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奚武,字成兴,是代州人。他祖上是魏国的怀荒镇将,他爹是汧城镇将。达奚武年轻的时候就长得英俊潇洒,喜欢骑马射箭,被贺拔岳看重了。贺拔岳征讨关中地区的时候,就带上了达奚武当副将,达奚武从此就一心一意地跟着他干。因为战功,达奚武被封为羽林监、子都督。后来贺拔岳被侯莫陈悦害死了,达奚武和赵贵一起把贺拔岳的尸体运回平凉,然后一起拥戴周太祖。在平定侯莫陈悦的叛乱后,达奚武被任命为中散大夫、都督,封为须昌县伯,食邑三百户。

魏孝武帝入关后,达奚武被任命为直寝(皇帝近侍),后来又升任大丞相府中兵参军。大统年间初期,他被外派担任东秦州刺史,加散骑常侍的官职,爵位也升为公爵。 北齐的皇帝高欢,和窦泰、高敖曹一起,三路大军来进攻西魏。周太祖想集中兵力攻打窦泰,很多将领都反对,只有达奚武和苏绰支持太祖的意见,结果他们成功地抓住了窦泰,高欢这才退兵。

周太祖打算攻打弘农,派达奚武带着两名骑兵去侦察敌情。达奚武和他的侦察兵碰到敌军,立刻就打了起来,斩杀了六个敌人,俘虏了三个敌人后才回来。高欢又率军去了沙苑,周太祖再次派达奚武去侦察。达奚武带着三个骑兵,都穿着敌人的衣服。到了傍晚,他们离敌营一百步远的地方下马仔细听着,知道了敌军的军号。然后他们骑上马,挨个营帐巡视,就像巡夜的士兵一样,发现有不遵守军纪的,就狠狠地惩罚他们。达奚武把敌人的情况都摸清楚了,报告给了周太祖。周太祖非常高兴,于是率军出击,打败了敌人。达奚武被任命为大都督,爵位升为高阳郡公,被封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四年后,周太祖去救援洛阳,达奚武率领一千骑兵做先锋。到了谷城,他和李弼一起打败了莫多娄贷文。到了河桥,达奚武又奋勇作战,斩杀了北齐的司徒高敖曹。达奚武升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后来被外派担任北雍州刺史。他又参加了邙山之战,当时大军战况不利,高欢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了陕州。达奚武率兵抵挡,才把高欢击退。过了很久,达奚武被晋升为大将军。

十七年,皇上命令武将军率领三万兵马,去汉中地区平叛。梁朝的将领杨贤和梁深分别率领军队投降,武将军就分兵驻守他们的城池。梁朝的梁州刺史、宜丰侯萧循死守南郑,武将军围困了他好几十天,萧循这才请求投降,武将军就解了围。正巧梁朝的武陵王萧纪派他的将领杨乾运等人率领一万多兵马来救援萧循,萧循又重新据城不出。武将军担心援军到达,前后受敌,就挑选了三千精锐骑兵,去白马迎击杨乾运,大获全胜,杨乾运逃跑了。武将军就把蜀军的俘虏和战利品陈列在城下。萧循知道援军被击败了,也投降了,带着手下三万男女老少进京朝见,自剑门关以北地区全部平定。

第二年,武将军班师回朝。朝廷一开始想封他为柱国大将军,但他对别人说:“我当了柱国大将军,不应该在元子孝(指皇太子)前面。” 所以坚决推辞不受。最后被任命为大将军,镇守玉壁。武将军就根据当地的地形优势,修建了乐昌、胡营、新城三个防御工事。齐国的将领高苟子率领一千骑兵攻打新城,武将军设伏迎击,全部俘虏了他们。

孝闵帝即位后,任命他为柱国大将军、大司寇。齐国的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率领全州投降,皇上命令武将军和杨忠迎接司马消难回朝。武成初年,武将军升任大宗伯,晋封郑国公,食邑万户。齐国的将领斛律敦侵犯汾州、绛州,武将军率领一万骑兵抵御,斛律敦退兵了。武将军又修筑了柏壁城,留下开府权严和薛羽生镇守。

公元563年,(宇文)武被提升为太保。同年,大军东征。杨忠将军率领突厥军队从北路进攻,而武将军则率领三万骑兵从东路进攻,约定在晋阳会合。武将军到达平阳后,因为后队迟迟未到,而杨忠将军已经撤兵回去了,武将军当时还不知道。齐国的将军斛律明月给武将军送来一封信,信上写着:“鸿鹤已翔于寥廓,罗者犹视于沮泽也。”武将军看完信后,就下令班师回朝了。之后,他被任命为同州刺史。

第二年,他跟随晋公宇文护再次东征。当时尉迟迥围困洛阳,被敌人打败了。武将军和齐王宇文宪在邙山抵御敌人。到了晚上,军队开始收兵。宇文宪想等到天亮再战,而武将军想立即撤退,两人争论不下。武将军说:“洛阳的军队已经溃散,士兵们人心惶惶。如果我们不趁着夜色赶紧撤退,明天想走都走不了了。我在军队里待了很久,对这种形势很了解。大王您年轻,没经历过这些事情,怎么能把几营士兵,就这样轻易放弃呢?”宇文宪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全军安全撤回。公元568年,武将军被提升为太傅。

