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昙朗,南昌人,家世显赫。这人啊,从小就野性难驯,力气大得不得了,长得也高大威猛。侯景造反的时候,他拉起了一帮年轻人,占据了丰城县,成了土匪头子,不少亡命之徒都跟着他。后来梁元帝封他做巴山太守。荆州失守后,昙朗的势力越来越大,到处抢劫邻县,抓人卖掉,简直成了山里最大的祸害。

侯瑱镇守豫章的时候,昙朗表面上装得服服帖帖的,其实暗地里想算计侯瑱。侯方儿造反,要对付侯瑱,昙朗就给他出谋划策。侯瑱战败,昙朗抢到了侯瑱不少的战马兵器和家眷。后来萧勃翻越山岭,欧阳頠当先锋,昙朗骗欧阳頠说一起攻打巴山的黄法抃,又跑去告诉黄法抃说要和他一起打欧阳頠,还跟黄法抃约定:“事成之后,战利品归我。”出兵的时候,他和欧阳頠互相配合前进,又骗欧阳頠说:“我弟弟余孝顷想偷袭我们,得留一部分兵力防备,咱们武器装备也不多,恐怕不够用。”欧阳頠就给他送了三百套铠甲。到了城下,快要打仗了,昙朗假装撤退,黄法抃乘机进攻,欧阳頠失去了援军,慌忙败退,昙朗就捡了便宜,把欧阳頠的战马兵器都拿走了。

那时候,巴山的陈定也带兵扎营,昙朗就假装把女儿嫁给陈定的儿子。他还跟陈定说:“周迪和我的弟弟余孝顷都不乐意这门婚事,必须派重兵来迎亲。”陈定就派了三百精兵和二十个当地豪强去迎亲,结果到了昙朗那里,全被抓了,马匹兵器也被抢走,昙朗还狮子大开口,要钱赎人。

公元553年,昙朗因为是南川地区有实力的首领,按照惯例被任命为游骑将军。没多久,他又升任持节、飙猛将军、桂州刺史,兼任丰城县令,后来还当上了宜春郡和豫章郡的太守。当时王琳派李孝钦等人跟着余孝顷去临川攻打周迪,昙朗就率领自己的部队前去支援。那一年,因为立功,昙朗被任命为持节、通直散骑常侍、宁远将军,被封为永化县侯,食邑一千户,还配给了一支仪仗队。 因为他抵抗王琳有功,又升任平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之前的官职都保留着。后来周文育攻打余孝顷于豫章,昙朗带兵去支援,结果周文育战败,昙朗竟然杀了周文育,以此来讨好王琳。(这事儿《周文育传》里也有记载)。然后,昙朗抓了周文育手下所有将领,占据了新淦县,沿着江边修筑城池。

王琳往东进攻,梁武帝萧绎征召南川的军队,江州刺史周迪和高州刺史黄法抃想顺流而下支援,昙朗就占据城池,摆开战船阻拦他们。周迪和黄法抃于是率领南方的军队修筑城池包围昙朗,切断了昙朗和王琳之间的联系。等王琳战败逃跑后,昙朗的部下离心离德,周迪攻破了昙朗的城池,俘获了上万男女老幼。昙朗逃到村子里,被村民杀死,他的首级被送到京城,悬挂在朱雀观示众。之后,昙朗的家族成员,不管老少都被处死了。

周迪是临川南城人。年轻时住在山里,力气很大,能拉开强弓,靠打猎为生。侯景之乱的时候,周迪的族人周续在临川起兵,梁朝的始兴王萧毅把郡守的位置让给了周续,周迪就招募乡里人跟随周续,每次作战都冲锋在前,非常勇猛。周续手下的将领,都是郡里的豪族,渐渐地变得骄横跋扈,周续想管束他们,结果那些将领都怨恨他,一起杀了周续,推举周迪当首领。周迪于是占据了临川,在工塘修筑城池。梁元帝萧绎任命周迪为持节、通直散骑常侍、壮武将军、高州刺史,封他为临汝县侯,食邑五百户。

公元553年,我被任命为临川内史。没多久,我又被授予使持节、散骑常侍、信威将军、衡州刺史的头衔,同时兼任临川内史。当时周文育在讨伐萧勃,我呢,就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地盘上,看看战局发展再说。周文育派他的长史陆山才来跟我说事儿,我二话不说,就拿出大量的粮草支援周文育。萧勃被平定了,因为我的功劳,我被加封为振远将军,并且升迁为江州刺史。

