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35年春天,正月初几,魏孝武帝任命高欢为统领全国军队的最高军事长官,兼任尚书令,掌管全国政务,还把他封为安定郡王。高欢坚决推辞了“尚书令”这个职位,魏孝武帝同意了,于是改封他为安定郡公。 当时东魏派将军司马子如来攻打潼关,高欢的军队驻扎在霸上,司马子如见此情况就撤兵,从蒲津渡口去攻打华州。华州刺史王罴把司马子如打败了。三月,高欢因为连续不断的战争让百姓和官吏都疲惫不堪,就命令有关部门参考古今的经验,灵活变通,制定出能有利于国家和百姓、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二十四条新制度,然后奏请魏孝武帝实行。
第二年春天,三月,东魏军队偷袭占领了夏州,留下将领张琼和许和驻守。五月,秦州刺史、建中王万俟普叛变投靠了东魏。高欢率领轻骑兵追赶,追到河北一千多里,最终没能追上,只好返回。
公元550年正月,东魏军队来犯龙门,在蒲坂驻扎军队,还造了三座浮桥准备渡河。他们还派将军窦泰去攻打潼关,高敖曹则包围了洛州。咱们皇帝陛下带兵出发,到了广阳,召集众将士开会,说:“敌人现在从三个方向夹击我们,又在黄河上造桥,摆明了要渡河,这是想牵制住我们的军队,好让窦泰从西边进攻。如果我们跟他们长期对峙,他们的计划就能得逞,这不是好办法。再说,自从起兵以来,窦泰总是冲锋在前,他的部队都是精锐之师,屡战屡胜,已经骄傲自满了。现在我们出其不意地袭击他,一定能打败他。只要打败了窦泰,高欢肯定自己就会逃跑了。” 大家都觉得有点冒险:“敌人就在附近,我们却跑远去袭击他,万一事情没办成,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皇上说:“高欢以前两次攻打潼关,我们的军队都没超过霸上。这次他来势汹汹,军队还没出郊外,他以为我们会龟缩不出,根本没想过我们会主动出击。而且他因为之前的胜利而骄傲自满,轻视我们。现在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打哪里都能赢!虽然敌人造了桥,但他们一时半会儿也渡不过来。不出五天,我就能拿下窦泰!你们不要怀疑!” 庚戌日(正月二十七日),皇上率领六千骑兵返回长安,对外宣称是为了保卫陇右。辛亥日(正月二十八日),他先去拜见皇帝,然后偷偷地带兵出发。癸丑日(正月三十日)早上,军队到达小关。窦泰听说军队来了,吓得脸色都变了,赶紧依山布阵,还没来得及摆好阵型,皇上就下令进攻,打得他们溃不成军,俘虏了一万多人,窦泰也被斩首,人头送回了长安。高敖曹正巧攻破了洛州,抓住了洛州刺史泉企,听说窦泰死了,赶紧烧毁辎重,丢下城池逃跑了。齐神武也撤掉了浮桥,退兵了。泉企的儿子泉元礼后来又收复了洛州,还杀了东魏的刺史杜密。皇上这才率军回到长安。六月,皇上派仪同于谨去攻打杨氏壁。皇上请求罢免行台,皇帝又重申了之前的命令。皇上接受了尚书令的职位,但后来又推辞了,这才作罢。
到了秋天七月,皇上在咸阳征兵。
