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那些国家,大部分都在交州的南边和西南的大海里那些岛屿上,距离近的也有三四千里,远的甚至有两三万里,它们西边跟西域的国家接壤。汉武帝元鼎年间,派伏波将军路博德去征服百越,设立了日南郡。从汉武帝开始,那些日南郡外面的国家都来朝贡。到了东汉桓帝的时候,大秦和天竺都通过这条路派使者来进贡。孙权当吴王的时候,还派宣化从事朱应和中郎将康泰去跟那些国家联系。他们走过的路和听说的情况,记载下来就有上百个国家,所以才写了这些传记。晋朝的时候跟中国来往的很少,所以史书上没怎么记载。到了宋朝、齐朝,来朝贡的国家有十多个,这才开始写他们的传记。从梁朝以来,这些国家奉行汉朝的正朔,按时进贡,每年都有船只来,比以前更多了。我现在把这些国家比较显著的风俗习惯收集起来,写成《海南传》。
林邑国,原来是汉朝日南郡象林县,是古代越裳国的范围。伏波将军马援开拓汉朝南方的疆域,设立了这个县。林邑国的领土南北纵横大约六百里,城池离海一百二十里,离日南郡的边界四百多里,北边跟九德郡接壤。它的南面边界,水路大约二百多里,那里有个西方的夷族也称王,马援在那里立了两根铜柱来标志汉朝的边界。林邑国有座金山,石头都是红色的,里面产金子。金子晚上会飞出来,像萤火虫一样。那里还产玳瑁、贝齿、吉贝和沉香木。吉贝是一种树的名字,它的花开的时候像鹅绒一样,把它的纤维抽出来纺成布,洁白跟苎麻布差不多,还可以染成五种颜色,织成花布。沉香木是当地人砍断后,堆放很多年,烂掉后只有木心留着,放到水里会沉下去,所以叫沉香。那些不太沉,不沉也不浮的,就叫栈香。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有个叫区达的功曹(相当于县政府的办事人员),杀了县令自己当了王。 这王位传了好几代,后来王没儿子了,就立他的外甥范熊当王。范熊死了,他儿子范逸继承了王位。
到了晋朝成帝咸康三年,范逸也死了。这时,一个叫文的奴隶篡夺了王位。这个文啊,原本是日南郡西卷县夷帅范稚家的奴隶,平时在山沟里放牛。有一天,他捡到两条大鱼,结果这两条鱼竟然变成了铁!他就用这两块铁铸了一把刀。刀铸好了,文对着石头念念有词,说:“要是这刀能砍破石头,我就能当这个国家的王!”说完,他举起刀砍石头,石头就像切草一样轻松就被砍断了!他自己也觉得这刀太神奇了。
范稚经常派他去林邑(今越南南部)做买卖,他还教林邑国王建造宫殿和制造兵器战车,国王非常器重他。后来,他却陷害了国王的几个儿子,把他们都赶到别的国家去了。等国王死了没儿子继承王位,文就骗了邻国的王子过来,在饮料里下毒毒死了他,然后就威胁老百姓,自己当了国王。他带兵攻打周围的小国家,把那些国家都吞并了,手下竟然有四五万人马。
话说当时交州刺史姜庄派他亲信韩戢和谢稚先后去日南郡当太守,这俩人一个比一个贪婪残暴,把当地老百姓都给祸害苦了。
永和三年,朝廷派夏侯览去当太守,结果更狠,比前面那俩还厉害!林邑国本来就没啥地,眼馋日南郡这肥沃的土地,一直想吞并它。这下好了,老百姓都怨声载道,林邑国就借机起兵攻打日南郡,把夏侯览给杀了,还把他的尸体拿去祭天!他们占领日南郡三年才撤回林邑。
后来交州刺史朱藩派刘雄去日南郡驻守,结果林邑人又杀回来了,把驻军都给屠杀了!他们还打到了九德郡,到处烧杀抢掠。林邑派人跟朱藩说,咱们以横山为界,划清界限吧。朱藩不同意,又派陶缓和李衢去讨伐。林邑人又撤回去了,没过多久,又跑到日南郡扎营。
五年后,林邑王死了,他儿子佛立继位,还继续占着日南郡不放。征西将军桓温派滕畯和九真太守灌邃带着交州和广州的兵马去讨伐,佛立死守城池。灌邃让滕畯带兵在前面猛攻,自己带着七百精兵从后面绕过去,偷袭成功!林邑军大乱,四处逃窜,灌邃一路追杀到林邑,佛立这才投降。
升平年间,林邑又开始作乱,刺史温放把他们打败了。
隆安三年,佛立的孙子须达又来攻打日南郡,抓走了太守炅源,还打到了九德郡,抓走了太守曹炳。交趾太守杜瑗派邓逸等人去打败了他们,后来杜瑗自己升任了交州刺史。
义熙三年,须达又来攻打日南郡,杀了长史,杜瑗派阮斐去打败了他,斩获很多。九年,须达又攻打九真郡,杜慧期跟他们打仗,杀了林邑的交龙王甄知和将领范健等人,还活捉了须达的儿子冉能,以及其他一百多人。
从杜瑗死后,林邑几乎每年都来攻打日南、九德等郡,杀死了无数人,交州因此变得非常虚弱。
须达死了,他的儿子敌真继位了,弟弟敌铠带着母亲逃跑了。敌真追悔莫及,放不下对母亲和弟弟的愧疚,于是放弃了国家跑到天竺去了,把王位禅让给了他的外甥。国家丞相藏驎极力劝谏,但他不听。他外甥继位后杀了藏驎,藏驎的儿子又攻杀了外甥,然后拥立敌铠同母异父的弟弟文敌为王。后来文敌被扶南王子当根纯杀害了,大臣范诸农平定了叛乱,自立为王。范诸农死后,他的儿子阳迈继位。宋朝永初二年,阳迈派使者进贡,宋朝封他为林邑王。阳迈死后,他的儿子继位,但他思念父亲,又改名为阳迈。
这个国家的风俗是这样的:住的房子是高脚屋,叫做“于阑”,门都朝北开;他们用树叶做纸;男女都用横幅的吉贝布裹在腰部以下,叫做“干漫”,也叫“都缦”;他们穿耳戴小环;地位高的人穿皮鞋,地位低的人就赤脚走路。从林邑、扶南以南的国家都是这样的。他们的国王穿法衣,戴着璎珞,就像佛像上的装饰一样。出行的时候,骑大象,吹螺号,打鼓,打着吉贝伞,用吉贝布做旗帜。这个国家没有刑法,犯了罪的人就用大象踩死。他们的大姓叫做婆罗门。结婚必须在八月进行,是女方先向男方求婚,从地位低的男子到地位高的女子都可以。同姓的人也可以通婚,由婆罗门把新郎介绍给新娘,两人握手,然后念咒语:“吉利吉利”,就算结婚了。死人要火化在野外,叫做火葬。寡妇要独居,披散着头发直到老死。国王信奉尼乾道,铸造金银佛像,大的有十围那么粗。
元嘉初期,有个叫阳迈的家伙,老是欺负日南、九德这些郡,嚣张得很。交州刺史杜弘文当时准备带兵去收拾他,结果听说阳迈有帮手,就先停手了。过了几年,阳迈又去祸害九德郡,还打到了四会浦口。这次交州刺史阮弥之派人去打,结果攻打区栗城没成功,只好撤兵了。之后好几年,阳迈虽然派人送贡品,但还是不停地搞破坏。
到了元嘉二十三年,朝廷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和振武将军宗悫去讨伐他。檀和之派萧景宪当先锋,阳迈一听吓坏了,想送一万斤黄金、十万斤白银,再把抢来的日南百姓都送回去。但他手下的一个大臣,叫什么毒僧达的,劝他别这么做。于是阳迈就派了个叫范扶龙的家伙去守区栗城。萧景宪攻打区栗城,打赢了,还把范扶龙给杀了,缴获的金银财物多得数不清。接着,他们又打下了林邑,阳迈父子赶紧逃跑了。这次战争,他们还抢了不少宝贝,很多都是没见过的稀罕玩意儿,甚至还熔掉了阳迈的金人,得到了几十万斤黄金。后来檀和之生病死了,据说是因为得罪了胡神。
孝武帝在位的时候,林邑王范神成多次派人来进贡。到了明帝泰豫元年,林邑又派人送来了各种土特产。齐朝永明年间,林邑王范文赞也多次派人来进贡。天监九年,范文赞的儿子范天凯送来一只白猴子,皇帝高兴坏了,还下诏书封他为“持节、督缘海诸军事、威南将军、林邑王”,给他加官进爵。之后几年,范天凯又多次进贡。可惜他没几年就死了,他儿子弼毳跋摩继位,也继续进贡。普通七年,林邑王高式胜铠也派人进贡,皇帝也封他为“持节、督缘海诸军事、绥南将军、林邑王”。大通元年,林邑又进贡了一次。大通二年,林邑王高式律陁罗跋摩也进贡,皇帝也同样封他为“持节、督缘海诸军事、绥南将军、林邑王”。过了几年,他们又进贡了一次。
扶南国啊,位于日南郡南海西边的大海湾里,离日南郡大约七千里,在林邑国西南三千多里。它的都城离海边五百里。那里有一条大河,宽约十里,从西北流向东南,最终汇入大海。扶南国的国土面积大概有三千多里,地势低洼平坦,气候和风俗习惯跟林邑国差不多。盛产金银铜锡、沉香木、象牙、孔雀石和五彩鹦鹉。
再往南三千多里,就是顿逊国了,它位于海边险峻的地方,国土面积大约千里,都城离海边十里。顿逊国有五个国王,都臣服于扶南国。顿逊国的东面跟交州接壤,西面则与天竺、安息等国的边境地区相连,彼此之间经常贸易往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顿逊国往海里深入一千多里,大海茫茫无边际,船只根本无法直接穿过。顿逊国的集市东西贯通,每天都有上万人在那里交易,各种珍奇宝物应有尽有。那里还有一种酒树,长得像安石榴,采摘它的花汁放在瓮里,几天就能酿成酒。
