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訖時間 起太祖開寶六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帝 號 宋太祖
年 號 開寶六年(癸酉,973)
春正月甲子,以雲安監為雲安軍。又以遂、合、渝、瀘、昌、開、達、渠、巴、蓬、資、戎、涪、忠、萬、夔、施十七州及廣安、梁山、雲安三軍別置水陸計度轉運使,仍以知雲安監、太子中允張顒充使。
丙寅,韶州言靜江軍士百餘人,鼓噪城中以應外賊,悉捕斬於市。
戊辰,賜皇弟開封尹襲衣、犀帶、羅綺五百匹、玉鞍勒馬,以疾間也。
癸酉,遣德州刺史郭貴發丁夫千人
己卯,以太子洗馬、權知蓬州朱昂權知廣安軍。會渠州妖賊李仙觽萬人劫掠軍界,昂設策擒之,自餘果、合、渝、涪四州民連結為妖者一切不問,蜀民遂安。昂,長沙人也。
壬午,詔諸州流民所在計程給以糧遣各還本貫,至日,更加賑給。
殿直傅廷翰為棣州兵馬監押,欲謀叛北走契丹。知州、右贊善大夫周渭擒之以聞,遣使械系送御史獄,鞫之得實。二月丙戌,斬廷翰於西市。
丙申,運京師米二萬石,賑曹州飢民。
辛丑,以著作佐郎陸光範為在京糧料使,太僕寺丞趙巨川為西京糧料使。國初承舊制,用三司大將領糧料之職,於是改任京官。
三月乙卯朔,房州言周鄭王殂。上素服發哀
己未,複密州為安化軍
辛酉,新及第進士雍邱宋准等十人、諸科二十八人詣講武殿謝。上以進士武濟川、三傳劉浚材質最陋,應對失次,黜去之。濟川,翰林學士李昉鄉人也。昉時權知貢舉,上頗不悅。會進士徐士廉等擊登聞鼓,訴昉用情,取舍非當。上以問翰林學士盧多遜,多遜曰:「頗亦聞之。」上乃令貢院籍終場下第者姓名,得三百六十人。癸酉,皆召見,擇其一百九十五人,並准以下及士廉等,各賜紙札,別試詩賦,命殿中侍御史李瑩、左司員外郎侯陟等為考官。乙亥,上御講武殿親閱之,得進士二十六人,士廉預焉,五經四人,開元禮七人,三禮三十八人,三傳二十六人,三史三人,學究十八人,明法五人,皆賜及第。又賜准錢二十萬
丙子,幸相國寺,觀新修普滿塔。
壬午,以教船池為講武池,閔河為惠民河,五丈河為廣濟河。
癸未,鎮國節度使李崇矩責授左衛大將軍。
詔諸州流民複業者蠲今年蠶鹽錢,複其租,免三年役。
禁銅錢不得入蕃界及越江海至化外。
融州修河卒叛,殺長吏。知高州範可鄆率高、潘二州民吏擊破之。詔賜二州民今年秋租。
是月,大食國遣使來貢方物。
先是,詔朝臣有將命遠方死王事者,得錄其子。於是右贊善大夫陸光佩子坦賜進士出身,監察御史王楷子克同三傳出身,右補闕吳光輔子用之、右贊善大夫劉師道子傳慶並同學究出身,皆就學士院試所業,然後命之。
夏四月甲申朔,限諸州度僧額。僧帳及百人者,每歲度一人,仍度有經業者。
乙酉,詔:「諸州考試官,令長吏精選僚屬有才學公正者充。知貢舉與考試官同看詳義卷
複置南義州。
丁酉,禁灌頂水陸道場。
辛丑,翰林學士盧多遜等上所修開寶通禮二百卷,義纂一百卷,並付有司施行。詔改鄉貢開元禮為鄉貢通禮,本科並以新書試問。
是日
甲辰,占城遣使來貢方物。
丙午,黎州言有保塞蠻七十餘人自大渡河來歸。
戊申,詔參知政事薛居正監修梁、後唐、晉、漢、周五代史。
知制誥王祜等上重定神農本草二十卷。上制序,摹印以頒天下。
先是,江南飢,詔諭國主借船漕湖南米麥以賑之
江南國主以司空、判三司尚書都省湯悅知左右內史事。悅以身老國危固辭,不許。
癸丑,詔曰:「堂後官十五人,從來不曾替換,宜令吏部流內銓於前資見任令錄、判司簿尉內
五月丙辰,以前武德縣尉姜宣乂為眉州別駕,充堂後官。尋又得新成州錄事參軍任能、前郫縣令夏德崇、前三原縣尉孔崇照,皆授諸州上佐用之。
