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荣,字子茂,是甘肃武威人。他爷爷段信,在沮渠氏政权当官,后来又投奔魏朝,因为是豪族,被迁到北方边境,家就安在了五原郡。他爸爸段连,是安北府的司马。段荣从小就喜欢研究历法,特别专注于天文星象。正光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就跟别人说:“《易经》上说‘观于天文以察时变’,又说‘天垂象,见吉凶’,我现在观察天象,推测人事,不出十年,肯定会有大乱。”有人问他:“乱是从哪里开始的?能躲避吗?”段荣说:“这乱子是从咱们这儿开始的,恐怕天下都要因此而大乱,根本没地方躲。”没过多久,果然像他说的那样。

乱事一起,段荣就带着家人和老乡,往南跑到平城。碰上杜洛周造反,段荣就和高祖一起商量着要杀了他,结果没成功,两个人就一起逃到尔朱荣那里去了。后来高祖在山东起兵,段荣大力支持他的计划。他被任命为行台右丞、西北道慰喻大使,到处巡视,向百姓宣讲朝廷政策,走到哪儿,哪儿的人都服他。高祖南下攻打邺城,就留下段荣镇守信都,还授予他镇北将军、定州刺刺史的官职。当时攻打邺城还没拿下,需要大量的军资,段荣负责运输,一点儿也没耽误。高祖攻下洛阳后,论功行赏,封段荣为姑臧县侯,食邑八百户。后来又升任瀛州刺史。

段荣的妻子是皇后的姐姐,段荣怕高祖会说他徇私,就极力推荐其他将领,最后自己并没有去瀛州赴任。不久,他又去相州办事,后来又当了济州刺史。天平三年,他又去泰州办事。段荣为人温和,到哪儿都以仁慈为怀,百姓和官员都很爱戴他。当初,高祖打算攻打关中地区,私下跟段荣商量,段荣认为时机还不成熟,极力劝阻。结果在渭水地区打败仗了,高祖才后悔地说:“我不听段荣的劝告,才落到这个地步。”天平四年,段荣被任命为山东大行台、大都督,深受百姓拥戴。元象元年,他被授予仪同三司的官职。元象二年五月去世,享年六十二岁。死后被追赠为使持节、定冀沧瀛四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太尉、尚书左仆射,谥号昭景。皇建初年,被配享于高祖庙庭。两年后,又追赠为大司马、尚书令、武威王。他的长子段韶继承了他的爵位。

铁伐,小名叫铁伐,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很有当将军的才能。高祖皇帝因为他是他老婆姐姐的儿子,特别喜欢他,经常把他带在身边,当成心腹。建义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就担任了皇帝身边的亲信都督。中兴元年,跟着高祖皇帝去抵抗尔朱兆,在广阿打仗。高祖皇帝问铁伐:“敌军人多我们人少,这该怎么办呢?”铁伐说:“所谓的‘人多’,是指能得到很多人为之赴死;所谓的‘强大’,是指能得到天下的民心。尔朱兆狂妄凶狠,他走到哪里,就毁坏哪里,破坏朝纲,祸害百姓,邙山之战,那些忠良之士有什么罪过,他却杀害皇帝另立新君,时间还不到一个月,天下人都盼着乱起来,十家有九家都这样想。皇上您仁义昭著,铲除君王身边的奸邪,还有什么地方不能成功呢!”高祖皇帝说:“虽然我是奉天讨逆,替天行道,但我们弱小,面对强大的敌人,我担心没有天命在咱们这边,你没听说过吗?”铁伐回答说:“我听说过‘小能敌大’,弱小也能战胜强大,关键在于正义。上天没有偏袒谁,只会帮助有德行的人。尔朱兆在外面是天下的敌人,在内部又失去了民心,那些有见识的人不会为他出谋划策,那些勇敢的人也不会为他卖命,那些不肖的人失职渎职,而那些贤能的人会取而代之,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于是他们和尔朱兆交战,尔朱兆的军队溃败了。之后又攻打刘诞于邺城。到了韩陵之战,铁伐率领自己的部队,冲锋陷阵,打头阵。接着又跟着高祖皇帝出兵晋阳,追击尔朱兆到赤谼岭,最终平定了叛乱。因为军功被封为下洛县男。后来又跟随皇帝攻打夏州,活捉了斛律弥娥突,被加封为龙骧将军、谏议大夫,后来又升迁为武卫将军。之后,皇帝还把他的父亲追封为姑臧县侯,而他自己把下洛县男的爵位让给了他的继母的弟弟宁安。