顿逊国之外,在大海中的岛屿上,还有一个毗骞国,距离扶南国八千里。据说毗骞国的国王身高一丈二,脖子长三尺,从古至今都没有死过,没人知道他活了多久。国王非常神圣,国内的人不管是做了好事还是坏事,甚至将来的事情,国王都能知道,所以没有人敢欺骗他。南方的人都称他为“长颈王”。毗骞国的风俗习惯是,人们都盖房子穿衣服,吃的是稻米。他们的语言和扶南国略微有些不同。毗骞国有座山出产黄金,金子像露水一样长在石头上,取之不尽。这个国家的法律规定,犯罪的人都要在国王面前被吃掉肉。毗骞国不接受外来的商人,如果有商人来到这里,也会被杀死吃掉,所以商人们都不敢去那里。国王平时住在高楼上,不吃血肉,也不祭拜鬼神。他的子孙后代生死都跟常人一样,只有国王不死。扶南王经常派使者给毗骞王送信,并赠送五十件纯金的食器,形状像圆盘,也像瓦罐,叫做“多罗”,大的能盛五升,小的能盛一升,就像碗一样。毗骞王还会写天竺文字,他能写三千字的文章,讲述他宿命的由来,内容跟佛经差不多,主要讲的是做好事。
听说扶南国的东边就是大海,海里有个很大的洲,洲上有很多小国家,这些国家的东边还有个叫马五洲的地方。再往东走,航行一千多里,就到了一个叫自然大洲的地方。那儿有一种树,竟然长在火里!当地人剥下树皮,纺织成布,织成几尺长的布巾,跟焦麻布差不多,只是颜色有点青黑色;要是布巾有点脏了,扔到火里烧一下,就又干净了。这种树皮还能做灯芯,用都用不完。
扶南人以前都不穿衣服,身上纹着图案,头发披散着。他们竟然是由女人当国王,国王的名字叫柳叶。柳叶国王年轻力壮,看起来跟男人差不多。扶南国南边有个叫徼国的国家,那里有个叫混填的人,特别信奉鬼神。有一天他梦见神给他一把弓,让他搭乘商人的船出海。混填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庙里,果然在神树下找到了那把弓,于是按照梦里的指示,乘船出海,最后到了扶南国的一个边境城镇。柳叶国王的人看到船来了,想要抢夺,混填立刻张弓搭箭,射穿了船的一面,箭还射中了侍卫,柳叶国王吓坏了,赶紧带着人投降了混填。混填就教柳叶国王的人穿衣服遮住身体,然后治理这个国家,还娶了柳叶国王为妻,生了孩子,把七个城邑分给孩子们当国王。后来,混填的儿子混盘况用计谋离间各个城邑,让它们互相猜忌,然后就带兵攻打,把这些城邑都占领了,最后把这些城邑分给自己的子孙管理,这些子孙就叫做小王。
盘况活到九十多岁才去世,他的儿子盘盘继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了大将范蔓。盘盘当了三年王也死了,全国人民一起推举范蔓当国王。范蔓这个人又勇猛又聪明,带着军队打败了周边很多国家,大家都臣服了他,他就自称扶南大王。 他还造了很多大船,乘着涨潮出海,攻打屈都昆、九稚、典孙等十多个国家,扩张领土五六千里。
接下来准备打金邻国的时候,范蔓生病了,就让太子金生代替他去打仗。范蔓的侄子旃,当时是领兵两千人的将军,趁机篡夺了范蔓的王位,还派人骗杀了金生。范蔓死的时候,还有一个很小的儿子叫长,在民间长大。等到他二十岁的时候,就联合国内的壮士一起袭击杀死了旃。但是旃的大将范寻又杀了长,自己当了国王。范寻上任后,修缮宫殿,建了观阁用来玩乐,每天早中晚都要接见好几次客人。
老百姓用焦糖、龟壳、鸟类来祭祀,国家法律没有监狱。犯了罪的人,先要斋戒三天,然后烧红一把斧头,让犯错的人拿着走七步。 还会把金子、鸡蛋扔进沸腾的开水中,让犯错的人去捞,如果没罪,手就不会烫坏;如果真的有罪,手就会被烫烂。 城里护城河里养着鳄鱼,城门外圈养着猛兽,犯了罪的人,就拿去喂猛兽和鳄鱼。如果鱼和兽不吃,就说明没罪,三天后放了他。那些大的鳄鱼,长有两丈多,长得像鼍,有四条腿,嘴巴长六七尺,两边都是锋利的牙齿,像刀剑一样,平时吃鱼,要是遇到獐鹿或者人,也照样吃。这种鳄鱼,苍梧以南和外国都有。
吴国的时候,派中郎将康泰和宣化从事朱应去扶南国出使,发现当地人还都光着身子,只有女人戴着头巾。康泰和朱应说:“这个国家其实挺好的,就是人们穿着太随便,有点奇怪。” 因为这件事,范寻才下令国内的男子都要穿横幅一样的衣服。这种横幅,现在叫干漫。有钱人家就用锦缎做,穷人家就用布做。
晋武帝太康年间,扶南就开始派人进贡了。到了穆帝升平元年,扶南王王竺又派人进贡檀香木和驯象。皇帝下诏说:“这东西运送耗费巨大,就别送来了吧!” 后来,有个叫憍陈如的人当了扶南王,他原本是天竺的婆罗门。据说他听到神谕说:“你应该去扶南当王。”憍陈如听了很高兴,就跑到盘盘(地名),扶南人听说后,全国上下都非常高兴地拥戴他,把他立为国王。他还改革了扶南的制度,采用了天竺的办法。
憍陈如死后,持梨陁跋摩继位当了国王,在宋文帝时期,他向宋朝进贡了各种物品。到了齐永明年间,扶南王阇邪跋摩又派人来进贡。天监二年,阇邪跋摩再次派人送来珊瑚佛像,还进贡了其他东西。皇帝下诏说:“扶南王憍陈如和阇邪跋摩,居住在海外,世代统治南方,他们的忠诚远近闻名,多次进贡珍宝。应该给予他们相应的回报,授予他们荣誉称号。封他们为安南将军、扶南王!”
现在扶南人普遍皮肤黝黑,头发卷曲。他们住的地方不打井,几十户人家共用一口池塘取水。他们信奉天神,天神像都是铜制的,有两面的有四只手,有四面的有八只手,每只手上都拿着东西,有的是小孩,有的是鸟兽,还有的是日月。他们的国王出行都骑大象,妃嫔们也是如此。国王坐着的时候,总是侧身翘着腿,左膝盖垂到地上,前面铺着白色的垫子,上面放着金盆和香炉。扶南的丧葬习俗是,人死了要剃掉胡须和头发。死后有四种葬法:水葬是把尸体扔进江里;火葬是把尸体烧成灰;土葬是把尸体埋起来;鸟葬是把尸体丢在野外。扶南人贪婪吝啬,没有礼义廉耻,男女之间行为放荡。
话说十年前,十三年那会儿,跋摩累就派使者来进贡了。结果那年他死了,他儿子留陁跋摩杀了亲弟弟,自己当了国王。十六年,又派使者竺当抱老来进贡,上表朝廷。十八年,再次派使者送来了天竺的旃檀木佛像、婆罗树的叶子,还有火齐珠、郁金、苏合香等等贵重物品。到了普通元年、中大通二年、大同元年,这几年里,他们不断地派使者进贡各种奇珍异宝。五年的时候,又派使者献上了活生生的犀牛。他们还说,他们国家有佛祖的一根头发,长达一丈二尺呢!皇帝一听,赶紧派沙门释云宝跟着使者去迎接这根佛发。
早些时候,也就是三年八月,高祖皇帝重修阿育王寺塔的时候,从旧塔底下挖出了佛祖的舍利子和头发。这头发啊,青黑色,僧人们用手去摸,它就随着手的长度伸长,一松手就又卷曲成勺子的形状。翻翻《僧伽经》,上面写着:“佛发青而细,犹如藕茎丝。”《佛三昧经》里也说:“我昔在宫沐头,以尺量发,长一丈二尺,放已右旋,还成蠡文。”你看,跟高祖皇帝挖出来的完全一样!这阿育王就是铁轮王,他统治着整个阎浮提,天下无敌。佛祖涅槃后,他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就让鬼神建造了八万四千座佛塔,这阿育王寺塔就是其中一座。吴国的时候,有个尼姑住在这儿,建了个小小的精舍,后来孙綝给拆了,塔也一起毁了。吴国灭亡后,一些僧人又在这个旧址上重建了佛塔。晋朝中宗皇帝刚过长江的时候,又对它进行修缮。到了简文帝咸安年间,派沙门安法师去修建一座小塔,结果还没修好,安法师就去世了,他的弟子僧显接着把塔修建完成。到了孝武帝太元九年,又给佛塔加上金色的相轮和承露盘。
话说后来,在西河离石县,有个胡人叫刘萨何,突然得病死了,奇怪的是他身体还暖和着,家人不敢马上把他下葬。过了十天,他竟然又活过来了!他说自己见到两个官吏,被他们带到西北方向一个不知道多远的地方,到了十八层地狱,根据罪行的轻重,受到了各种酷刑。后来,他见到了观世音菩萨,菩萨说:“你的缘分还没尽,如果你能活下来,就去做和尚吧。洛阳、齐城、丹阳、会稽都有阿育王塔,你可以去拜祭。如果你寿终正寝,就不会下地狱了。”说完这些话,他就感觉像从高处跌落下来一样,一下子醒了过来。
于是他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号慧达。他四处去拜祭阿育王塔,到了丹阳,却不知道塔在哪里。他就爬上越城四处眺望,看到远处千里之外有一片不同寻常的光彩,于是他就去那里拜祭,果然是阿育王塔!塔时常放出光芒。慧达和尚因此确定塔里一定有佛舍利,于是他就召集众人挖掘。挖了一丈深,挖出了三块石碑,每块碑都长六尺。中间一块碑里有个铁匣子,铁匣子里有个银匣子,银匣子里还有个金匣子,金匣子里装着三颗舍利子,还有一根头发和一个指甲,头发竟然有几尺长!
