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七月十一、十二等日,直隸總督裕壽帥在北倉與洋兵接戰,兵敗,退紮楊村,旋又退至蔡村,以手槍自盡。時李鑑帥奉命督師,於十四日抵河西務,所統張春發、陳澤霖兩軍,略戰即潰,鑑帥亦服毒自盡。洋兵遂進逼通州。  

其時舉朝震動,皆莫出一謀。十六日,乃有西巡之旨。復因車輛不齊,遲遲未行。至十九晚,城外大炮隆隆不絕。二十日,喜鵲胡同一帶,更炮子如雨,至下午喧傳天安門及西長門安已失守。然以相隔遙遠,內廷尚不得真消息。是日,王夔石中堂文韶,共召見五次,末次時已亥刻,見面只剛相趙尚書二人。太后云:「只剩爾等三人在此,其餘均回家去,丟我母子二人不管。爾三人務須隨駕同行!」並諭王中堂云:「汝年紀已邁,尚要汝吃此辛苦,我心不安。汝可隨後趕來。他二人素能騎馬,必須隨駕同行。」王中堂奏云:「臣必趕來。」皇上亦謂:「汝務必要來!」然當時尚言不即起駕也。是晚,王中堂在內值宿未歸。至夜半,又喧傳洋兵進城。中堂欲出查問,則禁門業已嚴扃,不能出入。至翌晨七點鐘時,中堂乘坐小轎進城,方知兩宮已於黎明倉猝出宮矣。  

是日為二十一日,太后皇上均坐車出德勝門,行至貫石,始由光裕駝行教敬駝轎三乘。皇上與倫貝子同坐一乘。直至懷來縣宣化縣,兩宮皇后大阿哥始均坐轎。復因倉猝出宮,太后公穿藍布夏衫,頭尚未梳。皇上則僅穿黑紗長衫及黑布戰裙兩條而已。鋪蓋行李一切均不及隨帶出京,三日夜間只睡火炕,既無被褥,復無替換衣服。飯更無人進奉,只以小米粥充飢。  

狼狽情形,不堪言狀。妃嬪及宮女等均未帶出,太監雖有隨駕者,然亦寥寥無幾。諸王貝勒等隨扈者亦少。禮王、榮相、啟秀等,均未相從隨行,只端王、慶王、那王、肅王、倫貝子、橚貝子,及公爺數人而已。堂官則有剛、趙、吳、王、溥興五人。又部院司員十一、二人,滿小軍機二人,漢小軍機一人,神機虎神營八旗練兵約亦千餘人,馬玉昆保駕各營弁兵約亦千餘名。沿途各鋪戶均閉門逃遁,到處均無從購物,故淒慘處尤覺非筆墨所能詳記。  

是日,王中堂以曾奉命隨扈,一聞駕已出京,不及回宅,即偕其次公子於已刻衝出後門,時因困惫已極,姑至靈鷲庵小憩。庵中僧人,以洋兵進城,逢廟必燒,深為焦急,且其時安定門至德勝門城上均有洋兵教民來往放槍,街市間亦多有洋兵行走,因此堅不肯留。中堂無奈,遂至間壁充內務府役之旗人韓姓家暫避,車夫轎夫業已各自逃命。至下午,探得西進門尚開,遂將車馬及一切物件遺棄韓家,只帶銀錢及隨身替換衣服,候至天黑,隨眾出城,由德勝門十三海一帶行走。甫至戛戛胡同,天又大雨,乃至景宅借宿一宵。其時城內槍炮聲已停,惟後門外滿天火光,徹夜不絕。直至寅初,始探知西直門已開,洋兵未來,華兵已逃。逃難者不知凡幾,均無人盤問。中堂遂與次公子步行而出西直門,至大橋外,始行乘車。次公子則跨騾以時隨從人等,僅存五、六人,亦均徒步而行。行至海甸,中堂以腹中飢甚,欲覓一飯,而飯鋪已閉,只沿途尋覓,始獲勉強一飧。飯後即行。行七十里至貫石,聞聖駕已過,即在該處過夜。二十三日,至居庸關。二十四日,至懷來縣,始知兩宮已先於二十三日到此,已駐蹕一日矣。遂入見跪地而泣。兩宮亦揮淚不已,一再慰勞,始命退出。  

先是兩宮於二十三日臨幸該縣署時,已旁晚。署中人皆不知,吳令倉猝戴大帽出迎,駕已入署矣。乃即於大堂朝見兩宮,溫諭有加。吳令退,乃即以其夫人之房趕緊收拾,請太后慈駕入內憩息。皇后則安置於其媳正房,皇上則暫在簽押房駐蹕。  

時太后已飢甚,手拍梳桌,命進食物。蓋太后出京二日,僅食雞蛋三枚也。並即自行啟奩取梳梳頭。旋命皇上親降失諭,派吳令速往東南各省催餉,其縣印即前交與典史暫署。兩宮乃復於二十五日起鑾西行。自是始由地方官陸續進奉,兩宮始稍安逸矣。  

所有沿途駐蹕情形,自出京日起,今特按日備錄左方,庶無遺漏,庶後來有所考證焉:七月二十一日,駐貫市,系七十里。宿清真寺。東光裕李姓、楊姓,進面飯、小米粥、蔬菜,並二馬車轎。