公元某年八月十四日,咱们祖宗带着李弼、独孤信、梁御、赵贵、于谨、若干惠、怡峰、刘亮、王惪、侯莫陈崇、李远、达奚武这十二位大将,浩浩荡荡地往东边打仗去了。到了潼关,祖宗就当着所有将士的面宣誓说:“各位将士,咱们奉天命讨伐暴乱,你们要好好听话!给我把盔甲武器都整理好,做好打仗的准备,不许贪图财物轻敌冒进,不许欺压百姓,横行霸道。听话的有赏,不听话的,军法从事!大家一定要努力!” 然后,他派于谨带兵打前锋,一路打到槃豆。东魏大将高叔礼死守城池不肯投降,于谨就猛攻,结果高叔礼投降了,还抓了一千俘虏,把高叔礼押送到了长安。
十五日,大军到了弘农。东魏大将高干和陕州刺史李徽伯死守着城池。那段时间老下雨,祖宗就下令全军冒雨攻城。十七日,城破了,李徽伯被杀了,抓了八千俘虏。高干逃跑了,过了黄河。祖宗又派贺拔胜去追,把高干也抓了,送去了长安。这下子,宜阳和邵郡都主动投降了。之前河南好多豪杰都带着兵马投靠东魏,这回也都带着部队投降了。东魏的齐神武皇帝害怕了,带着十万大军从壶口出来,往蒲坂走,想从黄河渡口过河。他还派大将高敖曹带着三万人马从河南过来。那一年关中闹饥荒,祖宗平定了弘农后,就在那儿住了五十多天,等着运粮。当时咱们军队不到一万人,听说齐神武要渡河,祖宗就带兵回到关中。齐神武果然渡过了黄河,逼近华州。华州刺史王罴死守着,齐神武知道攻不下来,就渡过洛水,在许原西边扎营。祖宗占据了渭南,各地增援的军队还没到齐。
祖宗就把各位将领召集起来,说:“高欢越过山岭,渡过黄河,跑到这儿来,这是天要亡他啊!我想去打他,你们觉得怎么样?” 众将领都说咱们人少,打不过他们,建议等高欢再往西走走,看看情况再说。祖宗说:“高欢要是到了咸阳,人心就更乱了。现在他刚到,正是打他的好时机!” 于是,祖宗就在渭河上造了浮桥,命令士兵带够三天的粮食,轻骑兵渡过渭河,辎重部队则沿着渭河南岸往西走。
十月壬辰这天,我军到达沙苑,离齐神武军的营地还有六十多里。齐神武听说我们来了,就带兵来会战。
第二天癸巳,侦察兵回报说齐神武军快到了。我赶紧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李弼说:“敌军兵多我军少,不能在平地上摆阵。东边十里有个渭水河湾,咱们可以先占据那里等他们。”于是我们进军到渭水河湾,背靠河水,东西方向布阵。李弼担任右翼,赵贵担任左翼。命令士兵都把武器藏在芦苇丛里,等听到鼓声再冲出来。
申时,齐神武到了,一看我们兵少,就赶紧冲过来,根本没怎么排队,一股脑儿都冲向我军左翼。两军交战,我下令鸣鼓,士兵们都奋勇杀敌。于谨他们率领的六军跟敌军激战,李弼他们率领铁骑从侧面猛烈冲击,把敌军切成两半,大获全胜,斩杀敌军六千多人,临阵投降的也有两万多人。齐神武夜里逃跑了,我们追到河边,又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前后一共俘虏了七万敌军,留下两万精兵,其余的都放回去了。我们缴获了大量的军械辎重,押着俘虏献俘长安。
军队回到渭南,这时各地征调的军队才陆续到达。我们在战场上,按照当时参战的士兵人数,每人种下一棵树,来纪念这次的武功。皇上晋升我为柱国大将军,增加了五千户的食邑,之前的也加上了。李弼等十二位将领也都升官加爵,增加了食邑。其他将士的赏赐也各有不同。皇上派左仆射、冯翊王元季海担任行台,和开府独孤信率领两万步骑兵向洛阳进军;洛州刺史李显前往荆州;贺拔胜、李弼渡过黄河围攻蒲坂。牙门将高子信打开城门迎接贺拔胜的军队。东魏将领薛崇礼弃城逃跑,贺拔胜他们追上并俘获了他。我进军蒲坂,攻克了汾州、绛州。这时许和杀了张琼,率领夏州投降。
