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字休远,是太原祁县人。他爷爷王深,做过北中郎司马。他爸爸王天生,宋朝末年当过高级将领,在石头城打败了司徒袁粲,因为功劳被封为巴西郡太守、梓潼郡太守,还被赐爵上黄县男。王茂小时候,他爷爷王深就特别看好他,经常跟熟人说:“这是我们家的千里马,将来光宗耀祖的,肯定是他!”
王茂长大后,喜欢读兵书,能抓住要领,理解书中的精髓。他性格沉稳内敛,不随便跟人交往,长得高大帅气,皮肤白皙,容貌俊美。齐武帝还在平民百姓的时候,就见过王茂,感叹地说:“王茂年纪轻轻,就长得这么堂堂正正,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宋朝升明年间快要结束的时候,王茂开始做官,先是被任命为奉朝请,后来又当过后军行参军、司空骑兵、太尉中兵参军。
当时魏国的将领李乌奴带兵攻打汉中,王茂奉命前往西线作战。魏军撤退后,王茂回到朝廷,被任命为镇南司马,同时兼任临湘县令。之后,他又升任越骑校尉。魏军又攻打兖州,王茂当时担任宁朔将军长史,驻守北方边境,支援前线作战。后来他回朝,被任命为前军将军,担任江夏王的司马。之后他又升任宁朔将军、江夏内史。
建武年间刚开始的时候,魏军包围了司州,王茂率领郢州的军队前去救援。高祖(指萧道成)亲自率领军队攻占了贤首山,魏国的将领王肃、刘昶前来迎战,王茂跟随高祖抵抗,大败王肃等人。魏军撤退后,王茂回到郢州,又升任辅国长史、襄阳太守。
刘邦起兵的时候,茂私和张弘策劝刘邦迎接汉献帝,刘邦觉得不行,这事儿记载在《高祖纪》里。刘邦从雍州出发,每次都派茂当先锋。军队到了郢城,茂率军攻下平加湖,打败了光子衿、吴子阳等人,斩杀俘虏数以万计,然后回汉川报捷。郢州和鲁州平定后,茂跟着刘邦东进,继续担任先锋。军队到达秣陵,东昏侯派大将王珍国,在朱雀门摆开二十万大军,渡过长江请求作战。茂和曹景宗等人一起迎战,大获全胜。追击溃逃的敌人,尸体堆积在江边,投淮河而死的更是数不清。军队一路长驱直入,到达了宣阳门。建康城被攻破,茂被任命为护军将军,不久又升迁为侍中、领军将军。
后来,一群盗贼放火烧了神虎门,茂率领部下赶到东掖门支援,被盗贼射中,茂却跃马前进,盗贼反而逃跑了。茂因为没能彻底阻止盗贼,自己上表请求免职,皇上特别恩准,没同意。茂被加封为镇军将军,封望蔡县公,食邑二千三百户。
同年,江州刺史陈伯之起兵叛乱,茂被任命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诸军事、征南将军、江州刺史,配备鼓吹乐队一部,南下讨伐陈伯之。陈伯之逃到魏国去了。当时九江刚刚遭受战乱,百姓渴望恢复生产,茂致力于发展农业,减轻赋税,百姓都很安居乐业。四年后,魏国入侵汉中,茂奉诏西征,魏军这才撤兵。六年,茂被提升为尚书右仆射,散骑常侍的职位不变。他坚决推辞不接受,改任侍中、中卫将军,兼领太子詹事。七年,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太子詹事的职位不变。八年,以原官职加开府仪同三司、丹阳尹,侍中职位不变。
那时候天下太平,刘邦正迷信那些文雅之士,茂心里很不痛快,每次在侍宴时喝醉了,言语和脸色都不太好,刘邦总是宽容地原谅他,从不责备。十一年,茂被提升为司空,侍中、丹阳尹的职位不变。茂辞去了丹阳尹的职位,改任中权将军。
他为人宽厚仁慈,做官虽然没什么名声,但百姓都很安心。在家也规规矩矩的,穿着整齐,即使是仆人和丫鬟也从未见过他懒散的样子。他长得特别英俊,眉毛就像画出来的一样。每次上朝,大家都看着他呢。第二年,他就升官了,当上了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他在江州当了三年官,就去世了,那年六十岁。高祖皇帝非常悲痛惋惜,赏赐给他三十万钱,三百匹布。