兴和四年,跟随高祖皇帝在邙山抵抗西魏的周文帝。高祖皇帝当时正在军队中间,被西魏将领贺拔胜认了出来,贺拔胜率领精锐部队前来逼近。铁伐从旁边策马飞奔,拉弓射箭,一箭射死了贺拔胜的先锋,追击的骑兵都被吓住了,没有人敢上前。西魏军队撤退了,皇帝赏赐给他战马和金银,并晋升他的爵位为公。

公元548年,我跟着军队去攻打玉壁。那时候高祖(北齐文宣帝高洋)身体不好,城还没攻下来,他就把各位将军召集起来,商量下一步怎么办。他对大司马斛律金、司徒韩轨、左卫将军刘丰他们说:“我以前和段孝先(段韶的父亲)讨论军事,他真是很有见识,如果这些年能采纳他的计策,今天也不用这么辛苦了。我现在病情危重,恐怕会有意外,想把邺城的事交给孝先(段韶),你们觉得怎么样?”斛律金他们说:“了解臣子的,没有比您更清楚的了,确实没有人比段孝先更合适。”然后高祖又对段韶说:“我以前和你父亲一起经历过很多危险,共同辅佐皇室,建立了这份大功。现在我病成这样,恐怕不行了,你们要好好互相帮助,承担起这份责任。”于是高祖就让段韶跟着显祖(北齐孝昭帝高演)去镇守邺城,同时召世宗(北齐武成帝高湛)回军。

高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临终前他嘱咐世宗说:“段孝先忠诚正直,仁厚善良,智勇双全,我的亲戚里,只有他这样的人才,军中的大事,要和他一起商量。”公元549年春天,高祖在晋阳去世了,这事儿先没对外公布。没过多久,侯景就造反了,世宗回到邺城,段韶留守晋阳。世宗回到邺城后,赏赐给段韶十几个乐伎,十斤黄金,还有很多丝绸布匹,封他为长乐郡公。后来世宗征讨颍川,段韶继续镇守晋阳。他又被另外封为真定县男,代理并州刺史。显祖继位后,又另外封他为朝陵县侯,还封他为霸城县侯,官职也升为特进。

段韶请求辞去朝陵县侯的爵位,并请求把继母梁氏封为郡君。显祖很欣赏他,就封梁氏为安定郡君。他还把霸城县侯的爵位让给了他的继母弟弟孝言。大家都很赞扬他。

公元547年,他当上了冀州刺史兼六州大都督,施政仁爱,深受百姓爱戴。到了548年腊月,梁朝将领东方白额偷偷摸摸地跑到宿预,勾结边民,还杀害了当地官员,淮河、泗水流域一片混乱。

549年二月,朝廷下令让他去讨伐。他刚到,就碰上梁将严超达等人的军队逼近泾州;同时,陈武帝又率领大军攻打广陵,广陵刺史王敬宝派人来求救;更糟糕的是,还有尹思令率领一万多人马计划偷袭盱眙。三路大军都吓坏了。

但他却对将士们说:“自从梁朝内乱以来,国家没有稳定的统治者,百姓都观望形势,依附强者。侯景他们虽然野心勃勃,但智谋不足,政令不一,表面上同心同德,实际上内部离心离德,诸位不必担心,我早已看透了他们的虚实。”于是,他留下敬显俊、尧难宗等人驻守宿预,自己率领几千步骑兵日夜兼程赶往泾州。

