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真是够可以的,齐朝末年的那些奸佞小人,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没见过这么厉害的!他们一个个心狠手辣,却占据着朝廷要职;脑袋昏昏沉沉,却掌握着国家的命运。那些残暴的宦官、奴仆,还有西域那些长得丑陋的胡人、龟兹的杂耍艺人,竟然被封王建府,一个接一个,比肩继踵。他们不仅是皇帝身边的玩物,还大肆干预朝政。皇帝赏赐他们的钱财,把国库掏空了;搜刮民脂民膏,把百姓都榨干了。就算祖上积德,皇位能传几代,要是遇到这些昏庸无道的家伙,国家也必定灭亡,齐朝国运短暂,也是理所当然的了。高祖和世宗皇帝,还算比较关心国事,任用不少文武大臣,可惜就因为郭秀这么个小人,才坏了好事。天保五年以后,皇帝虽然不再那么荒唐,但那些被宠信的人,也只不过是些在皇帝身边跑腿、献媚的奴才,朝廷大事,他们根本就不关心。大宁年间以后,奸佞小人越来越多,齐朝的盛世基业,就这样被他们毁掉了。老百姓免于遭受亡国之痛,也算是万幸了。现在,我们把这些坏蛋的故事写成《佞幸传》。那些宦官,更是导致齐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他们的丑事恶行,数不胜数,这里就不一一记录了,只简单列出他们的名字,放在《佞幸传》的结尾。那些皇帝家的奴才和胡人乐工,仗着皇帝的宠幸,飞扬跋扈,他们的故事也收录在里面了。

郭秀,范阳涿县人。他侍奉高祖皇帝时,担任行台右丞,因为深得皇帝宠信,所以收受了很多贿赂。郭秀生病了,高祖皇帝亲自去看望他,问他想做哪个官。郭秀就请求做七兵尚书,可任命还没下来,他就死了。他家里没有成年子女,高祖皇帝亲自到他家,派人清点了他家里的粮食和财物,然后才离开。他还下令让郭秀的儿子孝义和太原公等一起读书。当初,郭秀嫉妒杨愔,就用欺骗恐吓的手段,逼迫杨愔逃跑了。郭秀死后,杨愔回来了,高祖皇帝因为生气,立刻斥责了郭秀的儿子孝义,并且让他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和士开,字彦通,是清朝临漳人。他祖上是西域的商人,本来姓素和。他爸爸叫和安,为人恭敬谨慎,很会做人,后来慢慢升迁到中书舍人这个职位。魏孝静帝曾经半夜里和朝中大臣们一起聚会讨论,让和安指认斗柄的方向,和安回答说:“我认不得北斗星。”魏孝静帝的高祖听说后,觉得他为人淳朴正直。后来和安做了仪州刺史。

和士开从小就聪明伶俐,被选为国子监的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特别快,比同班同学都强。天保年间初期,世祖高欢被封为长广王,就招募和士开到自己府里做行参军。世祖高欢喜欢玩投掷长矛的游戏,而和士开也很擅长这个游戏,所以才被高欢看重。再加上和士开为人机灵,又会弹胡琵琶,因此和高欢关系非常亲密。他曾经对高欢说:“殿下您不是人间的帝王,而是天上的天帝啊!”高欢也回敬道:“你也不是普通人,你是人间的守护神啊!”他们俩的感情深厚到这种地步。

高欢的父亲,也就是文宣帝高洋,知道和士开为人轻浮,不希望儿子和这样的人走得太近,责备他和高欢交往过度,把他贬到长城那边去了。后来,他又被任命为京畿士曹参军,这是长广王高欢为他求来的。

皇上登基后,一步步提拔张士开当上了侍中,后来又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张士开母亲去世的时候,皇上听说后非常悲伤难过,还派武卫将军吕芬到张士开家,日夜陪伴他,直到张士开守孝期满才回来。