高祖皇帝登基之后,王琳率兵南下。我当时想占据南川,于是把辖区内八个郡的郡守县令都召集起来,结成同盟,表面上说要响应朝廷号召,进京勤王。朝廷怕我搞事情,就赶紧派人来安抚我。王琳到了湓城,新吴洞主余孝顷举兵响应王琳。王琳觉得南川各郡可以轻易拿下,就派他的将领李孝钦、樊猛等人南下征集粮草。樊猛他们跟余孝顷合兵一处,兵力达到两万人左右,直逼工塘,一路攻占了八座城池,气势汹汹地要来对付我。我派周敷率领军队驻扎在临川旧郡,切断江口,然后亲自出战,结果大获全胜,把那八座城池都给端了,还活捉了李孝钦、樊猛、余孝顷,把他们押送到京城。缴获的军械堆积如山,俘虏的人马也很多,这些我都上报朝廷了。公元558年,因为我的功劳,我又被加封为平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食邑增加了一千五百户,还配了一支仪仗队。

陈霸先当上皇帝之后,封他为安南将军。后来熊昙朗造反,他和周敷、黄法抃一起带兵把熊昙朗围起来,杀了他,彻底平定了叛乱。

王琳战败后,皇帝召他去湓城镇守,又把他的儿子叫进宫里。他犹豫不决,左顾右盼的,就是不去。豫章太守周敷本来是他的部下。这时候,周敷和黄法抃带着自己的军队去京城朝见皇帝。皇帝表彰了他们平定熊昙朗的功劳,还给他们升官加赏。 他听说后,心里很不爽,就偷偷地跟留异勾结在一起。

等到朝廷军队讨伐留异的时候,他开始害怕不安,就派他弟弟方兴带兵去袭击周敷。周敷跟他们打了一仗,把他们打败了。他又另外派兵去袭击在湓城的华皎,事情败露了,全都被华皎抓住了。

天嘉三年春天,皇帝下诏书赦免了因为他的错误而受牵连的南川百姓。然后任命江州刺史吴明彻统领大军,和高州刺史黄法抃、豫章太守周敷一起讨伐他。 这时候,尚书府下达了命令,原文如下:

各位临川郡的父老乡亲们:以前西京繁华的时候,信都王、越王都曾背叛朝廷;东都重新兴盛后,萌王、宠王又犯了错误。所以说,强权者互相争斗,最终被杀戮,这是自古以来的事情,由来已久了。

这个叛贼周迪,本来是朝廷的官员,梁朝灭亡后,他在山谷里横行霸道,抢劫掠夺。我们高祖皇帝亲自率领百越军队,驻扎在九江,洗净了那里的泥沙,给了他官职和兵权,还赏赐给他玉佩和兽符,对他恩重如山,这份恩情真是难以言喻。

朝廷建立后,对周迪多方表示诚意,但是国家局势艰难,他却没有什么作为。皇上赏赐他高官厚禄,让他统领军队,凭借地势险要,欺压百姓。最近王琳刚开始叛乱,萧勃还没被平定,周迪就勾结三湘之地,又和岭南五岭地区联系,衡阳、广州平定后,他本该安分守己,却在江陵、郢州地区又再次叛乱,占据一郡之地,心怀鬼胎,言行不一。

主要是因为新吴地区还没平定,地势偏远,兵力强大,互相兼并,形成了这种局面。他搜刮财物,俘虏百姓,把这些都当成私产,从不向朝廷报捷。朝廷派人去劝说他,他却左右摇摆,两面讨好。朝廷宽宏大量,重用提拔他,让他位高权重,富贵荣华,超过了其他的功臣。

可是他带兵越过山岭,去支援其他叛军,又突然反悔,拒绝朝廷的命令。所以司空愍公劝他与朝廷和好,情同兄弟,因为你们的城池相连,就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如果彭城被攻破,你们也难以幸免。但是他却因为这些原因,结党营私。