路过盱眙时,尹思令没想到大军会突然杀到,一看是他的旗号,吓得赶紧往北逃跑了。他随后与严超达交战,大获全胜,缴获了他们的船只、武器装备。他对将士们说:“吴人轻敌冒进,本来就没有什么大计谋,现在打败了严超达,侯景肯定要逃跑了。”于是立刻回军救援广陵。果然,陈武帝逃跑了。他追到杨子栅,远远望见扬州城,就回军了,又缴获了大量的军资器物,然后回到宿预。

六月,他派人去劝说东方白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利害关系。东方白额于是打开城门请求议和。他和行台辛术等人商议后,决定接受他的请求。盟约签订后,他认为东方白额最终不可重用,于是将他逮捕并处斩,并将他的兄弟等人的首级一起送往京城。江淮地区恢复平静,百姓安居乐业。

皇帝很高兴,赏赐吴口七十户人家给他,并封他为平原郡王。清河王岳攻克郢州,俘虏了司徒陆法和,他也参与了这次行动,之后又修筑了鲁城,在新蔡设立了郭默的驻军,然后才返回。

公元550年,他被任命为太子太师。公元552年,他被任命为并州刺史。高归彦在冀州作乱,皇帝下令他和东安王娄睿率兵平叛,他被晋升为太傅,赏赐他十名乐伎和高归彦的一千亩果园。他仍然继续担任并州刺史,在施政上注重纲领,不拘泥于细枝末节,深得民心。

十二月,北周武帝派将军带着羌族和夷族军队,跟突厥人一起,浩浩荡荡地去攻打晋阳。咱们的世祖高祖从邺城出发,抄近路火速赶去救援。突厥军队从北面摆开阵势,准备进攻,东边靠着汾河,西边挨着风谷。当时情况紧急,军队还没完全准备好,世祖一看这架势,也想着避其锋芒,往东边撤。后来采纳了河间王孝琬的建议,让赵郡王统帅所有将领。

那会儿刚下过一场大雪,北周军队用步兵当先锋,从西山冲下来,离晋阳城也就两里地。咱们的将领们都想要主动出击,跟他们打。这时候,韦孝韶说:“步兵的战斗力毕竟有限,现在雪又这么厚,主动进攻不合适,不如摆好阵势等着他们来。让他们疲惫不堪,咱们以逸待劳,打败他们肯定没问题!”

结果呢,一交战,就大获全胜!北周军队的先锋部队全军覆没,一个活口都没留下,剩下的那些人就赶紧跑,跑了一夜。世祖又让韦孝韶率领骑兵去追击,追到边境也没追上,就回来了。世祖很高兴,重重地赏了他,另外封他为怀州武德郡公,还把他升官为太师。

宇文护他妈,之前嫁给了中山王,后来宇文护听说他妈还活着,就借着边境的事儿,写信给北周,把这事儿给说了,顺便也表示一下友好。那时候突厥老是来犯边境,高韶正好在塞外带兵呢。皇上就派了黄门侍郎徐世荣,骑着快马,带着皇上的信去问高韶怎么办。高韶说,这周人反复无常,根本没啥信用,就像晋阳那事儿,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儿。宇文护表面上是丞相,实际上就是个土皇帝,他既然为了他妈求和,咋就不派个使者来好好说说呢?直接就用信把老娘要回去了,这不是显得咱们软弱吗?依我看啊,先答应他们,回头再收拾他们也不迟。皇上没听他的。最后还是派了使者,礼节周到地把宇文护他妈送回去了。

宇文护他妈一到手,立马就派尉迟迥他们去打洛阳。皇上就派了兰陵王长恭和大将军斛律光带兵去打,大军在邙山脚下扎营,愣是没动。皇上问高韶:“我想派兰陵王去打洛阳,可是突厥还在边境呢,还得有人镇守,你咋看?”高韶说:“北边的突厥入侵,那只是小毛病,现在西边的羌族虎视眈眈,这才是要命的病,请皇上让我去洛阳。”皇上说:“朕也是这么想的。”就让高韶带一千精兵,从晋阳出发。五天就过了黄河,跟大将们一起商量着怎么打。

