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記,當北京使館被圍時,為英人某所撰,於當時情景隨筆記載,似非浮光掠影者可比。爰為照譯如下:五月二十四號即華曆四月二十六日。是日為英君主壽誕,竇公使特備盛筵款待。在京英國居民,到者共六十人。宴皆,即在擊球場設跳舞會,大眾盡歡而散。各西人以北戴河氣候已甚宜人,整束行裝,擬於日內前往休息者甚多。而義和拳謠言日甚,但以為時已久,均不在意。
二十七號。長辛店為拳匪所攻。西人之在該車站辦事者,逃往豐台,並幫同該處西人設防以待救。京中某西客棧主人,偕其妻會同多人前往該處,將各西人救護入京。豐台隨為拳匪所焚。
二十九號。聞豐台鐵路亦為拳匪所據。各使臣均已致電天津,請兵入衛,為總署所擱,遲兩日始發。
三十一號。衛兵於是晚抵京。共計到英水師兵八十人,俄法水師兵各七十五人,美水師兵五十人,意兵三十人,日水師兵三十人。到時,所過街市,觀者為滿。昏夜間,華人不能知其實數,遂以為西兵大至。
六月三號。本日午車又運來德水師兵五十名,奧水師兵三十五人。
四號。早車已由津到京。自此以後,鐵路遂在拳匪之手。
安定車站亦毀,惟通州電線尚屬完全。
五號。自今日始,海關郵政每日遣人至津轉遞信件。
六號。各使臣於本晨往總署請將京津鐵路修理,慶王答此線將於下禮拜六即九號可復通。
七號。本日聶軍與拳匪在楊村一戰,拳匪死者甚多。
八號。聞華政府已令聶軍退去,不使干預拳匪之事。董軍入南城者日多一日,該軍器械極精,而軍法不嚴。吾等懼董軍有過於拳匪十倍,蓋拳匪僅有一刀而已。
九號。各公使往總署問前言鐵路今日可通,何以仍不開行,總署答謂因意外事多,以致不能踐言。是日,通州教士至京。
該教士在該處起行後,房屋即均被拳匪焚燒。通州電線已斷,天津電報亦停,所可通者,惟俄國北線耳。
十號。電報局知會云:張家口電線已斷。聞救兵三千人,歸西摩爾提督統帶,已由天津前來。
十一號。聞英使館別墅在西山者被焚。日本書記生杉山彬出視救兵,其車過某門時,為拳匪拖出戕斃。
十二號。各公使往總署,欲言昨日書記生被戕之事,各堂官均不在署。署中只有章京數人。聞慶王已出總署,政歸端王管理。衛兵未至之前,西人未經盡遭屠殺者,皆慶王之力也。
十三號。本晨有拳匪二人,服飾彷彿,在使館前乘車而過,有西人數人追之,即棄車而遁。獲者一人,先送至德使署後,即送至總署。是日有拳匪多人,在使館街東西衝入,意大利兵出禦,連發數槍,拳匪遁去。死者三人。各使始大驚,令各衛兵分地而守,夜間各處火光融融,起於東而止於北。是夜各處教堂被焚者甚多。
十四號。使館鄰近各街景象與前大異:華人無一出入者,衛兵值更者隨處皆有,即使館僕人亦須攜有執照方准出入。昨逃去僕人多名,今日復回,據云,使館中較他處為安穩也。下午,城牆上值更德兵報稱,拳匪在南城往來甚眾,旁觀者皆有歆羨之意。德公使乃使水師兵前往,在城牆上發槍擊斃數人,以破華人不畏槍炮之說。夜間城外叫囂之聲不絕。
十五號。救兵營一帶,已有華兵據守。據云乃慶親王督帶之兵,該兵與西兵尚稱輯睦,並無仇視之意。
十六號。英日二國人於本晨往某處小廟獲拳匪五十人。午前十點鐘,外城某藥房發火。風甚烈,前門一帶鋪戶焚毀者甚多。至夜更烈,計二十點鐘始息。
十七號。日間尚平靜。入夜,值更者誤報敵人至,美兵乃突發數槍。
