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字贤和,他祖上是甘肃陇西成纪人。他曾祖父李富,在魏太武帝时期,担任子都督,带兵讨伐两山屠各,战死沙场,后来被追赠为宁西将军、陇西郡守。他祖父李斌,继承了他父亲的兵权,驻守在高平,就在那里安家落户了。他父亲李文保,早早去世了。魏朝大统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因为李贤兄弟立下了功劳,朝廷追赠他父亲为泾原、东秦、三州刺史、司空。

李贤从小就有志气和节操,从不做轻率的事。有一次他出去玩,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老人家说:“我今年八十岁了,见过不少年轻人,还没见过像你这样的。你将来一定会当上州牧的,你要好好努力啊!”他九岁开始上学,只是大概了解一下学习内容的大意,并不死抠字句。有人劝他说:“学习不认真努力,还不如不学。”李贤回答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我怎么能强迫自己死读书,然后去教别人呢?我只需要大致了解一下道理,弥补自身的不足就行了。至于忠孝之道,我已经牢牢记在心里了。”问他的人都被他折服了。十四岁那年,他父亲去世了,他抚养教导弟弟们,兄弟之间感情非常好。

话说魏孝庄帝永安年间,有个叫万俟丑奴的家伙,在岐州、泾州等地造反。魏孝庄帝派尔朱天光带兵去打他,结果把万俟丑奴给打败了。 但是万俟丑奴的手下万俟道洛和费连少浑还在原州据守,他们还不知道丑奴已经失败了。

尔朱天光就派人去跟一个叫贤的人秘密商量,想办法对付万俟道洛。尔朱天光自己也带着军队继续前进。 这时候,另一个叛军万俟阿宝打仗输了,逃回来后偷偷地对贤说:“万俟丑奴已经完蛋了,朝廷的军队快到这儿了。我这条命就交给你了,希望你能救救我!”贤就让阿宝假扮万俟丑奴的使者,去骗万俟道洛他们说:“咱们已经打败了朝廷的军队,现在得商量一下下一步怎么办,先让阿宝暂时守着原州,你们赶紧过来。”

万俟道洛他们信以为真,当天就出发了。他们刚走,尔朱天光就到了,一下子就攻下了原州。万俟道洛带着他手下六千人逃到了牵屯山。尔朱天光见到贤,夸奖他说:“道洛肯出来,都是你的功劳啊!”贤又带了当地一千匹马支援军队,尔朱天光非常高兴。

当时原州闹旱灾,缺水少草,尔朱天光就带着军队退到城东五十里扎营,让马匹休息,士兵也休整一下。他任命都督长孙邪利负责原州事务,让贤当主簿。 没想到,万俟道洛又趁机偷偷地杀回来了。城里有一千多叛军暗中接应他,把道洛引进了城,结果长孙邪利被杀了。贤又带领乡亲们拼命抵抗,万俟道洛这才退走。

接着,又来了个贼帅达符显,带着人马包围了州城,白天黑夜地猛攻,多次都被打退了。贤偷偷地跑到雍州,去找尔朱天光求援。尔朱天光答应了,贤就回去了。可贼兵已经把州城围得水泄不通,根本没法进城。 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假装挑柴,混在贼兵的樵采队伍里,到了城下。城里的人放下绳子把他拉了上去。贼兵这才发现,赶紧乱射弓箭,但是没射中他,贤顺利进了城,告诉大家朝廷大军快来了。贼兵一听,吓得四散而逃。贤后来官越做越大,最后当上了威烈将军、殿中将军、高平令。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害死了,咱们皇帝老丈人(太祖)就带兵西征。贺拔贤和他弟弟贺拔远、贺拔穆他们暗中跟侯莫陈崇联系,一起对付侯莫陈悦。因为立了功,贺拔贤被封为都督,继续镇守原州。等到大军快要到秦州的时候,侯莫陈悦丢下城跑了。皇帝老丈人派他侄子(兄子)贺拔导带兵追击,让贺拔贤当先锋。他们追击了四百多里,在牵屯山追上了侯莫陈悦,侯莫陈悦在战场上自杀了。贺拔贤也受了重伤,马还中了一箭。皇帝老丈人很赏识他,赏赐了他奴婢、布匹和牲畜,还封他为持节、抚军大将军、都督。