一开始,我从弘农进入关中后,东魏将领高敖曹包围了弘农,听说我们军队打败了齐神武,就退守洛阳。独孤信到达新安,高敖曹又逃过黄河。独孤信于是进入洛阳。东魏颍州长史贺若统和密县人张俭一起,率领刺史田迅投降。荥阳的郑荣业、郑伟等人攻打梁州,俘虏了梁州刺史鹿永吉。清河人崔彦穆、檀琛攻打荥阳,俘虏了荥阳郡守苏定。他们都来投降了。从梁州、陈州以西,将领和官吏投降的接连不断。
这时,东魏将领尧雄、赵育、是云宝从颍川出来,想收复失地。我派仪同宇文贵、梁迁等人去迎击,大败他们,赵育投降。东魏又派将领任祥率领河南的军队和尧雄会合。仪同怡峰和宇文贵、梁迁等人再次打败他们。我又派都督韦孝宽去攻取豫州。是云宝杀了东扬州刺史那椿,率领豫州投降。
公元四年的春天,三月的时候,太祖带着众将领进京朝见皇帝。朝见礼毕之后,就回华州去了。到了七月,东魏派出了侯景、厍狄干、高敖曹、韩轨、可朱浑元、莫多娄贷文等将领,把独孤信围困在洛阳城里。齐神武帝随后也率军赶来增援。在此之前,魏孝武帝打算去洛阳祭拜皇陵,正赶上独孤信被围,于是下诏让太祖带兵去救独孤信,魏孝武帝自己也往东边去了。
八月庚寅这天,太祖到达谷城,莫多娄贷文和可朱浑元前来阻拦,结果太祖当场斩杀了莫多娄贷文,可朱浑元则独自一人骑马逃跑了,太祖把他们的军队全部俘虏,押送到了弘农。接着,太祖继续率军推进到瀍水东岸。当天晚上,魏孝武帝来到太祖的营帐,于是侯景等人趁夜色解围逃走了。第二天一大早,太祖率领轻骑兵追击,追到黄河边上。侯景等人占据了河上的桥梁,南面依托邙山布阵,和太祖的军队展开激战。战斗中,太祖的马中了一箭,受惊跑掉了,太祖也因此失去了位置,导致军队一度混乱起来。这时,都督李穆下马扶住太祖,军队的士气才重新振作起来,最终取得了大胜。这场战斗斩杀了高敖曹以及他的仪同李猛、西兖州刺史宋显等人,俘虏了敌军一万五千名甲士,跳河而死的敌军也有上万人。
这场战斗规模很大,战线很长,从早上打到下午,打了数十个回合,战场上烟尘弥漫,浓雾四起,双方都看不清对方。独孤信和李远在右翼作战,赵贵和怡峰在左翼作战,但战况都不太顺利,而且他们也不知道魏孝武帝和太祖在哪里,所以都丢下士兵先跑了。开府李虎和念贤等人是后军,看到独孤信他们撤退,也跟着一起退了回去。就这样,太祖只好班师回朝,洛阳城也失守了。大军回到弘农后,守城的将领都弃城西逃了。那些被俘虏的降卒关在弘农城里,他们竟然联合起来闭门拒守。太祖下令攻城,攻破城池后,诛杀了数百名首领。
话说大军东征的时候,关中留守的兵力很少,之前抓到的东魏俘虏,都散落在老百姓家里,他们开始密谋造反。等李虎他们到了长安,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就和朝廷大臣们商量着,护送魏太子到渭水北边去避避风头。关中一下子就乱了套,老百姓互相抢劫,人心惶惶。这时候,之前在沙苑被俘的赵青雀,还有雍州老百姓于伏德等人,就揭竿而起了。青雀占据了长安的子城,伏德守着咸阳,他们各自收拢降兵,准备抵抗朝廷的军队回师。长安城里的大部分老百姓都联合起来抵抗青雀,每天都发生激烈的战斗。魏孝武帝留在阌乡,派太祖去平叛。长安的老百姓看到太祖来了,又哭又笑地说:“没想到今天还能再见到您!”城里的男女老少都互相道喜。华州刺史带兵偷袭咸阳,杀了慕容思庆,抓住了于伏德,然后渡过渭水,和太祖一起攻打赵青雀,最终将其击败。太傅梁景睿之前因为生病留在长安,竟然和赵青雀勾结,结果也被处死了。关中地区这才平定下来。魏孝武帝回到长安,太祖又驻军华州。