同一天,皇上又派人用牛车把张士开接进宫里。皇上见到张士开,亲自握着他的手,悲伤得哭了起来,还跟张士开说了很久的话,这才让他回去。皇上还把张士开的四个弟弟都恢复了原来的官职。可见皇上对张士开多么看重啊!后来,张士开被任命为右仆射。

皇上本来就患有气喘病,一喝酒病情就加重。张士开每次都劝皇上少喝酒,但皇上总是听不进去。有一次,皇上气喘病发作,还想喝酒,张士开急得哭了起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皇上说:“你这样无声的劝谏,我已经明白了。”于是就不再喝酒了。

张士开跟皇上说话做事,非常随便,一点也不拘礼节,白天黑夜地陪着皇上,完全没有君臣之礼。张士开甚至对皇上说:“自古以来,帝王最终都化为尘土,尧舜桀纣,最终又有什么区别呢?陛下应该趁着年轻力壮,尽情享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哪怕只快乐一天,也抵得上千年。国家大事交给大臣们处理,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何必让自己这么辛苦呢?”皇上听了非常高兴。

那年十二月,皇上病重,住在乾寿殿。张士开在皇上身边侍奉,照顾皇上的饮食起居和医药。皇上说张士开有伊尹、霍光那样的才能,殷切地嘱咐他处理身后之事。临死前,皇上握着张士开的手说:“不要辜负我啊!”说完就断气了,手也松开了。

皇帝继承皇位后,因为先帝的托付,对士开非常信任。再加上士开之前就得到胡太后的宠幸,所以皇帝对士开就更加亲近了。这时,赵郡王睿和娄定远等人密谋除掉士开,他们拉拢了一批朝中大臣一起策划。

正好太后在宫殿前殿设宴款待群臣,睿就当着太后的面指责士开的罪行,说:“士开是先帝的宠臣,就像城里的狐狸和庙里的老鼠一样,贪赃枉法,在宫里胡作非为,我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冒着生命危险来向您禀报。”太后说:“先帝在世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说?现在想来欺骗我这个孤寡寡妇吗?喝酒吧,别多说了!”睿却更加义正词严地陈述。有人说:“不除掉士开,朝野不安宁啊!”睿等人有的把帽子扔在地上,有的拂袖而去,言语激烈,无所顾忌。

第二天,睿等人一起到云龙门,让文遥进宫向太后奏报,但太后不答应。段韶让胡长粲转达太后的意思,太后说:“先帝的灵柩还在停放着,事情重大,不能操之过急,你们要好好想想。”赵郡王等人只好叩谢,不再多说什么了。

后来,太后和皇帝召见士开,问他这件事。士开说:“先帝在所有官员中,最器重我,陛下您现在还年轻,对朝政不太了解,大臣们都心怀鬼胎,如果把我弄走,就等于削弱您的势力。您应该告诉睿他们:‘让士开去当个州官,等先帝下葬后再将他发配。’睿他们以为我会真的被贬,一定会很高兴的。”皇帝和太后听了他的话,就按照士开说的,告诉睿等人,把士开任命为兖州刺史。

先帝下葬后,睿等人催促士开上任。士开带着美女、珠帘和许多珍宝去拜见娄定远,感谢他说:“各位大臣想杀我,多亏王爷您救了我一命,让我能当上地方官。现在我要离开京城了,特地献上两位美女和一帘珠子,以表谢意。”娄定远很高兴,问士开:“你想不想再回宫里?”士开说:“我在宫里待久了,一直都感到不安,现在能出来,正合我意,不想再回去了,只求王爷您能保护我,让我一直做大州的刺史。我今天要离开京城了,想最后一次去拜见太后和皇帝。”娄定远答应了。

于是,士开得以再次觐见太后和皇帝,他说:“先帝突然去世,我愧疚得想死。我看朝中大臣们想把陛下塑造成一个英明的君主。我离开后,朝廷一定会发生大变,到那时,我又如何去见先帝于地下呢?”说着,士开就痛哭起来。皇帝和太后也跟着哭了起来,问他怎么办。士开说:“我已经回来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只要下几道诏书就行了。”于是,皇帝下诏免去娄定远青州刺史的职务,以不臣之罪治罪赵郡王睿,召他进京处死。然后,又恢复士开侍中、右仆射的官职。娄定远把士开送的礼物和自己的一些珍宝一起献给了士开。武平元年,士开被封为淮阳王,任命为尚书令、录尚书事,恢复了他原来的所有官职。