魏孝武帝西迁的时候,皇帝老丈人让贺拔贤带骑兵去迎接护卫。当时山东很多人想逃回家,皇帝老丈人就让贺拔贤带三百精兵殿后,大家都很害怕他,没人敢逃跑。 他被封为下封县公,食邑一千户。没多久,他又被授予左都督、安东将军的职位,回原州镇守。

大统二年,原州百姓豆卢狼带着大野树儿等都督造反,占据了州城。贺拔贤就召集各路英雄豪杰商量说:“这帮贼人起事仓促,咱们先杀了那两个将领,虽然他们现在声势浩大,但他们的士气已经骄横了。而且他们根本没有治理地方的能力,只会残害百姓。一群乌合之众,靠着抢掠为生,他们自己内部迟早会瓦解。现在如果我们从中间攻击他们,他们一定会吓破胆的。照我的计划,几天之内就能拿下他们!” 大家都同意他的计策。贺拔贤就带了三百敢死之士,分成两路,趁着夜里敲锣打鼓冲了出去。那些贼人吓坏了,打了一仗就溃败了。豆卢狼打开城门逃跑了,贺拔贤就带着三个骑兵轻装追击,把他杀了。后来,贺拔贤升任原州长史,不久又代理原州州事。

话说四年的时候,有个叫莫折后炽的家伙,拉帮结伙,到处烧杀抢掠,简直无法无天。当时有个叫贤的人,带领乡兵,跟泾州的官员史宁一起,去讨伐他。莫折后炽摆开阵势等着他们。贤就对史宁说:“这莫折后炽积攒势力好多年了,手下人马众多,好几个州的人都听他的。咱们要是集中兵力,全力攻击他,他那些人肯定都来帮他,到时候人多势众,咱们根本打不过。咱们要是去救被围困的部队,也无法控制局面。现在,咱们应该把军队分成几队,多设旗帜和战鼓,各个方向同时进攻,以此来牵制那些据点。你带精兵强将,直捣莫折后炽的老巢,做好准备,但先不要轻举妄动。莫折后炽要是想进攻,就会害怕你的精锐部队;那些据点要是想出来,就会害怕我们的疑兵。这样就能让他们进退两难,等他们松懈下来,再打,一定能打败他们。莫折后炽一败,那些据点自然就会投降了。”史宁不听他的,结果屡战屡败。贤没办法,就带着几百骑兵,直接袭击了莫折后炽的大营,抓了他的妻儿老小和奴仆五百多人,还有大量的辎重。正赶上莫折后炽和史宁打完仗,准备追击的时候,突然听说贤来了,就丢下史宁,跟贤打了起来。贤亲自斩杀了十多个敌人,活捉了六个,贼兵大败,莫折后炽只身逃跑了。战斗结束后,贤因为立功,被赏赐了四十个奴婢和几百头牲畜。

八年的时候,贤被任命为原州刺史。虽然贤年纪轻轻就从军,但他对政务也颇为熟悉,他治理地方,很受百姓爱戴。十二年,贤跟随独孤信征讨凉州,成功平定了凉州。之后又安抚了张掖等五个郡才返回。没过多久,茹茹人包围了州城,抢掠百姓,驱赶牲畜。贤想要出战,但是大都督王德犹豫不决。贤极力请求,王德才同意。贤整顿军队准备出战,敌人偷偷地知道了,就撤兵了。贤就率领骑兵追击,斩杀了两百多人,俘虏了一百多人,缴获了两万头牛羊骆驼马,还有数不尽的财物。被抢掠的人们也都安全地回到了家。贤因此被加封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十六年的时候,他升官了,当上了骠骑大将军,还开府建衙,地位跟三司(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的官员一样高。 话说当年太祖皇帝奉魏太子去西边巡视,到了原州,特意去他家做客,还谦让着让他坐在上位,摆上酒席,按照乡饮酒礼的规矩来招待他。后来,太祖皇帝又去了原州,这次更隆重,让这位将军坐上高级马车,穿戴上正式的礼服,用诸侯会面的规格来接待他。然后呢,又去他家,开开心心地宴饮了一整天,连他的亲戚朋友都受到了皇帝的赏赐,赏赐的多少还根据关系远近有所区别。

