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惠公颢是太祖皇帝的哥哥。他爹娶了乐浪王家的姑娘做皇后,生下了邵惠公颢,然后是杞简公连,再然后是莒庄公洛生,最后才是太祖皇帝。颢这个人特别孝顺,他母亲德皇后去世的时候,他悲伤过度,连礼仪都顾不上了,乡里乡亲都很敬佩他。有一次,他爹跟卫可孤在武川南河打仗,结果他爹从马上摔下来了,颢带着几个人马上去救,杀了好几十个敌人,敌人吓跑了,他爹才重新上马撤离。可敌人很快就追上来了,颢最后战死了。后来,朝廷追封他为太师、柱国大将军、大冢宰、大都督,还给了他恒朔等十州诸军事、恒州刺史的官职,封他为邵国公,食邑万户,谥号惠。颢有三个儿子,叫什肥、导、护。护另有传记。

什肥十七岁的时候,他爹邵惠公就死了,他因为年纪轻轻就没了父亲,很伤心,一直很孝顺地侍奉母亲,名声很好。后来,永安年间,太祖皇帝进军关中,什肥因为要照顾母亲,就没跟着去,留在晋阳。等太祖皇帝平定了秦州和陇州,什肥却被齐神武给害死了。后来,朝廷追封他为大将军、小冢宰、大都督,还给了他冀定等州诸军事、冀州刺史的官职,让他继承了邵国公的爵位,谥号景。他的儿子胄继承了爵位。

胄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家境贫寒,但是很有才能。他爹景公被害的时候,他因为年纪小,躲在蚕室里才逃过一劫。后来,朝廷下诏让他继承他叔父晋公护的爵位。天和年间,跟齐国和好之后,胄才回到关中。朝廷任命他为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继承了邵国公的爵位。没多久,他又被提升为宗师中大夫,然后又升为大将军,被外放到原州做刺史,后来又调到荥州做刺史。大象年间,隋文帝掌权,胄响应尉迟迥的起兵,跟清河公杨素打仗,结果打输了,逃跑了,最后在石济被抓到,给杀了,邵国公的爵位也就被取消了。

会字乾仁,从小就爱学习,又聪明又伶俐。魏恭帝二年,因为平定江陵的功劳,被封为江陵县公。到了保定年间,他继承了景公的爵位。后来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两年后,又担任了蒲州潼关六防诸军事、蒲州刺史。 他从齐国回来后,改封为谭国公。没多久就升迁为柱国。建德初年,他和护一起被杀害了。三年五月,朝廷追赠了他原来的爵位。

导字菩萨,年轻时就英勇豪迈,为人仁慈善良,太祖非常喜欢他。开始的时候,他和几个兄弟都在葛荣的军队里,葛荣战败后,他们就搬到了晋阳。后来太祖跟着贺拔岳入关,导也跟着一起去了关中,经常跟随太祖征战。太祖讨伐侯莫陈悦的时候,任命导为都督,镇守原州。侯莫陈悦战败后,往北逃出了旧塞,导率领骑兵追击,在牵屯山追上了侯莫陈悦,把他杀了,并且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城。因为立了大功,被封为饶阳县侯,食邑五百户,被任命为冠军将军,还加了通直散骑常侍的官职。

魏文帝当了皇帝,因为曹爽立下大功,就给他升官加爵,封他当了公爵,又赏赐了他五百户人家当封地,还让他担任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这些要职,官职一个比一个高。三年后,太祖(曹操的儿子曹丕)东边打仗去了,就把曹爽调到身边当侍卫,还让他当了领军将军、大都督,官越做越大。

那时候,齐神武(指北齐的文宣帝高洋)带兵渡过黄河,打到了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太祖从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带兵进关中。曹爽指挥禁卫军在沙苑(今陕西韩城县南)跟齐神武打了一仗,大获全胜! 之后,曹爽又升官了,官位跟三司(尚书、门下、中书)平起平坐。

第二年,魏文帝东征,就留曹爽在华州当刺史。结果,赵青雀、于伏德、慕容思庆这几个家伙造反了,曹爽从华州带兵去打他们,抓住了于伏德,杀了慕容思庆。之后,曹爽驻扎在渭桥,跟太祖的军队会合。叛乱平定后,曹爽被封为章武郡公,加上之前的封地,一共赏赐了他两千户人家。没多久,他又被加封为侍中、开府、骠骑大将军、太子少保,官位越来越高,风光无限。