当时北方敌人入侵,西方叛军作乱,周迪竟然把粮食和鞋子都送给敌人,还接受敌人的爵位和军队的编制,完全听从叛军的指挥。等到朝廷大军凯旋,平定了叛乱,周迪却逃之夭夭,朝廷下诏书安抚百姓,劝说他归顺,许多达官贵人劝说他,但是他依然执迷不悟。

直到熊昙朗平定了丰城,这都是因为仪同法抃的功劳,还有安西周敷的协助,朝廷有赏罚的制度,应该奖励有功之臣,但是周迪却恩将仇报,阴谋诡计,变本加厉。他被征调到湓城,多年不来,请求派儿子来代替他,多年不来朝见。

他还勾结逃亡的罪犯,招揽不法之徒,又暗中联系京城,图谋不轨。他私自收取赋税,不交给朝廷,压迫商人,危害百姓,暗中与叛军勾结,内外勾结,互相帮助,企图共同对抗朝廷。

他以为我们的军队兵力不足,百越地区还没平定,就攻破了述城,抓走了百姓的妻儿,又袭击湓州,向蠡县用兵,抓捕当地首领,围攻城池,幸好朝廷早有准备,及时将其击败。

华皎、陆子隆两位将军带兵打败了叛军,保住了全郡的安全。华皎官职是假节、通直散骑常侍、仁武将军、寻阳太守怀仁县伯;陆子隆是明威将军、庐陵太守益阳县子。

周敷将军,官职是持节、散骑常侍、安西将军、定州刺史、领豫章太守西丰县侯,他亲自上阵,冲锋陷阵,率领将士以少胜多,斩杀敌人上万,俘虏数千。战斗结束后,他立即着手修缮城防。

法抃将军,官职是使持节、安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高州刺史新建县侯,他早就以战功和忠诚闻名。在接到圣旨之前,他就已经率领军队支援周敷等人,之后又支援陆子隆。他带领士兵们日夜兼程,追击溃逃的敌人,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最终彻底消灭了叛军。 这就像拔掉烂树根不用费力找斧头,落叶自然会凋零不用强风吹拂;消灭杂草的关键在于不让它蔓延,扑灭火灾要趁早。这次能取得胜利,全靠各位将领的英勇果敢。

现在,朝廷派遣刘广德、孙晓、鲁广达、鲁悉达率领一万士兵从兴口出发。刘广德官职是镇南仪同司马、湘东公相;孙晓是平西司马;鲁广达是北新蔡太守;鲁悉达是持节、安南将军、吴州刺史彭泽县侯。

同时,朝廷又派遣胡铄、钱法成、樊毅、焦僧度、张智达、吴明彻率领水陆大军直逼临川。胡铄是前吴兴太守;钱法成是树功将军、前宣城太守;樊毅是天门、义阳二郡太守;焦僧度是云麾将军、合州刺史南固县侯;张智达是严武将军、建州刺史辰县子;吴明彻是持节、都督江吴二州诸军事、安南将军、江州刺史安吴县侯。

刘士京、蔡僧贵、刘峰、陆子隆、阙慎都听从法抃将军的指挥,一起收复故郡。刘士京是前安成内史;蔡僧贵是巴山太守;刘峰是南康内史;陆子隆是庐陵太守;阙慎是安成内史。 此外,朝廷还命令华皎、潘纯陁、章昭达率领精兵强将直捣敌营。华皎是寻阳太守;潘纯陁是光烈将军、巴州刺史;章昭达是平西将军、郢州刺史欣乐县侯。

朝廷又命令度将军率领军队增援。度将军官职是使持节、散骑常侍、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湘州刺史湘东郡公;他派遣各路军队陆续出发,水陆大军浩浩荡荡。

同时,朝廷还命令欧阳頠率领他儿子欧阳盛、欧阳邃以及侯晓等将领,率领精兵强将从岭南北上。欧阳頠是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欧阳盛是交州刺史;欧阳邃是新任太子右率;侯晓是衡州刺史。

各路大军千里奔袭,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就像绳子套住了要杀的兔子,根本跑不掉。 安都司空大都督已经平定了叛乱,很快就要凯旋而归了。等到庆功宴结束后,大军将乘胜追击,彻底剿灭叛匪,就像烧掉毛发一样迅速。

朝廷已经下达了明确的诏令,罪责只在于叛乱首领,百姓都是无辜的,全部赦免。 那些抓住机会立功的人,将得到额外的奖励;那些执迷不悟、继续作恶的人,将受到严惩,绝不宽恕。