武将军年轻的时候,生活奢侈,喜欢华丽的装饰。等到他位高权重之后,却并不摆架子,出行总是骑一匹马,身边只跟着一两个人。府邸大门不设戟卫,平时总是白天也关着一扇门。有人劝他说:“将军您的地位在群臣之上,功劳盖世,出入应该有相应的仪仗,怎么这么随便呢?”武将军说:“你说的这些,不是我的想法。我以前是个平民百姓,哪里想到能有今天的富贵,我不能一下子忘记过去的经历。况且天下还没平定,国家的大恩还没报答,怎么能过分地讲究排场呢?”劝说的人羞愧地退去了。

话说武元庆在同州做官的时候,正赶上天大旱,皇上高祖皇帝下令让他去华山祭祀。华山庙以前建在山下,平时大家都在那儿祈祷。武元庆跟手下人说:“我如今位居三公,却不能调理阴阳,导致丰收的季节,老天爷连一滴雨都不下,皇上心里着急,百姓也害怕极了。我担负的责任重大,忧虑也深啊!不能跟普通人一样,就在老地方祭祀,必须得爬到山顶,诚心诚意地祈祷,去寻找山神的灵验之处。”

华山又高又陡,几千尺高的山崖笔直地矗立着,山路险峻难走,人迹罕至。武元庆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只带了几个随从,攀着藤蔓,抓住树枝,才好不容易爬到山顶。然后他虔诚地叩头祈祷,把百姓的恳切愿望都说了出来。晚上回不去了,就在山顶上铺些草睡觉。他梦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走过来,拉着他的手说:“快辛若啊,我非常欣赏你!”武元庆吓醒了,更加恭敬谨慎。第二天早上,云雾四起,不一会儿就下起了雨,到处都湿润了。

高祖皇帝听说后,专门写了诏书慰劳武元庆,说:“你年纪大了,德高望重,辅佐朕治理国家。因为阴阳失调,久不下雨,我让你去祈祷,只说了庙宇所在。没想到你不畏惧危险,竟然爬上了高峰。可见神明是聪明睿智的,没有祂不知道的地方,被你的诚心感动了,所以才降下甘霖。朕听说后非常赏识你,永远不会忘记。现在赏赐你百匹彩绸,希望你好好想想好的计策,帮助朕弥补不足。以后就安心坐着讲道理吧,别再辛苦劳累了!”

武元庆这个人特别贪财,当大司寇的时候,库房里有一万枚金钉做的腰带,当时那是宝贝,武元庆偷偷地拿回家了。管库房的人报告给了晋公护。因为武元庆有功劳,所以没追究他的责任,还赏赐了他。当时很多人非常鄙视他这种行为。五年十月,武元庆去世了,享年六十七岁。朝廷追赠他太傅、十五州诸军事、同州刺史的官职,谥号为“桓”。他的儿子武震继承了他的爵位。

高欢的儿子高震,从小就英勇善战,骑射技术高超,跑得比马还快,力气也比常人强得多。北魏大统年间,他一开始担任员外散骑常侍。有一次,魏太祖在渭北打猎,一只兔子从太祖面前跑过,高震和其他将领一起射兔子。结果高震的马在射箭时跌倒了,但他自己却稳稳地站着,继续步行射箭,一箭射中了兔子。等马站起来后,他又迅速翻身上马。太祖非常高兴地说:“不是这样的父亲,就不会生出这样的儿子!” 还赏赐给他一百段武杂彩。十六年后,他被封为昌邑县公,食邑一千户。后来,他又不断升迁,担任了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等职务。

世宗初年,高震被任命为仪同、司右中大夫,加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改封为普宁县公。武成初年,他又晋爵为广平郡公,被任命为华州刺史。虽然高震出身富贵之家,从小就练习武艺,但他治理地方,教化百姓,很有办法。任期满了回到朝廷后,百姓都非常怀念他。保定四年,大军东征,其他将领都溃逃了,只有高震与敌人作战,最终全军保全。天和元年,他被晋升为大将军,率领军队征讨稽胡,并取得了胜利。六年后,他被拜为柱国。天和年间末期,他继承了郑国公的爵位,出任金州总管、十一州九防诸军事、金州刺史。四年后,他跟随高祖东征,担任前三军总管。五年后,他又跟随东征,率领一万步骑守卫统军川,攻克了义宁、乌苏两镇,并攻破了并州,被晋升为上柱国。之后又参与平定邺城之战,朝廷赏赐给他两个妾侍、一支乐队以及许多珍宝,并任命他为大宗伯。高震的父亲也曾担任过这个职务,当时人们对此非常赞赏。宣政年间,他又出任原州总管、三州二镇诸军事、原州刺史,不久后便告退还家。隋朝开皇初年,高震在家中去世。

高震的弟弟高惎,曾担任车骑将军、渭南县子。北周大象年间末期,他担任益州刺史,与王谦一起在蜀地起兵造反。不久后兵败被杀。

侯莫陈顺是太保、梁国公侯莫陈崇的哥哥。他年轻的时候就豪爽侠义,很有见识和抱负。一开始,他跟着尔朱荣当统军,后来又跟着贺拔胜镇守井陉。武泰年间,他参与讨伐葛荣、平定邢杲、征讨韩娄,都立下了功劳。于是被任命为轻车将军、羽林监。之后他又参与了击败元颢的战役,升任宁朔将军、越骑校尉。普泰元年,他被任命为持节、征西将军,被封为木门县子,食邑三百户。没多久,他又被加封为散骑常侍、千牛备身、卫将军、阁内大都督。后来跟着魏孝武帝入关。

