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皇帝,本名萧鸾,字景栖,是始安贞王萧道生的儿子。小名玄度。他小时候就没了父亲,太祖萧道成把他抚养长大,恩情胜过其他皇子。宋泰豫元年,他当上了安吉县令,以严厉有能力著称。后来被任命为武陵王萧晔的左常侍,但他没去上任。元徽二年,他又当上了永世县令。昇明二年,被任命为邵陵王萧纶的安南记室参军,还没上任,就又升迁为宁朔将军、淮南宣城两郡太守。不久又升为辅国将军。太祖萧道成登基后,萧鸾被提升为侍中,封西昌侯,食邑一千户。建元二年,他被任命为持节、督郢州司州义阳等地军事、冠军将军、郢州刺史,之后又升为征虏将军。
世祖萧赜即位后,萧鸾升任度支尚书,兼领右军将军。永明元年,他升迁为侍中,兼领骁骑将军。当时其他的王子和诸侯都乘坐装饰华丽的帷车,只有萧鸾乘坐简朴的帷车,仪仗也像普通官员一样。有一次,公务繁忙,有人贩卖食物,担子上的火不小心烧着了牛鼻子,豫章王萧嶷向世祖萧赜禀报了这件事,世祖萧赜哈哈大笑。后来,萧鸾又升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出行时一路畅通无阻,皇上非常高兴。永明二年,他出任征虏将军、吴兴太守。永明四年,升任中领军,散骑常侍等职务依旧保留。永明五年,他被任命为持节、监豫州郢州西阳、司州汝南两郡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永明七年,升任尚书右仆射。永明八年,兼领卫尉。永明十年,转任左仆射。永明十一年,兼领右卫将军。
世祖萧赜临终前遗诏任命他为侍中、尚书令,不久又加封镇军将军,配给二十名持剑侍卫。隆昌元年,他的官职由镇军将军改为大将军,配给一支鼓吹乐队和五百名亲兵。随后又加封中书监、开府仪同三司。郁林王萧昭业被废黜,海陵王萧昭文继位,萧鸾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扬州、南徐州军事、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开府的待遇不变,持剑侍卫增加到三十人,被封为宣城郡公,食邑二千户,镇守东府城。朝廷还给他配备了五千兵士,二百万钱,一千匹布。九江发生叛乱,萧鸾被授予黄钺,平定叛乱后,他上表辞去了黄钺。不久,他又被加封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傅,兼领大将军、扬州牧,持剑侍卫增加到四十人,配给三望车、羽葆、鼓吹乐队,可以穿着剑履上殿,朝见皇帝可以不趋步,赞拜时可以不称名,并设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掾、属各四人。他又被封为宣城王,食邑五千户,持节、侍中、中书监、录尚书等职务依旧保留。 还没来得及正式上任,太后就下令废黜海陵王,萧鸾因为是太祖萧道成的第三子,在群臣三次请求下,才接受了皇位继承人的身份。
公元457年冬天十月,我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我下诏书宣布:皇齐皇帝驾崩后,我继承大统,登基执政。虽然皇室气运昌盛,国祚绵长,江山稳固,但国家大事却屡屡受阻,内忧外患不断,国家大计眼看就要失败了。幸好,宣德皇后深谋远虑,遵循祖制,经过大臣们的商议,最终决定让我继承皇位。我深感自己能力不足,却要承担起振兴国家的大业,心里既感到责任重大,又忧心忡忡,如同走在春天的冰面上一样,时刻不敢懈怠,不知道该如何才能挽救国家危局,只希望能够与天下百姓一起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为此,我特下令大赦天下,改元为“建武”。所有在宫中服役的卫士都升一级,其他文武官员都升两级。以前欠下的赋税和债务,以及欠官府的物品,全部免除。那些被关押在监狱里的盗贼也全部释放。那些因为犯罪而被流放的人,也让他们回到家乡。