吴明彻带兵攻打侯景的余部,结果没打下来。皇帝就派了高宗去指挥作战,侯景的部队被打垮了,家人都被抓了,他自己才逃过一劫,翻过山岭跑到晋安,投奔了陈宝应。陈宝应给了他兵力和物资,还派了自己的儿子陈忠臣跟着他。

第二年秋天,侯景又翻过了东兴岭。东兴、南城、永成这几个县的人都是他以前的手下,都来帮他。皇帝又派章昭达去征讨他,侯景又逃到山里去了。说起来,侯景造反的时候,老百姓都丢了原来的工作,到处抢劫,就只有侯景的部队不一样,他们没去抢劫,还分田地给老百姓耕种,大家都有余粮,社会秩序井然,税收也按时收缴。其他郡县都缺粮,都靠侯景的地区供应。侯景为人质朴,不讲究排场,冬天穿短布袍,夏天穿紫纱单衣,经常光着脚,虽然身边有卫兵和乐伎,但他自己却像个普通人一样,织绳子、劈竹子,丝毫不受影响。他为人慷慨,施舍东西,分毫不差,虽然不太会说话,但为人诚实可靠,临川的人都敬重他。所以这次,大家一起藏匿他,即使朝廷下令严惩,也没人肯出卖他。

章昭达也翻过山,驻扎在建安,和陈宝应对抗,侯景又重新集结部队,从东兴杀了出来。当时宣城太守钱肃守卫东兴,竟然投降了侯景。吴州刺史陈详带兵去攻打侯景,结果大败,虔化侯陈訬和陈留太守张遂都战死了,侯景的势力又壮大了。皇帝又派程灵洗去讨伐,把他打败了。侯景带着十几个手下躲进山洞里。时间久了,跟着他的人也受不了了。后来,侯景派人偷偷到临川城里买鱼和肉,结果因为脚痛,在一家客栈休息,客栈老板就告诉了临川太守骆牙。骆牙抓住了这个人,逼他招供侯景的下落。然后派了几个精兵强将进山,诱骗侯景出来打猎,在路上设下埋伏,把他杀了,把他的脑袋送到京城,在朱雀观示众三天。

留异,是东阳长山人,他们家在当地可是个响当当的名门望族。留异这人呢,挺会装腔作势的,说话一套一套的,在乡里那可是个狠角色,手下还聚集了一帮小混混,经常欺压穷苦百姓,当地官府都拿他没办法。后来他当上了梁朝的蟹浦戍主,又当过晋安、安固两县的县令。

侯景起兵造反的时候,他回到家乡,拉起了一支队伍。可巧的是,东阳郡丞跟他有仇,就带兵把他给杀了,连他老婆孩子都没放过。东阳太守沈巡看不下去,就让出了郡守的位置给留异。留异让自己的侄子留超代理郡守,自己则跟着沈巡去京城。

京城沦陷后,留异跟着临城公萧大连,萧大连把他当作心腹,让他负责军事。可留异这人太狠毒了,也没什么长远打算,总是仗着萧大连的势力耀武扬威,萧大连手下的将士们都对他很反感。后来,宋子仙率军渡过浙江,留异就逃回了老家,然后带着他的队伍投降了宋子仙。这时候,萧大连也正往东阳的信安岭赶,想去鄱阳,留异就当了宋子仙的向导,还帮着抓了萧大连。侯景后来任命留异为东阳太守,还把他的老婆孩子扣为人质。

侯景的部下刘神茂起兵反抗侯景,留异表面上跟刘神茂合作,背地里却跟侯景勾结。刘神茂兵败被杀后,只有留异逃过一劫。

侯景被平定后,王僧辩派留异去东阳安抚百姓,他还纠集乡里的人马,占据险要地势,手下人马越来越多,州郡都很忌惮他。后来梁元帝任命他为信安县令。荆州失守后,王僧辩又任命他为东阳太守。梁武帝平定会稽后,留异虽然负责运输粮草,但他实际上控制着整个东阳郡,权势很大。

绍泰二年,因为立功,他被任命为持节、通直散骑常侍、信武将军、缙州刺史,兼任东阳太守,封永兴县侯,食邑五百户。同年,他又升任散骑常侍、信威将军,食邑增加到八百户。更厉害的是,梁武帝还把自己的长女丰安公主嫁给了留异的第三个儿子留贞臣。永定二年,朝廷征召他担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但他一直推脱不去。