接下来,十一月份,东魏大将侯景攻陷了广州。十二月份,是云宝袭击了洛阳,东魏将领王元轨丢下城池跑了。都督赵刚又攻下了广州。从襄阳、广州以西的城镇,都重新归顺朝廷了。
五年冬天,在华阴举行了一次大阅兵,场面盛大。
第六年春天,东魏大将侯景从三鵶出发,打算进攻荆州,太祖就派开府李弼、独孤信各率领五千骑兵从武关出击,侯景这才退兵。夏天,柔然人渡过黄河,到达夏州。太祖召集军队和百姓,在沙苑屯兵,以防柔然入侵。
第七年三月,稽胡首领、夏州刺史刘平在 上郡叛乱,太祖派开府于谨前去平叛,很快将其平定。十一月份,太祖上奏朝廷,推行十二条新的制度,担心官员们不认真执行,又下令再次强调这些制度的重要性。
公元546年夏天四月,高欢在马牧集合了所有的军队。到了冬天十月,齐国的皇帝高洋带兵进攻汾州和绛州,包围了玉壁城。高欢(太祖)从蒲坂出发,准备去打他。军队到了皂荚,高洋就撤退了。高欢渡过汾河追击,高洋最终逃跑了。十二月,魏孝武帝在华阴打猎,还隆重地犒劳了将士们。高欢带着众将领去朝见皇帝。
公元547年春天,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带着全州投降了高欢,高欢亲自带兵去迎接他,还让李远担任先锋部队。到了洛阳,高欢又派于谨去攻打柏谷坞,很快就攻下来了。三月,高洋到了河北。高欢把军队撤回瀍河边,想引诱高洋过来。高洋果然渡过黄河,占据了邙山布阵,好几天都没动。高欢把辎重留在瀍河边,命令士兵咬紧牙关不发出声音,夜里悄悄地登上邙山。天还没亮,就发动了攻击。高洋只身一人逃走,被贺拔胜追赶,才侥幸逃脱。高欢率领右路军将领若干惠等人大败高洋的军队,俘虏了所有步兵。而赵贵等五位将军在左路作战却很不顺利。高洋的军队重新集结,高欢这边也打得不太顺利,夜里就撤兵回去了。回到关中后,就在渭河边驻扎下来。高洋追到陕州,被达奚武等率领的军队阻挡,这才退兵。因为邙山之战诸将失误,高欢上表请求自贬官职。魏孝武帝回信说:“你承担着辅佐社稷的重任,你的功劳很大,你统帅军队征战,从没有失算过。我能够安稳地当了九年皇帝,全靠你的辅佐。九服地区能够安定太平,也全靠你的功劳。现在大敌还没消灭,你就因为将领们失误而请求自贬,这太辜负了国家对你的期望。你应该放下这份谦逊,保重身体。”于是高欢广泛招募关陇地区的豪强,来增加军队兵力。
到了冬天十月,高欢在栎阳举行大阅兵,然后回到华州驻扎。
话说十年前的五月,咱们太祖皇帝进京上朝了。到了秋季七月,魏孝文帝觉得太祖之前上呈的二十四条和新增加的十二条制度,非常适合作为中兴的永久法令。于是,他命令尚书苏绰对这些制度进行修改完善,最终整理成五卷,颁布到全国各地。接着,就开始全国范围内选拔贤能之士,担任州郡县的行政长官,都按照新的制度进行任命。几年时间下来,老百姓们都觉得这新制度挺好使的。到了当年十月冬天,魏孝文帝还在白水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检阅。