慧达和尚就把舍利子移到塔的北边,在简文帝建造的塔西边,建了一座单层塔。十六年后,他又请僧人僧尚伽建了一座三层塔,就是高祖皇帝下令修建的那座塔。最初挖了四尺深,就发现了龙穴,以及古人留下的金银首饰等各种宝物。继续挖到大约九尺深,才挖到石基,石基下面有个石匣子,匣子里有个铁壶,铁壶里装着个银坩埚,坩埚里有个金镂空的罂,里面装着三颗舍利子,像粟米粒那么大,圆润光洁。匣子里还有一个琉璃碗,碗里装着四颗舍利子,还有一根头发和四个指甲,指甲都是沉香色。
到了二十七那天,高祖皇帝又来到寺庙拜祭,举办了盛大的法会,并大赦天下。那天,用金钵盛水,放入舍利子,其中最小的一颗舍利子怎么也沉不下去。高祖皇帝拜了数十拜,舍利子才在钵内放出光芒,旋转了很久才停在钵子中央。高祖皇帝问大僧正慧念:“今天看到的事情不可思议吧?”慧念回答说:“法身常住,湛然不动。”高祖皇帝说:“我想请一颗舍利子回宫供奉。”到了九月初五,又在寺庙里举办了盛大的法会,派皇太子、王公大臣等前去迎接舍利子。那天风和日丽,京城百姓都来看热闹,观者有几十万人。所用的金银器皿等物品,都留在了寺庙供奉,高祖皇帝还捐了一千万钱作为寺庙的基业。
四年后的九月十五日,高祖皇帝再次来到寺庙举办盛大的法会,竖立了两座佛塔,分别用金罂、玉罂盛放舍利子及头发,放在七宝塔里。又用石匣盛放宝塔,分别放入两座佛塔下面,王公大臣、百姓富豪们也捐献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十一年十一月二日,寺庙僧人又请高祖皇帝在寺庙题写《般若经》,那天晚上,两座佛塔都放出光芒,高祖皇帝下令让镇东将军邵陵王纶撰写寺庙的《大功德碑》。
话说,两年前,我们重修了会稽郡鄮县的塔,结果在旧塔里发现了佛舍利。于是派了光宅寺的敬脱和尚等四位僧人和舍人孙照,把舍利暂时迎接到台州来。高祖皇帝亲自拜祭完毕后,又把舍利送回鄮县,安放在新塔底下。对了,这座县塔也是刘萨何当年得到的呢。
晋朝咸和年间,丹阳尹高悝大人路过张侯桥的时候,看到河里出现几尺长的五彩光芒,不知道是什么怪异现象,就让人到发光的地方挖了挖。结果挖出来一个金佛像,就是没有底座。高悝大人赶紧下车,把佛像载回府上。走到长干巷口的时候,牛突然不肯走了,高悝大人就让车夫顺着牛走的方向走。没想到牛径直把车拉到了一座寺庙门口,高悝大人索性就把佛像留在了寺庙里。奇怪的是,每到半夜,佛像就会发出光芒,还能听到空中传来金石相击的声音。
一年后,有个捕鱼人叫张系世,在海边突然看到一个铜质的佛像底座漂浮在水上。张系世把底座送到了县里,县里又转送到了台州,这才给金佛像安上了底座,真是天衣无缝啊!到了简文帝咸安元年,交州合浦有个叫董宗之的采珠人下海采珠,结果在水底看到了耀眼的佛光,交州官府把这东西送到了台州,没想到,这竟然也是佛像的一部分,完美地与金像合为一体!从咸和年间发现佛像,到咸安初年底座完全安好,前后经历了三十多年呢!
一开始,高悝得到佛像后,来了五个西域的和尚,对高悝说:“我们以前在印度得到了阿育王造的佛像,来到邺城,碰上战乱,就把佛像埋在河边,现在找不到了。”这五个和尚有一夜都梦见佛像,佛像说:“我已经到了江东,被高悝得到了。”高悝就把这五个和尚送到寺庙里,和尚们看到佛像,都哭了起来,佛像突然放出光芒,照亮了整个殿宇。
后来,瓦官寺的慧邃和尚想临摹佛像,寺庙的主持和尚担心会磨损佛像的金粉,就对慧邃说:“如果能让佛像放光,并且转过身朝西,才可以让你临摹。”慧邃就虔诚地祈祷,当晚佛像果然转过身朝西,并且放出光芒,第二天寺庙就允许他临摹了。佛像的底座上刻着外国文字,没人认识,后来三藏法师冉求跋摩认出了这些文字,说是阿育王为他的第四个女儿造的。到了大同年间,人们从旧塔里取出了舍利子,皇帝下令买下寺庙旁边几百户人家的房子,扩大寺庙的范围,建造各种殿堂和佛像,以及周围的楼阁等等,真是富丽堂皇啊!寺庙里画的各种佛经变相图,都是吴地人张繇画的。张繇是当时最厉害的画家。
盘盘国,在宋文帝元嘉年间、孝武帝孝建年间和大明年间,都派使者进贡。大通元年,盘盘国的国王派使者献上表文,上面写着:“敬献给扬州阎浮提震旦的天子:您的万般功德庄严无比,一切恭敬虔诚,如同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光明照耀,您的身心也一样清净。百姓和僧侣都沐浴在您的圣明恩泽之下,您救度一切众生,如同永不沉没的航船,我等对此深感庆幸。我们至诚恭敬地向常胜的天子叩首问候。现在献上一些微薄的贡品,希望您能够恩准接受。”大通元年五月,盘盘国多次派使者进贡佛牙舍利和佛塔,还献上了沉香等几十种香料。六年八月,他们又派使者送来了菩提国的真身舍利和画有佛塔的图画,还献上了菩提树叶、詹糖等香料。
丹丹国,在中大通二年的时候,他们的国王派使者来进贡,送来国书,书里写道:“听说您圣上德行高尚,施政仁慈,非常重视佛教三宝,佛教兴盛,僧侣云集,佛事日益兴隆,威严整肃。您慈悲为怀,爱护百姓,天下四方,没有不臣服的。您的恩德感化了邻近的天神,真是难以形容。我们实在高兴,想赶紧来拜见您尊贵的脚趾(此处指对皇帝的尊称)。特地进贡两尊佛牙舍利像和两座佛塔,还有火齐珠、吉贝、各种香料和药材。” 到了大同元年,丹丹国又派使者进贡了金银、琉璃、各种珍宝、香料和药材。
干陁利国,位于南海的岛屿上。他们的风俗习惯跟林邑国、扶南国差不多。那里盛产班布、吉贝和槟榔,尤其是槟榔,品质特别好,是各国最好的。宋孝武帝在位的时候,干陁利国的国王释婆罗冉阝怜陁派他的长史竺留陁进贡了金银和珍贵的器物。
公元500年,也就是天监元年,当时的印度国王瞿昙修跋陁罗在四月初八做了个梦,梦见一个和尚对他说:“中国现在有个圣明的皇帝,十年后佛教会在中国兴盛起来。如果你派使者进贡表示敬意,你们的国土就会五谷丰登,商业繁荣,比现在好上百倍;但如果你不信我,你们的国家就会不得安宁。” 修跋陁罗国王一开始不太相信,后来又做了一个同样的梦,那个和尚说:“如果你还是不信,我就带你亲眼看看!” 然后,国王就在梦里来到了中国,还拜见了皇帝。醒来后,国王觉得这事儿太神奇了。
国王本身是个绘画高手,他把梦里看到的皇帝长相画了下来,画得栩栩如生,还派使者带着这幅画,以及玉盘等贡品,一起进贡给中国皇帝。使者到了中国后,把皇帝的画像临摹下来带回印度,跟国王之前画的比对,竟然一模一样!国王为此非常高兴,把画像珍藏在宝盒里,每天都恭敬地供奉着。后来,修跋陁罗国王去世了,他的儿子毗邪跋摩继位。
公元508年,也就是天监十七年,毗邪跋摩国王派长史毗员跋摩向中国皇帝进贡,并呈上国书,书中写道:“常胜天子陛下:诸佛世尊,常乐安乐,六通三达,为世间尊,是名如来。应供正觉,遗形舍利,造诸塔像,庄严国土,如须弥山。邑居聚落,次第罗满,城郭馆宇,如忉利天宫。具足四兵,能伏怨敌。国土安乐,无诸患难,人民和善,受化正法,庆无不通。犹处雪山,流注雪水,八味清净,百川洋溢,周回屈曲,顺趋大海,一切众生,咸得受用。于诸国土,殊胜第一,是名震旦。大梁扬都天子,仁荫四海,德合天心,虽人是天,降生护世,功德宝藏,救世大悲,为我尊生,威仪具足。是故至诚敬礼天子足下,稽首问讯。奉献金芙蓉、杂香、药等,愿垂纳受。” 到了公元509年,也就是普通元年,印度又再次派使者进贡各种珍奇物品。
狼牙国,就在南海里,位置嘛,东西方向走上三十天,南北方向走上二十天才能走完,离广州有两万四千里远呢。那里的土地气候和物产跟扶南差不多,就是香料,像沉香、婆律香之类的特别多。那边的老百姓,男男女女都光着上身,头发披散着,穿的衣服是用吉贝做的。国王和大臣们就讲究些,会在肩膀上披块云霞似的漂亮布,用金绳子做腰带,耳朵上戴着金环。女人们就穿布衣,戴着各种各样的项链。他们的城是用砖头垒起来的,城门、楼阁都特别气派。国王出行的时候,坐大象,前面还有旗帜、鼓乐队,头顶上撑着白色的伞盖,仪仗队也特别多。
当地人说,他们国家建国到现在已经四百多年了,最近王室后代身体都比较弱,结果出现了一个很贤能的王族成员,大家都拥护他。国王听说这事儿,就把这个人抓了起来,关进监狱。奇怪的是,锁居然自己断了,国王觉得这是神迹,不敢再伤害他,就把他放逐出境了。这人就跑到天竺去了,天竺国王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没过多久,狼牙国的国王死了,大臣们就把这个人请回来当国王。他当了二十多年国王后去世了,他的儿子婆伽达多继位。
