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節
-
作者 Realhistories
-
分類: 續資治通鑑長编
-
-
-
點擊數: 23
起訖時間 起真宗咸平三年四月盡是年十二月
帝 號 宋真宗
年 號 咸平三年(庚子,1000)
夏四月庚戌,徙知鎮州、客省使、蔚州刺史慕容德豐知滄州。先是,戎馬南牧,德豐繕兵固守,餉道無阻,詔書嘉銟焉。德豐輕財好施,宴享將士,必極豐飫。母留京師,妻孥寓長安,甚匱乏,上聞而憫之,特詔給團練使俸。
太子太保、贈司空、諡正惠呂端疾甚,上再親臨問焉。是日,卒。中使護喪事,追封其亡妻李氏為涇國夫人,四子並遷官。
先是,詔知雄州何承矩入朝,州民百餘詣闕貢馬,求承矩再任。壬子,複遣承矩知雄州,還民所貢馬。承矩上言曰:
臣聞兵家有三陣:日月風雲,天陣也;山陵水泉,地陣也;兵車士卒,人陣也。今用地陣而設險,以水泉而作固,建為陂塘,亙連滄海,縱有敵騎,何懼奔衝。昨者,戎人犯邊,高陽一路,東負海,西抵順安,士庶安居,即屯田之利也。今順安西至西山,地雖數軍,路才百里,縱有邱陵岡阜,亦多川瀆泉源,儻因而廣之,制為塘埭,則可戢敵騎、息邊患矣。
今緣邊守將,多非其才,心不知書
且邊鄙之人,多負壯勇,識羌戎之情偽,知山川之形勢
癸丑,殿前都指揮使、河西節度使範廷召自定州來朝。
甲寅,河北守城舉人康克勤等三十人對於便殿,上親閱,試以強弓勁弩。克勤善左右射,擊劍。擢中選者十八人,並補三班借職。
贈故西京左藏庫使劉紹榮為左神武大將軍、誠州團練使,故西京作坊副使李守倫為崇儀使、武州刺史,皆死於王均之亂者也。
乙卯,改葬元德皇太后於永熙陵側,奉神主祔享別廟。有司言八廟鹵簿當減陵之半,詔勿減。
丙辰,禁黃河私渡船,從轉運使劉綜之請也。
太子中書舍人王儼言:「前知趙州,契丹游騎至城下,有學究米著,勇而善射,命召募壯士百人守捉南門,訖敵退,無敢窺其門者。」上命召對,試以勁弓,補三班借職。
是日,王均自升仙橋分路來襲,官軍聚兵於東偏,雷有終率觽逆擊,大敗之,殺千餘人,奪其傘蓋、金槍等物,均單騎還城。
丁巳,徙天雄軍都部署、殿前副都指揮、保順節度使葛霸為邠寧環慶都部署,徙鎮州路副部署楊瓊副之。
詔諸州行軍司馬、節度防禦團練副使、上佐司士文學參軍,非特許簽署,不得掌事。
己未,下詔戒敕朝士,使各務進修,毋得自棄怠。
初,供備庫副使李允則知潭州,將行,上召謂曰
辛酉,上御便殿閱兵,神騎副兵馬使焦握,自言盤鐵槊十五斤,命試之。握舞於馬上,往來如飛,擢為本軍使。
壬戌,賜應制舉人林陶同進士出身。陶就試學士院,不及格,上方欲求俊茂,故特銟之。
河東轉運使範正辭言:「請自今幕職官到任半年,令長吏通判具能否以聞。」從之。
乙丑,命兩制、館閣詳定武舉、武選人入官資序故事,既而未嘗行也。
戊辰,詔:「自今兩京、諸路所解舉人,宜先察訪行實。或藝文可採而操履有虧,投書匿名,飾詞訕上之類,並嚴加懲斷,勒歸鄉縣課役,永不得就舉。如輒敢解送,所由官吏,必當論罪,仍令御史台糾之。」
