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盟,字子仵,是明德皇后的亲哥哥。他祖上是乐浪人,六世祖波是前燕的太宰,爷爷珍是魏朝的黄门侍郎,死后被追赠为并州刺史、乐浪公。他爸爸罴是伏波将军,因为是良家子弟,被派去镇守武川,后来就在那里安家了。
魏正光年间,六镇起义,拔陵攻陷了很多地方,王盟也被卷了进去。拔陵起义失败后,王盟就流落到了中山。孝昌初年,他被任命为积射将军,跟着萧宝夤西征。萧宝夤造反,王盟就躲藏起来,观察形势变化。等尔朱天光进入关中,王盟就投靠了他。后来,他跟着贺拔岳当先锋,活捉了万俟丑奴,平定了秦州和陇州的叛乱,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英勇无比。 他被封为征西将军、平秦郡守。后来,北魏要讨伐侯莫陈悦,就征召王盟去原州,任命他为留后大都督,镇守高平。侯莫陈悦被平定后,他又被任命为原州刺史。
魏孝武帝到长安后,封王盟为魏昌县公,食邑一千户。大统初年,他又被加封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三年后,他被征召为司空,不久又转任司徒。他还曾迎接魏文帝的悼后从柔然返回。之后,他又被加封为侍中,然后升迁为太尉。魏文帝东征时,任命他为留后大都督,负责雍州事务,节制关中各路军队。 赵青雀叛乱时,王盟和开府李虎一起护送魏太子到渭北驻扎。叛乱平定后,王盟被晋爵为长乐郡公,食邑增加到三千户,还被赐姓拓王氏。东魏入侵汾川,包围玉璧,王盟担任左军大都督,镇守蒲坂。战争结束后,他被升迁为太保。九年后,他又被晋升为太傅,并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王盟为人风度翩翩,仁慈爱民。虽然位高权重,礼仪超过群臣,但他始终谦虚谨慎,从不仗势欺人。魏文帝非常尊重他,王盟生病的时候,魏文帝多次前往探望,亲自询问他的需要,可见他对王盟的礼遇之深。大统十一年,王盟去世,追赠本官,谥号孝定。
王励,字丑兴,是个忠诚果敢、很有能力的人。十七岁那年就跟随着太祖皇帝进军关中。太祖平定秦地和陇右,安定关中地区的时候,王励一直都在他身边侍奉。太祖曾经对他说:“当将军,能坐镇指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者为上,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者次之。”王励回答说:“我希望两者都能做到。”太祖听了哈哈大笑。不久,王励被任命为平东将军、散骑常侍,并被封为梁甫县公。大统年间,他担任千牛备身直长,主管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内寝,做事小心谨慎,一丝不苟。魏文帝曾经评价他说:“王励真是个一心一意为朝廷效力的好臣子啊!”
沙苑之战时,王励作为都督,率领禁军跟随太祖出征。他在左翼作战,和几十个部下用短兵器与敌人短兵相接,奋勇杀敌,挡在他面前的敌人死伤无数。王励本人也身负重伤,最终壮烈牺牲在战场上,那年他才二十六岁。太祖皇帝非常悲痛。追赠他使持节、太尉、领尚书令、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等官职,追封他为咸阳郡公,谥号忠武。他的儿子王弼继承了他的爵位,还娶了魏安乐公主,官至抚军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
王励的弟弟王懋,字小兴。当初太祖西征的时候,因为王懋年纪还小,就留在了山东。等到永安年间,他才进入关中与哥哥相见,从此也跟随太祖征战四方。大统初年,被赐爵安平县子,授予扬烈将军的官职。跟随太祖迎接魏悼皇后回朝后,被任命为城门校尉。魏文帝东征时,王懋以抚军将军兼太子左率的身份留守后方,不久又升任右率。后来,他历任尚食曲御、领左右、武卫将军等职。朝廷考虑到他之前的功劳,晋升他的爵位为公,增加食邑一千户,并将他提升为右卫将军。当时正值战事频繁,还没来得及办理丧事,按照规定应该穿素服戴孝,但王懋却穿着黑色丧服处理公务。等到太祖去世后,王懋上表请求辞官,想在家中尽孝守丧。魏文帝没有批准。此后,他官职一路升迁,最终官至大都督、散骑常侍、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左卫将军、领军将军。