侯莫陈顺和高祖(指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同乡,平时关系就很好,而且他弟弟侯莫陈崇也在关中,高祖见到他非常高兴。于是提升他的爵位为彭城郡公,食邑一千户。太统元年,他被任命为卫尉卿,授予仪同三司的官职。等到梁屳围困河州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大都督,和赵贵一起讨伐并打败了梁屳,然后就代理河州的事务。后来又跟着高祖打败了沙苑之战,因为功劳又增加了食邑一千户。

四年后,魏文帝东征,他和太尉王盟、仆射周惠达等人留守长安。这时赵青雀造反了,王盟和周惠达带着魏太子去了渭北。侯莫陈顺在渭桥和叛军作战,多次打败了他们,叛军不敢出来。魏文帝回来后,亲自拉着侯莫陈顺的手说:“渭桥之战,你立下了大功!”然后就解下自己穿的金镂玉梁带赏赐给他。

南岐州的氐族首领苻安寿自称太白王,攻破了武都,州郡都人心惶惶,朝廷再次任命侯莫陈顺为大都督,去讨伐他。但是叛军占据险要地势,军队无法前进。侯莫陈顺就使用反间计,离间了苻安寿的心腹;又设立了奖赏制度,诱降他的部下。苻安寿知道大势已去,于是率领一千户人家投降。这时侯莫陈顺的弟弟侯莫陈崇也被封为彭城郡公,侯莫陈顺则被封为河间郡公。第二年,他又被加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代理西夏州事务,并被封为平原郡公。十六年,他被任命为大将军,出任荆州总管、山南道五十二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孝闵帝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少师,晋升为柱国。同年去世。

豆卢宁,字永安,是昌黎人。他祖上原本姓慕容,是前燕皇室的旁支。他爷爷豆卢胜,在燕国的时候,后来燕国灭亡,他就归顺了魏国,被封为长乐郡守,还赐姓豆卢,也有人说是为了避难才改的姓。他爸爸豆卢长,是柔玄镇的将领,很有威望,当时很有名气。武成帝时期,因为豆卢宁立下了功劳,追封他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豆卢宁年轻的时候就骁勇善战,很有志气,身高八尺,长得又漂亮,还擅长骑马射箭。永安年间,他作为别将跟着尔朱天光入关,升官做了都督。后来又因为打败万俟丑奴有功,被封为灵寿县男。有一次他和梁屳定在平凉川相遇,两人一起练习射箭。他们把莎草挂在百步之外进行射箭比赛,豆卢宁七箭射出了五箭命中。梁屳定很佩服他的箭术,送给他很多贵重的礼物。尔朱天光失败后,侯莫陈悦又造反了。高祖皇帝讨伐侯莫陈悦,豆卢宁和李弼一起率领军队归顺了高祖皇帝。

魏孝武帝西迁的时候,因为立功受赏,被封为河阳县伯,食邑五百户。这可是个好兆头啊!

大统元年,他升任前将军,爵位也升为侯,食邑又增加了三百户。之后,他又升任显州刺史兼显州大中正,官职越来越高了! 接着,他被任命为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爵位升为公,食邑又增加了五百户。 后来,他又当上了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这官儿做得风生水起啊!

他跟着太祖皇帝一起捉拿窦泰,收复弘农,打败沙苑的敌人,因此被升为武卫大将军,还兼任大都督,这可是实打实的战功啊!没多久,他又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食邑又增加了八百户。 后来,他被任命为北华州刺史,在州里没多久,就因为清廉公正而闻名。 之后,他又加封散骑常侍,官职越来越显赫了。

大统七年,他跟随于谨将军一起打败了稽胡首领刘平,刘平那伙人被困在上郡,这下可算完蛋了!梁屳叛乱平定后,他被任命为军司,负责监察陇右地区的军事。叛乱平定后,他被提升为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这官儿做到这份上,也算是位极人臣了!

大统九年,他跟着太祖皇帝迎接高仲密,在邙山与东魏军队作战。战后,他被升任左卫将军,爵位晋升为范阳郡公,食邑又增加了四百户。大统十六年,他被任命为大将军。羌族首领傍乞铁匆和郑五丑等人叛乱,他率领军队平定了叛乱,真是个忠勇之臣!

魏恭帝二年,他被改封为武阳郡公,并升任尚书右仆射。梁朝将领王琳派他的部将侯方儿、潘纯陀来攻打江陵,他与蔡祐、郑永等人一起讨伐,把侯方儿他们打得落荒而逃。三年,武兴氐和固道氐的魏大王等人又叛乱了,他又率兵平定了叛乱,真是劳苦功高啊!

孝闵帝即位后,他被授予柱国大将军的职位。武成帝初年,他被外放到同州担任刺史。 他又率领军队讨伐稽胡首领郝阿保、刘桑德等人,并取得了胜利。 战事结束后,他被调回朝廷,升任大司寇,爵位晋升为楚国公,食邑一万户,另外还加封盐亭县一千户,可以收取那里的租赋,这可是肥差啊!

