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訖時間 起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帝 號 宋真宗
年 號 大中祥符二年(己酉,1009)
春正月丁巳朔,召輔臣至內殿朝拜天書。自是,歲以為常。因觀殿庭假花樹,上曰:「此花舊多翦繒彩為之
癸亥,以封禪慶成,召宗室、輔臣宴射苑中,賜襲衣、金帶、器幣。
乙丑,置內殿承制,在崇班上,秩視殿中丞。
改浚儀縣為祥符縣。
詔天慶節宴會、上元張燈所須什物,令三司製造給用。先是,開封府於坊市假借,或因緣擾人,或至隱沒,故有是詔。
賜甘州回鶻可汗夜落紇介胄,從所乞也。
西南夷鞏州內屬,詔鑄印給之。
申熔金以飾器之禁。
戊辰,詔:「自今開封府、殿前、侍衛司奏斷大闢案,經裁決後,百姓即付中書,軍人付樞密院,更參酌審定進入,俟畫出,乃赴本司。其雖已批斷,情尚可恕者,亦須覆奏。其逐處錄問罪人,並當別差人吏,不得令元推典祗應
又詔:「自今有誘人子弟,不問尊長,求析家產,或潛舉息錢,輒壞墳域者,令所在擒捕,議從流配。」
己巳,封皇姊晉國長公主為大長公主,皇妹魯國長公主為韓國長公主,壽昌長公主為陳國長公主。先是,上謂宰相曰:「先帝時,公主初降,月俸百五十千,其後稍增至二百千。至道中,先帝嘗許諸主增俸,明德皇太后為朕道先帝語,始增及三百千,此不可複增矣。今初出降者,亦求此數,曾未喻諸主初給俸時俱未得此也。東封行慶,朕欲但加美號爾。」漢制,天子之女稱公主,姊妹稱長公主,姑稱大長公主。後漢皇女皆封縣公主,其尊崇者亦加號長公主。唐制,有以國名、郡名或美名者,而皇姊無大長之稱。今有是命,緣後漢尊崇故事也。
封禪經度制置使王欽若等上祗應祀事京朝官、使臣、藝術官功次,詔第一等優與改轉,其次遷官,仍加階勛,藝術人第改章服。
御史中丞王嗣宗言:「翰林學士楊億、知制誥錢惟演、秘閣校理劉筠,唱和宣曲詩,述前代掖庭事,詞涉浮靡。」上曰:「詞臣,學者宗師也,安可不戒其流宕!」乃下詔風勵學者:「自今有屬詞浮靡,不遵典式者,當加嚴譴。其雕印文集,令轉運使擇部內官看詳,以可者錄奏。」
上自東封還,髃臣獻頌稱賀功德者相繼,惟進士孫籍獻書,言封禪帝王之盛事,然願陛下謹於盈成
時知制誥周起亦上言:「天下之勢,常患恬於安逸而忽於兢畏,願毋以告成為恃。」上深納之。
初,樂善州蠻寇融州之羅城及武陽,武陽主簿楊奭募丁男與州兵捕逐,為賊所傷,歿於任。壬申,賜奭子汝賢同學究出身。
甲戌,詔豐州防禦使王承美月增俸錢五萬。自承美內屬,祿賜止同蕃官例,至是特給焉。
乙亥,詔諸軍將校百夫長以上至崇政殿,閱履歷而第遷之,凡四日乃畢。
去冬,有詔京師賜酺五日,以二月五日為始。於是久旱,右僕射張齊賢言:「宴樂,陽事也。甫經上元,又將酺飲,恐非所以答天意。請俟雨足,乃如詔旨。」從之。
先是,髃臣奏:「諸軍校御觽嚴緊者,至遷改日,所部兵即慢易,不與同力般移。其□弛貪黷者,乃共津送,饋遺錢物。軍政如此,無所懲勸。乞自今廂主以下至指揮使,員僚或轉補出營者,並量定般移人數,敢慢易則嚴斷之,仍禁止其饋遺
初,蘇州僧道元纘佛祖訖近世名僧襌語,為傳燈錄三十卷以獻
詔左降官遇恩不遷者,月增俸錢。
上聞京師有壯年為盜被黥者,多縱不逞,令開封府具名捉搦,配隸外州。
