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孙是伊川人。他爷爷李伯扶,在魏太和年间,参加攻打悬瓠的战役立了功,后来当上了汝南郡守。他爸爸李长寿,性格强悍,很厉害,还会武功。年轻的时候就跟蛮族首领混在一起,经常被邀请去攻打关南地区。孝昌年间,朝廷担心他会造反,就给他封了个防蛮都督的官职,还给了他一些权力,想安抚他。李长寿觉得这是个机会,可以得到重用,所以就尽全力防备蛮族,伊川附近一段时间内盗贼都消停了不少。

永安年间以后,盗贼又开始多了起来,李长寿就招募那些逃亡的士兵和流民,手下的人越来越多。魏朝皇帝看重他的实力,就对他好一点。后来就给了他持节、大都督的职位,让他驻守张白坞。之后又升任河北郡守,再升任河内郡守。他去哪儿,哪儿就听说他很厉害,因为他经常能抓住那些贼寇,立了不少功劳。后来被封为卫大将军、北华州刺史,还被封为清河郡公。魏孝武帝西迁的时候,李长寿带领义军抵抗东魏,孝武帝很高兴,又让他当了颍川郡守,后来又升任广州刺史。东魏派行台侯景带兵攻打广州,李长寿人少,城池被攻破了,最后战死了。大统元年,朝廷追赠他太尉、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冀定等十二州诸军事、定州刺史等一系列官职。

李延孙也一样,很厉害,很有当将军的才能。年轻的时候就跟着他爸爸李长寿一起打仗,因为勇敢而闻名。一开始是直阁将军。后来贺拔胜当了荆州刺史,就推荐李延孙当都督,在鵶路地区平定叛乱,也立了不少功。他爸爸李长寿死后,李延孙就回来了,把父亲的手下都聚集了起来。

魏孝武帝西迁后,好多朝廷官员都逃难去了。广陵王欣啊、尚书长孙稚啊、颍川王斌之啊、安昌王子均啊,还有建宁王、江夏王、陇东王这些王爷,以及一大堆官员,都带着家眷投奔了侯延孙。侯延孙呢,就带着人保护他们,还送了不少珍宝,把他们都安全送到了关中。

北齐神武帝很生气,就派慕容绍宗带兵从好几条路进攻侯延孙。侯延孙鼓舞士气,带兵打仗,结果大获全胜,还当场砍了北齐的扬州刺史薛喜。这下子,侯延孙的义军声势更大了。朝廷就封他做京南行台、河南道行军节度使、广州刺史。没多久又升官了,成了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还被封为华山郡公。侯延孙担负着这么重要的责任,一直想着要收复洛阳和伊州,经常以少胜多,把敌人吓得够呛。

可惜的是,大统四年,他被自己的长史杨伯兰给害死了。后来朝廷追赠他司空、冀州、定州等六州刺史的官职。他儿子侯人杰,继承了祖辈和父亲的优秀品质,官做到开府仪同三司、和州刺史,还被封为颍川郡公。侯延孙的弟弟侯义孙,也做到开府仪同三司。

韦祐,字法保,是京兆府山北人。从小就因为字写得好而出名。他们家世代都是当地有名望的大户人家。他爷爷韦骈是雍州主簿。韦法保的父亲韦义做过前将军、上洛郡守。魏大统年间,因为韦法保立了功,朝廷追封他父亲为秦州刺史。韦法保年轻的时候喜欢结交游侠,为人正直,话不多。他交往的朋友,大多都是些轻浮、狡猾、亡命之徒。但凡有人遇到困难向他求助,他都会尽力帮助,即使多次被官府通缉,也从不改变自己的行为。他父亲去世后,他孝敬母亲和兄长,非常有名。他很敬佩李长寿,于是娶了李长寿的女儿,并在关南居住。正光年间,天下大乱,很多王公贵族都逃难,投奔他的不少,都得到了他的保护,因此受到很多达官贵人的敬重。朝廷就让他做了员外散骑侍郎,又加封轻车将军。魏孝武帝西迁后,韦法保从山南赶到行在,被任命为右将军、太中大夫,封固安县男,食邑二百户。