皇帝还下诏书说:“表彰他的功德和功勋,这是贤明的君主应该遵循的准则;思念他的逝去,追思他的功劳,这是前代的典范和法令。故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茂,见识广博,器量端正。从国家初创时期开始,他就尽心竭力地为国家效力,忧国忧民,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国家正需要他的谋略和才能,来巩固朝廷的统治;没想到他却突然去世了,朕为此悲痛欲绝。应该增加他的丧葬礼仪,以彰显他的功勋。特赠予他侍中、太尉的官职,增加二十人的仪仗队和一套鼓乐队。谥号为忠烈。”
起初,因为他的功劳很大,高祖皇帝赏赐给他钟磬乐器。他在江州的时候,梦见钟磬自己从架子上掉下来了,心里觉得很不吉利。醒来后,他就让人演奏这套乐器。乐器演奏完毕后,架子上的钟磬果然无缘无故地全部断裂,掉在了地上。他对江州的长史江诠说:“这是天子用来奖励我的乐器啊,乐器都这样了,我能不担忧吗?”没过多久他就生病了,没几天就去世了。
他的儿子贞秀继承了他的爵位,因为守丧期间不守规矩,被官府弹劾,被贬到越州。后来又下诏让他去广州,结果他暗中勾结仁威府的兵参军杜景,想要夺取州城,刺史萧昂讨伐了他。杜景是魏国投降的人,他和贞秀一起被杀了。
曹景宗,字子震,是河南新野人。他爸爸曹欣之,是宋朝的将军,做到征虏将军、徐州刺史那么高的位置。曹景宗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喜欢打猎。经常带着几十个小伙伴到沼泽里追逐獐子鹿,好多人一起追,鹿和马都乱成一团,曹景宗却能在人群中准确射中鹿,大家都很怕误伤马腿,可他箭无虚发,鹿一箭就倒,他以此为乐。
还没到二十岁的时候,曹欣之被调离新野,出任州郡长官,只带了匹马和几个人,半路上突然遇到几百个蛮族贼人包围了他们。曹景宗身上带着一百多支箭,就骑着马冲出去乱射,几乎每一箭都射死一个蛮兵,蛮兵们吓得四散而逃,就这样,曹景宗因为胆量过人而出了名。他挺喜欢看史书,每次读到《穰苴列传》和《乐毅列传》,就放下书本感叹说:“大丈夫就应该像他们这样啊!” 有人推荐他做西曹掾,但他没接受。
宋元徽年间,他跟着父亲到京城,做了奉朝请、员外郎,后来升迁为尚书左民郎。没多久,因为父亲去世,他就辞官回家守孝了。守孝期满后,刺史萧赤斧板推荐他做了冠军中兵参军,又让他担任天水太守。
那会儿是建元初年,蛮族叛乱四起,曹景宗东征西讨,打了不少胜仗,抓获了不少敌人。齐国的鄱阳王萧锵担任雍州刺史后,又任命曹景宗为征虏中兵参军,兼任冯翊太守,负责岘山以南的军事,还升任他为屯骑校尉。他跟当地人张道门关系很好。张道门是齐国车骑将军萧敬儿的儿子,当时担任武陵太守。后来萧敬儿被杀,张道门在郡里被处决,他的亲戚朋友和下属谁也不敢去收尸,曹景宗就从襄阳派人坐船到武陵,把张道门的尸体运回来安葬,乡里人都很敬佩他的义气。
公元436年,魏国的皇帝拓跋宏攻打赭阳,景宗当时是偏将,每次冲锋陷阵都立下战功,因此被提升为游击将军。
公元438年,太尉陈显达率领大军包围马圈,景宗也跟着去了。他带领两千精兵设下埋伏,打败了前来救援的魏军将领拓跋英的四万人马。马圈攻克后,陈显达论功行赏,把景宗排在了自己后面,景宗一点怨言都没有。后来魏军主力到达,陈显达仓皇逃走,景宗带他们走了一条山路,这才让陈显达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公元439年,高祖当上了雍州刺史,景宗积极与他结交,多次邀请高祖到自己家里做客。当时天下大乱,高祖也对他非常看重。永元年间,景宗被任命为冠军将军、竟陵太守。义军起事后,景宗聚集兵马,派自己的亲戚杜思冲去劝说高祖先迎接南康王在襄阳登基称帝,然后再出兵,这样万无一失。但高祖没有听从,具体记载在《高祖纪》里。
