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法抃,字仲昭,是巴山新建人。从小就身手敏捷,胆子大,一天能走三百里路,跳跃能达到三丈远。他挺擅长写公文,也懂账目管理,经常出入郡里,乡里人都很敬畏他。侯景叛乱的时候,他在家乡拉起了一支队伍。太守贺诩去了江州,黄法抃就负责管理郡里的事情。
高祖要翻山越岭去支援建业,结果李迁仕在半路捣乱,高祖就让周文育驻守西昌,黄法抃派兵去支援周文育。当时黄法抃驻扎在新淦县,侯景派行台于庆到了豫章,于庆分兵来袭击新淦,黄法抃抵抗住了,打败了他们。高祖也派文育带兵去讨伐于庆,但文育觉得于庆兵力强大,不敢轻举妄动,黄法抃就率领军队去和他汇合,然后一起攻克了笙屯,俘获了很多敌人。
梁元帝下诏授予他超猛将军、交州刺史的职位,让他兼任新淦县令,封他为巴山县子,食邑三百户。承圣三年,他被提升为明威将军、游骑将军,爵位也升为侯,食邑五百户。贞阳侯篡位后,他被任命为左骁骑将军。敬帝即位后,他又被改封为新建县侯,食邑不变。太平元年,朝廷把江州的四个郡划出来设立高州,任命黄法抃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高州诸军事、信武将军、高州刺史,让他镇守巴山。萧勃派欧阳頠来攻打黄法抃,黄法抃和他交战,打败了对方。
永定二年,王琳派李孝钦、樊猛、余孝顷去攻打周迪,同时还计划拿下黄法抃,黄法抃率兵支援周迪,活捉了李孝钦他们三个将领。他被提升为宣毅将军,食邑增加到一千户,还配给他一支仪仗队。因为抵抗王琳有功,他又被授予平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熊昙朗在金口叛乱,杀了周文育,黄法抃和周迪一起平定了叛乱,具体情况记载在《熊昙朗传》里。
皇上继位后,他升官了,被封为安南将军。
到了天嘉二年,有个叫周迪的造反了,法抃带兵跟都督吴明彻一起,去工塘平叛。 打赢了之后,法抃立了大功,皇上重重有赏,给他升官加爵,封他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徐州诸军事、镇北大将军、南徐州刺史,之前的仪同、鼓吹待遇不变。 还没来得及上任呢,又给他换了个官职,改任都督江、吴二州诸军事、镇南大将军、江州刺史。
六年后,他又被朝廷征召,当上了中卫大将军。
后来废帝当了皇帝,法抃又升官了,被封为公爵,还配了仪仗队,待遇那是相当高。
光大元年,他被派去当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
两年后,他又调任了,这次是都督郢、巴、武三州诸军事、镇西将军、郢州刺史,之前的使持节的待遇还是保留的。
太建元年,他被提升为征西大将军,听起来就特别牛!第二年,又升职了,当上了侍中和中权大将军,官位越来越高了。四年后,他又被派去南方,官职是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南豫州刺史,这官衔,一口气念下来都累!
