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邃,字渊明,是河东闻喜人,是魏国襄州刺史裴绰的后代。他爷爷裴寿孙,住在寿阳,做过宋武帝的前军长史;他爸爸裴仲穆,是骁骑将军。裴邃十岁就能写文章,还特别擅长《左氏春秋》。齐建武年间,刺史萧遥昌看中他的才华,让他当了自己的府主簿。寿阳有个八公山庙,萧遥昌要立碑,就让裴邃写碑文,写得特别好,大家都夸他。后来裴邃参加考试,考了个好成绩,当上了奉朝请。
东昏侯继位后,始安王萧遥光当了抚军将军、扬州刺史,就请裴邃当他的参军。后来萧遥光战败了,裴邃就回到寿阳。正赶上刺史裴叔业带着寿阳投降了魏国,豫州很多名门望族都被抓走了,裴邃也跟着大家一起北迁了。魏宣武帝很欣赏他,让他当了司徒属、中书郎,后来又让他当了魏郡太守。魏国派王肃去镇守寿阳,裴邃就一直想跟着王肃,偷偷地计划着回到南方。
天监年间,他终于找到机会偷偷跑回朝廷,被任命为后军谘议参军。裴邃请求到边境效力,后来被任命为辅国将军、庐江太守。当时魏国的将军吕颇带着五万大军突然来攻打庐江郡,裴邃带领手下士兵抵抗,打败了他们,还被加封为右军将军。五年后,朝廷征讨邵阳洲,魏国军队在淮河上架起长桥过河。裴邃就在桥边筑起防御工事,每次战斗都取得胜利。 他还秘密制造了一种叫“没突舰”的战船。
后来遇到大雨,淮河水暴涨,裴邃就乘着这种战船直接冲到桥边,魏军吓坏了,溃不成军,裴邃乘胜追击,大获全胜。他攻克了羊石城,杀了城主的元康;又攻克了霍丘城,杀了城主的宁永仁;平定了小岘,还攻打合肥。因为这些战功,他被封为夷陵县子,食邑三百户,后来又升迁为冠军长史、广陵太守。
我跟乡里人一起去了魏武庙,然后就聊起了历代帝王的功绩。结果,我老婆的侄子王篆偷偷摸摸地跟高祖告状,说我裴邃夸夸其谈,行为举止不像个臣子。就这样,我被贬官了,当上了始安太守。我心里想着要在边疆立功,不想在偏远的地方闲着,就给吕僧珍写信说:“以前阮咸、颜延都有过‘两次被贬为地方官’的感慨,我才能比不上古人,现在已经是‘第三次’了,这可不是我想要的啊,这可怎么办!”还没到任,就碰上魏军攻打宿预,皇上命令我去抵抗。我带兵到直渎的时候,魏军就撤退了。后来我升迁为右军谘议参军、豫章王云麾府司马,率领部队帮助守卫石头城。之后外放担任竟陵太守,开垦屯田,对公家和百姓都有好处。我又升迁为游击将军、朱衣直阁,在宫中直殿省值班。没多久,我又升迁为假节、明威将军、西戎校尉、北梁、秦二州刺史。我又开垦了几千顷屯田,粮仓都装满了,减少了边境的运输压力,百姓和官吏都安居乐业,他们就一起送来一千多匹绢表示感谢。我平静地说:“你们不应该这样做;我也不能拒绝你们的礼物。”最后只收下了两匹绢。之后我回到朝廷担任给事中、云骑将军、朱衣直阁将军,最后升迁为大匠卿。
普通二年,义州刺史文僧明叛变投降了魏国,魏军前来支援。皇上任命我为假节、信武将军,统领军队去讨伐。我深入魏国境内,走了一条边境小路,出其不意地袭击了敌人。魏国在义州任命的刺史封寿占据着檀公岘,我打败了他,然后包围了义州城,封寿被俘请降,义州被平定。我被任命为持节、督北徐州诸军事、信武将军、北徐州刺史。还没上任,我又被提升为督豫州、北豫、霍三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守合肥。
四年后,他升职了,当上了宣毅将军。这一年,大军要北伐,他被任命为征讨军队的总指挥,带着三千骑兵,先去偷袭寿阳。九月壬戌日晚上,他们悄悄地到了寿阳城下,攻击城外的外城,砍断城门冲了进去。一天之内打了九次仗,可惜后军蔡秀成迷路没赶到,因为援军断绝,他只好撤兵回去了。
之后,他又重新整顿军队,集合士兵,命令各将领用不同的颜色区分队伍。他自己穿黄袍,率领骑兵,先攻下了狄丘、甓城、黎浆等城池,还屠杀了安成、马头、沙陵等地的守军。那年冬天,他还开始修建芍陂。