太子少傅致仕、贈太子太保辛仲甫卒,諡康節。
己巳,以魯山縣令李旦為大理寺丞,賜緋。時縣民劉用聚徒造符讖,謀作亂,旦知之,盡擒其黨,部送至闕下,御史台鞫問得實,故旌賞焉。用等並磔於京城諸門,連逮者杖脊配流遠惡處,其親戚交舊不問。
庚午,知浚儀縣樊証求外任,上謂宰臣曰:「京師浩穰,赤縣最為要劇,官得其人,則民事皆理,宜擇有操守不畏權豪者任之。」
辛未,雷有終遣其侄奉禮郎孝先,齎所奪王均槍、傘入奏,上以示左右,因問孝先破賊之由,笑謂殿前都指揮使範廷召等曰:「此鼠竊耳,雖嬰城自守,計日可禽矣。」
張思鈞恃平賊功,頗驕恣。巴西尉傅鬏有善馬,思鈞求之,鬏不與,思鈞怒,托以饋運稽期,輒斬之。鬏家詣闕訴噃,乃命供備庫副使開封張煦為綿、漢等州都巡檢,召思鈞付御史台鞫治,罪當斬,特貸死,削籍,流封州。
壬申,以西京左藏庫使郭崇信卒,不視朝,贈福州觀察使,命中使護葬事。崇信,守文次子也。諸司無贈官、廢朝之例,以後兄故恩禮優異焉。
右諫議大夫、知益州牛冕削籍,流儋州。西川轉運使、祠部郎中、直集賢院張適削籍,授連州參軍。初,冕、適奔東川,東川人弗納,詔令赴闕,至長安,就令制劾,法官議冕當死,詔特貸焉。其通判以下,並就加貶黜。初,張詠自蜀還,聞冕代己,詠曰:「冕非撫觽才,其能綏輯乎!」既而果然。
癸酉,魯山賊劉用等七人,與龍衛軍使張能,坐共占星變,說讖緯,欲結觽為亂,並磔於京城諸門,緣坐如律,同謀者二人亦斬,連逮者杖脊,配流遠惡。
乙亥,詔諸州毋得給公憑與僧,往緣邊游禮。
詔川峽幕職、州縣官並二年注替。
五月丁丑朔,德音:「降天下死罪囚,流以下釋之,十惡至死、劫殺、故殺、謀殺、犯枉法贓,論如律。淮南、江、浙、荊湖等路及近京諸州民,曾經調發及新歸業者,並除其去年逋稅。天下逃田,鄉縣失於開破,均稅在村保者,即與放免
川峽官吏將校請受銅錢,一准鐵錢五者倍給。
先是,宰相張齊賢上言:「今之所患,錢貨未多,望擇使臣往逐處相度,添價及招誘人戶淘採鉛錫,仍按行銅山易得薪炭處,置監鑄錢。如此,二年間可得百五十萬貫。」即遣虞部員外郎馮亮內供奉官白承睿往乾其事。庚辰,亮等言饒、池、江、建州歲鑄錢百三十五萬貫,銅鉛皆有餘羨。乃以亮為江南轉運副使兼都大提點江南、福建路鑄錢事,承睿同提點焉。
李繼遷寇麟州濁輪寨,鈐轄、西京左藏庫副使劉文質擊走之,癸未,賜詔嘉銟。
鄆州觀察推官王瞻自言前任集州有禦賊之勞,乙酉,以瞻為西頭供奉官。
丁亥,徙知同州、工部侍郎寇准知鳳翔府,准為通判劉拯所訟故也。
代州部署、昭化留後孔守正自言四任雁門,邊亭久安,願徙東北前鋒,戊子,以守正為定州副部署。
辛卯,詔曰:「去歲天下舉人,數逾萬人,考核之際,繆濫居多。蓋其薦送之時,輒容僥幸。合申典憲,以儆官司。又自前貢院舉奏諸州不合格舉人,朝廷每慮停殿人多,或與□宥。將懲前弊,再示明文。自今濫有解薦及遺落孤寒實藝之士,並從覆試,有不當者,悉論如律。」
壬辰,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威塞節度使王漢忠自涇原來朝。