高祖到达竟陵后,让景宗和冠军将军王茂一起渡江,包围郢城。从二月打到七月,郢城才投降。之后,景宗又率军先头部队到达南州,统领骑兵和步兵攻打建康。行军到江宁的时候,东昏侯的将领李居士在新亭驻扎重兵。这一天,景宗挑选了一千精锐骑兵到达江宁安营扎寨,还没来得及安顿好,由于长途奔袭,武器装备都破损不堪。李居士一看,觉得景宗军疲惫不堪,便轻敌冒进,鼓噪着冲了上来。景宗披甲上马,奋勇作战,短兵相接,李居士的军队溃不成军,丢盔弃甲地逃跑,景宗乘胜追击,一直打到皂荚桥,在那里筑起了营垒。
景宗又和王茂、吕僧珍相互配合,在大航击败了王珍国的军队。王茂冲入敌军阵心,迅速突破,景宗率兵乘胜追击。景宗手下的士兵都很骁勇强悍,但纪律散漫,他们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抢夺财物,掳掠妇女儿童,景宗也管不住他们。直到高祖到达新城,严厉下令整顿军纪,这才有所好转。之后,景宗又和其他军队一起包围了六门,城池攻破后,景宗被封为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封湘西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并被任命为持节、都督郢、司二州诸军事、左将军、郢州刺史。公元502年,景宗被晋升为平西将军,改封竟陵县侯。
景宗那时候当州官,专门做买卖发财,拼命敛财。他在城南盖了一座大宅子,位置就在长堤东边、夏口北边,还修了好多街巷,开了不少城门,东西方向有好几里长,弄得老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手下兵将也横行霸道。
两年后的十月,魏军来攻打司州,把刺史蔡道恭给围困住了。魏军进攻非常猛烈,城里的人都要抬着木板去井里打水,情况危急。可景宗呢,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根本不管那些事,只顾着带着军队到处打猎玩乐。司州城最后还是被攻破了,御史中丞任昉把这事儿捅到了皇帝那儿。高祖皇帝念在他以前立过功,而且事情过去很久了,所以没怎么追究,只是把他召回朝廷,让他当护军。到了朝廷后,又升官了,做了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五年的时候,魏国的拓跋英带兵攻打钟离,包围了徐州刺史昌义之。 皇上命令景宗率领大军去支援昌义之,豫州刺史韦叡也参与了这次行动,并且受景宗节制。皇上命令景宗先在道人洲驻扎,等所有军队都集结完毕再一起进攻。景宗坚持请求先占领邵阳洲的尾部,皇上没同意。景宗想独自立功,就违抗命令先进了,结果碰上了暴风雨,不少人被淹死了,只好又退回原来的驻扎地。皇上听说后说:“这就是能打败敌人的原因啊。景宗不前进,大概是天意吧!如果孤军深入,城池一时攻不下,一定会很狼狈。现在能等到所有军队一起进攻,才能取得大胜啊。”
等到韦叡到了之后,他和景宗一起进驻邵阳洲,在魏军城墙外一百多步的地方建立营垒。魏军连续进攻都无法击退,死伤了十二三,从那以后魏军就不敢逼近了。景宗等人的武器装备精良崭新,军容非常盛大,魏军一看就气势全无。魏军大将杨大眼在桥北岸修筑城池,用来运输粮草,每次牧民过桥去砍草料,都被杨大眼抢走了。景宗就招募了一千多名勇敢的士兵,直接渡过河,在杨大眼城池南边几里地的地方修筑营垒,并且亲自参加筑垒工作。杨大眼率领军队来攻打,景宗与他作战,打败了杨大眼,于是营垒建成了。景宗派将领赵草守卫那里,因此称之为赵草城,从此以后牧民砍草就方便多了。杨大眼时不时地派兵来抢掠,结果反而都被赵草抓住了。