高韶一大早带着两百骑兵,跟大军一起上了邙山,去看看周军的阵势。到了大和谷,就碰上了周军,赶紧派人通知各营,赶紧集合兵马。然后跟众将领一起列阵准备迎战。高韶在左翼,兰陵王在中军,斛律光在右翼,跟周军对峙着。高韶远远地对周军喊话:“宇文护好不容易把老娘接回来了,却不知感恩图报,今天又来干嘛?”周军说:“老天爷让我们来的,你问什么问?”高韶说:“天道好轮回,苍天要让你们来送死!”周军还是让步兵先上山进攻。高韶一看,他们全是步兵,咱们全是骑兵,就一边打一边往后撤,等他们累得不行了,再下马跟他们拼。短兵相接之后,周军大溃败。周军的中军也瞬间崩溃,好多人掉进山谷里摔死了。洛阳城里的周军也赶紧逃跑了,把营帐都扔了。从邙山到谷水三十里地,到处都是周军的军械物资。

皇上亲临洛阳,慰劳将士,在河阴设宴庆祝,论功行赏,封高韶为太宰,灵武县公。天统三年,又升任左丞相,永昌郡公,食邑沧州。

武平二年正月,我从晋州出发,到了定州陇西一带,修建了威敌城和平寇城,然后就回去了。

二月,周朝军队来入侵,皇上派我、右丞相斛律光和兰陵王长恭一起抵抗。三月底,我们才到达西境。有个叫柏谷城的,那是敌人防守最严密的地方,城墙高耸入云,像刀削斧砍一般,其他将领都不敢攻打。我说:“汾州北面和河东地区,对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去攻打柏谷城,就像身上长了毒疮一样,迟早会出问题。敌人增援的军队,一定会走南边的道路,我们现在切断他们的要道,他们就来不了。再说,虽然柏谷城城墙很高,但里面空间很小,我们可以用火弩攻击,很快就能拿下。”其他将领都觉得我的主意不错,于是我们就擂鼓进攻。柏谷城很快就被攻破了,我们俘虏了薛敬礼,斩杀了许多敌人,还占领了华谷城,派兵驻守后才返回。之后我被封为广平郡公。

同一个月,周朝又派兵来骚扰边境。右丞相斛律光带兵先去讨伐,我也请求出征。五月,我们攻下了秦城。周军在姚襄城南又修建了城镇,向东连接定阳,还挖了很深的壕沟,切断了道路。我暗中挑选精兵,从北面偷袭他们。我还派人偷偷渡过黄河,通知姚襄城里的人,里应外合。渡河的士兵有一千多人,周军这才发现。于是我们展开大战,大获全胜,俘虏了他们的仪同若干显宝等人。其他将领都想攻打他们新修的城池,我说:“这座城一面靠着河,三面地势险要,根本攻不下来,就算攻下来了,也不过是一座城而已。不如我们再修一座城,堵住他们的道路,先拿下秦城,然后集中兵力攻打定阳,这样才是长久之计。”将士们都同意我的看法。

六月,我们开始围攻定阳,定阳城主杨范死守不出。我登上高处观察城池的地势,然后下令全军猛攻。七月,我们攻破了定阳城的外城,斩杀了许多敌人。当时我在军中生病,因为内城还没攻下,我就对兰陵王长恭说:“这座城三面都是深涧险阻,没有路可以走,只有东南方向可能有一条路。如果敌人要突围,一定会从这里出去,只要派精兵在那里埋伏,就能把他们全部抓获。”长恭就派了一千多名精兵在东南的涧口设伏。当晚,果然不出我所料,敌人从城里冲了出来,伏兵立刻发起攻击,敌人溃不成军,杨范等人被俘,所有敌军都被我们抓获了。