丙申,上御便殿,遷補軍職,凡十一日而畢。自龍衛右第二軍都指揮使、恩州刺史周訓而下,遞遷者千三十一人。
對禮部尚書溫仲舒於崇政殿之北軒,凡五刻。
丁酉,右神武軍將軍錢惟演為太僕少卿。惟演,俶子也,幼好學,於是獻所為文,召試學士院,而有是命。
戊戌,詔深濱博洺祁州、乾寧軍民,經蕃戎寇掠,不任耕稼者千三百九十八戶,無出來歲租,官吏存撫之。
己亥,詔御史台獄流、死罪,令給、諫以上錄問,開封府死罪,選朝官錄問。初,宋覃、聶泳等坐私以銅錢易鐵錢,下御史獄,並決杖配役。已而太宗知其噃,詔問覃,覃泣稱:「台司不容辯說,必令如所訊招罪。」太宗憫之,乃詔自今御史台每奏獄具,差官詣台錄問,其後廢不舉,至是複行焉。
知福州、殿中侍御史馮伉卒,詔賜其家錢十萬,伉子元應同學究出身。伉,謐之子也,歷典藩郡,皆有政跡,故特褒□焉。
庚子,詔權罷貢舉一年。
王均之亂,有亡命卒數百人,冒夜叩梓州城求入,知州、左諫議大夫馮起以其誠偽未可知,弗即納,俄悉叛去。朝議謂起無方略,乃召還,至圃田。壬寅,複命知金州。居數月,起拜章自陳,乃徙襄州。
先是,詔都官郎中、直史館劉蒙叟等試河北、青齊等州舉人,得合格者五百八十二人,上親試之,於是賜進士齊革等十三人、諸科三百四十五人及第、同出身。有下第求試武藝及量材錄用者五百餘人,各賜裝錢慰遣之,命禮部□為一舉,若能捍寇,即賞以官秩。
甲辰,河決鄆州王陵埽,浮鉅野入淮、泗,水勢激悍,侵迫州城。命步軍都虞候張進、內侍副都知閻承翰等率諸州丁夫三萬人往塞之,又遣使存□災傷之民,給以口糧。知州馬襄、通判孔勖坐免官,巡堤、左藏庫使李繼元配隸許州。
福津尉劉瑩攜酒肴集僧舍,屠狗聚飲,杖一伶官,日三頓,因死。權判大理寺王濟論以大闢,經德音從流。知審刑院王欽若素與濟不相得,又以濟嘗忤宰相張齊賢持法尚□,欽若乃奏瑩不當以德音原釋。齊賢乘其事,斷如欽若所啟,濟坐故入,停官。
應川峽州軍屯駐、巡檢諸兵士及校師,凡請受當請銅錢一文折支鐵錢五文者,並與支鐵錢十文,及川峽州軍諸色職官、使臣料錢並驛料內錢等亦如之。
保州民趙加超者,國之疏屬,居保塞縣豐歸鄉東安村,乃宣祖舊里也。上遣內殿崇班麥守恩召加超至闕,六月丙午朔,授左屯衛將軍致仕,特給全俸絹緡,昆弟子侄並加寵秩,賜其妻女器幣有差。
先是,上以兩浙災疫,深所軫念,命三館檢討靈跡以聞,於是遣使遍祭其山川祠廟,為民祈福。
丁未,詔緣黃、汴河令佐常巡護堤岸,無得差出,有闕,流內銓即時注擬,勿使乏人。
己酉,免益州民今年夏稅。
先是,河決,灌濟、泗,鄆州城中常苦水患,至是,大雨彌月,積潦益甚。乃命工部郎中陳若拙與閻承翰經度徙城。若拙等請徙於東南五十里汶陽鄉之高原,詔可。若拙,思讓之孫也。
辛亥,詔河北諸州軍凡有科率,長吏當親閱文簿均配,不得專委廂鎮,違者罪之。
上以文思使李守恩久任邊陲,頗著聲績,壬子,擢授隴州刺史、知靈州。守恩,漢超之子也。
乙卯,以荊湖艱食,令桂州以北勿禁人商販糧斛,仍蠲其徵算。
壬戌,詔緣邊百姓,自今無得輒八北界劫掠,違者所在捕系具獄以聞。