十八號。城西及城外各處常有火起。新派總署堂官,仍至各使署拜謁。
十九號。有華人來言,大沽炮台已為法人所據。而總署亦致哀的美敦書,言因大沽炮台被奪,中國已與各國宣戰,限二十四點鐘內各洋人一律出京。各公使仍在西班牙使館會議此事。
二十號。本晨,德使偕其翻譯官柯德,隨帶水師兵數名,前往總署。至中國界,有華兵數人前來導引,德使許之。乃將其水師兵遣回。有頃,德使御人忽趕回,報稱德使被戕。水師兵乃立時復往至中國界,則已不能復進矣。有美國教會在哈達門者,亦遣人報稱德翻譯官受傷甚重,已逃出中國界,現有醫士伺候,隨即送回德使署,旋復遷至英署。自此以後,遂無人作出京想者。各使署物件,亦悉行遷入英署。下午四點鐘,華兵竟向使署開炮。又同時,四面火起,至夜十點鐘,華兵始退。
二十一號。昧爽,華兵復來。各衛兵已奉令退守英署。後知退守失計,復欲再占前地,而比署及奧署之一隅已為華人所焚矣。
二十二號。荷國公使館及華俄道勝銀行,悉已焚毀。華兵來攻,至夜間十一點鐘始止。
二十三號。奧署悉已焚毀。意大利使署亦經華人迫攻甚急。
停戰時,人皆搬運各物以為防禦之用,其應辦之事亦均派人分頭辦理。夜間,華兵始退。
二十四號。熟睡中為大炮驚醒。華兵以十五磅大炮安放前門,向英署轟擊。頭一炮,中英國頭參贊住房屋頂,幸在高處發炮,不致傷人。使署後面城牆分界處,為華人設兵駐守。旋由德水師兵十人趕即登城,將所有華兵驅逐淨盡。美人已取回其使館後餘地,即在該處設兵防守。英館西北兩大火不已。翰林院已為拳匪所焚,蓋冀其延及英署也。俄頃,南首馬號門亦火。華人在外取各種引火之物堆入,立時火勢即大盛。西兵恐華兵因此衝入,乃糾集多兵,出界禦之。火在前而西兵在其後,在場華人諒無一人能脫者。西兵亦傷數人。本日接戰最厲,相攻無已時,至翌晨尚未停止。
二十五號。華人欲西人棄使署而走,乃在四面縱火。各處因保守嚴密,尚屬完全,獨東面海關主意大利使署,一概被焚。
大炮自前門及內城牆來者,終日不休,其逾各使館而中於城牆者,難以數計。
二十六號。英署四面華式房屋悉已焚毀無遺,已可無虞延及。惟槍炮聲尚是不已,各使署面面以次受攻。
二十七號。夜間炮火忽停,有木牌掛於內城城牆上,載華文云:「各公使將歸保護。」此後約兩點鐘時,極其平靜。須臾間炮火又作,徹夜不休。
二十八號。華兵在近牆處某廟設防,英美合兵攻之。管理糧食不足,宰小馬二頭以食兵卒,尚有綿羊數頭,則留以供傷者及婦稚之用。
二十九號。本晨,日兵所守地步受攻。下午五點鐘,有炮聲甚烈,由英使館馬號之東前來。最後有一炮,穿過馬房,斃馬數頭。夜間大炮始息,惟槍聲尚不止。
三十號。晨,越利兵官率兵多名,往奪昨日華人所放之炮,乃已為華人先知,早將該炮移往他處,只得仍然退回。華兵炮無虛發,雖未受大害,然各處房屋及所設防堵被毀者甚多。
七月一號。華兵以大炮攻取某處,其勢甚兇。下午,西兵衝突而出,不幸失路,為敵人所阻,受傷者甚多。美兵所守地步,亦被敵人急攻,越利兵官亦受傷。薄暮,黑雲密布,旋即大雨,炮聲與雷聲相靈,衛兵軍衣均經濕透。是夜情景可畏已極。天明時,炮火始漸減。
二號。晨,各人相顧均有憂色,人人均與水鴨無異,倦苦自不堪言。未幾,內城大炮復來。英公使住屋受傷最甚。夜間見行軍電光照耀城樓,有言系英兵船透力勃爾之電光,經西摩爾提督帶來者,然亦將信將疑之說也。