天监十四年,他派使者阿撤多来进贡,还带了封信,信上写着:“伟大的天子陛下:您远离贪嗔痴三毒,怜悯众生,慈悲心无限广大。您的相貌端庄美好,身体光明朗照,如同水中月亮,普照十方。您眉心上的白毫,洁白如雪,光芒四射,也像月光一样。诸天善神都供奉您,您弘扬正法,修行的人越来越多,都城也越来越庄严。城郭高耸,如同乾闼婆山,楼台殿阁鳞次栉比,道路平坦宽阔。人民兴旺发达,生活快乐安宁,穿着各种美丽的衣服,就像天上的服饰一样。您是所有国家中最尊贵的,天王陛下慈悲众生,百姓安居乐业,您的慈悲心深广无垠,您的戒律清净,您以正法治理国家,供养三宝,您的名号传遍世界,百姓都乐于见到您的名号,如同初生的月亮一样。您如同梵王,是世界的主人,人天一切众生,没有不归依您的。我们敬礼伟大的天子陛下,如同您就在眼前一样。我们承继先王的遗业,庆幸无比。现在派使者来问候您,我们自己也想来朝拜,但又害怕大海的风浪难以到达。现在进献一些薄礼,希望您能接受。”
婆利国啊,在广州东南海上的一个岛上,从广州过去,坐船要走两个月。整个国家东西长,走船要五十天;南北宽,走船要二十天。据说有一百三十六个村庄或城镇。那里的气候又热又潮湿,就像咱们中国最热的时候一样。稻谷一年能收两季,草木也四季常青。海里产文螺和紫贝壳,还有种石头叫蚶贝罗,刚采上来的时候软乎乎的,但刻成东西晒干以后,就变得特别坚硬结实了。当地人穿一种用吉贝纤维做的衣服,像咱们的布袍子一样,高级点的就做成华丽的丝绸衣服。
国王呢,穿的是上好的丝绸衣服,还戴着很多串珠子做的项链,围在身上。头上戴着高一尺多、像帽子一样的金冠,上面镶嵌着七种珍贵的宝石。腰间佩着金色的剑,坐在很高很高、用金子做的椅子上,脚还搁在银色的脚踏上。伺候他的宫女们,都戴着金饰和各种宝石,有的手里拿着白色的拂尘,有的拿着孔雀扇。国王出行的时候,坐的是用大象拉的车子,车子是用各种香料做的,上面撑着羽毛做的华盖,挂着珠帘,前面还有人吹海螺、打鼓开道呢!国王名叫憍陈如,从古至今都没跟中国有过什么联系。问他祖先是谁,国家存在多少年,他都说不清楚,只知道白净王夫人是他们国家的人。
公元517年,婆利国派使臣来进贡,还上表给皇帝说:“听说圣上您非常信奉佛教的三宝,大力兴建佛塔寺院,装饰得庄严华丽,遍布全国各地。道路平坦,干净整洁;宫殿林立,如同天宫一般;宏伟壮观,世上没有能比的。圣上出行时,仪仗队威风凛凛,侍卫环绕,场面壮观。京城百姓,穿着华丽的衣服,打扮得光彩照人。市场繁荣,珍宝充盈。国法严明,没有互相侵犯的事情发生。求学的人很多,佛教徒也纷纷云集。宣扬佛法,如同春雨般滋润人心。四海之内,各国友好往来。长江水流浩荡,清澈深广,滋养着万物,没有污秽之物。阴阳调和,没有灾难发生。梁朝皇帝您是无与伦比的圣王,统治着我们国家,您慈悲为怀,像父母一样抚育着万民。您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没有怨恨和偏见。您生活简朴,不贪图享受。您的恩德普照大地,如同阳光般明亮;您给百姓带来快乐,如同明月般纯净。您的宰相贤能,群臣忠诚正直,都一心为国,没有二心。我们敬仰您是真正的佛陀,我是婆利国的国王,现在我恭敬地向您叩首行礼,只希望您能明白我的心意。这份敬仰之心由来已久,并非一时兴起。因为山海阻隔,我们无法直接表达,所以特地派使臣进贡金席等物品,以表达我们的诚意。”
普通三年(公元522年),婆利国的国王频伽再次派使臣进贡,贡品包括珍珠、贝壳、各种珍贵的饰品、白鹦鹉、青虫、头盔、琉璃器皿、吉贝纤维、螺壳酒杯、各种香料、药材等等,多达几十种。
话说啊,中天竺国,就在大月支国的东南边,好几千里地呢,国土面积有三万里那么大,也叫身毒。汉朝的时候,张骞出使大夏,就看到那边有人用邛竹杖和蜀布,当地人说,这些东西是从身毒买来的。这个身毒,其实就是天竺,只不过翻译的时候,音译的字不一样,其实是一个地方。
从月支、高附往西,一直到西海,再往东到槃越,这一带啊,有好几十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王,名字虽然不一样,但都属于身毒。汉朝的时候,这些国家都归顺月支,他们的风俗习惯和月支差不多,不过那地方又潮湿又热,老百姓体质比较弱,不太爱打仗,比月支人弱多了。
中天竺国靠着一条大江,叫新陶江,江水发源于昆仑山,分成了五条支流,合起来就叫恒水。这江水啊,又甜又好喝,江底还有真盐,颜色雪白,像水晶一样漂亮。那地方产犀牛、大象、貂皮、鼲(一种类似老鼠的动物)、玳瑁、火齐、金银铁,还有用金线织成的金皮罽(一种毛毯)、细密的白色丝绸、上好的皮裘、还有毾(一种珍贵的丝织品)。这火齐啊,看着像云母,颜色像紫金,闪闪发光,薄的时候像蝉翼一样轻薄,厚的时候又像纱罗一样层层叠叠的。
中天竺国的西边,跟大秦和安息这些国家在海上做生意,那边有很多大秦的宝贝——珊瑚、琥珀、金碧辉煌的珠子、琅玕(一种宝石)、郁金香和苏合香。这苏合香啊,是把各种香料的汁液熬制出来的,不是天然的一种东西。听说啊,大秦人采苏合香,先把汁液榨出来做成香膏卖,剩下的渣子才卖给其他国家的商人,所以辗转到了中国,香味就没那么浓了。
郁金香呢,只有罽宾国才产,颜色鲜艳,正黄色,细细的,跟芙蓉花里包着莲蓬的样子差不多。当地人先把郁金香献给佛寺,放上好几天,等它干了,再把干了的茎叶去掉,商人再从寺里买来,转卖给其他国家。
汉桓帝延熹九年,罗马皇帝安敦派使者从日南郡的边境来到汉朝进贡,这是汉朝唯一一次和罗马直接通商。罗马人做生意,经常到扶南、日南、交趾这些地方来,但南边边境那些国家的人,很少有人到过罗马。
话说孙权黄武五年,有个罗马商人叫秦论,来到了交趾郡。交趾太守吴邈把他送到了孙权那里。孙权问他罗马的风土人情,秦论都一一作答。那时候诸葛恪正在讨伐丹阳,抓到了一些身材矮小的黝黑人,秦论见了说:“罗马很少见到这样的人。”孙权就给了秦论男女各十个人,派会稽人刘咸送他回去。结果刘咸在路上死了,秦论就自己回国了。
汉和帝的时候,天竺(印度)多次派使者来进贡,后来西域叛乱,就断绝了往来。到了汉桓帝延熹二年和四年,天竺又几次从日南郡的边境来进贡。魏晋时期,就再也没有和天竺直接联系了。只有吴国时期,扶南王范旃派他的亲戚苏物出使天竺。苏物从扶南出发,到达拘利口,沿着大海的大弯,往西北走,经过好几个沿海国家,一年多后才到达天竺的江口,然后逆流而上七千里才到达天竺。天竺王很惊讶地说:“海边那么远的地方,竟然还有人来!”他立刻让人带着苏物参观国内,还派陈、宋两人骑着四匹月支马,带着礼物送苏物回去,足足花了四年才回到扶南。
那时候,吴国派中郎将康泰出使扶南,正好碰到了陈、宋两人,就详细询问了天竺的风土人情。康泰说:“天竺是佛教兴起的地方。人民勤劳淳朴,土地肥沃富饶。他们的国王叫茂论。首都城池,河水泉水四通八达,环绕着沟渠,最后流入大江。宫殿都雕梁画栋,街巷市场,房屋楼阁,钟鼓音乐,衣着华丽;水上陆路交通发达,各种商人云集,奇珍异宝,应有尽有。周围还有嘉维、舍卫、叶波等十六个大国,距离天竺二三千里的样子,都尊奉天竺为中心,认为天竺位于天地之间。”
话说南朝天监年间,天竺国王屈多派长史竺罗达来进贡,呈上国书,大意是说:“听说您的国家地处长江边,依傍大海,山川险要,资源丰富,国土富饶,就像一座理想的城池一样;宫殿装饰华丽,街道平坦宽阔,百姓众多,安居乐业。大王您出行时,军队护卫,仁慈爱民,不伤害任何生灵。全国上下,都遵行正法,您以仁义治国,普度众生,没有遗弃任何人;您经常修行持戒,引导迷途之人,您就像一艘无上的法船,救度沉沦的众生,百官百姓都安居乐业,没有恐惧。诸天护佑,万神侍奉,天魔都被降服,都对您敬仰。大王您威严端庄,如同初升的太阳,您的仁爱恩泽普照四方,如同巨大的云彩,在震旦(中国)是最为尊贵的。我所居住的国家,有首罗天守护,所以国泰民安,历代国王相继传承,从未断绝。我们国家到处都是七宝形状的珍奇异物,富丽堂皇,我本人也严格遵守王法。我叫屈多,是世代相传的王族。我衷心希望大王您身体安康。现在我将我国内的臣民、山川珍宝,一切的一切都献给您,五体投地,表达我的诚意。我派来的人竺达多为人忠诚可靠,所以才派他来。大王您如果需要什么珍奇异宝,我们都将奉上。我的国家,就是大王您的国家;大王的法令,我们都将遵守。希望两国使者往来不断。希望这封信送达后,您能派一位使者来,传达您的圣旨,并告知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表达的是最诚挚的意愿,希望不会白跑一趟,希望您能采纳我的请求。现在进贡琉璃唾壶、各种香料、吉贝等物品。”
师子国,是天竺的邻国。那里的气候宜人,没有冬夏之分,五谷杂粮只要播种下去,就能生长,不用讲究季节。以前,这个国家没有居民,只有鬼神和龙居住在那里。后来,各国的商人来这里交易,鬼神虽然看不见,但却会拿出珍宝,显示出它们的价值,商人就按照价格购买。其他国家的人听说那里生活安逸,纷纷前往,有些人干脆就住下了,于是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大国。
