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北魏神武皇帝,一共生了十五个儿子,那可真是儿孙满堂啊!他老婆娄皇后给他生了几个厉害的儿子:文襄皇帝、文宣皇帝、孝昭皇帝、襄城景王淯,还有后来当皇帝的武成皇帝,以及博陵文简王济。
然后呢,其他的儿子们,他们的母亲就不一样了。王氏给他生了个永安简平王浚;穆氏生了个平阳靖翼王淹;大尔朱氏生了彭城景思王浟和华山王凝;韩氏生了个上党刚肃王涣;小尔朱氏生了个任城王湝;游氏生了个高阳康穆王湜;郑氏生了个冯翊王润;最后,冯氏生了个汉阳敬怀王洽。 这十五个儿子,名字都挺好听的,身份也一个比一个尊贵,看来神武皇帝的后宫也是相当热闹啊!
永安简平王浚,平阳靖翼王淹,彭城景思王浟,上党刚肃王涣,襄城景王淯,任城王湝,高阳康穆王湜,博陵文简王济,华山王凝,冯翊王润,汉阳敬怀王洽,这一个个名字,听起来就感觉是皇室子弟,非富即贵。 想想这神武皇帝的后代,真是枝繁叶茂,人丁兴旺啊!
永安简平王浚,字定乐,是神武帝的第三个儿子。一开始,他父亲神武帝纳浚的母亲为妾,当月就怀孕了,生下浚后,神武帝怀疑孩子不是自己的,所以不太喜欢他。不过浚从小就聪明,后来反而得到了宠爱。
八岁那年,他问博士卢景裕:“‘祭神如神在’是什么意思?真的有神吗?”卢景裕回答说:“有。”浚说:“如果有神,就应该说‘祭神神在’,为什么要加个‘如’字呢?”卢景裕答不上来。浚长大后,有时行为放荡,曾经因为犯错被狠狠地打了,还被关进了监狱,后来才被放了出来。之后他收敛了一些,开始认真读书。在元象年间,被封为永安郡公。他性格豪爽,力气很大,擅长骑射,深受文襄帝的喜爱。
文宣帝性格懦弱,每次侍奉文襄帝的时候,有时还会哭出来。浚经常责备文宣帝的侍从,为什么不帮他哥哥擦擦鼻子,因此文宣帝对他有了意见。浚后来升迁到中书监,兼任侍中。之后被外派到青州做刺史,他很喜欢打猎,为人聪明,又宽厚仁慈,所以上下都很敬畏他,喜欢他。天保初年,他被封为王。
文宣帝晚年嗜酒如命,浚对身边的人说:“我二哥以前不太聪明,自从登基以后,才变得聪明起来。现在却因为喝酒而荒废了政事,朝臣们没有一个敢劝谏的,大敌未灭,我非常担忧,想快马加鞭赶到邺城当面劝谏他,不知道他会不会听我的。”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文宣帝,文宣帝更加讨厌他了。
八年后,浚随文宣帝到东山游玩。文宣帝一丝不挂地寻欢作乐,还带着女人,甚至还玩起狐狸尾巴的游戏。浚劝谏说,这些事不是皇帝该做的。文宣帝非常不高兴。浚还在屏风后面叫来杨遵彦,批评他不劝谏皇帝。文宣帝当时不想让大臣和诸王来往,杨遵彦害怕,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文宣帝。文宣帝大怒:“小人真是难以容忍!”于是停止了饮酒,回宫去了。浚不久后回到青州,又上书劝谏。文宣帝下令召见浚,浚害怕遭到祸害,就谎称生病不去。文宣帝大怒,派人快马加鞭去抓浚,老百姓哭着送行的有几千人。浚被抓到后,被关进铁笼子里,和上党王涣一起关在北城地牢的下面,吃喝拉撒都在同一个地方。
第二年,文宣帝亲自带着侍卫来到地牢,唱歌跳舞,让浚和涣也跟着唱和。浚和涣又害怕又悲伤,情不自禁地大声哭喊。文宣帝看到这一幕,心里也难受起来,于是哭着想要赦免他们。可是长广王湛和浚素来不和,他进言说:“猛兽怎么能放出笼子呢?”文宣帝沉默不语。浚和涣听到后,喊着长广王的小名说:“步落稽,皇天在上,一定会看到你的所作所为!”周围的人听到后,没有不悲伤的。