三號。邁爾兵官率英、美、俄等水師兵多人,往奪前次所失防堵,雖經得手,而是役邁爾兵官傷腿,美兵之善發槍者陣亡,餘亦傷有數名。
四號。炮火以是日為最烈,美兵受創尤甚。
五號。華人安放大炮於內城,只以不善瞄取準頭,故所放之炮三四十子,逾使署而中於城牆者,轉有二十五六子。
六號。華人專意夜戰,故日間較靜。
七號。昨夜敵人復來攻,今日雖無槍聲,而大炮仍轟放不已。
八號。下午,日本陸軍隨員某,督率日兵多名衝出,欲圖奪炮,只取回防堵一座,即前數日為敵人所奪去者。
九號。敵人攻昨日取回之防堵甚急,復在該處縱火,鄰近房屋被焚者頗多。夜間於使館街某鋪中尋出舊式炮一尊,即經送入英署,適有俄炮炮子大小恰與相合,其炮膛則尚留津,未攜入京,因即安放停妥,俟翌日開用。
十號。近半月內,曾遣信差多人前往天津,絕無消息。惟前遣往城外偵探之人歸來,俱稱內城北面一帶一切如常,拳匪在街市往來者甚眾。皇太后皇上尚在宮中。
十一號。昨夜敵人復來,其意蓋在使西人終夜不睡也。
十二號。華兵已洞穿法署外牆,下午有二三十人由毀壞處衝入後面隙地,當經悉行擊斃,有一人傷腿,不能行,大呼不已。
十三號。在法署受傷之人尚未死,日間不時叫囂。洋客棧界於法日二使署之間者,受炮最多,至今日止,計受一百四十七顆。
十四號。法署擒獲華人四名,前之受傷者業已氣絕。下午,地雷炸發兩次:頭次被泥土掩埋多人,奧國代理公使魯斯脫赫翰者被埋及肩;第二次適將頭次所埋者翻出,竟得不死,只有法國水師兵兩名埋入土中而斃,其屍無從尋獲。
十五號。七日前所遣信差,在外城被華人所獲,於今日釋歸,帶有慶王信函,大概云西人如能停戰,中國亦即照辦,並請於翌日答覆。英署翻譯學生名華倫者,新從英來,今日中飛炮死。
十六號。晨,斯托羅治兵官及太晤士報館訪事人瑪利森,又日本隨員某,三人在空洞處結伴而行,敵人向之連發數槍。
斯君小腹受傷,瑪利森傷腿,日本陸軍隨員幸免。逾兩點鐘,斯君因傷重而死,即於晚間與華倫同葬一處。華人又向送葬人連發四炮,誠足令人駭異。大約教民中必有與敵人通信者。夜間槍炮一律絕聲。
十七號。覆總署信業經送去,已許停戰。華兵有以雞蛋來兜售者,其價甚昂。
十八號。自六月二十號起至本日,始獲外間消息。日人所遣於六月三十號入津之信差已回,報稱救兵已於本月二十號由津起程前來。
十九號。日間復有槍聲數響。
二十號。本日下午,有總署章京某懸白旗來見,未經延入,由各公使出外與談。其語不可知,只聞該章京已許與議在使署鄰近設肆事。
二十一號。華兵復有以雞蛋來售者。城外購得上月京報一份,聞外間拳匪盛極,幾於無處無之。華兵拳匪死者近三四千人。北堂教士教民等雖驚懼不已,尚堅守未降。
二十二號。本日尚有槍聲。下午,有人送西瓜百枚及王瓜等物前來,據云系皇太后所饋。
二十三號。管理兵糧者提留十四日糧食外,餘均散給大眾分食。
二十四號。管糧食者發出罐頭小豆以供眾食。馬騾等肉,固非難食之物,因日日食之,轉覺生厭,雖煮法時有變換,終嫌不足適口。即大米一物已屬有三四年之久,糠粃甚多,而又不潔,更覺難以下嚥。
二十五號。有瑞典國教士某,於前數日發狂,贈經看管,今晨忽逸出,不知所往。該教士常言華兵待吾當較英人為愈,因共知其往投華兵矣。
二十六號。雖無大炮而槍聲則日盛一日。夜深時,聞向北堂處有大炮聲。彼處所有之兵,只法水師兵四十名,意大利水師兵十名,以之保衛二千教民,自是不足也。