晋朝义熙年间刚开始的时候,就派人送来了玉佛像,过了十年才送到。这尊佛像高四尺二寸,玉质洁润,造型非常独特,简直不像人手能雕琢出来的。这尊佛像在晋朝和宋朝的时候一直供奉在瓦官寺,寺里之前就有征士戴安道亲手制作的五尊佛像,还有顾恺之的维摩诘画像,世人称这三样东西为瓦官寺的三绝。到了齐朝的东昏侯时期,这尊玉佛像却被毁坏了,先是砍断了胳膊,然后又取走了佛身,用来给他的宠妃潘贵妃制作钗环首饰。宋文帝元嘉六年和十二年,高句丽的国王摩诃也曾派使者进贡。
大通元年,高句丽国王伽叶伽罗诃梨邪派使者献上表文,表文中写道:“谨向大梁的明主禀告:虽然山海相隔,但音信却能时常往来。我们听说皇帝陛下道德高尚,恩泽遍及天下,光明照耀如同日月,四海之内,没有不服从的,各国诸王,没有不进贡的,以此表达他们敬慕您仁义的诚心。有的国家为了进贡,漂洋过海三年,有的陆路跋涉千日,他们敬畏您的威严,怀念您的恩德,无论多远都愿意前来。我们先王以来,一直把修德作为根本,不用严厉的措施就能治理好国家。我们奉行正法,教化天下,看到百姓行善,就高兴得像自己做了好事一样,希望能够和大梁一起弘扬佛教三宝,普度众生。使者回去后,请陛下示下旨意。现在我们献上一些薄礼,希望您能接受。”
东夷诸国中,朝鲜是最大的国家,那里承袭了箕子的教化,他们的器物上还保留着古代的礼乐制度。魏朝时期,朝鲜以东的马韩、辰韩等国,经常与中国交往。自从晋朝渡江之后,去东海的使者,就有了高句丽、百济,宋朝、齐朝时期,这些国家也经常进贡。梁朝建立后,进贡的国家就更多了。至于扶桑国,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到了梁武帝普通年间,有个道士自称是从扶桑国来的,他对扶桑的情况非常了解,所以把这些情况都记录下来了。
话说高句丽人啊,他们的祖先是从东明王那儿来的。东明王原本是北夷扶余王(丱离王)的儿子。有一天,扶余王出去打猎,他身边的一个侍女在后面怀孕了。等扶余王回来,想要杀了这个侍女。侍女说:“我之前看见天上有一股气,像个大鸡蛋一样,落到我身上,所以我才怀孕的。” 扶余王把她关了起来,后来侍女生了个男孩。扶余王把孩子扔到猪圈里,猪竟然用嘴里的气呵护着他,没让他死。扶余王觉得这孩子有神力,就同意把他养大了。
这孩子长大后箭法特别好,扶余王又开始忌惮他的厉害,还想杀了他。东明王没办法,只好逃跑了,一直跑到淹滞水边。他用弓箭射水,神奇的是,鱼和鳖都浮上来,形成了一座桥!东明王就顺着这条鱼鳖桥过了河,到了夫余国当了国王。后来,他的后代中一部分人就分出去,形成了高句丽这个民族。高句丽的国土,在汉朝的玄菟郡,位置在辽东的东边,离辽东大概一千公里远。汉朝和魏朝时期,高句丽南边跟朝鲜、秽貊接壤,东边跟沃沮接壤,北边跟夫余接壤。汉武帝元封四年,灭了朝鲜之后,设立了玄菟郡,把高句丽当作一个县,归属玄菟郡管辖。
句骊这个地方,方圆大概有两千里,中间有座辽山,辽水就是从这里发源的。他们的国王住在丸都城下面,那里多山多谷,平原和沼泽地很少,老百姓就依山傍水地住在那儿,喝着山涧里的水。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居民,但没有肥沃的良田,所以他们的风俗习惯是节俭饮食。他们喜欢建造宫殿,在住所的左边建有大房子,用来祭祀鬼神,还祭祀零星神和社稷神。句骊人性格凶猛急躁,喜欢抢劫掠夺。他们的官职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邹加、主簿、优台、使者、皂衣、先人等等,这些官职等级森严,各有高低。他们的语言和各种事务,大多与夫余国相似,但他们的性格气质和服饰却有所不同。句骊原本有五个部落,分别是消奴部、绝奴部、顺奴部、雚奴部和桂娄部。最初是消奴部当王,势力比较弱,后来被桂娄部取代了。汉朝的时候,曾经赐给他们衣帽、朝服和鼓乐队,他们经常到玄菟郡去接受这些赏赐。后来他们渐渐骄横起来,不再去玄菟郡了,而是在东界修建了一座小城来接受赏赐,直到现在,这座城还被称为“帻沟娄”。“沟娄”是句骊语里“城”的意思。他们的官职设置很有特点,有对卢官职的就不设沛者官职,有沛者官职的就不设对卢官职。
句骊人喜欢唱歌跳舞,城里乡下的男女老少,每到晚上就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玩乐。他们洁身自好,很自豪,擅长酿酒,行礼时跪拜,只弯曲一只脚,走路都是小跑。他们会在十月举行祭天的大会,叫做“东明”。参加祭天的人,都会穿上锦绣金银装饰的华丽衣服。大加和主簿戴的帽子,形状像帻,但是没有后片;小加戴的帽子叫折风,形状像弁帽。句骊国没有监狱,如果有人犯罪,就把他们召集到各级官员那里评议,然后处死,并没收他们的妻儿财产。句骊人的风俗习惯比较放荡,男女之间互相勾引的情况很多。结婚之后,人们就会开始准备丧葬的衣服。他们死后下葬,有椁而无棺材。他们喜欢厚葬,把金银财物都用来陪葬。他们用石头堆成坟墓,并在坟墓周围种植松柏树。哥哥死了,弟媳要改嫁给他的弟弟。句骊的马都比较矮小,适合在山地行走。句骊人崇尚武力,擅长使用弓箭、刀矛,他们有铠甲,经常进行军事训练,沃沮和东秽这两个地方都归句骊管辖。
话说王莽当政初期,派高句骊的军队去打匈奴,那些士兵不愿意去,王莽就硬逼着他们上战场。结果,他们大部分都逃跑了,跑到塞外当起了强盗土匪。州郡官吏就把责任推到句骊侯驺身上,硬说他怂恿士兵逃跑,于是把他给杀了。王莽一听,高兴坏了,还把高句骊改名叫下句骊,当时这侯驺也算是当了回侯爷。光武帝建武八年,高句骊王派使者来朝贡,这才正式称王。
到了汉殇帝、汉安帝时期,高句骊王叫宫,他多次攻打辽东,辽东玄菟太守蔡风去打他,都没能制住他。宫死后,他儿子伯固继位。到了汉顺帝、汉和帝时期,伯固又多次侵犯辽东,到处抢劫。汉灵帝建宁二年,玄菟太守耿临带兵去打他,斩杀了数百个敌人,伯固这才投降了辽东。公孙度在东海地区很厉害,伯固和他关系不错。伯固死后,他儿子伊夷摸继位。伊夷摸从他爹伯固时期就开始多次攻打辽东,还收留了五百多户逃亡的匈奴人。
建安年间,公孙康带兵去打他,打败了高句骊,烧毁了他们的城镇,那些投降的匈奴人也背叛了伊夷摸,伊夷摸又重新建立了一个国家。后来伊夷摸又去打玄菟,玄菟和辽东联合起来打他,把他打得大败。伊夷摸死后,他儿子位宫继位。这位宫啊,勇猛有力,骑马射箭样样精通。魏景初二年,司马懿率军去讨伐公孙渊,位宫派了主簿和一些将领,带了一千兵去帮忙。
正始三年,位宫攻打西安,很快就被平定了。五年,幽州刺史毌丘俭带了一万人马从玄菟出发去讨伐位宫,位宫带了两万步骑兵迎战,在沸流展开了一场大战。位宫打败了,毌丘俭的军队追到岘,把战车停好,马匹拴好,登上丸都山,屠杀了高句骊的都城,斩杀了上万敌人。位宫只身带着老婆孩子逃跑了。六年,毌丘俭又去打他,位宫带着一些将领逃到了沃沮。毌丘俭派将军王颀追赶,追了一千多里,到了肃慎的南界,刻石立碑记功;又到了丸都山,刻碑记载攻克不耐城后才返回。后来,高句骊又和中原王朝恢复了联系。
晋朝永嘉年间天下大乱,鲜卑人慕容廆占据了昌黎的大棘城,晋元帝任命他为平州刺史。当时句骊国的国王乙弗利频频入侵辽东,慕容廆拿他没办法。后来乙弗利死了,他儿子乙弗钊继位。
到了晋康帝建元元年,慕容廆的儿子慕容晃带兵去打句骊,和乙弗钊大战一场,把句骊打得大败,乙弗钊一个人骑着马逃跑了。慕容晃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句骊的王都丸都,把宫殿都烧了,还抓了五万多男丁俘虏回国。
后来,到了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句骊又来攻打辽东和玄菟郡。后燕的皇帝慕容垂派他弟弟慕容农去打句骊,收复了这两个郡。慕容垂死后,他儿子慕容宝继位,把句骊王安任命为平州牧,还封他为辽东王和带方王。句骊王安开始设置长史、司马、参军等官职,后来逐渐控制了辽东郡。
到了句骊王安的孙子高琏,在晋安帝义熙年间,开始向晋朝进贡,表示臣服。后来宋朝、齐朝也都给他封了爵位,他活了一百多岁才去世。他儿子高云,在齐朝隆昌年间,被封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营平二州军事、征东大将军、乐浪公。高祖皇帝即位后,又把他升为车骑大将军。
天监七年,皇帝下诏说:“高骊王、乐浪郡公高云,一直对朝廷忠诚,贡品也经常送来,应该给他更高的官职,以彰显朝廷的典章制度。 特此任命他为抚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常侍、都督、王爵位不变。” 天监十一年、十五年,高云多次派使者进贡。天监十七年,高云去世,他儿子高安继位。
普通元年,朝廷下诏书,让高安继承爵位,并担任持节、都督营平二州诸军事、宁东将军。七年后,高安去世,他儿子高延继位,也派使者进贡,朝廷也让他继承爵位。中大通四年、六年,大同元年、七年,高延多次进贡各种物品。太清二年,高延去世,朝廷又让他儿子继承爵位。
