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訖時間 起太宗太平興國三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帝 號宋太宗
年 號 太平興國三年(戊寅,978)
甲午,雅州西山野川蠻首領馬令膜等十四人來朝貢。
令絳州浚汾河。
京西轉運使程能獻議,請自南陽下向口置堰,回白河水入石塘、沙河,合蔡河,達於京師,以通襄、潭之漕
己亥,西京右軍巡使、光祿寺丞李之才除名為民,永不齒□。坐與布衣李承瑞攜酒入宮殿中聚飲,為巡檢所奏,按得實故也。
庚子,詔罷陳州城北蔡河所置□。先是,藩鎮率於津渡私補吏、置□以算民船,船勝百石者稅取百錢,有所載則倍其征,商旅甚苦其事。至是,陳州以聞,遽詔罷之。其後瀕河諸州複置□如故。
辛丑,發近縣丁夫浚廣濟、惠民河及蔡河,分遣使督之。又分遣使十七人治黃河堤,以備水患。
丁未,又發卒千人,浚汴口。
己酉,命翰林學士李昉等修太祖實錄,直學士院湯悅等修江表事跡。
庚戌,趙州刺史韋韜為右千牛衛將軍,坐巡邊不謹也。
辛亥,命近臣禱雨於京城寺觀祠廟。後二日雨足,又遣使分賽焉。
秦州內屬三族戎人等數寇邊,癸丑,詔悉赦其罪,自今敢複肆侵掠者,吏捕之置於法,不須以聞。
令川、峽諸州犯罪當贖者,每銅一斤輸鐵錢四百八十。
建隆初,三館所藏書僅一萬二千餘卷。及平諸國,盡收其圖籍,惟蜀、江南最多,凡得蜀書一萬三千卷,江南書二萬餘卷。又下詔開獻書之路,於是天下書複集三館,篇帙稍備。
自梁氏都汴,貞明中始以今右長慶門東北小屋數十間為三館,湫隘才蔽風雨,周廬徼道,出於其側,衛士騶卒,朝夕喧籃。每諸儒受詔有所論撰,即移於它所始能成之。上初即位,因臨幸周覽,顧左右曰:「若此之陋,豈可蓄天下圖籍,延四方賢俊耶!」即詔有司度左升龍門東北舊車輅院,別建三館,命中使督工徒,晨夜兼作。其棟宇之制,皆親所規畫,自經始至畢功,臨幸者再,輪奐壯麗,甲於內庭。
二月丙辰朔,詔賜名為崇文院。西序吞便門,以備臨幸,盡遷舊館之書以實之。院之東廊為昭文書,南廊為集賢書,西廊有四庫,分經史子集四部,為史館書。六庫書籍正副本凡八萬卷,策府之文煥乎一變矣。
幸鄭國公主第,賜駙馬都尉王承衍銀器萬兩、錦彩五千匹,又賜其子世隆銀百兩、帛百匹。
丁巳,詔:「州縣官批書南曹所給歷子,敢漏一事者殿一選,三事者降一資。雖所部無其事,令式所合書者亦著其無,以相參驗。」從判吏部南曹董淳之請也。
癸亥,秦州言戎人寇邊,三陽寨使陳欽壽率戍兵擊走之。
有司言:「昌州歲收虛額鹽
丙寅,泗州錄事參軍徐壁棄市,坐掌本州倉戶民租,與牙校高貴為奸贓,取民賄而免其租入,以虛券給之。事發,壁及貴並抵法,支黨皆杖脊配隸遠惡處。