保定四年,他被任命为岐州刺史。当时朝廷大军东征,他虽然身患疾病,仍然坚持随军出征,真是忠心耿耿!保定五年,他在同州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朝廷追赠他太保、同鄜等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的官职,并谥号为昭,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一开始,史宁还没生儿子,就把他弟弟史永恩的儿子史绩当成亲儿子养。后来史宁有了儿子史赞,亲戚们都建议立史赞为继承人。史宁说:“兄弟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我有什么好选择的呢?”于是,他立史绩为世子,这事儿在当时传为美谈。史宁去世后,史绩继承了爵位。他年轻时就担任要职,到了西魏大象年间,官至上柱国、利州总管。史赞凭借史宁的功劳,在北周建德初年被封为华阳县侯,后来又升迁为开府仪同大将军,爵位也晋升为武阳郡公。

史永恩从小就很有见识和才能,受到同辈人的称赞。他最初跟随史宁侍奉侯莫陈悦,后来和史宁一起归顺北周太祖,被授予殄寇将军的职位。因为在迎接魏孝武帝的功劳,被封为新兴县伯,食邑五百户。他多次参加征讨,都有战功,先后被任命为龙骧将军、中散大夫。大统八年,他被任命为直寝、右亲信都督,不久又升任都督,加封通直散骑常侍。大统十六年,被任命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魏废帝元年,他被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二年,他出任成州刺史。魏恭帝元年,他被晋升为龙支县侯。三年,大将军、安政公史宁跟随突厥可汗进入吐谷浑,史永恩奉命率领五千骑兵镇守河州和鄯州,以保卫边疆。北周孝闵帝即位后,他被任命为鄯州刺史,改封沃野县公,食邑增加到一千户。不久又转任陇右总管府长史。武成元年,他升任都督利沙文三州诸军事、利州刺史。当时文州的蛮族叛乱,史永恩率兵将其击溃。保定元年,他回到朝廷担任司会中大夫。二年,他又出任陇右总管府长史。史宁因为是开国功臣被封为楚国公,他请求将先前封赏的武阳郡三千户加到沃野县的食邑上,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又增加了食邑,前后共计四千五百户。不久后,史永恩去世,享年四十八岁。朝廷追赠他少保、幽冀等五州诸军事、幽州刺史的官职,谥号为敬。他的儿子史通继承了他的爵位。

宇文贵,字永贵,祖上是昌黎大棘人,后来搬到夏州去了。他爹叫莫豆干。在保定年间,因为宇文贵的功劳,追封他为柱国大将军、少傅、夏州刺史、安平郡公。宇文贵他妈怀孕的时候,梦见个老头儿抱个孩子给她,说:“送你个儿子,让他长寿又显贵。” 生下来之后,长得跟梦里的一模一样,所以就给他取字叫永贵。

宇文贵年轻的时候跟着老师读书,有一次放下书本感叹说:“男儿应该提着剑,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成就公侯,怎么能像先生一样只当个博士呢!”正光年间,六汗拔陵围攻夏州,刺史源子雍坚守城池。当时派宇文贵带兵去救援。前后打了好多仗,军中的人都佩服他的勇敢。后来护送源子雍回去的时候,贼帅叱干麒麟、薛崇礼等人到处扎营,出来拦截,宇文贵每次都冲锋陷阵,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之后被任命为武骑常侍。 他又跟着源子雍去讨伐葛荣,结果军队打败了,逃到邺城,被葛荣围困住了。敌人不断进攻,宇文贵每次都从城墙上滑索下来作战,敌人没人敢抵挡他的锋芒。但是敌人实在太多了,围困很久也没解围。于是宇文贵就从地道里偷偷溜出去,跑到尔朱荣那里,说明了敌军的兵力情况,尔朱荣很重视他的话。 后来跟着尔朱荣在滏口抓住了葛荣,升职做了别将。 他又跟着元天穆平定了邢杲的叛乱,升任都督。

元颢攻入洛阳,宇文贵率领乡兵跟着尔朱荣烧毁了河桥,奋勇作战,立下了大功。被加封为征虏将军,封革融县侯,食邑一千户。 后来又担任郢州刺史,之后进入朝廷担任武卫将军、阁内大都督。

跟着魏孝武帝西迁之后,晋爵为化政郡公。大统年间,升任右卫将军。宇文贵擅长骑射,很有将才,太祖皇帝又因为他跟皇室有关系,非常亲近信任他。三年后,又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还和独孤信一起进入洛阳。

贺若统带着颍川投降了我们,东魏就派尧雄、赵育、是云宝他们,带着两万多人马攻打颍川。我从洛阳带了两千步兵骑兵去救援,军队到达阳翟。尧雄他们已经过了马桥,距离颍川还有三十里,东魏行台任祥又带了四万多兵马,跟尧雄他们会合了。大家都觉得敌众我寡,没法打。我说:“战争的形势变化莫测,不能用常规的道理来推断。古代能以少胜多的,都是因为预先看清了胜败,决定了必然成功的策略。我虽然在成事方面不太聪明,但是我认为,进军和贺若统会合,这是最好的办法。让我跟大家说说我的想法。尧雄他们肯定觉得颍川孤立无援,不是他们的对手,还会觉得我们人少,孤军深入,如果他们全力攻打颍川,肯定很容易就能拿下。一旦他们攻陷了颍川,就会和任祥的军队会合,互相勾结,危害就更大了。我现在把军队驻扎在阳翟,就是让他们把我算进去。如果贺若统被攻破了,我们在这里干等着干嘛?我们进军占据颍川,城池可以防守。尧雄他们看到我们进了城,会出乎意料,进退两难。然后我们再全力以赴地攻击他们,还有什么攻不下来的?希望大家不要怀疑!”

