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这人的性格啊,天生的就各有不同,有刚烈的,有温柔的,性子急的,性子慢的,各种各样都有。要真仔细琢磨琢磨他们的对错,很少有人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那些能真正了解事理,懂得克己复礼的人,可真是少之又少啊!监狱里的狱吏作恶,这毛病由来已久了。从魏朝开始,法律就执行不严,漏洞百出,到处都是脱网之鱼。高祖皇帝为了惩治这种懒散懈怠,也采取了一些严厉的措施来管束官员,让朝廷上下都知道法律的威严。现在把邸珍他们这些人的事迹记录下来,算是给后人留个教训,起到警示和激励的作用。

邸珍,字宝安,老家是中山上曲阳人。跟着高祖皇帝一起起义,后来被封为长史。这人啊,性格特别严厉暴躁,贪得无厌。后来又当上了尚书右仆射、大行台,还节度诸军事。邸珍对下属特别残酷,搞得大家离心离德,最后被老百姓给害死了。死后被追赠为定州刺史。

宋游道,广平人,他祖上是从敦煌搬过去的。他爹宋季预,曾经做过渤海太守。宋游道年轻的时候就跟着他爹在郡里,他爹死后,那些官员送来不少东西,他一样都没收。他孝顺母亲,这事儿可是出了名的。他和叔父分开住,他叔父家的奴仆诬陷他叔父谋反,宋游道把叔父骗回来,洗清了冤屈,然后把那个诬告的奴仆给杀了。后来魏广阳王北伐,请他当铠曹,又让他当定州刺史,还让他当府佐。广阳王被葛荣杀了,元徽就诬陷宋游道投降了敌人,把他的妻儿都抓起来了,宋游道四处奔走,最后把他们给救了出来,还和广阳王的儿子一起把广阳王的遗体迎回老家安葬。中尉郦善长很欣赏他的气节,把他招进宫里当了殿中侍御史,宫里的人都说:“要是遇到坏人,就找宋游道!”

孝庄皇太后当政后,游道被免去了左中兵郎中的职务。临淮王彧,也就是尚书令,对他进行了斥责。游道就拿着笏板,深深地鞠了一躬说:“下官感谢王爷的怒斥,但并不感谢王爷的处置。” 当天他就直接去皇宫上书,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徐州刺史元孚多次上奏说:“伪梁大举出兵,意图攻打彭城,请求增派两千羽林军。”因为元孚是皇室宗亲,又是朝廷重臣,他的请求看起来很合理,所以朝廷就拨给他一千名武官。可是元孚接替前任后,就以道路阻塞为由,只接收了八百羽林军,还说:“边境太平无事,请求把这八百人送回京城。”我身为主管官员,深知这样做不对。尚书令临淮王彧是元孚的兄子,为了让这件事过去,在短短三天内,他八次派人来逼迫我,说应该按照元孚的请求办。我不敢违背圣旨,欺骗皇上,辜负皇上的信任。但元孚还在任上,请求增兵是合理的,等他离任后再把兵撤回,这样进退有据,也谈不上有什么危害国家的想法。如果我的请求不合理,就按律处罚我吧!

彧就叫我去尚书都堂,说:“你一个小小郎官,忧国之心难道比我还重吗?” 他对我破口大骂,完全不顾朝堂规矩,右仆射世隆、吏部郎中薛琡以及其他一百多人,都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我当时就直言不讳地说:“忠臣报国,忠心耿耿,这跟官职大小有什么关系?当初您从北海进入洛阳时,都没能为了国家而战死,反而清理宫殿,迎接暴贼。郑先护在广州坚守义节,您却亲率军队去讨伐他。您对坏人那么宽容,对好人却下手这么快!现在您位居百官之首,却要为了私事而损害国家利益!” 因为我说这些话,彧更加生气。我能力有限,又得罪了权贵,所以请求免去我的郎中职务。皇上召见了我,还嘉奖了我。彧也上奏说:“我身为百官之首,竟然让一个小小郎官对我大呼小叫,肆意妄为,请求免去我的尚书令职务。”皇上就下令准许他们两人都免职。

话说后来,游道当上了司州中从事。正赶上要回邺城的时候,碰上连日大雨,路上行人堵在了河桥上。游道在幕府里,每天晚上都跟人喝酒唱歌,有人就说:“这会儿下雨天,还这么唱歌,真是太傻了!”游道回答说:“什么时候不能唱歌呢?这么说的人才傻呢!”