魏恭帝元年,他被封为河西郡公,封地也增加了,加起来一共两千户人家。 后来,因为他的学生(或儿子)植被杀头了,他因此被罢官除名。 不过没多久,他又被重新任命了,官职是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地位也和三司官员一样。 那时候荆州的蛮族造反了,朝廷派开府潘岳去平叛。 皇帝又命令他跟贺若敦一起,率领七千骑兵,从另一条路去拦截蛮兵,结果他们打败了蛮族首领文子荣,取得了大胜仗。 之后,他们在平州北部修建了汶阳城来稳固边防。 接着,他又被任命为郢州刺史。 当时巴州和湘州刚刚归顺朝廷,朝廷就让他统领各路军队,平定那些不服从的地方,然后他还把江夏的两千多户人家迁到安州去安置,并在那里修建了甑山城,这才回来。 保定二年,朝廷又恢复了他的官职和爵位,还让他做了瓜州刺史。

高祖皇帝和齐王宪之小时候,为了避开一些不好的事情,不能住在宫里。太祖皇帝就让他们住在贤家。住了六年才回到宫里。 后来,皇帝就赏赐贤的妻子,姓吴名宇文氏,认她做侄女,赏赐了很多东西。

后来高祖皇帝西巡,路过贤的家,下诏说:“朕当年年幼,曾在你们这里暂住。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瓜州诸军事、瓜州刺史贤,你是这地方的好人家,功劳和恩德都很大,你受了我的委托,照顾了我很多年。想想你对我的规劝和辅佐,功劳非常显著。我当年吃着你们的桑葚,心里就想着你们的恩情,更何况现在呢,我怎么能忘记?现在我来巡视,住在这里,跟以前没什么两样,一看到这里,就更增加了以前的回忆。虽然没有亲戚关系,但我把你当亲人一样看待。你所有的兄弟姐妹,还有你的子女侄子等等,都可以一起参加宴会,接受赏赐。”

于是,就派中侍上士尉迟恺去瓜州,带了皇帝的诏书慰劳贤,赏赐他一套衣服和被褥,还有一条皇帝穿过的十三环金带、一匹宫里的马、金制的马鞍和马勒、五百匹各种颜色的丝绸、一万两银子。贤的弟弟申国公穆也得到了同样的赏赐。贤的子侄男女,内外所有孙子三十四个人,每人赏赐一套衣服。还把贤的外甥厍狄乐封为仪同。贤以前的学生,那些曾经侍奉过他的,两个人被封为大都督,四个人被封为帅都督,六个人被封为别将。贤家的奴仆,已经获得自由的,五个人被封为军主;那些还没获得自由的,十二个人,皇帝就让他们获得自由。

话说,过了四年,朝廷大军东征,大家担心西边空虚,怕羌族和浑族来犯,就让贤这个人当上了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这河州以前没有总管这个职位,这次是专门为他设立的。贤到任后,大力发展屯田,减少了后勤运输的压力;他还增加了斥候,以防备敌人入侵。这下,羌族和浑族老实多了,不敢往东边来了。

又过了一年,宕昌那边闹起了叛乱,老百姓都丢了工作,朝廷就在洮州设立了总管府来镇压。于是,河州总管的职位被取消了,贤被改任为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当时羌族叛军袭击了石门戍,破坏了桥梁道路,想切断援军。贤带着一千骑兵去迎战,前后斩杀了数百名叛军,敌人这才逃跑了。后来,羌族又联合吐谷浑几千骑兵,打算入侵西疆。贤事先得到了消息,派兵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再次大败了他们。这下,敌人彻底害怕了,不敢再犯边境了。没过多久,洮州总管的职位又被取消了,河州又重新设立了总管府,贤又当上了河州总管。

