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琡,字昙珍,是河南人。他家祖上啊,本来姓叱干。他爹叫薛豹子,曾经做过魏国的徐州刺史。薛琡长得高大威猛,年轻的时候就以办事能力出名。后来当了典客令,每次带客人去见魏帝,那派头相当气派。魏帝召见他,对他说:“你仪表堂堂,长得也俊俏,将来肯定能升官,你觉得现在这个官职怎么样?”薛琡回答说:“对于宗庙祭祀,我不敢不恭敬;对于朝廷的事务,我不敢不忠诚,除此之外,其他的事,就不是我这种普通官员能管得了的。”
正光年间,薛琡当上了洛阳县令,他管辖的地区一下子就变得井然有序了。有人犯法,他不用动刑拷打,只凭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调查,就能把事情真相查个水落石出。所以那些地痞流氓都怕他,他的工作也轻松了很多。当时正赶上大旱,京城里的犯人都被集中到华林园审理冤假错案,结果洛阳监狱里只剩下三个人。魏孝明帝很欣赏他,赏赐了他一百匹绢。薛琡升迁到吏部后,尚书崔亮奏请实行按资排辈的制度,不考察人才的能力,只看工作年限和资历。薛琡就上书反对,说:“老百姓的生死安危,都掌握在地方官手里,如果选对了人,就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如果选错了人,那危害就更大了。如果吏部只选资历老的人,不考察能力和德行,那就像排队一样,一个接一个,只要会登记报名字的官吏就够了,要那么多人干什么?这还叫什么选拔人才呢?所以,请您不要实行这个制度。” 可是他的奏章没被采纳。
后来,薛琡再次被召见,他又进谏说:“治理天下,本来是百官共同的事。汉朝经常让三公大臣推荐贤良方正、敢于直言的人才担任地方官,去安抚百姓。从晋朝末年开始,这种做法就废弃了。现在天下刚刚安定,最重要的是安抚百姓。我请求效仿汉朝,重新设立四个科目,让三公大臣推荐贤才,来担任郡县长官,并且制定明确的条例,防止他们徇私舞弊。”魏帝下令让公卿们讨论这件事,但最后也没结果。
元天穆要打邢杲,任命李琡当行台尚书。那时候元颢已经占领了酂城。元天穆召集文武官员商议先打谁。大家都觉得邢杲人马众多,应该先对付他。李琡却认为邢杲聚众造反,名不正言不顺,虽然势力强大,但终究是贼寇;而元颢是皇室宗亲,打着正义的旗号来,这情况比较复杂,不好判断。邢杲就像老鼠偷东西,狗偷吃,没有远大志向,应该先打元颢。元天穆因为大家伙都觉得应该先打邢杲,就先打他了。结果邢杲投降了,元颢却进了洛阳。元天穆对李琡说:“我没听你的,才搞成这样。”
西魏天平年间,高祖把他提拔为丞相长史。李琡早就有才能的名声,受到高祖的礼遇,军国大事,他都参与其中。李琡也尽心尽责,多次进献忠诚的建议。高祖要大举西征,准备渡过蒲津河。李琡劝谏说:“西边的贼寇连续几年闹饥荒,没东西吃,所以才冒着生命危险攻入陕州,想抢粮食。现在高司徒已经包围了陕州城,粮食出不来。咱们只要在各个路口布兵,不要和他们野战,等到明年麦子收割的时候,那些人就都饿死了,宝炬、黑獭自然会投降。希望大王不要渡河!”侯景也说:“这次出兵,兵力虽然很多,万一打输了,后果难以收拾。不如分成两路大军,依次推进,前军如果胜利了,后军再全力进攻;前军如果失败了,后军可以接应。”高祖都没采纳,结果就发生了沙苑之战的惨败。“
