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隆,字兴世,是苏州吴县人。他爷爷陆敞之做过梁朝嘉兴县令,他爸爸陆悛做过封氏县令。陆子隆从小就很有抱负,一心想建功立业。他一开始在东宫当侍卫。侯景之乱的时候,他在家乡拉起了一支队伍。当时张彪担任吴郡太守,把他招募到麾下当将领。张彪后来调任会稽太守,陆子隆也跟着去了。后来皇帝讨伐张彪,张彪手下的沈泰、吴宝真、申缙等人纷纷投降,只有陆子隆拼死抵抗,最后战败。皇帝看重他的忠义,又让他统领原来的部队,任命他为中兵参军。之后,他还担任过始丰县令、永兴县令。

皇帝继位后,陆子隆负责掌管宫中武器装备,负责宫廷守卫。不久,他又跟随侯安都将军抵抗王琳的军队,在栅口与王琳交战。王琳战败后,陆子隆被授予左中郎将的职位。天嘉元年,他被封为益阳县子,食邑三百户。之后,他被外派担任高唐郡太守。第二年,他又被任命为明威将军、庐陵太守。当时,周迪占据临川叛乱,东昌县人修行师也响应周迪,率兵攻打陆子隆,来势汹汹。陆子隆在城外设下埋伏,同时紧闭城门,偃旗息鼓,故意示弱。等到敌军进入伏击圈,陆子隆就从正面和背后夹击,大败敌军,修行师请求投降,陆子隆答应了,并把他押送到了京城。

天嘉四年,周迪又拉拢陈宝应再次攻打临川,陆子隆跟随都督章昭达讨伐周迪。周迪逃跑了,陆子隆跟着章昭达翻越东兴岭,继续追击陈宝应。军队到达建安,陆子隆被任命为建安郡监军。陈宝应占据建安的湖边抵抗官军,陆子隆和章昭达分别驻扎在一个营地。章昭达先与敌人交战,战况不利,丢失了军旗和号角。陆子隆听到消息后,立即率兵救援,大败敌军,夺回了章昭达丢失的旗帜、武器和盔甲。建安平定后,陆子隆因功劳最大,被提升为假节、都督武州诸军事,将军职位不变。不久,他又被改封为朝阳县伯,食邑五百户。废帝即位后,陆子隆被晋升为智武将军,加封员外散骑常侍,其他职位不变。

华皎在湘州造反,他儿子隆是华皎的心腹。华皎心里一直很忌惮他儿子隆,多次派人去拉拢他,想让他投靠自己,但是隆始终没答应。没办法,华皎就派兵去攻打他儿子隆,结果也没能拿下。后来华皎在郢州战败,他儿子隆就带兵袭击华皎的后方,还跟朝廷的军队汇合了。朝廷就给他封官加爵,授予他持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武州诸军事的官职,还让他当了侯爵,加封了七百户的土地。

没多久,他又升迁为都督荆、信、祐三州诸军事、宣毅将军、荆州刺史,持节、常侍的官职照旧。那时候荆州刚设立,治所在公安,城池还没修建好呢,他儿子隆就负责修建城池,安抚当地百姓,不管是汉人还是少数民族,都治理得很好,大家都觉得他干得不错。三年后,荆州的官员和百姓一起上书朝廷,请求为隆立碑歌颂他的功绩,朝廷也同意了。太建元年,他又被封为云麾将军。两年后,他去世了,享年四十七岁。朝廷追赠他散骑常侍的官职,谥号为“威”。他的儿子之武继承了他的爵位。

他儿子之武十六岁的时候就接管了他父亲的军队,跟着吴明彻北伐,立下了功劳,官做到王府主簿、弘农太守,一直跟着吴明彻。后来吴明彻在吕梁战败,之武逃回家,结果被人害死了,那时候他才二十二岁。

子隆的另一个儿子子才,也很有才能,跟着他父亲征战,立下了不少功劳,被任命为南平太守,封始兴县子,食邑三百户。他还跟着吴明彻北伐,担任安州监军,驻守在宿预。后来又升任中卫始兴王咨议参军,接着又升迁为飙猛将军、信州刺史。太建十三年去世,享年四十二岁,朝廷追赠他员外散骑常侍的官职。