職方員外郎、秘閣校理舒雅,前知舒州秩滿,請監州之靈仙觀,許之。雅常薦王欽若,至是,欽若言其淡於榮利,癸未,命雅直昭文館。
令知府州折惟昌出兵護麟州所運芻糧,以馳毛川路乃戎人蹊徑也。
金部員外郎馬元方知鄆州,標牧地數千頃,不侵民而集事。甲申,命為京東轉運副使,尋遷轉運使。
以孔宜子殿中丞勖知曲阜縣,兼檢校先聖廟,賜緋魚。辭日賜帛,月給如通判例。
東封謁廟,勖兄冕先掌廟事,素不謹。勖時通判廣州,王欽若言其治行,召而命焉。勖在廣州以清潔聞,及被召,番酋爭持寶貨獻,皆慰遣之。勖請就宣聖廟創立學舍及於齋廳講說,皆許之。勖、冕皆宜子也。
改軍頭司伴飲指揮使為散指揮使。五代已來,軍校立功無闕可置者,第令諸校同其飲膳,因以為名。是後目為冗秩,唯被譴者處之。上以其名品非正,故改焉。
乙酉,命戶部尚書溫仲舒、右丞向敏中與吏部流內銓注擬選人。先是,上謂輔臣曰:「吏部銓引對髃吏,或經旬不入,何也?」陳堯叟曰:「選人甚多,極聞稽滯。」因言舊有□銓之制,上曰:「今員多闕少,四時許選猶慮壅塞,況□銓乎?」堯叟又請取舊省員,複置如六曹官,凡百州,乃得六百員。王旦曰:「今選集待闕者二千餘人,縱增二三百員亦無益也。」乃詔仲舒等同領選事以督之。
命右司諫、直史館張知白按巡陝西路。去冬,華、解少雪,穀價騰貴,流民入唐、鄧州。轉運使言瀕河倉庾止有二年之蓄,故遣使視之。
詔天下宮觀各度道士一人,寺院僧尼滿百人度二人,不滿百人亦如之。
丙戌,張知白言:「先詔郡國有祥瑞,不得以聞,止報禮部。封禪以來,珍符駢集,今郡國悉以上聞。望申明前制。」從之。
監察御史俞獻可言:「請天下瑞物不在圖牒者,毋得以聞。」
髃牧制置使陳堯叟言:「京東西、河北、陝西路除系官牧地外,有逃土閒田可以放牧,而與民家接者,請官和市之,或易以沃壤,無妨其農種,仍遣官巡視標定。」詔從其請。
是月,以美人劉氏為修儀,才人楊氏為婕妤。
詔諸路轉運使副、提點刑獄朝臣使臣許蔭子,願蔭弟侄孫者從其請。
二月戊子,詔:「如聞近歲命官祈雨,有司第給祝板,不設酒、脯。按令文,凡祈以酒及脯、醢,報准常祀。宜令有司自今祈、報,虔遵禮令,務在蠲潔。」
己丑,改入內內侍省內侍供奉官為內東、西頭供奉官,殿頭高品為內侍殿頭
庚寅,入內內侍省都知、南作坊使李神佑,內園使石知顒,副都知、西京左藏庫使張景宗,供備庫使藍繼宗,並罷職。時東封行慶,內臣有扈從升山,或不升山及不在從祀之列者,命神佑等第其勞暛而□遷之。入內供奉官範守遜、皇甫文、史崇貴、張廷訓等皆嘗有譴累,而互陳勞暛,且言神佑等品第非常,泣訴之於上,上止之,止而複來者數四。守遜等初並改內常侍,上怒,悉停其官,神佑等亦坐責焉。
詔內臣任諸司副使,有子隸入內內侍省經恩未遷者,並特遷補一人。
先是,詔吏部銓取常調選人通經者為南宮、北宅侍教。銓司以新東關縣令李頌、前武進縣尉時大雅名聞,令中書召問,經義皆通,於是擢授大理、衛尉寺丞充職。
陝西旱,令發廩賑糶。
先是,有汀州人王捷者,咸平初賈販至南康軍,於逆旅遇道人,自言姓趙氏。是冬再見於茅山,命捷市鉛汞鍊之
詔諸軍校准赦當遷者,所在□其勞暛及詢其所欲以聞。上以諸軍增俸,有元給不及千洎二千者,例加至三千,頗為不等,乃令樞密院取有勞者,旌別之。
賜大食國王銀飾繩默、水罐、鞍勒馬、器械、旗幟等,從其請也。
壬辰,禁諸州馬監牧卒擾村民。
