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御,字善通,祖上是安定人。后来因为在北方做官,就在武川定居下来,改姓为纥豆陵氏。他爷爷俟力提,跟着魏太祖打仗,官做到扬武将军、定阳侯。

梁御从小就爱学习,学习态度认真又讲究方法。长大后,他又特别喜欢骑射。后来尔朱天光西征,觉得梁御有胆识和谋略,就把他招到身边当助手,授予他宣威将军、都将的职位。他们一起平定了关中地区,梁御被提升为镇西将军、东益州刺史、第一领民酋长,封白水县伯,食邑三百户。之后又升迁为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后来跟着贺拔岳驻守长安。贺拔岳被害后,梁御和其他将领一起拥立了北周太祖。他跟着太祖去征讨侯莫陈悦,升迁为武卫将军。

北周太祖平定秦州和陇州后,正准备率兵东下,这时雍州刺史贾显度态度暧昧,暗中和北齐神武帝勾结。太祖稍微察觉到他的意图,就派梁御担任大都督、雍州刺史,让他率领先锋部队先行。梁御见到贾显度后,就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道:“魏朝已经衰败,天下大乱。高欢野心勃勃,图谋不轨,灭亡魏朝只是时间问题。宇文夏州(指宇文泰)英明神武,才略过人,正想稳定局势,恢复京师。您现在不抓住机会建立功勋,反而犹豫不决,恐怕灾祸很快就会降临啊!”贾显度听后,立刻出来迎接北周太祖,梁御顺利地镇守了雍州。之后,他被授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的官职。

大统元年,梁御升任右卫将军,进爵信都县公,食邑一千户。不久又担任尚书右仆射。他跟随太祖收复弘农,在沙苑之战中获胜,被加封侍中、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食邑增加到一千五百户。后来他又出任东雍州刺史。他为政清简,只抓大方向,老百姓都很称赞他。大统四年,他在任上去世。临终前,他只为国家尚未安定而感到遗憾,没有提及家事。朝廷追赠他太尉、尚书令、雍州刺史的官职,谥号武昭。

子睿继承了爵位。天和年间,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因为辅佐皇帝有功,被晋升为蒋国公。大象年间快要结束的时候,被任命为益州总管,并且加授柱国之职。子睿正准备上任,王谦却起兵造反,拒绝交接权力。于是朝廷又下诏书,任命子睿为行军元帅,去讨伐王谦,最终打败了他。子睿因此被晋升为上柱国。

接下来说一个人叫若干惠,字惠保,是代郡武川人。他祖上跟魏氏一起起兵,后来就以国为姓氏了。他父亲树利周,曾经跟随魏广阳王元渊征讨葛荣,战死沙场,死后被追赠为冀州刺史。

若干惠年纪轻轻,不到二十岁就跟随尔朱荣征战,平定了河北,击败了元颢,因为战功被任命为中坚将军。后来又作为先锋跟随贺拔岳西征,解除了岐州之围,活捉了万俟丑奴,平定了水洛地区,安定了陇右,每次战斗都立下大功。因此被封为北平县男,食邑二百户。他官职一路升迁,先后担任镇远将军、都督、直寝、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等到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后,若干惠和寇洛、赵贵等人一起拥立了太祖。随后又参与平定了侯莫陈悦的叛乱,被任命为直阁将军。

孝武帝西迁后,宇文泰被任命为右卫将军、大都督,晋爵为魏昌县伯,食邑五百户。后来他又出任北华州刺史,官职上又加了使持节、骠骑将军的头衔。大统初年,他被拜为仪同三司,爵位升为公,食邑增加到一千户。

在平定窦泰的叛乱中,他屡立战功,参与了收复弘农,攻破沙苑的战役,每次都是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因此,他又被加封为侍中、开府,爵位升为长乐郡公,食邑累计达到二千二百户。

大统四年,魏文帝东巡洛阳,在河桥与齐神武帝交战。宇文泰奋勇作战,大败齐军,俘获大量敌军士兵。大统七年,他升任中领军。高仲密率领北豫州投降西魏时,太祖宇文泰亲自率军迎接。大军到达洛阳,齐神武帝在邙山准备设伏拦截,太祖便将辎重转移到瀍曲,然后率军夜袭齐军。

