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康舒王孝瑜、广宁王孝珩、河间王孝琬、兰陵武王孝瓘、安德王延宗、渔阳王绍信,这六个都是北齐文襄帝的儿子。 河间王孝琬是文敬元皇后生的,河南王孝瑜是宋氏生的,广宁王孝珩是王氏生的,兰陵王长恭他妈是谁没记载,安德王延宗是陈氏生的,渔阳王绍信是燕氏生的。

咱们先说说河南康舒王孝瑜,字正德,是文襄帝的大儿子。一开始封的是河南郡公,北齐皇帝高洋篡位后,他就升爵当了王。后来还当过中书令、司州牧这些高官。他小时候在神武宫长大,跟高洋从小一起玩,感情特别好。 高洋要杀杨愔他们的时候,孝瑜还参与了策划。高洋当皇帝后,对孝瑜特别好。有一次高洋在晋阳,还特地写信给他:“我在汾河边喝了两杯好酒,你在邺城也喝两杯吧!”可见他们关系有多铁。孝瑜长得高大威猛,又帅气,性格谦逊宽厚,还喜欢读书,阅读速度特别快,一行十个字都能同时看懂,下棋也从不出错。 以前文襄帝在邺城东边修建了好多园林,当时的风气都跟着学。孝瑜就在自己家也建了水榭、龙舟,还插上旗帜,经常叫上兄弟们一起宴饮射箭玩。高洋去他家做客,看到这些也很喜欢,所以后来宫里也搞得热热闹闹的,上上下下都跟着学。

高洋经常让和士开跟胡皇后一起下棋,孝瑜就劝他:“皇后是天下人的母亲,怎么能跟大臣动手呢?”高洋听了他的话。后来孝瑜又说赵郡王的死不正常,不应该亲近他。 这事儿让和士开和高洋都对他有点意见。和士开偷偷跟高洋说孝瑜太奢侈了,高洋也听说山东老百姓只知道河南王,不知道皇帝是谁了。高洋就开始忌惮他了。 有个叫摩女的宫女,是高洋他妈的侍女,孝瑜跟她有私情。后来太子结婚,孝瑜又偷偷跟摩女说话。高洋大怒,一口气喝了37杯酒,都喝胖了,腰围都十围了!他让人把孝瑜装车拉出去,在车上毒死了他。到了西华门的时候,孝瑜感觉难受,就跳水自杀了。死后追赠太尉、录尚书事,他儿子弘节继承了他的爵位。

孝瑜的妈妈,是魏国的吏部尚书宋弁的孙女。本来是魏国的颍川王斌的王妃,后来被文襄帝看上,纳为妃子,生下了孝瑜。孝瑜回娘家后,被尊为太妃。孝瑜的妻子,是卢正山家的女儿,也是武成皇后胡氏的内侄女。孝瑜死后,宋太妃被孝瑜的妻子卢妃陷害,结果被武成帝杀死了。

广宁王孝珩,是文襄帝的第二个儿子。他做过司州牧、尚书令、司空、司徒、录尚书、大将军、大司马这些要职。孝珩这个人很会赏识人才,学问涉及经史子集,喜欢写文章,还很有艺术天赋。他曾经在厅堂的墙壁上自画像一只苍鹰,看到的人都以为是真的;他还画过当时朝中官员的画像,也是当时最好的作品。

后主从晋州打败仗后逃到邺城,下诏让王公大臣在含光殿商量对策。孝珩认为敌人势力强大,现在需要灵活应变,建议让任城王率领幽州的军队从土门进入,声势浩大地往并州方向进军;让独孤永业率领洛州的军队赶往潼关,声势浩大地往长安方向进军;而他自己则请求率领京畿地区的军队从滏口出兵,主动迎战敌人。如果敌人听说南北都有军队来攻,自然就会溃败。他还建议拿出宫里的珍宝赏赐给将士们,但是皇帝没采纳。

承光皇帝即位后,任命孝珩为太宰。孝珩和呼延族、莫多娄敬显、尉相愿一起密谋,约定正月初五,孝珩在千秋门斩杀高阿那肱,尉相愿在宫内用禁军配合,呼延族和莫多娄敬显则从游豫园率兵出击。结果高阿那肱从侧门走小路进了宫,计划失败了。