浚和涣都有雄才大略,深受其他诸王的敬佩,文宣帝害怕他们会危害自己,于是先派人刺杀了涣,又派壮士刘桃枝去刺杀浚。每次刺下去,浚和涣都用手掰断长矛,边哭边喊天。然后,人们往地牢里扔柴火,把他们烧死,再用土石掩埋。事后,浚和涣的皮肉头发都烧没了,尸体像炭一样黑,天下人都为此感到痛心。
皇上把他的妃子陆氏嫁给了仪同刘郁捷。这刘郁捷以前是旧皇上的家奴,靠军功才被重用。当时刘郁捷想害高浚,所以皇上才把陆氏嫁给他。过了几天,皇上觉得陆氏以前在高浚那里不受宠,就下令让他们离婚了。乾明元年,追赠高浚太尉。高浚没有儿子,皇上就下令让彭城王浟的第二个儿子高准继承他的爵位。
平阳靖翼王高淹,字子邃,是高欢的第四个儿子。北齐元象年间,被封为平阳郡公,后来一步步升迁到尚书左仆射。天保年间,被晋封为王,先后担任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司空、太尉等要职。皇建初年,担任太傅,和彭城王、河间王一样,都配有仪仗队和一百名羽林军护卫。大宁元年,升任太宰。他为人沉稳谨慎,以宽厚仁慈著称。河清三年,在晋阳去世,有人说是被毒死的。死后葬回邺城,追赠假黄钺、太宰、录尚书事。他的儿子高德素继承了他的爵位。
彭城景思王高浟,字子深,是高欢的第五个儿子。元象二年,被任命为通直散骑常侍,被封为长乐郡公。博士韩毅教他写字,看到他字写得不好,就开玩笑说:“你字写成这样,却一下子当上了常侍、开国公,以后可得用心练练字啊!”高浟正色回答说:“以前甘罗年纪轻轻就当了秦国的丞相,也没听说他字写得好啊。评价一个人,只看他的才能和本事,哪能光看字写得好不好?博士您现在这么有才华,怎么不去做三公呢?”当时他才八岁。韩毅听了非常惭愧。
武定六年,高浟被任命为沧州刺史。他当官很严格,认真查处各种违法行为,整个沧州都变得井然有序。从高级官员到普通办事人员,出行都自己带干粮,没人敢贪污受贿。高浟对当地的情况非常了解,简直就像无所不知一样。
有一次,湿沃县的主簿张达去州府办事,晚上住店吃饭,偷偷吃了店家的一碗鸡汤。高浟竟然知道了这件事!他把所有官员都叫来,当着大家的面说:“张主簿,你吃了鸡汤为什么不付钱呢?”张达当场认罪。沧州百姓都觉得高浟简直是神一样的人物。
还有一次,有个幽州人来沧州,驴背上驮着鹿肉干。走到沧州地界时,驴脚受伤走不动了,他碰巧遇到一个人结伴同行,结果那家伙竟然把驴和鹿肉干都偷走了。第二天,受害人报了案。高浟立刻命令手下和州府官员一起花钱买鹿肉干,价格不限。鹿肉干的主人一看到那些鹿肉干就认出来了,盗贼很快就被抓住了。后来,高浟升官了,先后担任了都督和定州刺史。
有一次,有人丢了一头黑牛,牛背上有一块白毛。长史韦道建对中从事魏道胜说:“高刺史在沧州的时候,破案就像神仙一样厉害,要是他能抓住这个偷牛贼,那真是太神了!”高浟就假装州府要买牛皮,出双倍价钱收购,让失主辨认,结果顺利抓住了偷牛贼。韦道建他们都非常佩服高浟。
还有一位姓王的独居老妇,种了三亩菜地,经常被偷菜。高浟就让人偷偷地在菜叶上写字,第二天在市场上查看,发现有字的菜叶,顺利抓住了偷菜贼。从此以后,沧州境内几乎没有盗窃案了,高浟的政绩在当时首屈一指。天保初年,他被封为彭城王。
四年后,他被朝廷征召为侍中,百姓和官员们送别时哭声一片。有好几百个老百姓自发组织,准备了丰盛的饭菜,说:“自从您来沧州五年以来,老百姓不认识官吏,官吏也不欺压百姓,百姓们活了这么久,才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好官。您只喝过我们这儿的水,还没吃过我们这儿的饭,我们这点薄礼,请您务必收下。”高浟很感动,象征性地吃了一口饭。