皇上继位后,把我提升了,让我当了缙州的军事都督、安南将军、缙州刺史,还兼任东阳太守。 那个异频,派他手下的长史王澌来朝廷当使者。王澌老是说朝廷很虚弱,异频信以为真。虽然表面上还装作臣服的样子,心里却总是两面三刀,暗地里跟王琳在鄱阳信安岭之间偷偷地传递信件。王琳也派人到东阳去,给他安排了当地官员的职位。

等到王琳失败后,皇上派左卫将军沈恪去代替异频当郡守,实际上是想用兵来袭击他。异频就带兵到下淮去抵抗,沈恪跟他打了一仗,打输了,退回了钱塘。异频这才上表谢罪。那时候朝廷的军队正忙着对付湘州和郢州,所以皇上就下诏书安慰他,想把他羁縻住。异频也知道朝廷最终还是要讨伐他,于是就派兵驻守下淮和建德,以防备江路。

湘州平定后,皇上就下诏说:

昔四罪难弘,大妫之所无赦;九黎乱德,少昊之所必诛。

自古以来,帝王将相都不贪图征伐,除非是不得已,才不得不采取行动。那个叛贼留异,好几次都应该被灭掉,但他却一直修整武器,积蓄力量,已经很多年了。他进献贡品,好像一条龙一样从千里之外跳过来;退却时又犹豫不决,心里总是七上八下。中年时,他跟番禺暗中勾结,朝廷虽然给他网开一面,赐给他爵位,还把女儿嫁给他,希望他能改过自新,但他却依然我行我素。王琳占据长江中游,他还跟王琳来往密切,甚至还开辟了南川山岭的道路,自封为东面的主人,勾结叛贼,只想着兴风作浪。

现在叛乱平定了,他心里害怕,孤军无援,就像惊弓之鸟一样,又像走投无路的野兽一样想撞墙。虽然他把家人送来当人质,但那只是表面功夫;他儿子回朝,其实心里还是不服气。

我的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管他有什么过错,我都耐心劝诫过他。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变本加厉,最终还是公开反叛,我实在不能容忍他了。再说,他的地盘富庶,而朝廷南方却贫瘠,他长期霸占着国家的赋税,压榨百姓,连竹子箭矢这样重要的军需物资,都断绝了供应,让朝廷鞭长莫及,那些小毛贼也趁机横行霸道,鱼肉百姓,我实在替老百姓感到痛心。西边蛮夷都乖乖臣服,主动来朝贡,秦国也跟着效仿,归还了侵占的土地,边境都安定了,只有这一个小小的叛乱,必须彻底消灭。所以,我要派使者带着我的命令,去抓捕他! 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征北将军、司空、南徐州刺史桂阳郡开国公安都指,去把他捉拿处死,其他的事情,我都不追究了。

据说,官兵是从钱塘江往上走的,而安都将军却是从会稽、诸暨的山路偷袭了他。听说官兵来了,他吓坏了,丢下郡城就逃到了桃支岭,在岭口设下关卡,据险防守。到了第二年春天,安都将军攻破了他的关卡,他和他的二儿子忠臣逃到了陈宝应那里。于是,官兵抓获了他的其他党羽,男女几千人。天嘉五年,陈宝应也被平定了,一起把他也抓到了建康,在建康城里把他杀了,他的子侄以及同党,不管大小,都被处死了,只有他的三儿子贞臣因为娶了公主而免死。

陈宝应,是晋安侯的官吏。他家是闽中四大家族之一。他父亲羽,很有本事,是当地有名的豪强。陈宝应这个人反复无常,很会耍手段。梁朝的时候,晋安地区多次发生叛乱,杀害了不少郡守,他父亲一开始还参与煽动,后来又当向导帮助官军平叛,从此以后,当地兵权都掌握在他父亲手里了。