上知堂吏擅中書權,多為奸贓,欲更用士人,而有司所選終不及數,遂召舊任者劉重華
兵部侍郎、參知政事劉熙古,以足疾四上表求解。庚申,授戶部尚書致仕。
供備庫使李守信,受詔市木秦、隴間,盜官錢鉅萬,及代歸,為部下所告。守信至中牟縣,聞其事,自剄於傳舍。上命司勛郎中、監在京商稅務蘇曉按之,逮捕甚觽。右拾遺、通判秦州馬適妻,守信女也。守信嘗用木為筏以遺適,曉獲其私書以進。上將赦之,曉固請置適於法,適坐棄市,仍籍其家,餘所連及者,多至破產,盡得所盜官錢。上悅,癸亥,以曉為右諫議大夫、判大理寺事,尋遷左諫議大夫,複監在京商稅務。曉無子,有一女,甚愛之,亦先曉卒,人以為深刻所致雲。
幸玉津園觀刈麥。
樞密副使沈義倫居第卑陋,處之晏然。當時貴要,多冒禁市巨木秦、隴間以營私宅,及主者敗,皆自啟於上前。義倫亦嘗市木為母營佛舍,因奏其事。上笑謂義倫曰:「爾非逾矩者。」知居第尚不葺,因遣中使案圖督工匠五百人為治之。義倫私告使者,願得制度狹小。使者以聞,上亦不違其志。
戊辰,詔曰:「朝廷立取士之科,分署吏之秩,所以辨等,異乎編民。苟真偽以相參,俾名實之斯濫,宜有厘革,無容混淆。自今諸州有冒稱鄉銜攝官,並不得以客禮謁見州縣官吏,假署文牒,所在官司追毀之。其有經試舉人及歷承乏視事之官,不用此制。」
庚午,宴射苑中。
甲戌,以殿中侍御史鉅野馮炳為侍御史知雜,判御史台事。上留意聽斷,專事欽恤,御史、大理官屬尤加選擇。嘗召炳謂曰:「朕每讀漢書,見張釋之、於定國治獄,天下無冤民,此所望於汝也。」賜金紫以勉之。
南漢靜海節度使丁璉聞嶺南悉平,遣使朝貢,表稱其父部領之命。戊寅,以璉為靜海節度使。
京城左右軍巡院,典司按鞫,開封府舊選牙校,分掌其職。上哀矜庶獄,始詔改任士人。六月癸未朔,以前館陶縣令李萼為光祿寺丞兼左軍巡檢、安豐縣令趙中衡為大府寺丞兼右軍巡檢。
己丑,廣州言同知州、保信節度使尹崇珂卒。優詔贈侍中,遣中使護其喪,歸葬洛陽。
辛卯,召京百司吏七百餘人,見於便殿。上親閱試,勒歸農者四百人。
初,李謙溥去隰州,邊將屢失律,乃複以謙溥為隰州巡檢使,邊民喜謙溥之至,相率迎於路。癸巳,謙溥言領兵入北漢界,連拔其七寨。
占城國又遣使來貢方物。
初,蜀民所輸兩稅,皆以匹帛充折
初,雷德驤責商州司戶參軍,刺史以德驤舊為尚書郎,頗賓禮之。及奚嶼知州
德驤子有鄰,意趙普實擠排之,日夜求所以報普者。於是,堂後官胡贊、李可度在職歲久,或稱其多請托受賕。而秘書丞王洞與德驤同年登第,有鄰每造謁於洞,洞多委以家事,一日托有鄰市白金半鋌,因語有鄰曰:「此欲與胡將軍。」胡將軍,謂贊也。有鄰亦嘗出入贊家,故洞語之。
時又有詔,應攝官三任解由全者,許投牒有司,即得引試錄用。有鄰素與前攝上蔡主簿劉偉交游,知偉雖經三攝,而一任失其解由。偉兄前進士侁
癸卯,偉坐棄市,孚及洞、侁、贊、可度並決杖除名,贊、可度仍籍沒其家財。以有鄰為秘書省正字,厚賜之。有鄰自是累上疏告人陰事,俄被病,白晝見偉入室,以杖棰其背,有鄰號呼,聲聞於外,數日而死。
禁嶺南諸州民捕象,籍其器仗送官。
賜容州民今年租。
廢瀧州
丁未,複潯州
易州言刺史賀惟忠卒。惟忠性剛,頗知書,洞曉兵法,有方略。在易州葺治亭障,撫士卒能得其心。每乘塞用兵
河決鄆州楊劉口,又決懷州獲嘉縣。
詔潭州鄉兵二千人,郴州三百人,並複其家一年,死事者二年。
是夏,邛部川都鬼主、歸德將軍阿伏與山後兩林蠻主勿兒語言相失,勿兒率兵侵掠邛部川堡壁,多所殺傷。阿伏告黎州,州以聞,並賜詔慰諭,各令守封疆,勿相犯躐。
先是,諸道州府任牙校為馬步都虞候及判官斷獄,多失其中。秋七月壬子朔,詔罷之,改馬步院為司寇院,以新及第進士、九經五經及選人資序相當者為司寇參軍。