丙寅,著作佐郎胡則上言,請課河北州縣種榆柳以備材用,從之。
上以大兵之後,議遣重臣巡慰兩河。初命宰相張齊賢,辭不行。丁卯,命參知政事向敏中為河北、河東宣撫大使,樞密直學士馮拯、陳堯叟為副大使,發禁兵萬人翼從。所至訪民疾苦,宴犒官吏。
先是,以殿中少監李昌齡知梓州。是月,又以給事中董儼知壽州。王德裔、楊緘皆嘗任轉運使,後失官,宰畿邑。乙亥,侍御史知雜事範正辭上言,李昌齡輩貪墨著聞,願罷其民政。詔追還儼敕,餘悉選官代之。
戶部判官、右司諫、直史館孫何,出為京東轉運副使。何上疏曰:
國家共治之任,牧守為本,親民之官,令長為急。前代刺史入為三公,郎官出宰百里,其遴選可知也
又三司掌錢刀,籠天下貨財,古之李悝、耿壽昌、劉晏
又法官之任,人命所懸,太宗嘗降詔書,諸州司理、司法,峻其秩,益其俸。今吏部擬授之際
甘州回鶻可汗王遣使安進等來貢方物。
秋七月戊寅,內出陣圖三十二,以示輔臣。
己卯,命知天雄軍府、彰德節度使張永德歸本鎮,以其老疾,便頤養也。
辛巳,馬軍副都指揮使王漢忠為高陽關行營都部署。
戊子,定川峽得替文武官防送公人數,自十人至三人,並止於鳳州界。
己丑,贈驍勇第一指揮使王通成州刺史,以其子羽為大理評事,賜白金二百兩。通戍益州,王均作亂,通拒之,遇害,故褒□焉。
丙申,江南轉運使任中正言:「准詔,以饒州置場買納浮梁、婺源、祁門縣茶,不便於民,令臣與三班借職胡澄審行計度。今臣等親到饒、歙二州茶倉,詢問逐處民俗,皆言溪灘險惡,轉輸艱阻,願各複往日倉牔,就便輸納,及浮梁縣民李思堯等各願自備材木,起創倉牔。」從之。仍降詔曰:「山澤之徵,所宜公共,苟便於民,豈圖羨贏。而言事之臣,不明大體,務為改革,罔恤蒸黔。特命使車往詢疾苦,用循舊制,式遂輿情。已令制置茶鹽、江南轉運司並依任中正所奏。」
丁酉,詔文武常參官入朝退朝,不由正衙門,非公事輒入中書,委御史台彈奏。
上以江、浙飢歉,己亥,命翰林侍讀學士夏侯嶠、侍講學士邢昺為江、浙巡撫使,知制誥趙安仁、直秘閣潘慎修副焉。所至問民疾苦,疏理獄訟。又令嶠於廬山集道士設醮,及為大齋。嶠採民病二十餘事上之,亟詔厘革。
庚子,秦國長公主求為駙馬都尉王承衍置守塚五戶,從之。
初,荊湖江浙都巡檢使、西京左藏庫使、康州刺史楊允恭以疾聞,詔其子大理評事告乘傳侍疾,又遣中使撫問。是月,卒於升州。甲辰,賜允恭子告同學究出身,賻錢二十萬,絹百匹,又以錢五萬、帛五十匹給其家。命揚州官造第一區賜之。
上諭輔臣:「令錄、內外庶官歷任功過,編策進內,其該恩複用者,別編以備親覽。」
八月丁未,詔銟河東轉運使宋摶,以並代都部署高瓊等言其有政績也。
詔自今獻皇太后物,皆曰恭上。
辛亥,以京東水災,遣太子中舍張舒,供奉官、閤門祗候張禧詣諸道,篃加安撫。
癸丑,翰林學士承旨宋白等上重定內外官稱呼,請下御史台、宣徽院、閤門、諸路轉運使嚴行告諭,俾其遵守,違者論如違律,從之。先是,內外官稱多過其資品,知雜御史範正辭請行條約
又詔定臣僚趨朝下馬處,令皇城司告諭。