高祖皇帝念着贤以前的功劳,把他召回朝廷,封为大将军。天和四年三月,贤在京城去世,享年六十八岁。高祖皇帝亲自前往吊唁,在场的人都非常悲伤。朝廷追赠他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的称号,谥号为“桓”。他的儿子端继承了他的爵位。

贤的儿子端,字永贵,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司会中大夫、中州刺史。他跟随高祖皇帝平定齐国,在邺城战死,朝廷追赠他上大将军的称号,追封他为襄阳公,谥号为“果”。端的弟弟叫吉,官至仪同三司。吉的弟弟叫崇,官至太府中大夫、上柱国、广宗郡公。崇的弟弟叫孝轨,官至开府仪同大将军、升迁县伯。孝轨的弟弟叫询,年轻时就当了大官,大象年间,官至上柱国、陇西郡公。

贤弟远,字万岁。从小就有领导才能,志向远大。有一次跟小伙伴们玩打仗的游戏,他指挥若定,俨然一副军阵的模样。县太爷看到了,觉得很奇怪,就叫他再表演一遍。其他孩子吓得都跑了,远却拿着棍子大声呵斥他们,然后重新摆好阵势,气势汹汹,比刚才更厉害了。县太爷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是个将军,非常人啊!”长大后,他广泛阅读书籍,虽然没有精通,但也了解个大概。

魏正光年间,天下大乱,敕勒族贼寇胡琛侵犯原州,兵力很强大。远和兄弟们鼓励乡亲们抵抗,但大家都很害怕,意见不统一。远拔出剑说:“这几年朝廷多灾多难,匈奴人趁机作乱,朝廷还没采取有效措施。现在正是忠臣显节操,义士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大丈夫怎么能临阵脱逃?应该在绝境中求生存!我们都受过朝廷的恩惠,现在却放弃抵抗,投降敌人,就算是个五岁小孩都会看不起我们,将来还有什么脸面见天下英雄?谁还有不同意见,就用剑斩了他!”大家吓得不敢说话,都听他的了。于是大家一起盟誓,坚守城池。但外面没有援军,城池最终失守了,很多人被杀害,只有远和兄弟们躲藏起来才幸免于难。

远对哥哥贤说:“现在叛军势力强大,残杀忠良。我想偷偷去京城请求朝廷派兵来救。哥哥你暂时隐姓埋名,躲避祸患,等待时机,伺机立功。如果朝廷大军西进,我们里应外合,既能报效国家,又能保全家人,岂不是比困守待毙强得多?”哥哥说:“我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决定让远去京城。远历尽艰险,终于到达京城。魏朝皇帝很赏识他,授予他武骑常侍的官职。不久又升任别将,赏赐他一千匹丝绸,还有弓箭、战马和衣服等等。

后来尔朱天光西征,就派给远精兵强将,让他带路。尔朱天光很欣赏远的能力和名望,特别重视他,任命他为伏波将军、长城郡守、原州大中正。

后来因为李远在平定莫陈崇的叛乱中立了大功,被升迁为高平郡守。 皇上见到李远后,和他聊了聊,觉得他不错,就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工作,对他非常器重。 等魏孝武帝西迁的时候,李远被授予假节、银青光禄大夫、主衣都统的官职,还被封为安定县伯,食邑五百户。

魏文帝刚继位的时候,想着要长命百岁,觉得李远的名字“可嘉”寓意很好,就让他扶着自己上殿。 后来李远又升迁为使持节、征东大将军,爵位也升为公爵,食邑增加到一千户,还兼领左右。 他跟随皇上征讨窦泰,收复了弘农地区,又立下了大功。 之后被任命为都督、原州刺史。 皇上对李远说:“我拥有你,就像我的身体拥有手臂一样重要,怎么能暂时离开你呢? 原州刺史这个职位,只是个小事。 你要是认真做事,我心里就踏实了。” 于是就让李远的哥哥李贤代理原州刺史的职务。