战斗打响,宇文泰担任右军,与中军一起大败齐军,追击数里,俘获大量步兵。齐神武帝的军队集中在左军,军将赵贵等人抵挡不住西魏军的进攻,其他军队也跟着撤退。当时天色已晚,齐神武帝的军队多次来攻击宇文泰,宇文泰都将其击溃。到了半夜,齐神武帝的骑兵又来追击宇文泰,宇文泰这才下马,命令厨子做饭。吃完饭后,他对左右说:“死在长安,死在这里,有什么区别呢?”然后他竖起旗帜,吹响号角,收拢溃散的军队撤退。齐神武帝的追兵畏惧宇文泰,怀疑有伏兵,不敢逼近。

到达弘农后,宇文泰向太祖汇报了敌军的形势,为功亏一篑而惋惜,不禁悲叹不已。太祖对此非常赞赏。不久,他被任命为秦州刺史。还没到任,就被提升为司空。

宇文泰为人刚强正直,勇猛有力,相貌魁梧。他善于安抚将士,士兵们都很感激他,个个都想效仿他的忠勇。大统十二年,东魏将领侯景入侵襄州,宇文泰率兵将其击退。

第二年,侯景请求归附西魏,朝廷想要收复河南地区,于是让宇文泰以原官镇守鲁阳,以作声援。可惜的是,他因病去世,死在了军中。

话说这位惠将军啊,是众将领里年纪最小的。他很小就没了父亲,一直很孝顺地侍奉母亲,名声在外。有一次,太祖皇帝新修了一座射箭的堂子,请众将领去宴饮射箭。惠将军偷偷地叹了口气,说:“我母亲年纪大了,啥时候才能享上这样的福气呢?” 太祖皇帝听到了这话,当天就把那座射箭堂搬到了惠将军家里。可见太祖皇帝对他是多么看重啊!后来惠将军去世了,太祖皇帝为此哭了很久很久。等惠将军的丧事办的时候,太祖皇帝还亲自去祭奠,并追赠他原来的官职,还加封他为秦州刺史,谥号武烈。他的儿子凤继承了他的爵位。

惠将军的儿子叫凤,字达摩。他从小就沉稳老练,很有见识和胆识。北魏大统年间,他继承了他父亲的长乐郡公的爵位,还娶了太祖皇帝的女儿为妻。魏废帝二年,他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魏恭帝三年,他又被任命为左宫伯,没多久就被外放到洛州当刺史。后来又被征召回朝,担任大驭中大夫。到了保定四年,因为追认他父亲的功劳,他又被封为徐国公,食邑增加到五千户。建德二年,他被提升为柱国。

再说怡峰,字景阜,是辽西人。他本来姓默台,因为避难才改了姓。他爷爷高祖宽,是燕州辽西郡的太守。北魏道武帝时期,他率领全家人归顺朝廷,被封为羽真,赐爵长蛇公。他曾祖父文,当过冀州刺史。

话说高欢,字景峰,年轻的时候就参加过征战,以骁勇闻名。永安年间,他被授予龙骧将军的职位,担任都将,跟随贺拔岳一起征讨万俟丑奴。凭借战功,他被授予给事中、明威将军的官职,之后又升任征虏将军、都督,并被赐爵蒲阴县男。后来贺拔岳被害,高欢跟赵贵等人一起拥立高欢为首领。高欢的爵位也因此晋升为伯。当时,原州刺史史归还在为侯莫陈悦效力,高欢命令高欢和侯莫陈崇前去讨伐并将其擒获。

北齐神武帝高欢跟魏孝武帝关系紧张,魏孝武帝多次命令高欢派精兵入京护卫。高欢就派高欢和都督赵贵率领轻骑兵前往洛阳。到了潼关,正赶上魏孝武帝西迁,高欢就跟随高欢迅速返回洛阳,并收复了潼关。之后,高欢被任命为安东将军、华州刺史,不久又升任大都督。他在讨伐曹泥的战役中立下大功,进爵为华阳县公,食邑一千户。大统三年,他跟随高欢在小关击败窦泰。回师后,被任命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他又参与了收复弘农、攻破沙苑的战役,爵位也因此晋升为乐陵郡公。之后,他又与元季海、独孤信一起收复洛阳。高欢率领奇兵到达成阜,攻入城池,收编了城中百姓后返回。

