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小名叫龙儿,是太祖皇帝的长子。他出生在建康的青溪宅,那天晚上,陈孝皇后和刘昭皇后都梦到龙盘踞在屋顶上,所以给他取了这个小名。

一开始,他当过寻阳国侍郎,做过州西曹书佐,后来又当了赣县县令。后来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造反,武帝没跟着他,结果被南康相沈肃之关进了郡狱。他的族人萧欣祖和门客桓康等人攻破郡府把他救了出来。沈肃之带着几百官兵追击,武帝和手下的人抵抗,活捉了沈肃之,还斩杀了百余人,然后带着一百多人起兵造反。当时,始兴相殷孚带着上万兵马去寻阳支援子勋,有人劝武帝去打殷孚,但他觉得兵力悬殊,就躲到揭阳山里,慢慢积攒力量,队伍发展到三千人。子勋派戴凯之去当南康相,还派张宗之带着一千多人去支援他。武帝带兵攻打南康,先在南康口打败了戴凯之的部将程超的几百人,接着又打败了张宗之,然后包围了郡城。戴凯之带着几千人死守,武帝亲自率领将士们进攻了一整天,最后攻破了城池,戴凯之逃跑了,武帝还杀了伪赣令陶冲之。武帝占领了郡城,派张应期、邓惠真三千人去袭击豫章。子勋派谈秀之等人七千人去西昌抵抗,双方筑起营垒,打了好久也没分出胜负。后来听说武帝亲自来了,谈秀之等人就逃跑了。

事情平定后,武帝被朝廷任命为尚书库部郎、征北中兵参军、西阳县子,还兼任南东莞太守、越骑校尉、正员郎、刘韫抚军长史、襄阳太守。朝廷又另外封他为赣县子,食邑三百户,但他坚决推辞了。后来,他又升任宁朔将军、广兴相。桂阳王休范造反,武帝带兵去寻阳,到达北峤后,叛乱平息了,朝廷任命他为晋熙王安西谘议,但他没接受,又回到了郡里。之后,他又升任司徒右长史、黄门郎。

沈攸之在荆楚地区作乱,宋朝暗中做好了防备,元徽四年,朝廷任命武帝为晋熙王镇西长史、江夏内史,代理郢州州事。皇帝登基后,朝廷征召晋熙王刘燮为抚军、扬州刺史,武帝被任命为左卫将军,协助刘燮。沈攸之叛乱发生后,朝廷还没来得及做出决定,武帝认为可以利用地势优势抵抗敌人,于是占据盆口城进行防御。太祖听说后,高兴地说:“这真是我的好儿子!”武帝上表请求西征讨伐,但朝廷没批准,于是派出一支偏师支援郢州。平西将军黄回等人都在武帝的节制下。武帝被加封为冠军将军,并被授予持节的权力。昇明二年,叛乱平定后,武帝升任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豫州的新蔡、晋熙二郡军事,并被任命为征虏将军、江州刺史,持节的权力不变。他被封为闻喜县侯,食邑二千户。同年,他又被征召为侍中、领军将军,配备了一支鼓吹乐队,府中设置佐史,并负责石头戍的军事。不久后,他又被加封为持节、督京畿诸军事。三年后,他又升任散骑常侍、尚书仆射、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持节、都督、领军的职务不变,配备了二十名班剑。齐国建立后,他成为齐公世子,加封侍中、南豫州刺史,配备了油络车、羽葆鼓吹,班剑增加到四十人。石头城被定为世子宫,设置了二率以下的官吏,宫殿的服饰制度都和东宫一样。之后,他又被进爵为王太子。太祖即位后,他被立为皇太子。

公元477年三月初九,太祖皇帝驾崩了,皇帝陛下继位,天下大赦。命令各州郡县令、军队和营地官兵,都要为先帝守丧三天,不准擅自离开岗位;京城和各地的守军部队,一个都不能回来。三月十二,皇帝宣读先帝遗诏,任命司徒褚渊负责处理尚书省事务,尚书左仆射王俭担任尚书令,车骑将军张敬儿担任开府仪同三司。圣旨是这样说的:“丧礼虽然有既定的规章制度,但先帝生前总是提倡简朴,内廷官员可以三天回宫一次,外廷官员可以隔一天回宫一次。以后遇到大丧事,都按照这个标准执行。”三月十四,任命右卫将军吕安国为司州刺史。三月十七,任命司空豫章王嶷为太尉。三月二十,圣旨说:“城防税的制度,历代都应该一样,近些年来有所懈怠,拖欠的税款高达上万计。虽然按律法应该处罚,但考虑到他们的难处,可以谅解。多年来拖欠的城防税,一律免除。从现在开始,要严格执行旧的规定,如有违反,就依法处置。”三月二十三,圣旨说:“近几年收成不好,穷人很多,京城两岸的情况尤其严重。派中书舍人去认真评估,进行赈济救助。”四月初五,任命辅国将军张倪为兖州刺史。四月十,追封穆妃为皇后。