侯景造反的时候,晋安太守、宾化侯萧云把郡里的事情都交给萧宝应打理。萧云年纪大了,只管处理郡里的政务,让萧宝应负责军事。那时候东边地区闹饥荒,会稽郡尤其严重,死了十七八分之一的人,老百姓都卖儿卖女,只有晋安郡还算富足。萧宝应就派兵从海路去攻击临安、永嘉,还有会稽、余姚、诸暨这些地方,还跟他们做买卖,用粮食换取玉器、丝绸和人口,那些能弄到船只的人,也都纷纷投奔他。所以萧宝应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手下兵强马壮。侯景平乱后,元帝就让萧宝应当了晋安太守。

高祖当政的时候,萧云想退休回家,请求把郡守的位置传给萧宝应,高祖同意了。绍泰元年,萧宝应被任命为壮武将军、晋安太守,不久又加封员外散骑常侍。第二年,被封为侯官县侯,食邑五百户。当时东西岭路都被寇贼堵住了,萧宝应就从海路去会稽进贡。高祖称帝后,任命萧宝应为持节、散骑常侍、信武将军、闽州刺史,兼任会稽太守。世祖继位后,又提升萧宝应为宣毅将军,还追封他父亲为光禄大夫,并且让宗正官查清萧宝应的家族谱系,把他列入宗室,还派人给他的子女们封官加爵,不管大小都封了。

萧宝应娶了留异的女儿为妻。侯安都讨伐留异的时候,萧宝应派兵帮忙,还给周迪提供粮草,让他去攻打临川。后来都督章昭达在东兴、南城打败了周迪,世祖就命令章昭达统领大军,从建安南路渡过山岭,又命令益州刺史兼信义太守余孝顷统领会稽、东阳、临海、永嘉等地的军队,从东路夹击,讨伐萧宝应,并且下令宗正官取消萧宝应的宗室身份。 于是尚书府下达命令说:

告晋安的百姓们:古时候陇西的叛军,汉朝没有追究到底;辽东叛乱,魏国采取了宽宏的策略。但是,你萧宝应既没有像汉朝那样立下功勋,也没有像夏朝那样是同姓宗族,却像纳了吴濞的儿子,招来了横渡大海的军队一样,违背了姒启的命令,犯下了像《甘誓》里记载的罪过。何况你萧宝应家族与朝廷没有宗族关系,名声也未载入史册,却三次叛乱,犯下了四重罪行!

话说闽地的陈宝应父子,本来就是一群土匪,靠着蛮横霸道起家。梁朝末年天下大乱,闽地偏远闭塞,陈宝应他爹是个狠角色,煽动山里的蛮民,一个个披头散发,自称头领,根本不讲什么规矩,只知道欺压百姓,横行霸道,后来才勉强收手。可坏事做尽,就像漏网之鱼,逍遥法外,日子过得滋润得很。

东南地区本来就是帝王之气汇聚的地方,陈宝应父子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恭敬,但实际上却私藏珍宝,贡品很少。朝廷却一再宽容,对他们恩宠有加,提拔他当郡守,还赏赐了很多宝物,甚至划地建州,让他当起了藩王。 封赏之后,陈宝应依然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出行只有十辆车,却拥有万石的俸禄。朝廷效仿汉朝的优待政策,又封他为侯爵,赏赐无数,连乡下的小孩子都沾了光。

可陈宝应父子却恩将仇报,狼子野心,暗中勾结其他叛乱势力,结为同盟,互相扶持,势力越来越大。等到我们的军队攻打秦望山西部,以及汇泽南川的时候,陈宝应父子竟然敢举起武器,帮助这些凶恶的叛乱分子对抗朝廷,结果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许多叛匪都被杀死了。

我们念在他们是被逼无奈,所以对俘虏都尽量宽大处理,放他们走了。还派使者下诏书,希望他们能改过自新。可是陈宝应父子却依旧铤而走险,继续作恶,欺骗百姓,在山里躲藏。 这就像袁熙在宴席上叹息那些逃兵一样,又像马援看到井底之蛙一样,他们依旧不知悔改。

陈宝应父子不仅抢劫百姓,还把整个地区的钱财都抢走了,所有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奴隶。他们互相勾结,势力越来越大,甚至跑到海边去抢劫,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种人还能放过吗? 这简直是无法容忍!