之前,皇上命令景宗等人准备好高大的战船,用来和魏军桥梁对峙,准备用火攻的计策。命令景宗和韦叡分别攻打一座桥,韦叡攻打南边的桥,景宗攻打北边的桥。六年三月,春天河水上涨,淮水暴涨了六七尺。韦叡派他统领的将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人乘船登陆,攻击魏军在洲上的军队,全部杀死了。景宗趁机命令所有军队一起呐喊着冲上城墙,喊杀声震天动地,杨大眼在西岸烧毁营寨,拓跋英从东岸弃城逃跑。各个营垒接连崩溃,全部丢弃了武器装备,争先恐后地跳河自杀,淮水因此都不流动了。景宗命令军主马广追击杨大眼,追到濊水上,四十多里路,尸体一个挨着一个。昌义之追击拓跋英到洛口,拓跋英只身骑马逃进了梁城。淮河沿岸一百多里,尸体遍地都是,活捉了五万多人,缴获的军粮器械堆积如山,牛马驴骡更是数不胜数。景宗搜集了军队缴获的万余名俘虏和一千匹马,献给皇上报捷,皇上命令他返回本军。景宗率领军队凯旋而归,皇上又赏赐给他四百户,加上以前的共计二千户,并晋爵为公。皇上又任命他为侍中、领军将军,赐给他一支鼓吹乐队。
景宗这个人啊,特别骄傲自负,每次写字,要是遇到不认识的字,他也不问别人,就自己瞎琢磨着写。虽然朝中大臣对他都不怎么看得起,但是只有韦叡,年纪大,又是地方上的名流,景宗对他特别尊重。就算是在皇帝的宴会上,景宗也对他毕恭毕敬的,皇上因此很欣赏景宗。
景宗特别喜欢女人,家里养了几百个歌妓和侍妾,穿金戴银,享尽荣华富贵。他性子急躁,坐不住,一出门就想掀开车帘子。身边的人就劝他,说您现在身份尊贵,大家都在看着呢,不能这么做。景宗就对身边亲近的人说:“我以前在乡下的时候,骑着快马,像龙一样飞奔,跟一群年轻小伙子,几十个人一起,拉弓射箭,嗖嗖的像打雷一样,箭射出去,像饿鹰一样叫。在平原上追逐野獐子,几箭就把它射倒了,渴了就喝它的血,饿了就吃它的肉,甜滋滋的,像喝了甘露一样。感觉耳边生风,鼻孔冒火,那种快乐让人忘记了死亡,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变老。现在到了扬州当大官了,动都不能动,出门连车帘子都不能掀开,下面的人就说不行。把我关在车里,跟新媳妇儿一样闷得慌。这种憋屈的日子,让人喘不过气来!”
景宗这个人特别爱喝酒,爱玩乐。腊月的时候,就在自己家里搞野蛮的庆祝活动,到处去别人家讨酒吃,讨东西吃。本来只是图个乐子,但是他手下那些人太放肆了,就欺负人家的妇女,抢人家的财物。皇上也知道这事儿,景宗这才停手。皇上经常设宴款待功臣,大家一起回忆过去的事儿,景宗喝醉了就乱说话,有时候还把下级官员叫错名字,皇上就故意装作没看见,当作笑话。
七年后,景宗升任侍中、中卫将军、江州刺史。结果在去江州上任的路上死了,那年五十二岁。朝廷赏赐给他二十万钱,三百匹布,追赠他征北将军、雍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谥号为“壮”。他的儿子皎继承了他的爵位。
柳庆远,字文和,是河东解县人。他伯父柳元景,是宋朝的太尉。柳庆远一开始在郢州当主簿,齐朝的时候,先后担任尚书都官郎、大司马中兵参军、建武将军、魏兴太守。魏兴郡遭遇了特大洪水,好多老百姓的家园都被冲毁了,官员们建议把百姓迁移到城里避难。柳庆远却说:“老天爷下雨,跟城墙有什么关系呢?我听说江河水位再高,也不会超过三天,这有什么好担心的?”于是他只下令加固堤坝。没多久水就退了,老百姓都很佩服他。后来他升任长水校尉,又外放担任平北录事参军、襄阳令。
高祖萧道成在雍州的时候,问京兆人杜恽要推荐个治理州郡的人才,杜恽推荐了柳庆远。高祖说:“文和这个人我早知道了,我只是想问问其他人而已。”于是就让柳庆远做了别驾从事史。当时齐朝内忧外患,柳庆远跟亲近的人说:“现在天下就要乱了,英雄豪杰肯定要起来了,谁能够保护百姓,建立霸业呢?会不会就是我们这位君主呢?”于是他就尽心尽力地辅佐萧道成。等萧道成起兵的时候,柳庆远一直都在军中出谋划策。
中兴元年,西台选拔他做了黄门郎,后来又升迁为冠军将军、征东长史。他跟随军队东征,总是冲锋在前。高祖巡视营垒,看到柳庆远的营帐布置得井井有条,每次都感叹说:“要人人如此,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建康城攻克后,柳庆远回到朝廷担任侍中,兼任前军将军,还管着淮陵、齐昌两郡的事务。有一次建康城内晚上失火,宫里的人都很害怕,高祖当时正在宫里,赶紧把所有的钥匙都收起来,问:“柳侍中在哪儿?”柳庆远赶到后,高祖就把所有钥匙都交给他了。可见高祖对他有多么信任。