到了十一年春天三月,皇帝下了一道命令,原文是:
古时候的皇帝,为啥要封诸侯、设百官呢?可不是为了让自己享福啊,而是因为天下太大了,一个人管不过来,所以要广纳贤才,帮自己治理国家。要是皇帝看中了谁,就会很正式地任命他。这个人一听,心里可能会有点忐忑,心想:“承担别人的事情,干别人的活儿,为啥要放弃自己原来的生活,去为别人效力呢?” 但转念一想又会自我激励:“我生来就是个有才能的人,应该为国家做贡献啊!皇帝想让我和他一起治理国家,我怎么能推辞呢?” 这样,他就会放下顾虑,接受任命。
当上官之后,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着觉,整天想着怎么才能帮助皇帝,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根本顾不上自己的私事和家事,所以老婆孩子可能都饿肚子、受冻,他也不管。皇帝赏给他俸禄、爵位,他却并不觉得是恩惠;贤臣接受这些,也不觉得是自己的功劳。职位不会空降,俸禄不会随意赏赐。如果做皇帝的都能这样选拔官员,做臣子的都能这样尽职尽责,那天下就能太平无事了,根本不用多说什么。以前尧舜当皇帝,稷和契做臣子,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可是后来朝代衰败了,这种方法就失传了。官职变成了私人的恩惠,爵位俸禄变成了荣华富贵。皇帝任命官员,亲近的就委以重任;臣子接受官职,只要能让自己飞黄腾达的,就千方百计去追求;那些会损害自己利益,却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就巧言推辞。这样一来,公平公正的原则就消失了,奸诈小人就冒出来了。天下之所以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现在圣上中兴,想要清除那些虚伪的东西。朝中的各位官员,应该记住自己工作的艰辛,以及肩负的责任,日夜勤勉,要像走在悬崖峭壁上一样谨慎小心。有能力的,就应该尽职尽责;没有能力的,就应该量力而行,不要勉强。让官职不再随意授予,爵位不再虚假获得。这样,清正廉洁的风气就能恢复了。
冬十月,大阅于白水,遂西狩岐阳。
公元554年春天,凉州刺史宇文仲和造反了。瓜州百姓张保也杀了刺史成庆,带着瓜州响应宇文仲和。咱皇帝老爹派开府独孤信去讨伐他们。与此同时,东魏派大将侯景入侵襄州,咱皇帝老爹又派开府若干惠带着轻骑兵去打他。打到穰县的时候,侯景跑了。五月,独孤信平定了凉州,抓住了宇文仲和,还把凉州六千多户人家迁到了长安。瓜州都督令狐延也起义杀了张保,瓜州也平定了。七月,咱皇帝老爹在咸阳召开了军事会议。九月,齐国皇帝高澄围攻玉壁,大都督韦孝宽死守,拼死抵抗。齐高澄围攻了六十天都没攻下来,他的士兵死了好几万。后来齐高澄自己生病了,只好烧了营帐撤退了。