五月初几,朝廷任命闻喜公子良担任南徐州刺史。没过几天,又任命左卫将军垣崇祖当豫州刺史。再过几天,皇帝下诏说:“最近雨水不断,河水涨得厉害,两岸老百姓好多都受灾了。派中书舍人跟当地官员一起,好好看看怎么救济灾民。”

六月初几,立长懋为皇太子。皇帝还下诏,把之前赦免罪犯的恩典再延长一百天。 接着,又任命鄱阳王锵为雍州刺史,临汝公子卿为郢州刺史。 之后,宁朔将军臧灵智被任命为越州刺史。 再过几天,立王氏为太子妃。 同时,朝廷还给几位公子加封爵位:闻喜公子良封为竟陵王,临汝公子卿封为庐陵王,应城公子敬封为安陆王,江陵公子懋封为晋安王,枝江公子隆封为随郡王,皇子子真封为建安王,皇孙昭业封为南郡王。

又过了一些日子,皇帝下诏说:“这水灾闹得厉害,天象也不太好。京城里的犯人,得赶紧审判;远地方的案子,就让刺史们按时处理。建康、秣陵两县的穷人,要加倍救济,一定要照顾周全。吴兴、义兴受灾的县,免除他们的赋税。” 之后,司徒褚渊升任司空、骠骑将军。

到了秋天七月初几,卫尉萧顺之被任命为豫州刺史。 没多久,冠军将军垣荣祖被任命为青州和冀州刺史。

八月初几,司徒褚渊死了。九月初几,因为国丧,国子学停课。 之后,前军将军姜伯起被任命为秦州刺史。 再过几天,征南将军王僧虔升任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王奂被任命为湘州刺史。

到了冬天十二月,皇帝下诏说:“淮河沿岸的守军,长期驻守边疆,很辛苦,过年了,应该给他们一些恩典。派中书舍人去慰问他们。以后每年都这么做。” 最后,太子左卫率戴僧静被任命为徐州刺史。

永明元年正月初几,那天是辛亥日,皇帝去南郊祭祀天地,然后下令大赦天下,并且改元。第二天,壬子日,皇帝又下令,让所有朝廷官员,包括内外朝的,都来提意见,说他哪里做得不对,可以大胆地提建议。他还下令让王公大臣们推荐人才,根据他们的才能和地方情况安排合适的职位。

皇帝还专门发了一道诏书,说:“治理国家,依靠的就是那些地方官吏,他们领的俸禄,都有固定的标准。以前因为边境有战事,所以对他们的俸禄有时会减少,有时会增加。现在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我想对那些勤政简朴、有能力的官员进行奖励。所以,郡县的丞尉们,可以恢复他们原来的田地和俸禄。” 然后,皇帝任命豫章王嶷担任太子太傅,长沙王晃担任南徐州刺史,竟陵王子良担任南兖州刺史。

过了几天,庚申日,皇帝又任命萧景先担任中领军。壬戌日,皇帝封他的弟弟,一个叫锐的,为南平王;另一个叫铿的,为宜都王;还封他的儿子子明为武昌王,子罕为南海王。甲子日,皇帝下令修建青溪旧宫,并且亲自去视察工程的进展情况。

二月初几,杨炅被任命为沙州刺史。同月另一天,梁弥机被任命为河州和凉州刺史,像舒彭被任命为西凉州刺史。

三月某天,皇帝下诏说:“宋朝的德运将尽,社会风气日下,各级官员和地方百姓都失去了应有的秩序,人事变动频繁,公私都因此衰败。现在新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我希望能继承前朝的良好制度,巩固国家的根基。官员们治理地方,要以‘小满’为标准,有功绩的就加倍奖励;办事不称职的,就根据情况罢免。” 几天后,皇帝又下诏说:“自从我即位以来,一直忧心忡忡,担负着沉重的责任,感觉自己像掉进了深渊一样。国家大事还有很多未解决,政治法令还不完善,星象异常,阴阳失调。为了继承先祖的恩泽,也为了弥补天灾人祸,特赦免所有罪犯五十天,从今天开始算起。京城里的囚犯全部释放,服役的士兵也酌情减刑释放,城里孤寡贫穷的人,要好好赈济。” 之后,皇帝又下诏说:“所有被关押的犯人,无论罪行轻重,以及参与劫掠的余党,全部赦免。所有欠税欠款,截止到建元四年三月以前的,全部免除。”

四月某天,皇帝下诏说:“魏国曾优待袁绍及其后代,晋朝也曾优待两位王室宗亲,两代帝王都以仁义著称,历史上对此多有记载。袁粲、刘秉曾辅佐宋室,沈攸之在景和年间也尽心尽力,虽然最后没有善终,但其初衷值得肯定。如今岁月流逝,应该特别优待他们。袁粲、刘秉去年改葬祖坟,墓穴还没修好,可以拨款让他们修建,使其符合礼仪。沈攸之及其在西方的子孙的棺柩,可以送回原来的墓地安葬。”

