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帝,他的名字叫伯宗,字是奉业,小名儿叫药王,是世祖皇帝的亲生大儿子。他出生在梁朝承圣三年五月庚寅这天。永定二年二月戊辰这天,他被封为临川王世子。三年后,他爹世祖登基当了皇帝,八月庚戌这天,他又被立为皇太子。因为梁朝那时候乱糟糟的,东宫都给烧了,太子就住在永福省。
就这么着,他从小就生活在战乱之中,东宫都给烧没了,可见当时的情况有多么混乱。他住进永福省,也反映出当时皇室的窘迫和无奈。 想想一个太子,居然要住在永福省,而不是气派的东宫,这其中的落差和无奈,可想而知。
天康元年四月癸酉这天,世祖皇帝驾崩了。当天,太子就在太极前殿登基即位,当了皇帝。他发布诏书说:“上天降下灾祸,大行皇帝突然离世,离开了万民,我们都悲痛欲绝,五脏俱裂。我能力有限,却继承了皇位,心里非常不安,害怕自己无法胜任,只能依靠各位宰辅大臣来弥补我的不足。特此下令,大赦天下!” 他还下令所有文武官员各就各位,远方的官员都停止赶来奔丧。
五月己卯,皇帝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庚寅这天,任命骠骑将军、司空、扬州刺史、新任尚书令安成王顼为骠骑大将军,并提升为司徒,兼任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丁酉这天,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度升任司空;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章昭达升任侍中,并被加封为征南将军;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始兴王伯茂被加封为征东将军,并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称号;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鄱阳王伯山被加封为镇北将军;吏部尚书袁枢升任尚书左仆射;云麾将军、吴兴太守沈钦升任尚书右仆射;新任中领军吴明彻升任领军将军;新任中护军沈恪升任护军将军;平南将军、湘州刺史华皎被加封为安南将军;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徐陵升任吏部尚书。
六月辛亥,翊右将军、右光禄大夫王通被加封为安右将军。到了秋天七月丁酉,皇帝立王氏为皇后。冬天十月庚申,皇帝率领队伍去太庙祭祀。十一月乙亥,周朝派使者前来吊唁。十二月甲子,高丽国派使者进贡宝物。
光大元年正月,也就是公元567年,朝廷左仆射袁枢死了。过了几天,皇帝下诏书说:“以前上天赐予我们江山社稷,两代帝王的光辉照耀着全国。我能力有限,治理国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肩负着这份重任,感觉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一样。希望各位大臣都能尽心尽力,地方官员都能清正廉洁,这样天下才能太平盛世。现在我们改元了,全国一片祥和,朝廷官员也都齐全,我心里很欣慰,却又因为袁枢的去世而感到悲伤。为了表达哀思,也为了普施恩泽,特大赦天下,把天康二年改成光大元年,并且奖励那些孝顺父母、努力耕作的人,给他们升一级爵位。”
过了几天,吴明彻被任命为丹阳尹。再过几天,皇帝亲自到南郊祭祀。二月,宣毅将军、南豫州刺史余孝顷造反,结果被杀掉了。之后,始兴王伯茂被任命为中卫大将军,黄法抃被任命为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鄱阳王伯山被任命为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三月,沈钦被任命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四月,白天出现了太白星,这可是个不寻常的现象!五月,吴明彻被任命为安南将军、湘州刺史。杜棱接替他当领军将军。安南将军、湘州刺史华皎造反了,朝廷立刻派淳于量率领军队去讨伐他。六月,徐度被升官加爵,负责京城的军事防卫,并率领军队去攻打湘州。闰月,新安王伯固被任命为丹阳尹。
七月,皇帝立皇子至泽为太子,并且赏赐天下那些孝顺父亲的人爵位,王公大臣和官员们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赏赐。九月,皇帝又下诏说:“华皎这个叛贼,罪大恶极,竟然还拥立萧岿,企图颠覆朝廷。他忘恩负义,天理难容,我们的军队迅速出击,水陆并进,很快就把华皎的军队打败了。华皎的家属都在北里尚方,也应该全部处死,以儆效尤!”同月,百济国派使者进贡。这个月,周国的将军拓跋定率领两万兵马攻打郢州,和华皎里应外合。结果被淳于量和吴明彻等人打败了,拓跋定被俘获,一万多士兵和四千多匹战马被缴获,送到了京城。十月,皇帝赦免了湘州和巴州那些因为华皎而犯错的人。皇帝亲自到太庙祭祀。十一月,沈恪被任命为平西将军、荆州刺史。王冲死了。十二月,孔英哲被封为奉圣亭侯,负责祭祀孔子。