太尉王敬则被任命为大司马,司空陈显达被任命为太尉,尚书令王晏被加封为骠骑大将军,中领军萧谌被任命为领军将军兼南徐州刺史,皇子宝义被任命为扬州刺史,中护军王玄邈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新任命的右将军张瑰被任命为右光禄大夫,平北将军王广之被任命为江州刺史。第二天,我下诏书,禁止远近官员向朝廷进献礼物。再过两天,我又下诏书说:“从现在开始,各种雕刻和篆刻,以及岁时节日的陈设,都可以简化或取消。各地的州牧、县令,如果有人进献礼物,如果不是当地特产,一律严禁。” 我追封安陆昭侯缅为安陆王,并任命安陆侯的儿子宝晊为湘州刺史。我还下诏书说:“近来很多官员违反旧制,徇私枉法,损害了国家利益,增加了百姓的负担。从现在开始,商旅税、石头后渚的税收以及各种借贷,全部取消。各地凡是属于公共事务的开支,都可以直接裁减。主管官吏要制定详细的办法,监察部门要认真审查。”
十一月,我任命西中郎长史始安王遥光为扬州刺史,晋寿太守王洪范为青州和冀州刺史,尚书令王晏兼任太子少傅。第二天,大司马寻阳公王敬则等十三人被加官进爵,赏赐各有不同。我下令将新林苑收回,因为那是以前百姓的土地,现在全部归还给百姓,并免除以前的租税。之后,我册封皇子宝义为晋安王,宝玄为江夏王,宝源为庐陵王,宝夤为建安王,宝融为随郡王,宝攸为南平王。我又下诏书说:“各地的县令俸禄太低,不足以维持生计,虽然可以向朝廷进贡当地特产,但也是劳民伤财,从现在开始,全部取消。”我还下诏书说:“宣城国的五品以上官员,都按照规定给予他们应得的官职和俸禄;五品以下的官员,都可以辞官回家。如果他们还想做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职位。” 我又追尊始安贞王为景皇,他的妃子为懿后。之后,我任命辅国将军闻喜公遥欣为荆州刺史,宁朔将军丰城公遥昌为豫州刺史。
我又下诏书说:“细作署、材官、车府,以及其他各种工匠,都可以轮流休假,让他们得到休息。” 我立皇子宝卷为皇太子,并下令赐予天下所有为父母守孝的人爵位一级,对孝子、从孙、义夫、节妇等,也都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他们的门前树立旌表,赠送丝绸。我又下诏书说:“皇太子刚刚被册立,远近官员如果要进献庆贺的礼物,一律禁止。” 我任命新任命的征虏将军江夏王宝玄为郢州刺史。永明年间,御史中丞沈渊上奏说,很多官员年过七十,应该让他们退休,还有一些清贫的官员家庭也应该得到帮助。我下诏书说:“最近很多官员年老,请求退休,朝廷也体恤他们的情况,允许他们辞官,并给予他们一定的优待,以表达对老人的关爱。从现在开始,所有达到一定年龄的官员,都可以按照永明七年以前的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我赦免了以前被杀害的诸王,并恢复了他们的爵位,分别封他们的儿子为侯。
十二月壬子那天,皇帝下诏说:“我仔细查看奏章,发现有些事情没被上报,老百姓的冤屈也难以表达出来,就像《诗经》里说的‘甘棠’那样令人敬佩,又像‘肺石’那样值得歌咏。从上个月起,凡是还有冤屈未伸、正直之言未被采纳的,地方官员都要承担责任。”