五月某天,张敬儿被处决。

六月丙寅这天,皇帝下令说:“凡是该复查审理的案件,只要是在建元四年三月之前发生的,全部赦免。” 秋天七月戊戌,新任左光禄大夫王僧虔被加封为特进。九月己卯,荆州刺史临川王映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冠军将军庐陵王子卿接任荆州刺史;吴郡太守安陆侯缅被任命为郢州刺史。

第二年春天,正月乙亥这天,司州刺史吕安国被调任南兖州刺史;征北将军竟陵王子良被任命为护军将军,同时兼任司徒;征北长史刘悛接任司州刺史。丙子这天,右光禄大夫王延之被加封为特进。

三月乙亥,吴兴太守张岱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前将军王奂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平北将军吕安国被任命为湘州刺史。戊寅这天,少府赵景翼被任命为广州刺史。夏天四月甲辰,皇帝下令说:“扬州、南徐州、南兖州、徐州、兖州五个州管辖范围内的所有案件,以及并州、豫州、江州州府里关押的犯人,还有江州寻阳郡、新蔡郡关押的犯人,都要全部送回中央,等候选个好日子,来判断他们的罪行是否属实。至于长江沿岸偏远的郡县以及其他各州,就由各州刺史详细调查审理。”己巳这天,宁朔将军程法勤被任命为宁州刺史。

六月,癸卯这天,皇帝到中堂听讼,处理案件。 乙巳这天,任命安陆王子敬为南兖州刺史。戊申这天,又任命黄门侍郎崔平仲为青州和冀州刺史。

秋七月癸未,皇帝下诏说:“音乐的起源,先哲们早就有了记载,礼乐不忘根本,历代都沿袭着同样的风俗。所以汉光武帝在南阳迟疑观望,魏文帝在谯国勤于政事。青溪宫地处天地的精华之处,光辉照耀,灵秀之气汇聚,应验了天命。过去,国家初建,事务繁多,修建宫殿的事,我一直没顾上。时间流逝,往事已过,我心里一直很愧疚。我能力有限,继承了伟大的基业,想着要完成先祖的遗志,彰显王业。我参考星象制定制度,根据日历安排工程,工程汇报完毕,规划蓝图也已齐全。应该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感激的心情,定个日子咱们小聚一下吧。”甲申这天,立皇子子伦为巴陵王。

八月丙午,皇帝到旧宫小聚,摆上金石乐器,在座的官员都作诗一首。皇帝下令说:“京城监狱和三个衙门的囚犯,要根据情况给予减刑赦免。宫中各部门要详细统计,赏赐布帛。”戊申这天,皇帝到玄武湖校阅军队。甲子这天,皇帝下诏说:“掩埋枯骨,安葬遗骸,这是重要的教诲,体恤老人和残疾人,是好的典章制度。我一直记挂着百姓的疾苦,日夜不敢忘记。但消息还没完全传达,很多事情都办得不顺利。京城两个县,有些坟墓很久了,被毁坏,要及时掩埋。没有棺材的遗骸,也要妥善安葬。那些因病因穷活不下去的人,要制定详细的条例,给予救济。”

冬十月丁巳,任命桂阳王铄为南徐州刺史。十一月丁亥,任命始兴王鉴为益州刺史。

公元某年(具体年份原文未提及)正月初三,丙辰日,朝廷任命大司农刘楷担任交州刺史,安西谘议参军崔庆绪担任梁州和南秦州刺史。正月初七,甲申日,晋安王子懋被任命为南豫州刺史。正月十二,辛卯日,皇帝到南郊祭祀,并下令大赦天下。都城方圆三百里内的重罪犯,减轻一级处罚;其他罪犯则按照大赦的规定处理,被关押的人,根据情况分别减刑释放。同时,朝廷还赈济了两个贫困县的百姓。 皇帝还下了一道诏书,说:“《春秋国语》里说‘生民之有学问,就像树木有枝叶一样’。 想要有好的行为和品德,都必须从学习开始。 以前开国的时候,光荣地治理了华夏大地,大力弘扬典章制度,重视教育,命令有关部门兴建学校。 虽然学校刚开始建设就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们一直仰慕先贤的功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更加重视教育。 现在全国上下已经统一,文字也一样了,所以应该挑选优秀的官员担任学校的老师,广泛招收学生。”

接着,皇帝又下了一道诏书:“地方官吏安抚百姓是首要任务,刺史巡视地方更是重中之重。 应该严格督促农业生产,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如果发现哪个地方农业生产搞得好,能激励那些懒惰的人,就应该马上上报朝廷。 如果哪个地方的官员违反法令,骄奢淫逸,耽误农业生产,也要上报朝廷。 朝廷将严格赏罚,鼓励勤政,年底对官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升降。” 二月辛丑日,皇帝到北郊祭祀。 四月戊戌日,新任命的右卫将军豫章王世子子响被任命为豫州刺史,辅国将军桓敬被任命为兖州刺史。