甲寅,以如京使韓崇訓為西上閤門使。崇訓,重斌之子也,前知石州及麟州,李繼遷再犯州境,崇訓皆出兵擊敗之,於是召還。崇訓自言歷居邊任,凡二十五年矣,上嘉其勤,故有是命。尋出為邠、寧、環、慶、清遠等州軍都巡檢使。
乙卯,以濟州賊魏捷補龍猛軍隊長。捷趫勇過人,觽目為「撼動山」,至是,詣登聞自陳,為惡黨所脅制,願得首罪效力。上召見,賜錦袍、銀帶而錄之。
己未,詔晉州以襄陵縣公田五頃,給相州兵馬都監魚彥璘為永業,仍蠲其賦。彥璘本綏州人,與高文岯同歸化,故優待。
戊辰,鹽鐵判官、制置江淮荊浙茶鹽礬王子輿兼統淮南轉運使。
丁卯,賜邵州進士趙世昌、趙世長並爵公士,以其出粟濟飢民也。
辛未,命翰林學士朱昂往鄆州王陵埽祭河。
癸酉,殿中丞、國子監直講崔頤正以年老病目,不任朝謁,請致仕,上命坐,□問甚至,賜器幣,聽以本官致仕,而不罷其直講職。
王均自升仙之敗,徹橋塞門。雷有終等以官軍進至清遠江,浮梁而度,直抵城下。於城北門之西,奪舊草場,因築壘焉。依壕為土山,分設鹿角,造梯衝洞車攻具,石普專主之。高繼勛、張煦、孫正辭攻城東,上官正、李繼昌、王阮攻城西,楊懷忠與巡檢馬貴攻城南。賊將趙延順盡驅凶黨以拒官軍,既而延順中流矢死,神衛軍使丁重萬代延順據東城門樓,官軍又射殺之
九月戊寅,官軍焚其敵樓,賊氣始奪,乃築月城自固。均起農夫,戇懦無謀
初,太宗毀並州故城,徙其民,民有重遷者,猶即居焉。己卯,令轉運使諭民畢徙,勿複住故城中。
庚辰,契丹應州節度使蕭錫剌弟肯頭、侄招鶻、蟲哥等歸順
乙酉,命直秘閣杜鎬等較第司天台官吏優劣以聞。
庚寅,始置髃牧司
王均多為藥矢射官軍,中者必死
辛丑,相國寺僧法仙獻鐵輪鏺渾,重三十三斤,首尾有刃,為馬上格戰具。自言姓強,家洺州,親族百口為戎人所掠,願隸軍伍以效死力。上憫而許之,補外殿直。時,神衛水軍隊長唐福獻火箭、火球、火蒺藜,造船務匠項綰獻轉海戰船式,各賜以緡錢。
壬寅,幽州衙校馬瓊照、朔州衙校韓貢舉族來歸,並補外州鎮將,賜衣服、綿帛。
彰德節度使、兼侍中、衛國公、贈中書令張永德卒。永德涉獵髃籍,好吟稵,賓禮士大夫,故太宗嘗有詔云:「方今天下諸侯,賢明知書者,惟永德一人而已。」
是月,知靈州、隴州刺史李守恩,陝西轉運使、度支郎中陳緯,部芻粟過瀚海,為李繼遷所邀,守恩、緯皆戰沒,守恩子廣文館助教象之、隴州衙內指揮使望之,弟寄班守忠,亦俱死焉。上聞知震悼。
冬十月甲辰朔,特贈守恩洪州觀察使,象之左贊善大夫,望之內殿崇班,守忠崇儀副使,錄其子佑之為左贊善大夫,順之為供奉官,用之為侍禁,潤之為殿直,慶之、成之、藏之為奉職。又贈緯工部侍郎,錄其子保和為奉禮郎,從子保雍為京兆府工曹參軍。潤之者,守恩幼弟,養以為子,守恩沒後,複齒弟行,更名守志。居數年,守志欲分財產,守恩子息多,且慮窘乏,妻劉訴於上,上以舊將家,又死王事,不欲令析居,誨令和協,並切責守志,令樞密院召佑之等諭焉。
王均自成都突圍,走度合水尾,由廣都略陵、榮,趨富順監,所過脅軍民,斷橋塞路,焚倉而去。雷有終先命楊懷忠領虎翼軍追之,後二日,石普繼往,以全軍為援。