于是孝珩请求出城抵抗西魏军队,他对高阿那肱、韩长鸾、陈德信等人说:“朝廷都不派兵去打贼,难道是害怕我孝珩造反吗?我当年打败宇文邕,攻入长安,那可是为国家立了大功,现在这种紧急关头,你们却这样猜忌我!”高阿那肱和韩长鸾害怕孝珩真的造反,就把他贬为沧州刺史。

到了沧州,孝珩集合了五千人马,在信都与任城王会合,一起商讨恢复大业的计划。周朝的齐王宪来攻打,兵力薄弱,根本抵挡不住。孝珩愤怒地说:“都是高阿那肱那个小人,害得我走到这步田地!”齐国的叛臣乞扶令和用长矛刺中了孝珩的马,他的奴仆白泽用身体保护了他,孝珩还是受了好几处伤,最后被俘虏了。

齐王宪问孝珩齐国灭亡的原因,孝珩陈述了国家的艰难处境,说到动情之处,泪流满面,但态度始终从容不迫。齐王宪被他的气度所感动,亲自为他清洗伤口,敷药包扎,礼待有加。孝珩却叹息道:“李穆叔说过齐国只能延续二十八年,现在果然应验了。从神武皇帝以后,我的父兄兄弟没有一个活到四十岁的,都是命啊!嗣君没有独到的见解,宰相也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我真恨自己不能掌握兵权,参与国家大事,施展我的抱负啊!”

到了长安,按照惯例,他被授予开府、县侯的爵位。后来周武帝在云阳设宴款待齐国的君臣,自己弹奏胡琵琶,让孝珩吹笛。孝珩推辞说:“亡国之音,不足听也。”武帝坚持要他吹,孝珩刚把笛子放到嘴边,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呜咽不止,武帝这才作罢。

那年十月,孝珩病情严重,请求回山东老家安葬,武帝准许了。不久他就去世了,后来又将他迁葬回邺城。

河间王孝琬是文襄帝的第三个儿子,天保元年被封王。天统年间,他官职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尚书令。话说当年突厥和西魏军队打进太原,武成帝想带着军队往东跑路避难。孝琬赶紧拦住皇帝的马,极力劝谏,建议把一部分军队交给赵郡王指挥,这样才能保证军队有条不紊。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孝琬正要脱下头盔准备上战场,皇帝又派人把他叫了回来。西魏军队撤兵后,孝琬被任命为并州刺史。

孝琬因为自己是文襄帝的嫡子,所以有点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河南王去世的时候,宫里其他的王爷都不敢吭声,只有孝琬放声大哭,然后直接走了。他还对执政大臣们不满,做了个草人拿箭射它。和士开和祖珽就借机诬陷他,说:“他做草人是在影射皇帝啊!还有,以前突厥人打到并州的时候,孝琬把头盔扔在地上,说‘我又不是老太婆,需要戴这个玩意儿’,这摆明了是跟朝廷对着干!” 早些年魏朝流传着这么一句谣言:“河南种谷河北生,白杨树头金鸡鸣。”祖珽就添油加醋地说:“河南河北,指的是河间;金鸡鸣,意思是孝琬要立金鸡大赦天下!”皇帝还真有点相信了。

那时候孝琬得到了一颗佛牙,放在自己家里。晚上佛牙还会发出神光。昭玄都法顺想把这事儿报告给皇帝,孝琬不让。皇帝听说后,就派人搜查孝琬的府邸,结果搜出来几百面军旗和兵器。皇帝一听,觉得孝琬这是要造反啊!于是就审问孝琬的姬妾们,有个不受宠的陈氏诬告说:“孝琬画了陛下您的画像,对着画像哭!”其实那画的是文襄帝的画像,孝琬经常对着画像哭泣。皇帝大怒,就让武卫将军赫连辅玄用马鞭狠狠地抽打孝琬。孝琬喊了一句“阿叔”,皇帝暴怒道:“谁是你叔?你敢叫我叔?!”孝琬说:“我是神武皇帝的嫡孙,文襄皇帝的嫡子,魏孝静皇帝的外甥,为什么不能叫你叔?”皇帝更加生气,把孝琬的两条腿都打断了,孝琬就这样死了。他先是被埋在西山,皇帝死后才被重新安葬。他的儿子正礼继承了爵位,从小就聪明伶俐,能背诵《左氏春秋》。后来北齐灭亡,正礼被迁到绵州,最终在那里去世了。

