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34年正月壬辰日,也就是正月初几具体哪天记不清了,反正那天高欢带兵西征,打败了河西的费也头虏纥豆陵伊利部落,把他们全灭了,然后把剩下的老百姓迁到了河东。

二月,永宁寺的九层佛塔失火了。没多久,有人从山东莱州跑来,说海上的人都看见了这塔在海里飘着,后来突然起了雾,塔就消失了。有人就说啊,这是上天警示呢,意思是说:永宁寺都着火了,北魏要完蛋了;佛塔飞到东海,渤海也要遭殃了。

北魏皇帝高欢心里本来就有别的想法,这时候,侍中封隆之跟孙腾私下里嘀咕这事儿。封隆之刚死了老婆,高欢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孙腾压根不信高欢会这么做,心里还嫉妒封隆之,就把这事儿告诉了斛斯椿。斛斯椿又跑去跟高欢告状。 孙腾还带兵闯进皇宫,擅自杀了御史,然后逃跑了,投奔了高欢。据说高欢当时还当着众人的面打了舍人梁续,光禄少卿元子干当时撸胳膊挽袖子就冲上去打高欢,冲着孙腾说:“我跟你说,高王啊,我们元家小子就是这么有脾气的!” 领军娄昭也因为害怕,赶紧回晋阳去了。高欢就让斛斯椿兼任领军,还调换了一批将领,以及河南、关西各地的刺史。华山王元鸷在徐州当官,高欢派邸珍把他的印信抢了。建州刺史韩贤、济州刺史蔡俊都是跟高欢关系好的,高欢忌惮他们,所以就撤销了建州,把韩贤给撸了,还派御史中尉綦俊去查蔡俊的罪过,又让开府贾显智去接替蔡俊当济州刺史。蔡俊不肯就范,高欢更生气了。

五月,皇上下了道圣旨,说要出兵征讨吴国,调集河南各州的军队,加强宫廷守卫,并且严守黄河桥梁。

六月丁巳日,魏帝偷偷地给神武下了一道密旨,说:“宇文黑獭自从平定了秦州、陇州之后,就不断地索求无度,万一他有什么阴谋诡计,事情就不好办了。虽然他表面上还没完全反叛,但现在就出兵讨伐他,时间太仓促了。所以召集大臣们商议一下,看看怎么办。大家都说,可以假装南下伐吴,在国内外加强戒备,这样一来可以防备宇文黑獭的突然袭击,二来也可以震慑吴国和楚国。”其实魏帝当时正打算攻打神武,神武已经开始部署将领,心里很犹豫,所以才会有这道密旨。

神武就上表说:“荆州地处蛮地和中原的交界处,紧邻京师,关陇地区离京师很远,恐怕会有反叛的图谋。我现在暗中调集三万兵马,准备从河东渡过黄河;又派恒州刺史厍狄干、瀛州刺史郭琼、汾州刺史斛律金、前武卫将军彭乐率领四万兵马,从违津渡河;派领军将军娄昭、相州刺史窦泰、前瀛州刺史尧雄、并州刺史高隆之率领五万兵马,去讨伐荆州;派冀州刺史尉景、前冀州刺史高敖曹、济州刺史蔡俊、前侍中封隆之率领七万步兵和五万骑兵,去征讨江左。所有军队都已约定好,听候我的调遣。”

魏帝意识到神武这是要造反了,于是把神武的奏章拿出来,让群臣商议,想阻止神武的军队行动。神武于是召集州里的僚属们,让他们广泛地讨论,然后又把讨论的结果写成奏章上报。他还再三发誓表明自己的忠心,说:“我是被奸佞小人陷害的,陛下您一旦怀疑我,我现在就承担下这猖狂的罪名,就像当年尔朱荣讨伐叛逆一样。如果我不尽心竭力,敢辜负陛下,就让我遭受天谴,子孙断绝。如果陛下相信我的赤诚之心,让战争不要发生,那些奸佞小人一两个人,我愿意衡量一下,把他们罢免驱逐。”

辛未日,皇上再次把京城文武官员的意见记录下来回复神武,让舍人温子升起草诏书。温子升犹豫再三不敢写,皇上就坐在胡床上,拔出剑来,脸色严厉。温子升这才起草诏书,诏书的内容是:

哎,我心里着急啊,写信给您,希望咱们能互相理解,别让那些坏家伙从中作梗。可孙腾那小子突然跑去您那儿,搞得大家伙都怀疑你们是不是有什么阴谋,所以我只好派御史中尉綦俊来问问我的想法。现在收到您的回信了,话说的挺恳切的,但我心里还是有点想不通。我这个天子,全靠您的武功才坐上这个位置,没费一兵一卒,就像父母生我,您抬举我一样。现在要是咱们反目成仇,打来打去,那我和我的子孙后代,可就真像您信里说的那样了。上天地下,都听得见咱们说的这些话啊!

最近我担心宇文氏造反,贺拔胜好像也有点响应的意思,所以我就赶紧准备军队,想跟您一起声援。宇文氏今天派来使者,看着他们的样子,也没什么异常举动。贺拔胜在南方开疆拓土,为国家立功,我也没什么好责备他的。您要是想分兵讨伐他们,又该怎么跟人解释呢?东南那些不服管的,已经很久了,从先朝开始就一直没管他们。现在全国人口减半,实在不宜大动干戈。我这个人糊涂,不知道那些坏人是谁,您能把他们的名字列出来让我知道吗?

我听说厍狄干跟您说:“本来想找个软弱的人当皇帝,您却立了这么个不好驾驭的皇帝,现在只要让他当十五天皇帝,就能把他废掉,再立别人。”这种话,肯定是您身边的人说的,怎么可能出自奸臣之口呢?去年封隆之叛乱,今年孙腾逃跑,您既不惩罚也不上报,谁不怀疑您呢!孙腾这小子既然先犯了错,又没有一点悔意,您要是真的忠于朝廷,为什么不把他杀了送来呢?您信里说要往西走,但四面八方都有您的军队,有的想渡过黄河去洛阳,有的想渡过长江去江左,说这话的人自己都应该感到奇怪,听到这话的人能不怀疑吗?

如果您真心实意地效忠朝廷,安安心心地待在北方,就算您有百万大军,我也绝不会怀疑您图谋不轨。但如果您背信弃义,挥军南下,就算您没有一匹战马,一辆战车,我也会拼死抵抗到底!我这个人德行不好,您已经把我立为皇帝了,百姓们不明真相,可能觉得我确实可以当皇帝。但如果您真的图谋不轨,那就会暴露我的无能,就算您把我杀了,把我折磨得粉身碎骨,我也没什么怨言。为什么呢?因为您是凭借德行和正义被推举为皇帝的,一旦您背弃德行和正义,那就是咎由自取。我本来希望君臣一体,和谐相处,没想到今天会发展到这种地步。古人说:“越人射我,我笑着说没事;我兄弟射我,我哭着说痛。”我与您关系亲密,情同兄弟,所以写到这里,我忍不住悲从中来,泪流满面。

一开始,高欢从京城带兵北上,觉得洛阳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国运衰败,虽然地势险要,但土地狭小,不如邺城,于是请求迁都。魏孝武帝说:“高祖(孝文帝)在河洛地区建立帝都,这是永远的基业,国家制度的建设,到世宗(孝明帝)才算完成。你(高欢)对国家有功,应该遵循太和年间的旧制。”高欢领命,但后来又再次谋划此事。他派三千骑兵驻守建兴,加强河东和济州的兵力,在白沟截断北魏的船只,不让它们前往洛阳,各州都把粮食运到邺城。

魏孝武帝又下令给高欢说:“如果你能安抚百姓,堵住悠悠之口,那就把河东的军队撤回来,撤销建兴的驻军,把相州的粮食送回来,把济州的军队召回,让蔡俊接替他的职务,让邸珍离开徐州,停止战争,让士兵各自回家务农。如果需要粮食,再另外安排运输,这样那些诽谤你的人就没话说了,你也不会后悔。你高枕无忧地待在太原,我安安稳稳地待在洛阳,我绝对不会踏出洛阳一步过河,与你兵戎相见。如果你调转马头南下,重新考虑迁都的事,即使我没有什么军事才能,我也想阻止你,却阻止不了,我一定会为了社稷和宗庙,付出万死的决心。最终的决定在你,不是我能决定的,这就像堆山缺一篑,我们都应该珍惜啊!” 当时魏孝武帝任命任祥为兼尚书左仆射,并加开府,任祥却丢官跑到河北,投靠高欢。魏孝武帝于是下令允许所有从北方来的文武官员自行决定去留,并下诏书谴责高欢,为北伐做准备。