第二年,他又打败了魏国的信蔡郡,一路打到郑城,汝颍一带的百姓都纷纷响应他。魏国的寿阳守将长孙稚和河间王元琛,带着五万大军出城来挑战。他命令将士们分成四个队伍埋伏起来,还让直阁将军李祖怜假装逃跑来引诱敌人。长孙稚他们全军出动追击,结果四个埋伏的队伍一起冲出来,魏军大败,斩首一万多。长孙稚他们吓得四处逃窜,躲回城里不敢再出来了。那年五月,他在军中去世了。
朝廷追赠他侍中、左卫将军的官职,还赐给他一支仪仗队,并晋升爵位为侯,增加封地七百户,谥号为“烈”。
他平时话很少,不怎么笑,但心思缜密,很有谋略,为人宽厚开明,很能得到将士们的拥戴。他为人正直,很有威望,将领士兵都很敬畏他,很少有人敢违反军纪。他死后,淮河、肥河一带的人无不痛哭流涕,都说如果他不死,洛阳根本就攻不下来。
这位子之礼,字子义,一开始是从国子监毕业后被推荐,当上了邵陵王国的左常侍和信威行参军。后来邵陵王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他就升职成了长流参军,不过还没来得及上任,就被留在了京城宿卫,后来又当上了直阁将军。他父亲去世后,守孝期满,继承了爵位,接着就请求跟随军队去讨伐寿阳,被任命为云麾将军,之后又升迁为散骑常侍。
后来他又参与了攻打魏国的广陵城,成功攻克了城池,于是被任命为信武将军、西豫州刺史,还加封了轻车将军的官职。之后他又当上了黄门侍郎,然后升迁为中军宣城王司马。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都督北徐州、仁州、睢州三州军事,官职是信武将军、北徐州刺史。后来朝廷征召他担任太子左卫率,同时兼任卫尉卿,之后又转任少府卿。最后他去世了,被追谥为“壮”。他的儿子子政,在承圣年间,官至给事黄门侍郎。江陵城失守后,他也按照规定投降了西魏。
之高,字如山,是中散大夫庾邃的儿子。他一开始当州从事,后来做了新都县令、奉朝请,然后升迁为参军。他挺爱读书,年轻时就很有志气,经常跟着他叔父庾邃一起征战,每次都能立功,庾邃很器重他,军队里的重要事情都交给他负责。在寿阳之战中,庾邃战死沙场,之高跟着夏侯夔一起平定了寿阳,之后被任命为平北豫章长史、梁郡太守,还被封为都城县男,食邑二百五十户。 那时候魏国的汝阴郡来投降,朝廷命令之高去接待他们,还授予他假节、飚勇将军、颍州刺史的官职。结果颍州百姓晚上造反,翻墙进城,之高带领家丁和部下奋力反击,才把叛军赶跑。
后来他父亲去世,之高回京奔丧。服丧期满后,他被任命为光远将军,参与平定了阴陵的盗贼,之后被任命为谯州刺史。之后他又被任命为左军将军,接着又外放担任南谯太守、监北徐州,后来又升迁为员外散骑常侍。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雄信将军、西豫州刺史,其他职务不变。侯景叛乱的时候,之高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南豫州刺史、鄱阳嗣王范让之高统领江右援军,驻扎在张公洲。柳仲礼到达横江,之高派了两百多艘船去迎接他,和韦粲等人一起在青塘扎营,占据了建兴苑。等到城池失守,之高退回合肥,和鄱阳王范一起往西撤退。 他们慢慢走到新蔡,手下有一万多兵马,但还没归属哪一方势力。元帝派萧慧正去召见他,任命他为侍中、护军将军。到了江陵后,朝廷又授予他特进、金紫光禄大夫的官职。他去世的时候,七十三岁。朝廷追赠他侍中、仪同三司的官职,赐予鼓吹一部。谥号为恭。他的儿子之畿,官至太子右卫率、隽州刺史。西魏攻陷江陵时,之畿奋勇作战,战死沙场。
之平,字如原,是之高的第五个弟弟。他年轻的时候也跟着庾邃一起征战,凭借军功被封为都亭侯。他先后担任武陵王常侍、扶风郡太守、弘农郡太守,但这些职位都没做多久,后来被任命为谯州长史、阳平太守。侯景叛乱时,他坚决抵抗,城池失守后,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太子詹事。