好家伙,我这就派沙州刺史俞文冏、明威将军程文季、假节宣猛将军成州刺史甘他、假节云旗将军谭瑱、假节宣猛将军前监临海郡陈思庆、前军将军徐智远、明毅将军宜黄县开国侯慧纪、开远将军新除晋安太守赵彖、持节通直散骑常侍壮武将军定州刺史康乐县开国侯林冯、假节信威将军都督东讨诸军事益州刺史余孝顷,带着两万羽林军,乘船破浪,浩浩荡荡地去剿灭孙恩的巢穴!这些人个个都是久经沙场,训练有素的精兵强将,他们多次跟随杨仆将军作战,屡次追击孙恩,就像在江中斩杀蛟龙一样勇猛,简直是让河神冯夷都敲响战鼓,让巨龟鼍龙拉车,用华丽的旗帜装饰战船!

义安太守张绍宾,忠心耿耿,多次派人请求支援;南康内史裴忌,新任轻车将军刘峰,东衡州刺史钱道戢,也都立刻派兵,和张绍宾一起行动。

前司空欧阳公,以前上奏请求出兵讨伐孙恩,他的远见卓识和建议,就像班超的用兵策略一样高明,他虽然去世了,但他的遗志和愿望,如同颜回一样,我们不能忘记。征南将军(欧阳修)去世了,皇上依然记得他的遗愿,周南(欧阳修的字)的遗憾,他的儿子欧阳纥也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他率领两万水陆大军,像控制住鲸鱼一样控制住水路,像抓住野猪一样控制住陆路,带领衡州、广州的军队,与我们六路大军会合。

潼关太守李某,明州太守戴晃,新州太守区白兽,壮武将军修行师,陈留太守张遂,前安成内史阙慎,前庐陵太守陆子隆,前豫宁太守任蛮奴,巴山太守黄法慈,戎昭将军、湘东公世子徐敬成,吴州刺史鲁广达,前吴州刺史、遂兴县开国侯详,还有使持节、都督征讨诸军事、散骑常侍、护军将军昭达,带着五千骑兵和两万步兵,直接渡过邵武,然后驻扎在晋安。他们一路整军行进,克服了山川险阻,计划合力夹击敌人,争取速战速决。

接下来,前宣城太守钱肃,临川太守骆牙,太子左卫率孙诩,寻阳太守莫景隆,豫章太守刘广德,也分别根据情况,在路上进行镇压和拦截,配合大军行动。

使持节、散骑常侍、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新建县开国侯法抃,则在江中严阵以待,作为大军的后方保障。

这次军事行动,目标只针对元恶及其子留异,其他参与者只要能及时悔改,立功赎罪,不仅不会被追究责任,反而还会得到奖赏提拔。至于建州、晋州的百姓,长期受战乱之苦的,大军会好好安抚他们,让他们安心生活,流离失所的百姓,也可以返回家乡。其他立功的人,赏赐也已经准备好了。如果执迷不悟,继续作恶,那可就别怪刀剑无情了。

昭达攻克周迪后,越过东兴岭,驻扎在建安。同时,余孝顷也从海路袭击晋安。宝应占据建安湖边,顽固抵抗朝廷军队,在水陆两边设置了防御工事。昭达采取了坚守防御的策略,没有主动进攻,而是命令士兵伐木制造浮桥。等水位上涨后,利用水流冲击敌人的水栅,然后水陆并进发起进攻。宝应的军队溃败,宝应本人逃到山里,最终被俘,他和二十个子弟一起押解到建康,并在建康的闹市被处斩。

史书上说啊,梁朝末年,天下大乱,到处都是灾难,各种坏人纷纷起义。那些县里的头头、村里的土豪,靠着抢劫掠夺壮大自己,横行霸道,无法无天。高祖皇帝应运而生,平定叛乱,恢复了安定。熊昙朗、周迪、留异、陈宝应这些人,虽然赶上了好时候,却依旧心怀不轨,想搞事情。

昙朗这小子,坏事做绝,最后被灭族,也算是罪有应得了。至于陈宝应和留异,咱们高祖皇帝呢,要么是跟他们结亲,拉拢他们,要么是优待他们的家族,其实完全有能力控制住他们,只不过高祖皇帝仁慈宽厚,想以德服人。结果呢,这俩人恩将仇报,各自另有打算,竟然在淮南地区起了称帝的心思,势力虽然比不上当时蜀汉,但也是野心勃勃,想当皇帝。唉,真是他们自己糊涂,最终导致五姓七族被屠杀,真是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