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皇帝,名叫杨坚,小名叫统万突,是北周太祖杨忠的长子,他母亲是姚氏夫人。永熙三年,他父亲杨忠在夏州的时候,杨坚出生在统万城,所以就叫统万突。大统十四年,他被封为宁都郡公。十六年,他到华州当官。没多久,他又升任开府仪同三司、宜州诸军事、宜州刺史。到了北魏恭帝三年,他被任命为大将军,镇守陇右地区。孝闵帝即位后,杨坚被晋升为柱国,又调任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他在岐州当官期间,政绩显著,老百姓都很爱戴他。后来孝闵帝被废黜,晋公宇文护派人到岐州迎接杨坚。九月癸亥日,杨坚到达京城,住在以前的府邸。甲子日,大臣们上表请求他登基,并准备了迎接皇帝的仪仗。杨坚推辞,大臣们坚持请求,当天,杨坚就登上了天王宝座,并下令大赦天下。乙丑日,杨坚在延寿殿接见群臣。

十月癸酉日,太师、赵国公李弼去世了。己卯日,大将军、昌平公尉迟纲被晋升为柱国。乙酉日,杨坚祭祀圆丘。丙戌日,祭祀方丘。甲午日,祭祀太社。柱国、阳平公李远被赐死。这个月,梁朝的丞相陈霸先废掉了梁后主萧方智,自己当了皇帝,这就是陈武帝。十一月庚子日,杨坚祭祀太庙。丁未日,祭祀圆丘。丁巳日,杨坚下诏说:“帝王的治国之道,以宽仁为本。那些犯了轻罪,或者因为牵连而被流放的魏朝官员和百姓,都应该释放回来。”十二月庚午日,杨坚去祭奠成陵。癸酉日,回到宫里。庚辰日,大将军、辅城公邕被晋升为柱国。戊子日,赦免长安监狱里的囚犯。甲午日,杨坚下诏说:“好人家的子孙,都能得到几代人的宽恕,更何况魏朝是主动禅让的,怎么能不给予一些照顾呢?那些因为赵贵等人的事情而被没收为官奴婢的元氏子孙,都应该释放。”

公元582年正月,乙未日,任命大冢宰、晋公宇文护为太师。辛亥日,皇帝亲自耕种籍田,祭祀土地神。癸丑日,册立独孤氏为皇后。丁巳日,在雍州设立十二个郡。同时,在河东设立蒲州,在河北设立虞州,在弘农设立陕州,在正平设立绛州,在宜阳设立熊州,在邵郡设立邵州。 这可真是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番行政区域调整啊!

二月癸未日,皇帝下诏说:“作为统治天下的君王,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天下所有百姓,无论远近都要一视同仁。任何东西失去它该在的地方,都像扔进护城河一样可惜。那些被贼寇侵占的土地,本来就应该属于我们的大周王朝。过去因为战乱,阻碍了东西之间的联系,导致边境地区互相抢掠,想想就让人难过。从建元元年开始被贼寇掳掠的人,都可以释放回乡了!” 这年冬天没怎么下雨,直到二月才下了一场大雪。三月甲午日,齐国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率领全州归附大周,皇帝派柱国、高阳公达奚武和大将军杨忠率领军队迎接他。 同时,皇帝还把雍州刺史改称雍州牧,京兆郡守改称京兆尹,把广业郡和修城郡合并设立康州,把葭芦郡设立文州。 戊申日,长安献上了一只白色的雀鸟。庚申日,皇帝又下诏说:“以前三十六个国家,九十九个姓氏,自从魏国南迁后,都自称河南人。现在周朝已经定都关中,应该改称京兆人了。” 这改称的事情,也是一件大事呢!