他为人温和,做事小心谨慎。在宫里当差,十多年了,兢兢业业,从没犯过错。魏文帝对他非常赏识。废帝二年,他被任命为南岐州刺史,晋升为安宁郡公,食邑增加到两千户。魏恭帝二年,他又升迁为大将军、大都督。后来又担任小司寇,最后死在任上。他儿子悦继承了他的爵位,官至大将军、同州刺史,改封济南郡公。
他盟兄弟子显,从小就聪明伶俐,性格沉稳,话不多。一开始在太祖帐下当都督,后来一步步升迁,当上了奉车都尉、宁朔将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燕朔显蔚四州诸军事、燕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卿、凤州刺史,被赐爵洛邑县公,最后晋升为大将军,死后他的儿子谊继承了他的爵位。
他儿子谊,性格豪爽,很有抱负,深受高祖的信任和重用。年轻时就担任要职,受到当时的重视,官位做到柱国、平阳郡公。宣帝即位后,他又被封为扬国公,拜为大司空。大象年间,他担任襄州总管、上柱国。
贺兰祥,字盛乐。他祖上跟魏朝一起兴起,有个叫纥伏的人,是贺兰莫何弗的后代,因此就以贺兰为姓。后来他的祖上有人作为良家子弟在武川镇守,就在那里定居了。他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有名气,受到乡里人的尊敬。他娶了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保定二年,追赠他为太傅、柱国、常山郡公。
十一岁的时候,李祥就成了孤儿,但他守丧非常合乎礼仪。他从小在舅舅家长大,深受太祖皇帝的喜爱。即使在军营里,太祖也经常请来儒生,教他读书学习。太祖刚进入关中时,李祥和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太祖还派人把李祥接来,这事儿《晋公护传》里都记载着呢。
十七岁那年,李祥正式入朝为官,担任奉朝请,还被加封为威烈将军。李祥从小就胆子大,有志气,一心想建功立业。没多久,他就升任都督,经常在皇帝身边侍奉。他跟着平侯莫陈悦平叛,又迎接魏孝武帝回朝。因为这些功劳,他被封为抚夷县伯,食邑五百户。之后,他又参加了潼关之战,俘虏了东魏将领薛长瑜;攻打回洛城,也成功攻克了。战后,他被任命为左右直长,晋爵为公,食邑增加到一千三百户。
大统三年,他跟随仪同于谨攻打杨氏壁,李祥第一个冲上城墙,成功攻克了。之后,他升任右卫将军,还被加封持节、征虏将军。沙苑之战的时候,朝廷命令李祥留守京城。因为这次留守的功劳,他又增加了八百户食邑,接着被任命为镇西将军。大统四年,魏文帝东征,李祥率军参加了河桥之战,因为战功被加封为使持节、大都督。大统八年,他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大统九年,他跟随太祖在邙山与东魏作战,被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还被加封为侍中。
大统十四年,他被任命为都督三荆南襄南雍平信江随二郢淅十二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并晋爵为博陵郡公。在此之前,李祥曾经代理过荆州刺史的职务,虽然时间不到一个月,却已经实施了不少惠民政策,深受百姓爱戴。这次再次前往荆州,百姓们都很高兴。因此,汉南地区的流民纷纷背井离乡来到荆州,每天都有上千人。附近的蛮夷部落也都纷纷前来归附。李祥妥善地安抚他们,大家都对他很满意。那年夏天特别热,李祥亲自巡视境内,了解政务的得失。他发现有人挖掘古墓,暴露骸骨,就责备当地官员说:“这哪里是什么仁政啊!”于是下令将骸骨收殓安葬,当天就下起了大雨。那一年,荆州大丰收。荆州以前有很多古墓,当地人喜欢挖掘古墓,这件事之后,这种风气就消失了。
祥啊,虽然是太祖的亲戚,为人却非常清廉俭朴。他管辖的州,南边紧挨着襄阳,西边通往四川,盛产各种珍奇异宝。当时跟梁朝关系友好,双方人员往来频繁,公私赠送礼品很多,但他一样都没收。梁朝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很欣赏他的节俭,就送给他竹屏风、细麻布之类的物品,还有经史书籍。祥不好拒绝他的好意,就收下了,然后交给官府管理。后来太祖知道了这件事,又把这些东西赏赐给了祥。没多久,祥就被召回朝廷了。