兰陵王,原名叫高孝瓘,是北齐文襄帝的第四个儿子。他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并州刺史。有一次突厥人入侵晋阳,兰陵王拼死抵抗。在芒山那场战役中,他作为中军统帅,带领五百骑兵冲进敌军阵营,一直杀到金墉城下,被敌人重重包围,情况十分危急。城上的人都不认识他,兰陵王摘下头盔,露出脸来,城上的士兵这才认出他,赶紧用弩箭支援他,最终取得了大胜。士兵们还为此创作了歌曲,就是著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后来,兰陵王又担任司州牧、青瀛二州刺史,期间积累了不少财富。之后他被封为太尉,和段韶一起攻打柏谷,又攻下了定阳。段韶生病后,兰陵王接管了他的军队。因为屡立战功,他先后被封为钜鹿郡公、长乐郡公、乐平郡公、高阳郡公等。芒山之战后,皇帝北齐后主对兰陵王说:“你冲得太深了,要是战败了,后悔都来不及啊!”兰陵王回答说:“我心里想着家人,一时冲动就进去了。”皇帝嫌他把战场上的事说成“家事”,心里开始忌惮他。

在定阳的时候,兰陵王手下的尉相愿对他说:“您现在是朝廷的重臣,怎么能这么贪污受贿呢?”兰陵王没说话。相愿又说:“是不是因为芒山大捷,您担心因为功劳太大而被皇帝猜忌,所以故意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来掩饰自己?”兰陵王说:“是的。”相愿说:“如果朝廷真的忌讳您,您现在犯了错,肯定要受罚,想保住平安反而会招来祸患。”兰陵王听了这话,哭了起来,跪下请求相愿教他保全性命的方法。相愿说:“您之前已经立下大功,现在又打了胜仗,威望太高了,您应该装病在家休息,不要再参与军务了。”兰陵王同意他的说法,但还是没能退下来。

后来,江淮地区发生叛乱,兰陵王担心自己会被再次派去打仗,叹息道:“我去年脸都肿了,现在怎么还不消肿呢?”从那以后,他就装病,拒绝治疗。武平四年五月,皇帝派徐之范给他送去毒酒。兰陵王对他的妻子郑氏说:“我忠心耿耿地侍奉皇上,上天待我何其不公,竟然要毒死我!”郑氏说:“您为什么不去求见皇上呢?”兰陵王说:“我怎么能见到皇上的面呢?”说完,他就喝下了毒酒,死了。死后被追赠为太尉。

兰陵王长恭,长得好看,内心却很强大,人品也很好。他为人非常细心,总是把好的东西和士兵们一起分享,哪怕只是一瓜几果,也绝对不会自己独享。他刚到瀛州的时候,同僚参军阳士深诬告他贪污受贿,结果阳士深自己被免官。后来长恭去讨伐定阳,阳士深也在军中,害怕长恭报复。长恭听说后说:“我根本没想过要报复他。”于是他故意找了个小毛病,打了阳士深二十杖,以平息他的恐惧。有一次长恭上朝,随从都散了,只剩下一个人,长恭独自返回,也没责罚任何人。北齐武成帝赏识他的功劳,要给他买二十个妾,但他只接受了一个。他手里有一笔巨款的欠条,临死前全部烧掉了。