百济,它最早是东夷地区三国之一,这三国分别是马韩、辰韩和弁韩。辰韩和弁韩各有十二个小国家,马韩则有五十四个小国家。大的国家人口上万户人家,小的国家也有几千户,加起来总共有十多万户人家,百济就是其中一个。后来百济逐渐强大起来,吞并了其他一些小国家。
一开始,百济和高句丽都在辽东的东边。晋朝的时候,高句丽已经占领了部分辽东地区,百济也占据了辽西和晋平两郡的地盘,还自己设立了百济郡。晋朝太元年间,百济国王是王须;义熙年间,是王余映;宋朝元嘉年间,是王余毗;这几位国王都曾向朝廷进贡人口。王余毗死后,他的儿子王庆继位;王庆死后,他的儿子王牟都继位;王牟都死后,他的儿子王牟太继位。齐朝永明年间,王牟太被朝廷封为都督百济诸军事、镇东大将军、百济王。天监元年,他的爵位又升为征东将军。后来,百济被高句丽打败,衰弱了好几年,不得不搬到南韩地区去了。
直到普通二年,百济国王王余隆才重新派使者进贡,上表说:“我们多次打败了高句丽,现在才开始和你们友好往来。”这时候百济已经再次成为强国了。那一年,高祖皇帝下诏说:“都督百济诸军事、镇东大将军、百济王余隆,你守卫边疆海外,远道来进贡,你的诚意朕都看到了,我很高兴。按照以前的惯例,授予你新的荣誉称号。任命你为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宁东大将军、百济王!”五年后,王余隆死了,朝廷又下诏任命他的儿子王明为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绥东将军、百济王。
他们管自己管辖的城池叫“固麻”,管县城叫“檐鲁”,这跟咱们中国说郡县是一个意思。他们国家有二十二个檐鲁,都是由他们的子弟和宗族成员分别占据的。他们的人长得高,衣服穿得干净整洁。因为他们国家靠近倭国,所以有不少人身上纹身。现在他们的语言和服饰跟高丽差不多,不过走路不拱手,拜见别人也不跪下,这点和高丽不一样。他们把帽子叫“冠”,短褂叫“复衫”,裤子叫“裈”。他们的语言里有不少汉语成分,也保留着秦国和韩国的旧俗。在大通六年、大同七年的时候,他们多次派使者进贡各种物品,还请求朝廷派遣《涅槃经》等佛经的讲解员、《毛诗》的博士,以及工匠、画师等等,朝廷都满足了他们的请求。到了太清三年,他们不知道京城遭遇了寇贼,还派使者来进贡;使者到了之后,看到城阙都荒废毁坏,都痛哭流涕。侯景大怒,把他们抓了起来,直到景平年间,他们才得以回国。
新罗,它最早是辰韩的一支。辰韩也叫秦韩,离咱们这里远着呢,几万里路呢!据说啊,是秦朝灭亡的时候,有一些人为了躲避徭役,跑到马韩去了。马韩呢,也把他们东边的一块地方割给他们居住,因为是秦国人,所以就叫他们秦韩。他们的语言和物品名称跟咱们中国人很像,国家叫“邦”,弓叫“弧”,强盗叫“寇”,喝酒叫“行觞”。他们互相称呼都用“徒”字,这跟马韩不一样。而且辰韩王经常由马韩人担任,两国关系一直很密切,辰韩不能自己立王,这说明他们是从别的地方迁徙来的,所以一直被马韩控制着。辰韩最初有六个国家,后来逐渐分裂成十二个,新罗就是其中一个。新罗在百济东南五千多里。它东边是大海,南北分别跟句骊、百济接壤。魏朝的时候叫新卢,宋朝的时候叫新罗,也有人叫它斯罗。他们国家小,没能力自己派使者去跟别国交往。到了普通二年,他们的国王募名秦,才开始派使者跟着百济一起进贡物品。
话说,当地人管城叫“健牟罗”,城里叫“啄评”,城外叫“邑勒”,这跟咱们中国的郡县差不多。一个国家有六个啄评,五十二个邑勒。那地方土地肥沃,适合种粮食。桑树麻也多,能织出丝绸布匹。他们骑牛骑马,男女有别。他们的官职名称,有子贲旱支、齐旱支、谒旱支、壹告支、奇贝旱支等等。他们戴的帽子叫“遗子礼”,穿的短袄叫“尉解”,裤子叫“柯半”,鞋子叫“洗”。他们的跪拜和走路姿势跟高丽人差不多。他们没有文字,刻木头来传递信息。他们的语言要通过百济才能翻译过来。
倭国人,自己说是太伯的后代,他们都文身。离带方有上万两千里,大概在会稽的东边,离得可远了。从带方到倭国,沿着海边走,经过韩国,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南,走了七千多里才过了一片海;这片海宽一千多里,叫瀚海,到了一个叫一支国的国家;又过了一片一千多里的海,叫未卢国;然后往东南走五百里陆路,到了伊都国;再往东南走百里,到了奴国;又往东走百里,到了不弥国;再往南走二十天水路,到了投马国;最后又往南走十天水路,再走一个月陆路,到了祁马台国,这就是倭王住的地方。他们的官职,最高的叫伊支马,其次是弥马获支,再其次是奴往鞮。他们种水稻、苎麻,养蚕织布。那里产姜、桂、橘、椒、茱萸,还有黑雉、珍珠、青玉。有一种像牛一样的动物,叫山鼠;还有一种大蛇能吞掉这种动物。蛇皮硬得很,砍不动,蛇皮上有孔,一会儿开一会儿合,有时还会发光,要是射中它,蛇就死了。那里的物产跟儋耳、朱崖差不多。气候温暖,风俗淳朴,不淫乱。男女都披散着头发。有钱有势的人戴着锦绣混杂做的帽子,有点像咱们中国胡人的帽子。他们吃饭用笾豆。人死了,有棺材没椁,堆土做坟。他们都爱喝酒。他们不知道正月初一是什么日子,人普遍长寿,活到八九十岁很常见,甚至能活到一百岁。那地方女人多男人少,有钱人能娶四五个老婆,穷人也能娶两三个。女人们不嫉妒,没啥争风吃醋的。那地方没啥盗窃案,官司也少。要是犯法了,轻的没收妻儿,重的灭九族。
汉灵帝光和年间,倭国发生内乱,各方势力互相攻伐,打了好多好多年。最后大家一起推举一个女人卑弥呼当女王。卑弥呼没有丈夫,她擅长鬼道巫术,能迷惑老百姓,所以才能当上女王。她有个弟弟辅佐她管理国家。卑弥呼当女王后,很少有人见过她本人,身边侍奉着上千个婢女,只允许一个男人出入宫廷传达命令,她住的宫殿,一直都有士兵把守。直到魏景初三年,公孙渊被杀之后,卑弥呼才派使者去魏国朝贡,魏国封她为亲魏王,还给了她金印紫绶。
正始年间,卑弥呼死了,大家又立了一个男人当王,可是国内不服,又开始互相残杀,最后又立了卑弥呼的宗女台与当女王。后来又立了男王,也都接受了中国的爵位。到了晋安帝的时候,倭国的国王是赞,赞死后,他的弟弟弥继位;弥死后,他的儿子济继位;济死后,他的儿子兴继位;兴死后,他的弟弟武继位。齐建元年间,朝廷任命武为持节、督倭、新罗、任那、伽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镇东大将军。高祖皇帝即位后,又晋升武为征东将军。
倭国的南方有个侏儒国,那里的人身高只有三四尺。再往南是黑齿国和裸国,离倭国有四千多里,坐船要一年才能到达。再往西南一万里,有个海人国,那里的人皮肤黑,眼睛白,不穿衣服,长得很难看。他们的肉很好吃,路过的人有时会射杀他们吃肉。
文身国在倭国东北七千多里。那里的人会在身上刺上兽形的纹身,额头上也有三个纹身,纹身笔直的人地位高,纹身小的地位低。他们那儿的风俗习惯比较快乐,物资丰富而价格低廉,旅行的人不用带粮食。他们有房屋,但是没有城墙。他们的国王住的地方,装饰得金碧辉煌,非常漂亮。房子周围挖了一条一丈宽的护城河,里面灌满了水银,下雨的时候,雨水就流在水银上面。他们用珍宝做交易。犯轻罪的用鞭子打,犯死罪的用猛兽喂食。如果判刑有冤枉的地方,猛兽就不会吃人,过了一夜就赦免了。
大汉国在文身国东边五千多里。那里没有战争,也不打仗。他们的风俗习惯和文身国差不多,但是语言不一样。
话说很久以前,公元前108年(汉永元元年),有个叫慧深的和尚从扶桑国来到荆州,跟大家说:“扶桑国在咱们大汉国的东边,远着呢,有两万多里地!那地方遍地都是扶桑树,所以才叫扶桑国。” 扶桑树的叶子长得像桐树叶,刚长出来的时候像竹笋一样。扶桑国的人吃扶桑果,味道像梨,不过颜色是红色的。他们用扶桑树皮做布做衣服,也用来做棉花。他们住的是木板房,没有城墙。他们有自己的文字,还用扶桑树皮做纸。他们没有军队,也不打仗。
他们的法律很有意思,有两个监狱,一个南狱,一个北狱。犯了小错的关进南狱,犯了大罪的关进北狱。要是大赦天下,就赦免南狱的犯人,北狱的犯人可没这么好运。关在北狱的人,男女配对,生了儿子八岁就当奴隶,生了女儿九岁就当丫鬟。进了北狱,这辈子就出不去了。要是达官贵人犯了罪,国家就会搞个大聚会,把犯人扔进坑里,然后大家围着坑喝酒吃肉,跟犯人告别,就跟死了似的。之后,会在犯人周围堆灰,一层灰就放逐犯人本人,两层灰就牵连子孙,三层灰就祸及七代子孙。
他们的国王叫乙祁,第一号大人物叫大对卢,第二号叫小对卢,第三号叫纳咄沙。国王出行,前面有鼓乐队开道。他们的衣服颜色每年都变,甲乙年穿青色,丙丁年穿红色,戊己年穿黄色,庚辛年穿白色,壬癸年穿黑色。他们那儿的牛角特别长,能用来驮东西,一次能驮二十斛呢!他们的交通工具有马车、牛车、鹿车。他们养鹿就像咱们养牛一样,用鹿奶做成奶酪。他们那儿有桑树和梨树,放几年都不会坏。蒲桃也很多。他们那儿没有铁,只有铜,金银也不值钱。市场上没有税收和管理费。