公元555年正月,柔然人入侵高平,一直打到了方城。这个月,齐高澄死了,他儿子高洋继位,就是后来的文襄帝。高洋和他的河南大行台侯景关系不好,侯景心里慌慌的,就派人去请求投降,想把河南六州献给高洋。高洋派韩轨、厍狄干等人去颍川围攻侯景。三月,咱皇帝老爹派开府李弼带兵去支援,韩轨他们就跑了。侯景请求留下收拢河南的残兵败将,于是被调到豫州当官。然后咱皇帝老爹派开府王思政驻守颍川,李弼带兵回去了。七月,侯景偷偷地想投靠梁朝。咱皇帝老爹知道了他的阴谋,把之前派给侯景的将士都召了回来。侯景害怕了,就叛变了。冬天,咱皇帝老爹带着魏孝武帝去岐阳避难。
公元556年春天,魏孝武帝下诏书封咱皇帝老爹的长子元毓为宁都郡公,食邑三千户。一开始,因为咱皇帝老爹平定了元颢之乱,拥立孝庄帝有功,被封为宁都县子。现在改县为郡,把这个爵位给了元毓,是为了表彰他当初拥护朝廷的功劳。五月,咱皇帝老爹被晋升为太师。咱皇帝老爹奉魏孝武帝的命令,巡视西境,从新平出发,经过安定,登上陇山,刻石记事。然后到了安阳,原州,巡视了北长城,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狩猎。准备往东去五原,走到蒲川的时候,听说魏孝武帝病了,就赶紧回来了。等回到长安,魏孝武帝的病已经好了,于是又回到了华州。
那一年,东魏派高岳、慕容绍宗、刘丰生等将领,率领十多万大军包围了王思政在颍川。
十五年春天,太祖派大将军赵贵率领军队到穰,同时督促东南各州的军队支援王思政。高岳修筑水坝,引来洧水灌城,颍川以北都变成了沼泽地,援军无法到达。
到了夏天六月,颍川城破了。一开始,侯景从豫州投奔梁朝,后来渡过长江,包围了建业。梁朝司州刺史柳仲礼因为朝廷有难,率兵前来救援。梁朝竟陵郡守孙暠举郡投降,太祖派大都督符贵去镇守。侯景攻克建业后,柳仲礼回到司州,率兵来侵犯,孙暠又反叛了。太祖非常生气。冬天十一月,太祖派开府杨忠率兵与行台仆射长孙俭一起讨伐,攻克了随郡。杨忠继续围攻柳仲礼的长史马岫于安陆。
同年,有人暗杀了齐文襄帝在邺城。他弟弟元朗平定了叛乱,抓住了凶手,并继承了皇位,这就是文宣帝。
十六年正月,柳仲礼率领军队来救援安陆,杨忠在漴头迎击,大败柳仲礼,俘虏了柳仲礼,全部俘虏了他的军队。马岫也投降了。三月,魏帝封太祖的第二个儿子宇文震为武邑公,食邑二千户。在此之前,梁朝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和他的叔父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关系不好,于是称臣来投降,并派他的儿子萧嶚作人质。杨忠俘虏柳仲礼后,萧绎害怕了,又派他的儿子萧方平来朝见。五月,齐文宣帝废黜了皇帝元善见,自立为帝。七月,太祖率领各路军队东征,任命章武公宇文导为大将军,总督留守各地的军事,驻扎在泾北以镇守关中。九月丁巳日,军队从长安出发。当时连日下雨,从秋天到冬天,很多军马驴都死了。于是,在弘农北边造桥渡过黄河,从蒲坂返回。这样一来,河南自洛阳,河北自平阳以东的地区,就都归属了北齐。
公元17年春天,三月,魏文帝死了,他儿子继位当了皇帝。我爷爷(太祖)那时候当着宰相,管着全国的政务。梁朝的邵陵王萧纶,跑到安陆去闹事,大将军杨忠带兵去把他抓了。到了冬天,十月,我爷爷派大将军王雄从子午谷出兵,攻打上津和魏兴;又派大将军达奚武从散关出兵,攻打南郑。