四月己巳日,任命太师、晋公宇文护为雍州牧。庚午日,荧惑星进入轩辕星座(这是天象预兆,古人认为不吉利)。辛未日,皇帝下令减轻死罪一级,五年以下的刑罚全部赦免。甲戌日,皇后独孤氏去世,令人惋惜。甲申日,安葬了敬皇后。五月乙未日,任命大司空、梁国公侯莫陈崇为大宗伯。六月癸亥日,囐哒国派使者进贡宝物。己巳日,皇帝对高龄的刺史、县令等官员进行慰问,并根据他们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抚恤。 长安城被分割成万年县,同时在京城设立万年县的县治。辛未日,皇帝到昆明池游幸。壬申日,长安献上了一只白色的乌鸦。 皇帝又派使者分赴各州郡,处理囚犯,考察民风,掩埋无主尸骨。 这皇帝还真是勤政啊,忙忙碌碌的,处理的事情真不少!

七月初七那一天,皇帝派尉迟迥将军带着军队去河南修建安乐城。两天后,顺阳地方献上了一只三足乌。

八月初一,大臣们都上表庆祝这祥瑞之兆。皇帝下诏书说:“天不吝啬宝物,地也显现祥瑞,这都是因为君主贤明,国家太平的象征。就像凤凰栖息在高高的宫殿,蛟龙腾跃在深水之中一样,更何况是日月交辉,风雨和顺呢?古书《钩命决》说‘王者至孝则出瑞’,《元命苞》也说‘人君至治则有祥瑞’。虞舜时代,出现过异兽;周文王时代,也有神鸟飞来。我父亲的德行感天动地,仁爱遍及天下,这祥瑞之兆,与他千年前的德行相符,上天降下三足乌,就是要让天下归心,国家安定。这都是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我怎敢辜负祖先的恩德,不广施恩泽呢?所以,特此下令大赦天下,所有文武官员都升两级!”

九月初九,皇帝封杨忠和王雄两位将军为柱国大将军。两天后,封元罗为韩国公,以继承魏朝的爵位。再过两天,皇帝到同州去巡视,路过旧宅,还写了一首诗:“玉烛调秋气,金舆历旧宫。还如过白水,更似入新丰。霜潭渍晚菊,寒井落疏桐。举杯延故老,令闻歌《大风》。”

十月初八,皇帝回宫。两天后,派尉迟迥将军去陇右镇守边疆。长安献上了一只白色的兔子。十二月初八,突厥派使者进贡各种宝物。十二月十日,太庙建成了。十二月十四日,皇帝追封贺拔胜等十三位功臣,让他们和太祖皇帝一起享受祭祀。十二月十五日,再次大赦天下。

公元武成元年正月初几,也就是乙酉日,太师晋公宇文护上表请求退位还政,皇上这才开始亲手处理国家大事。不过,军队方面的事务,宇文护还是继续负责。 这期间,皇上还把原来的都督改名为总管。

接着,在丙辰日,皇上封大将军、章武孝公宇文导的儿子宇文亮为永昌公,封宇文翼为西阳公。 到了三月癸巳日,皇上在陈列了六军之后,亲自穿着盔甲,到东方去迎接太白金星(也就是金星)。 秦郡公(应该是指某位秦郡公,具体人名原文未提及)镇守在蒲州。 这段时间,吐谷浑又来侵犯边境了。

庚戌日,皇上派大司马、博陵公贺兰祥率领军队去讨伐吐谷浑。

四月十五号,武当郡送来了红色的乌鸦。十七号,天下阴天。秦州送来了白马,马鬃是红色的。

五月初五,皇帝下诏说:“皇朝的历法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进。历法是用来规范国家政务、安排社会秩序、推算年月日时的。从黄帝时代容成氏制定历法,到唐尧时期羲和制定历法,《洪范》九畴,大弘五法,《易经》也说:‘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可见历法的重要性!但是,历法是根据天文现象推算出来的,天文现象本身就存在细微的差别,日积月累,误差就会越来越大,导致时间推算出现偏差。从开天辟地到发现麒麟,已经过了二百七十六万年,时间的推移,导致盈亏的误差越来越大,以前没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没有人记录下来。寒来暑往,季节错乱,我们应该按照正确的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可现在误差太大了!汉朝的时候,巴郡的洛下闳擅长制定历法,据说八百年后会有一位圣人完善它。现在已经到了木德的时代,朕不能再等下去了!命令有关部门,参考以前的六种历法,观察七曜星辰,广泛研究古今历法,制定我们大周自己的历法,然后向朕汇报。”