高仲密带着北豫投降了,太祖带着将领们护送魏皇太子东征,又让曹爽当了大都督,负责华州、东雍州等地的军事,继续当华州刺史。曹爽这个人很会带兵练兵,掌握了保卫边疆的办法。后来,大军打仗吃亏了,东魏的军队追到了稠桑,知道关中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就退兵了。这时,侯景率领河南地区的人投降了魏国,派人请求支援,朝廷正在讨论要不要出兵。于是,朝廷就派曹爽去当陇右大都督,负责秦州等十五州的军事,还让他当了秦州刺史。

后来,齐氏(指北齐)称帝了,太祖带兵从关中讨伐他们,魏文帝派齐王廓镇守陇右,把曹爽召回朝廷。朝廷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大都督,负责三雍二华等二十三州的军事,让他驻扎在咸阳。等到大军回来,曹爽才回到原来的驻地。

这个人啊,为人宽厚开明,善于管理和安抚百姓,谁跟他接触都能真心实意地跟着他干。他做事非常谨慎小心,总是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太祖皇帝每次出征打仗,他都留守后方,深受百姓和官员的爱戴,朝廷也因此很器重他。魏恭帝元年十二月,他在上邽去世,享年四十四岁。魏帝派侍中、渔阳王绳去主持他的丧事,追赠他原来的官职,又加封他为尚书令、秦州刺史,谥号为孝。

朝廷上大家觉得,他安抚西戎有功,威望恩德都非常显著,想让他子孙世世代代镇守陇右,来表彰他的功德,所以把他葬在上邽城西的无疆原。汉族和西戎各族的人来参加葬礼的,足足有一万多人,他们在路上祭奠,哭喊声震天动地,个个都说:“我们的好官啊,您舍弃我们了吗!”大人小孩都自发地来帮忙抬土堆坟,坟堆有五十多尺高,周长八十多步。官府的人来阻止他们才作罢,大家哭着告别才离开。他死后,百姓对他的思念和爱戴可见一斑。天和五年,朝廷又追赠他太师、柱国、豳国公的爵位。他生了五个儿子,分别是广、亮、翼、椿、众。亮、椿两个儿子后来搬到杞县去了。

话说这位姓广的,字乾归,年轻的时候就为人严肃,爱好文学。一开始被封为永昌郡公。孝闵帝登基后,他又被改封为天水郡公。 等到世宗皇帝即位,他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然后外放去秦州当刺史。武成年间,他升官为大将军,又调任梁州总管。 后来又晋封为蔡国公,食邑增加到一万户。到了保定年间,他调回朝廷担任小司寇。没多久,又以原官职去蒲州镇守,同时兼管潼关等六个军事要地的防务。两年后,他又被任命为秦州总管,统领十三州的军事,同时兼任秦州刺史。

这位广大人啊,为人明察秋毫,善于安抚百姓,老百姓又敬畏他又喜欢他。当时晋公宇文护的几个儿子,还有广的弟弟杞国公宇文亮他们,都过着奢侈的生活,穿戴华丽,超过了规定的制度。只有广一个人严格遵守礼法制度,而且还谦虚谨慎地对待士人,朝野上下都因此称赞他。有一次,他侍奉高祖皇帝吃饭,吃到一个特别好吃的瓜,就赶紧拿去献给高祖皇帝,高祖皇帝很高兴。四年后,他又升官为柱国。 因为晋公宇文护长期掌握大权,广劝他收敛一些,但宇文护没听他的。天和三年,他被任命为陕州总管,后来因为生病就辞官了。后来孝公追封他为豳国公,朝廷下诏让他继承爵位。

一开始,广的母亲李氏因为广长期生病而忧心忡忡,最后忧虑成疾去世了。广守丧期间,更加悲痛,最后也因过度悲伤而死。 人们都说,是母亲为广生病,广为母亲而死,他们母子的孝悌之情,在他们一家都体现得淋漓尽致。高祖皇帝穿着素服亲自前来吊唁,百官都聚集在那里。他以前的手下,仪同李充信等人还上表说:

臣听说,孝顺才能成就忠诚,为民造福才是高尚的义举;表彰美德,树立善行,是国家的常规。私下认为,故豳国公臣广,德高望重,众人仰慕,品德超过群臣,功劳很大,巩固了朝廷。他受命出征,威名远播秦地和陇右;他率军征战,教化遍及崤山和函谷关。后来因为身体抱恙,奉诏回朝,经过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然而灾祸接踵而至,他因此忧虑重重,过人的至情至性,加重了他的旧疾,最终病倒,直至去世。我追忆往事,感慨万千,难以自已。我们这些臣子处理政事,经常听到他生前的言论。仰慕他平素为人,严于律己,立身处世,位至上公,俸禄丰厚,但他所得的俸禄和赏赐,都用得恰到好处,从不剩余;器物、服饰、玩赏之物,只取所需而已。他每当谈及人生的始末,都强调要简朴。他不赞成秦国的奢华制度,却推崇吴国的礼仪;他批评厚葬,却赞成薄葬。如今他的墓地选址已定,距离家乡很远,我真担心他一去不复返,他的心愿无法实现。恳请陛下发扬您前所未有的仁慈,施以恩泽,体谅他的过去,哀悼他的亡灵。特此嘱咐有关部门,实现他的遗愿,让他入土为安的仪式,务必俭朴。