二年春正月辛未,皇帝又下诏说:“京城关押的犯人,罪行严重的,可以减刑为五年;判处三年以下徒刑的,全部释放。王公大臣以下,都要举荐自己知道的人才。同时,王公卿士和朝廷内外官员,都要向朕指出我的过失,可以尽情地直言进谏。” 这时候,北方的索虏入侵了司州、豫州、徐州和梁州。壬申日,皇帝派遣镇南将军王广督率司州军队征讨,右卫将军萧坦之督率徐州军队征讨,尚书右仆射沈文季督率豫州军队征讨。己卯日,皇帝下诏,京城两个县有毁坏坟墓的情况,要及时进行修缮。
皇帝又下诏说:“粮食是百姓赖以生存的根本,正如《诗经》所说‘食惟民天,义高姬载’,养蚕织丝是国家经济的根本,教育则如同《周礼》中所记载的那样重要。前代圣贤的典范,后世帝王的良好法则,颁布法令要审慎周详,大家都要遵守。我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思考如何弘扬教化,努力做好八政,永远记住勤政的重要性,即使到了日落西山的时候,也不忘记勤政爱民。地方长官是百姓的父母官,牧民者是教化百姓的官员,应该严格督促农桑生产,不要让百姓游手好闲,要根据季节辛勤劳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加固堤防,考核评比官员的政绩。如果耕种养蚕的人数众多,要上报表彰;如果有人游手好闲,危害农业生产,也要立即上报。有关部门要制定详细的条例。”乙未日,敌人攻打钟离,徐州刺史萧惠休打败了他们。丙申日,皇帝提升太尉陈显达为使持节、都督西北征讨诸军事。丁酉日,朝廷内外戒备森严。
三月,戊申这天,皇上下了道圣旨,说南徐州那些从别的地方迁来的老百姓,好多都去当兵了,所以今年的赋税就免了吧。第二天,己未,司州刺史萧诞带着军队跟敌人打了一仗,把敌人打败了!皇上又下了道圣旨,说雍州、豫州、司州、南兖州、徐州这五个州,凡是被敌人祸害过的人家,今年的税收全部免除。至于那些以前跟敌人勾结过的人,往事就不追究了。
丙寅这天,青州的麦子税也免了。敌人从寿春撤兵了。甲申这天,戒严令解除了。 到了夏四月,己亥这天是初一,皇上又发布圣旨说:“三百里以内发生的官司,都得送到京城来,我会选个日子亲自审理。三百里以外的,就交给各州郡去审理。那些被关押的犯人,该放的放,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这时候,索虏在汉中城外扎营,准备攻城,但梁州刺史萧懿顶住了敌人的进攻,把他们给打退了。己未这天,新任命的黄门郎裴叔业被任命为徐州刺史。
五月十五号,寝庙建好了,皇上就下令说:“监工的官员,可以提升一级,放假一年,那些没参与工程的,也免税,放假时间一样长。” 六月二十七号,皇上把领军将军萧谌、西阳王子明、南海王子罕、邵陵王子贞都杀了。六月二十九号,任命右卫将军萧坦之为领军将军。 七月份,皇上任命晋安王宝义为南徐州刺史;接着又任命梁王为司州刺史;最后还任命氐族人杨馥之为北秦州刺史,封他为仇池公。八月份,皇上任命庐陵王宝源为南兖州刺史;之后又任命新任命的辅国将军申希祖为兖州刺史。九月份,皇上把南平王宝攸改封为邵陵王,蜀郡王子文改封为西阳王,广汉王子峻改封为衡阳王,临海王昭秀改封为巴陵王,永嘉王昭粲改封为桂阳王。
十月初十号,皇上发布诏书说:“要遵循古制,去除奢靡之风,效法贤明的先祖,教育百姓勤俭节约,治理国家要以先王为镜鉴。我继承了国家衰败的局面,接手了奢靡浮华的时代,虽然我努力推行教化,一心想使国家太平,但礼让之风还没有兴起,奢华之风依然盛行。我仔细研读古代典籍,深感惭愧,想方设法改变风俗,恢复淳朴的民风。所以,下令废除东田,拆毁兴光楼。” 同时,皇上还下令让水衡都尉精简御用车辆。十月十二号,皇上迎娶了皇太子妃褚氏,并且大赦天下,王公大臣以下,都赏赐了东西,数量各有不同。同时,还停止了各地进贡的繁文缛节。