之横,字如岳,是之高的第十三弟。从小就喜欢交朋友,性格豪爽仗义,不怎么经营产业。之高看他行为放荡不羁,就故意给他盖窄小的被子,吃粗茶淡饭来激励他。之横感慨地说:“大丈夫要富贵,一定要盖上百幅的被子!”于是就带着几百个仆人,在芍陂大规模开垦田地,盖起了别墅,很快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太子(后来的太宗)听说后,把他召来,任命他为河东王常侍、直殿主帅,后来又升迁为直阁将军。
侯景叛乱的时候,之横被任命为贞威将军,跟随鄱阳王范缜讨伐侯景。侯景渡过长江,范缜和他的长子范嗣一起前去救援。他们连营扎寨渡过淮河,占据了东城。京城沦陷后,之横退回合肥,和范缜溯江而上前往湓城。侯景派任约从上游进攻晋熙,范缜命令之横从下游前去支援,还没到,范缜就去世了,之横这才返回。
当时寻阳王萧大心在江州,范缜的副将梅思立暗中请求萧大心攻打湓城,之横杀了梅思立,拒绝了萧大心。萧大心于是率领江州投降了侯景。之横率领部众和他的哥哥之高一起投奔元帝,元帝下诏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廷尉卿,然后又派他出任河东内史。之后他又跟随王僧辩在巴陵抵抗侯景,侯景退兵后,之横被任命为持节、平北将军、东徐州刺刺史、中护军,封豫宁侯,食邑三千户。
他又跟随王僧辩追击侯景,平定了郢州、鲁州、江州、晋州等地,一直担任先锋,冲锋陷阵。最后到达石头城,打败了侯景,侯景东逃,王僧辩命令之横和杜崱进驻台城防守。后来陆纳占据湘州叛乱,之横又跟随王僧辩南下讨伐。在战场上斩杀了陆纳的将领李贤明,平定了叛乱。他还打败了武陵王萧纪的军队于硖口。之后被任命为吴兴太守,这时候他终于做成了百幅被子,实现了当初的愿望。
后来江陵失守,北齐派上党王高涣挟持贞阳侯攻打东关,晋安王萧方智承制,任命之横为使持节、镇北将军、徐州刺史,统领大军,配备了鼓吹乐队,让他去守卫蕲城。之横的营垒还没修建完毕,齐军就大举进攻,兵力耗尽,箭矢用完,最终战死沙场,时年四十一岁。朝廷追赠他侍中、司空公的官职,谥号为忠壮。他的儿子凤宝继承了他的爵位。
夏侯亶,字世龙,是车骑将军夏侯详的儿子。齐朝刚建立的时候,他一开始被任命为奉朝请,也就是个小官。到永元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父亲夏侯详当上了西中郎将,做了南康王司马,跟着南康王驻守荆州,而夏侯亶留在京城,当了个东昏侯(萧宝卷)手下管事的。后来崔慧景造反,夏侯亶因为在抵抗叛乱中立了功,升了骁骑将军。
等到高祖萧衍起兵的时候,他父亲夏侯详和长史萧颖胄一起响应萧衍,偷偷地派人到京城迎接夏侯亶。夏侯亶就带着宣德皇后(萧宝卷的皇后)的命令,让南康王萧宝融继承皇位,封了十个郡给他,让他当了宣城王,还把夏侯亶升为相国,让他自己组建班子,选拔官员。建康城被攻下后,夏侯亶被任命为尚书吏部郎,没多久又升了侍中,还拿着玉玺去迎接高祖萧衍。
天监元年,他被派去当宣城太守。没多久又回到京城,当了散骑常侍,还兼任右骁骑将军。六年的时候,他又被外派去当平西始兴王的长史和南郡太守,结果他父亲去世了,他就辞官回家守孝。他守孝非常认真,住在墓地旁边,把自己的家产都分给了弟弟们。八年后,他又被任命为持节、督司州诸军事、信武将军、司州刺史,还兼任安陆太守。守孝期满后,他继承了丰城县公的爵位。他在州里当官,很有恩威,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十二年,他回到朝廷,当了都官尚书,后来又升任给事中、右卫将军,还兼任豫州大中正。十五年,他又被外派去当信武将军、安西长史、江夏太守。十七年,他回到朝廷,当了通直散骑常侍、太子右卫率,后来又升任左卫将军,还兼任前军将军。没多久,他又被外派去当明威将军、吴兴太守。他在吴兴当官,政绩很好,当地官员和百姓都为他立了画像和碑刻来歌颂他。普通三年,他回到朝廷,当了散骑常侍,还兼任右骁骑将军,后来又升任太府卿,散骑常侍的职位还保留着。后来因为公务上的过失被免职,没过多久,皇帝又下诏书让他复职。五年的时候,他又升任中护军。