公元某年春天正月初几,安成王萧顼升官了,职位可高了,直接当上了太傅,还兼着司徒,皇上还给他很多特别的待遇,允许他穿戴佩剑,直接上朝见驾。同时,章昭达升任征南大将军;淳于量则升任侍中、中军大将军,还兼着开府仪同三司;吴明彻升任镇南将军;程灵洗升任安西将军。 几天后,皇上发布命令,对在跟华皎作战中牺牲的士兵,都发放棺材和丧葬费,把他们的遗体送回老家,并且抚恤他们的家人。 接着,吴州被撤销了,鄱阳郡又划归江州管辖。 哎,坏消息也来了,司空徐度去世了。
到了四月,白天竟然出现了太白星,这可是个不寻常的现象! 没多久,东扬州的晋安郡被分出去,成立了丰州。五月,安成王萧顼进献了一枚玉玺给皇上。六月,天上出现了彗星,这又是预兆啊! 七月,皇上亲自去太庙祭祀。 新罗国派使者进贡了一些东西。 皇上又立了两个弟弟为王,一个叫永阳王,一个叫桂阳王。 九月,林邑国和狼牙修国也派使者来进贡了。 章昭达又升官了,当上了中抚大将军。 这月底,白天又出现了太白星! 十月,皇上又亲自去太庙祭祀。
十一月,沈恪升任护军将军;黄法抃升任镇西将军兼郢州刺史;淳于量升任镇北将军兼南徐州刺史。 然后,慈训太后把大臣们都召集到朝堂上,宣布道:
中军仪同、镇北仪同、镇右将军、护军将军、八座卿士们:想当年梁朝末年,全国一片混乱,老百姓都快要活不下去了。
高祖武皇帝力挽狂澜,重新稳定天下秩序,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就像重新挂上了象征天地的三象,补全了阴阳二仪一样;世祖文皇帝继承了先祖打下的江山,继续发展壮大,让中原地区百姓安居乐业,边疆地区也安定太平;他们都兢兢业业,辛勤地治理国家,这才使得大梁王朝的国运昌盛,比得上殷商和夏朝的盛世。
伯宗以前在储宫的时候,本来没什么名声,等到当上皇帝后,就放纵淫乐,为非作歹。他生活放荡,根本不悲伤悔过,宫女嫔妃们毫无阻隔,轮流侍寝。这哪里只是衣车事件那么简单,简直是讥讽宗正府,他竟然在服丧期间生下孩子,还被御史大夫指责。他七百年江山靠什么来维系?三千条人命的大罪又该如何承担?再说他挥霍金银财宝,用来填满后宫,国库的储备,军队的物资,还没到收成的时候,就已经被掏空了。太傅亲自接受了皇上的托付,镇守宫闱,遗诏中计划周密,忠义之心溢于言表,但他还没来得及采取措施,第二天就没了。皇上又派刘师知、殷不佞等人公开反对太傅。韩子高那个轻浮的小人,得到皇上的信任,暗中图谋叛乱,挑起内乱。元相虽然阻止了,也只是除掉了皇帝身边的奸臣。皇上又因为余孝顷离京城很近,就把他召来了,这样一来,祸乱的罪魁祸首就被抓住了,宗庙社稷的邪祟之气也消除了。于是皇上密诏华皎,让他带兵进攻上游,国家危在旦夕,差点就落入坏人手里。甚至还招募远近的兵力,叶力巴、湘等地,党羽四处蔓延,骚扰黟县、歙县。又另外下令欧阳纥等人攻打衡州,岭南地区一片混乱,战事久拖不决。这哪里只是罪过比昌邑侯还严重,哪里只是名声比太和皇帝还坏?但是那些贼人都死了,妖孽也散了,本以为皇上会痛改前非,但他却依然压制忠臣,违背礼法,忘恩负义,本性难移,沉迷于享乐,一心想搞乱朝纲。张安国那个小小的恶棍,本来只是个小贼,皇上却派使者蒋裕把他从上京抓来,立刻设立行台,挑选他的同党。贼人华皎的妻子吕氏,被处以舂米为奴的刑罚,而华皎本人则被贬为奚官,关押在永巷,让他勾结亲戚朋友,图谋再次作乱。荡主侯法喜等人,都是太傅手下的旧部,经常出入宫廷,皇上用重金收买他们,想让他们在身边兴风作浪。恰好荡主孙泰等人也暗中勾结,势力很大,准备发动叛乱。
皇家有幸,国运绵长,上天感动了皇上的心,让他幡然醒悟。这些事情我都告诉你了,这还能忍吗?谁又能容忍?祖宗基业,眼看就要倾覆了,怎么能继续举行祭祀,治理百姓?根据以往的惯例,应该流放他,现在可以特降他为临海郡王,送回封地。太傅安成王天生仁德,才能卓越,两位皇后都对他衷心敬佩,上天也眷顾着他。自从前朝以来,他一直负责治理国家,恩威并施,赏罚分明,指挥若定,迅速平定了湘州、郢州的叛乱,开疆拓土,使荆州、益州都归顺了朝廷,如同太戊继承殷商的江山,如同中都奉承汉朝一样,论功劳,谁又能和他相比呢?而且土地上出现了祥瑞的玉玺,天空中出现了长长的彗星,新旧更替,祥瑞之兆都显现出来了。文皇皇帝了解他儿子的才能,如同尧帝一样,把皇位传给了弟弟,又像太伯一样,把权力让给了贤德的兄弟。现在可以让他回到从前的愿望,拥立贤明的君主,巩固皇室宗庙,让国家长治久安。内外事务应该按照旧的制度进行,迎接皇上的銮驾。我作为未亡人,不幸遭遇了这样的忧患,如果不及时改变,社稷危在旦夕,怎么能去祭拜先祖,安葬在武园呢?我提笔写下这些,心中百感交集。
今天,皇帝搬到了新的宫殿里住。太建二年四月,他去世了,享年十九岁。
皇帝仁慈懦弱,根本没有当君主的本事,太上皇(世祖)一直担心他无法继承皇位。因为他是嫡长子,废立的事情非常重大,所以太上皇一直犹豫不决,拖延了好几年。等到皇帝病重将死的时候,太上皇召见高宗(后来的皇帝),对他说:“我想效法太伯的举动。”高宗一开始没明白他的意思,后来才醒悟过来,于是就跪下哭着,坚决推辞。后来,宣太后按照太上皇的遗诏废掉了这位皇帝。
史官评论说:临海王虽然继承了皇位,但他仁慈厚道却懦弱无能,是非不分,喜怒不形于色,简直就是帝挚和汉惠帝那一类人。太上皇深知皇位的重要,明白他难以胜任,所以效法尧帝的做法,没有把皇位传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