李琡后来官至尚书仆射,然后去世了。临终前,他嘱咐儿子用平常的衣服把他埋葬,一个月后就下葬,不准托人求官职。他甚至自己制作丧车,不加任何装饰,只用麻线做流苏,绳子用普通的麻绳。陪葬品之类的物件一样也不准放。李琡长期在朝廷任职,处理文书、账目都很熟练,判案也很快。但是,他天性阴险猜忌,人情淡薄,表面上看起来正直方正,实际上内心浮躁不安。他收受贿赂,玩弄法律条文,为人刻薄寡恩,得罪了不少人,士民都害怕他厌恶他。魏国的东平王元匡的妾室张氏行为放荡,李琡一开始和她私通,后来还娶她为妻。他被张氏的谗言迷惑,休了前妻于氏,不认自己的儿子,家里怨声载道,互相告状,李琡因此受到世人的讥讽。死后被追赠为青州刺史。
敬显俊,字孝英,是平阳人。年轻时就英勇侠义,很有节操,跟很多英雄豪杰都有来往。后来当上了羽林监。高祖攻打晋州的时候,敬显俊奉命去拜见高祖,跟高祖聊得很投机,高祖就提拔他当了别驾。等高祖起兵之后,就让敬显俊当了行台仓部郎中。攻打邺城的时候,高祖让敬显俊负责督造土山。城破之后,他又跟着高祖平定了西胡的叛乱。后来升迁为都官尚书,跟着各位将军一起征讨,屡立战功。他还跟着高祖平定了寇难,打败了周文帝,击败了侯景,平定了寿春,安定了淮南地区。他还拓展了三江口的地界,修建了很多城池和军营。最后升迁到兖州刺史,后来去世了。
平鉴,字明达,是燕郡蓟县人。他父亲平胜,曾担任安州刺史。平鉴从小聪明伶俐,很有志向和能力。他师从徐遵明学习,不拘泥于文字训诂,虽然崇尚儒学,但却很有侠义之气。孝昌末年,盗贼四起,天下即将大乱,他便前往洛阳,和慕容俨结为好友,两人一起骑马。平鉴很巧手,晚上就画画卖钱,以此维持生计。他对自己的宗亲说:“天下兴衰有定数,乱到极点就会走向安定。并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尔朱荣是当世英雄,他举义旗,讨伐叛逆,我们应该尽忠竭力,现在正是时候!”于是他们一起投奔在晋阳的尔朱荣,并向尔朱荣献上了平定叛乱、安定民生的策略。尔朱荣对他非常欣赏,立刻任命他为参军前锋,跟着尔朱荣平定了巩县和密县,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后来升迁为抚军、襄州刺史。
高祖在信都起义的时候,平鉴投奔了他。高祖对平鉴说:“这段时间朝廷纲纪废弛,你却早就尽忠报国了。现在尔朱荣作乱,你又能弃暗投明,真是乱世之中才能看出忠贞之士啊!”于是高祖提拔他为征西怀州刺史。
平鉴上奏朝廷,请求在州西的旧轵道修筑城池以防御西寇,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不久,西魏军队来攻打。当时新修建的城池,粮草还没运到,而且以前就缺水,大家都很害怕。南门内有一口井,一打水就干了。平鉴于是穿戴整齐,跪在井边祈祷,直到天亮,井水才涌了出来,全城的人都取水饮用。西魏军队最终败退,平鉴因为这次功劳被晋升为开府仪同三司。
话说这时和士开,仗着自己跟皇帝关系好,在朝中权势很大,眼瞅着谁不顺眼就打压。他竟然让别人去求尚书令张鉴,把自己的小妾刘氏送给他。张鉴二话不说,就把刘氏送给了时和士开。 张鉴还跟别人说:“我老张要是没了刘氏,跟死了有什么区别啊!你们都得为自己打算打算,没办法的事啊!” 就这样,张鉴被调任齐州刺史。
张鉴当过八个州的刺史,还两次担任怀州刺史。他到哪儿,当地官员都非常想念他,甚至还立碑歌颂他的功德。后来,他又升迁到朝廷,做了都官尚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