七年后,高浟升任司州牧,他挑选属下官员时,都选那些有文才、办案公正的人,当时人们都称赞他选人眼光好。司州以前积压了五百多件案子,高浟没多久就都审理完毕了。他的副手羊修等人担心他得罪权贵,就跑到朝廷去告状。高浟让手下告诉他们:“我光明正大办事,怕什么权贵?你们应该支持我做好事,怎么反而拿权贵来说事?”羊修他们羞愧地退了回去。
后来,高浟官至特进,兼任司空、太尉,州牧的职位也保留着。太妃去世后,他辞官,不久后又重新被任命为原职。之后又升任司空,兼任尚书令。济南王继位后,高浟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大宗正卿。皇建初年,他被任命为大司马,兼任尚书令,后又升任太保。武成帝即位后,高浟升任太师,录尚书事。高浟精通世事,果断决断,无论大事小事,都能处理得公平公正。
赵郡人李公统参与了高归彦的叛乱,他的母亲崔氏是御史中丞崔昂的女儿,也是右仆射魏收的妹妹。按照规定,六十岁以上的人可以免除官职。崔氏谎报年龄请求免除官职,因为崔昂和魏收的关系,有关部门就批准了她的请求。高浟查出了这件事,崔昂和魏收因此被罢免官职。
皇上巡游的时候,杨浟经常留在邺城。河清三年三月,田子礼等几十个土匪合谋要抢劫杨浟,他们假扮成使者,直接闯进杨浟的家,一直跑到内室,假传圣旨要杨浟上马,还拿刀逼他,想把他带到南殿去。杨浟大声喊叫,不肯就范,结果被杀害了,当时他才三十二岁,朝野上下都很惋惜。杨浟被劫杀之前,他的妻子郑氏梦见有人砍下杨浟的头拿走了,心里觉得很不好,过了几天,杨浟就真的被杀了。死后,朝廷追赠他黄钺、太师、太尉的官职,还让他录尚书事,并赐给他辒辌车。他的儿子杨宝德继承了他的爵位,官至开府,兼任尚书左仆射。
上党刚肃王涣,字敬寿,是北齐神武帝的第七个儿子。他天生就雄才大略,与众不同,即使小时候,也总是以军事谋略来要求自己。神武帝很疼爱他,说:“这孩子像我!”他长大后,力大无比,能扛起鼎,武艺超群。他经常对身边的人说:“人不能不学习,但是不必成为书呆子。”所以他读书虽然知道个大概,却并不沉迷于此。高洋元象年间,他被封为平原郡公。高洋遇刺的时候,王涣年纪还小,在西学宫读书,听到宫里乱哄哄的,就惊呼道:“大哥肯定出事了!”然后弯弓搭箭就冲出去了。武定年间,他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在州里政绩很好。天保年间,他被封为上党王,先后担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他和常山王等一起攻打一些叛乱的城池。后来他在邺城聚集了一批轻浮之辈,欺压州县,被司法机关弹劾。文宣帝杀了他的几个手下,王涣也被处罚了。天保六年,他率领军队护送梁王萧明回江南,还在东关打了一仗,杀了梁朝的特进裴之横等人,威名远扬。天保八年,他录尚书事。
一开始,有算命先生说要害死高欢的人穿黑衣,所以从高洋继位以后,每次出行,他都不想见到和尚,因为他觉得和尚穿黑衣。那时候文宣帝高洋去晋阳,因为这事儿,他问身边的人:“什么东西最黑?”有人回答说:“再没有比漆更黑的啦!”皇帝觉得这事儿跟高涣(高欢第七子)有关,于是就派库真都督去攻打六韩伯升,让他把高涣抓来。高涣逃到紫陌桥,杀了伯升后就逃跑了,跑到河边渡河,结果被当地人抓住送给了皇帝。皇帝把他关在铁笼子里,和永安王高浚一起关在地牢里。一年多后,他和高浚一起被杀了,那时候他才二十六岁。他的妻子李氏被嫁给了冯文洛,冯文洛是皇帝家的老奴才,因为长期努力工作升到了刺史,皇帝让文洛等人杀了高涣,所以就把高涣的妻子嫁给了他。