五月初七,皇帝在正武殿听审案件。五月九号,任命大宗伯、梁国公侯莫陈崇为大司徒,大司寇、高阳公达奚武为大宗伯,武阳公豆卢宁为大司寇,柱国、辅城公邕为大司空。五月十二号,皇帝下诏说:“最近经常有人追究赦免令之前的案件。虽然这样做是为了打击罪恶,但是先王制定赦免制度,是为了让天下人改过自新。如果还要追究以前的罪行,那怎么让人改过自新呢?对于这些人,有关部门不要再追究了。只有国库、仓库和全国人民共有的东西,汉朝皇帝说过‘朕为天下守财耳’,如果有人侵占公家的钱财,如果是魏朝以前的事,时间太久远了,就不用追究了。从周朝以来,虽然经过多次赦免,但是那些罪行证据确凿的,有关部门应该彻底查清,查实之后,免除他们的罪行,但是要按照规定征收罚款。”贺兰祥攻克了洮阳、洪和两座城池,吐谷浑军队逃跑了。闰月二十三号,高昌国派使者进贡物品。

六月戊子这天,下着大暴雨。皇帝下诏说:“以前唐尧询问四岳,殷商告诫六种灾害,看到灾害就害怕,都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我治理国家,是百姓的父母,不敢懈怠,想为百姓解除痛苦。可是现在大雨成灾,麦子苗子都受损,房子倒塌,墙壁冲毁,甚至有人被淹死。都是我的过失,老百姓有什么罪呢?我的施政有失误,却不知道原因在哪里。各位公卿大夫、士人,以及地方官吏和百姓,现在都应该上书陈述意见,大胆谏言,不要有任何隐瞒。我会仔细查看,来回应上天的谴责。至于受灾的百姓,有关部门要及时巡查,详细记录上报。”

庚子这天,皇帝又下诏说:“颍川追随我,这是开国元勋;不要忘记父辈建立的城池,这才是兴起王业的基础。先父在天地初开、万物初始的时候,拯救了当时的乱局,匡正了混乱的局面。多亏英贤尽力辅佐,文武官员同心协力,辅助完成了大业,继承了帝位。他们披坚执锐,风吹日晒,雨淋日曝,想想以前,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啊!至于功成名就,建立国家,册封诸侯,我都觉得很欣慰。那些为国捐躯,妻子无家可归的人,我非常伤心。所有从先王时期到夏州,以及从夏州开始征战的人,不管是活着还是已经去世的,都要按我的意思,给予相应的钱帛赏赐。”

这个月,陈武帝去世了,他的侄子陈蒨继位,这就是陈文帝。

八月己亥这天,改天王正式称帝了,还追封文王为帝,并且大赦天下,改元。第二天,壬子,任命大将军、安城公宪担任益州总管。癸丑这天,又增加了四个御正,官职是上大夫。

九月乙卯,大将军、天水公广被任命为梁州总管。辛未,辅城公邕被晋封为鲁国公,安城公宪被晋封为齐国公,秦郡公直被晋封为卫国公,正平公招被晋封为赵国公。皇帝的弟弟们也纷纷受封:俭被封为谯国公,纯被封为陈国公,盛被封为越国公,达被封为代国公,通被封为冀国公,逌被封为滕国公。此外,天水公广被晋封为蔡国公,高阳公达奚武被晋封为郑国公,武阳公豆卢宁被晋封为楚国公,博陵公贺兰祥被晋封为凉国公,宁蜀公尉迟迥被晋封为蜀国公,化政公宇文贵被晋封为许国公,陈留公杨忠被晋封为随国公,昌平公尉迟纲被晋封为吴国公,武威公王雄被晋封为庸国公。他们每人都被赐予万户的食邑。十月甲午,柱国、吴国公尉迟纲被任命为泾州总管。这个月,齐文宣帝驾崩了,他的儿子殷继承了王位。柱国、蜀国公尉迟迥被任命为秦州总管。