甲午,賜衡州刺史陳文灝內地刺史俸料。文灝知濮州,有置頓之勞,自康州遷衡州,又增俸以銟之。
令禮賓院勾當官遞宿本院,諸蕃貢奉人忿爭者,就和理之。
乙未,詔河北諸州強壯,自今每歲十月至正月以旬休日召集校閱
丁酉,免文武官所市食羊算錢。
罷諸路部署司取箭鏃醫人,悉遣赴闕。
登州言東封已來,海不揚波。
戊戌,西涼府六谷都首領畼鐸督遣使來貢。
庚子,上謂王旦等曰:「陳國長公主幼不茹葷,先朝或抑令食之,則病,自是許其剃度。今當徙外寺,朕計其營創,逾歲未畢,又念唐金仙、玉真遺事可戒
辛丑,分遣使臣出常平倉粟麥,於京城四面開八場,減價糶之,以平物價。
壬寅,命太常博士、直史館、河南王隨為契丹國母生辰使,供奉官、閤門祗候王承瑾副之。初,王繼忠嘗因入契丹使回,獻名馬、貂、錦等物,以賀東封,於是答賜器幣,令隨等齎詔以往。
詔自今契丹使有例外贈遺,接伴、館伴使者再辭不已,則許納之,官給器幣為答。初,契丹使蕭知可等至白溝驛,與送伴使陳知微酌酒為別,遣舍利以所乘馬遺知微,又以二馬至,令自擇之,知微固辭不受。上務懷遠俗,故有是命。
癸卯,禁道士以親屬住宮觀者。
甲辰,詔蠲同、華等州民去年逋租。
乙巳,幸大相國寺、上清宮、景德開寶寺祈雨。戊申,又遣官祀太一,又祀玄冥五星於北郊。己酉,雨。
命河北、東緣邊諸州,本城軍校有闕者,即以次遷補,勿複奏裁。
禁緣峽、江諸州津鋪邀留客旅舟船以□錢,令本州察之。
令同州都監李繼一兼管界都巡檢使,以州民艱食,儆寇盜也。
樞密院言:「昨奉詔賜酺,以愆亢權罷。今時雨沾洽,欲奉行前詔。」從之,以三月十六日為始。
庚戌,布衣林虎伐登聞鼓上言:「國家遣官祈雨,車駕篃詣宮寺,雖再雨而未足。願去邪佞尸素之臣,明賞絲黜陟之令,則天自雨。」上曰:「所言邪佞尸素,當明斥其名;賞絲黜陟,悉陳非當
以盧多遜子、複州司士參軍察付吏部銓注簿、尉
應天府民曹誠,以貲募工就戚同文所居造舍百五十間,聚書千餘卷,博延生徒,講習甚盛。府奏其事,上嘉之,詔賜額曰應天府書院,命奉禮郎戚舜賓主之,乃令本府幕職官提舉,又署誠府助教。舜賓,同文孫,綸子也。
辛亥,詔審刑院、大理寺,應御史台、開封府案牘,速即奏斷,以方春慮獄系淹久也。
癸丑,太常博士、知溫州李邈言:「准詔,禁金銀箔線裝飾服用之物。伏見兩浙僧求□金銀、珠玉,錯末和泥以塑塔像,有高袤丈者。毀碎珍寶,寢以成俗。望嚴行禁絕,違者重論其罪。」從之。
甲寅,以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事丁謂為三司使。
封太常博士陳從易祖母詹氏為河間縣太君。從易以東封恩例當封母妻,請回妻封以及祖母故也。
是月,並香藥榷易院入榷貨務。
三月丙辰朔,司天言太陽當虧,陰晦不見。
登州言女真國人錫喇卜等遇風飄船至州。詔給其資糧,候風便遣還。
壬戌,詔:「向以邊防不可無備,遂令河北、河東修葺城隍,繕治器甲。樞密院可作條件付邊臣,每季首同閱視訖以狀聞,遵為永制。」
癸亥,開封府言:「准赦解薦服勤詞學、經明行修五十人,今考試得進士十二人,諸科十七人。」詔重銓擇,必充其數。
丙寅,詔:「諸路官吏迎送使命,止許一兩員出城,不得過三五里。如違,重置其罪,仍不在陳首之狀。」
戊辰,詔:「諸州進奏官十年以上者,並補三班奉職。自今遇郊祀,□補五人。」
己巳,給戎、瀘州公用錢。