高欢也勒住马宣告将士说:“我遇到尔朱荣擅权专政,为了天下大义,拥戴皇上,我的忠义天地可鉴。却被斛斯椿诬陷,说我以忠诚为名义造反。当年赵鞅在晋阳起兵,诛杀了君主身边的奸邪小人,如今我南下,也是为了诛杀斛斯椿而已!”他任命高昂为先锋,说:“如果听从司空(指魏孝武帝)的话,哪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司马子如回答高欢说:“本来想扶持一个弱小的君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啊!”

魏孝明帝要征兵关右,就派人把贺拔胜叫到行宫来。然后又派大行台长孙承业、大都督颍川王元斌和斛斯椿一起驻守武牢,汝阳王元暹镇守石济,行台长孙子彦带着前恒农太守元洪略镇守陕州,贾显智带着豫州刺史斛斯元寿去攻打蔡俊。

结果,神武帝的使者窦泰和左厢大都督莫多娄贷文,分别去阻击贾显智和元暹。贾显智手下的斛斯元寿直接投降了。窦泰和莫多娄贷文在长寿津碰上了贾显智,贾显智偷偷地跟他们商量好了要投降,就带兵撤退了。 军司元玄发现了这个情况,赶紧回去报告,请求增派援军。魏孝明帝就派大都督侯几绍前去支援。两军在滑台东面打了一仗,贾显智果然投降了,侯几绍却战死了。

七月份,魏孝明帝亲自率领大军在河桥驻扎。神武帝的军队已经到了黄河北岸十多里外,又派人去跟魏孝明帝讲和,但魏孝明帝没理他。神武帝没办法,只好带兵渡过黄河。魏孝明帝就问大臣们怎么办,有人说往南依附贺拔胜,有人说往西逃到关中,还有人说就在洛口死守,拼死一战。 大家意见不统一,还没商量出结果呢,元斌和斛斯椿因为争权夺利闹翻了,元斌直接抛下斛斯椿自己跑了,还骗魏孝明帝说:“神武帝的军队杀过来了!” 当天,魏孝明帝就逃跑了,逃到了长安。

七月己酉日,神武帝高欢进了洛阳城,暂时住在永宁寺。

八月初几,他把百官都叫来,说:“当臣子的侍奉君主,应该匡正邪恶,救危扶乱。要是遇到危险不直言进谏,遇到紧急情况也不跟随左右,平时只顾着争宠夺荣,危急时刻就逃之夭夭,那还算什么臣子?还有节操吗?” 说完,就把开府仪同三司叱列延庆、兼尚书左仆射辛雄、兼吏部尚书崔孝芬、都官尚书刘廞、兼度支尚书杨机、散骑常侍元士弼这几个人都杀了,算是惩罚他们的不忠。元士弼的家产人口都被抄没充公了。

因为国事繁忙,耽误不得,他就跟百官商量,让清河王元亶当大司马,住在尚书省旁边办公,让他代行皇帝的权力处理政务。清河王出行时弄得声势浩大,搞得跟皇帝一样,高欢很讨厌这个样子。 高欢很快到了恒农郡,然后西进攻克潼关,抓住了毛洪宾。军队继续前进到长城,龙门都督薛崇礼投降了。高欢退兵到河东,命令行台尚书长史薛瑜守卫潼关,大都督厍狄温守卫封陵。在蒲津的西岸修筑城池,用来防守华州,任命薛绍宗为华州刺史,高昂代理豫州刺史的职务。高欢从晋阳出发,到这儿已经发过四十多次信给魏帝,但魏帝一次都没回复。