哎,韶将军身体不太好,就先回军营了。因为立下大功,皇上特地封他为乐陵郡公。可惜啊,没多久就病死了。皇上在东堂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哀悼仪式,还赏赐了好多东西,什么一千匹丝绸、珍贵的器物、豪华的马车等等,派军校官兵护送他的灵柩到平恩墓地安葬,还派人帮忙修建坟墓。皇上还追赠他好多官职,像假黄钺、使持节、都督朔并定赵冀沧齐兖梁洛晋建十二州诸军事,相国、太尉、录尚书事、朔州刺史,还给他谥号为“忠武”。

韶将军啊,他既能统领大军,又能参与朝廷决策,功劳很大,再加上和皇室联姻,当时他的声望可是达到了顶峰。他特别擅长战略战术,又很会管理士兵,深得将士们的爱戴,一到打仗,个个都拼命。而且他为人也很温和谨慎,很有宰相的风范。他对子女教育严格,家里家风很好,对后母更是孝顺得不得了,在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家里,很少有人能做到他这样的。不过,他有个缺点,就是好色,虽然位高权重,但他经常微服私访。有个叫皇甫氏的女人,是魏国的黄门郎元瑀的妻子,她弟弟参与了谋反,所以皇甫氏也被抄家了。韶将军觉得她长得漂亮,就向皇上请求把她赐给他,皇上本来不同意,但拗不过他,最后还是把皇甫氏赐给了他。他还特别吝啬,对亲戚朋友都很少施舍。他儿子娶了公主,在朝廷当官,回家帮忙做事十多天,事情办完就辞别回去了,他父亲只赏赐了他一杯酒。他的长子叫懿,继承了他的爵位。

懿,字德猷,长得仪表堂堂,还懂音乐,也很擅长骑射。天保年间,他娶了颍川长公主。后来官职一路升迁,做到行台右仆射,兼殿中尚书,之后又外放到兖州当刺史。后来去世了,他的儿子宝鼎继承了他的爵位。宝鼎娶了中山长公主,武平年间官至仪同三司。隋朝开皇年间,官至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大业初年,在饶州刺史任上去世了。

韶的第二个儿子叫深,字德深。长得漂亮,为人宽厚谨慎,继承了他父亲的优点。北魏天保年间,他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被封为姑臧县公。北齐大宁初年,他被任命为通直散骑侍郎。两年后,朝廷下诏让他娶永昌公主,可惜公主还没嫁过去就去世了。河清三年,他又被下诏迎娶东安公主。因为他父亲屡立战功,他自己也因此不断升迁,官至侍中、将军、源州大中正,食邑赵郡。韶生病很严重的时候,朝廷下诏封深为济北王,以安慰他。北齐武平年间,他担任徐州行台左仆射、徐州刺史。北齐灭亡后,他投降北周,被任命为大将军,郡公,后来因为犯事而被处死。

韶的第三个儿子叫德举,北齐武平年间,官至仪同三司。北周建德七年,他在邺城和高元海等人一起谋反,被杀头了。韶的第四个儿子叫德衡,北齐武平年间,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北齐隆化年间,担任济州刺史。投降北周后,被授予仪同大将军的职位。韶的第七个儿子叫德堪,北齐武平年间,官至仪同三司。隋朝大业初年,他担任汴州刺史,后来死在了汝南郡守任上。