于闐國主黑韓王遣回鶻羅畼溫等以方物來貢,羅畼溫跪奏曰:「臣萬里來朝,獲見天日,願聖人萬歲,與遠蕃作主。」上詢以在道幾時,去此幾里。對曰:「涉路一年,晝行夜息,不知里數。昔時道路常苦剽劫,今自瓜、沙抵於闐,道路清謐,行旅如流,願遣使安撫遠俗。」上曰:「命使益以勞費爾國,今降詔書,汝即齎往,亦與命使無異也。」
辛未,上御朝元樓觀酺,自是凡五日。
丁丑,賜右贊善大夫辛若蒙錢三十萬。若蒙前知賓州,遇宜賊起,官軍討捕,若蒙以家錢給公用。至是,蕃官引對,而有是賜。
己卯,左屯衛將軍允言降授太子左衛率。允言累曠朝謁,初稱有疾,及遣醫診視,則無恙,故責之。既而允言兄右驍衛將軍允寧等列狀請複舊官,上嘉其雍睦,從之。允言,元佐第二子;允寧,元份長子也。
環慶都鈐轄曹瑋發兵開浚慶州界壕爎,趙德明移牒鄜延路鈐轄李繼昌言其事,蓋德明多遣人齎違禁物竊市於邊,間道而至,懼壕爎之沮也。朝廷方務綏納,庚辰,詔瑋罷其役。
詔曲阜縣玄聖文宣王廟木圭易以玉,□州伏羲廟圭易以玉石。
乙酉,鑄龍圖閣印,文曰「龍圖閣禦書記」。
夏四月丙戌朔,遣使分詣升、洪、桂州,集諸州軍監雜犯配軍人,與長吏、監軍同料簡之
丁亥,賜金明池善泅軍士緡錢。先是,每歲為競船之戲,縱民游觀者一月,車駕必臨視之。時以酺宴方畢,罷親幸,故有是賜,仍許髃官游賞,御史台、皇城司不得察舉。
詔髃臣保舉幕職、州縣官,不得以初任及無勞績者充數。
戊子,遣內殿崇班、閤門祗候侍其旭乘傳詣戎、瀘州招撫夷人。自任賽遇害之後,夷人不自安,遂集觽為亂。雖屢示招誘,而侵擾不已。故令旭與轉運使滕涉、本州長吏諭以禍福,如尚敢拒命,即就集酋首以兵威警之,苟能悛心,咸釋其罪;儻執迷不改,須至加兵,即與鈐轄等經度以聞。又令樞密院召前梓州路轉運使李士龍詢其便宜,士龍言:「瀘州江安縣最當要衝,望徙富順監監押宋貴和知縣兼本縣監押,仍給精兵三百人。」從之。
武勝節度使、駙馬都尉□元扆純謹謙遜,在藩鎮有憂民之心,待賓佐以禮,處事畏慎,所至能檢下,未嘗逾矩。奉身簡素,鮮聲色狗馬之好,所得祿賜,皆分給親族之孤貧者。於是,受詔知徐州,請對,言:「臣族屬至多,其堪任祿仕者皆已奏薦,不任者悉均俸贍之。公主有乳媼在,得入參宮禁,慮臣去後,托以干祈,望陛下不納。」上深所嘉嘆,帝貋中獨稱其賢。
升州火。己丑,遣入內高品郝昭信馳驛究劾,被傷者賑□之,死者官為瘞埋。他日,上語輔臣曰:「升州民居,貧富相接,有倉庾間退。聞火所及,唯富室蕩盡,公廩、貧舍一無所損,此亦異甚矣。」
庚寅,令兩制、龍圖閣待制與太常禮院取秘書省、學士院祝板,據正辭錄重定,付逐司遵用。
分定天書及大駕儀仗,別飾玉輅以奉天書,題榜曰「天書玉輅」。
辛卯,令國子監舉服勤詞學經明行修、進士、諸科各十人。前詔止開封府洎所過州軍
詔泰山朝覲壇陪位僧並加恩,或每人度一弟子。
壬辰,江、淮發運使李溥言:「江、淮廩粟,除留州約支及三年外,當上供者凡一千三百餘萬石,每歲水運止及五百萬,今歲當及七百萬,望少損其數。」上曰:「足食,養人之本,豈患太多耶?」溥又言:「糧綱卒隨行有少物貨,經歷州縣,悉收稅算,望與蠲免。」從之。
詔諸蕃貢物,咸令估價酬之;如聞左藏庫減抑所直,目曰潤官,自今宜禁之。
給事中、判集賢院種放得告歸終南山,是日召見,宴餞於龍圖閣,上作詩賜放,命髃臣皆賦,且制序。杜鎬辭以素不屬文,詔令引名臣歸山故事,鎬因誦北山移文,其意蓋譏放也。明日,上出晁迥已下詩、序示王旦等,因品題之,以迥詩及楊億、王曾序為優,詔令別自繕寫送放,時論榮之。