于是我们就进了颍川。尧雄他们稍微前进了一些,我就率领一千人背靠城墙列阵,和尧雄他们交战,我的马中了流矢,就下马短兵相接,拼杀起来。将士们都很卖力。尧雄他们大败而逃,赵育在战场上投降了,我们缴获了他们的辎重,俘虏了一万多人,都放他们回去了。任祥听说尧雄战败了,就不敢再进来了。接着,怡峰将军率领五百骑兵来支援我,我乘胜追击任祥。任祥退守宛陵,我们追上了他。赶上天黑了,双方列阵对峙。第二天早上开战,俘虏斩杀了很多人。任祥的军队被打败了,是云宝也投降了。我们班师回朝了。魏文帝在御花园设宴,摆上金杯,让大臣们射箭,射中的就能得到金杯。我一箭射中。皇帝笑着说:“你的箭法高超,果然名不虚传啊!”我被提升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后来又担任夏州和岐州刺史。十六年,我被提升为中外府左长史,官至大将军。

宕昌王梁弥定被宗人獠甘赶跑,逃到朝廷来投奔。与此同时,羌族首领傍乞铁匆因为梁弥定的叛乱后,占据了渠株川,手下聚集了数千户人家,和渭州人郑五丑一起煽动其他羌族一起造反,在险要的地方设置了十多个关卡。太祖皇帝就派杨贵、豆卢宁、史宁去讨伐他们。杨贵他们抓获并斩杀了铁匆和郑五丑。史宁又另外去攻击獠甘,打败了他,于是梁弥定归顺了朝廷。朝廷在渠株川设立了岷州。朝廷赞赏他们的功劳,在粟坂立碑来记载他们的功绩。

魏废帝刚即位的时候,杨贵被任命为岐州刺史。两年后,被授予大都督、兴西益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的官职。之前兴州的氐族人造反,杨贵到了兴州以后,民心才稍微安定下来。杨贵上表请求在梁州设置屯田,这样几州的粮食就充足了。三年后,朝廷下诏让杨贵代替尉迟迥镇守蜀地。当时隆州人开府李光赐在盐亭造反,他和同伙帛玉成、寇食堂、谯淹、蒲皓、马术等人一起包围了隆州。隆州人李祏也聚集人马造反,开府张遁也举兵响应。杨贵就命令开府叱奴兴去救援隆州,又命令开府成亚去攻击李祏和张遁。叛军力量受到压制,于是投降了,被押送到京城。杨贵被任命为都督益潼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并且加封小司徒。之前蜀地有很多强盗,杨贵就召集那些勇敢强壮的人,设置了二十四支游军,让他们负责抓捕强盗,因此盗贼的情况有所好转。

孝闵帝登基后,杨贵被晋升为柱国,被任命为御正中大夫。武成初年,杨贵和贺兰祥一起讨伐吐谷浑。军队回来后,杨贵被晋封为许国公,食邑万户。他的旧爵位也分封给一个儿子继承。杨贵又升任大司空,掌管小冢宰的职务,后来又历任大司徒,最后升任太保。

杨贵喜欢音乐,沉迷于下棋,乐此不疲。但是他也很乐善好施,爱护人才,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这一点。保定年间将要结束的时候,杨贵奉命前往突厥迎接皇后。天和二年,杨贵回到张掖,去世了。朝廷追赠他太傅的官职,谥号为穆。

子善,他的官职一路升迁,做到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柱国、洛州刺史。后来因为犯了错被免职,没多久又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之后又担任大宗伯。到了大象年间末期,官至上柱国。子善的弟弟忻,年轻时因为父亲的军功被赐爵化政郡公。他骁勇过人,有着杰出的将帅才能,大象年间末期,官至上柱国,并被封为英国公。子善的另一个弟弟恺,从小就喜欢学习,很擅长写文章,各种技艺都很精通,尤其擅长巧思妙想。他也因为父亲的军功被赐爵双泉县伯,后来继承祖上的爵位安平郡公。他最初的官职是右侍上士,逐步升迁到御正中大夫,在大象年间,官至上开府。

云宝和赵育两人同时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云宝后来不断升迁,做到大将军、都督凉甘瓜州诸军、凉州刺史,并被赐爵洞城郡公。在世宗时期,吐谷浑入侵凉州,云宝与他们作战失利,最终战死沙场。

杨忠是弘农华阴人,小名叫奴奴。高祖元寿年间,魏朝初期,他在武川镇担任司马,并在神武树下安家。他的祖上杨烈,官至龙骧将军、太原郡守;父亲杨祯,凭借军功被任命为建远将军。魏朝末年天下大乱,杨忠一家避难到中山,和义军一起讨伐鲜于修礼,结果父亲战死了。到了保定年间,因为杨忠的功劳,追赠他为柱国大将军、少保、兴城郡公。

杨忠长得浓眉大眼,胡须很漂亮,身高七尺八寸,长得高大威猛,武艺超群,见识广博,很有将帅的才能。十八岁的时候,他去泰山游玩。正赶上梁军攻打当地郡县,郡县被攻破,杨忠也被俘虏到江南。他在梁朝待了五年,后来跟着北海王萧颢进入洛阳,被任命为直阁将军。萧颢失败后,尔朱度律把他召到身边当帐下统军。尔朱兆率领轻骑兵从并州进入洛阳,杨忠当时就参与其中。他被赐爵昌县伯,被任命为都督,又另外被封为小黄县伯。后来跟随独孤信攻破梁朝的下溠戍,平定南阳,都立下了功劳。

话说,当时齐国皇帝搞内乱,举兵造反。我爹(指文中“忠”的父亲)当时正跟着信叔(指独孤信)在洛阳呢,后来就跟着魏孝武帝一起西迁,还被封了个侯爵。之后又跟着打仗,攻下了潼关,还拿下了回洛城。 官儿也越做越大,升了安西将军、银青光禄大夫。