六年,皇上发起了大规模的北伐。首先派豫州刺史裴邃,带着谯州刺史湛僧智、历阳太守明绍世、南谯太守鱼弘、晋熙太守张澄这些当时有名的猛将,从南方进攻寿阳城,结果没攻下来,裴邃就死了。
于是皇上就派了刘亶,让他拿着皇帝的命令,快马加鞭地赶去代替裴邃。刘亶跟魏国的河间王元琛、临淮王元彧等人对峙,打了好多次胜仗。后来又收到秘密命令,让他带兵回合肥休整人马,等淮河上的水坝修好再进攻。
七年夏天,淮河上的水坝蓄水很多,寿阳城眼看就要被淹了,皇上又派了北路的军队,由元树统领彭宝孙、陈庆之等人稍微推进,刘亶则率领湛僧智、鱼弘、张澄等人从清流涧进军,准备攻入淮河和合肥地区。魏军在合肥附近筑城,想要抄刘亶军队的后路,刘亶和僧智就回过头去袭击他们,打败了魏军。接着他们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也从北路赶来会合。两军合兵一处,所到之处,敌人纷纷投降。一共降服了五十二座城池,俘获了七万五千男女,缴获了二十万石粮食。皇上就下令,把寿阳按照以前的建制设立豫州,把合肥镇改为南豫州,还任命刘亶为使持节、都督豫州以及淮南、豫州、霍州、义州、定州等五州的军事,官拜云麾将军,担任豫州和南豫州刺史。
寿春地区长期遭受战乱,百姓大多逃散了,刘亶减轻刑罚,降低赋税,鼓励务农,减少徭役,没过多久,人民户口就恢复了。大通二年,刘亶被晋升为平北将军。三年,刘亶在州镇去世了。皇上听到这个消息,当天就穿素服举哀,还追赠他车骑将军的称号,谥号为“襄”。寿春的百姓夏侯简等五百人上表请求为刘亶立碑建祠,皇上准许了他们的请求。
刘亶这个人长得好看,为人宽厚,很有度量,还读过很多书,很会说话,能跟人辩论,而且能准确地回答问题。他的族人夏侯溢当了衡阳内史,有一天辞别刘亶的时候,皇上问刘亶:“夏侯溢跟你关系怎么样?”刘亶回答说:“他是我的堂弟。”皇上知道夏侯溢跟刘亶关系比较远,就说:“你这个人真粗俗,连族亲关系都分不清。”刘亶回答说:“我听说,服侍过的人,关系容易疏远,所以我不好意思说是族亲。”当时的人都觉得他回答得很好。
他当过六郡三州的官,从来不攒钱置办产业,领到的俸禄赏赐,都分给了亲戚朋友。他生活简朴,穿衣住行,够用就行,从不追求奢华。晚年倒是挺喜欢听音乐,养了十几个歌姬舞女,但那些女人穿戴打扮都很普通。有客人来的时候,他就让她们隔着帘子演奏,当时人们都戏称那帘子是“夏侯妓衣”。
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谊,一个叫损。谊继承了丰城公的爵位,后来当上了太子舍人、洗马。太清年间,侯景造反,谊和弟弟损带着部队进城抵抗,结果都死在了城里。
他弟弟叫夔,字季龙。一开始在齐国的南康王府当行参军。到中兴年间,升职做了司徒属。天监元年,当上了太子洗马、中舍人、中书郎。他父亲去世后,守孝期满,被任命为大匠卿,负责建造太极殿。普通元年,他被任命为邵陵王信威长史,负责处理王府事务。同年,他又被任命为假节、征远将军,带兵北上征讨,回来后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第二年,他又协助裴邃平定了义州的叛乱。第三年,他接替哥哥当上了吴兴太守,不久又升任假节、征远将军、西阳、武昌二郡太守。第七年,朝廷征召他担任卫尉,还没上任,就被改任为持节、督司州诸军事、信武将军、司州刺史,兼任安陆太守。
话说,八年过去了,皇上命令夔州刺史壮武将军裴之礼和直阁将军任思祖,从义阳出发,攻打平靖、穆陵、阴山三座关隘,结果全拿下了!那时候,谯州刺史湛僧智正围困魏国的东豫州刺史元庆和在广陵,已经攻进了城里。魏国的将军元显伯带兵来救援,结果被僧智打败了。裴之礼从武阳赶来和僧智会合,直接切断了魏军的退路。元庆和在城里修筑工事固守,等到裴之礼到了,就主动投降了。
