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帝殷,字正道,是文宣帝的长子,他母亲是李皇后。天保元年,六岁的时候被立为皇太子。这孩子聪明伶俐得很。刚开始学反义词的时候,在“迹”字下面写注说“自反”。当时伺候他的人没明白是什么意思,太子就解释说:“‘迹’字,旁边有个‘足’,也是‘迹’,这不是‘自反’吗?”有一次在北宫设宴,他特意不让河间王参加。侍从问他为什么,太子说:“世宗皇帝遇刺的地方,河间王怎么能出现在那里呢?”文宣帝经常说太子继承了汉朝皇帝的气质,不像自己,想废掉他,立太原王为太子。
一开始,文宣帝下令让国子博士李宝鼎当太子的老师,李宝鼎去世后,又让国子博士邢峙给太子讲课。虽然太子年纪还小,但他性格温和宽厚,开朗豁达,很有当皇帝的样子,而且博览群书,关心国事,口碑非常好。七年冬天,文宣帝在宫里宴请朝臣、文人和礼学官员,让他们用经义互相辩论,他自己还亲自听着。太子在辩论中的表现,文采出众,问答精妙,在场的人都赞叹不已。九年的时候,文宣帝在晋阳,太子监国,召集儒生讲解《孝经》。
现在说杨愔传达文宣帝的旨意,问国子助教许散愁:“先生您靠什么养活自己?”许散愁回答说:“我从小到大,不近女色,一心读书,都不知道自己年纪大了。我这辈子就只想这样过。”太子听了说:“颜回为了保持节操而住简陋的房子,柳下惠坐怀不乱,都不如这位老先生一辈子不娶妻的啊!”于是赏赐给他一百匹绢。后来,文宣帝登上金凤台,让太子亲手斩杀囚犯。太子心里很难过,脸色很难看,几次都没能下得了手。文宣帝很生气,用马鞭打了太子三下,从此太子就心跳加速,说话结巴,精神时好时坏。
十月,十年过去了,文宣帝驾崩了。 癸卯日,太子在晋阳的宣德殿登基,当上了皇帝。 全国大赦,所有官员都升了一级,之前丢官罢爵的,也都恢复了原来的官职。庚戌日,皇帝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 他还下令,所有超过七十岁的士兵都授予荣誉职务,六十岁以上或者残疾、不能服役的武官,全部免职。 所有土木工程、金银铜铁等各种手工业都停工了。
十一月乙卯日,皇帝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调整:任命咸阳王斛律金为左丞相,常山王演为太傅,长广王湛为太尉,段韶为司徒,平阳王淹为司空,高阳王湜为尚书左仆射,河间王孝琬为司州牧,燕子献为尚书右仆射。 戊午日,皇帝又派使者到全国各地巡视,了解政务的得失,考察民风民俗,询问百姓的疾苦,这可是个大动作啊!
十二月戊戌日,皇帝又改封了一些王爵:上党王绍仁改封为渔阳王,广阳王绍义改封为范阳王,长乐王绍廉改封为陇西王。 这一年,是周武帝武成元年。
乾明元年,庚辰年春天正月初一(癸丑日),改年号。 己未日,皇帝下令减轻徭役赋税。癸亥日,高阳王湜死了。这个月,皇帝的车驾从晋阳回来了。
二月己亥日,皇帝任命太傅常山王演为太师,兼管尚书省的事务;任命太尉长广王湛为大司马,也兼管尚书省的事务;任命尚书左仆射平秦王归彦为司空;任命赵郡王睿为尚书左仆射。皇帝下令释放所有被没入宫中或赏赐给别人的犯人。甲辰日,皇帝去芳林园,亲自审理囚犯,死刑以下的罪犯都根据情况减刑或赦免。乙巳日,太师常山王演假传圣旨,杀了尚书令杨愔、尚书右仆射燕子献、领军大将军朱浑天和、侍中宋钦道、散骑常侍郑子默。戊申日,皇帝任命常山王演为大丞相,统领全国军队,兼管尚书省的事务;任命大司马长广王湛为太傅,负责京畿地区的防务;任命司徒段韶为大将军;任命之前的司空平阳王淹为太尉;任命司空平秦王归彦为司徒;任命彭城王浟为尚书令。还任命高丽王世子汤为使持节、领东夷校尉、辽东郡公、高丽王。这个月,王琳被陈朝打败了,萧庄自己撤兵到和州。
三月甲寅日,皇帝下令所有军国大事都要上报晋阳,听从大丞相常山王演的指示。壬申日,皇帝封文襄王的第二个儿子孝珩为广宁王,第三个儿子长恭为兰陵王。四月癸亥日,皇帝下令赈济河南、定州、冀州、赵州、瀛州、沧州、南胶州、光州、青州九个州,因为螽斯虫灾和水灾,这些地方庄稼受损严重。这个月,周明帝死了。五月壬子日,皇帝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刘洪徽为尚书右仆射。八月壬午日,太皇太后下令废掉皇帝,让他当济南王,只给他一个郡的收入,然后让大丞相常山王演继承皇位。当天,新皇帝住在另外的宫殿里。皇建二年九月,他在晋阳去世,享年十七岁。
皇帝从小就聪明过人,性格宽厚仁慈,有智慧,在孝武帝天保年间就名声很好。等到他继承皇位后,杨愔、燕子献、宋钦道等人一起辅佐他。因为常山王在朝中地位显赫,人望很高,朝内外都很敬畏他,再加上文宣帝刚去世的那天,太后本来想立他为帝,所以杨愔他们都对他心怀忌恨。常山王心里很忧虑,很不安,于是就请求太后处死那些对他有异心的人。当时秦王宇文归彦也参与了这个阴谋。
皇建二年秋天,天文出现了异常现象,宇文归彦担心以后会有危险,于是又向孝昭帝告发,说常山王应该承担责任。于是就派宇文归彦快马加鞭地赶到晋阳宫把常山王杀了。常山王死后,孝昭帝身体也不舒服了,觉得是文宣帝的鬼魂来害他。孝昭帝非常厌恶这件事,各种厌胜之术都用上了,但一点用都没有。常山王死后三个月,孝昭帝也死了。大宁二年,常山王被葬在武宁的西北面,谥号为闵悼王。
一开始,文宣帝让邢邵给皇帝取名叫做殷,字正道。皇帝对此很不满意,说:“殷家兄弟很多,‘正’字只有一个意思,我死后儿子可就取不了这个名字了。”邢邵害怕了,请求更改。文宣帝不允许,说:“这是天意!”然后又对孝昭帝说:“可以夺他的皇位,但千万不能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