他们的婚姻习俗也很特别,新郎要先在女方家门口盖个房子住下,每天早晚打扫干净。要是住了一年新娘还不满意,就把新郎赶走。要是双方都满意了,才能结婚。其他的婚礼习俗跟咱们差不多。家里人去世了,七天不吃东西;祖父母去世,五天不吃东西;兄弟姐妹去世,三天不吃东西。他们会立个神像祭奠,每天早晚都要拜祭,不用穿孝服。新国王登基后,三年不理朝政。
以前扶桑国没有佛教,到了公元458年(宋大明二年),有五个来自罽宾国的和尚到扶桑国传教,传播佛法和佛经佛像,还鼓励人们出家修行,从此扶桑国的风俗习惯就变了。
慧深还说:“听说在扶桑东方一千多里外有个女儿国,那里的女人长得漂亮,皮肤特别白,身上长毛,头发长到地上。到了二三月的时候,她们一起下水就会怀孕,六七月就生孩子。她们胸前没有乳房,脖子后面长毛,毛根是白色的,毛里还有汁液,用来喂孩子。孩子一百天就能走路,三四年就长大了。见到人就害怕躲避,尤其害怕男人。她们吃一种咸草,像禽兽一样。这种咸草叶子像邪蒿,但是气味和味道是咸的。”
公元507年,有个晋安人出海,被风吹到一个岛上,上岸后发现有人居住。那里的女人长得像中国人,但是语言不通;男人是人身狗头,叫声像狗叫。他们吃一种小豆子,穿的衣服像布做的。房子是用土筑成的墙,形状是圆的,门像个洞一样。
西北的那些少数民族,汉朝的时候张骞才开始探访西域,甘英后来到达了西海,他们有的派使者来朝见,有的进贡财物。虽然那时候汉朝穷兵黩武,打了不少胜仗,但跟以前比起来,疆域扩展得有限。魏朝的时候,三国鼎立,天天打仗,晋朝统一了吴国之后,才稍微安定了一点,只是设置了一些军队和官员,其他的国家也没完全臣服。接着中原又乱了,胡人不断起义,西域和江东地区联系中断,使者也无法往来。吕光攻打龟兹,也只是蛮夷打蛮夷,根本不是为了大汉王朝的利益。从那以后,西域各国之间不断分裂合并,谁胜谁负,强弱如何,很难详细记载。珍贵的明珠翠羽,虽然堆满了后宫;精美的蒲梢龙文笔,也很少能进入朝廷的办公场所。梁朝建立之后,向朝廷进贡的国家有仇池、宕昌、高昌、邓至、河南、龟兹、于阗、滑国等等。我现在把这些国家的风俗习惯记录下来,写成《西北戎传》。
河南王的老祖宗啊,是鲜卑族慕容氏的后代。一开始,慕容奕洛干有两个儿子,庶出的老大叫吐谷浑,嫡出的叫慕容廆。洛干死了以后,廆继承了王位,吐谷浑就带着人往西边跑了。廆想把他留下来,结果牛马都往西跑,死活不肯回来,所以吐谷浑就干脆搬到上陇去了,过了枹罕,出了凉州的西南,到了赤水边上住下了。
他们住的地方,在张掖的南边,陇西的西边,黄河的南边,所以就用“河南”来做他们的国号。他们的国土东边到垒川,西边跟于阗接壤,北边和高昌相连,东北通往秦岭,面积大概有一千多里,基本上就是古代的流沙地带。那地方草木稀少,水也很少,一年四季都有冰雪,只有六七月份雨和冰雹比较多;要是晴天,风就会刮起沙子和碎石,经常把视线都遮挡住。那地方能种麦子,但是种不出别的粮食。
那里有个青海,面积有几百里,把母马放到它旁边,很快就能生小马驹,当地人管这叫“龙种”,所以他们国家的好马特别多。他们的房子,各种各样的都有,还有一些是“百子帐”,就是蒙古包。他们穿小袖子的袍子、小口裤子和带着大帽子的长裙。女人头发是披散下来的,编成辫子。
话说吐谷浑的后代叶延,挺懂文字的,自己吹嘘说:“我曾祖奕洛干最初被封为昌黎公,我可是公爵的孙子啊!” 古代嘛,都喜欢用王父的名字做国号,所以他们就姓吐谷浑,也把国号定为吐谷浑。到了他孙子阿豺那会儿,才开始接受朝廷的官爵。阿豺的儿子慕延,在宋元嘉年间,又自封为河南王,牛气哄哄的。慕延死后,他弟弟拾寅继位,这拾寅可不一样,他开始修建城池、宫殿,连小王都有自己的宅子了,国家里还有佛教呢!拾寅死后,儿子度易侯继位;易侯死后,儿子休留代继位。到了齐永明年间,休留代被朝廷任命为使持节、都督西秦、河、沙三州、镇西将军、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官职可不少。梁朝建立后,休留代又升迁为征西将军。休留代死后,儿子伏连筹继承爵位。
天监十三年,伏连筹派使者进贡了两口金饰的马脑钟,还请求在益州修建一座九层佛寺,朝廷也批准了。十五年,他又派使者进贡了一匹红色的飞龙驹和一些特产。他们经常一年来送贡两次,或者两年来一次。吐谷浑的地界跟益州挨着,经常通商贸易,老百姓都觉得有利可图,纷纷跑去经商,还教他们写字识字,当翻译,吐谷浑人渐渐变得精明起来了。普通元年,他们又进贡了特产。伏连筹死后,儿子呵罗真继位。大通三年,朝廷任命他为宁西将军、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呵罗真死后,儿子佛辅继承爵位,他的儿子又派使者向皇太子进贡了一匹白色的龙驹。
高昌国呢,一开始是阚氏当家做主。后来河西王沮渠茂虔的弟弟无讳攻破了高昌,高昌王阚爽逃到了芮芮国。无讳占领了高昌,自称国王,不过只当了一代就灭亡了。后来高昌人又立麹氏为王,名叫麹嘉,北魏朝廷封他为车骑将军、司空公、都督秦州诸军事、秦州刺史、金城郡开国公,官位也是相当高。他当了二十四年王才去世,死后被谥号为昭武王。他儿子麹子坚继位,被封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散骑常侍、都督瓜州诸军事、瓜州刺史、河西郡开国公、仪同三司、高昌王。
话说这个国家,原来是车师的地盘。它南边挨着河南,东边挨着敦煌,西边挨着龟兹,北边挨着敕勒。一共设了四十六个镇,什么交河、田地、高宁、临川、横截、柳婆、洿林、新兴、由宁、始昌、笃进、白力等等,这些都是镇的名字。官员呢,有四镇将军,还有各种各样的将军、长史、司马、门下校郎、中兵校郎、通事舍人、通事令史、谘议、校尉、主簿,职位可不少。当地人的语言跟我们中国话差不多,他们也有《五经》、历代史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长得有点像高丽人,头发编成辫子垂在背后,穿的是长袍子,袖子比较窄,裤子是宽松的。女人呢,头发也编辫子,但不垂下来,喜欢穿锦缎衣服,戴着各种各样的饰品。结婚礼仪也有六种。那地方地势比较高,干燥,都是用土垒城墙,用木头盖房子,再在上面盖一层土。气候跟益州差不多,冷热都差不多。他们种九种谷物,老百姓爱吃磨成粉的面食,还有羊肉牛肉。这地方出产好马、葡萄酒和盐。草木茂盛,草籽像蚕茧一样,茧子里面的丝线细如苎麻,叫白叠子,当地人常用它来织布。这种布又软又白,经常拿去交易。还有一种鸟,叫朝乌,每天早上都飞到王宫前面,排成队,不怕人,太阳出来后才飞走。北魏大同年间,他们的国王子坚还派人进贡过会唱歌的盐枕、葡萄、好马和地毯之类的。
滑国呢,是车师的一个分支。汉朝永建元年的时候,八个滑国部落跟着班勇打北方的敌人,立了功,班勇就上奏朝廷,把这八个滑国封为后部亲汉侯。从魏晋朝开始,他们就和中原地区断了联系。直到南朝梁天监十五年,他们的国王厌带夷栗陁才又派人来进贡东西。梁普通元年,他们又派人进贡了黄色的狮子、白色的貂皮大衣和波斯锦。七年后,他们又上表进贡。
话说当年北魏在桑乾一带,滑国还只是个小国家,属于芮芮国。后来滑国慢慢强大起来了,就开始征讨周围的波斯、盘盘、罽宾、焉耆、龟兹、疏勒、姑墨、于阗、句盘这些国家,扩张领土一千多里。那地方气候温暖,山川树木很多,五谷丰登。滑国人主要吃麦饭和羊肉。那里的野兽有狮子、双峰骆驼,还有长角的野驴。滑国人都很擅长射箭,穿的是袖子窄小、衣身很长的袍子,戴着金玉做的腰带。女人们穿着皮袍,头上戴着刻木头做的角,有六尺长,还用金银装饰。更奇特的是,他们的女儿,会和多个兄弟共事一夫。他们没有城墙,住的是毡帐,帐篷门都朝东开。国王坐在金床上,跟着太岁的方位转动,和王后一起接见客人。他们没有文字,用木头刻记。如果要和别的国家联系,就请别的国家的人用胡书写信,用羊皮当纸。他们也没有官职制度。他们祭拜天神和火神,每天都要出门祭拜完神再吃饭,跪拜一次就行了。死后用木头做棺材下葬。父母去世,子女要割掉一只耳朵,葬礼结束后就算完事了。他们的语言,得请河南人翻译才能听得懂。
周古柯国,是滑国附近的一个小国家。汉朝普通元年的时候,他们派使者跟着滑国的使者一起来进贡了。呵跋檀国,也是滑国附近的小国家。总的来说,滑国周围的这些国家,衣着打扮和长相都跟滑国差不多。普通元年,他们也派使者跟着滑国的使者一起来进贡了。胡蜜丹国,也是滑国附近的小国家。普通元年,他们也派使者跟着滑国的使者一起来进贡了。
白题国,国王姓支,名叫史稽毅,他们的祖先大概是匈奴的分支胡人。汉朝的灌婴跟匈奴打仗的时候,还斩杀过一个白题国的骑兵。现在白题国在滑国的东边,离滑国有六天的路程,西边一直到波斯。那里的土地出产稻米、小麦、瓜果,食物跟滑国差不多。普通三年,他们也派使者来进贡了。