话说北齐世祖时期,有个叫士开的人,居然被皇帝允许和太后一起玩握槊游戏,而且出入太后寝宫也没有时间限制,简直无法无天,跟太后搞到了一起。世祖皇帝死后,士开更是肆无忌惮,放纵自己。

琅邪王俨看不下去了,就和领军厍狄伏连、侍中冯子琮、御史王子宜、武卫高舍洛等人密谋除掉士开。厍狄伏连调动了京畿的军队,把神武门和千秋门都给堵上了,还偷偷地下了命令,不许士开进宫。

七月二十五日早上,士开照例去早朝,厍狄伏连一把抓住士开的手说:“今天有个天大的好事!”王子宜立刻递给他一个盒子,说:“有圣旨,让你去皇宫的台阶上。”然后派兵把士开押送到治书侍御厅,关了起来。琅邪王俨派都督冯永洛在台阶上把士开给杀了,当时士开四十八岁,然后官府还清点查抄了他的家产。后来,琅邪王俨等人也被杀掉了。皇帝为此悲伤了好几天,不吃不喝,一直念叨着士开。后来,皇帝下诏书,恢复了士开儿子道盛的常侍官职,还让士开的弟弟士休进宫参与机密事务,并且追赠士开假黄钺、十州诸军事、左丞相、太宰等官职,算是给他追封了。

士开这个人,天性粗鄙,不读书,说话做事全靠拍马屁往上爬。从河清、天统年间开始,他的权势越来越大,富商巨贾天天上门巴结他,朝中那些不廉耻的官员也纷纷投靠他,更过分的,甚至认他做干爹,跟那些市井小民混在一起称兄道弟。

还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有个士人曾经去看望生病的士开,当时太医说:“王爷伤寒很严重,吃药没用,应该喝黄龙汤。”士开犹豫了。那人说:“这药很容易弄到,王爷不用担心,让我先尝尝吧。”说完,那人就把药喝光了。士开被他的举动深深感动,强忍着喝下了药,然后出了一身汗,病就好了。士开在朝中的势力就是这样大的。

即使是那些用歪门邪道巴结他的人,不管贤愚,士开都提拔他们;而那些用正理劝谏他的人,士开也照样能把他们给打发掉。士开看到有人要被处死,就经常从中营救,等救下来之后,就让对方写封信来感谢他,然后索要珍宝,说是赎命的钱。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救了人,但实际上,他做的都不是正道。

穆提婆,本来姓骆,是汉阳人。他爸爸骆超,因为谋反被杀头了。穆提婆的妈妈陆令萱,曾经被选进宫里当宫女,后来皇上还是个襁褓里的婴儿的时候,就让她来照顾皇上,叫她“干阿奶”,所以特别受胡皇后喜欢。陆令萱这个人很奸诈,很会耍心眼,会各种讨好别人,在后宫里,她一个人说了算。天统年间开始,她把穆提婆弄进宫里伺候皇上,天天在皇上身边,皇上对她俩特别亲近,玩得没个正形,什么都干。穆提婆的恩宠越来越大,官职升得飞快,都不知道他到底当过多少官了,最后竟然当上了尚书令,还封了城阳王。陆令萱也很会拍马屁,穆昭仪把她当亲妈一样看待,所以穆提婆就改姓穆了。等穆皇后当上皇后后,陆令萱被尊称为“太姬”,这是齐朝皇后母亲的称号,地位非常高,比长公主还高。从武平年间开始,陆令萱母子俩的势力就非常大了,整个朝野上下都得看他们的脸色行事,他们在外面的那些杀戮和掠夺,根本数不清。后来晋州战役打输了,皇上回到邺城,穆提婆却跑去投奔周朝军队了。陆令萱自杀了,她所有的子孙都被处死了,家产也被抄没了。