诏书说:“朕已看过充信等人的奏章,他们的哀悼之情,朕已深感。豳国公广是朝廷的屏障,德高望重,宗室的表率,他的言行都堪称典范,是士人的楷模。他正值壮年,辅佐朝廷治理国家,却不幸英年早逝。他一生清廉,从不忘记高尚的操守。朕想起他过去的功绩,内心十分震动。过去河间王才华横溢,死后得到追叙;东海王谦逊节俭,死后受到称赞。你们可以参考以前的典例,按照旧例办理。让他在死后也能表达他的遗愿;让他身后也能体面地结束人生。”于是追赠他本来的官职,并加封太保。把他葬在陇西。有关部门都遵照诏书的旨意,一切从简。他的儿子洽继承了他的爵位。大定年间,隋文帝辅政,因宗室被杀害,国除。

亮,字乾德,一开始在武成初年被封为永昌郡公。后来继承了烈公的爵位,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梁州总管。天和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被提升为宗师中大夫,又升为大将军。豳国公去世后,亮被任命为秦州总管,手下管辖的军队都归他调遣。不过,他在秦州当官的时候,其实没什么政绩。没多久他又升为柱国。晋公宇文护被杀后,亮心里很不踏实,成天就知道喝酒消愁。高祖皇帝还特地写信劝慰他。建德年间,高祖皇帝东征,任命亮为右第二军总管。并州平定后,亮被晋升为上柱国。他又参与了平定邺城的战役,之后被迁升为大司徒。宣帝即位后,亮被外放担任安州总管。大象年间刚开始,朝廷下诏命亮担任行军总管,和元帅、郧国公韦孝宽一起讨伐陈朝。亮从安陆出发,攻克了黄城,还顺便打劫了长江边上的村庄,抢了老百姓,把抢来的东西赏赐给士兵。军队回到豫州后,亮偷偷地对长史杜士峻说:“皇上现在越来越荒淫无度了,国家要完蛋了!我可是皇室宗亲,实在看不下去眼睁睁看着国家灭亡。现在如果我袭击郧国公,夺取他的军队,拥立我的叔叔当皇帝,然后挥师前进,谁敢不服从?”于是,亮当夜就带着几百骑兵袭击韦孝宽的营地。没想到,亮家的官吏茹宽知道了他的阴谋,提前派人告诉了韦孝宽,韦孝宽早有准备。亮没成功,就逃跑了,韦孝宽追上去把他杀了。亮的儿子明也因为亮的谋反被处死。朝廷下令让亮的弟弟椿继承烈公的爵位。

翼,字乾宜,武成初年被封为西阳郡公。他很早就去世了,谥号昭。他没有儿子,就由杞国公亮之子温继承爵位。后来因为亮谋反被杀,他的爵位也被取消了。

椿,字乾寿,一开始被封为永昌郡公。后来在保定年间,官职升到开府仪同三司、宗师中大夫。建德年间,又升为大将军。接着被任命为岐州刺史。四年后,关中地区闹饥荒,椿上表陈述情况,皇帝还专门下诏书慰问,并下令各地开仓放粮救济百姓。高祖皇帝东征的时候,椿和齐王宪一起攻克了武济等五个城池。五年后,高祖皇帝出兵晋州,椿率领军队驻扎在栖鸡原。宣帝即位后,椿被任命为大司寇。梁师都被平定后,朝廷下诏追封椿为绍烈公。不久又升为上柱国,然后转任大司徒。大定初年,椿被隋文帝杀害,他的五个儿子——西阳公道宗、本、仁邻、武子、礼献也都被杀害了。

众,字乾道,保定初年被封为天水郡公。他从小就不太聪明,说话做事也让人捉摸不透。隋文帝登基后,本来想封他为介公,后来却也把他杀了,连他的两个儿子仲和、孰伦也一起被杀。

杞简公连,从小就为人谨慎厚道,作战勇敢果断。跟着德皇帝攻打定州,在唐河战死。保定初年,追赠他为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司徒、大都督、定冀等十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封为杞国公,食邑五千户,谥号为“简”。他的儿子元宝后来被齐神武杀害。保定初年,也追赠他为大将军、小司徒、大都督、幽燕等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袭爵杞国公,谥号为“烈”。最后由章武公导的儿子亮继承了爵位。

