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祥瑞之兆,古已有之,记载于秘籍之中,珍藏于金匮石室,那些关于祥瑞的预言和记载,以前都没人好好整理过。而这些祥瑞的出现,都与帝王的兴衰更替息息相关,预示着天命所归,王朝的兴盛与衰败。 历朝历代,从三皇五帝到后来的帝王,他们的兴衰荣辱,都与这些祥瑞的出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周朝的兴起,有赤雀的祥瑞;汉朝的开国,有雕云素灵的预兆;光武帝中兴,也有皇符的显现;魏晋时期也有相应的祥瑞记载,这些史书上都有详细记载,不过都是些老黄历了。齐朝的建立,也参考了殷商的先例。 黄门郎苏偘写了《圣皇瑞应记》,永明年间庾温又写了《瑞应图》,其他还有很多类似的记载,都散落在史书注疏里。现在我将这些记载整理一下,做个记录。
《老子河洛谶》里说:“七七四十九年,水患将尽,风云际会,龙麟将出。”宋朝是水德,从义熙十四年算起,到昇明三年,一共七十七年,所以说是“七七”年。 《易经》说:“云从龙,风从虎。”关尹子也说:“龙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乘着风云上天的。”
谶语又说:“草木茂盛,道德文章的人将出仕,治理吴地,定都南京。” “上”指的就是皇帝的姓氏和名讳。“南京”指的是南徐州的治所京口。
谶语还说:“修建道路桥梁,堵塞龙渊,消除水患,疏通山川。” “墥堨河梁”指的是道路,堵塞龙渊,比喻道路的修建完成。“太祖”的姓氏,也暗藏其中。“消水灾”,指的是消除宋朝的危难。
谶语又说:“上应南斗第一星,下建草屋为紫宫。神龙之岗梧桐树生,凤凰展翅飞翔鸣叫。” “南斗第一星”指的是吴地。“草屋”指的是萧字,也像箫管乐器,形状像凤凰的翅膀。
谶语又说:“萧姓出了两位杰出人物,天下将一片太平。” “二士”指的是“主”字。
谶语最后说:“天子在哪里?在草丛中安营扎寨。” “宿”通“肃”。
《尚书中候·仪明篇》里说:“仁人杰出,握有权柄的象征,叫做角姓,合音为‘于’字。”苏偘解释说:“萧,就是角姓。而且,八音之器里也有箫管。” 意思就是说,仁人志士掌握大权,就像角一样突出,而“萧”这个姓氏与“于”字谐音,也与乐器“箫”有关。
史书上记载说:晋朝的光禄大夫何祯认为“于”字的音义是“曹”字,指的是魏姓。王隐在《晋书》里说:“卯金之音‘于’,也是魏姓。” 《中候》这本书的章节本来就没有什么顺序,这两种说法都有之前的解释,但苏偘是怎么推断出来的,不太清楚。
《孝经钩命决》里说:“谁会兴起呢?看看他们的名字就知道了。”“君”指的就是群体,“理物为雄”意思是能治理天下的人,优劣排序,等待时机兴起。“将”是太祖的避讳。征西将军萧思话看到后说:“这是我们家的避讳啊!”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要看谁会成为领袖,看看他们的名字就知道了。而“将”字是太祖的名字的避讳,萧思话认出了这个避讳。
王子年写的歌里唱道:“金刀治世之后反而很苦,帝王昏庸,上天震怒,灾异频发来警示君主。天下三分,有两个叛乱,失去了很多州郡的土地。三个王,九江之地有一个在吴国,其余的都还年幼,早早成了孤儿,一个国家两个皇帝,都是上天安排的。” “金刀”指刘姓,“三分二叛”指宋明帝时期,“三王九江”指孝武帝在九江兴起,晋安王子勋虽然没有成功,但也称帝,后来刘裕也在九江奠定霸业,这三个就是“三王”。“一在吴”指齐氏的故乡在吴地,也把吴地作为根据地。“一国二主”指太祖刘裕趁机兴起,为宋朝驱逐了敌人。 这首歌描述了刘裕之前动荡的时代,以及刘裕最终建立宋朝的过程。
歌中又唱道:“三禾茂盛,树木繁衍,金刀利刃齐来刈除。”“刈”就是剪除。《诗经》里说:“实始翦商”。 这句是说,刘裕就像金刀一样,铲除了之前的势力。