五月乙未日,皇帝下诏说:“百姓生活困苦,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虽然年年粮食丰收,但还是有很多家庭贫困。凡是独身一人,或者独自抚养孤儿的,今年的田赋都免除。” 这个月,朝廷精简了总明观。六月庚戌日,河南王度易侯被提升为车骑将军。 七月辛丑日,皇帝下诏说:“丹阳郡管辖的地区以及方圆二百里内的所有囚犯,都要押解到京城,其他地区的囚犯,由各州郡自行处理。” 七月十四日,甲戌日,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王僧虔去世。七月十七日,丁亥日,骠骑中兵参军董仲舒被任命为宁州刺史。

八月初几,皇上到中堂听审案件。过了几天,任命宕昌王梁弥颉为河州和凉州刺史。又过了几天,任命尚书令王俭担任太子少傅,太子詹事萧顺之为领军将军。

冬天十月某天,皇上发布诏书说:“皇太子长懋的学习课程结束了,要举行祭祀典礼,王公大臣以下都可以去观礼。” 十一月某天,任命冠军将军王文仲为青州和冀州刺史。

十二月某天,皇上又发布诏书说:“粮食是根本,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所以祭祀的供品要丰盛,主持祭祀的人也要做到问心无愧,不需要拥有上千亩的土地,周宣王就是这么告诫大家的。以前国家刚建立的时候,各项事务都比较混乱,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那时条件不允许。我继承了祖先的基业,想要发扬光大,亲自下地耕种,遵循旧制。现在可以开始春耕,隆重地祭祀天地,在东郊举行祭祀仪式,我将亲临其事,以祈求上天保佑,并勉励百姓努力。这样才能让粮仓丰满,田野里庄稼茂盛,国家富强之后再进行教育,这才是根本之道。”那年夏天,琅邪郡发生旱灾,百姓把枯萎的庄稼都拔掉了,没想到秋天竟然又长出穗子,而且获得了大丰收。

第四年春天正月某天,任命南琅邪郡和彭城郡太守、皇子的叔叔王子隆为江州刺史,征虏长史张瑰为雍州刺史,征虏将军薛渊为徐州刺史,护军将军兼司徒、皇子的叔叔王子良晋升为车骑将军。富阳人唐宇之造反,聚集了很多人在桐庐,攻破了富阳、钱塘等县,还杀害了东阳太守萧崇之。后来派禁卫军去讨伐,把他杀了。又过了几天,冠军将军、马军主陈天福因为在讨伐唐宇之的过程中烧杀抢掠百姓,被处死了。再过几天,皇上到中堂考查优秀人才。

闰月,癸巳年(公元623年),皇帝把皇子李贞封为邵陵王,把皇孙李昭文封为临汝公。 这都是皇帝的旨意,大家伙儿都得听着。

过了几天,丁未年(公元623年),皇帝任命武都王杨集始担任北秦州刺史,算是给他一个新的官职。 辛亥年(公元623年),皇帝亲自下地耕田,这叫“籍田”。 皇帝还下了一道圣旨,大概意思就是说:耕田是为了表达对农业的重视,亲自下地耕田是为了带头鼓励老百姓好好种地。 我这是效仿前朝的圣君贤主,亲自拿着农具耕地,希望能够丰收,教化百姓,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最近老天爷也特别给面子,风调雨顺,各种祥瑞之兆都出现了,真是喜事连连啊! 为了庆祝这大好局面,朕决定大赦天下!所有犯了罪,判刑三年以下的,都给放了! 那些欠税欠债,而且特别穷困的,三年内的欠款一笔勾销! 那些孝顺父母、努力耕田的,朕会重重赏赐! 那些孤寡老人和穷苦百姓,每家都赏赐十石粮食! 凡是想种地,但是缺粮种的,朕也会提供帮助,总之就是要让大家过得好!

癸丑年(公元623年),皇帝又任命始兴内史刘敕担任广州刺史,这又是一项人事任命。 甲寅年(公元623年),籍田仪式结束后,皇帝到阅武堂,跟大臣们一起喝酒,算是犒劳大家,还赏赐了王公大臣们一些布帛,赏赐的多少根据官职大小而定。 戊午年(公元623年),皇帝又到宣武堂去检阅军队,还下旨说:今天我亲自检阅军队,大家都很守规矩,表现不错,我会根据大家的表现进行赏赐。

二月己未年(公元624年),皇帝把弟弟李銶封为晋熙王,又把另一个弟弟李铉封为河东王。 庚寅年(公元624年),皇帝任命光禄大夫王玄载担任兖州刺史。 这些都是朝廷的任免消息,大家记住了。