辛未,上幸西綾錦院,命近臣觀織室機杼。還,幸崇文院觀書,恣親王、宰相檢閱問難。複召劉鋹、李煜令縱觀,上謂煜曰:「聞卿在江南好讀書,此中簡策多卿舊物,近猶讀書否?」煜頓首謝,因賜飲中堂,至醉而罷。
以□越王俶將至,癸酉,命四方館使梁回往淮西迎勞之。
己卯,秦州言戎人寇誣穰寨,監軍任德明率戍兵擊走之,梟戎首數十級以徇。
甲申,詔:「西北邊內屬戎人,多齎貨帛,於秦、階州易換銅錢,出塞銷鑄為器,自今嚴禁之。吏民敢闌出銅錢百以上,論罪有差。」
太平興國初,詔以卒三萬五千人鑿池,引金水河注之。於是臨幸,賜役卒人各千錢、布一端,遂名池曰金明。
三月己丑,以□越王俶將至,遣其子鎮海、鎮東節度使惟浚至宋州迎省。
初平江南,太祖以周惟簡為國子博士。惟簡先有願隱終南之言,不得已,乃上書述前志,求解官,改虞部郎中致仕。惟簡實非本心,又無祿養,上即位,自東南至闕下求入見,有司以致仕官非有詔召無求對之制,於是惟簡擊登聞鼓,上表複求出仕。壬辰,授以故官,士論薄之。
中書令史習元吉盜印,矯發近臣書,於兩浙邸院取絹彩百七十匹。丙申,杖殺之。
寧州言蕃部寇邊,巡檢使耿仁思擊走之。
殿直武裕統兵戍海門,於所部恣為奸贓,詔容州鞫實,嶺南轉運使周渭杖殺之。
壬寅,秦州言戎人寇八狼寨,殺掠吏民,巡檢使劉崇讓率戍兵擊走之,擒其帥王寧珠,梟首以徇。
癸卯,殿前都虞候、泰寧軍節度使、贈侍中李重勛卒。重勛與太祖同事周祖,謹厚無矯飾,太祖甚重之,故擢委兵柄,始終無易。
□越王俶又先遣平江節度使孫承佑入奏事,上優禮之。乙巳,即命承佑護諸司供帳勞俶於近郊,又命齊王廷美宴俶於迎春苑。己酉,俶見於崇德殿,寵賚甚厚,即日賜宴於長春殿,俶僚佐崔仁冀、黃夷簡等皆預坐。
慶州言知州慕容德豐擊破轄裕勒族戎人,俘獲千計。德豐延釗子也,居慶州凡九年,以肅靜為治,邊人安之。
秦州都巡檢使田仁朗襲殺蕃部千餘口,焚族帳二千餘所,獲馬五百十匹,牛羊三千餘口,詔曪之。
戊申,以閒廄使、閤門祗候陳從信為左衛將軍,充樞密院承旨;翰林使程德玄為東上閤門使兼翰林司公事;御□副使王延德為御□使,供奉官喬斌副之;軍器庫副使陳贊為西綾錦使,供奉官張易、阜城王繼升並為軍器庫副使;趙俊為鞍轡庫副使;惠延真為弓箭庫副使;大名柴禹錫為翰林副使;清池弭德超為酒坊副使。自從信而下皆嘗給事藩邸,以舊恩進用也。
夏四月乙卯朔,召華山道士真源丁少微至闕。少微善服氣,年百餘歲,隱居華潼谷中
丙辰,令民二月至九月無得採捕蟲魚、彈射飛鳥,違者重置其罪。
戊午,秦、隴州巡檢周承□言,戎人八百騎突弓門寨,率所部兵擊走之,卒九人不用命,悉腰斬於境上。
壬戌,複宴□越王於崇德殿。
庚午,幸西染院,賜工徒衣服、錢帛。
甲戌,詔分京西轉運司為二,孟、滑、衛、陳、潁、許、蔡、汝等州以轉運使程能統之,襄、均、房、複、郢、金、隨、安、鄧、唐等州及信陽軍以副使趙載統之。
乙亥,初置諸道轉運判官。