五年的时候,他带兵北伐,指挥吴明彻将军从秦郡出兵,又任命法抃为都督,从历阳出兵。北齐派了他们历阳王率领五万步骑来增援,在小岘山修建了城池。他就派左卫将军樊毅带兵去大岘山抵挡,结果大获全胜,把北齐的兵马和武器装备都缴获了。然后,他就造了拍车和步舰,用拍车去攻打历阳城。历阳城的人被逼得没办法了,赶紧求饶投降。但他先缓了一下,结果那些人又死守着,这下他可生气了,亲自带兵攻城,用拍车猛攻城楼和城墙。正好赶上大雨,城墙塌了,城破了,守城的士兵都被杀光了。接着,他又带兵攻打合肥,合肥一看这架势,赶紧举旗投降。他没让士兵抢掠,还亲自慰问他们,跟他们盟誓,并且把他们都放回去了。因为这次大胜,他又升官了,当上了侍中,还被封为义阳郡公,食邑二千户,妥妥的人生赢家!同年,他又升任都督合、霍二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合州刺史,食邑又增加了五百户。七年,官职再次提升,都督豫、建、光、朔、合、北徐六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守寿阳,侍中、散骑常侍、持节、将军、仪同、鼓吹、扶并这些官衔依旧保留。八年十月,他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死后被追赠为侍中、中权大将军、司空,谥号为威,他的儿子玩继承了他的爵位。
淳于量,字思明,祖籍是济北,世代居住在京城。他父亲淳于文成,在梁朝当过将领,官至光烈将军、梁州刺史,也是个厉害人物。淳于量从小就很有修养,长得高大英俊,很有才能,而且骑射都很厉害。梁元帝当荆州刺史的时候,他父亲就带着他和人马去给梁元帝办事。他一开始在湘东王国当常侍,还兼任西中郎府中兵参军。后来一步步升迁,做了府佐,还兼任中兵、直兵等职务,十几年时间里,府里的兵甲和士兵都管理得井井有条,实力非常雄厚。
话说荆州和雍州交界的地方,蛮族首领文道期老是造反,给边境带来了不少麻烦。朝廷派大将王僧辩去征讨,结果打了好多仗都没赢,只好又派了韦孝宽去帮忙。韦孝宽到了之后,跟王僧辩一起合力,狠狠地打败了文道期,砍了他们的头头,抓了上万个俘虏。因为立了大功,韦孝宽被封为广晋县男,赏赐了三百户人家,还当上了涪陵太守。后来他又当了新兴郡太守和武宁郡太守。
侯景造反了,梁元帝一口气派了五支军队去救援京城,韦孝宽也参加其中一支。结果京城还是失守了,韦孝宽就回到了荆州。梁元帝下令,任命韦孝宽为假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巴州诸军事、信威将军、巴州刺史。侯景一路打到巴州,梁元帝又派王僧辩去巴陵驻守。韦孝宽和王僧辩一起抵抗侯景,大败侯景的军队,还抓住了侯景的将领任约。他们又攻打郢州,抓住了宋子仙。最后,韦孝宽跟着王僧辩一起平定了侯景的叛乱。
承圣元年,因为平定侯景叛乱的功劳,韦孝宽被任命为左卫将军,封为谢沐县侯,赏赐了五百户人家。没多久,他又被派去当了持节、都督桂、定、东、西宁等四州诸军事、信威将军、安远护军、桂州刺史。
荆州丢了,(萧)梁打算守住桂州。王琳占据了湘州和郢州的地盘,多次派人召见萧梁,虽然萧梁表面上和王琳来往,但私底下却派使者走小路去投奔高祖。高祖当了皇帝以后,就给了萧梁很多官职,还配给他仪仗队,其他的官职都保留着。没多久,又升了他的官。后来又给他加官进爵,官职越来越高。
高祖的儿子世祖继位后,又给他升官。王琳被平定后,萧梁多次请求进京,天嘉五年,朝廷征召他担任中抚大将军,其他的官职和仪仗队都保留着。但是萧梁手下的将领们,很多都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地盘,都想逃到山里去,不愿意进京。世祖就派湘州刺史华皎去征讨衡州黄洞地区,并且用军队迎接萧梁。天康元年,萧梁终于到了京城,因为路上耽误了时间,被有关部门弹劾,结果被免去了一个官职,其他的都保留着。光大元年,又给他配了仪仗队。
华皎造反了,朝廷就派萧梁去平叛,给了他很多官职,让他统领大军,从郢州樊浦抵挡华皎。华皎被平定后,连同降周的将领长胡公拓跋定等人一起被拿下。因为立了功,萧梁被加官进爵,还被封为县公,增加了封地。还没来得及上任,就被外派到南徐州当刺史了,之前的官职和仪仗队都保留着。
太建元年,萧梁的官职再次升迁,还配给他仪仗队。三年后,因为和江阴王萧季卿一起买梁陵的树木的事,萧季卿被免职,萧梁也被免去了一个官职。没多久,他又恢复了之前的官职。五年后,他又被征召担任中护大将军,之前的官职和仪仗队都保留着。
吴明彻带兵西征的时候,梁元帝萧绎很支持他,还派了第六个儿子岑率跟着吴明彻去打仗。淮南战役打赢了,梁元帝就给萧绎升官加爵,封他为始安郡公,还多给了他一千五百户人家当封地。过了六年,梁元帝又任命萧绎担任使持节、都督郢州、巴州、南司州、定州等地的军事,官职是征西大将军,郢州刺史,其他的侍中、仪同、鼓吹、扶并这些官职都还保留着。再过一年,他又被提升为中军大将军、护军将军。九年后,因为工作上的失误,被免除了侍中的职务。不过没多久,他又被重新任命为侍中。十年后,吴明彻战败被俘,梁元帝又给萧绎升官,让他担任使持节、都督水陆诸军事,还授予他散骑常侍、都督南北兖州、谯州等地的军事,官职是车骑将军,南兖州刺史,其他的官职也都保留。十三年后,萧绎又升任左光禄大夫,还增加了五百户的封地,其他的官职也都保留着。十四年四月,萧绎去世了,享年七十二岁。死后被追赠为司空。
章昭达,字伯通,是吴兴武康人。他爷爷章道盖,是北齐广平太守。他爸爸章法尚,是梁朝扬州议曹从事。章昭达为人豪爽,不爱钱财,好面子。年轻的时候,他曾经遇到一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对他说:“你长得很好,只要稍微有点小损伤,就会大富大贵。”梁朝大同年间,章昭达在东宫当差,有一次喝醉了酒,从马上摔了下来,鬓角受了点小伤。章昭达听了算命先生的话,还挺高兴的,算命先生却说:“还没到呢!”后来侯景造反,章昭达带领乡亲们去救援台城,结果被流矢射中,一只眼睛瞎了。算命先生看到这种情况,就说:“你相貌很好啊,不久就会发达!”