沙苑之战,李远功劳最大,被升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爵位晋升为阳平郡公,食邑三千户。 接着又跟随独孤信去东边征讨,最后进入洛阳。 结果被东魏将领侯景等人围困。 皇上亲自赶到,才解了围。 河桥之战时,李远和独孤信担任右军,战事不利,他们撤退了,李远被任命为大丞相府司马。 国家大事,李远都参与其中,但他为人谨慎,从不争权夺利,好像这些事情都与他无关一样。

当时河东地区刚刚收复,民心尚未安定,皇上对李远说:“河东是国家的战略要地,没有你,没人能安定那里。” 于是任命李远为河东郡守。 李远在那里大力推行良好风俗,鼓励农业生产,打击犯罪,同时加强防御。 不到一个月,百姓都非常拥戴他。 皇上很高兴,还专门写信慰问他。 后来李远被征召回朝,担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魏国建立东宫后,李远被任命为太子少傅,不久又升迁为太子少师。

高仲密,东魏北豫州刺史,想带着整个州投降我们。当时,齐神武(指高欢)正带兵驻扎在河阳,那地方离北豫州可远着呢!咱们的大军要过去支援,实在太难了,将领们都觉得这仗不好打。李远说:“北豫州离敌人的地盘太远了,高欢又堵在河阳,按常理来说,确实很难救援。但是打仗讲究速度,要抓住机会。古人说得好:‘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如果我们用奇兵出其不意,说不定能成功。就算有胜有负,这都是兵家常事。要是光顾着犹豫不决,那就永远没希望了。”

太祖一听,觉得李远说的还算靠谱,就高兴地说:“李万岁说的,还算有点道理。”于是,就封李远为行台尚书,让他先带兵东进,自己随后率领大军跟上。李远就偷偷地带兵去了北豫州,把高仲密给拿下,带回来了。接着,他又跟着太祖一起在邙山打仗。那仗打得不太顺利,李远一个人把自己的部队整理好,殿后保护大军撤退。后来,他又被任命为都督义州、弘农等二十一州的军事长官。

李远很擅长安抚百姓,很有谋略,打仗和守城都非常厉害。他总是对边境以外的人很好,让他们当间谍,敌人的任何动静,他都能事先知道。就算有些间谍因为泄露情报被敌人杀害了,他也不后悔。他就是这么得到人心的。有一次,他在莎栅打猎,看到草丛里一块石头,以为是兔子,就射了一箭,箭镞射进去一寸多深。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块石头!太祖听说后觉得很惊讶,还特地写信给他:“以前李广将军也做过这种事,你今天也这样,真是名垂青史啊!就算熊渠(古代善射者)的名声,也比不上你啊!”

东魏的将军段孝先带着两万步骑兵浩浩荡荡地朝宜阳进发,说是送粮,其实是想偷偷摸摸地探探虚实。高欢(太祖)早就看穿了他的小算盘,派兵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缴获了他们的辎重和武器装备,段孝先灰溜溜地逃跑了。高欢不仅赏赐给他战马、金带、床帐、衣被等等,还赏赐了他两千匹锦缎,并且封他为大将军。没过多久,又升他做了尚书左仆射。