丙子,改嶺南監州為鶼州,尋廢。
己卯,平海節度使陳洪進用其幕僚南安劉昌言之計,上表獻所管漳、泉二州,得縣十四,戶十五萬一千九百七十八,兵一萬八千七百二十七
庚辰,懷州言河決獲嘉縣。
幸城南,觀刈麥。
辛巳,斬侍御史趙承嗣,坐監鄭州市征,與吏為奸,隱沒官錢巨萬計。人有告者,詔鞫之,得其實,有司言法當絞,上特命斬之,並吏七人皆斬於市。仍詔諸道轉運使布告州縣以儆髃吏,揭於所居官舍之壁。
癸未,以陳洪進為武寧節度使、同平章事,洪進子前漳州刺史文顥為房州刺史,前順州刺史文頊為登州刺史。尋複以平海節度副使文顯為通州團練使,仍知泉州;泉州衙內都指揮使文顗為滁州刺史
五月乙酉朔,禦乾元殿受朝。德音赦漳、泉管內,給複一年。
初,□越王俶將入朝,盡輦其府實而行,分為五十進,犀象、錦彩、金銀、珠貝、茶撓及服御器用之物逾鉅萬計。俶意求反國,故厚其貢奉以悅朝廷。宰相盧多遜勸上留俶不遣。凡三十餘進,不獲命。會陳洪進納土,俶恐懼,乃籍其國兵甲獻之。是日,複上表乞罷所封□越國及解天下兵馬大元帥之職,寢書詔不名之制,且求歸本道,上不許。俶不知所為,崔仁冀曰:「朝廷意可知矣,大王不速納土,禍且至。」俶左右爭言不可,仁冀厲聲曰:「今已在人掌握中,去國千里,惟有羽翼乃能飛去耳。」俶獨與仁冀決策,遂上表獻所管十三州、一軍。上禦乾元殿受朝
丙戌,詔免荊湖南路轉運使崔憲,仍削三任,副使許奇除籍為民,奪先所賜錢五十萬。坐罷軟不勝,臨事稽留不決,廉得實而有是命。憲,相州人也。
命考功郎中範旻權知兩浙諸州事;左贊善大夫侯陶、著作佐郎崔繼宗檢閱兩浙諸州錢帛;刑部郎中楊克讓充兩浙西南路轉運使,宗正丞趙齊副之;祠部郎中河南劉保勛充兩浙東北路轉運使,右拾遺鄭驤
旻初自淮南歸朝,上謂曰:「江、淮之間,輦運相繼,實我倉廩,卿之功也。」旻曰:「唐貞元中,淮南歲輸米才十萬石,今每歲輦運倍於貞元。」上曰:「知爾勸績。」將用為翰林學士,盧多遜言杭州初複,非旻不可治。上乃謂旻曰:「卿且為朕行,即當召卿矣。」錢氏據兩浙逾八十年,外厚貢獻,內事奢僭,地狹民觽,賦斂苛暴,雞魚卵菜,纖悉收取,斗升之逋,罪至鞭背。每笞一人,則諸案吏人各持其簿列於庭
丁亥,徙封錢俶為淮海國王,以其子鎮海鎮東節度使惟浚為淮南節度使、奉國節度使惟治為鎮國節度使,平江節度使孫承佑為泰寧節度使,威武節度使沈承禮為安化節度使,浙江西道鹽鐵副使崔仁冀為淮南節度副使。
戊子,德音赦兩浙管內諸州,給複一年。
癸巳,遣左補闕李吉使契丹,通事舍人薛文寶副之。
乙未,占城國遣使來貢方物。
壬寅,夏州言定難節度使李克睿卒,其子衙內指揮使繼筠權知州事。乙巳,以繼筠為定難留後。
殿前都指揮使、鎮寧節度使楊信初掌兵,即喑不能言,至是寢疾,喑忽愈。上遽幸其第視之,信自□遭逢,涕泗橫集,且叩頭乞嚴邊備,上慰勉之,賜賚甚厚。翌日信卒,優詔贈侍中。