裴之礼想把功劳让给湛僧智,但僧智说:“元庆和本来就想投降您,不想投降我。您要是去了,反而会坏事。再说,我带的都是临时招募的乌合之众,不好管理。您带兵一向严明,肯定不会违反军纪,您去接受他的投降,最合适不过了。” 于是裴之礼就登上了城楼,把魏国的旗帜撤掉,换上了朝廷的军旗,大家都不敢乱动。元庆和放下武器出来投降,军队里一点儿骚乱都没有。一共投降了男女老少四万多人,粮食六十万斛,其他的物资也很多。元显伯听说后,吓得半夜就逃跑了,我们的军队追上去,活捉了两万多人,斩杀的更是数不清。皇上就下令让湛僧智担任东豫州刺史,镇守广陵。裴之礼则率军驻扎在安阳。他还派偏将攻打楚城,把那里的所有人全都俘虏了。这样一来,义阳以北的道路就和魏国彻底断绝了。
大通二年,魏国的郢州刺史元愿达请求投降,高祖皇帝下令让郢州刺史元树去迎接元愿达,裴之礼也从楚城赶去会合,最后就留在那儿镇守了。皇上把魏国的郢州改名为北司州,任命裴之礼为刺史,还让他兼管司州军务。三年后,裴之礼升任使持节,晋升为仁威将军,被封为保城县侯,食邑一千五百户。到了中大通二年,他又被征召为右卫将军,后来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官回家守孝。
当时魏国的南兖州刺史刘明带着谯城投降了朝廷。朝廷下令让镇北将军元树率领军队前去迎接,同时任命夏侯夔为云麾将军,让他随军北上讨伐叛乱。没多久,夏侯夔就被授予使持节、督南豫州诸军事、南豫州刺史的职务。
六年后,他又升迁为使持节、督豫、淮、陈、颍、建、霍、义七州诸军事、豫州刺史。豫州因为长期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很多人都丢了工作。夏侯夔就带领士兵们在苍陵修建水坝,灌溉了一千多顷的农田。每年收成都能达到一百多万石粮食,既充实了军队的储备,也用来救济贫困百姓,豫州境内的人都因此受益匪浅。 夏侯夔的哥哥夏侯亶之前也担任过豫州刺史,现在夏侯夔又接替了他的位置。兄弟俩都在豫州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老百姓都编歌谣来赞扬他们:“我之有州,频仍夏侯;前兄后弟,布政优优。”夏侯夔在豫州任职七年,政绩显著,远近百姓都归附于他。他手下有一万多士兵,两千多匹战马,个个训练有素,战斗力强,这在当时是相当强大的军事力量。
夏侯夔为人豪奢,家里姬妾成群,穿戴绫罗绸缎、金银首饰的就有上百人。但他为人爱好结交朋友,并不因为自己的权势而看不起人,府上经常宾客盈门,文武官员都来拜访他,当时的人也以此称赞他。大同四年,夏侯夔在豫州去世,享年五十六岁。朝廷下诏为他举哀,赐予二十万钱和二百匹布作为丧葬费用,并追赠他侍中、安北将军的职位,谥号为“桓”。他的儿子夏侯撰后来官至太仆卿。
夏侯夔的弟弟夏侯譒,年轻时就行为粗暴,品行不端,经常待在乡下,但他继承了他父亲的部曲,协助州郡防御。刺史萧渊明看重了他的军事才能,把他引荐为府长史。后来萧渊明在彭城战死,夏侯譒又成为了侯景的长史。侯景后来起兵造反,夏侯譒作为先锋渡过长江,在城西士林馆驻扎军队,大肆抢掠官邸和富户人家,抢走了大量的子女财物。萧渊明在世的时候有四个美貌的妾室:章氏、于氏、王氏、阮氏。萧渊明死后,他的妾室都回到了京城,夏侯譒攻破了萧渊明的府邸,把这四个妾室都霸占了。
鱼弘,襄阳人,个子高高的,长得白净漂亮。他多次参加征战,总是冲锋陷阵,先后做过南谯、盱眙、竟陵三个地方的太守。他经常跟人说:“我当官,就追求四个‘尽’:水里的鱼鳖都抓光,山里的獐鹿都猎光,田里的粮食都收光,村里的老百姓都服服帖帖的。男人这辈子,就像轻飘飘的尘埃落在柔弱的草叶上,转瞬即逝,像白驹过隙一样快。人生能享受到快乐和富贵又有多少时候呢!”所以他就尽情地享受生活,养了一百多名侍妾,金银珠宝首饰堆积如山,穿戴的衣服、用的器物、坐的车马,都是当时最顶级的。后来他又升迁为平西湘东王司马,以及新兴、永宁两个郡的太守,最后在任上去世了。