到了乾明元年,皇帝下令收殓高涣和高浚的遗骨,把他们合葬,追赠高涣为司空,谥号刚肃。还下令让李氏回娘家。可是冯文洛仍然不知悔改,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见李氏。李氏把家里的仆人排成两列,让冯文洛站在台阶下,然后数落他:“我们家遭遇灾难,颠沛流离,受尽了屈辱,你身为男人,志气薄弱,不能自杀殉节,现在幸好皇上恩准,让我回到娘家。你是什么人家出身的奴才,竟然还敢来侮辱我!”说完就让人打了冯文洛一百杖,打得他血流满地。高涣没有嫡子,他的庶长子高宝严在河清二年继承了爵位,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襄城景王高淯是高欢的第八个儿子。他长得非常漂亮,年轻的时候就很有才干。元象年间,被封为章武郡公。天保初年,被封为襄城郡王。天保二年春天,他死了。齐朝的诸王在选择封地官员的时候,大多选用富商、小贩、鹰犬一样的年轻人,只有襄城王、广宁王、兰陵王等几位王爷,比较喜欢选择有文化有见识的人,当时人们都称赞他们。乾明元年二月,追赠高淯为假黄钺、太师、太尉、录尚书事。高淯没有儿子,皇帝下令让常山王高演的第二个儿子高亮继承他的爵位。
亮,字彦道,为人孝顺,长得好看,又喜欢读书。他当过徐州刺史,因为贪污商人的钱财被免职。后来皇帝战败逃到邺城,亮跟着去了,后来官职做到太尉、太傅。西魏军队攻打邺城,亮在启夏门抵挡。其他军队都没怎么打就溃败了,西魏军队从各个城门涌入,亮的军队才开始撤退。亮跑到太庙,骑着马在庙里痛哭流涕地告别,然后被西魏军队抓住了。到了西魏后,按照规定给他授予仪同三司的官职,把他派到偏远地区龙州,最后死在了那里。
任城王湝,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第十个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天保年间被封王。从孝昭帝和武成帝时期开始,皇帝回邺城的时候,总是让湝镇守晋阳,负责管理那里的政务,先后担任司徒、太尉,还兼管尚书省的事务。天统三年,被任命为太保、并州刺史,另外还被封为正平郡公。当时有个妇女在临汾河边洗衣服,有个骑马的人抢了她一双新靴就跑了。这个妇女拿着旧靴子去州府报案。湝把城外的很多老妇人都叫来,把靴子给他们看,骗他们说:“路上有个骑马的人被强盗抢劫了,丢下了这双靴子,你们有没有认识的亲戚?”一个老妇人拍着胸脯哭着说:“我儿子昨天穿这双靴子去他岳父家。”根据她的说法,很快就抓到了那个贼。当时的人都称赞他明察秋毫。
武平年间,湝升任太师、司州牧,后来又出任冀州刺史,加封太宰,接着又升任右丞相、都督、青州刺史。湝经常担任地方大员,虽然他个人生活不太检点,但是为人宽厚,所以很受官员和百姓的爱戴。五年的时候,青州的崔蔚波等人夜袭州城,湝在仓促之间,把军队组织得井井有条,打败了敌人。于是被任命为左丞相,后来又调任瀛州刺史。等到后主逃到邺城,湝被加封为大丞相。
安德王在晋阳称帝后,派刘子昂去劝说斛律光,让他接受帝位。刘子昂说:“皇上出逃,宗庙大事沉重,朝中大臣都劝皇上,您现在掌握大权,发布命令,这事最终还是要落在您叔父身上啊。”斛律光说:“我只不过是臣子,怎么能接受这样的劝说呢?” 他直接把刘子昂送回了邺城。 等到皇帝到了济州,把皇位禅让给了斛律光,但刘子昂的劝说最终也没能送到。
斛律光和广宁王高孝珩在冀州招募了四万多人马,抵抗周军的进攻。周齐王宇文宪来攻打,事先派人送来书信和赦免诏书,斛律光把这些东西都扔井里了。结果战争打输了,斛律光和高孝珩都被俘虏了。宇文宪问他:“任城王何苦要走到这一步呢?”斛律光回答说:“我是神武帝的儿子,兄弟十五个,幸亏我还活着,如今看到社稷倾覆,今天能战死,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宇文宪很敬佩他,把他的妻儿都放了。快要到邺城的时候,斛律光在马上放声大哭,一头栽倒在地,脸上全是血。到了长安后,不久就和后主一起死了。