二十七號。又有送西瓜來者,亦云皇太后所饋。所遣信差,歸者一人。該差於前八日遣往天津,出署後,即為榮相兵所獲,監禁一禮拜之久,於本日釋歸,並帶回致英公使信一函。該差稱有西人一名,垢膩不履,為華人送往總署,拳匪欲得之,刻仍在總署歸人看管。該差又云,拳匪與官兵刻已聯合,官兵以拳匪大言而無勇,甚輕之。又云,皇太后皇上尚在京。
二十八號。有華人一名,於本月五號偽扮乞丐出京,於十十一號至津,將所帶信交呈英領事後,即於二十二號起程而回,於本日到京。據言,紫竹林外並無西兵。帶來之信,乃駐津英領事所覆,內云聯軍不日赴京,格斯利統領本月二十二號可以抵津,刻下俄兵已散布滿各處;又言天津所有婦孺,悉已他往。
二十九號。本晨,華兵為使館細作者來言,西兵已據安平,俄兵亦由張家口南下。瑞典教士業經送回,衣履全無,渾身垢膩不堪,而又苦飢。自言:「華人以各使署情形究詰之,吾以華盛頓生平不作誑語,悉以實在告之。」聞者大怒,欲致之死,刻下仍有人看管。聞皇太后已離京。自今日起,每人每日限馬肉一磅。
三十號。細作來報,西兵據馬東。
三十一號。細作告日本人云,張家灣亦為西兵所據。前數日華兵常以雞蛋來售,今晨又來,在防堵前被殺,英水師兵見之,即向兇手開槍,未中。
八月一號。細作來報,聯軍退回馬東。本晨,接駐津日領事七月二十六號來信,言救兵當於本月三十一號拔隊起行。因此知該細作之言,俱不可信,雖然,每日以三十五金雇之,並不可惜,蓋婦女等聞其言,殊足解憂也。聞今晚赫總稅務司由總署得一電,內問華人所傳保護使館,接濟糧食之事,是否可信……
三號。總署又請各公使赴津,並言由榮相親自保護前往。
各公使未與確實回信。總署不得已,乃許為代傳暗電至歐美各國。
四號。昨夜有俄兵二人受傷。前華兵報信之處,悉經敵人堵截,此後無人可來接濟糧食矣。下午,日本兵以洋兩元購得槍子一百四十枚。
五號。晨,華兵復來攻擊。前每日應得雪茄煙二枝,自今日起減半給發。
六號。占據蒙古市鄰近華式房屋一所。華人知之,夜間攻擊不休。
七號。本日起,每人只准給馬肉半斤。華教民受苦尤甚,所食者惟麥粉和樹葉,而每日死者七八人。
八號。昨夜,敵人復來,日出,稍退。華人不知此間虛實,以為圍城內至少必有三四千兵,不知實數只四百人而已。
九號。昨晚,敵人仍復來攻,人均不能安睡。華教民乞西兵出外將狗擊斃作食。各處騾馬死者穢氣甚烈。
十號。格斯利統領及日兵官所發之信已到,內言至本月十四號救兵足可到京。
十二號。本日,敵人復來攻擊。前所許設市一節,總署復又不允。總署請各公使於翌晨聚議。
十三號。昨夜,華人復來攻擊,炮火之烈為從來所未有。
華兵防堵處與西兵守處相近,華兵官傳令之言,聞之均極詳盡。
本晨,總署來言,西兵昨日擊斃華兵,官一員,兵二十四人,刻下不必與各公使晤會。
十四號。昨夜,華兵復來,大眾無睡已四十八點鐘之久。
夜半兩點鐘,忽聞大炮聲,群知救兵已至。下午三點鐘,印度兵至英署,英兵先至,美兵次之。日俄兩軍在東北兩門攻擊。
是夜炮聲不已。次晨,炮隊已到,悉向內城攻擊。美兵由前門頂上發炮,殺戮甚多。最後北堂亦經獲救,華教民死者已四百人矣。並悉有一日地雷炸發時,計死幼孩七十六人;法水師兵十人,意水師兵五人,亦同時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