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俟普,字普拨,是太平人,祖上是匈奴的后代。他长得壮实,武力超群。正光年间,六韩拔陵造反,万俟普打败了他,被封为太尉。后来他率领部下归顺北魏,被任命为后将军,还兼任第二领民酋长。高祖起义的时候,万俟普主动表示效忠,高祖对他非常欣赏。后来斛斯椿逼着皇帝西逃,万俟普被任命为司空、秦州刺史,镇守覆靺城。高祖平定夏州后,万俟普就率领他的部落投奔高祖,高祖亲自出来迎接他,封他为河西公。之后他又升迁为太尉、朔州刺史,最后去世了。

他的儿子万俟洛,字受洛干,长得高大威猛,武艺高强,骑射技术比一般人厉害得多,乡里人都很敬佩他。六韩拔陵叛乱时,他跟着父亲一起归顺了高祖,被任命为显武将军。跟着尔朱荣打仗,屡立战功,后来升迁为汾州刺史、骠骑将军。高祖起义在信都时,万俟洛又送去了诚意表示效忠,高祖很高兴父子俩都来投奔自己,对他俩特别优待,任命他为抚军,兼任灵州刺史。武帝入关后,他又被任命为左仆射。天平年间,他跟随父亲回到东边,被封为建昌郡公,后来又升迁为领军将军。在金墉城围攻独孤如愿以及河阴之战中,他都立下了战功。

高祖因为他父亲万俟普年事已高,对他特别尊重,曾经亲自扶他上马。万俟洛脱下帽子,深深地向高祖叩头说:“我愿意拼死效力来报答您的恩情!”在河阴之战中,其他军队都过了桥,只有万俟洛率领的军队一动不动。他对着西边的敌人喊话:“万俟受洛干就在这里,你们要来就来吧!”西边的敌人被他的气势吓住了,都逃跑了。高祖因为他的勇猛,就把他的营地命名为回洛城。万俟洛为人慷慨,有气节,作战勇猛,是当时最厉害的将领之一,世人都称赞他是名将。兴和年间,他去世了。

朱浑元,字道元,自己说是辽东人。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当地首领,魏朝的时候,他们带着人投降了朝廷。他曾祖父护野肱最后在怀朔镇当将军,于是他们家就定居在那儿了。朱浑元为人宽厚仁慈,而且很有军事才能,年轻的时候就和高祖(指北周武帝宇文邕)认识了。

后来北方战乱不断,他就带着家人去了定州。正赶上鲜于修礼造反,朱浑元就带着人投靠了他。葛荣又跟鲜于修礼联合起来,还封朱浑元当了梁王。之后,朱浑元又投奔了尔朱荣,当了个偏将,跟着尔朱天光去攻打关中,因为立了功被封为渭州刺史。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后,周文帝(指北周武帝宇文邕)率领贺拔岳的旧部回师,一起想办法对付侯莫陈悦。当时朱浑元是帮着侯莫陈悦的,后来侯莫陈悦逃跑了,朱浑元就收编了他的军队,占据了秦州。结果被周朝军队围困,打了艰苦的仗,最后双方结盟才罢休。朱浑元早年就得到了高祖的赏识,再加上他的母亲兄弟都在东边,所以一直想着回家。他经常派人送信,暗中和高祖联系。

周文帝忌惮朱浑元的才能和武力,知道他心里不服周朝,就派兵攻打他。朱浑元就率领他的军队从渭州出发,向西北渡过乌兰津。周文帝多次派兵拦截他,但朱浑元每次都能打败他们。他带领军队经过河州、源州的地界,最终成功地向东突围而出。灵州刺史曹泥的女婿刘丰和朱浑元关系很好,朱浑元就向刘丰讲述了高祖的英武和必成大业,刘丰从此就决定投靠高祖,并资助了朱浑元。

朱浑元从灵州东北进入云州。高祖听说他来了,就派平阳守将高嵩送去一枚金环赏赐他,并且运送粮草,派人迎接他。朱浑元到达晋阳后,高祖亲自接见他,两人还握着手交谈,高祖赏赐了他一千匹布、奴婢和房屋田地。他之前在并州的四个兄弟也都升了官加了爵位。朱浑元手下的将领也都得到了爵位和封地。高祖封朱浑元为县公,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

话说,元善这哥们儿,去东雍把西魏的仪同金祚和皇甫智达给抓了。 之后升官了,当上了并州刺史。 接着又跟着大家一起打仗,仗仗都打赢,俘虏也抓了不少。 天保年间,还被封为扶风王呢! 多次跟随皇帝讨伐山胡和茹茹,立下了不少战功,最后升到了太师,可惜英年早逝。 死后,朝廷追赠他假黄钺、太宰、录尚书这些高官厚禄,可见朝廷对他有多重视啊!元善带兵打仗,一向稳重,从没打过败仗,他死后,朝廷上下都很悲痛,皇建初年,还让他跟世宗一起享受祭祀呢!