先是,朝廷每歲孟冬朔,詔富順監具酒肴,犒內屬蠻酋,是日才設具,而均黨適至,皆就食焉。將結筏渡江,趨戎、瀘蠻境,聞懷忠追騎且至,心易之,均謂其黨曰:「速降懷忠之觽,令負擔以行。」懷忠距富順六七里地名楊家市少憩焉,賊觽在後者邀戰。市側有高原,懷忠遣親信五騎登原覘賊,懷忠語左右曰:「縱賊渡江,後悔無及,石侯將至,當以奇兵取之。」乃臨江列陣擊之,賊觽散走,有拏舟將渡江而遁者,懷忠合強弩射之,溺者數艘。懷忠張旗鳴鼓入城,均方在監署,其黨多醉,均窮蹙縊死,虎翼軍校魯斌斬其首以詣懷忠。又獲僭偽法物、旌旗、甲馬甚觽,禽其黨六十餘人
乙巳,贈故神衛指揮使孫進為儀州刺史,錄其子東西班殿侍信為殿直,賜袍帶靴笏、白金二百兩,旌死事也。
丁未,以工部侍郎張鑒知朗州。溪洞髃蠻數寇擾,鑒召酋豪,諭以威信,皆俯伏聽命。先是,鑒知廣州,與通判李夷庚、巡檢謝德權不協,二人密言鑒以貨付海賈,往來質市,故由廣徙朗。已而鑒自陳有親舊謫瓊州,每以俸米附商舶寄贍之。又言夷庚、德權憸人貪凶之狀,上意稍釋,尋召還。
庚戌,西京留守、左僕射呂蒙正來朝,召之也。蒙正在洛陽,多引故人賓客,歡飲振□之。政尚□靜,委府事於僚佐,總大綱而已。嘗有內臣之貴者將命而至,蒙正接之不逾常禮,時人重焉。
辛亥,雷有終遣寄班供奉官楊崇勛馳奏益州平,賜以錦袍、銀帶、器幣。崇勛,薊人也,初給事東宮,嘗嘆曰:「若目不識字,手不解書,其何以成立?」上知其志,即東宮建學,親為教授。因命張旻為學長,張景宗為副學長,崇勛與夏守斌為學察,安守忠以下為學生。景宗,宦者;守忠,並州人也。
乙卯,制置髃牧使陳堯叟請令諸州有牧監處,知州、通判並兼管內髃牧事,從之。
丙辰,授西涼府六穀大首領折逋、游龍明等將軍、郎將、司戈。
邠寧環慶清遠副都部署、濱州防禦使王榮帥兵援送靈武芻糧,榮素無術略,又不嚴斥堠,至積石,夜為蕃賊所抄,榮部大亂。涇原環慶都部署、博州防禦使徐興,邠寧環慶鈐轄、六宅使、封州刺史李重誨與戰,興等所將皆步兵,戰敗,榮不能救,死者甚觽,亡失殆盡,法當誅,上特貸之。己未,榮削籍,流均州。興、重誨尋並削籍,興流郢州,重誨流光州。興,青州人也。
命翰林學士承旨宋白等修續通典。
乙丑,雷有終言王均伏誅。德音赦川、峽路死罪囚。以有終為保信留後,秦翰等九人並遷秩。初,上官正與石普不協,翰恐生變,為曉譬和解之,正尋移疾歸東川,故賞弗及。是役也,楊懷忠之功居最,為普所掩,上微聞之,遣使按視戰所,盡得其狀。既而懷忠秩滿,受代歸闕,複自供備庫副使擢崇儀使,領恩州刺史。它日,上謂宰相曰:「人有言清而行濁者,實為難知,如雷有終頃居三司,每因奏對,自謂公乾潔廉,一代之良臣。昨以兩川盜起,因命翦除,頗聞有終乘其擾攘,貪黷財貨,以鐵鏹計之,僅數萬緡。如是則王澤安得下流,遠俗何由丕變,言行相戾,乃如是邪?」
丙寅,命翰林學士王欽若、知制誥梁顥分為西川及峽路安撫使,國子博士袁及甫、秘書丞李易直副之,閤門祗候李承象同句當安撫事,所至錄問系囚,自死罪以下得第降之。上諭欽若等曰:「朕以觀省風俗,尤難其人,數日思之,無易卿等,各宜宣布德澤,使遠方知朕勤□之意。」
延州言鈐轄張崇貴等破蕃賊大盧、小盧等十族,禽獲人口、羊馬二十萬。