初,秦州節度判官李若愚有子曰飛雄,凶險無行,不為其家所容,常客游京師、魏、博間,與無賴惡少年縱酒蒱博。以若愚官秦州,盡知其府庫倉廩所有及地形險易、兵籍多少。而鳳翔盩厔尉張季英者,飛雄妻父也。飛雄自京師往省季英,竊乘其馬,詐為使者,夜抵廄,呼置卒索馬,卒秉炬出,飛雄複以私市馬纓示之,卒不能辨纓,即授以馬。飛雄令一卒前導,遂矯稱制以巡邊為名,掠巡驛殿直姚承遂,至隴州掠監軍供奉官王守定,至□山縣掠縣尉盧贊,皆令從行。
時秦州內屬戎人為寇,都巡檢使周承□與田仁朗、劉文裕、王侁、梁崇贊、韋韜、馬知節等皆受詔屯兵清水縣。於四月庚辰,飛雄至清水,矯制盡縛之。承□等見姚承遂數輩同至,不覺其詐,仁朗獨號泣求觀詔書,飛雄怒叱曰:「吾受密旨,以汝輩逗撓不用命,且令盡誅汝輩。豈不聞封州殺李鶴耶,詔書豈得見也?」先是,上即位,分命親信於諸道廉官吏善惡密以聞,嶺南使者言知封州李鶴不奉法,誣奏軍吏謀反,詔誅之不問狀,故飛雄以為言。將以承□等詣秦州戮之,因謀劫守卒據城為亂。
飛雄初矯稱制,自言上南府時親吏,會劉文裕哀告飛雄曰:「我亦嘗事晉邸,使者忍不營救之乎?」飛雄屏左右謂文裕曰:「汝能與我同富貴否?」文裕覺其詐,偽許之,飛雄乃釋其縛。文裕策馬前,附耳語仁朗,仁朗即佯墜馬若殞絕狀,飛雄與從卒共視之,又釋其縛,仁朗奮起搏飛雄,與文裕等共擒之,飛雄尚呼云:「田仁朗等謀反,殺使者。」既而系秦州獄,劾之,具得其狀。有詔夷其三族,並捕先與飛雄善者何大舉等數輩,悉誅之,及姚承遂等皆腰斬於秦州市,先授飛雄馬廄置卒,亦夷其族。文裕,保塞人也。
是月戊申,以飛雄事布告天下,令中外臣庶家子弟或懷凶險,有乖檢率,屢加教戒,曾不悛改,許其尊長聞於州縣,錮送闕下,當配隸遠惡處。容隱不以聞者,儙功以上親坐之。
六月戊辰,詔自今乘驛者皆給銀牌。先是,五代以來,庶事草創,凡乘驛奉使於外,但樞密院給牒。至是,以飛雄故,始複舊制焉。
上注意治本,深懲贓吏。己巳,詔自太平興國元年十月乙卯以後,京朝
乙亥,宋州言汴河決寧陵縣,詔發宋、亳丁夫四千五百人塞之,命西上閤門使郭守文護其役。又發畿內丁夫三千二百人塞汴口,以判四方館事梁迥董之。
丙子,遣蕃僧曼殊室利歸其國。天竺之法,國王死,太子襲其位,餘子皆出家為僧,不複居國中。曼殊室利者,中印土王子也。開寶中來至中國,太祖詔令館於相國寺。善持律,都人歸向,施財盈室。觽僧頗嫉之,以其不解華言,即偽為奏請歸。既得請,始驚恨,觽僧諭以上意,不得已,遲留數月乃去。自言詣南海,附賈人船以往,竟不知所終云。
詔廣南縣五百戶以下者止置主簿一員,兼令、尉事。
秋七月乙酉朔,以振武節度使、殿前都虞候白進超為殿前副都指揮使。進超,馬邑人,初無灼然戰功,徒以小心謹密撫士卒,故致將帥焉。
賜武寧節度使陳洪進銀萬兩,令市宅。
詔:「七夕嘉辰,著於甲令。今之習俗,多用六日,非舊制也。宜複用七日。」