安德王高延宗是文襄帝的第五个儿子,母亲是广阳王家的歌妓陈氏。延宗小时候由文宣帝抚养,十二岁的时候,文宣帝还让他骑在自己肚子上,让他往自己肚脐眼尿尿,抱着他说:“可怜啊,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了。”文宣帝问他想当什么王,他说:“我想当冲天王。”文宣帝去问杨愔,杨愔说:“天下没有这个郡的名字,希望他能安于封地。”于是封他为安德王。他当定州刺史的时候,竟然在楼上大便,让人在下面张嘴接。他还用蒸猪肉和人粪拌在一起喂手下,有人脸色难看,他就鞭打他们。孝昭帝听说后,派赵道德去定州杖责他一百下。赵道德觉得延宗受杖不认真,又加了三十下。他还用囚犯来试刀,检验刀的锋利程度。他骄横跋扈,做了很多违法的事。武成帝下令鞭打他,杀了他身边的九个人,从那以后他才开始认真悔过。

兰陵王在芒山打胜仗回来,亲自向大家陈述战况,兄弟们都很佩服他。只有延宗说:“四哥(指兰陵王)不是大丈夫,为什么不乘胜追击,直捣黄龙?如果是我,关西早就平定了!”兰陵王死后,他的妻子郑氏把颈上的珠子捐给了佛寺。广宁王想赎回,延宗写信劝阻,泪流满面。河间王死了,延宗哭得也很伤心。他还做了个草人来代替武成帝,鞭打它,质问它:“你为什么要杀我哥哥!”奴仆告密,武成帝把延宗按在地上,用马鞭抽了他二百下,差点把他打死。后来他官至司徒、太尉。

平阳那场仗,齐后主亲自上阵指挥,命令高延宗率领右军先打头阵,结果就在城下活捉了周朝的开府宗挺。正式开战后,高延宗带着手下士兵二次冲进周军阵营,周军溃不成军,四处逃散。其他齐军都败了,只有高延宗的军队完好无损。齐后主打算逃到晋阳,高延宗说:“大家就在营地里别动,把兵权交给我,我能打败他们!” 皇帝没听他的。

到了并州,又听说周军已经进入雀鼠谷,这才任命高延宗为相国、并州刺史,让他统领山西的兵马。齐后主说:“并州是我的哥哥自己丢的,我现在要走了。” 高延宗说:“陛下为了社稷安危不要轻举妄动,臣一定拼死效忠陛下,奋力作战!” 骆提婆说:“陛下的计划已经定下来了,大王您不能轻易改变主意啊!” 最后,齐后主还是逃到了邺城。

将领们都请求说:“大王您要是不当皇帝,我们这些人可真没法拼死效力了!” 高延宗没办法,只好接受了皇帝的位子,下诏书说:“武平朝政腐败,权力掌握在宦官手里,朝中内乱不断,边境盗贼四起。皇帝夜间逃跑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我们高祖打下的江山就要丢了!王公大臣们都被逼无奈,现在我只好接受皇位了。特大赦天下,改武平七年为德昌元年。” 他任命晋昌王唐邕为宰相,齐昌王莫多娄敬显、沭阳王和阿于子、右卫大将军段畅、武卫将军相里僧伽、开府韩骨胡、侯莫陈洛州为重要将领。

大家听说后,不用召集,就纷纷前来投奔他,络绎不绝。高延宗长得高大威猛,坐着就仰着身子,躺着就趴着,别人都笑话他,但他实际上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精力充沛,作战勇猛,在战场上飞奔如风。他把皇宫的库藏和后宫的美女都赏赐给将士们,没收了宫内一千多户人家。齐后主对近臣说:“我宁愿周军得到并州,也不想让高延宗得到!” 左右的人都说:“对啊!” 高延宗见了士兵,都亲自握着他们的手,自我介绍,还哭得稀里哗啦的。大家都誓死效忠他,就连小孩子妇女也爬上屋顶,挥舞着衣袖,扔石头抵抗周军。

特进、开府那卢安生守卫太谷,带着一万兵马叛变了。周军包围了晋阳,远远望去,就像乌云密布。高延宗命令莫多娄敬显、韩骨胡守卫城南,和阿于子、段畅守卫城东。高延宗亲自在城北迎战周齐王,挥舞着大槊,来回督战,所向披靡。尚书令史沮山也很胖很壮实,拿着长刀步战,也杀死了很多敌人。武卫兰芙蓉、綦连延长都战死了。和阿于子、段畅带着一千骑兵投降了周军。