十二月十四号,皇上又发布诏书说:“旧的国都,看着就让人伤感。更何况我如今在南方称帝,住在皇宫里,有些功臣对国家有功,德行流传于世,但他们的墓地却荒芜破败,坟墓上的树木也没人修整,这岂止是让人感叹深切同情信陵君的遭遇呢?以前的中京被毁,国宝都迁到了东边,晋元帝刚建立国家的时候,简文帝的遗风还存在于百姓心中,但是松门已经荒废,通往墓地的道路也杂草丛生。虽然时间久远,但想起这些事,还是令人感慨万千。所以,下令对晋朝皇帝的陵墓都进行修缮,并增加守卫人员。至于吴郡和晋陵郡因为歉收,就减免他们三年的赋税,减免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公元某年(三年)春天正月,丁卯日,皇帝任命阴平王杨炅的儿子杨崇祖担任沙州刺史,并封他为阴平王。同时,任命北中郎将建安王宝寅担任江州刺史。己巳日,皇帝下令再次明确守长六周的制度。乙酉日,皇帝下令:“去年索虏入侵边境,边境各州郡将士在战斗中或因疾病去世的,都要把他们的遗体送回故乡。”
三月壬午日,皇帝下令:“皇室的车驾和器物上,凡是有金银装饰的,都统统拆掉。”夏天四月,敌军入侵司州,驻守的军队打败了他们。
五月己巳日,皇帝任命征虏将军萧懿为益州刺史,任命前军将军阴广宗为梁州和南秦州刺史,任命新任命的宁州刺史李庆宗继续担任宁州刺史。秋天九月辛酉日,皇帝任命冠军将军徐玄庆为兖州刺史。冬天十月,皇帝任命辅国将军申希祖为司州刺史。闰十二月戊寅日,皇太子举行冠礼,皇帝赏赐王公以下官员布帛,数量各有不同;为父亲守丧的人,额外赐爵一级。同时取消了远近上贡的礼仪。皇帝还下令:“今年不用再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可以用现有的钱款来供应百官的需要。”
公元某年(四年)春天正月庚午日,大赦天下。皇帝下诏说:“好的食物摆上祭台,才能确定味道的甘美;上好的玉石经过雕琢,才能展现出它的光彩。所以要精心制作各种物品,务必从根本上做好;要治理好全国各地,学习和效法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过去因为国泰民安,所以兴办学校,选拔人才,权衡利弊,废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制度,但吟诵声却渐渐稀少,转眼间又到了丰收的年景。我们永远要记住古代的经验教训,不能忘记日理万机。如今华夏安定,边远地区也归顺了朝廷,我们修缮了东宫,正值其时。所以可以沿袭旧有的章法,广延皇室子弟,弘扬光大祖业,恩泽后代。”壬寅日,皇帝下令:“百姓生了孩子,免除其父母一年的徭役,还赏赐十斛米。新婚夫妇,免除丈夫一年的徭役。”丙辰日,尚书令王晏被处死。
二月初几,徐孝嗣升任尚书令,萧季敞当上了广州刺史。三月又过了几天,沈文季被任命为护军将军。到了秋天八月,追封景皇的生母王氏为恭太后。北方游牧民族骚扰沔北地区。冬天十月,他们又来攻打司州,朝廷没办法,只能派梁王和张稷带兵去打仗。
十一月某天,杨灵珍被任命为北秦州刺史,还封他为仇池公、武都王。之后又下了一道命令,说各地要重新登记房屋、田地等财产,可以适当降低之前的估价。十二月某天,裴叔业、徐玄庆、左兴盛分别被任命为豫州、徐州、兖州刺史。接着,朝廷又派崔慧景带兵去救援雍州。
永泰元年正月初一,大赦天下!所有四年以前的欠税和欠债,全部一笔勾销!徐孝嗣继续担任中军大将军,还加了个开府仪同三司的头衔。可是,沔北的几个郡县还是被敌人打得七零八落,损失惨重。朝廷赶紧派陈显达去救雍州。没过几天,皇帝又下令处死了好几个王室成员:河东王铉、临贺王子岳、西阳王子文、衡阳王子峻、南康王子琳、永阳王子珉、湘东王子建、南郡王子夏、桂阳王昭粲、巴陵王昭秀。二月某天,萧惠休被派去支援寿阳。之后,裴叔业在淮北打败了敌人。最后,萧遥欣被任命为雍州刺史。
