生聚。或言敵多狡詐,急當為寇,此非遠識也。」旦曰:「國家納契丹和好已來,河朔生靈,方獲安堵,雖每歲贈遺,較於用兵之費,不及百分之一。昨陛下登封告成,天地助順,蓋人事和而天象應也。」
詔並、代州別賜酺三日。時承受使臣言前設酺宴不豐,軍校官不預會也。
甲申,命宰相王旦攝太尉,奉上太祖、太宗諡冊;知樞密院事王欽若、參知政事馮拯攝中書令,讀冊文。禮畢,親享六室。先是,詔有司參詳百官拜表進名儀式,且言:「慶成喬嶽,歸美祖宗,雖系孝思,實為吉禮
丙戌,詔自今祭告天地、社稷、宗廟、岳瀆,其後土亦致祭,著於令。
十二月丁亥朔,封皇第八妹萬壽長公主為隋國長公主,出降右龍武將軍、駙馬都尉李遵勖。遵勖,繼昌子也,初止名勖,上益以遵字,而升為崇矩子焉。
遣中使分往緣邊諸路賜部署、鈐轄等羊、酒,令宴官吏、將校。
詔泰山路以廨舍倉驛為行宮並依舊,其奉安天書位謹護之。
詔東封所過諸州,本城軍校邀車駕訴年深未遷者特與改轉。
令內外諸軍勿得科率部下、盛為軍裝。初,興元府寧朔戍將課軍中服錦繡以壯戎容,士伍廩給,不充其費,因相與亡命為盜,上知之,故有是誡。
庚寅,知樞密院事王欽若等言:「皇帝受冊尊號,百闢就列稱慶,臣等與諸司使副於殿上侍立,欲俟上寶冊畢,太尉歸位,臣等於殿上率侍立髃臣致詞稱賀。」從之。
辛卯,御朝元殿受冊尊號。
壬辰,謁啟聖院太宗神御殿。
命丁謂、李宗諤、戚綸、陳彭年等編修封禪記,從彭年之請也。
乙未,契丹使蕭永等辭歸國。故事,契丹使辭,當賜宴,不視事。上以累屬休假,慮機務有壅,遣中使諭中書、樞密院,許先奏事。
詔瀘州南並煎鹽醦戶自今遇正、至、寒食,各給假三日,所收日額仍除之。
有司言祭不欲數,請罷太廟臘享,其皇后廟及元德皇太后廟如故,從之。
丁酉,內出泰山封祀上尊酒及玉女、白龍、王母池水新醴泉賜輔臣。
詔東京留守司及在京掌事內臣
補延州部道族朗阿為侍禁,賜名忠順。是族在州之西,北連慶州蕃境,鈐轄司言王師每出,藉其鄉導,故銟之。
己亥,朝拜普安禪院元德皇太后聖容。
庚子,以回鶻夜落紇為特進、忠順保德可汗王,其母為賢明寶物公主,進奉使悉授官賜袍笏。夜落紇常言本道捍禦趙德明,乞朝廷發兵、署孔目官一名至本道。詔諭以德明順命,且慮官吏至彼騷擾,第遣使偕往。
辛丑,工部尚書、平章事王旦為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平章事;楚王元佐為太傅、左衛上將軍,依前養疾;寧王元偓為護國、鎮國節度使,舒王元偁為平江、鎮江節度使,並兼侍中;廣陵郡王元儼為昭武、安德節度使,進封榮王。
是日,上謂王旦等曰:「先帝每命宰臣、親王,降制,則不御崇德殿視朝,應有故事。其旨以命宰相、親賢,示帝王不專耶?」
癸卯,知樞密院事王欽若、參知政事馮拯、知樞密院事陳堯叟、參知政事趙安仁、簽署樞密院事馬知節並進官一等,太子太師、萊國公呂蒙正進封徐國公,髃臣並以次覃恩。
甲辰,以宣政使、恩州團練使李神福為宣慶使,領昭州防禦使。先是,諸司使極於宣政,上特建使額以銟神福焉。
詔提點刑獄朝臣、使臣不限品秩及諸班、諸軍都虞候並與一子恩。
詔應天下宮觀陵廟有名在地志、功及生民者,並加崇飾。
又詔江、淮發運轉運司,部內各留三年之儲,以備水旱。先是,江、淮米悉運送京師。至是,司天監言揚、楚之分,當水旱為沴,防患故也。
丁未,詔四瀆祝文自今並進署。舊制常祀,學士院惟五岳進署,四瀆則否,故有是詔。
先是,上謂王旦等曰:「皇親在環衛者甚觽,宜第其久次者俾領郡。」於是,左監門衛大將軍德雍等八人各授刺史,右領軍衛將軍允升等五人各遷秩,德雍等在班十八年,允升等在班七年。德雍,廷美第四子也。
己酉,詔太常寺別制天書樂章,俟親饗圜丘日以奉禋祀。又詔取天書降及議封禪以來祥瑞尤異者,別撰樂曲,以備朝會宴饗。於是,太常寺請郊祀酌獻天書用瑞安曲,天書升降用靈文曲;又上朝饗用醴泉、神芝、慶雲、靈鶴、瑞木五曲,請下兩制撰詞,從之。
複州防禦使、駙馬都尉柴宗慶遇恩,自康州移複州,不告謝,為有司所舉,以違制論,當贖銅三十斤,有詔末減,絲兩月俸。
辰州大洞狤獠大都頭魏進武及洞主首領覃架圖等以方物來貢。
西骪府畼鐸督遣使來貢馬。
庚戌,置京新城外八廂。上以都門之外,居民頗多,舊例惟赤縣尉主其事,至是特置廂吏,命京府統之。
辛亥,命戶部尚書寇准知天雄軍兼駐泊都部署。契丹使嘗過大名,謂准曰:「相公望重,何故不在中書?」准曰:「主上以朝廷無事,北門鎖鑰,非准不可爾。」
壬子,契丹使左武衛上將軍蕭知可、興國節度使蕭留寧,副使崇祿卿成永、少府監徐備來賀明年正旦。入內高品王承勛等言,訪聞賀正使,一即國母之弟,一即國母之親,皆其所委信,望比常使量增恩例。上以禮數有定,不許。承勛,文壽子也。
甲寅,以南衙為錫慶院。先是,酺宴則集於尚書省或都亭驛,誕節齋會則就相國寺。上以佛舍中烹□嬉笑,有虧恭潔,乃令內臣度館於顯敞者易之。南衙即太宗尹京時府邸,秦王、許王繼居焉,厥後虛其正位,故以為院。
詔緣邊並連接溪洞州軍,其間通判職位高於知州者,並勘會移易。
詔進奏院不得非時供報朝廷事,宜令進奏官五人為保,犯者科違制之罪。
是歲,天下戶七百九十萬八千五百五十五,口一千七百八十萬三千四百一。
契丹主追尊阿保機廟曰太祖,德光曰太宗,阮曰世宗明曰穆宗,賢曰景宗,又贈東丹人皇王倍為讓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