长寿死了以后,他儿子延孙带着长寿剩下的军队,继续守卫东边。朝廷担心延孙兵力太少,守不住,就派法保当东洛州刺史,给他配了几百兵,去支援延孙。法保到了潼关,弘农郡守韦孝宽跟他说:“你这次出征,恐怕很难活着回来啊。”法保说:“古人说,不进虎穴,焉得虎子?危险不危险,谁说得准呢?就算为了国家牺牲了,我也没什么好后悔的!”说完就加快速度赶路。东魏陕州刺史刘贵带着一千多步兵骑兵来拦截他。法保命令手下士兵组成圆阵,一边打一边往前走。走了几天,终于和延孙的军队会合了,他们一起在伏流设下营寨。没过多久,高祖就召法保和延孙回朝,赏赐了很多东西,还封法保为大都督。四年后,又让他当了河南尹。

延孙被害后,法保就率领自己的军队,占据了延孙以前的营寨。他经常和敌人打仗,每次都冲在最前面,一个人骑着马冲进敌阵,所以每次打仗都会受伤。有一次在关南和东魏人打仗,一支流矢射中了他的脖子,从嘴里穿了出来,当时就昏过去了。抬回营地后,过了很久才醒过来。九年后,他被封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镇守九曲城。后来侯景带着豫州来投降,法保带兵去见侯景。侯景想留住他,但法保怀疑侯景有二心,就坚决拒绝了,回到自己的驻地。十五年,法保被加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不久又晋升为公爵。

有一次,东魏派军队送粮草到宜阳,法保偷偷地去埋伏他们。追击了几十里,因为兵力不足,打不过敌人,被流矢射中,死在了战场上。死后被追谥为庄。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到建德年间,官位做到开府仪同大将军、阎韩防主。

韩雄,字木兰,是河南东垣人。他爷爷韩景,在魏孝文帝时期做过赭阳郡守。韩雄从小就胆子大,力气超群,擅长骑马射箭,很有将领的才能和谋略。魏孝武帝西迁后,韩雄就心怀壮志,渴望建功立业。大统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带着六十多个人在洛阳西边起兵,几天功夫,队伍就发展到了一千多人。他和河南行台杨琚互相配合,互相掩护。他们经常袭击东魏,战无不胜。韩雄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州县的军队都抵挡不住他们。东魏洛州刺史韩贤上报了这件事,邺城就派他们的军司慕容绍宗带兵和韩贤联合起来讨伐韩雄。

打了好多回合,韩雄的兵都快打光了,他的哥哥和妻子都被韩贤抓住了,眼看就要被杀头。韩贤派人告诉韩雄:“你要是来投降,他们就都能免死。”韩雄和他的亲信商量说:“我奋不顾身,想要建立功名,本来就是为了报效朝廷,光宗耀祖。现在要是忍着不去,别人会怎么看我?等他们放了我的家人之后,再想办法也不迟。”于是,韩雄就去了韩贤的军营,跟着韩贤回了洛阳。然后,他暗中拉拢韩贤的手下,想袭击韩贤。结果事情败露了,韩雄就逃跑了。

那时候北周太祖宇文泰在弘农,韩雄就跑去拜见他。宇文泰很欣赏他,封他为武阳县侯,食邑八百户。然后派韩雄回老家,让他继续招兵买马,准备再干一番事业。“ **封武阳县侯,邑八百户。**” 韩雄于是又招集了一批义军,攻打洛州。东魏洛州刺史元湛放弃洛州,逃到了河阳,洛州长史孟彦打开城门投降了。没多久,独孤信的大军也到了,韩雄就跟着独孤信进了洛阳。当时东魏将领侯景等人围困蓼坞,韩雄打败了他们。他还跟着太祖宇文泰在河桥打仗。“ **太祖嘉之,**” 战争结束后,韩雄继续镇守洛阳西边。他被任命为假平东将军、东郡守,后来又升迁为北中郎将。

在邙山之战中,太祖宇文泰命令韩雄率领军队在狭窄的山路上拦截齐神武帝高欢。高欢大怒,命令三军合力攻击韩雄。韩雄冲破包围,才得以脱险。“ **神武怒,命三军并力取雄。雄突围得免。**” 之后,韩雄被任命为东徐州刺史。因为韩雄多年来劳苦功高,太祖宇文泰把他召进朝廷,多次赏赐慰劳他,然后又派他回到州里任职。