京城丢了,陈霸先(昭达)回到老家,跟陈蒨(世祖)一起玩,就成了君臣关系。后来侯景之乱平定,陈蒨当上了吴兴太守,陈霸先拄着拐杖去拜见他。陈蒨特别高兴,就给他安排了将帅的职位,对他特别好,比其他人强多了。
等到陈霸先(高祖)去讨伐王僧辩的时候,让陈蒨回长城招兵买马,以防杜龛。期间经常派陈霸先去京口,汇报作战计划。王僧辩被杀后,杜龛派他的将军杜泰来攻打长城,陈蒨抵抗住了,让陈霸先负责城里的军事。杜泰撤退后,陈霸先就跟着陈蒨东进,攻打吴兴,讨伐杜龛。杜龛平定后,又跟着陈蒨东进讨伐张彪,在会稽打赢了。因为屡立战功,陈霸先被任命为明威将军、定州刺史。
那时候,留异占据东阳,私自任命官员,陈霸先(高祖)很担心,就派陈霸先去当长山县令,放在身边看着。永定二年,又升任武康令。陈蒨当皇帝后,陈霸先被任命为员外散骑常侍。天嘉元年,因为长城之战的功劳,被封为欣乐县侯,食邑一千户。不久,又跟着侯安都等人一起在栅口抵抗王琳,在芜湖打仗,陈霸先乘坐大型战船,冲锋陷阵,第一个击中敌船。王琳平定后,陈霸先的功劳排第一。第二年,被任命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巴、武沅四州诸军事、智武将军、郢州刺史,食邑增加到一千五百户。后来又升为平西将军。
周迪在临川造反,皇上立刻下令,让昭达带兵去征讨。周迪被打败逃跑了,昭达因为立功被封为护军将军,还配了一支仪仗队,升为邵武县侯,封地也增加了,和以前加起来一共两千户,还是原来的侍中。过了四年,陈宝应又和周迪一起攻打临川,皇上再次任命昭达为都督去讨伐周迪。昭达到了东兴岭,周迪又跑了。昭达追过去,在建安驻扎下来,准备攻打陈宝应。陈宝应占据了建安、晋安两郡的边界,在水上和陆地上都设了防线,抵挡官兵。昭达和他交战,没占到便宜,于是占据了上游,命令士兵砍伐树木,连枝带叶做成木筏,在上面绑上木板,再用粗绳子连接起来,一个接一个地排列营寨,夹在两岸。陈宝应多次挑战,昭达却按兵不动。不久,下起了暴雨,江水暴涨,昭达就放出木筏冲破了陈宝应的水上防线,水上防线全被摧毁了。然后又出兵攻打他的步兵。双方正在激战,这时皇上派余孝顷从海上赶来支援。余孝顷正好赶到,双方合力进攻,陈宝应的大军溃败,闽中地区被攻克,陈宝应和留异都被俘虏。昭达因为功劳被封为镇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皇上以前做梦梦到昭达升官,第二天早上还把梦告诉了大臣们。后来在一次宴会,皇上看着昭达说:“你还记得那个梦吗?你怎么报答我的梦呢?”昭达回答说:“我只能像狗和马一样尽心尽力地为皇上效劳,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报答。”不久,昭达又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江州、郢州、吴州三州军事、镇南将军、江州刺史,还是原来的侍中、仪同三司,仪仗队也保留着。
废帝登基后,昭达被提升为侍中、征南将军,改封邵陵郡公。华皎造反时,他写的信和告示,都假借昭达的名义,还多次派人来招降昭达,昭达把华皎派来的使者全部抓起来,送到了京城。华皎被平定后,昭达被晋升为征南大将军,封地增加了,一共两千五百户。任期满了,他又被征召为中抚大将军,还是原来的侍中、仪同三司,仪仗队也保留着。高宗即位后,昭达被晋升为车骑大将军,因为回朝晚了,被官员弹劾,降为车骑将军。