三月辛亥那天,皇上到国子监去听讲《孝经》,还赏赐了国子监祭酒、博士和助教们一些绢帛,数量各有不同。 四月丁亥,柳世隆被任命为湘州刺史。 临沂县那年的麦子歉收,收割后都用来喂马了,没想到夏天又重新播种,竟然长势喜人。五月癸巳,皇上发布诏令:今年扬州和南徐州的户租,按照“二布一钱”的比例收取,也就是三分之二收布,三分之一收钱。从明年开始,所有州县上缴钱的地方,都减少布匹的数额,每匹布按四百文计算,依旧折半收取,作为永久的制度。丙午,西昌侯鸾被任命为中领军。 八月辛酉,萧惠休被任命为广州刺史。九月甲寅,王广之被任命为徐州刺史。 到了十二月乙亥,崔惠景被任命为司州刺史。

五年正月戊子,豫章王嶷被任命为大司马,竟陵王子良被任命为司徒,临川王映、王俭、王敬则分别保持原来的官职,并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沈文季被任命为郢州刺史,安陆王子敬被任命为荆州刺史,晋安王子懋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建安王子真被任命为南豫州刺史。 辛卯这天,皇上发布诏书说:“朕自登基以来,时刻想着要减轻百姓的疾苦。虽然这些年粮食收成还不错,但饥荒仍然不时发生。现在新的一年开始了,阳气也开始上升,应该顺应时节,让百姓安居乐业。所有孤寡老人和贫病之人,都应该发放粮食救济,并且派人亲自送去,做到公平公正。” 雍州和司州的蛮族经常作乱,丁酉,皇上派萧景先前往平阳平叛,又派陈显达前往宛城和叶县平叛。

三月戊子那一天,皇上到芳林园去参加宴会。第二天,也就是丁未,皇上任命陈显达为雍州刺史。到了四月,皇上又去太庙祭祀。然后,皇上发布诏令,说凡是关押的犯人,只要刑期在四年以下的,全部释放;五年刑期的,减为三年;在京城犯事,本来该判重刑的,也减轻一级。

六月辛酉,皇上又下诏说:“最近雨水太多了,到处洪涝成灾,京城里好多老百姓都受了灾。所以,派中书舍人和其他两县的官员,去当地看看,该怎么救济就怎么救济。” 七月戊申,皇上又下诏说:“丹阳所属各县,从建元四年到永明三年欠的田租,数额不少。京城附近的田地,应该适当减免。那些不富裕的人家,欠的租子都可以免除。” 八月乙亥,皇上又下诏说:“今年夏天雨水多,吴兴和义兴两郡的农民受灾严重,就免了他们的租税。”

九月己丑,皇上说:“九月九日,我要到商飙馆去登高,宴请各位大臣。” 九月九日辛卯,皇上果然去了商飙馆。这个商飙馆是皇上自己建的,在孙陵岗上,老百姓都叫它“九日台”。九月丙午,皇上又下诏说:“治理好国家,就要让老百姓不受苦,农业才能兴旺发达。周朝实行十一税一,汉朝也实行常平仓,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过去,泰山、鲁山一带的丝麻,汶水流域的贡品,杞国、梓国那边的皮革,都运送到朝廷来。可是自从水德衰败,天下就战乱不断,年年打仗,年年闹饥荒。穷苦人家被各种赋税压得喘不过气,钱财都流到边远地区去了,国家需要的物资,都要从各地调拨,不依靠本地的生产,全靠收税,虽然有贸易,但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好处,所以民不聊生,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以前开运年间,虽然星象预示着天下太平,但以前的坏毛病还没完全改掉,农业生产不如以前,粮食和丝绸价格低廉,商人没有积蓄,老百姓大多衣食不足。这都是因为货币制度废弛,流通的货币太少,所以老百姓没钱,怎么能不穷呢?所以,凡是贫困人家,可以免除三年赋税。京城和各地要拿出大量的钱,去收购粮食、丝绸等物资,以平抑物价,方便老百姓。至于那些远方进贡的,不是本地生产的杂物,全部停止进贡。今年的赋税要适度,京城里缺什么,就到市场上买,不要苛刻地催缴。” 十月甲申,皇上任命西昌侯鸾为豫州刺史,安陆侯缅为中领军。 同时,皇上开始修建新林苑。

公元某年(六年)正月壬午日,朝廷任命安成王暠担任南徐州刺史。圣旨说:“两百里以内的案件,都要集中到京城,我会在指定日期审理。两百里以外的案件,就交给州郡去审理。对那些被关押的犯人,要仔细审查,该释放的要释放。”

三月己亥日,豫章王世子子响被封为巴东王。癸卯日,周盘龙被任命为兖州刺史,负责巡视地方。五月甲午日,宕昌王梁弥承被任命为河州刺史和凉州刺史。六月甲寅日,沈景德被任命为徐州刺史。丙子日,房法乘被任命为交州刺史。七月乙巳日,吕安国被任命为领军将军。

八月乙卯日,朝廷下令说:“吴兴和义兴地区发了洪水,受灾的百姓,患有严重疾病的每户赐给两斛粮食,老年病人每户赐给一斛,其他每户赐给五斗。”九月壬寅日,皇帝亲临琅邪城,进行军事演习,操练水陆部队。十月庚申日,立冬,皇帝第一次在太极殿宣读时令。辛酉日,武陵王晔被任命为江州刺史。