话说东魏有个东雍州刺史叫郭叔略,跟西魏接壤,老是给西魏找麻烦。西魏的宇文雄暗中计划对付他,就带了十个骑兵,晚上偷偷摸摸地潜入东魏境内,埋伏在路边。然后派都督韩仕去郭叔略的城东,穿着东魏的衣服,假装是从河阳叛逃投奔西魏的。郭叔略一听,赶紧骑马出去迎接,结果宇文雄从后面射了他一箭,又补了一箭,直接把郭叔略给杀了。

因为这一战,宇文雄升官加爵,被任命为河南尹,封公,还当上了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散骑常侍。没多久,他又升了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河南邑中正。后来孝闵帝登基,宇文雄又升了新义郡公,地盘也扩大了,一共三千八百户,皇帝还赐给他宇文这个姓。到了西魏世宗二年,他又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中徐虞洛四州诸军事、中州刺史。

宇文雄长期在边境带兵,对敌人的情况非常了解。每次带兵深入敌境,都不怕吃苦。前后打了四十五仗,虽然有时胜有时负,但是他的气势越来越强,东魏都很怕他。天和三年,宇文雄在镇守的地方去世了,死后被追赠为大将军、中华宜义和五州诸军事、中州刺史,谥号“威”。他的儿子宇文禽继承了他的爵位。

再说一个人,叫陈忻,字永怡,是宜阳人。他从小就骁勇善战,性格豪爽,长得又高又壮,大家都敬佩他,也怕他。魏孝武帝西迁之后,陈忻就在辟恶山召集了几十个勇敢的年轻人,去袭击东魏,同时暗中派人向西魏表示归顺。

公元535年,他被授予持节、伏波将军、羽林监、立义大都督等职务,还被封为霸城县男。三年后,也就是公元537年,高祖收复弘农,东魏阳州刺史段琛丢下城池逃跑了。他带领义军在九曲道设伏,大败段琛,杀伤了很多敌人,还活捉了新安县令张祗。高祖很欣赏他的忠诚和功绩,让他代理新安县令。后来独孤信进军洛阳,他跟李延孙一起担任先锋,协助独孤信守卫金墉城。河桥之战失利后,他们随军西撤,他又继续代理新安县令。

东魏派当地人牛道恒担任阳州刺史,他率兵将其击败,因此被晋爵为子。他经常跟随崤山以东的将领镇守伊洛地区,屡立战功。公元541年,他和李远一起迎战高仲密,又参加了邙山之战。大军西撤后,他又和韩雄等人依托山势,攻破了东魏的三座城池,斩杀了金门郡守方台洛,因此增加了六百户的食邑,随后又代理宜阳郡令。东魏又派刘盆生担任金门郡守,他又将其斩杀。之后,他被任命为镇远将军、魏郡守。没多久,他又被授予使持节、平东将军、显州刺史的职务。高祖认为他在敌境威名远播,便让他留在边境镇守,没有让他赴任。

公元542年,侯景修筑九曲城,他率领军队拦截,活捉了宜阳郡守赵嵩和金门郡守乐敬宾。公元545年,他跟随李远平定了九曲城,被授予帅都督的职位。东魏将领尔朱浑愿率领三千精骑进攻宜阳,他和诸将率领轻骑兵拦截,尔朱浑愿最终退兵。公元547年,他被任命为宜阳郡守,并加都督、抚军将军的称号。公元548年,他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他和齐军将领东方老在石泉交战,大获全胜,俘获甚众。当时东魏每年都派兵运送粮食到宜阳,他总是率领军队拦截,每次都能缴获大量物资。

公元550年,尉迟迥(忻字)跟斛斯琏他们一起,在九曲跟齐国的将军段孝先打了一仗,把他们打得大败。

第二年,尉迟迥升官了,当上了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还加了个侍中的职位。同年,他又被封为宜阳邑大中正,皇帝还赐给他尉迟这个姓氏。皇上觉得尉迟迥的功劳很大,就追封他的祖宗和父亲为仪同三司,爷爷当齐州刺史,爸爸当徐州刺史。

当时东魏的洛州刺史独孤永业,号称很有智谋,经常在边境上活动,神出鬼没的,让人捉摸不透。尉迟迥和韩雄他们就派人暗中监视独孤永业的一举一动,只要齐国的军队一来,他们就立刻出击,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所以独孤永业非常害怕尉迟迥他们,不敢再过来骚扰了。