莒庄公洛生,从小就喜欢打抱不平,练武功,长大后更是胸怀宽广,乐于助人,很受士人们的喜欢。北州那些有本事的人都和他交往,但他们的才能大多不如他。后来葛荣打败了鲜于修礼,就封洛生为渔阳王,还让他统领德皇帝剩下的军队。那时候大家都叫他洛生王。洛生善于安抚将士,手下有很多骁勇善战的士兵。作战时,没有人能抵挡他的锋芒,所以他总是战功赫赫,胜过其他军队。后来尔朱荣平定了山东,把那些豪杰都迁到晋阳,洛生当时也在尔朱荣手里。尔朱荣听说过洛生的名声,心里很忌惮他,后来还是把他害死了。保定初年,追赠他为使持节、太保、柱国大将军、大冢宰、大宗伯、大都督、并肆等十州诸军事、并州刺史,封莒国公,食邑五千户,谥号庄。

他儿子菩提,被齐神武帝害死了。保定初年,追赠他为大将军、小宗伯、大都督、肆恒等六州诸军事、肆州刺史,继承了莒国公的爵位,谥号穆。然后由晋公护的儿子至继承爵位。

至,字乾附,一开始被封为崇业公,后来继承了穆公的爵位。建德初年,因为父亲护被杀,朝廷就让卫王直的儿子宾继承穆公的爵位。三年后,又追回了至的爵位。宾,字乾瑞,后来因为直被杀而受牵连。建德六年,又让齐王宪的儿子广都公贡继承爵位。贡,字乾祯,宣帝初年被杀,爵位被取消。

虞国公仲,是德皇帝的叔伯兄弟。死在代州。保定初年,追赠他为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司徒、大都督、燕平等十州诸军事、燕州刺史,封虞国公,食邑三千户。他的儿子兴继承爵位。

话说这兴生啊,赶上兵荒马乱的,跟弟弟仲子走散了。那时候他还小,谁也不知道他家亲戚朋友都在哪儿。他跟高祖(杨坚)兄弟几个,一开始根本不认识。后来齐神武帝打沙苑,兴生正好在战场上,结果军队打败了,他被俘虏了,就按照规矩分派到各个军队里去当兵。兴生这人啊,性格宽厚,很有志向,虽然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但他的风度气质还是让人敬佩。

魏恭帝二年,朝廷选拔贤良人才,就让他当了本郡的丞,后来又调到长<阝累>县当县令。到了保定二年,朝廷才查到他弟弟仲子,兄弟俩终于又联系上了。高祖皇帝知道兴生是他的宗族亲戚,特别尊重他,给他官职,封他为大宁郡公,官位做到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那可是相当高的职位了!没多久又让他当了宗师中大夫。四年后,他又被派去泾州当刺史。五年后,朝廷又把他召回来当宗师,还升官加爵,让他继承了虞国公的爵位。天和二年他去世了,高祖皇帝亲自去吊唁,哭得特别伤心。皇帝还下令让大司空、申国公李穆负责他的丧事,并且追赠他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恒幽等六州诸军事、恒州刺史的官职,谥号为靖。他的儿子洛继承了他的爵位。

他儿子洛,字永洛,九岁的时候就被封为虞国公世子。天和四年,正式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到了建德年间,又当上了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等静帝死了以后,隋文帝又封他为介国公,成了隋朝的贵宾。

史书上说啊,从古至今,那些得到天命称帝的君主,还有那些守成之君,不光有外姓的辅佐大臣,也有自己的亲戚帮忙。他们的亲戚,有鲁国、卫国、梁国、楚国的诸侯,还有更远的亲戚,像凡氏、蒋氏、荆氏、燕氏这些家族,都曾经名扬天下,功勋彪炳,直到现在还被人记住呢。

比如说,周文王时候的豳孝公,不仅功劳很大,而且还施行善政;蔡文公,孝顺父母出了名,而且生活非常节俭。他们的事迹,在历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篇章。隋朝建立的时候,凭借着强大的国力征服了全国,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尽心尽力地效忠,都争先恐后地歌颂隋朝的功德。而胄(zhòu)呢,因为和隋文帝是远房亲戚,他占据了一个州,还做了很多好事,可以说是既忠诚又勇敢。可惜啊,他的功业最终没有完成,真是令人惋惜!胄这个人啊,其实能力有限,却想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做非常的事,古人说那些不衡量自身能力,不顾后果的人,说的就是他这种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