九月初几,高欢回到洛阳,又派僧人道荣带着奏章去关中,可还是没得到回应。于是他召集百官、四门官员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一起商议该立谁为帝。大家认为,自从孝昌年间发生战乱以来,国家的统治中断,皇室宗庙祭祀没有依托,皇室的尊卑次序都乱了套。永安年间把孝文帝尊为伯考,永熙年间又把孝明帝迁到偏殿,所以国家衰败,江山易主,都是因为这些原因。 所以大家一致决定拥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 决定之后,他们把这个决定告诉了清河王。清河王说:“现在皇帝没有父亲了,如果让我的儿子当皇帝,我即使死了也心甘情愿。” 于是就立元善见为帝,这就是孝静帝。从此,魏朝就分裂成两半了。

西魏皇帝孝武帝跑到西边去了,怕被逼到崤山、函谷关一带,洛阳又在黄河的东岸,离梁国太近了,要是再往晋阳去,各地的联系就麻烦了。所以大家商量着要迁都到邺城,护军祖莹也同意这个主意。圣旨一下达,三天后皇帝就带着队伍出发了,四十万户人家,乱糟糟地都上路了。孝武帝留下部分人留在洛阳,事情办完后就回晋阳去了。从此以后,国家大事都由丞相府说了算。早些时候,有童谣说:“可怜的小麻雀,飞到邺城里,羽毛将要丰满,变成鹦鹉了。” 一些人偷偷地说,麻雀指的是魏国的清河王(孝武帝),鹦鹉指的是高欢(神武)。

高欢在孝昌年间,山胡刘蠡升自称皇帝,年号神嘉,占据云阳谷,西边经常被他抢掠,人们管那地方叫“胡荒”。过了两年,正月里,西魏渭州刺史朱浑道元带着人投降了高欢,高欢高兴地接纳了他。壬戌日(农历某日),高欢袭击刘蠡升,把他打了个大败仗。己巳日(农历某日),魏孝武帝下诏书,封高欢为相国,赐给他黄钺(象征军权的玉斧),允许他穿朝服上殿,上朝时不用行跪拜礼。高欢推辞了。三月,高欢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蠡升的儿子,等刘蠡升放松警惕后,辛酉日(农历某日),高欢就偷偷地带兵袭击了他。刘蠡升的部下把刘蠡升的头砍下来送给了高欢。刘蠡升的部下又立他的儿子南海王为王,高欢又去打,又抓住了南海王和他弟弟西海王、北海王,还有皇后、大臣等等,一共四百多人,以及五万户胡人和魏人。壬申日(农历某日),高欢在邺城朝见皇帝。四月,高欢请求根据不同情况给迁徙的人发放粮食。九月甲寅日(农历某日),高欢说各州县的官员有很多违法乱纪的行为,请求派人去调查一下老百姓的疾苦。

公元某年正月初几,宇文泰带兵突袭西魏的夏州,那速度简直飞快,三天不到就到了!他们用长矛绑成梯子,晚上偷偷摸摸地就爬进城里了,活捉了夏州刺史费也头斛拔俄弥突,还把人家给利用上了。然后呢,宇文泰留下张琼将军镇守夏州,还把五千户人家给迁徙过来了。西魏的灵州刺史曹泥和他的女婿凉州刺史刘丰,赶紧派人来投降了。宇文泰围困灵州,用水灌城,水都漫到城墙四尺高了! 宇文泰命令阿至罗带三万骑兵绕到灵州后面,打了个西魏军队一个措手不及,还抢了五十匹马,西魏军队一看这架势,赶紧撤了。宇文泰带着骑兵去迎接曹泥和刘丰,又把他们剩下的五千户人家也给带回来了,还恢复了曹泥的官职。西魏皇帝还下诏书要给宇文泰九锡(古代帝王给予功臣的九种赏赐),但是宇文泰坚决推辞了。

二月,宇文泰让阿至罗去逼西魏秦州刺史建忠王万俟普拨投降,宇文泰自己也带兵支援。六月初几,万俟普拨带着他儿子太宰受洛干、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还有三百多个将领,带着他们的军队一起投降了。八月初几,宇文泰建议全国统一斗量衡,然后就下令推行了。九月初几,汾州的胡王迢触和曹贰龙带人造反,还自己设立了百官,年号叫“平都”。宇文泰很快就平定了这次叛乱。十二月初几,宇文泰从晋阳出发,向西征讨,还派了汝阳王暹、司徒高昂他们去攻打上洛,窦泰将军则从潼关进军。