刘丰,字丰生,是普乐人。这哥们儿长得雄壮威武,胆子也大,说话又厉害,最喜欢谈论军事了。 六韩拔陵造反的时候,他守城有功,被任命为普乐太守。 魏永安初年,又当上了灵州镇城大都督。 后来周文帝想让他当卫大将军,但他没答应,周文帝就派兵去围攻他,结果没攻下来。 刘丰一直很敬佩高祖的威望,就带着几万户人家投奔了高祖。 高祖任命他为平西将军、南汾州刺史。 之后,他跟着大家一起平定叛乱,立下了不少功劳。 他还跟着高祖在河阴打败了周文帝,他在这场战役中功劳最大,高祖还拉着他的手夸奖他呢! 后来他升任左卫将军,之后又调到殷州任职。

王思政占据了长社,世宗皇帝就派刘丰和清河王岳去攻打他。 刘丰想了个办法,用灌水的方法攻城,把洧水的水引到城里,水漫城墙,鱼虾都游进城里了。 从九月一直打到四月,城快要破了。 结果,刘丰和行台慕容绍宗坐船去查看情况,看到北方有白气,突然刮起了暴风,大白天的跟晚上似的,飞沙走石,船缆还断了,船直接漂到了城下。 刘丰游水想往土山那边去,结果被浪打翻了,没游过去,被西边的人用钩子钩住了,最后被敌人害死了。 刘丰平时很勇猛善战,深受大家敬佩,他死后,朝野上下都很震惊惋惜。 朝廷追赠他大司马、司徒公、尚书令这些官职,还给他谥号“忠”,他的儿子王晔继承了他的爵位。

破六韩常,字保年,是个归顺朝廷的人,是匈奴单于的后代。他祖上右谷蠡王潘六奚死在魏国,他的子孙就以潘六奚为姓氏,后来人们把字写错了,就成了破六韩。他们家世世代代管着部落,他爹叫孔雀,是世袭的酋长。他爹孔雀年轻的时候就特别勇敢。当时族里有个叫拔陵的造反,就让他爹孔雀当大都督、司徒、平南王。他爹孔雀带着一万多部下投降了尔朱荣,朝廷又封他为平北将军、第一领民酋长,后来就去世了。

破六韩常这个人啊,特别聪明,胆子也大,还擅长骑马射箭,官职一步步升到平西将军。高祖起义的时候,他一直忠心耿耿地守卫边疆,后来跟着万俟受洛干一起回到朝廷,高祖对他很欣赏,提拔他当了抚军。他跟着其他将军一起征战,还跟着高祖打那些土匪,官职又升到了车骑大将军、开府,封了平阳公,还当了洛州刺史。

破六韩常跟世宗皇帝说:“自从我驻守河阳以来,经常出入关口,对太谷两条路,北边到荆州,南边到洛州,所有重要的地段都很熟悉。可是太谷南口到荆州的路程超过一百里,要经过赤工坂,这是贼寇往来东西的大路,中间有一百五十里地都是荒无人烟的,贼寇的粮食补给,就只能走这条路。我认为应该在这条路上选个地势险要的地方,修建城池和军营,驻扎军队,截断他们的后路,这样他们自然就没办法再运送粮食了。” 世宗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派大司马斛律金等人修建了杨志、百家、呼延三镇。破六韩常任期满了,回到晋阳,被任命为太保、沧州刺史,后来去世了。死后被追封为尚书令、司徒公、太傅、第一领民酋长,还被追赠为王,谥号忠武。

金祚,字神敬,是安定人。他性格勇猛,好面子,爱打抱不平。魏正光年间,陇右地区发生叛乱,朝廷下令雍州刺史元猛去讨伐,招募熟悉当地地形的人带路,金祚就报名参加了。 凭借军功,他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龙骧将军、灵州刺史。

高祖起兵的时候,尔朱天光率领关中地区的人马,跟仲远等人一起抵抗高祖的军队。尔朱天光把金祚留在东秦,让他统领三州的军队,负责镇守两州。尔朱天光战败后,金祚投降了高祖,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在邙山之战中,他作为大都督参与了击败西魏军队的战斗。后来,金祚被任命为华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还被封为临济县子,最终去世,死后被追赠为司空。

韦子粲,字晖茂,是京兆人。他的曾祖父韦阆是魏朝咸阳的守将,父亲韦隽是都水使者。韦子粲最初在郡里做功曹史,后来升迁为大行台郎中,跟随尔朱天光平定关中地区。孝武帝进入关中后,任命他为南汾州刺史。后来高欢派兵讨伐,城池失守,韦子粲的兄弟子侄都被俘虏,押送到晋阳,后来被释放了。高欢任命韦子粲为并州长史,后来又升迁为豫州刺史,最终去世。

一开始,韦子粲兄弟十三人,加上子侄亲属,全家一百多口人都被西魏控制。因为韦子粲在城池失守时没有战死,很多人因此被杀害,只有韦子粲和他的弟弟韦道谐活了下来,回到了北魏。韦道谐和韦子粲一起回到北魏后,韦子粲发达了以后,却抛弃了韦道谐,让他另住,自己所得的俸禄,一点也不分给弟弟,真是忘恩负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