河北旱,乙未,遣使祀北嶽。
丙申,入內供奉官鄭志誠自茅山使還,言至升州,見黃雀髃飛蔽日,往往從空而墜,又聞空中若水聲。上曰:「是皆異常,而州不以言,何也?」因出占書示王旦等
陳州言:「地污下,歲苦積潦。請自許州長葛縣浚減水渠,並治補棗村故道入蔡河。」從之。
戊戌,皇城使劉承圭上內藏庫都帳,凡置庫以來,其出納之數,纖悉具在。上嘉其勤,詔賜承圭馬二匹、器幣二百,掌事官典並遷秩、賜緡錢。承圭初掌庫,後又提總,其經制多承圭初創云。
詔諸路州軍雖封部簡靜,而獄空及季者,自今亦賜詔銟之。
己亥,以三司使丁謂為修昭應宮使,翰林學士李宗諤為同修宮使,皇城使劉承圭為副使,供備庫使藍繼忠為都監,鑄印給之。
初議作宮,命謂經度,謂欲殫國財用
昭應宮言:「鄭州賈穀山採修宮石段,輦載頗難,望遣使計度自汴河運送。」從之。
鎮、定州言芻矒圍直五錢,喬麥斗直百錢。
庚子,莊穆皇后大祥。先是,詔問禮官,禮官言禮文不載。詔特廢朝,髃臣詣閤,進名奉慰。
辛丑,知秦州楊懷忠言本州採木,請開疆百餘里,召地主給以茶彩。上曰:「豈有入戎境百餘里,而不用兵驅逐耶?」王旦曰:「國初,高防知秦州,嘗議闢地為採造務,戎人騷動,太祖命□廷祚代之,降詔撫諭,蕃落始寧。」馬知節曰:「拓土為內地,又須置兵防守。」上曰:「如此,豈得無誅殺耶?不若取路採木,所經族帳,賚以緡帛,則何求不得。如止貪木,乃取無用之地,使害及遠人,非朕志也。」
壬寅,詔諸州長吏舉察獄訟,無致枉濫。
又詔內外髃臣非休暇無得髃飲廢職。時都官員外郎、知湖州蘇為率官屬涉溪載樂詣道場山祈雨,會飲。暮歸,舟重而側,判官劉繼能及樂妓二人溺死,餘人僅免,為被譴厘務,遂下詔申警焉。
民間多熔錢點藥以為訊石,銷毀貨幣,滋長奸濫。命有司議定科禁,請以犯銅法論,上特□之,犯二兩者科銅一兩之罪,至死者奏裁。及京師營宮觀,器飾有當用銅而塗金者,皆以訊石代之,置務點造。於陝西採盧甘石供用,亦禁民販鬻。
癸卯,詔自今公私文字中有言及玉皇者,並須平闕。
詔自今諸路轉運使副、提點刑獄所舉官
乙巳,徙保德軍屯兵於並州就糧。先是,以麟、府難於饋運,故徙之渡河,保德芻糧亦鮮,故複徙焉。
丁未,令陝西州軍發廩以賑飢民。
戊申,詔司農寺,京師所糶常平倉粟,前詔雖已減價,可更斗減五錢。自是訖六月,凡糶九千餘斛,京市物價以故稍平。
己酉,詔天下名山洞府並禁樵採。
庚戌,令太常禮院詳定天慶道場齋醮儀式,頒諸州。
壬子,詔:「應以門資授京官年二十五已上求差使者,當令於國學聽習經書,以二年為限。仍令審官院與判監官考試訖,以名聞。」是秋,當引對者九人,大理評事錢象中、奉禮郎陳宗紀以學業未精,令且習讀,俟次年引對。
殿前、侍衛司言虎翼已下禁軍,願赴昭應宮暛力。從之,令別定添給,頻與換易。
權知□州朱巽言泰山修封畢,詔銟之,賜兵匠等緡錢。圜台增高一丈五尺,又增社首壇高一丈六尺,並廣五十尺雲。
瀘州言,近界諸蠻交相侵奪,請益兵御之。上曰:「遠方之人,但須撫慰,使安定耳。」
河北安撫司言北界人多病腮腫死,邊民稍南徙避疫。詔醫官院處方並藥之。
五月乙卯朔,詔追封孔子弟子□公顏回為國公,費侯閔損等九人為郡公,成伯曾參等六十二人為列侯,宰相髃官分撰贊。初議加封十哲爵以公,自餘侯,王旦曰:「顏子舊封□公,並為公爵,則亞聖無以異。望封顏子國公,餘為郡公。」從之。旦當撰顏子贊,辭曰:「伏睹太祖嘗御制贊。今東封慶成,陛下親幸鄒、魯,先師門人俱崇爵號,顏子贊願陛下自為之。」上曰:「朕特命卿,無固辭也。」