三月十五号,皇上免除了雍州被胡人侵扰的几个县的租税和布匹。十五号后两天,皇上发布诏书说:“孔子圣明,是上天选定的圣人,他弘扬了儒家正道,教化百姓,是历代帝王的老师,他的教诲影响了千年。后世之人仰慕他,忠孝之人都从他那里得到启发,他的功德深远,他的道德光辉灿烂。虽然他离我们很远了,但祭祀从未停止,按时祭祀,规格和诸侯一样。这几年来,祭祀典礼日渐衰落,祭祀用品简陋,祭品也没有,怎么能体现他的伟大功绩,发扬他的教化呢?应该按照以前的典礼,恢复祭祀的规格,使祭品丰盛,隆重地祭祀他。”
四月初一,改元,赦免了三个部门关押的囚犯,具体情况各有不同。文武官员都晋升了两级。四月初三,任命镇军将军萧坦之为侍中、中领军。四月初六,立武陵昭王之子子坦为衡阳王。四月初九,任命西中郎长史刘暄为郢州刺史。四月十号,大司马、会稽太守王敬则举兵叛乱。
五月初八,皇上派辅国将军刘山阳率军东征平叛。五月十一号,王敬则被斩首,首级被送来。赦免了浙东、吴郡、晋陵等七个郡。任命后军长史萧颖胄为南兖州刺史。五月十四号,任命北中郎将司马元和为兖州刺史。七月,任命辅国将军王珍国为青州、冀州刺史。七月初七,任命太子中庶子梁王为雍州刺史,任命太尉陈显达为江州刺史。七月十三号,皇上在正福殿驾崩,享年四十七岁。遗诏说:“徐令可重申八命。中书监官员都保持原职,沈文季任左仆射,常侍护军保持原职,江祏任右仆射,江祀任侍中,刘暄任卫尉。军政大事交给陈太尉处理。内外大小事务都交给徐孝嗣、遥光、坦之、江祏处理,重大事务要与沈文季、江祀、刘暄共同商议。心腹重任交给刘悛、萧惠休、崔惠景。”皇上葬于兴安陵。
皇帝很清楚哪些官员有才能,执法非常严格,从不徇私枉法,就连亲信也管束得很严,朝中官员都非常谨慎。他甚至不允许穷苦百姓使用四幅伞,可见他非常节俭。他还下令废除世祖皇帝修建的新林苑,把土地还给百姓;废除文帝皇帝修建的太子东田,并把它卖掉。永明年间,皇宫里所有的车辇、船只,都把上面的金银拆下来,放回皇家的仓库。太官送来的御膳里,有裹蒸,皇帝说:“我吃不完,把它分成四块,剩下的留着晚上吃。”而世祖皇帝留下的后宫宫殿、服饰和御用物品,他一样都没动。
但是,他性情猜忌多疑,所以经常滥杀无辜。他还迷信道术,喜欢算命,每次出行都要先占卜吉凶,如果往南走,就对外宣称往西走;如果往东走,就对外宣称往北走。他很少出宫,甚至连南郊祭祀都没去过。他得了重病,却一直坚持处理政务,对外秘而不宣。直到病情严重,才下令让台省府署搜集文书,寻找白鱼治病,这才让外人知道他生病了。他穿着红色的衣服,所有的服饰都是红色的,这是为了避邪。巫师说:“后湖的水流经过宫内,所以皇帝才生病。”皇帝于是亲自去太官,下令挖水沟。左右侍臣劝说:“太官要是没有这条水沟,就不能立足。”皇帝坚决要堵塞水沟,想把淮河的水引到南方。结果他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去世了,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史官评论说:高宗皇帝是皇室旁支,通过继承皇位登基,他以皇太子的身份继承皇位,这并非他本来的愿望,他留下的功过是非,自然难以避免。他那些残暴杀戮的行为,动机复杂,可能是出于雄心壮志,也可能是出于恐惧不安。他先抛弃了与他同宗同财的亲戚,又对那些他曾经提拔重用的人,加以猜忌,最终违背了他们的期望。他的猜忌和胆怯越来越严重,疑心越来越重,以至于流着泪杀人,这绝对不是什么正义的行为。他为了求得安稳,内心一定充满了愧疚。最终,他自毁根基,子孙后代孤弱,国家因此衰败,最终导致了王朝的覆灭。如果说他那些压制异己的举动是天命所归,那么盘庚迁都,继承阳甲的祖业,又该如何评价呢?
赞曰:高宗皇帝从旁支崛起,使得国家兴盛。他崇尚节俭,制定了良好的法令,勤勉谨慎,治理国家有方。可惜的是,他失去了沔阳的土地,南方的发展也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