高阿那肱,是个很会做人的人。他爸爸高市贵,是跟着高祖皇帝一起起义的。高阿那肱一开始是管仓库的,后来跟着皇上出征打仗,因为功劳大,升官成了武卫将军。他骑马射箭特别厉害,而且很会讨好别人,每次皇上宴请射箭的时候,皇上都很喜欢他。他还特别会巴结和士开,跟和士开关系非常好,和士开经常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好话,所以皇上对他越来越好。皇上即位后,高阿那肱官职一路升迁,当上了并州的尚书左仆射,被封为淮阴王,后来又当上了并州的尚书令。

这哥们儿肱,能力一般般,没啥文化,连士开都比不上,更别说那些奸诈算计的事了,他根本玩不转。不过呢,他运气好,被世祖皇帝看上眼了,经常在东宫伺候太子,所以混得风生水起。士开死后,太子(也就是后来的皇帝)觉得这肱的见识能接上士开,就让他当了宰相。武平四年,又让他总管尚书省的事务,还让他负责对外军事和宫廷的机密。

尚书郎中源师曾经问肱说:“龙星出现了,应该举行祈雨仪式。” 然后源师又问他:“您在哪儿看到的龙?是什么颜色?”源师解释说:“那是龙星出现,需要举行祈雨祭祀,可不是真龙啊!” 肱一听就说:“你们这些读书人,就知道钻研星宿!” 他就是这么个态度。后来他还当上了右丞相,其他的事儿和以前差不多。

周朝军队逼近平阳,后主当时在天池打猎。晋州那边不停地派人快马加鞭送来奏报,从早上到中午,驿站的马换了三次。那肱说:“大家正高兴呢,干嘛这么着急送奏章来?” 到了晚上,又来了个使者,说:“平阳城已经失守了,敌军马上就要到了!”这才把消息报给后主。

第二天一大早,后主就要带兵出发,淑妃又请求再设一圈包围圈。等军队赶到晋州,后主命令那肱率领前军先行,并让他统领各路军队。后主问那肱:“打仗还是不打仗?”那肱说:“别打,退守高梁桥。”安吐根却说:“就那么点儿贼兵,直接冲上去,抓住他们扔进汾河里!”后主拿不定主意。 一些内侍大臣说:“他们也是天子,我们也是天子,他们都能远道而来,我们为什么躲在城里示弱呢?”后主说:“这话说得对!”于是军队开始缓缓推进。

提婆在观战,东边有些士兵开始后退,提婆大喊:“都给我上!都给我上!”后主带着淑妃逃往高梁关。开府的奚长乐劝谏道:“半进半退,是战争的常态,现在兵强马壮,还没什么损失,陛下为什么要放弃这有利的局面?御驾一动,人心就会慌乱,赶紧回来安抚一下将士们吧!”武卫张常山随后赶到,也说:“军队现在已经收拢回来了,秩序井然,围城的敌军也没动,陛下应该赶紧回来,如果不相信臣的话,就派内侍大臣去看看。”后主正要听他们的,提婆拉住后主的胳膊说:“这话不可信!” 于是后主就往北逃跑了。

这时有士兵告状说那肱派人招引西边的军队,所以才听到这个奏报。后主命令侍中斛律孝卿去查实,斛律孝卿说:“这是胡说八道!” 回到晋州后,有人说那肱图谋反叛,后主觉得也是无稽之谈,就把告发的人杀了。然后后主就仓皇逃回邺城,侍卫们都逃散了,只有那肱和几十个内侍骑兵跟着他。

北齐后主跑路去了太行山后,高阿那肱带着几千人马跑到济州关,还派人去打探消息。他每次汇报都说:“周军的军队还没到,还在青州集结兵力呢,暂时不用往南边来了。” 等到周朝大将尉迟迥到了济州关,高阿那肱就投降了。当时的人都说高阿那肱给周武帝写信表示愿意投降,肯定想活捉齐后主,所以才故意拖延不报周军到来的消息,让后主给抓了。高阿那肱到了长安,被封为大将军,还被封了公爵,做了隆州刺史,最后被杀了。