丙辰,高陽關言河北軍校每有遷補,多率其伍以銀花為獻,望行禁止,從之。
韶州獻頻婆果,後以道遠罷之。
丁巳,內出藥及方賜王旦,皆上所緘題,以旦多疾體羸故也。
詔修昭應宮,自今八作司不須兼領。
複置東薼務。
初登泰山,王欽若言唐高宗、玄宗二碑之東石壁,南向平峭,欲即崖成碑,以勒聖制。上曰:「朕之功德固無所紀,若須撰述,不過謝上天敷佑,敘祖宗盛美爾。」戊午,上出登泰山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及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周文憲王等贊、玉女象記示輔臣。
辛酉,詔權罷今年貢舉。
壬戌,詔□州長吏
合龍騎十二指揮為六。
邊臣言契丹為黑水所侵而遁,其部下防境上,謂黑水為惡弱國土。
癸亥,詔環州緣邊寨兵,自今兩月一給緡錢,為薪蒸之費。
三班借職、監汾州靈石縣礬務邊守信坐赴本縣令飲席,大理定杖一百私罪,上以其情輕可憫,特改為公罪。因詔自今如此類者,具罪款刑名奏裁。
乙丑,上封者言,雜買務與內東門司出納,因緣為奸。上曰:「此二司屢曾制置,嘗給錢五百萬於本司以備支遣,不欲稽滯價直也
丙寅,召宰相至龍圖閣觀道像,又觀崇和殿瑞物凡四百餘種。王旦曰:「祖宗以來,瑞應叢集,四方無不傳聞,今獲親睹,實為神異。」上曰:「國家符命彰灼,蓋祖宗積德所致。至於寰海混同,干戈不用,成封禪之禮,有由然也。朕每念前代,雖有德之君,能行封禪者蓋寡,朕乃克行,此蓋由雍熙中嘗有經度,制度已備,朕何力之有!」旦曰:「非陛下勵精善繼,力致太平,則不能奉承先志。今又歸美祖宗,實宗社無疆之休也。」
三司請令太府寺造一斤及五百斤秤,以便民用,從之。始令商稅院於太府寺請斗秤升尺出賣。
鎮定部署司言軍士賭博,其民家停留及知情者,望悉決配。上曰:「部署司第當約束軍伍。民家停留,乃府縣之職也。」不許。
是日,以昭應宮興工,宴丁謂已下,仍賜役卒緡錢。
丁卯,宴廣平公德彞等及侍教時大雅於北宅,以講書終篇也。仍賜大雅彩五十匹。皇侄等皆詣便坐占謝,上面戒其勵學。
庚午,上謂輔臣曰:「今四方無事,累歲豐稔,若所在得人,則何患俗不康阜哉。朕孜孜求賢,猶慮在下位者思有以庇民報國,而朕不能亟知且峻用之;既久不為朝廷所知,因亦惰志。卿等有聞,當即啟白,苟得其人,則國之利也。」
辛未,詔南宮北宅公主、郡縣主諸朔望入謁,節辰進奉及非時入內,其朝班未退,並令於玄武門出入,俟班退,聽由諸門。時皇城司言隨國長公主肩輿至右掖門,與朝騎雜入,故條約之。
陝西旱歉,壬申,遣鹽鐵判官、太常博士楊可馳驛往,疏決系囚,減流罪以下一等,死罪情可憫者上請。
乙亥,林特、劉承圭、李溥上編成茶法條貫二十三冊。
祠部員外郎、直集賢院楊侃請令諸州屬縣無遣胥吏下鄉追事,從之。侃,錢塘人,虞卿之後也。
丙子,廣南西路轉運使何亮言:「欽州蠻人劫海口蛋戶禾米,如洪寨主李文著以輕兵泛小舟掩襲之,文著中流矢死。其隨文著將校八人並斬訖,仍牒安南捕賊。」詔督之。明年,執□□夭獠十三人以獻
丁丑,禮部貢院言:「准詔,議定國子監、兩京、諸路五次解到舉人內,取一歲最多者為數。自今解十之三,永為定式。」詔於五次最多數中,特解十之五。