他的妻子卢氏,被赐给了斛斯征。她蓬头垢面,不吃不喝,整天不说话也不笑。斛斯征把她放了,她就出家做了尼姑。隋文帝开皇三年,她上表请求将斛律光和他的五个儿子葬在长安北原。
高阳康穆王高湜,是神武帝的第十一子。天保元年被封王。十年后,逐步升迁到尚书令。因为他性格滑稽,善于逢迎拍马,很受文宣帝宠爱,经常在文宣帝身边,甚至还拿着杖子打其他诸王。太后对此非常不满。他妻子的父亲,护军长史张晏之曾经想通过走后门让高湜提拔他,但高湜没给他好脸色看。文宣帝问他原因,他回答说:“他没官职在身,我干嘛要给他面子?” 文宣帝因此提拔张晏之为徐州刺史。文宣帝死后,高湜兼任司徒,负责引领梓宫,他还吹笛子,说:“皇上大概知道我没啥坏心思吧”,还打胡鼓自娱自乐。太后因此杖责高湜一百多下,没多久他就死了。太后悲痛地哭着说:“我担心他不成器,才打了他,没想到他竟然被打死了!”乾明初年,追赠他黄钺、太师、司徒、录尚书事等官职。他的儿子高士义继承了他的爵位。
博陵文简王济,是北齐神武帝的第十二个儿子。天保元年被封王。有一次,王济跟着文宣帝出巡,半路上突然想起了太后,就偷偷跑回家了。皇帝大怒,拿着刀要杀了他,把他吓得够呛。后来,王济官至太尉。河清初年,被外放到定州当刺史。天统五年,他在州里跟人说:“照这个顺序,轮到我也快了吧。” 后主听说后,暗中派人把他杀了。死后被追赠为假黄钺、太尉、录尚书事。他的儿子智继承了爵位。
华山王凝,是神武帝的第十三子。天保元年被封为新平郡王;九年改封安定王;十年改封华山王。他当过中书令、齐州刺史,后来还加封太傅。死在齐州,死后被追赠为左丞相、太师、录尚书。凝在诸王中是最没用的一个,他的王妃王氏是太子洗马王洽的女儿,跟府里的一个男仆私通,凝虽然知道,却管不住。后来事情败露,王氏被赐死,凝也被打了100杖。他真是蠢到家了。
冯翊王润,字子泽,是神武帝的第十四个儿子。小时候,神武帝就夸他:“这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天保初年被封王。他历任东北道大行台、右仆射、都督、定州刺史等职。润长得漂亮,十四五岁的时候,他母亲郑妃就和他同床共寝,还发出一些不干净的声音。长大后,润为人廉洁谨慎,很有风度,精通官场事务,善于揭发隐情,奸吏在他面前都无所遁形。开府王回洛和六州大都督独孤枝侵占官田,收受贿赂,润查实后上报。两人就上书告状,说王润出使台府,登上魏文帝的旧坛,南望叹息,意图不明。武成帝就派元文遥去定州宣旨说:“冯翊王从小就谨慎小心,在州里没有做过违法的事,朕对他很了解。登高远望,人之常情,那些小人在背后造谣生事,故意挑拨离间。”于是回洛被打了二百鞭,独孤枝被打了100杖。后来,润当上了尚书令,兼任太子少师,又历任司徒、太尉、大司马、司州牧、太保、河南道行台、领录尚书,还被另外封为文成郡公、太师、太宰,再次担任定州刺史。死后,被追赠为假黄钺、左丞相。他的儿子茂德继承了爵位。
话说汉阳王,名叫王洽,字敬延,是神武皇帝的第十五个儿子。天保元年的时候,他被封为汉阳王。五年后,他就去世了,那年才十三岁。到了乾明元年,朝廷追赠他太保、司空的官位。可惜的是,他没留下儿子,所以就让任城王的第二个儿子王建德继承了他的爵位。
就这么着,一个十三岁就没了的汉阳王,他的故事也就这么简单地结束了。 朝廷虽然追封了他很高的官位,但终究是无法弥补他英年早逝的遗憾。 “无子,以任城王第二子建德为后” 这句话,也道出了王室继承的无奈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