魏朝的废帝当政的第一年春天,王雄攻下了上津和魏兴,把那块地儿改成了东梁州。夏天四月,达奚武包围了南郑。一个月多点,梁州刺史宜丰侯萧循投降了。达奚武押着萧循回长安去了。秋天八月,东梁州的老百姓造反了,他们一起包围了州城。我爷爷又派王雄去平乱。
侯景攻下建业(南京)后,表面上还拥立梁武帝当皇帝。过了几十天,梁武帝气死了。侯景又立梁武帝的儿子萧纲当皇帝。没多久,侯景又把萧纲废了,自己当了皇帝。一年多后,萧纲的弟弟萧绎讨伐侯景,把侯景抓住了,还派他的手下魏彦来报信,萧绎自己当了皇帝,在江陵登基,这就是梁元帝。
第二年春天,魏国的皇帝下令让我爷爷辞去丞相和大行台的职务,改任都督中外诸军事。二月,东梁州的叛乱平息了,我把那些起事的头头们都迁到雍州去了。三月,我爷爷派大将军、魏安公尉迟迥带兵去蜀地打梁朝的武陵王萧纪。夏天四月,我爷爷率领三万精锐骑兵,翻过陇山,过了金城河,到了姑臧。吐谷浑吓坏了,赶紧派人送来礼物表示臣服。五月,萧纪手下的潼州刺史杨乾运投降了,带路让尉迟迥的军队向成都进发。秋天七月,我爷爷从姑臧回到长安。八月,攻克成都,剑南地区平定。冬天十一月,尚书元烈密谋造反,事情败露,被杀了。
公元690年正月,武则天开始搞了个“九命”制度,给朝廷内外官员排个等级。最高一级是九命,最低一级是一命。那些不在朝廷中心的官员,也改了个制度,叫“九秩”,也是九级制,九级最高。 她还大刀阔斧地改州郡县的名字,改动范围可大了:东雍州改名叫华州,北雍州改名叫宜州,南雍州改名叫蔡州……(此处省略大量改名信息,原文已列出,此处不再赘述)总之,一共改了四十六个州,新设了一个州,改了一百六十个郡,改了两百三十个县。
武则天杀掉元彟之后,魏帝心里很不爽,一直念念不忘。魏国的淮安王李育和广平王李赞他们哭着劝武则天,可是她根本不听。 后来,武则天跟大臣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废掉魏帝,改立齐王李显当皇帝,这就是后来的唐中宗。
公元452年春天,魏恭帝举行盛大的宴会款待群臣。魏国的史官柳虬当着大家的面念奏章说:“废帝是文皇帝的儿子,七岁的时候,文皇帝把孩子托付给安定公,说:‘这孩子有出息,是你的功劳;没出息,也是你的责任,你应该好好教导他。’安定公您承担了这么重要的责任,位居辅政大臣,还把女儿嫁给废帝做皇后,却没能好好教育他,导致他被废黜,辜负了文皇帝的嘱托,这责任不在您身上,还能在谁身上呢?”
于是,太祖就让太常卢辩起草诏书,告诫朝廷的官员们说:“唉!各位后宫嫔妃和各位大臣们,文皇帝把还裹在襁褓里的儿子托付给我,让我教导他,希望他将来有所成就。可是我却没能改变他的性情,以至于他被废黜,辜负了文皇帝的期望。唉!这责任我该如何逃避?我心里清楚得很,更何况你们大家心里也明白。我的脸面,不仅现在难看,恐怕后世也会把我当成笑柄。” 同一天,太祖下诏,封儿子元邕为辅城公,元宪为安城公,各赐邑二千户。与此同时,柔然乙旃达官率兵袭击广武。
五月,太祖派柱国大将军赵贵率兵追击柔然军队,斩杀数千人,缴获大量辎重后班师回朝。 七月,太祖西巡狩猎,到达原州。梁元帝派使者来请求按照旧图重新划定边界,还暗中勾结北齐,言语傲慢无礼。太祖说:“古人说过‘天要抛弃谁,谁也救不了他’,说的不就是萧绎吗?”