戊寅,上御便殿慮囚,多所原減。民有戶絕而妻鬻產適他族者,至是事發,而估錢已費用。有司議,准法產業當沒官。上令以產業給見主,納估錢支與存者。
庚辰,遣右諫議大夫陳象輿等詣陝西祈太平宮、后土、西嶽、河瀆諸祠,旱故也。
辛巳,詔西京出廩粟賤糶以惠貧民。
壬午,何亮言:「交州每移牒緣邊州軍,皆俟奏報及申轉運使,往複稽緩,致失事機。望自今令逐處詳酌行訖,以聞。」從之。
詔:「諸州奏獄空,須州司司理院
六月乙酉,頒幕職、州縣官招輯戶口賞條。
詔諸路提點刑獄無得擅修廨舍。
丙戌,□、顯、雲等州衙內指揮使舒寶、舒富、向田等來貢。
戊子,趙德明落起複。
令韶州糶廩粟以濟貧民。
己丑,詔去歲是日天書降泰山,在京及諸路並賜休假一日,自今准此。後為天貺節。
庚寅,以左龍武將軍、駙馬都尉李遵勖領澄州刺史
辛卯,知保州趙彬請增屯田務兵五百人,從之。
東封歲獻文者甚觽,命近臣考第,得草澤許申、進士祖高洪矩,令兩制試所業差第以聞。壬辰,賜申進士及第,矩同出身,面賜袍笏。高以父吉坐贓伏法,補三班奉職。
召河北、河東、陝西諸路部署司祗應翰林天文歸闕,以邊防無事故也。
環慶路鈐轄司言捕得蕃部諜者盧蒐,法當處死。詔械送夏州,令趙德明裁遣。
甲午,幸昭應宮,賜修宮使器幣。
乙未,詔如聞京城多有無賴輩妄稱稟命偵察,諸司宜令三班捕而懲之。
詔西北諸路駐泊司事並與知州同管勾,以事多違戾故也。
令磁州出廩粟賑貧民。
丙申,詔:「自今凡有營造,並先定地圖,然後興功,不得隨時改革。若事有不便須改作者,並奏裁。」先是,遣使修□國長公主院,使人互執所見,屢有改易,故勞費頗甚,上聞之,令劾罪而約束焉。
丁酉,詔:「修昭應宮役夫,三伏日執土作者,悉罷之。自餘工徒,如天氣稍涼,不須停作。」時修宮使丁謂欲宮速成,請三伏不賜休假,王旦言當順時令,上曰:「理固然。」乃降是詔。
西染院使謝德權初預修宮,德權患其勞役過甚,日與同職忿爭不能制,遂求罷。
知制誥王曾上疏曰:
臣伏聞朝廷設諫諍之官,防政治之闕,非其官而言者蓋表其忠
臣伏睹國家誕受殊祥,薦膺秘籙,祚洪圖於萬葉,超盛烈於百王。陛下寅畏寶符,陟封名岳,功垂不朽,澤浸無垠,奉若之心,斯為至矣。而清衷浚發,成命亟行,就嚴城之北隅,啟列真之秘宇,式昭丕應,特建嘉名。自經始已來,庀徒斯廣,輦他山之石,相屬於道途,伐豫章之材,遠周於林麓。累土陶甓,揮鍤運斤,功極彌年,費將鉅萬。掩祈年之舊制,逾燍日之前聞,命貴近以董臨,假使權而領護。如此,則國家尊奉靈文之意,不為不厚矣,崇飭台觀之規,不為不壯矣。然而臣之愚懇,或異於斯,既有見聞,安敢緘默!
臣以為今之興作,有不便之事五焉。雖鳩僝已行,未能悉罷,苟或萬一採芻蕘之說,省其工用,抑其制度,亦及民之大惠而憂國之遠圖也。所謂五者之目,請為陛下陳之。
且今來所創立宮,規模宏大,凡用材木,莫非楩楠。竊聞天下出產之處,收市至多,般運赴宮,尤傷人力,雖雲只役軍匠,寧免煩擾平民!骮複軍人亦是黎庶,此未便之事一也。邇者方畢封崇,頗煩經費,今茲興造,尤秏資財。雖府庫之中,貨寶山積,畚築之下,工徒子來,然而內帑則積代之蓄藏,百物盡生民之膏血,散之孔易
昔太宗皇帝建太一、上清等宮,亦不使窮極壯麗。臣謂陛下宜遵而行之,取為法制,以示不敢逾,即鳴謙大德光於千古矣,奈何特欲過先帝之制作乎!