后来,高欢从太原来京城朝见皇帝,看见游道就说:“这位是宋游道吧?我早就听过他的名字了,今天才见到真人。”于是,高欢就提拔游道做了别驾。过了一段时间,高欢来到司州,宴请朝中官员,他举起酒杯敬游道说:“能痛快地喝这杯酒的人才是大丈夫,你这个人,就应该喝这杯酒!” 高欢回晋阳的时候,百官在紫陌(长安城的大道)上向他辞行。高欢拉着游道的手说:“我知道朝中有些人嫉妒你,你只要认真做事,别害怕,我会让你官位跟他们一样高。” 于是,高欢就提拔游道做了中尉。

但是,文襄王(高澄)极力请求,最后让吏部郎中崔暹做了御史中尉,让游道做了尚书左丞。文襄王对崔暹和游道说:“你们一个在南台(御史台),一个在北省(尚书省),一定要让天下人都感到敬畏!” 游道上任后,就弹劾了太师咸阳王坦、太保孙腾、司徒高隆之、司空侯景、录尚书元弼、尚书令司马子如等人,说他们收受金银财物,催促征收费用,虽然不算直接受贿,但终究是没避开权贵。他还上奏驳斥了尚书省数百条违规失误,省里那些有权势的官员,像王儒之流都被他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他还在尚书省设立了门禁,记录官员出入的时间,连仆人都得老老实实,对他敬畏三分。

魏安平王因为犯事死了,和他关系密切的章武二王以及其他王妃、太妃都被牵连问责。都官郎中毕义云负责这件事,有些奏章他直接禁了,有些没上报的他也直接禁了。游道判决书下到廷尉,高隆之不同意,于是反过来诬告游道态度强硬,羞辱了他,然后就歪曲事实,逼迫一群小吏作伪证。他和左仆射襄城王旭、尚书郑述祖等人一起上奏说:“伪造证据,混淆黑白,这是国家法律绝对不允许的;欺下瞒上,这是王法所不容忍的。仔细查办尚书左丞宋游道,他名声本来就不好,有什么功劳值得记载?永安年头刚开始的时候,朝中官员死的死,散的散,人才匮乏,他却侥幸当上了台郎。他行为轻浮,言语谄媚,肆意奸诈,不懂规矩,不顾法度,大家都鄙视他的为人,害怕他的嘴。他从地方到中央,一路升迁,官职越来越高,可他恶习不改,从来不知悔改,毁誉由他,憎恶随心所欲。这次安平王的事情,他就肆意妄为,借公报私,和郎中毕义云互相弹劾。还有左外兵郎中魏叔道上报说:‘局里降职的人左泽等人,是京畿送来省里,命令保释放出去的。’大将军在省里的时候,判决是‘准许’。游道就发火了,说:‘以前官府是什么官府,以后都照这个例子办!’又说:‘按照以前的旨意,能办成什么旨意!’依着这件事询问,游道都承认了。根据律法:‘顶撞使者,没有臣子的礼仪,大不敬者处死。’顶撞使者尚且要处死,何况游道说出不臣之言,犯了冒犯君上的罪,嘴里说着夷齐,心里想着盗跖,欺骗公众,出卖法律,收受贿赂,家产随着官职越来越厚,财富与地位一起积累,虽然赃物还没暴露,但奸诈程度就是这样。举出这一件事,其他的奸诈行为也能验证。现在按照礼法和律法,判处游道死罪。”

当时朝中官员都认为游道不行。而文襄听说游道和高隆之对抗的事情,对杨遵彦说:“这个人真是个刚正不阿的狠角色啊!”遵彦说:“这就像养狗一样,本来是想让它看家护院,现在因为叫的太多就杀了它,恐怕以后就没有狗再叫了。”皇帝下令交给廷尉审理,游道被判革职。文襄派元景康告诉游道说:“你早点跟我去并州,不然,别人会把你杀了。”游道到了晋阳,担任大行台吏部官员,又担任太原公开府谘议。等到平阳公担任中尉,游道以谘议的身份兼任书侍御史。不久又兼任司徒左长史。

文襄觉得黄门郎温子升可能知道元瑾的计划,就把他抓起来关进监狱,活活饿死了他。温子升最后连衣服都吃,死在了路边。后来有人收殓了他的尸体,把他埋葬了。文襄听说后说:“我最近给京城里的达官贵人们写信,谈到朝中官员,说你(指游道)偏袒朋党,会成为一个大问题。现在看来,你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这一点是没法改变的。我本来就没想杀温子升,你埋葬他有什么好害怕的?天下人替你害怕,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我的心思啊。”没多久,文襄就提拔游道做了御史中尉。