壬辰,贈太師、□王李煜卒,上為輟朝三日。初,鄭彥華之子文寶,仕煜為校書郎,歸朝,不複□故官。煜時在環衛,文寶欲一見,慮守者難之,乃披蓑荷笠為漁者,既得入,因說煜以聖主□宥之意,宜謹節奉上,勿為他慮。議者嘆其忠。
先是,李飛雄敗,逮捕李氏親黨。右贊善大夫李若拙,與飛雄父若愚以同宗款暱,又連名,上疑其昆弟,及鞫之,乃故與若愚通家,非其親,且不知謀,得免於戮,丁酉,削籍流沙門島。若拙,萬年人也。
中元節張燈,詔有司於淮海王俶第前設燈山,陳聲樂以寵之。
丁未,以廬州無為監為無為軍。
庚戌,改明德門曰丹鳳門。
中書令史李知古受賕,擅改刑部所定法,出罪人,為所訴,鞫得實,壬子,杖殺之。刑房吏孫甫坐免官。
八月癸丑朔,詔以冬至有事於南郊。
丙辰,詔諸道轉運司指揮所屬州府,自八月一日後,吏民所犯並論如法,不在恩赦之限。
詔兩浙發淮海王俶緦麻以上親及管內官吏悉歸闕,凡舟千四十四艘,所過以兵護送之。
丁卯,著作佐郎盧佩棄市。佩監升州酒,轉運使樊若冰劾其奸贓,詔鞫之,具伏,前後所授贓錢一百九十貫
辛未,夷州蠻任朗政等來貢方物。
初,淮海王俶入朝,命其子鎮國節度使惟治權知□越國事。一夕廄中火,惟治率兵臨高下視,令親信十數輩,仗劍申令敢後顧者斬,頃之火息。妻族有隸帳下者恃親犯法,惟治命杖背於府門。於是惟治悉奉兵民圖籍、帑廩管龠授知杭州範旻,與其弟惟演、惟灝等皆赴闕。詔遣內侍護諸司供帳迎勞於近郊。壬申,對於長春殿,各賜衣帶、鞍馬、器幣。
癸酉,杖殺詹事府丞徐遷,坐督漕濮州軍儲,受賕不法,為館驛吏所訴,鞫之得實故也。
甲戌,髃臣奉表上尊號曰應運統天聖明文武,凡三上,許之。
上先詔權罷貢舉,複恐場屋間有留滯者,乃詔諸州,去年已得解者,除三禮、三傳、學究外,餘並以秋集禮部。
九月甲申朔,上御講武殿,覆試合格人,進士加論一首,自是常以三題為准。得渤海胡旦以下七十四人,乙酉,得諸科七十人,並賜及第,始賜宴於迎春苑,授官如二年之制。故事,禮部唯春放榜,至是秋試,非常例也。
詔自今廣文館及諸州府、禮部試進士律賦,並以平側依次用韻。
己亥,改杭州衣錦軍為順化軍。
壬子,以布衣張遁
冬十月癸丑朔,契丹遣太僕卿耶律諧里、茶酒庫副使王琛來賀乾明節。
甲寅,高麗國王□遣使來貢方物及兵仗。
庚申,幸武功郡王德昭第,因幸齊王廷美府。賜廷美銀萬兩、絹萬匹。德昭及興元尹德芳賜各有差。還,召近臣、契丹使宴苑中。
司農寺丞孔宜知星子縣回,獻所為文,上召見,問以孔氏世嗣,擢右贊善大夫,襲封文宣公。辛酉,詔免襲封文宣公家租稅。先是,歷代以聖人之後不預庸調,周顯德中,遣使均田,遂抑為編戶。至是,孔氏訴於州,州以聞,上特命免之。
己巳,滑州言靈河縣決河已塞複決。命西上閤門使郭守文等率徒塞之。
庚午,畋近郊。