庚午,以職方郎中、直秘閣黃夷簡為光祿少卿,主客員外郎、直史館曾致堯為戶部員外郎。先是,宰相張齊賢薦夷簡、致堯宜掌詔命。嘗有急制,值舍人已出院,即封除目命夷簡草之,議者以為不可,於是召試,詞亦不工,故但進秩而已。
自淳化末,高麗朝貢中絕,及王治卒,弟誦立,嘗遣兵校徐遠來候朝命,遠久不至。於是,其臣吏部侍郎趙之遴遣牙將朱仁紹至登州偵之,州以聞,上特召見仁紹勞問,賜以器帛。仁紹因自陳國人思慕皇化,為契丹羈制之狀,乃賜誦鈿函詔一通,令仁紹齎送。時明州又言高麗國民池達等八人,以海風壞船,漂至鄞縣。詔付登州給貲糧,俟便遣歸其國。
江南旱。
十一月甲戌朔,詔宰臣、參知政事依舊許令騎馬入中書大門,至逐廳下馬。又詔中書五房各置主事一人。
乙亥,靈州副部署、慶州團練使孫進,都監、內殿崇班張嘏,擅離所任赴闕,進責授複州團練副使,嘏許州教練使。
詔諸州、府、軍、監旬奏禁狀,自今並送審刑院看詳,有滿責者以聞。
丙子,張進等言鄆州決河塞。
戊寅,詔曰:「租賦之制,故有常典。如聞均定以來,多歷年所,版圖更易,田稅轉移。眷我王畿,是為政本,將從土俗,當立定規。宜令刑部員外郎、直史館陳靖為京畿均田使,令自擇京朝官分下諸縣,據元額定稅,不得增收剩數。其逃戶別立帳籍,令本府招誘歸業。其桑功更不均檢,諭民廣令種植。」
庚辰,河北轉運副使劉綜言知德州靳湘,知濱州路振,通判鄭州郝太衝,廉勤幹事。各賜詔銟之。先是,敵暴至濱州城下。城中兵少,民相恐,觽謂振文吏,無戰御方略,環聚而泣。振乃親加撫諭,堅壁自守,敵尋引去。而湘守德州,敵亦不能陷。振,祁陽人。湘,高唐人。湘後改名懷德,以避寇准父諱焉。
壬午,令常參官轉對如故事。詔曰:「閒者,深詔朝倫,大闢言路,而箝結相尚,啟沃無聞,豈朕誠之未孚邪
上御便殿,閱捧日、天武軍士教戰,擢其射御絕倫者遞遷之。
鹽鐵使陳恕上占額圖。
丙戌,詔任廣南者,並二年與代。
益州之亂,議者恐賊緣江下峽,乃集施、黔及高州溪蠻子弟為捍禦計,髃蠻既熟漢路,因時出寇掠。轉運使丁謂始至,召高州刺史田彥伊諭以禍福,且言有詔赦不殺。彥伊感泣,悉歸漢口,願世供奉不敢慢,乃作誓刻石立蠻境上。戊子,彥伊遣其子來貢方物,且輸兵器,自言不敢犯邊。
庚寅,供備庫使賈繼勛除名流汝州,洛苑副使錢守信、左侍禁楊繼並削兩任,配隸許、滑州,坐天雄軍修城不謹,戰棚圮故也。
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平章事張齊賢與李沆並相,情好不睰,自負有致君之術,每敷奏多不直,致議者以為疏闊。辛卯,日南至,髃臣朝會,齊賢被酒,冠弁欹側,幾顛僕殿上。御史中丞劾齊賢失儀,齊賢自陳因感寒,飲酒禦之,遂至醉,頓首謝罪。上曰:「卿為大臣,何以率下?朝廷自有典憲,朕不敢私。」甲午,齊賢罷守本官。
樞密直學士馮拯言中書戶房直發札子四道,不由發敕院點檢。詔三司、開封府、御史台、進奏院等處,凡受宣敕札子,須見發敕院官封方得承稟,違者遣吏押送發敕院。
十二月丁未,詔選判司、簿尉二人,充吏部流內銓南曹主事。