第二年春天,正月癸丑朔,皇帝在紫极殿召开了盛大的朝会,这是第一次在朝会上表演百戏。三月辛酉,重阳阁建成了,皇帝在芳林园宴请群臣、将领、卿大夫以及突厥使者,并赏赐了钱帛,赏赐的多少各有不同。四月,皇帝在吃饭的时候,误食了毒物。庚子这天,病情危重,皇帝下诏:

哎,人这一辈子啊,生于天地之间,都得遵循着天地间的规律,可天地都有尽头,这规律也会变化,人哪能长活呢?所以说,生老病死,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既然是必然的,活的长短又能怎样呢?也没啥好遗憾的。我虽然没啥本事,但从小就喜欢读史书,翻阅圣贤的著作,早就想明白了这些道理。现在到了这一步,还能说什么呢?各位大臣、将军、士兵们,你们多年来辅佐太祖皇帝,建立了我们周家的基业,如今我继承了大统,坐上了这皇帝的宝座,对得起太祖皇帝,也对得起我自己。我能安安心心去见先帝,心里一点儿怨恨都没有。

要说遗憾的,就是我当了四年皇帝,却没能把国家治理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全国还没统一,还有地方在闹事。想想这些,我心里难受,真是睡不着觉啊!我只希望各位大臣,包括我的先祖、先父,还有各位同僚,都能齐心协力,互相劝勉,别忘了太祖皇帝的遗志,好好辅佐后人。就算我死了,我的精神也能长存。现在皇位空着,国家没主心骨,我的儿子还小,不能当家。鲁国公邕,是我的弟弟,为人宽厚仁慈,天下人都知道,他能振兴我们周家,非他莫属。人做事要有个头有尾,你们辅佐太祖,又辅佐我,算是有了个开始,如果你们能考虑到国家艰难,辅佐邕治理天下,那就算是有个好结果了。为国捐躯,是臣子的最大职责,你们好好想想这些话,让后世都称赞你们。

我这一辈子生活简朴,不是装样子,我平时就睡粗布被子,穿粗布衣服,用的东西都很简单,没有华丽的装饰。死了之后,更不能改变这个习惯。丧事一切从简,穿平常的衣服下葬,不要用金玉装饰。如果礼仪上必须的,就用瓦器代替。入殓后七天哭丧。文武百官都穿丧服,穿素服办事。下葬那天,选个荒凉的地方,就地挖个坟,不要堆土也不要立碑,厚葬伤天害理,是圣人告诫的,我早就记住了,哪敢违背呢?各位官员,都照我的意思办。各地的官员,都要哭丧三天,哭完后,换上素服,按部就班地工作,不要随意来京城。礼仪要根据情况变化,下葬后,内外官员都脱去丧服,恢复正常生活。三年内,不禁止婚嫁,饮食也和往常一样。现在事情太多,我身体也不好,脑子也乱,只能写这么多。如果还有没说到的,就参照这些来办吧。死后被人思念,古人也有这样的事。我临死前,把这些心里话写下来。

皇上下的诏书,都是皇帝自己口述的。辛丑年,他在延寿殿驾崩了,那年才二十七岁,谥号为明皇帝,庙号世宗。五月辛未,葬在了昭陵。

皇帝为人宽厚仁慈,对九族都非常和睦,很有帝王的气度。他从小就爱学习,读了很多书,还擅长写文章,文笔华丽优美。登基以后,他把朝中公卿以下有文化的人都召集到麟趾殿,有八十多人呢,一起校对经史典籍。他还搜集整理各种书籍,从伏羲、神农时代一直到魏朝末年,编纂成了一部《世谱》,足足有五百卷!他自己写的文章也有一整套,十卷呢。

史官评论说:世宗皇帝宽厚仁慈,见识广博,智慧超群。他在太子时期,就已经展现出文昭王一样的才能。虽然当时他的帝王之气还未完全显露,但百官都对他倾心,天下百姓都关注着他。等到他继承皇位,处理朝政,他礼待功臣,和睦九族,生活简朴,崇尚文治,处处体现着帝王的德行。可惜的是,一开始权臣专权,朝政都被把持着;最后还遭遇了暗算中毒,英年早逝,真是令人惋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