话说,北齐天保年间,北齐文宣帝高洋从晋阳回邺城的时候,路上有个秃头和尚阿秃,大声喊着文宣帝的名字说:“阿那瑰最终会灭了你的国家!” 当时柔然首领阿那瑰在塞北很强大,文宣帝特别忌惮他,所以每年都带兵去讨伐。后来北齐灭亡,责任就归到了高阿那肱头上。虽然他名字写的是“肱”,但大家都叫他“瑰”,这就像“亡秦者胡”一样,冥冥之中自有注定啊。

韩凤,字长鸾,是昌黎人。他父亲韩永兴,当过青州刺史。韩凤从小聪明伶俐,力气很大,还擅长骑马射箭。后来慢慢升官,当上了都督。北齐后主还在东宫的时候,年纪还小,世祖高湛选了二十个都督来保护他,韩凤就在其中。后主亲自从那些人里拉住韩凤的手说:“都督看看我!” 就这样,后主认识了韩凤,经常叫他来一起玩。

后主当上皇帝后,一步步升官,做到侍中、领军,还总管宫廷的机密事务。祖珽曾经和杨凤在皇帝面前讨论事情,祖珽跟杨凤说:“强弓硬弩,没法互相谦让,国家大事,怎么能互相争执呢?”杨凤回答说:“大家各抒己见,哪能因为是文官还是武将就分出高下呢?”后来杨凤被封为昌黎郡王。他儿子宝仁还娶了公主,在晋阳被赐予最好的宅邸。公主生了儿子昌满月,皇帝还亲自去杨凤家庆祝,宴会持续了一整天。国家大事,没有一件不经过杨凤的手,他和高阿那肱、穆提婆一起掌握大权,被称为“三贵”,他们祸国殃民,日益严重。寿阳城丢了,杨凤和穆提婆听说战败的消息,却拿着槊子不停地玩,说:“别人的东西,随它去吧!”后来皇帝派他们去黎阳、临河修筑城池,杨凤还说:“紧急的时候就守在这里,当个龟兹国的王子,人生就像寄居一样,更可怜了,就应该及时行乐,干嘛要发愁呢?”皇帝和杨凤两人互相唱和,就是这样。杨凤的弟弟万岁,还有两个儿子宝行、宝信都当上了开府仪同三司的高官。宝信还娶了公主,皇帝又亲自去他家做客,杨凤的亲戚都得到了官职和赏赐。

杨凤的母亲鲜于氏,是段孝言的继母的姐姐,因此他们互相勾结,奏请杨凤负责修建晋阳宫。陈德信快马加鞭地去检查工程进度,发现段孝言竟然用官府的工匠为自己修建宅邸,就说:“尚书大人为皇帝修建宫殿还没完工,怎么可以先为自己修建房子呢?”杨凤和穆提婆也让段孝言调拨工匠为自己修建宅子,陈德信回来后把这些情况都报告给了皇帝。等到皇帝去晋阳的时候,杨凤又把官府的马匹给别人骑。皇帝因此大怒,把杨凤和穆提婆都罢官,但并没有公开他们的罪行,还把他们的宅子拆了,公主也和宝信离了婚。杨凤后来还被派去邺城做低级官员。等后主从晋阳逃回都城后,杨凤被召回宫中,不久又恢复了爵位。后来跟着后主渡过黄河,到了青州,都被周军俘虏了。

杨凤在当权时,特别嫉妒那些有才能的人,崔季舒等人蒙受的冤屈,都是杨凤造成的。每当朝臣向他禀报事情,都不敢抬头看他,稍微有点不顺心,杨凤就会破口大骂,说:“这些狗东西真让人受不了,都应该杀掉!”但是如果看到武官,即使是最底层的士兵,杨凤也会客气一些。后来杨凤投奔了隋朝,最后官做到陇州刺史。