萧道成建立霸府后,任命柳庆远为太尉从事中郎。高祖受禅登基后,柳庆远又升任散骑常侍、右卫将军,还加封征虏将军,被封为重安侯,食邑一千户。他母亲去世后,他辞去了官职,朝廷又让他以原官复职,但他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天监二年,他升任中领军,改封为云杜侯。天监四年,他又外放担任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高祖在新亭为他饯行,说:“你衣锦还乡,朕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七年前,柳庆远被任命为护军将军,兼领太子庶子。还没等他上任呢,官职又升了,变成了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还兼领右骁骑将军。到了京都,正赶上魏国在宿预城请求投降,皇上给他下令让他去支援,于是就让他暂时代理淮阴太守的职务。魏军后来撤兵了。
八年后,他回到京城,官职又升了,成了散骑常侍、太子詹事、雍州大中正。十年后,他又升任侍中、领军将军,皇上还给他配了仪仗队和乐队。十二年后,他升任安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柳庆远在雍州做官期间,为人清廉正直,老百姓都很怀念他。第二年春天,他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
皇上下了道圣旨:“考虑到他一生忠诚,贯彻先王法令;追封高官厚禄,历代都有先例。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安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云杜县开国侯柳庆远,才识广博,胸怀开阔。他早年就参与国家大事,后来又长期在军队效力。他到西部边疆担任要职,正要大展宏图,却突然去世,朕心中非常悲痛。应该追赠更高的官职,来表彰他的功勋。追赠他侍中、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乐队和侯爵的爵位不变。谥号为忠惠。赏赐钱二十万,布二百匹。”柳庆远去世后,灵柩运回京城,高祖皇帝亲自出来哭祭。他的儿子柳津继承了他的爵位。
一开始,柳庆远他父亲的兄弟,卫将军柳世隆曾经对柳庆远说过:“我以前梦见太尉送给我褥席,后来我就当上了亚台司,我还梦见我把我的褥席送给你了,你将来一定会光宗耀祖。”现在看来,柳庆远果然继承了柳世隆的事业。
吏部尚书陈姚察说:王茂、曹景宗、柳庆远虽然世世代代都是武将家庭出身,但还没做出什么特别突出的功绩。梁兴啊,他可是抓住时机,借助天时地利,完成了自己的抱负,他的功绩可以和方孝孺、邵荣比肩,名字也将刻在钟鼎上流芳百世,真是了不起!想当年汉光武帝虽然很爱护功臣,但最高的官职也不过是朝请郎和特进,像寇恂、邓禹、耿弇、贾复这些人,其实也没完全发挥他们的才能。而王茂他们这些人,却轮流占据着重要的军事要地,最终都官至上将,论及君臣之间的关系,他们比前朝要好得多啊!
这王茂、曹景宗、柳庆远啊,虽然祖上都是当兵的,可也没啥特别牛的战绩。梁兴就不一样了,他抓住了机会,顺势而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功劳堪比方孝孺、邵荣啊,以后他的名字肯定要刻在青铜器上,流传千古,厉害!汉光武帝虽然很器重功臣,但最高的官职也就朝请郎、特进那些,像寇恂、邓禹、耿弇、贾复这些名将,其实也没完全发挥他们的才能。而王茂他们,一个个都当上了重要的军事主官,最后都当上了上将,这君臣关系,比以前可好了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