澧州民有訴為賊所劫奪財物而不實者,刺史趙彥韜手殺之,探取其心肝,民家詣闕訴其事。癸酉,彥韜坐杖脊,配隸淮西禁錮。
契丹使耶律諧裡等辭歸國,詔供奉官、閤門祗候王侁送至境上。送伴使蓋始此。
乙亥,斬驍捷卒徐素等三人,坐誣告指揮使戎希萼私習天文災異不實故也。詔賜希萼紫袍、銀帶、金帛以慰之。
杭州送錢俶伶人凡八十有一人,詔付教坊肄習,尋以三十六人還杭州,四十五人賜俶。
上初即位,幸左藏庫,視其儲積,語宰相曰:「此金帛如山,用何能盡,先帝每焦心勞慮,以經費為念,何其過也!」薛居正等聞上言皆喜。於是分左藏北庫為內藏庫,並以講武殿後封樁庫屬焉,改封樁庫為景福內庫。初,太祖別置封樁庫,嘗密謂近臣曰:「石晉苟利於己,割幽薊以賂契丹,使一方之人獨限外境,朕甚憫之。欲俟斯庫所蓄滿三五十萬,即遣使與契丹約,苟能歸我土地民庶
十一月丁亥,遣供奉官閤門祗候□元載、太常寺太祝毋賓古為契丹賀正使。元載,延祚之子也。
乙未,親享太廟。
丙申,合祭天地於南郊。御丹鳳樓,大赦。受冊尊號於乾元殿。國初以來,南郊四祭及感生帝、皇地祇、神州,凡七祭,並以四祖迭配。上即位,但以宣祖、太祖更配。於是合祭天地,始奉太祖升侑焉。殿直王操獻南郊頌,上悅之,召問曰:「汝在江南與誰等?」操曰:「與張洎同。」上問:「洎今為何官?」左右對曰:「太子中允。」己酉,即以操為太子中允。
令開封府訪義居、孝行、年八十已上者,臨見之。
初,閤門祗候王侁使靈州、通遠軍還,言主帥所用牙兵,率桀黠難制,慮歲久生變,請一切代之。上因遣侁調發內郡卒往代,戍卒聞當代,多願留,侁察其中有旅拒者,斬以徇,卒皆惕息,遂將以還。
鹽鐵、戶部、度支三司所掌凡二十四案
乾德中,左補闕薊人宋琪
乙丑,幸講武台,觀飛山軍人發機石射連弩。上將伐北漢,先習武事也。
庚午,臘,有司請備冬狩之禮,上從之,因謂左右曰:「老子云『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夏書曰『外作禽荒』,為人上者不得不戒。歷觀前代,多惑於此而至喪敗。朕今順時蒐狩,為民除害,非敢以為樂也。」
甲戌,改永興軍為興國軍。
戊寅,契丹遣使蕭蒲骨只等來賀來年正旦。
是冬,諸州貢舉人並集,會將親征河東,罷之。自是,每間一年或二年乃置貢舉。
初陳洪進納土,上即命其子文顯知泉州,議擇能臣關掌州事,殿中丞南頓喬惟岳方居父喪,詔起維岳為通判。維嶽始至,會仙游、莆田、百丈草寇乘虛嘯聚十餘萬,來攻城,城中兵才三千,勢甚危急。監軍何承矩、王文寶欲屠其城,燔府庫而遁。維嶽抗議,以為朝廷任以綏遠之寄,今惠澤未篃,盜賊連結,反欲屠城焚庫,豈詔意哉!承矩等因複堅守。時兩浙西南路轉運使楊克讓在福州,遂率屯兵往救之,圍既解,監軍軍器庫副使王繼升
是歲,初置文思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