公元550年正月,窦泰的军队战败,他自己也自杀了。高欢当时在蒲津,因为河冰太薄,过不去救援,只好撤兵回去了。高昂攻下了上洛。到了二月,高欢因为并州、肆州、汾州、建州、晋州、东雍州、南汾州、泰州、陕州这九个州都遭遇了霜旱,百姓饥饿流离失所,就请求朝廷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六月,高欢去了天池,得到一块刻有字的石头,上面写着“六王三川”。十月,高欢率领二十万大军从蒲津渡河,向西征讨。西魏军队在沙苑摆开了阵势。因为地势不利,高欢的军队又少,西魏军队又气势汹汹地冲上来,高欢的军队大乱,丢弃了十八万套盔甲,高欢骑着骆驼,等船回来。

公元551年三月,高欢坚决请求辞去丞相的职务,魏帝同意了。四月,高欢去邺城朝见皇帝,几天后又回到了晋阳。他请求解除酒禁,并且赈济宿卫和武官。七月,行台侯景和司徒高昂包围了西魏将领独孤信在金墉城,西魏皇帝和宇文泰都来救援。厍狄干率领军队先锋开路,高欢率领大军随后跟进。八月,双方在河阴展开大战,高欢大获全胜,俘获了数万西魏士兵,司徒高昂、大都督李猛、宋显都战死了。西魏军队战败后,独孤信先逃回了关中,宇文泰留下长孙子彦守卫金墉城,然后烧毁营帐逃跑了。高欢派兵追击,追到崤山脚下,没追上就回去了。一开始,高欢知道西魏军队来犯,就从晋阳率领军队迅速赶往孟津,还没渡过黄河,战事就已经分出了胜负。后来高欢渡过黄河,长孙子彦也弃城而逃,高欢就拆毁了金墉城回去了。十一月,高欢去京城朝见皇帝。十二月,回到了晋阳。

公元494年7月某一天,魏孝文帝想让尔朱荣当宰相,兼管尚书省的事务,但是尔朱荣坚决推辞,最后皇帝也没强求。到了同年11月某一天,因为新宫建好了,尔朱荣去邺城朝见皇帝。魏孝文帝还跟尔朱荣一起射箭比赛呢,尔朱荣下台阶给皇帝祝贺,皇帝又想让他当渤海王,兼管全国的军事,结果尔朱荣又给拒绝了。同年12月某一天,尔朱荣回晋阳去了。

第二年12月,一个叫阿至罗别的部落派人来投降。尔朱荣亲自带兵去迎接他们,到了武州边境,却没找到他们,就带兵打猎回来了。

第三年5月,尔朱荣去北方边境巡视,还派人跟蠕蠕(鲜卑族的一支)修好关系。

公元497年5月某一天,尔朱荣去邺城朝见皇帝,他建议:让百官每个月都要当面汇报政务,公开地指出缺点和不足,广泛听取意见,排除奸邪,亲自处理诉讼案件,奖赏勤奋的官员,惩罚怠惰的官员;地方官吏有错误,上级官员要一起承担责任;宫里进献东西要按规矩来;后宫养的那些鹰犬,都应该扔掉! 六月某一天,尔朱荣又回晋阳了。9月份,尔朱荣开始西征。10月某一天,尔朱荣包围了西魏的官员王思政所在的玉壁城,想以此引诱西魏出兵,结果西魏军队不敢出来。11月某一天,因为下大雪,很多士兵冻死了,尔朱荣就撤兵回去了。

公元550年2月某一天,北豫州刺史高慎在武牢西边造反了。

三月,周文帝带着军队去支援高慎,结果把河桥南城给围住了。没过几天,高洋(神武帝)在芒山大获全胜,抓了西魏的将领以下四百多人,俘虏斩杀的敌人加起来有六万之多。 战斗中,有士兵偷杀了军队的驴子,按军法该处死,但是高洋没杀,说等到了并州再处理。