孝闵帝即位后,把尉迟迥召进朝廷,封他为伯,没多久又升为许昌县公,还增加了1000户的封地。公元550年,尉迟迥被任命为熊州刺史,封地总共增加到2600户。他还和敕勒庆一起打败了齐国的将军王鸾嵩,又跟着陆通将军一起收复了石泉城。公元557年,尉迟迥在任上去世了。

尉迟迥和韩雄是姻亲,从小就关系很好,一起在边境上带兵三十多年,每次打仗,两个人总是互相支援,配合得非常默契。所以才能多次战胜强敌,保住了功名。虽然两个人都很厉害,但论射箭的准头,尉迟迥不如韩雄;论花钱笼络人心,韩雄又不如尉迟迥。尉迟迥死的时候,将士们都非常感激他的恩情,个个都悲伤不已。他的儿子尉迟万敌继承了他的爵位。朝廷知道尉迟迥深受士兵爱戴,就让尉迟万敌继续统领他的军队。

魏玄,字僧智,是山东任城人。他家祖上六代,曾祖父魏休在晋朝做过鲁郡太守。永嘉年间,晋室南迁,他们一家就定居在了江南。他父亲魏承祖,在魏景明年间,从南齐回到北魏,在今河南新安安家落户。魏玄从小就性格豪爽,很有胆识。普泰年间,他被朝廷任命为奉朝请,经常跟随军队和梁朝军队作战。永安初年,因为战功,被授予征虏将军、中散大夫的官职。

后来,魏孝武帝西迁,东魏又北迁,人心惶惶,大家都在琢磨着往哪儿去。魏玄就带头在关南招募乡里壮丁,建立义军。他跟着韦法保一起,在关口跟东魏司徒高敖曹打仗。等独孤信攻入洛阳后,魏玄被编入行台杨琚的队伍,负责防守马渚,又一次跟高敖曹交战。从那以后,他总是率领乡兵抵抗东魏,前后打了十多次仗,次次都有功劳。

邙山战役,魏军战败,宜阳、洛州都落入东魏手中。崤山以东那些起义的人,心里都各有打算。而魏玄的母亲和弟弟都在宜阳。魏玄觉得忠孝不能两全,就率领义军回到关南,安抚百姓。魏太祖亲自写信慰劳他,任命他为洛阳令,封他为广宗县子,食邑四百户。大统十三年,他跟开府李义孙一起攻克了伏流城,又攻下了孔城,然后他和李义孙一起镇守那里。不久,他又调任伏流镇守。大统十四年,他被任命为帅都督、东平郡守,后来又升任河南郡守,官职也升为大都督。大统十六年,洛阳安阳人雍方隽在郡外叛乱,他率领一千步骑,自称行台,攻破了好几个郡县,还抓了当地官员。魏玄就率领弘农、九曲、孔城、伏流四城的军队,把雍方隽平定了。魏恭帝二年,他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孝闵帝登基后,李玄被封为伯,领地增加了,一共九百户人家。保定元年,他被调到蛮谷镇守。四年后,他又升职了,当上了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且调到阎韩镇守。之后,他还跟着尉迟迥一起围攻洛阳。

天和元年,陕州总管尉迟纲派李玄带着仪同宇文能、赵乾等人,一共五百步兵骑兵,在鹿卢交南设伏,准备袭击东魏洛州刺史独孤永业。独孤永业手下有两万多人马,李玄就派了五名骑兵去侦察,结果跟敌人撞上了,立刻就打了起来,打死了几十个敌人,还缴获了不少战马、盔甲和长矛,独孤永业最后灰溜溜地撤退了。两年后,李玄被封为侯,又担任了白超防主。三年后,他升任熊州刺史,因为他的政绩很好,老百姓都很拥护他。四年后,他又升任和州刺史、伏流防主,并且被封为公。五年后,齐国的将军斛律明月率领大军进攻宜阳,声势浩大,李玄带兵抵抗,每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后来,李玄因为生病,死在了任上。

史书上评价说:周齐两国争霸,边境到处都是战乱,镇守边关要塞,是武将的职责。李延孙等人凭借他们的勇猛和谋略,承担了保卫城池的重任。虽然他们像灌婴那样送瓜果药品犒劳士兵,有点不如古代贤臣,但是他们能够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抵御敌人,足以和古代的英雄们相比肩。他们能够在伊洛地区观测敌情,坚守崤函要地,使得齐国放弃了西进的计划,周朝也减轻了东面防御的压力,这都是几位将军的功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