过了十六年,他被任命为大将军。太祖看到泾河渭河灌溉的地方,渠道和水坝都破损了,就命令祥去修建富平堰,开渠引水,往东流入洛河。工程完成后,百姓都得到了好处。魏废帝二年,他到华州任职。后来华州改名为同州,祥仍然担任刺史。不久又升任尚书左仆射。六官制建立后,他被授予小司马的职位。孝闵帝即位后,祥被晋升为柱国,又迁任大司马。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政,祥和宇文护是宗族亲戚,从小关系就很好,国家大事,宇文护都和祥商量。后来诛杀赵贵,废黜孝闵帝,祥也出了大力。
武成初年,吐谷浑入侵凉州,朝廷命令祥和宇文贵一起领兵讨伐。祥就派他的军官给吐谷浑写信说:
夫二气既分,三才定位,树之以君,本为黔首,岂使悖义违道,肆于民上?昔魏氏不纲,群方幅裂,豺狼横噬,龟玉已毁,喁喁黔黎,咸坠涂炭。我先皇神武应期,一匡天下,东戡南剪,无思不服。天鉴有周,世笃英圣,遂廓洪基,奄荒万宇。固则神皋西岳,险则百二犹在。卿士师师,群后率职。故知三灵之所眷集,四隩之所来苏也。
(信件内容为原文,不作翻译)
那个国家,位置在西方边陲,是魏国的藩属。碰上中原战乱的时候,它就摇摆不定,观望我们的边境有没有漏洞。先皇忍辱负重,仍然保持着和他们的友好往来,想通过和亲来增进邻邦友好关系。但是那个国家却心怀鬼胎,多次违背盟约,还和我们的敌人勾结,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所以前几年才招致突厥的入侵。
从那时到现在,他们的侵略行为越来越恶劣,他们入侵了我们的姑臧,俘虏了我们河县的人民,毁掉了我们的庄稼,残害了我们的百姓。我们皇上既能用武力止戈,又能用仁德怀柔远方,他的恩德遍及天下,教化遍及四方。因为那个国家罪恶累累,祸患已满,所以皇上命令龚行九带兵讨伐。
这次出征的将士都是各个郡县的优秀子弟,都是三秦精锐部队,他们个个披坚执锐,聚集在龙沙。柱国、博陵公祥,地位尊贵,名望很高,文武双全,在朝廷上受皇帝的赏识,担任先锋;太傅、燕国公谨,才能出众,应对灵活,足智多谋,担任军师;柱国、化政公贵,早就威名远扬,善于运用各种战术,直接攻取龙涸,渡过南河。突厥和我们国家本来关系友好,却反过来与我们为敌,他们动员了所有的人民,聚集了所有的军队,像乌云一样涌来。
前些年,我们的军队西征,成都城没有守住;后来军队南下,江陵很快就平定了。我们开辟了数万里的疆土,设立了上千个州县,边远地区的人都害怕我们的威严,纷纷来朝贡。成败的关键,非常明显。如果他们能改过自新,深刻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君臣同心,诚心悔过,那么他们的爵位和官职都会得到提升,西域也会永远安定;如果他们继续犹豫不决,想拖延时间,那他们的国家就会灭亡,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会受到牵连,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也会寒心。希望他们好好想想,做出正确的选择。
后来,他与吐浑广定王、钟留王等交战,打败了他们。随后攻占了他们的洮阳、洪和两座城池,把那块地方设立为洮州。平定了西部的叛乱后,军队凯旋而归。他被晋封为凉国公,食邑万户。保定二年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追赠使持节、太师、同岐等十二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号为景。
七个儿子,个个都了不起,分别是敬、让、璨、师、宽、祥、隆。老大敬,年轻时就当了大官,还被封为化隆县侯,后来继承爵位做了凉国公,官做到柱国大将军、华州刺史那么高。老二让,也是大将军,还当过鄜州刺史、河东郡公。老三璨,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宜阳县公,可惜在建德五年跟着高祖在并州打仗的时候战死了,死后被追赠为上大将军,追封清都郡公。老四师,娶了皇帝的女儿,官做到上仪同大将军、幽州刺史、博陵郡公。老五宽,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武始郡公。老六祥和老七隆,都是大将军,分别被封为襄乐县公。
隋文帝跟老六祥以前就认识,开皇年间,还追封他为上柱国。
尉迟纲,字婆罗,是蜀国公尉迟迥的弟弟。他从小就没了父亲,他和哥哥尉迟迥一起依靠舅舅长大。高祖西征关陇的时候,尉迟迥、尉迟纲和他们的母亲昌乐大长公主都留在晋阳,后来才入关。尉迟纲跟着高祖打仗,经常在高祖身边侍奉,出入高祖的卧室。后来因为迎接魏孝武帝有功,被封为殿中将军。大统元年,他被任命为帐内都督,跟着李虎将军去讨伐曹泥,打败了曹泥。他还参加了讨伐窦泰的战役,因为战功被封为广宗县伯,食邑五百户。他还参加了收复弘农、攻克河北郡和沙苑之战,战功赫赫。