第二天,又开战了,西魏军队气势汹汹地冲过来,高洋的军队溃败了,高洋连马都丢了。这时,赫连阳顺赶紧下马把自己的马让给高洋,和一个叫冯文洛的家奴一起扶着高洋逃跑,身边就跟着六七个骑兵和步兵。追兵追上来了,高洋的亲信尉兴庆说:“大王快走吧,我身上带着一百支箭,能杀一百个人!” 高洋鼓励他说:“要是能打赢,我就封你做怀州刺史;要死了,就用你弟弟顶替你。”尉兴庆说:“我弟弟还小,不如用我哥哥吧。”高洋答应了。尉兴庆拼死抵抗,箭射光了才战死。西魏太师贺拔胜带着十三名骑兵追赶高洋,河州刺史刘洪徽射中了其中两人。贺拔胜的枪几乎刺中高洋,幸亏段孝先一箭射死了贺拔胜的马,高洋才得以脱险。

豫州和洛州最终平定下来了。高洋派刘丰追击溃逃的敌人,一直打到弘农才回来。

七月,高洋给周文帝写信,指责他杀害孝武帝的罪行。八月,魏孝文帝下诏书,任命高洋为相国、录尚书事、大行台,其他官职不变。高洋坚决推辞,才作罢。 这个月,高洋下令在肆州北山修建城墙,西边到马陵戍,东边到土隥,四十天就完工了。十二月,高洋去京城朝拜,第二天就回晋阳了。

第二年三月,高洋巡视冀州和定州,顺便去京城朝拜。因为那年冬天和春天干旱,他就请求免除百姓的赋税,救济穷人,赦免死刑以下的罪犯。他还请求给老年人发放一些补贴。四月,高洋回到晋阳。十一月,高洋讨伐山胡,大获全胜,俘获了一万多户人家,分到各个州。

公元某年正月十五,是甲午日。尔朱文畅(开府仪同三司)、任胄(开府司马)、郑仲礼(都督)、李世林(中府主簿)、房子远(前开府参军)这几个家伙,合伙要干掉高欢(神武),他们偷偷摸摸地计划着,打算在十五晚上动手,带着刀子就冲进去了。结果,薛季孝把他们的阴谋告诉了高欢,这帮人全都被抓起来杀了。

过了几天,是丁未日,高欢请求在并州修建一座晋阳宫,好安置那些被发配到这里的人。到了三月,乙未日,高欢去邺城上朝,丙午日,又回晋阳了。十月丁卯日,高欢上奏朝廷说,幽州、安州、定州这三个州的北部,紧挨着奚族和蠕蠕,请求在那些险要的地方修筑城池和营垒来防备他们,他还亲自去视察,每一个地方都弄得非常坚固。后来,乙未日,高欢又请求释放芒山那些被关押的俘虏,给他们解除镣铐,然后把他们分别分配给民间那些没有丈夫的寡妇。

公元554年8月,高洋(神武帝)要带兵西征,从邺城集合军队前往晋阳。当时殿中将军曹魏祖劝他说:“不行啊!现在是八月,西方是克星,用死气对抗生气,做客方不利,主人方才会占优势。要是真打仗,大将军您会吃大亏的!” 高洋没听。东魏和西魏打仗之前,邺城附近经常出现黄蚂蚁和黑蚂蚁互相厮杀的景象,人们就根据蚂蚁胜负来预测战争结果。这次,黄蚂蚁全军覆没。

九月,高洋包围玉壁城,想引诱西魏军队出战,但西魏军队不敢应战。西魏晋州刺史韦孝宽坚守玉壁,城里还派人戴着铁面具出来示威。高洋就让士兵用弓箭射,箭箭都射中铁面具的眼睛。然后,高洋又用李业兴的“孤虚之术”,集中兵力攻击玉壁城的北面,因为北面地势险要。他让人堆起土山,挖了十条地道,又在东面挖了二十一条地道进攻。玉壁城里缺水,只能从汾河取水。高洋就让人截断汾河,一夜之间就完成了。韦孝宽夺回了土山,坚守了五十天,城池还是没攻下来,死了七万人,尸体堆成了一座大坟。

这期间,一颗星星坠落在高洋的营地里,所有的驴都一起叫唤,士兵们都害怕极了。高洋自己也病了。十一月庚子日,高洋带着病体班师回朝。庚戌日,他派太原公杨镇守邺城。辛亥日,他召世子高澄回晋阳。这时,有一只凶鸟落在亭子的树上,世子高澄就让斛律光射杀了它。己卯日,高洋因为西征无功,上表请求解除自己统帅内外军事的职务,魏帝批准了他的请求。