周军攻打东门,傍晚时分,终于攻进城了。他们放火烧毁佛寺和民房,火光冲天。高延宗和敬显从城门里杀出来,夹击周军,周军大乱,争着从城门逃窜,互相践踏,齐军从后面砍杀,死了两千多人。周武帝的左右侍卫几乎都死了,自己也无路可逃,承御上士张寿赶紧拉住他的马头,贺拔佛恩用鞭子抽打他身后的人,才艰难地逃了出来,差点就被齐军捉住了。城东有个狭窄的地方,佛恩和投降的皮子信给他带路,才勉强逃脱,那时已经是四更天了。

高延宗以为周武帝死在乱军之中,派人到尸堆里找他的胡须,也没找到。这时齐军已经取得了胜利,进城喝酒,都喝醉了睡着了,高延宗也无力整顿军队。周武帝逃出城外,饿坏了,正想逃跑。齐王宪和柱国王谊劝谏他,说逃跑肯定逃不掉。高延宗的叛将段畅也说城里空虚。周武帝这才勒住马,鸣角收兵,过了一会儿又重新鼓起士气。第二天早上,又攻打东门,攻克了东门,又攻入了南门。高延宗战败,逃到城北,在一个人家里被俘虏了。

周武帝下马,握着他的手。高延宗说:“死人的手怎么敢靠近陛下呢?” 周武帝说:“我们两个国家的天子,有什么怨恨呢?都是为了百姓啊!别害怕,我不会伤害你的。” 然后让人给他换上衣服帽子,对他很客气。早些时候,高都郡有一座山,悬崖峭壁,临近河水,突然出现黑色的字迹,写着:“齐亡延宗。” 洗干净后字迹更清楚了。周武帝派人照着写,使者把“亡”改成了“上”。这件事应验了。高延宗战败之前,在邺城官署,看见两个太阳连在一起,十二月十三日下午接到命令守卫并州,第二天称帝,没过几天就被包围了,一夜之间,到吃饭的时候就战败了。年号德昌,好事者说他得到了两个太阳。后来周武帝问他攻打邺城的计策,他说:“亡国的官员不能图谋复国,这不是我能做到的。” 周武帝强迫他回答,他才说:“如果任城王来援救邺城,我不知道会怎样,如果现在大王自己守卫,陛下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邺城。”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到了长安以后,周武帝和齐国的官员们一起喝酒,还让齐后主跳舞。 齐后主萧绎的弟弟萧渊明当时心里特别难受,忍不住悲伤。好几次都想喝药自杀,幸亏伺候他的婢女苦苦劝阻才没让他这么做。没过多久,周武帝就诬陷齐后主和萧渊明等人,说他们暗中勾结穆提婆造反,然后下令把他们全部处死。他们都喊冤说自己没做过,萧渊明更是撸起袖子,哭着说不出话来。最后,他们都被塞了辣椒堵住嘴,活活闷死了。第二年,李妃才把他们收殓安葬。

齐后主把皇位传给太子的时候,有个叫孙正言的人偷偷跟别人说:“我在北周武定年间在广州做官的时候,听说襄城人曹普演说过,高王(萧道成)的几个儿子中,阿保(萧天保)会当皇帝,高德(萧德昌)会继承他的皇位,然后会灭亡。” 这“阿保”指的就是萧天保,“高德”指的就是萧德昌,“承之”指的就是齐后主年号承光,他说的竟然都应验了。

渔阳王萧绍信是文襄帝的第六个儿子。他当过特进、开府、中领军、护军、青州刺史。一次路过渔阳,他和一个很有钱的人钟长命一起坐在床上。渔阳太守郑道盖来拜访,钟长命想站起来,萧绍信不让,说:“这种小人物有什么了不起的,主人家为什么要站起来?” 然后萧绍信就和钟长命结拜为兄弟,他的妻子和钟长命的妻子也结拜为姐妹,还要求钟家老老少少都得送礼,结果钟家因此变得一贫如洗。后来齐国灭亡了,萧绍信死在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