十月壬戌日,太祖派遣柱国大将军于谨、中山公护、大将军杨忠、韦孝宽等人率领步骑五万大军讨伐梁国。十一月癸未日,大军到达汉水。中山公护和杨忠率领精锐骑兵先行,在城下安营扎寨,占据江津要道,以防梁军逃窜。丙申日,于谨到达江陵,布阵围城。辛亥日,魏军攻城,当天就攻破了江陵城。 魏军俘虏了梁元帝萧绎并将其处死,还俘虏了梁国的百官以及大量百姓。被俘虏沦为奴婢的有十多万人,只有两百多户人家得以幸免。太祖立萧詧为梁王,让他留在江陵,成为魏国的附庸。而梁国的将领王僧辩和陈霸先则在丹阳拥立梁元帝的第九子萧方智为帝。
一开始,魏国管辖着三十六个州,九十九个大姓氏,后来很多都消失了。到了现在,就用那些立下大功的将军来分别命名这三十六个州和九十九个姓氏的后代,那些跟着将军打仗的士兵,也跟着改姓。
第二年,梁朝的广州刺史王琳来攻打边境。十一月份冬天,皇帝派大将军豆卢宁带兵去讨伐他。
第三年正月初一,正式开始实行周朝的礼仪制度,设立了六个官职部门。 把太祖封为太师兼大冢宰,柱国李弼为太傅兼大司徒,赵贵为太保兼大宗伯,独孤信为大司马,于谨为大司寇,侯莫陈崇为大司空。 当初,太祖觉得汉朝和魏朝的官职太多太复杂,想改革一下之前的弊端。在大统年间,他就让苏绰和卢辩参照周朝的制度进行改革,也设立了六卿的官职,但是因为整理编排还没完成,很多事情还是由皇帝的秘书机构来处理。直到现在才全部完成,所以才开始实行。四月夏天,太祖到北方巡视。七月秋天,过了北河。王琳派使者来投降,于是皇帝封王琳为大将军、长沙郡公。魏帝也封太祖的儿子宇文直为秦郡公,宇文招为正平公,每人封邑一千户。九月,太祖生病了,回到云阳,让中山公宇文护辅佐继承人。十月乙亥日冬天,太祖在云阳宫去世,享年五十二岁。甲申日,葬在成陵,谥号为文公。孝闵帝继位后,追尊他为文王,庙号为太祖。武成元年,又追尊他为文皇帝。
太祖很会识人用人,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推崇儒家学说,处理政务明智果断,恩德信义广布天下,能够驾驭那些英勇的将领,所有见过他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力。沙苑之战俘虏的那些人,都被释放并加以利用;河桥之战,他亲自率领军队作战,将士们都奋勇杀敌。将领们出征打仗,他都会给他们制定作战策略,没有一次打败仗的。他为人朴素,不追求奢华,总是想着要改变当时的社会风气,恢复古代的良好风尚。
史书上说:王朝快要结束的时候,那些坏人就放肆起来,有的威胁皇帝的权力,有的犯下滔天大罪。大家都觉得皇位可以用武力争夺,神器可以用计谋得到,一个个都偷偷地打着九鼎的主意,觊觎皇宫,互相残杀,很快就都灭亡了。可见,那些篡夺皇位的家伙,最终都成了开国皇帝;那些残暴的人,最终都掌握了权力。天命是注定的,怎么能够改变呢?
太祖起初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田地,也没有军队,他是在征战中成长起来的,在军营里摸爬滚打。等到时机成熟,应验了圣明的运数,他聚集义勇,联合盟友,一举消灭了敌人,再次辅佐皇帝。于是,他在内部咨询谋臣武将,在外部依靠有才能的将领,用最大的诚意对待人才,用伟大的仁义教化百姓。高氏凭借强大的军队和精良的战马,多次入侵京城附近,企图吞并天下。但是,太祖英明的计策像闪电一样迅速,军队像风一样快速前进,在弘农取得了像城濮之战一样的胜利,在沙苑取得了像昆阳之战一样的胜利。他凭借强大的实力,以弱胜强,继承了元宗皇帝衰败的基业,开创了像周朝一样兴盛的局面。
南方平定了江汉地区,西方征服了巴蜀地区,北方控制了沙漠地区,东方占据了伊洛地区。他摒弃了魏晋时期的弊端,效法古代的典章制度,恢复了六官的旧制,制定了一代的宏伟蓝图。他同时施行德政和刑法,同时褒奖功臣和贤士,远近的人都安乐,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全国人民都归心于他,天下太平的景象实现了。他的功业如此伟大,即使以人臣的身份终老也是足够的了!多么伟大啊!如果不是他雄才大略,英姿盖世,上天眷顾,文武兼备,谁能做到这些呢?
过去,汉献帝被蒙蔽,曹操才得以辅助汉室;晋安帝朝政混乱,宋武帝才得以匡扶社稷。相比之下,太祖的功德和功劳,还要更大。但是,像渚宫之战那样屠城,像对茹茹族那样种族灭绝,虽然是权宜之计,但是违背了道德教化。周朝的灭亡,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