高欢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后,高欢对高欢说:“我啊,一个出身秦陇的粗人,没什么特别的才能和本事,平生最大的愿望也就是当个郡守。多亏了赶上好时候,才能在您手下效力。您地位越高,我的官职也跟着水涨船高,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现在我位高权重,爵位也超过了通侯,还被委以重任,生杀予夺全在我手里。这不仅仅是暂时的荣华富贵,也足以光宗耀祖了。但是,尚书仆射这个职位可是朝廷的要职,您现在这样赏赐我,反而像是加重了我的罪责。如果您想保全我,就请收回成命吧。”高欢说:“你的功劳和品德都非常好,朝廷上下都对你赞赏有加,大家一致推举你,没什么好推辞的。再说,我和你之间的关系,就像亲兄弟一样,哪能在官位上斤斤计较,这样太辜负我的期望了。”高欢坚持己见,高欢没办法,只好接受了任命。高欢又把自己的第十一子高达许配给了高欢的女儿,这高达可是未来的代王啊!可见高欢对高欢的器重和信任。

那时候,高欢的嫡长子还没被立为太子,长子高洋(明帝)已经成年且有德行;而嫡子高湛(孝闵帝)年纪还小。高欢就召集大臣们说:“我想立嫡子为太子,怕大司马独孤信会有意见。”(独孤信是高洋母亲的父亲)。大家都不说话,没人敢吭声。高欢这时站出来说:“立嫡子为太子而不是立长子,这是礼法明确规定的。高洋是世子,您有什么好怀疑的?如果是因为独孤信您才犹豫,那就把他杀了!”说着,高欢拔出刀来,站了起来。高欢也站了起来,说:“何至于此!”独孤信连忙自己解释了一番,高欢这才把刀放下。于是,所有大臣都同意了高欢的意见。高欢出来后,向独孤信道歉说:“处理这种大事,不得不如此。”独孤信也向高欢道谢说:“今天多亏了你,才解决了这场大争论。”之后高欢被任命为六官之一的小司寇。高湛即位后,高欢被晋升为柱国大将军,食邑一千户,再次镇守弘农。

远子植啊,在高祖皇帝当政的时候,就已经做到相府司录参军了,那是管朝政的大官。后来晋王宇文化及掌权了,远子植担心自己不被重用,就偷偷地计划着要杀掉宇文化及。这事儿《孝闵帝纪》里都写着呢。结果计划泄露了,宇文化及知道了,就把他外放到梁州当刺史去了。没多久皇帝被废了,宇文化及又把远和子植召回京城。远害怕出事,犹豫了很久,最后说:“大丈夫宁可为国捐躯,成为忠义之鬼,也不能做个叛逆的臣子!”于是就回去了。

到了京城后,宇文化及因为远功劳大,名声好,还想饶他一命。就把他叫来见面,说:“你儿子竟然有反叛的阴谋,不只是想杀我保命,而是要危及整个国家社稷!叛逆贼子,理应同罪,你赶紧想想办法吧!”然后就把子植交给远。远一直很疼爱子植,子植又很会说话,就说自己根本没这计划。远也信以为真了。第二天早上,远要带子植去见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却说子植已经死了,还问远:“阳平公你这是干嘛呢?自己跑来了?”旁边的人说:“子植也在门外呢!”宇文化及大怒:“阳平公你这是不相信我啊!”就把子植叫进来,还让远一起坐下,让皇帝当着远的面和子植对质。子植辩解不过,对皇帝说:“我本来就是想这么做的,是为了安定国家,是为了您啊!现在弄成这样,还有什么好说的?”远一听这话,直接就一头栽倒在床上,说:“既然这样,我理应万死!”于是宇文化及就杀了子植,还逼着远自杀。那年远五十一岁。子植的弟弟叔谐、叔谦、叔让也都死了,其他的弟弟因为年纪小才活了下来。

建德元年,晋王宇文化及被杀了,朝廷下诏说:“故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阳平郡开国公远,早年蒙受朝廷重用,早早就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朝中参与军国大事,在外镇守边疆,为国家尽忠。他一心为皇家效力,却不幸遭遇横祸。我们念及他的忠贞和良善,追思他的不幸遭遇,感到无比悲痛。应该给他加封赏赐,来表彰他的忠义。”于是追赠他原来的官职,又加封他为陕、熊等十五州诸军事、陕州刺史,谥号为“忠”。隋朝开皇初年,又追赠他上柱国、黎国公,食邑三千户,改谥号为“怀”。子植和他的几个弟弟,也都追赠了官职和谥号。