韩宝业、卢勒叉、齐绍,这几个都是高祖皇帝身边的老伙计,可就一直被当作太监使唤,没得到什么好待遇。从天保年间到皇建年间,也没啥特别的宠信,也就是慢慢地升了点官。宝业做到长秋卿,勒叉他们有的当上了中常侍。

到了世祖皇帝时期,又出现了一些像曹文摽、邓长颙这样的人,也有些人做到仪同三司、食邑干员的职位。不过只有邓长颙在武平年间当过宰相,参与朝政。后来,韩宝业、卢勒叉、齐绍,还有他们的儿子,都封了王,不过他们都是些蛮横霸道的家伙。

到了后主皇帝当政的时候,出现了像陈德信这样的几十号人,一个个都坏事做绝,欺压百姓,搞垮政事,这在古今历史上都是少见的。很多都授予了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很少有人只是仪同三司;还有的被加封为光禄大夫,赐予金章紫绶。很多人同时担任侍中、中常侍这两个要职,光这两个职位就有几十个人,而且他们还都封王、开府。

他们经常出入宫禁,在园子里来来往往,围着皇帝转悠,一伺候就是好几天好几夜。他们时刻察言观色,拼命地拍马屁,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揣摩着皇帝的心思。皇帝稍微赏赐一点东西,动辄就是上万,积少成多,贪得无厌。他们甚至把波斯狗都封为仪同三司、郡君,分给他们俸禄享受。

神兽门外面有个朝中大臣休息的地方,当时人们叫它“解卸厅”。那些太监们有时候在里面待好几天,休息够了才出来。他们骑马的时候,先把马牵到神兽门台阶下,然后才上马,挥着鞭子飞奔,几十个人一起,尘土飞扬。那些朝中大臣,像唐、赵、韩、骆这些家族的人,都躲着他们,大气都不敢出。

高祖皇帝时期,有几个叫陈山提、盖丰乐、刘桃枝的,还有几十个类似的人,都是些跑腿干杂活的,多少也得到了一些恩宠。到了天保、大宁年间,他们渐渐显贵起来,到了武平年间,都封王开府了,那些没赶上武平年间的,死后也追封了王爵。

话说,还有何海和子洪珍,这俩人都当上了王,而且跟皇帝关系特别铁。这洪珍啊,仗着权势,胡作非为,卖官鬻狱,那叫一个嚣张。还有史丑、多之,以及胡小儿之流,好几十号人,个个都是能歌善舞的主儿,最后也都被封了王,官至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那些宦官们呢,一开始就只是在宫里跑跑腿,伺候人,慢慢地跟皇帝混熟了,就爬上了高位。那些家生子,也就是从小就在主人家长大的人,跟皇帝关系特别亲密,到了后主这儿,更是如此。他们靠着伺候主子的功劳,一个个都升官发财了。至于胡小儿他们这些人,一个个长相阴险,啥本事也没有,就只会拍马屁,排挤朝中大臣,真是让人恨得牙痒痒。就说那些靠音乐当上大官的,沈过儿官至开府仪同三司,王长通才十四五岁,就当上了假节通州刺史。

那时候,还有一个叫薛荣宗的开府,整天吹嘘自己会使鬼。等周军打过来的时候,他跟皇帝说:“我已经派斛律明月将军带大军去前面抵挡了。”皇帝居然信了!他们路过一座古墓,薛荣宗问他的舍人元行恭这是谁的墓,元行恭开玩笑说:“是林宗的墓。”薛荣宗又问林宗是谁,元行恭说:“是郭元贞他爹。”薛荣宗马上跑去跟皇帝汇报说:“我刚才看见郭林宗从墓里出来,戴着大帽子,穿着吉莫靴,拿着马鞭,问我‘我儿子元贞来了吗?’”当时那些胡说八道的人,大多都跟薛荣宗一样。

赞曰:危亡之祚,昏乱之朝,小人道长,君子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