高欢(纲)那可是个大力士,骑马射箭样样精通。皇上(太祖)特别喜欢他,对他非常信任,把重要的任务都交给他。有一次在河桥打仗,皇上战马中箭,吓得赶紧逃跑。高欢跟李穆他们一起拼死保护皇上,其他人全都溃败了,皇上这才得以骑上马逃脱。因为这些战功,皇上赏了他八百户人家,还封他当了公爵,又让他当了平远将军、步兵校尉。过了八年,皇上又给他加官进爵,让他当了通直散骑常侍、太子武卫率、前将军,后来又升任都督。东魏围攻玉壁城,高欢跟着皇上一起去解围。九年春天,皇上又在邙山跟东魏打仗,结果大败,军队士气低落,人心涣散。高欢激励将士,尽心尽力保护皇上。皇上因此把他升为大都督。十四年,皇上又封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还加封散骑常侍,又赏了他三百户人家。没多久,他又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封侍中,还晋爵为昌平郡公。十七年,他被派去华州当刺史。
魏废帝二年,皇上任命他为大将军,兼领军将军。后来魏废帝想搞点小动作,还说漏了嘴。皇上知道高欢掌管禁军,就让他暗中做好准备。没多久,魏废帝就被废掉了,齐王继位,皇上继续让高欢当了中领军,负责皇宫的守卫工作。高欢他哥哥高迥带兵去打蜀地,高欢跟着皇上一起到城西送行。这时,他们看到一只兔子在跑,皇上让高欢射它。皇上还立下誓言说:“要是射中这只兔子,就一定能拿下蜀地!”高欢箭法精准,很快就射中了兔子。皇上非常高兴,说:“等打下蜀地之后,一定重重赏赐你!”蜀地攻克后,皇上赏了他两个侍女。还有一次,皇上北巡到云阳,突然出现五只鹿,高欢一口气射中了三只。皇上经常举行宴会,拿出珍贵的物品让功臣们射箭取物,高欢每次都能射中很多。
孝闵帝当上皇帝后,高纲因为和皇帝是亲戚,就掌管禁军,被任命为小司马。他还和晋公宇文护一起保护废帝,具体情况记载在《宇文护传》里。世宗皇帝继位后,高纲升职为柱国大将军。武成元年,他又被封为吴国公,食邑一万户,还担任泾州总管、五州十一防的军事长官以及泾州刺史。这一年,大长公主在京城去世,高纲就辞去了官职。没过多久,他又被重新任命回原职。
保定元年,他被任命为少傅。不久后,又担任大司空。保定二年,他又被外放到陕州,担任陕州总管、七州十三防的军事长官以及陕州刺史。保定四年,晋公宇文护东征,就带上了高纲的军队,而高纲则留守京城。高纲觉得皇帝在宫里,京城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于是请求出城驻扎在咸阳。大军回来后,高纲又回到京城继续镇守。天和二年,因为高纲的政绩显著,皇帝赏赐了他一千匹绢、六千斛粮食、二十万钱,还增加了四百户的食邑。后来,陈公纯等人说皇后阿史那氏是从突厥入塞的,皇帝就下令让高纲和王杰率领军队到边境迎接护卫皇后。天和三年,因为高纲在河桥之战中的功劳,他被追封一个儿子为县公,食邑一千户。天和四年五月,高纲在京城去世,享年五十三岁。死后被追赠为太保、十二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号为“武”。
高纲的第三个儿子高安,因为是嫡长子,后来官至柱国大将军。高纲的另一个儿子高运,有单独的传记记载。高运的弟弟高勤,年轻时就担任过显赫的官职,大象末年担任青州总管,还起兵响应他的伯父高迥,具体情况记载在《高迥传》里。高纲的另一个儿子高敬,娶了世宗皇帝的女儿河南公主,官至仪同三司。
叱列伏龟,字摩头陀,是代郡西部人,祖上世代都是部落首领。魏朝初期,他们归顺了朝廷,从此世代担任第一领民酋长。伏龟长得高大威猛,腰围十尺,举止优雅,而且武艺高强。他继承了父亲的职位,继续担任领民酋长。魏正光五年,广阳王元渊北征,邀请伏龟担任宁朔将军,负责军营里的事务。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善无郡守。孝昌三年,他又被任命为别将,跟随长孙稚西征。凭借军功,他不断升迁,最终做到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后来回到洛阳,被授予都督的职位,深受北齐神武帝的宠信和重用,被加授大都督。沙苑之战战败后,他按照惯例投降了西魏。太祖因为他是名门望族,就解开他的绳索,礼待了他,还把邵惠公的女儿嫁给了他。大统四年,他被封为长乐县公,食邑一千户。从那时起,他经常跟随太祖出征,屡立战功。八年,他出任北雍州刺史,加授大都督。不久又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十四年,被征召为侍中,加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任命为恒州刺史,食邑增加到一千四百户。十七年,他去世了,他的儿子椿继承了他的爵位。