韦放,字元直,是车骑将军韦叡的儿子。他一开始在齐晋安王宁朔那里当迎主簿,高祖在雍州的时候,又把他召来当主簿。韦放身高七尺七寸,腰围八围,长得非常威武。天监元年,他当了盱眙太守,后来又调任通直郎,接着又当了轻车晋安王中兵参军,然后升迁为镇右始兴王谘议参军,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守孝期满后,继承了永昌县侯的爵位,被外派担任轻车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之后又升任假节、明威将军、竟陵太守。他在任上处理政务公正和善,深受官员和百姓的称赞。六年的时候,朝廷大规模北伐,任命韦放为贞威将军,让他和胡龙牙一起配合曹仲宗出兵。七年,夏侯亶攻打黎浆没成功,高祖又派他率领军队从北路去支援寿春城。后来他又升迁为云麾南康王长史、寻阳太守。韦放长期担任藩镇佐官,都做出了显著的政绩。
公元八年,皇上派曹仲宗他们去攻打涡阳,又让(主角)担任明威将军,带兵去支援。魏国的将军费穆带兵突然杀到,(主角)的军营还没来得及建立好,手下只有两百多人。
(主角)的弟弟洵,特别勇敢,是全军的主力,(主角)就让他一个人骑马冲锋陷阵,好几次都打退了魏军。后来,弟弟的马都受伤了,跑不动了,(主角)自己身上也中了三支箭。大家都吓坏了,想让(主角)赶紧跑路。
(主角)大声呵斥他们说:“今天只有死路一条!”然后,他摘下头盔,下马坐在胡床上指挥作战。这下,士兵们都拼死战斗,一个人抵得上百人。魏军最终撤退了,(主角)还追击到涡阳城下。
魏国又派常山王元昭、大将军李奖、乞佛宝、费穆等人,一共五万人来增援。 (主角)率领陈度、赵伯超等将领夹击敌人,大获全胜。涡阳城城主王纬投降了。(主角)登上城楼,统计了一下,共有四千二百名降兵,缴获的武器装备堆积如山;他还派了三十个降兵分别去报信,告诉李奖、费穆等人。魏军丢下营寨,四处逃窜,我军乘胜追击,几乎把他们全歼了。还抓了费穆的弟弟费超,以及王纬,一起押送到了京城。
后来,(主角)被任命为太子右卫率,又升任通直散骑常侍。之后,他又被派去担任持节、督梁、南秦二州诸军事、信武将军、梁、南秦二州刺史。中大通二年,调任督北徐州诸军事、北徐州刺史,加封四百户,其他的官职不变。他在北徐州镇守了三年,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被追谥为宜侯。
(主角)为人宽厚老实,乐于助人,对弟弟们特别好。每次要离开家去远方,或者出征回来后,他总是和弟弟们睡在一个房间里。当时人们称他们为“三姜”。
开始的时候,(主角)和吴郡的张率,各自的侧室都怀孕了,他们就结成了姻亲。后来,两人都生了孩子,但还没长大,张率就去世了,留下孤儿寡母,(主角)一直照顾他们。等到他做了北徐州刺史,有些有权势的人家来求亲,(主角)说:“我不能失信于老朋友。”于是,他把自己的儿子娶了张率的女儿,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张率的儿子。当时,人们都称赞(主角)重情义。他的长子粲,另有传记。
史学家说啊,裴邃的文采很早就出名了,而且他的想法也很深邃;夏侯亶特别好学,口才又好;夔(kuí)这个人呢,生活奢侈,但是很爱惜人才;韦放为人宽厚,并且很讲信用,这四个人都赶上了好时候,遇到了赏识他们的君主,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
后来他们都当上了州牧或者郡守,打仗也立了功,保卫了边疆,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文武双全,是梁朝有名的大臣啊! “允文武之任,盖梁室之名臣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