后来,东魏的荆州刺史辛纂占据了穰城,我爹跟着信叔去讨伐他。辛纂打输了,逃跑了。信叔让我爹和康洛儿、元长生三个当先锋,飞快地跑到穰城下,冲着守城门的喊:“大军都到啦!城里的人赶紧投降,不然就赶紧跑路!”守城的士兵一听,都吓跑了。我爹他们三个就趁机冲进城里,弯弓搭箭,大声喊叫,辛纂带着的一百多卫兵都不敢反抗,结果辛纂被当场砍了头示众,城里的人全吓老实了。 在穰城待了半年,因为东魏又来进攻,我爹就和信叔一起逃到梁国去了。梁武帝特别欣赏我爹,封他做了文德主帅、关外侯。

大统三年,我爹和信叔一起回到北周。 太祖皇帝(指北周太祖宇文泰)把爹留在身边。有一次,太祖皇帝去龙门打猎,我爹一个人就对付一头猛兽,一只手抓住它的腰,一只手拔掉它的舌头!太祖皇帝当时就特别佩服他。 北周朝廷说那猛兽叫“揜于”,就用这个字给我爹起了个字。 后来,他又跟着太祖皇帝一起抓了窦泰,还打赢了沙苑之战。官儿又升了,做了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还被封为襄城县公。 河桥那场战役,我爹和五个壮士一起死守桥头,敌人愣是没敢冲过来。 因为立了大功,他又升了左光禄大夫、云州刺史,还兼任大都督。 他还跟李远一起打败了黑水稽胡,还跟怡峰一起解了玉壁之围,后来又做了洛州刺史。 邙山之战,他第一个冲上去,攻破了敌人的阵营。 官儿又升了,做了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还做了散骑常侍。 朝廷还追封他母亲盖氏为北海郡君。 后来,他又做了都督朔燕显蔚四州诸军事、朔州刺史,还加官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东魏围攻颍川的时候,蛮帅田柱清占据险要地势作乱,我爹带兵去平定了叛乱。

侯景攻破梁朝,梁武帝战败身亡。当时义阳郡守马伯符在溠城投降了魏朝。魏朝趁机打算攻取汉中、沔阳地区,于是任命高欢为都督,统领三荆、二襄、二广、南雍、平信、随江、二郢、淅州等十五州的军事,驻扎在穰城。并让马伯符带路,攻打梁朝的齐兴郡和昌州,都顺利拿下了。

梁朝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虽然表面上归顺了魏朝,但实际上心怀二意。高欢从穰城带兵到汉水边上阅兵,不断变换旗帜,轮番推进,实际只有两千骑兵。萧詧登上高楼眺望,却误以为是三万大军,吓得赶紧表示臣服。

梁朝司州刺史柳仲礼留下他的长史马岫守卫安陆,自己率领一万兵马进攻襄阳。先前,梁朝竟陵郡守孙暠带着他的郡城投降了魏朝,高欢派大都督符贵去镇守。柳仲礼到达后,孙暠就抓了符贵投降了柳仲礼。柳仲礼又派他的将领王叔孙和孙暠一起守卫竟陵。高欢大怒,就命令高欢率领军队南下征讨。他们攻打梁朝的随郡,攻克了,还抓获了守将桓和。沿途的城池和守军,都望风而降。高欢接着包围了安陆。

柳仲礼听说随郡失守,担心安陆守不住,就赶紧率兵回去救援。将领们担心柳仲礼来了,安陆就很难攻下,建议立刻攻打安陆。高欢说:“攻守的形势不同,不能一下子就攻下。如果长时间地疲惫军队,前后受敌,这不是好办法。南方人大多擅长水战,不擅长野战,柳仲礼回军走的是近路,我们出其不意,用奇兵袭击他,他们懈怠而我们奋勇,一举就能取胜,那么安陆不用攻打就会自己投降,其他的城池都可以用文书命令就征服了。”于是,他挑选了两千骑兵,命令他们衔枚夜行,在淙头遇到了柳仲礼。高欢亲自冲入敌阵,活捉了柳仲礼,俘虏了他的所有军队。马岫带着安陆投降,王叔孙杀了孙暠,竟陵也投降了,都和高欢预料的一样。梁元帝派使者送儿子萧方略作人质,并且送来书信,请求魏朝以石城为界限,梁朝以安陆为界限。于是高欢就班师回朝了。高欢被晋爵为陈留郡公。

话说十七年前,梁元帝逼迫他哥哥邵陵王萧纶。萧纶就跑到北方去了,还拉上了他以前西陵郡的郡守羊思达,以及当地几个有钱有势的地主段珍宝、夏侯珍洽,一起商量着要投降北齐,然后回来抢劫一番。汝南城的城主李素,是萧纶以前的下属,直接给他开了城门放他进去了。梁元帝赶紧密报给咱们北魏的太祖皇帝,太祖皇帝马上派了韦孝宽带兵去讨伐。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包围了萧纶所在的城池,一直打到傍晚才攻下来。萧纶被抓住了,太祖皇帝列举了他的罪状,把他给杀了;一起被抓到的还有萧纶手下的安乐侯昉,也被杀了。