东魏派行台任祥率领一万多步骑兵攻打颍川,高欢又只率领五百轻骑兵前去迎战并大获全胜,从此他的威名更加显赫,被加授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东魏围攻洛阳,高欢和元季海一起守卫金墉城。高欢到达后,围城被解,随即与东魏军队在河桥展开决战。当时高欢担任左军,战事不利,他和李远一起先行撤退,高欢因此班师回朝。朝廷下诏赦免了高欢的罪责,并任命他为东西北三夏州诸军事、夏州刺史。后来,他又与于谨一起讨伐刘平伏,参与了解玉壁之围,平定了柏谷坞,都立下了战功。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叛乱,高欢与独孤信一起讨伐了他。

大统十五年,东魏围攻颍川,高欢和赵贵前去救援。到达南阳后,高欢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岁。

峰将军是个胆识过人、很有领导力的武将,深得士兵爱戴,当时人称他为骁将。太祖皇帝为他惋惜了好久,追赠他华州刺史的官职,谥号襄威。他的儿子昂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朝廷后来追认了峰将军的功劳,封昂为鄯国公。峰将军的弟弟光,因为哥哥的功劳而被赐爵安平县侯,起初担任员外散骑常侍,后来升迁到司土中大夫、左武伯,最后出任汾州、泾州、豳州三州刺史,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并晋爵为龙河县公。峰将军另一个弟弟春,年轻时就很有名气,官至吏部下大夫、仪同三司。

刘亮,中山人,本来名叫刘道德。他爷爷刘祐连是魏朝的蔚州刺史;他父亲刘持真是镇远将军,兼领民酋长。魏朝大统年间,因为刘亮立下了大功,朝廷追赠他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恒州刺史的官职。

刘亮年轻时就很有气魄,足智多谋,长得又高大威猛,见到他的人都害怕。普泰年间,他作为都督跟随贺拔岳西征,解除了岐州之围,还击败了侯伏侯元进、万俟道洛、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许多叛贼,刘亮总是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因为战功卓著,他被任命为大都督,封广兴县子,食邑五百户。

侯莫陈悦害死了贺拔岳,刘亮和其他将领一起商议迎接高祖皇帝。侯莫陈悦被平定后,他的同伙、豳州刺史孙定儿仍然据州不降,泾州、秦州、灵州等州都响应孙定儿,兵力多达数万人,拥立孙定儿为首领,抵抗义军。太祖皇帝命令刘亮去讨伐他。孙定儿以为义军还远着呢,没怎么防备。刘亮就带着二十名骑兵,先在靠近城池的高地上竖起军旗,然后迅速冲进城里。孙定儿正在城里摆酒设宴,突然看到刘亮来了,大家都吓坏了,不知道怎么办。刘亮立刻指挥士兵斩杀了孙定儿,悬挂首级示众,向叛军下达命令。他还指着城外的高地上的军旗,命令两名骑兵:“去追赶大军!”叛军吓得魂飞魄散,立刻投降。于是,各州的叛贼都纷纷归顺了。

话说高祖皇帝建立了十二支军队,挑选将领来统领,宇文亮被任命为其中一支军队的将军。每次出征打仗,他总是和怡峰一起担任骑兵将领。后来魏孝武帝西迁,宇文亮因为迎接皇帝有功,被提升为使持节、右光禄大夫、左大都督、南秦州刺史。大统元年,因为收复潼关有功,他又升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被封为饶阳县伯,食邑五百户,不久又加封侍中。在擒获窦泰、收复弘农以及沙苑之战中,宇文亮都奋勇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之后,他被升为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爵位也晋升为长广郡公,食邑增加到两千户。后来因为母亲去世,他辞官回家守孝,期间非常悲痛憔悴。高祖皇帝很感叹他的孝心,对他非常疼爱,不久就让他复职了。