闰月乙卯日,皇帝下诏说:“北兖州、北徐州、豫州、司州、青州、冀州这八个州,地处边疆,百姓大多贫困,免除永明以前拖欠的租税。”辛卯日,王奂被任命为领军将军。十一月乙卯日,费延宗被任命为越州刺史。庚申日,晋安王子懋被任命为湘州刺史,西阳王子明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

公元284年正月初七,丙午日,任命王敬则为豫州刺史,阴智伯为梁州和南秦州刺史。正月初九,戊申日,皇帝下诏说:“雍州连续几年打仗,加上水旱灾害,情况很糟糕,免除四年以前的欠税。”正月十二,辛亥日,皇帝到南郊祭祀,天下大赦。京城里的穷人,都得到了救济和赏赐。皇帝又下诏说:“春天发放粮食,秋天收税,这是治理天下的基本原则,以柔克刚,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郑浑治理地方,因地制宜,王濬开疆拓土,户口迅速增长。现在有些人生孩子却养不活,虽然一直禁止这种行为,但各地还是时有发生。如果因为贫穷而杀掉孩子,也是情理之中,因为风俗习惯已经淡薄了。应该既要严厉执法,又要施以恩惠。有关部门要查阅旧的制度,仔细研究后再确定具体的措施,对百姓的救济要尽可能优厚。”正月十三,壬戌日,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川王映去世了。正月十八,戊辰日,皇帝下诏说:“各位大臣们年纪大了,俸禄却太低,这怎么能说是‘下车就想着以前的旧事,走到桥上就尊敬老人’呢?应该给他们增加俸禄,并详细核实他们的实际支出。”

二月初二,丙子日,任命左卫将军巴东王子响为中护军。二月初五,己丑日,皇帝下诏说:“孔子传播他的道德思想,他的功德高尚,影响了七代,教化了万民,他的英名无人能比,是真正的圣王。他的功绩隐没于当时,他的道义却比日月还要长久,后世对他的景仰绵延千年,即使山河变迁,他的思想也依然存在。但孔子的庙宇却年久失修,甚至香火都断绝了。前代帝王都敬仰他,修建了他的庙宇,但岁月流逝,如今已经荒草丛生。现在我们兴建孔庙,是为了继承他的伟大思想,追念他的功德,更加敬仰他。应该重新修建孔庙,务必使其宏伟壮观,并按诸侯的规格给予祭祀,世代传承对圣人的祭祀。”二月八日,壬寅日,任命丹阳尹王晏为江州刺史。二月九日,癸卯日,任命巴陵王子伦为豫州刺史。

三月十七,王玄邈被任命为兖州刺史。十九号,巴东王子响当上了江州刺史,王子隆则成了中护军。二十三号,皇帝一口气立了四个皇子为王:子岳为临贺王,子峻为广汉王,子琳为宣城王,子珉为义安王。这消息一出,满朝哗然,毕竟皇子封王,可是大事。

四月初五,皇帝下了一道圣旨,内容大概是这样:“婚姻大事,是人伦之始,《周礼》里都规定了媒人的职责,《诗经》里也有很多关于婚礼的诗句。古代的婚礼,讲究的是庄重,而不是铺张浪费。现在风气不好,越来越奢靡,我一直在想办法改变,但收效甚微。听说现在办酒席,那花费真是惊人,菜肴之丰盛,比得上王侯之家了!有钱人以此炫耀,穷人则自惭形秽,甚至因为准备不足而推迟婚期,错过了良辰吉日。所以,必须制定一些节俭的规范,颁布给百姓。朝廷的典礼也要以此为准,既要保证婚礼的庄重,也要体现节俭的原则。如果有人违反规定,就依法处置!” 这道圣旨,看得出皇帝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

五月初四,王俭死了,他是尚书令、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官职很高啊。初十号,柳世隆接替他当了尚书令。六月十四,皇帝去琅琊视察去了,估计是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八月初七,建安王子真被任命为中护军。十月初一,皇帝又下了一道圣旨:“现在社会风气太浮夸了,旧的规矩都坏了,婚丧嫁娶都太奢侈了,违反规矩的事太多了。有些人为了炫耀,用锦绣做衣服,用金银珠宝装饰坟墓,甚至到了老年还不结婚,棺材都用好几层,互相攀比,完全不顾及规矩。必须制定明确的规定,严格约束,做到统一标准。如果再违反,就依法处置!” 这回圣旨的语气更严厉了,可见皇帝对奢靡之风的痛恨。

十二月十二,建安王子真被任命为郢州刺史;巴东王子响调任荆州刺史;垣荣祖则成了新的兖州刺史。 这一连串的人事任命,也标志着朝廷对地方官员的调整。

公元478年(也就是宋明帝泰始八年)正月,庚子日,王敬则升职了,从征西大将军升为骠骑大将军,沈文季当上了领军将军,鄱阳王锵则被任命为江州刺史。朝廷还下令释放关押在城里的俘虏,让他们回老家去。