遣右領軍衛大將軍王昭遠、閒□使楊重美使交州。
廣南諸州民輸稅米,劉鋹時每石白配百六十錢,丙辰,詔但取其十。
辛酉,幸都亭驛。
中書擬左補闕辛仲甫為淮南轉運使,上不許,乙亥,選授三司戶部判官,賜錢百萬。有榷酤主吏武希璉等三十餘輩,逋歲課三十餘萬緡,連年械系,竭資產不能償,餒死者數人,榜督不已,仲甫奏除之,又請百官折俸令估實直。
通事舍人宋惟忠,決杖除籍為民,坐知濠州日不法,為人所訴,鞫得其實故也。
孟昶時,西川民嫁遣資裝,皆籍其數征之。八月乙酉,勿令複征。
丁亥,幸玉津園觀稼。
草澤王德方上修河利害。辛卯,賜德方同學究出身。
右補闕蘇德祥奪兩任官,坐令門人執私券乘馬過淮。德祥,禹圭子也。
泗州軍事推官侯濟決杖除名。濟嘗應拔萃科,當試判時,假手於人,至是為人所發故也。
甲辰,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趙普,罷為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
普獨相凡十年,沈毅果斷,以天下事為己任,上倚信之,故普得成其功。嘗欲除某人為某官,不合上意,不用。明日,普複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上怒,裂其奏投諸地,普顏色自若,徐拾奏歸補綴。明日,複進之。上悟,乃可其奏。後果以稱職聞。又有立功者當遷官,上素嫌其人,不與,普力請與之,上怒曰:「朕故不與遷官,將柰何?」普曰:「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賞者,天下之刑賞,非陛下之刑賞也,豈得以喜怒專之。」上弗聽,起,普隨之。上入宮,普立於宮門,良久不去,上卒從其請。
一日,大宴,雨驟至,上不悅。雨良久不止,上怒形於辭色,左右皆震恐,普因進言:「外間百姓正望雨,於大宴何損,不過沾濕供帳樂衣耳。此時雨難得,百姓得雨各歡喜,作樂適其時
嘗設大瓦壺於視事閤中,中外表疏,普意不欲行者,必投之壺中,束縕焚之,其多得謗咎,殆由此也。
普既出鎮,上書自訴云:「外人謂臣輕議皇弟開封尹,皇弟忠孝全德,豈有間然。矧昭憲皇太后大漸之際,臣實預聞顧命,知臣者君,願賜昭鑒。」上手封其書,藏之金匱。
己酉,幸新水磑,宴射苑中。
是月,流內銓上言請複四時選,應引對者,每季一時引對,詔從之。時國家取荊、衡,克梁、益,下交、廣,闢土既廣,吏員多闕。是以歲常放選,選人南曹投狀
太子中舍、權判國子監陳鄂免官,四門博士解損除籍為民,皆為監生徐讓能所訟故也。
嶺南髃盜未息。九月壬子,以唐州刺史曹光實為諸州都巡檢使。光實既至,捕斬之,海隅悉平。
吏部侍郎、參知政事呂餘慶以疾求解職,丁卯,罷為尚書左丞。餘慶,上霸府元僚。趙普、李處耘先進用,餘慶恬然不以介意。處耘獲罪時,餘慶知江陵還朝,上委曲問處耘事,餘慶具以實告。及普忤旨,左右爭傾之,餘慶獨為明辨,上意稍解,時稱長者。
己巳,皇弟開封尹光義封晉王。山南西道節度使光美為永興節度使、兼侍中,皇子貴州防禦使德昭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吏部侍郎、參知政事薛居正為門下侍郎,樞密副使、戶部侍郎沈義倫為中書侍郎,並平章事;天平節度使石守信兼侍中;歸德節度使高懷德、忠武節度使王審琦,並加同平章事;翰林學士、兵部員外郎、知制誥盧多遜為中書舍人、參知政事;左驍衛大將軍判三司楚昭輔為樞密副使。
辛未,靜江節度使
壬申,詔晉王位居宰相上。
丁丑,命諸州不得占流民,募告者戶賞錢五千。