戊申,上狩於近郊,以親獲禽獸獻太廟。
壬子,詔有司別錄轉對章疏一本留中。
乙卯,幸殿前指揮使班,閱武藝,輔臣曰:「陛下以神武訓兵士,禁旅精銳,近古所未有也。」遂射苑中,盡醉而罷。
庚申,詔曰:「昨均京邑田租,如聞小民弗喻朝旨,翦伐桑柘,驚惑鄉閭。況東作將興,穀糴稍貴,所宜省事,以便吾民,其悉罷之。」
西蕃允鄂克族部伊默嚕來貢犛牛。
甲子,契丹稅木監使黃顒、茶酒監使張文秀、關城使劉繼隆、張顯等,各挈其屬歸順,賜冠帶袍笏,合於歸明班院。顒等皆敵帥於越之族也。
丙寅,兵部郎中、直昭文館、知□州韓援上言:
伏睹近詔舉行轉對,在外文武髃臣未預次對者,各許上封奏事。此蓋陛下克勤念慮
臣伏睹先帝福祚延洪,享國長久,孜孜勤儉,未嘗一日曠於萬幾,自端拱已來,益勵精為理。臣嘗權鹽鐵判官,得與本使上殿奏事,一日,先帝從容謂臣等曰:「大凡居職,不可不勤,朕每見殿庭兵卒,剩埽一席地,汲一瓶水,必記其姓字。」夫如是,則有以見先帝勤勞庶政,片善無遺。願陛下守太祖之丕圖
臣又聞治國者在乎遠佞人,杜讒口,書曰:「塈讒說殄行,震驚朕師。」詩曰:「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臣觀今之朝廷,自公相已下,悉皆方正,無邪佞之徒。然事生隱微,宜防未兆。以陛下聰明神智,必無驕逸之虞,然願罔倦燭幽,勿使小人乘閒而進,日慎一日,雖休勿休,居安念危,在治防亂,則天下幸甚。
疏奏,召援歸闕
開封府言獄空,賜詔銟之。
詔緣邊吏民,斬敵首一級賞錢五千,禽生者倍之,獲馬者給帛二十匹,不堪帶甲者還之。
辛未,遣翰林學士梁周翰,以來歲元日詣太一宮設醮一月,為民祈福。
李繼遷數擾邊,環慶大屯士馬。
壬申,詔徙河北轉運使劉綜為陝西轉運使。
河北、河東強壯,自五代時瀛、霸諸州已有之,是歲,始詔河北民家二丁、三丁籍一,四丁、五丁籍二,六丁、七丁籍三,八丁以上籍四為強壯。五百人為指揮,置指揮使。百人為都,置正副都頭二人,節級四人。所在置籍,擇善射者第補校長。聽自置馬,勝甲者蠲其戶役。尋募其勇敢,團結附大軍為柵,官給鎧甲。
初,濮州有盜夜入城,略知州王守信、監軍王昭度,知黃州王禹偁聞之,以為國家武備不修,故盜賊竊發近輔,因奏疏曰:
伏以體國經野,王者保邦之制也。易曰:「王侯設險以固其國。」又曰:「重門擊柝以待暴客。」傳曰:「預備不虞,古之善教也。」自唐廣明之季,天下亂離,各據城壘,繕置兵甲,豆分爪剖
臣按司馬遷天官書云:「天運三十歲一小變,一百年一中變,五百年一大變,此常數也。」古聖知其如此,設備以待,雖變不亂。國家以建隆甲子歲下西川
今江、淮諸郡,大患者三:城池隳圮,一也;兵仗不完,二也;兵不服習,三也。今濮賊之興,慢防可見。望陛下特行宸斷,參之廟算。如且因而修治,不欲張皇,凡江、浙、荊湖、淮南、福建等郡,約民戶觽寡,城池大小,並許置本城守捉軍士,不過三五百人,勿令差出
疏奏,上嘉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