植弟基,字仲和,从小就名声很好,长得漂亮,仪表堂堂,很会说话,还博览群书,尤其擅长骑马射箭。高祖皇帝召见了他,觉得他很优秀,就让他娶了义归公主。大统十年,他升任员外散骑常侍。后来因为父亲的功劳,被封为建安县公,食邑一千户。他一路升迁,当上了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通直散骑常侍,还担任大丞相的亲信。没多久,他又升任大都督,爵位也升到了清河郡公。

高祖皇帝当初是靠着扶危济困、平定叛乱才掌握大权的,他的权力甚至凌驾于皇帝之上。等到魏废帝继位后,他们之间的猜忌越来越深。当时高祖皇帝的几个儿子都还小,章武公和中山公分别在东西两边镇守,高祖皇帝就把希望寄托在女婿们身上,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心腹。基和义城公李晖、常山公于翼等人,都被任命为武卫将军,负责掌管禁卫军。皇帝很忌惮他们,所以他们密谋的事情很快就泄露了。

魏恭帝继位后,基被任命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还加封散骑常侍,爵位也升到了敦煌郡公。不久之后,他又升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被封为阳平国世子。六官制度建立后,他被任命为御正中大夫。孝闵帝即位后,他被外放到海州做刺史。

后来因为他的哥哥植被抓起来了,按律例他也应该被处死。但是因为他娶了公主,而且他的叔父穆公也为他求情,所以最终免于一死。武成二年,他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因为被贬谪外放,他一直忧心忡忡,觉得怀才不遇。保定元年,他在任上去世,年仅三十一岁。他的叔父申公穆非常疼爱他,每次哭他都悲痛欲绝,对亲戚说:“好孩子离开我了,我们家门还能兴旺吗?”宣政元年,追赠他使持节、上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曹徐谯三州刺史、燉煌郡公的爵位,谥号为孝。他的儿子威继承了他的爵位。

他的儿子威,字安民,最初担任右侍上士,后来一路升迁,做到开府仪同三司,又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成为阳平郡公。他跟随高祖皇帝平定齐国,因为功劳被授予上开府、军司马的职位。宣帝即位后,他被提升为大将军,然后外放到熊州做刺史。大象年间,他官至柱国。

史官说啊,李贤和他的兄弟们,赶上乱世,生活在战乱之中,他们的志向和策略都很远大,忠诚勇敢,奋勇杀敌,多次身处险境,可是功劳却没记录在王府的功劳簿上,官职也不过是州郡的小官。等到遇到好时机,得到皇帝重用,有的被派到重要的部门工作,有的在军中四处奔波,都受到了皇帝的恩宠,得到了国家的重用,都获得了很高的爵位,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于是他们都能兼任文武官职,名声内外皆知,地位显赫,荣耀了家族,子孙后代也兴旺发达,当时他们的显赫程度,无人能比。从周朝到隋朝,他们家族成为西京最显赫的家族,即使是汉朝的金日磾、张敞家族,也比不上他们。

然而,太祖皇帝刚死,继承皇位的皇帝年纪还小。朝中功臣们放纵权力,边境上还有强大的敌人。晋公作为太祖皇帝的养子,承担起治理天下的重任,成功地安抚了国家,铲除了异己,革除了魏朝的弊政,建立了周朝,使国家内外都安定下来。他的功劳已经很显著了,但他的过错还没有显现出来。李植在先朝受到重用,长期参与朝政,他担心自己的权力会被削弱,害怕将来不被重用,于是就产生了这个阴险的计划,编织了这个阴谋,用小聪明去算计大事,离间君臣关系。皇帝没有汉昭帝那样的英明,大臣又有像上官桀那样的人告状。嫌隙一旦产生,祸乱也就因此而起。李植挑起了宰相反叛之心,导致了闵帝被废杀的惨剧,这就是李植造成的。李远既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也没有远见卓识,因此被诛杀,并非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