詔西京諸殿門列戟如東京之制。
江南內史舍人潘佑與戶部侍郎李平最相親善
佑嘗言於國主曰:「富國之本
冬十月壬午,佑上第七表曰:「臣聞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臣近者連貢封章,指陳奸宄,畫一其罪,將數萬言,皎若丹青,坦然明白,詞窮理當,忠邪洞分。皆陛下黨蔽奸回,曲容諂偽,受賊臣之佞媚,保賊臣如骨肉,使國家愔愔,如日將暮。不顧億兆之患,不憂宗社之覆,以古觀之,則陛下之為君,無道深矣。古有桀、紂、孫皓,破國亡家,自己而作,尚為千古所笑。今陛下取則奸回,以敗亂其國家,是陛下為君,不及桀、紂、孫皓遠矣。臣必退之心,有死而已,終不能與奸臣雜處,而事亡國之主,使一旦為天下笑。陛下若以臣為罪,願賜誅戮,以謝中外。」國主大怒,推其狂悖謗訕,始由李平國主尋謂左右曰:「吾誅佑,思之逾旬不決,蓋不獲已也。」明年,皆宥其家,廩給之。佑初與張洎為忘形之交,其後俱為中書舍人,不雙立,稍相持。佑嘗答洎書云:「堂堂乎張也,難與並為仁矣。」佑之死,洎頗有力焉。洎時為清輝殿學士,參預機密,恩寵莫二。清輝殿在後苑中,國主不欲洎遠離左右,故授以此職。洎與太子太傅臨汝郡公徐遼、太子太保文安郡公徐游別居澄心堂,密畫中旨,多自澄心堂出,游從子元楀等出入宣行之。中書、密院,乃同散地。
癸巳,燕國恭懿長公主薨,上臨哭甚哀,詔有司具鹵簿、鼓吹,陪葬安陵。
丁酉,除名人雷德驤為秘書丞,分判御史台三院事。
甲辰,特赦中書、樞密院、三司及諸司吏自前隱欺未覺等罪,使之自新。
初,左藏庫使元城田仁朗為宦官所譖,上怒,立召仁朗面詰之,至殿門,先命去冠帶。仁朗神色不撓,從容言曰:「臣嘗為鳳州路濠寨都監,伐木除道,從大軍破蜀,秋毫無所犯。陛下用之,令主藏禁中,豈複為奸利以自污。」上怒解。乙巳,以仁朗為榷易使。
十一月癸丑,令常參官進士及第者,各舉有文學官一人。
甲子,武寧節度使、贈侍中高繼衝卒。繼衝鎮彭門十餘年,有惠政,民請留葬,上不許。
丁卯,詔諸州長吏及監當官等無或隱庇得替人,事覺,當重置其罪。
少府監致仕盧億,有高識,惡其子參知政事多遜所為,嘗曰:「趙普,元勛也,而小子毀之,禍必及我。我得早死,不及見其敗,幸也。」十二月庚子,億以憂卒。丙子,多遜起複。
女真遣使來貢馬。
是歲,命參知政事盧多遜、知制誥扈蒙張澹以見行長定、循資格及泛降制書,考正違異
北漢成德節度使、太師、兼中書令劉繼顒自以沙門位兼將相,頗為時論所薄,數上表求罷,不許。是歲,繼顒卒,追封定王。前大內都點檢劉繼欽、殿前都虞候張重訓、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鄭進、前嵐州刺史張昭敏、遼州刺史衛儔、都引進使李隱等皆被殺。
初,北漢主為大內都點檢,孝和帝以其幼弱,命繼欽副之,委以禁衛。北漢主立,親舊多所誅放,繼欽遂謝病請罷。北漢主曰:「繼欽但事先帝,豈肯為我盡力耶?」乃黜居交城,俾奉園寢,尋遣人殺之。進與宣徽使馬槵不協,槵怒,奪其兵柄,進不堪其辱,詬槵於朝,北漢主怒,翌日,送定襄安置,遣人殺之於路。昭敏嘗為禮部尚書,參議中書事,性廉直,權勢請托不行,多仇少與,旋出知嵐州,俄召還,勒歸私第,以出怨言,縊殺之。儔數從征伐,專掌吐渾軍,閹人衛德貴嫉其功,使出為遼州,吐渾數千人遮道乞留,北漢主不許,吐渾失帥,由是一軍不可複用。儔少長蕃部,不樂為州,頗出怨言,北漢主慮其為變,潛遣人殺之。隱惜儔忠勇,為嬖侍所誣,憤惋形於辭色,德貴聞而惡之,白北漢主,即送嵐州安置,未幾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