龟兹,以前是西域的一个大国。东汉光武帝当政的时候,龟兹王叫弘,被莎车王贤给杀了,还灭了他全家。贤让自己的儿子则罗当龟兹王,结果龟兹人又把则罗给杀了。后来匈奴扶持了一个龟兹贵族身毒当王,从此龟兹就听匈奴的。不过,在汉朝时期,龟兹一直是个比较强大的国家,它的都城叫延城。魏文帝刚当上皇帝的时候,龟兹还派使者来进贡呢。晋朝太康年间,龟兹还派王子到朝廷当侍从。晋朝太元七年,前秦的苻坚派大将吕光攻打西域,打到龟兹,龟兹王帛纯带着宝贝逃跑了,吕光就进了城。龟兹城有三道城墙,最外层的城墙跟长安城差不多大,城里的房子建筑都很漂亮,还用各种宝石装饰呢,富丽堂皇的。吕光就立了帛纯的弟弟震当王,然后就回去了。从那以后,龟兹就和中原地区断了联系。到了北魏普通二年,龟兹王尼瑞摩珠那胜又派使者来进贡了。
于阗也是西域的一个国家。东汉建武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于阗王俞被莎车王贤打败了,被迁到骊归当王,贤让俞的弟弟君得当于阗王。这个君得特别残暴,老百姓都受不了他。到了永平年间,于阗人杀了君得,一个叫休莫霸的大臣又杀了杀君得的人,自己当了王。休莫霸死了以后,他侄子广得继位。后来广得打败了莎车王贤,把他杀了,从此于阗国就强大了,西北边的小国家都听它的。
于阗那地方多水多沙,天气比较热,适合种水稻、小麦和蒲桃。那里有一种玉河,河里出产玉石。于阗人很擅长铸造铜器。他们的首都叫西山城,城里房子、市场、街道都有。水果、蔬菜这些东西跟中原地区差不多。于阗人特别信奉佛教,国王住的房子都涂着朱红色,国王戴着金帽子,就像咱们现在说的胡人帽子一样,国王和王后一起坐着接见客人。于阗的女人都梳着辫子,穿皮衣和裤子。于阗人很恭敬,见面就跪,而且是一膝盖着地的那种跪。他们写字用木头做的笔和木简,盖印章用玉印。收到信后,他们先把信戴在头上,然后再打开看。魏文帝的时候,于阗王山习进贡过好马。北魏天监九年,于阗又进贡了一些东西。十三年,又进贡了波罗婆步鄣。十八年,又进贡了琉璃瓶。大同七年,又进贡了一尊外国雕刻的玉佛。
渴盘陁国,是个位于于阗国西边的小国家。西边挨着滑国,南边是罽宾国,北边是沙勒国。它的国都建在山谷里,城墙周长十多里,全国一共有十二座城。他们的风俗习惯跟于阗差不多。穿吉贝布做的衣服,穿长长的、袖子很小的袍子,裤子也是小裤脚的。那地方适合种小麦,老百姓就靠小麦过日子。牛、马、骆驼、羊这些牲畜很多。出产优质的毛毡、黄金和玉石。国王的姓氏是葛沙氏。在大同元年的时候,他们还派使者来进贡各种宝物呢。
末国,就是汉朝时候的且末国。兵力大概有一万多户人家那么强。北边跟丁零接壤,东边是白题,西边跟波斯接壤。当地人剪短头发,戴毡帽,穿袖子很小的衣服,做上衣的话,会在脖颈处开口,然后在前面缝合。牛羊骡驴很多。他们的国王叫安末深盘,在普通五年的时候,也派使者来进贡了。
波斯国,最早的时候有个国王叫波斯匿,他的子孙就用他父亲的名字作为姓氏,也因此把国家命名为波斯。波斯国的都城周长三十二里,城墙高四丈,城墙上都有楼阁,城里房屋数以千计,城外还有两三百座佛寺。从城西往外走十五里,有一座土山,这座山不算太高,但是范围很大,绵延很远,山里有很多鹫鸟吃羊,当地人觉得特别苦恼。波斯国盛产优钵昙花,花朵鲜艳美丽。还出产龙驹马。咸池里还生长着珊瑚树,大概有一两尺高。也出产琥珀、马脑、珍珠、玫瑰等等,不过他们自己并不觉得这些东西珍贵,买卖都用金银。他们的婚姻习俗是这样的:订婚之后,女婿会带着几十个人去迎娶新娘,女婿要穿金线锦袍、狮子锦裤,戴着天冠,新娘也要穿戴得一样隆重。然后新娘的兄弟会过来牵着新娘的手,把新娘交给女婿,婚礼就算完成了。波斯国的东边是滑国,西边和南边都跟婆罗门国接壤,北边是汎栗国。在大通二年的时候,他们也派使者进贡了佛牙。
宕昌国啊,位置在河南的东南方向,益州的西北方向,陇西的西边,住的都是羌族人。宋孝武帝当政的时候,他们的国王梁瓘突然开始进贡一些特产。到了天监四年,国王梁弥博又来进贡甘草和当归,皇帝高兴坏了,就给他封了一大堆官职:使持节、都督河州、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州刺史、凉州刺史、陇西公、宕昌王,还给他配上了金印。梁弥博死后,他儿子梁弥泰继承了王位;到了大同七年,皇帝又给了梁弥泰他父亲以前那些官职。说起来,宕昌人的衣着打扮和生活习惯,跟河南人差不多。
邓至国呢,在西凉州的地界上,也是羌族,不过跟宕昌国不是一个支系。他们国王世世代代都带着“持节、平北将军、西凉州刺史”这些官衔。宋文帝在位的时候,他们的国王象屈耽就派人送过马匹来进贡。到了天监元年,皇帝任命邓至国的国王象舒彭为督西凉州诸军事,还封他为安北将军。五年后,象舒彭又派人送来了四百斤黄芪和四匹马。他们有个有意思的地方,他们管帽子叫“突何”,衣服样式跟宕昌国差不多。
武兴国,原本是仇池的地盘。杨难当自己称王,号称秦王,宋文帝派裴方明去打他,难当就逃到魏国去了。他侄子杨文德又拉起了一帮人,在茄卢(地名)闹事,宋朝就给了他个爵位。结果魏国又来打他,文德又逃到汉中了。他弟弟杨僧嗣又自立为王,继续在茄卢驻扎军队。杨僧嗣死了以后,他弟弟杨文度继位,还把弟弟杨文洪封为白水太守,驻扎在武兴。宋朝一直把他们当作武都王看待,武兴国就是这么来的。
后来,难当的族弟杨广香又杀了文度,自己当了阴平王,还管着茄卢。广香死了,儿子杨炅继位;炅死了,儿子杨崇祖继位;崇祖死了,儿子杨孟孙继位。到了齐永明年间,魏国的南梁州刺史、仇池公杨灵珍带着人投降了齐朝,齐朝就封他为北梁州刺史、仇池公。杨文洪死了以后,他的族人杨集始被封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天监年间,集始被封为使持节、都督秦、雍二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杨灵珍被封为冠军将军,杨孟孙被封为假节、督沙州刺史、阴平王。集始死了,他儿子杨绍先继承了爵位。过了两年,杨灵珍被封为持节、督陇右诸军事、左将军、北梁州刺史、仇池王。十年后,杨孟孙死了,朝廷追封他为安沙将军、北雍州刺史,他儿子杨定继承了爵位。杨绍先死了,他儿子杨智慧继位。大同元年,汉中被收复了,杨智慧派人上表,请求带着四千户人家归顺朝廷,朝廷同意了,就封他为东益州。
武兴国东边挨着秦岭,西边和宕昌接壤,离宕昌八百里,南边离汉中四百里,北边离岐州三百里,东边离长安九百里。以前有十万户人家,后来一代一代地减少了。当地的大姓有符氏和姜氏。他们说的话和中原地区一样。他们穿乌皂突骑帽、长身小袖袍、小口袴、皮靴。这地方种九种谷物,结婚讲究六礼,识字写文章,种桑树和麻,出产麻布、绢、精细的布匹、漆、蜡、花椒等等,山里出产铜和铁。
芮芮国啊,其实是匈奴的一个分支。魏晋时期,匈奴分裂成好几百上千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名字,芮芮就是其中一个。自从北魏南迁之后,芮芮国就占据了原来的地盘。他们没有城池,跟着水草放牧,住的是圆顶帐篷。他们留着辫子,穿锦缎衣服,袖子短,裤子裤腿小,鞋子是高筒靴。他们那地方特别冷,七月的时候冰块都堵塞了黄河。宋朝升明年间,朝廷派王洪轨去跟他们联系,想拉他们一起打北魏。齐朝建元元年,王洪轨才到芮芮国,芮芮国王带着三十万骑兵,跑到燕然山以东南方三千多里,把北魏的人吓得关起城门不敢出来打仗。后来芮芮国慢慢地弱了一些。永明年间,被丁零人打败了,国土变小了,他们就往南搬家了。到梁朝天监年间,芮芮国终于打败了丁零人,收复了原来的土地。他们开始修建城池,取名叫木末城。十四年的时候,还派人进贡乌貂皮。普通元年,又派人进贡各种特产。之后隔几年就会来朝贡一次。大同七年,他们又进贡了一匹马和一斤金子。
芮芮国的人会用某种法术祭天,能呼风唤雨,对着太阳祈祷,一会儿就大雨倾盆;要是他们在中原地区做法,就会阴天不下雨。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是因为中原的云太暖和了。所以他们打仗输了,别人也追不上他们。
史书上这么说:海南的东夷,西北的戎狄等国家,地处边远地区,各有各的领土。那些奇特的山川,罕见的海兽,奇怪的物种,古代都没听说过,以前的史书上也没记载。所以说,九州之外,八荒之外,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根本就说不完。高祖皇帝用仁德感化他们,所以他们年年都来朝贡,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