当时西魏那边谣传高洋被弩箭射中了,高洋听说后,强撑着身子接见各位大臣,还让斛律金唱了《敕勒歌》,他自己也跟着唱,唱得悲痛欲绝,泪流满面。

侯景这小子一向看不起太子,曾经跟司马子如说:“只要皇上还在,我不敢有什么异心,可要是皇上没了,我可不能跟那些鲜卑小子一起做事。”司马子如赶紧捂住了他的嘴。后来,太子奉高欢的命令召见侯景。侯景之前跟高欢约定好了:要是来信,信封背面有个小点,他就去。信来了,没点,侯景就没去。他又听说高欢病了,于是就带兵自保了。

高欢对太子说:“我虽然病了,可你脸上怎么还有这么忧愁的表情?怎么回事?”太子没回答。高欢又问:“是不是担心侯景造反啊?”太子说:“是的。”高欢说:“侯景独霸河南十四年了,一直野心勃勃,还好我能驾驭他,可不是为了让你来管的!现在天下还没平定,别急着悲伤。厍狄干那个鲜卑老家伙,斛律金那个敕勒老家伙,都是性情刚直的人,绝对不会辜负你。朱浑道元、刘丰生远道来投奔我,肯定不会有二心。贺拔焉那个小子老实巴交,没什么过错。潘相乐本来是道士,为人忠厚老实,你和兄弟们可以依靠他们。韩轨年轻气盛,应该多包容他。彭相乐是贴心的人,要好好保护他。现在能对付侯景的,只有慕容绍宗了,我故意不重用他,留给你,你应该对他特别优待,委以重任。”

五年正月初一,日食,高欢说:“日食是不是为了我啊,死了也没什么遗憾。”丙午日,高欢在魏孝静帝面前去世。这天,他在晋阳去世,享年五十二岁,秘不发丧。六月壬午日,魏孝静帝在东堂为他举行了丧礼,三天后,下令穿粗麻孝服。诏书规定丧葬仪式参照汉朝大将军霍光、东平王刘苍的规格;追赠高欢假黄钺、使持节、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齐王玺绂,辒辌车、黄屋、左纛、前后羽葆、鼓吹、轻车、介士,以及九锡的全部殊荣,谥号为献武王。八月甲申日,葬于邺城西北漳水西岸,魏孝静帝亲自到紫陌为他送葬。天保初年,追尊为献武帝,庙号太祖,陵墓名为义平陵。天统元年,改谥为神武皇帝,庙号高祖。

话说这位大佬,性格深沉内敛,为人高冷,整天一副正经样儿,让人琢磨不透。关键时刻,他又能随机应变,像神仙一样厉害。说到国家大事,他一个人就能运筹帷幄,文臣武将,很少有人能参与他的决策。他管军队,纪律严明,打仗更是出奇制胜,战术灵活多变,让人防不胜防。他审理案件,明察秋毫,谁也别想蒙混过关。他很会识人用人,而且特别照顾老部下。他为人慷慨大方,每次有文教活动,总是热情周到,亲自过问,认真讲解,从不虚头巴脑。提拔官员任命职务,他只看能力,只要合适,就算是从养马的厮养里提拔上来也行。那些只会吹牛,没真本事的人,很少被他重用。他的将领们出征打仗,只要按照他的计划执行,就没有不打胜仗的,要是违背了他的命令,大多都吃败仗,甚至全军覆没。他生活简朴,刀剑马鞍啥的,都没有金玉装饰。他酒量虽然不错,但自从担任要职后,每次喝酒最多也就喝三杯。在家也像在衙门一样认真。他待人仁慈,很爱护人才。

一开始,范阳的卢景裕因为精通经学而出名,鲁郡的韩毅因为书法了得而闻名,他们都因为谋反被抓了,但他却宽宏大量,把他们安置在府邸里,让他们教导自己的孩子。他手下的文武官员,只要尽心尽力效忠,即使被抓了,也大多没有受到惩罚。所以,四面八方的人都归心,都想为他效力。南方威震梁国,北方威慑蠕蠕,吐谷浑、阿至罗这些地方也都向他表示臣服,他获得了他们的支持,他的谋略真是高瞻远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