並睹西京造太宗影殿,東嶽置會真之宮,計其工佣,亦皆不啻中人百家之產,然於尊祖禮神則盛矣,其於邦國大計則猶未足為當時之急務也。臣料陛下必為海內承平,邊隅清晏,人康俗阜,時和歲豐,縱或築宮,無損於事,則臣複謂其不然也。方今疆埸甫定,邊陲有姑息之虞,民俗苟完,倉箱無紅腐之積。骮關輔之地,流亡素多,近甸之氓,農桑失望。雖令有司安慰,亦恐未複田廬,秋冬之間,飢歉是懼。亟經營於神館,慮稍鬱於輿情。且往古廢興之端,前王得失之事,布在方策足為殷鑒者,陛下覽之詳矣,非假愚臣一二言焉。試觀自昔人君崇尚土木,孰若清淨無為者之安全乎?願陛下留神垂聽,無忽臣言,則天下幸甚。
今雖上下之人,皆知事理如此,而人人自愛,莫敢輕□冕旒。至於左右大臣,則慮計之不從,致見簄之悔;中外百執,則慮言之難達,招妄動之尤。使忠讜之謀未行,良為此也。惟臣出自幽介,遭遇文明,特受聖知,度越流輩,官為侍從,身服簪裳,粗識安危之機,未申補報之效,捐軀思奮,今也其時,又安敢循默苟容,不為陛下別白而論之乎?是以輒率妄庸,輕冒宸嚴,感發於中,無所顧避。陛下□其鼎鑊之罪,矜其螻蟻之誠,深鑒古先,試垂採擇,無謂創一靈宮,為一細事而弗恤也。臣以為興役動觽,尤系事機,不可不察也。當使鄉校之中,豪奸之黨,無所開竊議之口,則微臣之望也,天下之幸也。
除舒州宿松等縣官莊長生牛。
禁皇親募工造侈靡服物。
戊戌,麟府鈐轄言,杜慶族依唐龍鎮為援,多擾別部,欲令府州出騎兵襲之。上曰:「蕃部亦吾民也,以道撫之,彼必從命。」許之。
詔:「髃臣上殿札子,自今為二本進內。可行者一留中,一付有司;否者俱留不報。」
庚子,侍御史趙湘自升州回,上言知洪州馬景病不任事;轉運使劉照性柔緩,本部數州,逾歲未嘗巡按;都監張明,用刑失中,居多博戲。詔選官代景洎照,徙明厘務。
興州刺史、知府州折惟昌率所部兀泥族大首領明崖等四十七人來朝,貢名馬,命中使館伴,上親加勞問,宴賜恩澤甚厚。惟昌言先臣御卿,蒙賜旗三十竿以壯戎容,請別給賜,許之。及還,又賜內府物,遣中使宴餞。
辛丑,詔金吾街司從人,自今無得假借。從閻日新之言也。
雄州言蟲食苗,尋即自死。
上自景德四年以來,不複出獵。壬寅,詔五坊鷹鶻
詔:「文武官自今非公事不得入京。有司諸公署如監臨官挈家屬止廨舍者,許親故來往,無得妨其公事。」
丙午,增饒、池二州鑄錢監,犒工匠緡錢,饒州歲十七萬,池州三十萬。
丁未,詔倉、場役兵並給假休息,仍賜緡錢。
己酉,詔中外章疏,無得連用太宗藩邸舊諱二字。
先是,工部侍郎張秉、知制誥周起以所試服勤詞學、經明行修合格人名聞。詔工部侍郎馮起、給事中薛映、龍圖閣待制戚綸陳彭年□宿於秘閣,覆考定之。庚戌,上御崇政殿親試,仍別錄本考較,取玉篇中字為號,始令第進士程試為五等,曰「上次」,曰「中上」,曰「中次」,曰「下上」,曰「下次」。取考官、覆考官所定試卷參較等第,有不同者,命再考之。考訖,又付右僕射張齊賢等詳審,仍以高第十卷付宰相重定。賜進士梁固等二十六人及第,同出身者三人,同三禮出身者二人,九經、五經、三禮、學究、明法及第者四十八人,同出身者六人。第五人以上除官,同元年榜;餘為試銜知縣、判司簿尉。固,顥之子也,初以顥遺蔭進士出身。服除,詣登聞,讓前命,願赴鄉貢,許之。
昭應宮初相地
增給諸州採木駕□軍士裝錢、口糧,並賜衣服。商賈入官木在路稅算,悉蠲免之;官收市者,即賜給直,無得抑配。違者令發運司糾舉以聞。
上謂知樞密院王欽若等曰:「河北教閱強壯,自北鄙罷兵之後,尋令逐州並依常於農閑時教閱,蓋不忘兵戰而使其習以為常。若絕而復行,契丹必生疑慮。昨日見趙州奏稱準宣命教閱,可密諭此意,及詰其不奉詔之由。」
詔:「廣南、福建路諸州軍禁軍軍使已下犯罪,徒以下禁系奏裁;杖已下具犯由申本路提點刑獄司,委詳所犯,准法決罪。雖杖罪而情重者,亦具款以聞。」先是,刑部郎中楊覃言軍校戍外州犯罪不至死者,望令所在斷遣。法寺議如所請,上曰:「戍兵頗有上軍,若諸校獲罪而州郡裁之,非便也。」故差定此制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