二月壬辰日,零陵王司马药师去世了。到了四月戊辰日,朝廷发布了一道命令,说:“所有从公卿以下的官员,都要举荐人才,根据他们的才能安排职位。推荐的人合适,就会得到奖赏;如果推荐的人不合适,就要受到处罚。” 这年秋天七月辛丑日,安陆侯缅被任命为雍州刺史。七月癸卯日,皇帝下诏书说:“天象异常,老百姓受灾,皇室子嗣也生病了,情况持续了好几天。为了顺应天意,减轻百姓的痛苦,特下令大赦天下!” 癸亥日,又下诏书说:“司州和雍州连续几年歉收,雍州八年以前,司州七年以前的欠税全部免除。汝南郡的欠税也宽限五年。” 八月丙寅日,因为京师下了好久的雨,很多地方都发大水,朝廷派中书舍人以及当地官员去救济灾民。乙酉日,河南王世子休留接替了秦州和河州刺史的职位。壬辰日,左卫将军、随郡王子隆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犯了罪,朝廷派丹阳尹萧顺之带兵去讨伐他,王子响最终被杀。十月丁丑日,朝廷下令说:“吴兴地区水灾严重,命令打开仓库,赈济灾民。”癸巳日,朝廷免除了建元年以前欠下的税款。

十一月乙卯日,伏登之被任命为交州刺史。十二月乙丑日,陈僧授被任命为越州刺史。戊寅日,朝廷考虑到尚书丞郎的职务繁重,待遇却不高,决定给他们增加俸禄。己卯日,皇子子建被封为湘东王。癸巳日,张冲被任命为青州和冀州刺史。

到了泰始九年正月甲午日,江夏王锋被任命为南徐州刺史,刘悛被任命为益州刺史。辛丑日,皇帝到南郊祭祀,并下令说:“京师关押的犯人,要仔细审查,该释放的都释放了。”

三月初几,刘楷被任命为司州刺史;同月另一天,刘缵被任命为广州刺史。四月某天,有人上奏说以前一年要两次去陵墓祭祀,三月十五日小规模祭祀,九月十五日大规模祭祀,现在小规模祭祀停了很久,只剩下大规模祭祀那一次了。皇帝批准了。六月某天,王奂被任命为雍州刺史。九月某天,皇帝去琅邪城校场操练军队,全城的人都去看热闹,皇上还赏赐了酒肉。

十年正月某天,皇帝下令:所有欠税欠债,七年以前的,全部免除,巨额债务不在此例。孤寡老人和患有六种疾病的人,每人发放五斛粮食。朝廷内外所有官员都加薪。同一天,南平王锐被任命为湘州刺史,竟陵王子良担任尚书令,王玄邈被任命为北徐州刺史,庐陵王子卿升任车骑将军,南海王子罕被任命为兖州刺史,临汝公昭文被任命为南豫州刺史,王文和被任命为北兖州刺史。

二月某天,陈显达担任中领军。四月某天,豫章王嶷去世了。五月某天,竟陵王子良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八月某天,郭安明被任命为宁州刺史。十月某天,皇帝去玄武湖校场操练军队。同月另一天,皇帝祭祀太庙。十一月某天,皇帝下令说:最近雨水多,柴火粮食都涨价了,京城百姓受了不少苦,派人去赈济救助。

十一年正月某天,皇帝下令:审查京城所有被关押的犯人,该放的都放了。同一天,王敬则被任命为司空,鄱阳王锵担任领军将军,陈显达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崔慧景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同月另一天,皇太子长懋去世了。

二月初几,那天是壬午日,皇上任命庐陵王的儿子,车骑将军王子卿,升职为骠骑将军,还兼任南豫州刺史。同时,抚军将军,安陆王的儿子王子敬,也升官了,被晋升为车骑将军。

到了己丑日,辅国将军曹虎被任命为梁州和南秦州的刺史。癸卯日,新任命的中书监,晋安王的儿子王子懋,被任命为雍州刺史。丙午日,冠军将军王文和被任命为益州刺史。 这几天皇上可真是忙着给大臣们升官啊,一下子好几个要职都安排出去了。

三月,雍州刺史王奂被处死了。四月,皇帝下令,让东宫的文武官员都转到太孙那儿当差。同月,立皇太孙为昭业,何氏为太孙妃。皇帝还下令,全国给那些尽孝道的人加官晋爵,对孝子、好孙子、义夫、节妇,也分别赏赐粮食和布帛。 同月,刘灵哲被任命为兖州刺史。

五月,皇帝下诏说:因为水旱灾害,庄稼歉收,那些欠税的人,可以把税款延后到秋天交。京城两个县,还有朱方、姑熟,暂时禁止卖酒。萧惠休被任命为徐州刺史;宜都王铿被任命为南豫州刺史。六月,皇帝下令,雨过天晴了,派中书舍人和各县官员,给京城百姓发放救济粮。