东莱王道习参加御史的选拔,因为不在规定的范围内,所以就递交了自荐书。道习和游道以前认识,就让自己的下属收下了道习的书信。文襄大发雷霆,把游道狠狠地打了一顿,然后判决说:“游道这人心直口快,是非不分,动不动就揭人短处,挑人毛病。以前他和郎中兰景云发生争执,列举了十条罪状。后来仔细调查,全是子虚乌有。他还和道习一起,蔑视朝中的法令,身为法官却违反法纪,这实在难以宽恕,应该交给省里去处理。”游道被关进监狱,狱卒想给他松绑,但他坚决不肯,说:“这是官府的命令,不能随便解开。”文襄听说后,就免了他的罪。游道始终保持着刚正不阿的品格。

天保元年,游道被任命为太府卿,他负责在少府查账,结果查出主官贪污受贿,金额巨大,数以百万计。那些贪官污吏反过来诬告游道,把他送进了监狱。没多久,游道就被释放了,但他没有回家,直接去衙门处理公务。他死后,遗嘱要求薄葬,不立碑,不请求追赠谥号。朝廷追赠他瓜州刺史的官职。到了武平年间,因为他的儿子士素长期掌管机密要事,朝廷又追赠游道仪同三司的官职,并追谥为“贞惠”。

游道这个人,性格刚正不阿,特别痛恨坏人,只要看到有人犯罪,就想把他们绳之以法。他处理公务认真细致,还喜欢调查隐秘的事情。审问犯人的时候,手段非常严厉。兖州刺史李子贞在任上贪赃枉法,横行霸道,游道就上奏弹劾了他。当时文襄帝因为李子贞之前立过功,想大事化小,忍一忍就算了。游道怀疑陈元康是李子贞的帮凶,就偷偷地给皇帝写信说:“李子贞和陈元康关系密切,恐怕他们暗中有什么勾结。”文襄帝大怒,在尚书省大堂上召集所有官员,当场把李子贞给杀了。后来,兖州的老百姓还为游道修建了祠堂,牌匾上写着“忠清君”。

游道还弹劾了吉宁等五个人,导致他们都被处死了,游道脸上还露出了高兴的表情。朝中很多官员都看不起他这种做法。但是,游道很看重朋友,讲义气,说到做到。他做官一向严厉正直,但是私底下却经常收受贿赂,把钱分给那些贫困的亲戚朋友,还帮助那些孤儿寡妇操办婚事,遇到丧事,他都会亲自去帮忙料理后事。他担任司州的纲纪官时,和牧昌乐、西河两位王爷关系不好,但两位王爷去世后,他却对他们的后事非常关心。他跟顿丘人李奖一见面就成了生死之交。李奖说:“我年纪大了,以后打算让我弟弟做你的副手,让他对你毕恭毕敬就够了。”游道说:“不行。”后来李奖做了河南尹,就请游道做中正,很多使者都来拜访他,对他非常尊敬,两人经常一起喝酒聊天,非常开心。

元颢攻入洛阳后,李奖接受了元颢的任命,出使徐州,结果被徐州都督元孚和城里的人赵绍联手杀害了。游道为李奖申冤,最终为李奖洗清了冤屈,还上奏朝廷请求追赠李奖官职,并自己主动降级来弥补李奖的官阶。他还和刘廞交好,托付刘廞的弟弟刘粹在徐州杀了赵绍。后来刘廞在洛阳被处死了,刘粹在徐州叛乱,朝廷派兵平定了叛乱,把刘粹的头颅在邺城示众。孙腾派人去贿赂市曹,给了五百万钱,才把刘粹的头颅收了回去。当时游道是司州中从事,他就让家人假扮成刘粹的亲戚,在州里控告孙腾,按照法律判决,然后上奏朝廷。朝廷的命令下来了,但是市曹还是不肯交出钱来。游道就杖责市曹官员,逼他们赶紧交钱。孙腾听说后非常生气。

当时李奖的两个儿子李构和李训生活贫困,游道后来让他们去告发三个富人犯了死罪,然后判决免除他们的罪责,一共收受了150万钱,全部给了李构和李训。游道仗势欺人,结党营私,就是这样。当时人们都说:“游道长着一张猴脸,身材像斗鸡,没想到他内心并不像外表那样丑陋,怎么会有长得丑的人就一定没有情义呢?”李构曾经趁游道招待客人时,开玩笑说:“贤从在门外,是个好人,应该亲自去迎接他。”然后就用“族弟游山”来称呼他。游道出去一看,原来是一个穿着猴衣帽的人。游道想和他断绝关系,李构向他道歉,两人又和好如初。游道死后,李构做了定州长史,游道的第三个儿子游士逊做了墨曹、博陵王管记,他和典签一起诬告李构。李构在监狱里祭奠游道,并向他诉说冤情。游士逊白天睡觉,像做梦一样,梦见游道生气地对他说:“我和李构的恩情,你难道不知道吗?你怎么能和那些小人一起陷害正直的人呢!”游士逊吓得跪下说:“不敢,不敢。”十几天后就死了。