钱道戢,字子韬,是浙江湖州长兴人。他爸爸钱景深,在梁朝做过汉寿县令。钱道戢从小就以孝顺闻名,长大后,很有军事才能。高祖(指陈霸先)还没当皇帝的时候,就把他妹妹嫁给了钱道戢。后来,钱道戢跟着高祖平定了卢子略在广州的叛乱,被任命为滨江县令。高祖当上皇帝后,派钱道戢跟着陈叔宝平定了张彪在会稽的叛乱,因为立功被封为直阁将军,又升任员外散骑常侍、假节、东徐州刺史,封永安县侯,食邑五百户。他还带兵三千,跟着侯安都去梁山驻防,后来又担任钱塘县令和余杭县令。永定三年,他跟着陈叔宝去南皖口驻守。天嘉元年,他又被任命为剡县令,驻守在剡县南岩,不久又升任临海太守,继续驻守南岩。

侯安都讨伐留异的时候,钱道戢率领军队从松阳出发,切断了留异的后路。留异被平定后,因为立功被任命为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轻车将军、都督东西二衡州诸军事、衡州刺史,兼任始兴内史。光大元年,他的食邑增加了七百户,一共一千二百户。

陈宣帝即位后,征召欧阳纥入朝,欧阳纥心存疑虑害怕,就举兵攻打衡州。钱道戢与他作战,打退了欧阳纥。后来,都督章昭达率兵讨伐欧阳纥,任命钱道戢为步军都督,他从间道切断了欧阳纥的后路。欧阳纥被平定后,钱道戢被任命为左卫将军。

太建二年,他又跟着章昭达去江陵征讨萧岿,钱道戢率领其他军队和陆子隆一起烧毁了萧岿的船只,还作为章昭达的前锋部队攻克了安蜀城,使安蜀城投降。因为立功,他又升任散骑常侍、仁武将军,食邑增加了九百户,一共两千一百户。同年,他被任命为仁威将军、吴兴太守。还没等他上任,就被改任为使持节、都督郢、巴、武三州诸军事、郢州刺史。陈军北伐的时候,钱道戢和仪同黄法抃一起围攻历阳。历阳城被攻克后,钱道戢被派去镇守那里。因为立功,他又升任云麾将军,食邑增加了1500户,一共3600户。同年十一月,他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三岁。朝廷追赠他原来的官职,谥号为“肃”。他的儿子钱邈继承了他的爵位。

骆牙,字旗门,是浙江湖州临安人。他爷爷骆秘道在梁朝安成王手下当参军,他爸爸骆裕在鄱阳嗣王手下当参军。骆牙十二岁的时候,家族里有个懂相面的人说:“这孩子长得不一般,将来一定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梁朝太清年间快结束的时候,杨坚(后来的隋文帝)曾经在临安避难,骆牙的妈妈接待了他,看到杨坚的气度非凡,知道他将来非池中之物,所以对他特别热情款待。

后来杨坚当上了吴兴太守,就提拔骆牙当将领,跟着他一起平定了杜龛、张彪的叛乱。每次打仗,骆牙都冲锋陷阵,英勇无比,是军队里最勇敢的人,因此被授予直阁将军的职位。太平二年,他母亲去世,骆牙就辞官回家守孝。杨坚镇守会稽的时候,又起用骆牙当山阴县令。永定三年,骆牙被任命为安东府中兵参军,驻守冶城。不久,他又跟随杨坚在南皖抵抗王琳。杨坚当皇帝后,授予骆牙假节、威虏将军、员外散骑常侍的官职,封他为常安县侯,食邑五百户。后来又让他当了临安县令,接着升迁为越州刺史,其他的官职都跟以前一样。

骆牙母亲去世的时候,正赶上天下闹饥荒,战乱不断,直到现在才下葬。朝廷下诏追封骆牙母亲为常安国太夫人,谥号恭。骆牙也因此被提升为贞威将军、晋陵太守。三年后,因为平定周迪的战功,他又升迁为冠军将军、临川内史。太建三年,他被任命为安远将军、衡阳内史,还没来得及上任,就被调到桂阳当太守。八年后,他回到朝廷,升迁为散骑常侍,在宫里当值。十年后,他又被任命为丰州刺史,其他的官职都跟以前一样。至德二年,骆牙去世,享年五十七岁。朝廷追赠他安远将军、广州刺史的官职。他的儿子骆义继承了他的爵位。

史书上说:陆子隆、钱道戢等人,有的举家投奔杨坚,有的凭借资历建立功勋,他们都有统领军队、担当军事重任的能力。至于那些被任命为边防将领,并且功勋卓著的人,真是了不起啊!骆牙很早就认清了杨坚的才能和德行,这大概可以比作张良辅佐刘邦吧?骆牙母亲的智慧和远见,也堪比柏谷先生的识人之明,君子识人的眼光和远见,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