早些时候,韦孝宽抓到柳仲礼的时候,对他特别好。柳仲礼到了京城后,竟然在太祖皇帝面前诬陷韦孝宽,说他在军队里大量搜刮金银财宝之类的。太祖皇帝本来想查清楚这件事,但又考虑到韦孝宽功劳很大,就把他调离了。韦孝宽心里非常生气,后悔当初没杀了柳仲礼。所以这次抓住萧纶他们后,韦孝宽就狠狠地惩罚了他们。韦孝宽隔几年就立功升官,把汉水以东的地盘都给平定了。他待人宽厚,深得新归附百姓的心。

魏恭帝时期,韦孝宽被赐姓普六如氏,还让他代理同州的事务。等到宇文谨攻打江陵的时候,韦孝宽作为先锋部队,驻扎在江津,堵住了梁军的道路。梁军用大象扛着兵器冲锋陷阵,韦孝宽射杀了大象,结果两头大象都吓跑了。江陵城破后,朝廷立萧詧为梁朝皇帝,又让韦孝宽镇守穰城,形成钳制之势。他还去平定了沔水流域的蛮族,也都取得了胜利。

孝闵帝即位后,高祖被任命为小宗伯。齐国人入侵东部边境,高祖被派去蒲坂镇守。后来司马消难请求投降,高祖和柱国达奚武一起前去支援。他们一共带了五千骑兵,每人一匹马,走小路直奔齐国境内五百里。前后派了三个使者去给司马消难报信,但都回不来了。距离北豫州还有三十里的时候,达奚武怀疑有变,想要撤退。高祖说:“前进就死,后退也活不了!” 于是只带着一千骑兵,夜里直奔城下。城四周地势险峻,只听得见城里击柝的声音。达奚武随后赶来,带着几百骑兵往西边走。高祖命令剩下的骑兵原地不动,等城门打开后冲进去,然后派人去召达奚武。当时齐国守将伏敬远率领两千士兵占据东城墙,举起烽火狼烟,严阵以待。达奚武害怕了,不想坚守城池,就抢了很多财物,带着司马消难他们先跑了。高祖带着三千骑兵殿后,到达洛水南岸,大家都下马休息。齐国军队追上来,追到洛水北岸。高祖对将士们说:“大家先吃饱,现在到了死地,敌人肯定不敢渡过河来跟我们硬碰硬。”齐军假装要渡河,高祖立刻率兵迎击,齐军不敢逼近,只好慢慢撤兵。达奚武感叹道:“达奚武自认为是天下英雄好汉,今天终于心服口服了!” 高祖被提升为柱国大将军。

武成元年,高祖被封为随国公,食邑万户,另外还赐给他竟陵县一千户的田地,收取租赋。不久,他又担任了御正中大夫。

公元575年,高祖皇帝把我调到中央当大司空。当时朝廷正打算和突厥一起打齐国,好多大臣都觉得这事儿风险很大。他们说:“齐国地盘老大了,国库充实,军队强大。要是从突厥那边进军,路途险峻不说,齐国大将斛律明月也不是好对付的。想摸清齐国的底细,至少得十万人马才行!” 我却独排众议,说:“打胜仗的关键在于策略,不在于兵力多少,一万人就够了。斛律明月那小子,算什么英雄好汉!”

三年后,皇帝任命我为元帅,杨纂、李穆、王杰、尔朱敏这些大将军,还有元寿、田弘、慕容延等十几个高级将领都听我指挥。我还让达奚武将军率领三万步骑兵,从南边进攻,约定在晋阳会合。我留下尔朱敏守卫什贲,派一些游兵在黄河边上巡逻。我从武川出发,路过老家,祭拜了祖先,犒劳了将士们,一路势如破竹,拿下二十多个城镇。齐国军队在陉岭设防,我派出一支奇兵猛攻,大获全胜。接着,我又留下杨纂驻守灵丘,防备齐国反扑。突厥的木汗可汗,还有控地头可汗、步离可汗等,带着十万骑兵来支援我们。

公元576年正月初一,我们开始攻打晋阳。那段时间,连续下了好几十天的大雪,又冷又刮风,简直要命。齐国人把精锐部队都派出来了,喊杀声震天动地。突厥人被吓坏了,跑到西山上去了,不肯打仗。大家都慌了神。我告诉大家:“胜败乃兵家常事,别光顾着看兵力多少。”然后,我就率领七百人步兵冲锋陷阵,我们这边也死了十之四五的人。因为达奚武将军没按时赶到,我们就撤兵了。齐国人也不敢追上来。突厥人趁机大肆抢掠,从晋阳到平城,七百多里地,寸草不生,人畜都被抢光了,死伤无数。高祖皇帝派使者到夏州迎接我,回到京城后,皇帝还隆重地设宴款待我。高祖皇帝想封我为太傅,但是晋公护因为我跟他关系不好,从中作梗,最后只给我了个总管泾州、豳州、灵州、云州、盐州、显州六州军事,兼任泾州刺史的官职。

那一年,咱们的大军又往东边打仗去了,晋公护从洛阳出发,而令狐忠则从沃野出发,去跟突厥人打交道,应对突厥的动向。当时军队粮食不够了,众将领都着急上火,可就是想不出办法来。令狐忠说:“关键是用计策解决问题啊!”于是他就把稽胡各部首领都请来,让他们都坐在那儿。然后让王杰带兵,弄出很大的阵仗,敲锣打鼓地赶来。令狐忠装出一副很奇怪的样子问王杰怎么回事。王杰说:“大冢宰(指晋公护)已经平定了洛阳,皇上听说银州、夏州一带的胡人有点不安分,所以派我来协助您一起讨伐他们。”他又让突厥使者飞快地跑来报告说:“可汗又进驻了并州,在长城脚下留下了十几万兵马,所以派我来问问您的情况。如果还有不服管的稽胡人,我们想和您一起把他们打败。”在座的稽胡首领们都害怕了,令狐忠安慰他们,然后把他们打发走了。这样一来,那些胡人都乖乖地归顺了,粮食和物资也源源不断地送来了。等到晋公护先撤兵了,令狐忠也撤兵回驻地。因为他的政绩显著,皇上还赏赐了他三十万钱、五百匹布、两千斛粮食。