欧阳纥在岭南造反了,朝廷就派昭达都督大军去讨伐他。昭达日夜兼程,火速赶到了始兴。欧阳纥听说昭达这么快就到了,吓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就赶紧在洭口摆开阵势,堆了很多沙石,装进竹笼里,放在水栅外面,想用来堵住船只。昭达占据了上游,造了冲撞用的撞船,对着敌人的栅栏冲过去。他还命令士兵们咬着刀,潜入水中,砍断竹笼,竹笼全散了架。然后就放出大船顺着水流冲过去攻击敌人,敌军大败,欧阳纥也被抓住了,押送到京城,广州也就平定了。因为这次战功,昭达被封为车骑大将军,又升迁为司空,其他的官职都保持不变。
太建二年,昭达率领军队去江陵征讨萧岿。当时萧岿和周朝军队在青泥中囤积了大量的船只,昭达就派偏将钱道戢、程文季等人,乘着轻便的小船偷袭他们,烧掉了他们的船只。周军又在峡口南岸修筑了工事,叫做安蜀城,还在江面上横着拉起了一条大绳索,编织芦苇做成浮桥,用来运送军粮。昭达就命令士兵们拿着长戟,安装在楼船上,向上砍断他们的绳索,绳索断了,军粮也就运送不上来了,于是昭达就率领军队攻打安蜀城,把城池攻下来了。三年后,昭达生病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朝廷追赠他大将军的称号,增加五百户的食邑,配给二十名持剑卫士。
昭达为人很严格,每次奉命出征,都日夜兼程;但是每次取得胜利,他总是把功劳归于将士们,伙食和饮食,都和士兵们一样,将士们都很拥戴他。每次喝酒聚会,他都会隆重地安排歌舞表演,各种羌胡音乐应有尽有,乐器、音乐、舞姿,都是当时一流的水平,即使是在和敌人对峙,旗鼓相望的时候,他也不停止这些娱乐活动。四年后,昭达被配享世祖庙庭。
子大宝啊,继承爵位当上了邵陵郡公,官职做到散骑常侍、护军那么高。后来外放到丰州当刺史,结果在当地贪污腐败,作威作福,老百姓对他恨得牙痒痒的。皇上没办法,就派太仆卿李晕去代替他。
到了至德三年四月,李晕就要到丰州上任了,子大宝这小子居然起了歹心,直接把李晕给杀了,然后举兵造反!他还派手下杨通去攻打建安。建安内史吴慧觉死守城池抵抗,杨通几次进攻都没能攻下来。 朝廷的军队慢慢逼近,子大宝手下的兵也人心涣散,眼看就要玩完了,子大宝没办法,只好跟杨通一起逃跑了。
朝廷派陈景详带兵追赶子大宝。子大宝逃进山里,山路又险又难走,根本走不动了,杨通只好背着他慢慢往前挪。没多久就被追兵追上了,直接被抓了个现行,押回京城途中就死了,脑袋还被砍下来挂在朱雀航示众,他的家族也被灭了三族。
史书上评论说:黄法抃、淳于量在梁朝灭亡、天下大乱的时候,刘邦、项羽还没分出胜负,能看清局势、明辨是非的人很少。这二位却看清了形势,最后都官至三公,可见他们的智慧。昭达跟皇上是老乡,关系跟邓禹、萧何一样好,皇上登基后,对昭达非常信任,委以重任。 在打仗和平乱的过程中,昭达屡立战功,堪称一代良臣良将,就像东吴的周瑜和耿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