荣的第二个儿子叫孝言,从小就聪明伶俐,仪表堂堂。北魏武定年间,他起家担任司徒参军事。北齐受禅后,他哥哥韶因为被封为霸城县侯而把爵位给了他。他后来不断升迁,官至仪同三司、度支尚书、清都尹。孝言本来是因为家族的功勋和余荫才得到显赫的官位,到了这个地步,他就开始骄奢淫逸,无法无天了。有一次他夜里出行,到他朋友宋孝王家借宿,叫醒坊里的人让他帮忙守夜,那些人没及时赶到,他就把他们拷打致死。他还和一些已婚妇女私通,被她们的丈夫发现后,他又仗着官势,把那些丈夫拷打致死。当时宫里需要果树,就强迫老百姓和寺庙提供,孝言把这些树都弄到自己家里种。宫里和园子里需要石头,他就派车马从漳河运石头,然后又分车把石头运回自己家。这些事情都被揭发了,他被贬到海州当刺史。不久因为哥哥的事情,他又被征召回朝,任命为都官尚书,食邑阳城郡,还加封开府。后来又升迁为太常卿,被任命为齐州刺史,因为贪污受贿被御史弹劾。正赶上世祖皇帝去世,他得到了赦免。他又被任命为太常卿,转任河南郡太守,最后升迁为吏部尚书。

祖珽当政的时候,想把赵彦深给撸下去,就拉拢了杨孝言帮忙。杨孝言被任命为兼侍中,进入内廷,掌管机密事务,没多久就升了正职,还兼任了吏部尚书。可杨孝言这个人啊,既没啥真本事,对人又特别不公平,提拔的人不是行贿的,就是他以前认识的。有一次,将作丞崔成当着大家的面,直接怼他说:“天下尚书那么多,难道只有段家的人才能当尚书吗!”杨孝言一时语塞,只能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把他打发走了。没过多久,杨孝言又升任中书监,还加了个特进的称号。他还和韩长鸾一起,合伙中伤祖珽。祖珽下台后,杨孝言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继续负责选拔官员,他完全是凭个人喜好任用官员,求他办事的人络绎不绝。

皇上还下令疏浚京城北面的护城河,杨孝言负责监工,仪同三司崔士顺、将作大匠元士将、太府少卿郦孝裕、尚书左民郎中薛叔昭、司州治中崔龙子、清都尹丞李道隆、邺县令尉长卿、临漳令崔象、成安令高子彻等等,都在杨孝言手下做事。监工期间,杨孝言还经常摆酒设宴,大家都要跪着给他敬酒祝寿,有人趁机诉说自己的委屈,请求升官,杨孝言得意洋洋地,把这些都当成自己的功劳,一一答应,甚至还额外提拔他们。很多富商巨贾都被他提拔重用,那些被他提拔的人,个个都是粗鲁、轻浮、放荡的家伙。后来,他又升任尚书左仆射,特进、侍中的官职都保留着。

杨孝言富贵了以后,生活就特别奢侈,尤其好女色。后来他娶了娄定远的小妾董氏,对她特别宠爱,为此家里家外都不安宁,互相告状,最后因为争斗被免官,发配到光州。等北齐灭亡后,皇上又下令把他召了回来。杨孝言虽然贪财好色,没个节制,但他举止潇洒,很会结交名士,美好的景色、美好的时光,他从不浪费,写诗、听乐,玩得可开心了。就算是一些没啥名气的文人,只要有点才华,他都请到家里做客,一起赏玩,那些穷困潦倒的人,他也会时不时地接济一下。世人都因为这些而对他多有赞誉。北齐灭亡后,他投奔了北周,被封为开府仪同大将军,后来又加封了开府。

史书上说啊,段荣凭借着和皇室的亲戚关系,赶上了好时候,立下了不少功劳,这也能算得上是成就一番事业了。他辅佐了七位君主,光大门楣,经常出任在外地的要职,有时还被委以留守京城的重任。在那个充满猜忌的朝堂上,他最终得以善终,享尽天年。想想看,边境那么多紧急情况,有齐国的上将压境,他却能安然无恙,这难道是偶然的吗?他应该懂得,要谦虚谨慎,功成名就不要超过实际的贡献,不要凭借权力去压迫别人,不要用计谋去争夺时机,想要得到无尽的荣华富贵,那怎么可能呢?俗话说得好,“顺应本性就是道”,这大概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吧?

赞曰:荣发其原,韶大其门。位因功显,望以德尊。

(这段文字没有需要翻译的部分,所以没有进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