天和三年,令狐忠因为生病回到了京城。高祖皇帝和晋公护多次去看望他。没多久他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二岁,朝廷追赠他太保、同朔等十三州诸军事、同州刺史的官职,原来的官职不变。死后被谥号为“桓”。他的儿子令狐坚继承了他的爵位。

令狐坚的弟弟令狐整,在建德年间,官拜开府仪同三司、陈留郡公。他跟随高祖皇帝平定了齐国,死在了并州。因为令狐整是为国捐躯的,朝廷就让他儿子令狐智积继承了他的官爵。令狐整的弟弟令狐慧,在大象年间,官至大宗伯、竟陵县公。令狐慧的弟弟令狐嵩,因为令狐忠的功劳,被赐爵兴城郡公,可惜英年早逝。令狐嵩的弟弟令狐达,也因为令狐忠的功劳,被封为周安郡公。

王雄,字胡布头,是太原人。他老爸王仑因为王雄的功劳,被追封为柱国大将军、少傅、安康郡公,这可是妥妥的追封荣耀啊!王雄长得高大威猛,从小就很有计谋。永安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跟着贺拔岳进了关中。后来被任命为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官职蹭蹭往上涨。 魏孝武帝西迁长安后,王雄被授予都督的职位,还被封为临真县伯,食邑五百户。

大统年间刚开始,他就升爵为公,食邑又增加了二百户。之后,他升任武卫将军,接着又加封骠骑将军,食邑又增加了八百户,还升任大都督。没多久,他又升任仪同三司,食邑又增加了三百户。再后来,他升任开府仪同三司,又加封侍中,然后被外派到岐州当刺史。 官越做越大,他又被晋爵为武威郡公,官位也升到了大将军,还兼管同州的事务。

大统十七年,王雄率领军队从子午谷出兵,包围了梁州的梁上津和魏兴。第二年,他攻克了这两个地方,并把那块地划为东梁州。可没过多久,那地方又造反了,朝廷又派王雄去平叛。魏恭帝元年,朝廷赐给他可频氏的姓氏。孝闵帝登基后,王雄被任命为少傅,食邑增加了二千户,官位也升到了柱国大将军。 武成帝初年,他又被封为庸国公,食邑达到了一万户。之后,他又被外派到泾州担任总管诸军事兼泾州刺史。

保定四年,他跟着晋公宇文护一起东征。在路上,王雄生病了,但他硬撑着继续前进。到了邙山,他和齐国的将军斛律明月遭遇了。王雄策马冲锋,一口气杀了三个敌人。斛律明月吓得逃跑了,王雄紧追不舍。斛律明月身边的人全都散了,箭也射光了,身边只剩下一个奴仆和一支箭。王雄的枪距离斛律明月只有一丈多远,他说道:“可惜杀不了你,只能让你活着去见天子了!” 结果斛律明月回身一箭射中了他的额头。王雄抱着马退回营地后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八岁。 朝廷追赠他使持节、太保、同华等二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的官职,并谥号为“忠”。他的儿子王谦继承了他的爵位,他的事迹另有记载。

史书上说啊,太祖皇帝是在天下大乱、战争刚结束的时候起家的,先是在平凉站稳脚跟,然后平定关中地区。那时候啊,外部敌人强大,内部矛盾也激烈,到处都是紧急军情,皇帝的御驾也经常要出动。最后,他还是成功平定了叛乱,巩固了国家的基础。虽然这成功离不开朝廷的谋划,但将领们的努力更是功不可没。达奚武他们这些人,个个都是又勇敢又聪明,都赶上了这兴盛的大好时机。有的在关键时刻立下大功,有的在各个战场上建功立业,大家同甘共苦,一起克服困难。他们真是国家的肱骨之臣,保卫国家的英雄啊!而达奚武更是紧跟太祖,拿下了重要的关隘“俊小关”。周瑜在赤壁的计谋,贾诩在乌巢的策略,跟达奚武相比,又能高明到哪里去呢?一句话就能兴邦,达奚武真是做到了!

史书评价说,太祖皇帝是在天下大乱,战争刚刚结束的时期开始发迹的。他先是在平凉站稳了脚跟,然后才逐渐平定了关中地区。当时,外部的敌人非常强大,内部的矛盾也十分尖锐,到处都是紧急的军事文书,皇帝的车驾也经常要出征。但是,太祖皇帝最终还是平定了叛乱,稳固了国家的基业。这当然离不开朝廷的战略规划,但是将领们的努力更是至关重要的。像达奚武等等这些将领,个个都是既勇敢又足智多谋,他们都赶上了这成就一番事业的好时机。有的将领在关键时刻立下了大功,有的将领在各个战场上都建功立业,他们同甘共苦,一起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他们可以说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保卫国家的忠勇之士啊!而达奚武更是紧跟太祖皇帝,成功夺取了战略要地“俊小关”。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妙计,贾诩在乌巢之战中的策略,跟达奚武相比,又能高明多少呢?一句话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达奚武真是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