七月,皇帝下诏说:最近水灾旱灾不断,两岸百姓受灾严重,再加上很多人生病,孤儿寡母更是可怜,要派中书舍人去慰问救济他们。又下诏说:水旱灾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江淮地区仓库空虚,于是很多人偷盗抢劫,躲在山里湖边,成了逃犯。所以,特赦南兖州、兖州、豫州、司州、徐州五个州,以及南豫州的历阳、谯郡、临江、庐江四个郡的逃犯,免除他们以前欠的税款和债务,并且再给他们五年时间。

这个月,皇帝身体不舒服,搬到了延昌殿。皇帝刚上殿阶,殿宇就发出怪声,皇帝很讨厌这个。边境被敌人入侵了,皇帝派陈显达去雍州樊城驻守。皇帝担心朝野恐慌,强忍病痛,让人演奏音乐。 同月,皇帝病危。皇帝下诏说:“人终有一死,即使是圣人贤者也无法避免,我今年六十岁了,也没什么遗憾,只是皇位继承艰难,国家大事繁重,我心里还是有些担忧。太孙越来越优秀,社稷江山可以托付给他。你们要好好辅佐他,努力治理国家;内外大小事务,都要和鸾(太孙的字)商量着办。尚书省是国家根本,就交给王晏和徐孝嗣;军事方面,就交给王敬则、陈显达、王广之、王玄邈、沈文季、张瑰、薛渊他们;其他官员各司其职,好好辅佐太孙,不要懈怠。其他的话,我也不多说了。”

皇帝又下诏说:“我死后,身上穿夏天的衣服和画着图案的衣服,用纯黑色的犀牛角做导引器,其他的器物都不能用宝物和精美的织物,只用普通的衣服各一件。平时我常用的长短两把佩刀和铁环,要随我一起下葬。祭祀典礼,关键在于诚心,东家杀牛祭祀,不如西家简单地供奉祭品。我的祭祀,不要用牲畜,只用饼、茶、干饭、酒肉就可以了,天下人都要遵守这个规定。下葬之前,每月初一十五都要供奉菜饭。陵墓是万年长眠之地,我一直觉得休安陵不好,现在决定用东三处最东边的地方安葬我,命名为景安陵。丧事一切从简,不要麻烦百姓。百官六时不必都来祭奠,每月初一十五和祭祖的日子可以照旧。后宫嫔妃们都不用去陵墓。内殿的凤华殿、寿昌殿、耀灵殿是我建造的,虽然富贵,但居住的地方并不奢华,这是俭朴的体现,不要破坏它们。显阳殿的玉像和佛像及供奉的物品,都按照另外的清单办理,要认真供奉。其他的功德之事,都交给中书省办理。从现在开始,公私都不准出家当道士,也不准建造塔寺和精舍,要严厉禁止。只有六十岁以上,并且有道心的人,才可以经朝臣推荐出家,我已经另有诏令。其他的赏赐请求和宫内事务,也另有清单。内外禁卫军的老将领和侍卫,都交给萧谌妥善安置,不要辜负我的遗愿。” 当天,皇帝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话说这位皇帝啊,为人刚毅果断,治理国家注重大局,把富国强民放在首位。不过呢,他不太喜欢那些游乐宴饮、奢靡铺张的事儿,经常为此感到苦恼,却又一时难以彻底摒弃。临死前,他还特意下诏书说:“所有游乐方面的花费,都应该减少。从今以后,无论远近进献的物品,都要力求节俭,不准越界去搜罗奇珍异宝,互相攀比奢华。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已经够让百姓受苦了,珠玉玩饰,更是劳民伤财,必须严加禁止,不得违反规定。” 九月丙寅日,他葬在了景安陵。

史官评论说:世祖皇帝继位后,功绩堪比受命于天,虽然是继承皇位,但实际治理国家非常艰难。他身穿龙袍,头顶冕旒,始终坚持施行正确的政治制度,文武官员的任命,没有改变旧有的章程,赏罚分明,恩威并施,所有政策都出自皇帝本人,体现了长远的眼光,大家都对他肃然起敬。朝廷内外一片祥和,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朝贡不断,国库充盈,百姓很少被征调劳役,宫殿园囿的修建也没有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百姓安居乐业,寿命也得以延长,这是大家共同的幸运。但是,他也有割舍不了的私情,就像普通的百姓一样,对先帝太祖和皇室宗亲怀有深厚的感情。想想汉武帝晚年才后悔,追悔莫及;魏文侯攻下中山国后,也没有用它来封赏自己的弟弟。这些英贤的内心想法,我作为史官也难以完全揣摩。

赞曰:武帝功业显赫,以止戈为号令。韶岭不再有灾异,彭水也恢复了平静。他继承先帝的遗志,严守法度。北方少数民族前来朝贡,南方蛮夷也献上歌声。朝廷安定,内外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