游道告诫他的儿子士素、士约、士慎说:“我为人处世太刚正了,因此常常遇到挫折,这就是我的性格,你们以后可不能学我啊!” 几个儿子都听从了父亲的话,为人处世都变得温和谦逊。士素为人沉稳,话不多,但却很有才干。他逐渐升迁,做了中书舍人。后来赵彦深把他引荐到内省,参与机密事务,先后担任中书侍郎、黄门侍郎,最后升迁到仪同三司、散骑常侍,经常兼任黄门侍郎。他在核心部门工作了将近二十年,为人谨慎温和恭谨,深受赵彦深器重。当初,祖珽掌握朝政的时候,曾把赵彦深外放做刺史。祖珽奏请任命士素为东郡太守,中书侍郎李德林向祖珽求情,让他留下,因此士素又重新被任命为黄门侍郎,继续参与机密事务。士约也是个好人,官至尚书左丞。

卢斐,字子章,是范阳涿郡人。他父亲卢同,是魏国的殿中尚书。卢斐为人残暴,以强硬果断著称。世宗皇帝把他引荐到相府,担任刑狱参军。世宗还说他:“‘狂简’,‘斐然成章’,都不是什么好名字啊!”天保年间,他逐渐升迁,做了尚书左丞,专门负责京畿地区的诏狱,他滥用酷刑,做的事情根本不是人干的。不管案子大小,他都过度拷打囚犯,死在大棒和车辐下的犯人多达数十人。有的犯人是在严冬被扔在冰雪上,有的犯人是在酷暑被暴晒在烈日下。被他冤枉致死的人,前后加起来有上百个。他还到处搜罗官员的罪过,稍有风吹草动就向皇帝告发,朝中官员一见到他,都吓得赶紧躲开,大气都不敢出,大家都叫他卢校事。后来,卢斐因为诽谤史官,和李庶一起,都被打得皮开肉绽,死在了狱中。

毕义云,小名陁儿。他年轻时是个粗鲁的侠客,家住在兖州北部边境,经常抢劫过往的商旅,州里的人都对他很头疼。后来他才改过自新,做了官。他逐渐升迁,做了尚书都官郎中。他为人严厉刻薄,办起事来雷厉风行。齐文襄当宰相的时候,认为他很称职,让他负责查办伪官,专门用车辐拷打犯人,因此抓获了不少人。但是,这也引起了很多怨恨。曾经有个司州的官员告发他贪污受贿,并且伪造文书。齐文襄认为他虽然手段狠辣,但抓获了不少伪官,民众怨声载道,也就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反而把告发他的几个官员抓起来杀了。这件事以后,毕义云更加卖力地进行审讯拷问,他的威名也越来越盛。

文宣皇帝当上皇帝后,任命义云当御史侍御史,这哥们儿秉公执法,查办贪官污吏,连有功的皇亲国戚都不放过。后来升官了,当上了御史中丞,查案更严格了。但是,义云为人比较霸道,处理事情不公平,经常有人告他的状。

之前,汲郡太守翟嵩就上书弹劾义云说:“义云的父亲和哥哥僧明欠了一屁股债,僧明之前在京畿当官,义云不帮忙还债,反而催着要钱,因此僧明怀恨在心,多次派人去郡里调查,想把义云拉下水。还说义云私藏工匠,家里有十多台织锦机,还制造金银器物。” 结果义云被暂时罢官了。没多久又官复原职,当上了司徒左长史。

尚书左丞司马子瑞又弹劾义云,说:“天保元年四月,窦氏皇姨祖去世,朝廷百官都去吊唁,义云只派了个御史去送个名帖,自己人影都没见着。义云还上奏说自己丧偶后生活贫困,娶了李世安的女儿为妻。李世安虽然还在守丧,但他女儿已经过了守孝期,所以义云就偷偷迎娶,没大操大办。结果义云结婚那天,排场大的很,还派了二十个官吏穿着鲜艳的衣服跟在车后,这哪里是贫困人家?分明是欺骗皇上!义云家财万贯,住着豪宅,还说自己穷,这也太虚伪了吧!法官都这样,那还有谁值得信任?还有,皇上到晋阳的时候,朝廷规定四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员要在前一天去南都署名,三品以上的官员当天署名。义云却违反规定,提前在家署名,当天就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没来。” 皇上听了之后,把义云交给廷尉审判,后来又免了他的罪。司马子瑞又连续弹劾义云十多条罪状,大多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最后只罚了他点钱,没把他怎么样。