伏龟的儿子椿,字千年,在西魏世宗时期,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不久又升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封永世县公,食邑一千二百户。保定二年,他被任命为豳州刺史。天和初年,被任命为左宫伯,并晋升为大将军。
阎庆,字仁庆,是河南河阴人。他的曾祖父阎善在魏朝为官,历任龙骧将军、云州镇将,因此在云州盛乐郡安家。他的祖父阎提,官至使持节、车骑大将军、敦煌镇都大将。他的父亲阎进,足智多谋,当时以勇猛闻名。正光年间,他被任命为龙骧将军。后来卫可孤作乱,攻打包围盛乐。阎进率领将士抵抗,坚守了三年,日夜作战,从未休息,以少胜多,最终保全了城池。因为战功,他被任命为盛乐郡守。
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说话算话,举止端庄,一看就是个正经人。后来,卫可孤攻打盛乐,他跟着父亲一起死守,出力不少呢。 之后被任命为别将,慢慢升迁到轻车将军,还加了个给事中的官职。 后来因为军功,又升了步兵校尉、中坚将军。
再后来,齐神武高欢带兵打进洛阳,魏孝武帝西迁,这哥们儿跟自己亲近的人说:“高欢这小子太嚣张了,肯定想篡权夺位,咱们怎么能安安稳稳地待着,受他摆布呢!” 于是,在大统三年,他就从宜阳回到了京城。 皇上太祖夸他:“高欢造反,天下大乱,到处都是土匪,大家都只顾自己。你却能忠心耿耿,坚持君臣之道,放弃危险,选择安全,这真是古人所说的忠臣良将啊,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呢!” 于是,皇上立马任命他为中坚将军、奉车都尉。
河桥之战,他立下大功,被封为前将军、太中大夫,后来又升为后将军,封安次县子,食邑四百户。 到了邙山之战,他更是冲锋陷阵,第一个攻破敌营。 于是,他又被封为抚军将军、大都督,爵位也升为伯,食邑增加到五百户。
这哥们儿特别擅长安抚士兵,士兵们还没休息,他从来不先走,所以士兵们都拼死效力,屡次为他立功。 他官职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州大中正,还加了个侍中的官职,皇上还赐他大野氏的姓氏。
孝闵帝让他当皇帝后,他先被派去河州当刺史,然后升爵为石保县公,还增加了上千户的封地。河州在黄河以外,跟少数民族接壤,但他治理得很好,很受百姓爱戴。后来又升官为大将军,爵位也升到了大安郡公,封地户口没变。之后调回朝廷当小司空,然后又外放去云州当刺史,接着又调到宁州当刺史。他为人宽厚温和,从不苛刻地盘查百姓,所以大家都喜欢他。天和六年,他被封为柱国。
晋公宇文护是他姑父,虽然宇文护权倾朝野,但他从没巴结过宇文护。宇文护被杀后,高祖皇帝因此更加看重他,还把第十二个女儿清都公主嫁给了他的儿子。虽然他官位高,又和皇室联姻,但他一直谦虚谨慎,当时的人都称赞他。建德二年,他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也批准了。他年纪大了,经常生病。宣帝因为他是前朝的元老,对他特别优待,还派静帝亲自去他家探望,慰问他的病情,赏赐他一千匹布帛,医药费也由官府负责。大象二年,他又被封为上柱国。隋文帝登基后,还派太子去他家探望,并且继续承担他的医药费。开皇二年,他去世了,享年七十七岁。死后被追赠为司空、荆州刺史,并兼管荆、谯、淅、湖、沣、广、蒙七州的军事。谥号为“成”。
他长子常,比他先去世了。次子毗继承了他的爵位。大象年间末期,官至大将军。
史书上说:中阳地区历代都有很多封侯拜将的,沛县更是多出封侯的人;白水地区与上天相配,南阳地区也多是显贵人家。可见,凭借家族关系获得荣宠,由来已久啊!像王盟这些人,一开始是靠家族关系进入朝堂的,最后还是靠自己的才能步步高升,从勤奋地为朝廷效力做起,最终位列朝臣之列。他们的事迹足以和那些开国功臣相比,他们的成功并非完全依靠恩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