二十二日,駐岔道,系九十里。辰刻大雨,行抵關溝,山水漲發,鑾輿沖水而過。午間過居庸關尖站,內監向土民索得粗磁茶碗,進涼水一盞。延慶州秦牧奎良進藍呢轎。是處無供給,苦甚。

二十三日,駐懷來縣,系五十里。駐蹕二日。懷來縣吳令永進燕席,並漢裝女衣,皇上衣大阿哥衣。

二十三日,進河城,系六十里。江北通進綠轎,並進旂衣。

二十六日,駐雞鳴驛,系四十里,宣化屬。

二十七日,駐宣化縣城,系六十里。駐蹕四日。駐上谷公所,供張稍好。宣化縣陳令本召見時,慈聖頗獎勵之。

八月初一日,自宣化啟鑾,駐懷安縣屬之左衛原,系六十里。行宮狹隘,絕無預備。

初二日,駐懷安縣城,系六十里。供張草率。

初三日,駐山西天鎮縣城,系八十里。天鎮縣知縣額令騰額先期知奉天全皆失守,是以自盡。是日在枳兒嶺尖站,毫無預備。岑中丞春煊進荷包雞蛋,甚蒙褒獎。宿站,典史楊守性供給,視尖站稍周。

初四日,駐聚樂堡,系門十里,陽高縣界。

初六日,駐大同府城,系六十里。在鎮台衙門駐蹕,四日,供張稍覺周備。

初十日,由大同啟鑾,駐懷仁縣,系九十里。供張草率。

十一日,駐山陰縣之岱兵鎮,系一百里。行宮湫隘。

十二日,駐代州之廣武鎮,系八十五里。

十三日,駐陽明堡,系七十五里,代州屬。過雁門關,慈輿在關上稍停遊覽。岑中丞進野黃花一握,慈聖勞慰之,並賞乳茶。

十四日,駐原平鎮,系八十里,蒙縣屬。行宮系民房,知縣王令失於覺察,內有舊存空棺數具,經岑中丞查出,馳馬回奏,幸慈聖天恩高厚,謂:「可移則移,如不在緊要地方,不移亦可。」駕未到時,部郎俞啟元已督同兵丁全行移出。

十五日,駐忻州城,系八十里。是日,在二十里鋪換黃轎三乘,綠轎二乘。

二十六日,駐黃土寨,系六十里,陽曲縣屬。

十七日,抵太原府城,系六十里。駐撫署,一切供張,陳設儀物,均系純皇帝幸五台時舊物,燦然如新,極為可觀。慈聖謂為宮中所未有。

自此遂在太原駐蹕兼旬。繼因某大臣奏聯軍將掠保定而西,遂決計監幸西安。復明降諭旨,定於閏月初八日起駕南行。一路地方官供給周至,頗愜聖懷。至閏月二十六日已刻,兩宮鑾輅始入澗關。

以下為入關後情形:  

是日,兩宮渡河,乘御舟三只,均以錦繡飾之。途中風平浪靜,天顏頗喜,賞銀二十兩,銀牌百面。時關中苦旱頻年,赤地千里,乘輿過後,即得雨三寸有奇。萬姓歡呼,聲聞四野。

太后因欲至華山拈香,遂召襄辦皇差之陝州黃直刺璟垂詢華山情形,何處可以拈香?直刺奏山路險峻,已派兵一營修路,太后又問,駐蹕一日可修竣否?直刺奏請至華陰駐一日,或可趕修稍平。嗣因軍情吃緊,傳旨不登山,即在華岳廟拈香,灝靈殿行六叩,聖祖龍牌前行九叩禮。皇太后禮畢,淚下沾襟。又登萬壽樓,王大臣等再三請乘輿,不允,由內侍挾,曲折登三丈梯第一層。皇太后率皇上、皇后、妃嬪、大阿哥、王大臣憑眺良久,皇太后更上一層。岑中丞、端方伯、黃直刺等於樓門跪接,太后於手巾中拈出人參糖,各賞一枚。次日,黃直刺進呈螃蟹、蛋、蝦仁、鼻煙等物,均經賞收。

先是,是月十六日,前護理陝撫端午樵中丞馳赴山西行在,迎迓鑾輿,行至蒲州,蒙恩召見一次,至潼關,又蒙召見,旋奏旨馳赴河南陝州查辦事件。中丞感激天恩,奉命即行。

迨九月初四日未初,聖駕至西安,由長樂門大路直抵北院行宮。御道甚長,皆用黃土鋪墊。各商鋪皆懸燈結彩,居民等更跪迎道左,均欲仰瞻聖容。皇上命扈從人等,毋許驅逐。皇太后更賞賜耆民銀牌甚多。御駕抵北院後,辦事大臣亦各紛紛隨至。並經派定侍衛二百五十人,日夜輪班,在大門二門站防值宿。自是聖心為之稍安。復以陝省哀鴻遍地,民不聊生,正宵衣旰食之時,所有御用衣服,概以大布為之。諸王大臣等仰體儉德,不敢稍涉奢侈,遂亦一律穿用布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