宇文亮因为勇敢善战而闻名,是当时有名的将军,而且他经常提出好的计策,都非常实用。高祖皇帝曾经对他说:“你文武双全,简直就是我的诸葛亮啊!”于是,高祖皇帝赐给他名字叫“亮”,还赐给他侯莫陈氏的姓氏。十年后,宇文亮被外放到东雍州担任刺史。他为政清廉,老百姓都很安居乐业。他在任职三年后,在州府去世,享年四十岁。他的遗体运回京城后,高祖皇帝亲自前往吊唁,哭着对大家说:“我的肱股之臣死了,我的心腹要托付给谁呢!” 然后,他还命令鸿胪卿负责他的丧事。死后,宇文亮被追赠为太尉,谥号为襄,并且被配享太祖庙庭。

他的儿子宇文昶,娶了高祖皇帝的女儿西河长公主。在大象年间,官至柱国、秦州和灵州总管。因为宇文亮的功劳,宇文昶被封为彭国公,食邑五千户。宇文亮的弟弟宇文靖,担任天水郡守;另一个弟弟宇文恭,官至开府仪同三司、饶阳县伯;最小的弟弟宇文幹,官至上仪同三司、褒中侯。

王德,字天恩,是代郡武川人。他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虽然没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但却以孝顺和友爱闻名。永安二年,他跟着尔朱荣去讨伐元颢,攻打河内,主动请缨第一个冲锋陷阵。因为战功被任命为讨夷将军,升爵为同官县子。后来又跟随贺拔岳讨伐万俟丑奴,平定了叛乱。 他又被另外封为深泽县男,食邑二百户,官职也升为龙骧将军、中散大夫。等到侯莫陈悦害死了贺拔岳之后,王德和寇洛等人一起拥立了北周太祖。 他的官职又升为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平凉郡守。王德虽然不识字,但在处理政务方面,判断果断,就连优秀的官员也比不上他。他管辖的泾州所属五个郡,他的政绩总是最好的。

魏孝武帝西迁的时候,因为王德在迎接孝武帝的过程中立了功,所以被晋封为下博县伯,食邑五百户,代理东雍州州事。他在州里没多久,百姓就非常怀念他。朝廷还赐他乌丸氏的姓氏。大统元年,他被任命为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升爵为公,食邑增加到一千户,官职又升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雍州刺史。此后,他经常跟随太祖出征,屡立战功。他还参与了在沙苑击败齐神武帝的战役,被加封为开府、侍中,进爵为河间郡公,食邑累计达到二千七百户。之前河渭地区羌族多次叛乱,因为王德威名远播,深受羌族百姓的拥戴,所以被任命为河州刺史。王德治理地方很有办法,羌族都归顺了他。十三年,他被授予大都督,负责灵州、显州、三州、五原、蒲川二镇的军事。十四年,他被任命为泾州刺史。最后在任上去世,谥号为“献”。

王德为人厚道,为人谨慎廉洁,言行举止都很端正。他母亲活到一百多岁,在他死后才去世。

他的儿子庆,小名叫公奴,为人谨慎厚道。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当初王德的父亲去世时,家里很穷,没有钱安葬,他就把儿子公奴和一个女儿卖掉来筹措丧葬费用。后来因为战乱,父子失散了。直到王德在平凉才找到了他们,于是给他改名为庆。

史书上说啊,梁御他们这些人,本来就有当大将的才能,身上也充满了勇敢的气势。赶上天下大乱的时候,他们就四处征战,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可是功名却还没立起来。后来,天下要兴盛了,他们参与了国家的创建和规划,出力不少,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这才得以和灌婴、郦商这些人并驾齐驱,和张良、徐庶这些人一样出名,可以说是赶上了好时候。可惜的是,他们中年就去世了,远大的志向还没来得及实现,真是太可惜了!

惠、德他们本来就以果敢勇敢出名,但是他们又能做到孝顺父母,这太难得了!史书上对他们的评价已经很高了,还有什么话可以再加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但是他们做到了,这真是不同寻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