司马子瑞的哥哥司马消难是北豫州刺史,义云派御史张子阶去北豫州调查,还先把司马消难家里的客人给禁了。司马消难害怕了,就投奔了西周。当时的人都认为是义云的错,说他是为了报复司马子瑞,这件事也传到了皇帝耳朵里。以前皇上宴请大臣,义云总是能参加的,从那以后,他就被冷落了,名声也一落千丈。

话说乾明年间初期,子瑞升任御史中丞。当时郑子默也刚被朝廷启用,巧的是,义云的姑姑正是郑子默的祖母。于是,义云的姑姑被任命为度支尚书,并代理左丞的职务。后来郑子默被处死,义云姑姑的左丞职务也就免了。

孝昭皇帝前往晋阳,高元海留守邺城,义云跟高元海关系特别好,非常依赖他。高元海知道义云信奉佛教,经常陪他去听讲经说法,两人关系亲密无间,可以说是无话不谈。后来孝昭皇帝病危,临终前把皇位托付给了武成帝。高归彦到达京城后,武成帝心里还有点拿不定主意。

高元海就派了牛车去北宫把义云接来,让他参与商议。义云和高元海等人一起拥戴武成帝登基,随后又跟着武成帝去了晋阳,参与朝政。没多久,义云就被任命为兖州刺史,朝廷还给他配了后部的鼓吹乐队,这兖州就是他的任职地。他当时风度翩翩,志得意满,心里想着将来能升迁到更高的职位。

他接见前来拜访的人,总是很热情地接待。他还跟别人说,这次离别只是暂时的,自己不会在州里待太久。他出行时,前面有乐队开道,到了衙门办事也用乐队,所以两支乐队都用上了。他还经常写信给高元海,讨论时政要事。

有一次,高元海进宫面圣,不小心把义云的信遗落了,结果被给事中李孝贞捡到并呈给了皇帝。这件事让高元海和义云的关系逐渐疏远,而李孝贞则因此被加封为中书舍人。后来高归彦造反,义云在州里私下招兵买马,聚集兵器,说是为了自保,其实并没有其他企图。

有人向朝廷告发了他,等高归彦被抓后,义云也被指控为高归彦的同党,擅自专权,因此被朝廷召回。不过,武成帝念及他过去的功劳,最终没有治他的罪,反而让他兼任了七兵尚书。

说句实在话,义云这个人啊,性格豪爽,出手阔绰,乐善好施,他家祖上几代都是本州刺史,家里巨有钱,那些穷困的读书人,没少受过他的接济。可他当了官之后,就变得骄奢淫逸了,盖房子造宅子,那叫一个气派,没多久就建好了。家里乱七八糟的,名声臭遍朝野。他当郎官的时候,跟左丞宋游道因为公务发生冲突,吵起来了,宋游道当众羞辱他,说:“《雄狐》这诗啊,千秋万代都等着你呢!”义云一句话也没说。

其实他这个人啊,心狠手辣,残暴不仁,根本不是个正常人。在家更是变本加厉,他儿子孙子,还有家里的仆人,身上没个好地方,总是伤痕累累的。他有个孽子叫善昭,那性子,简直坏透了,跟义云的侍女私通,还把人家打得不成样子,无数次了。有一次,他甚至给侍女戴上笼头,绑在院子的树上,喂她吃草料,十多天才放了她。后来,义云半夜被人杀了,凶器正是善昭佩刀,而且还故意扔在义云的院子里。善昭听到出事的消息后,哭着跑来,家人发现了他佩刀,他吓得赶紧逃跑了,跑到平恩墅舍躲了起来。

第二天,世祖皇帝就派舍人兰子畅去义云家调查。之前,义云刚娶了个年轻貌美的范阳卢氏。兰子畅怀疑是卢氏跟人合谋杀了义云,想把她抓起来拷问,卢氏把事情的经过都说了,说是善昭干的。于是,他们就把善昭抓了起来,关进了临漳监狱,准备斩首。邢邵上奏说,这可是大逆不道啊,义云又是朝廷重臣,这事儿不能声张。最后,善昭在监狱里被砍了头,尸体被扔进了漳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