歌中还唱道:“想要知道他的姓氏,看那草木肃肃,谷中最细小的低头成熟了,鳞身甲体,永远兴旺发达。”“谷”指道路,“熟”指成熟,也是避讳。太祖身上有龙鳞一样的斑纹,开始认为是黑痣,治好后斑纹反而更明显了。伏羲也是鳞身。 这段话用隐喻的方式暗示了刘裕的姓氏和特征。
《金雄记》里说:“熔化黄金打造的刀在龙里,占卜睡觉的人说必须得起来。”又说:“将要再次有肃穆之气进入草木之中。”“萧”字。 《易经》里说:“圣人创造了它。”《金雄记》又说:“草门可怜,将要衰败,建号不成,易运沸腾。”《诗经》里说“不时”,指时机,“不成”,指成功,“建号”,指建立年号,“易运”,指改朝换代。 这段话预言了萧氏的兴起和衰败,以及改朝换代的变革。
话说这有个预言,原文是:“周文王受命,千五百岁,河雒出圣人,受命于己未,至丙子为十八周。旅布六郡东南隅,四国安定可久留。” 算算从周朝灭了商朝,到建元元年,刚好七百八十年加四十九年(秦朝)加四百二十五年(汉朝)加四十五年(魏朝)加一百五十年(晋朝)加六十年(宋朝),一共一千五百零九年,跟预言里的“千五百岁”差不多。
武进县彭山,那地方以前有个坟墓,周围山峦起伏,绵延几百里,山上经常出现五彩祥云,还有龙出现!宋明帝觉得这很不吉利,就派了懂风水堪舆的高灵文去看看。这高灵文跟当时的世祖关系不错,回来后就糊弄皇帝说:“这墓地啊,顶多也就是个地方官的级别。” 私下里却告诉世祖:“这墓地,将来会出个不得了的人物!” 皇帝还是不放心,就让人在墓地周围打猎,还用又长又粗的大铁钉,足足有五六尺长,把墓地周围钉了个遍,想用这种方法来压制墓地的风水。后来太祖当了皇帝,换了墓地的标志物,结果那柱子居然龙吟了一声,震得山谷都晃动起来,当地人都觉得很神奇。
会稽剡县有个刻着字的石头山,具体是什么字,以前没人知道。到了昇明末年,有个叫儿袭的村民上山打猎,意外发现石头上刻着字,有三处,都被苔藓盖住了,看不清。他把苔藓清理干净后,发现大石头上刻着:“此齐者,黄公之化气也。” 一块立着的石头上刻着:“黄天星,姓萧字某甲,得贤帅,天下太平。” 还有一块小石头上刻着:“刻石者谁?会稽南山李斯刻秦望之封也。”
益州有个齐后山,当地人也不知道这名字是怎么来的。昇明三年,有个叫玄畅的和尚在山上建了个精舍,巧的是,这一天正是太祖受禅的那天。
嵩高山,昇明三年四月,荥阳人尹午在山南边的一条小溪里,看到天上掉下来一块石头,石头落地后裂开了,里面竟然有一枚玉玺,只有三寸见方。玉玺上刻着:“戊丁之人与道俱,肃然入草应天符。” 还刻着:“皇帝兴运。” 尹午赶紧把玉玺献给了雍州刺史萧赤斧,萧赤斧又把玉玺上报朝廷。
史书上记载:以前,大人(指统治者)在临洮铸造铜人,临洮出了董卓,铜人就被毁了。董卓出现,天下大乱;天下大乱,董卓又死了。这好像有点像啊!晋朝末年,嵩山出了三十二块玉璧,宋氏(指宋朝)认为这是受命于天的吉兆。现在嵩山又出土了玉玺,而水德(指宋朝的统治)却要衰败了,这从头到尾的征兆,也挺相似的。
元徽四年,太祖(萧道成)从南郊祭祀回来,看天象的人陈安宝看到太祖身上有黄紫色的祥瑞之气直冲云霄。陈安宝告诉他的亲戚王洪范说:“我年轻的时候,可从来没见过哪个当兵的身上有这么好的气色!”
太祖十七岁的时候,梦见自己骑着青龙向西追赶太阳,太阳快要落山了才停下来,醒来后很害怕。家人去问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说:“这是将要成为贵人的征兆啊!”苏偘说:“青色是木的颜色,太阳快落山了,这是宋朝气数将尽的意思。”
泰始七年,明帝派前淮南太守孙奉伯去淮阴监视元会。孙奉伯和太祖同睡一屋,梦见自己乘着龙飞上天,却抓不住龙的脚。醒来后对太祖说:“兖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将要成为庇护百姓的好地方,你却没看到。”孙奉伯后来死在宋朝。
清河人崔灵运担任上府参军,梦见天帝对他说:“萧道成是我的第十九个儿子,我去年已经把天子的位置传给他了。”从三皇五帝到齐朝受命为君的,一共十九个人。
宋朝泰始年间,童谣说:“东城将出天子”,所以明帝杀了建安王休仁。苏偘说:“后来的顺帝是从东城即位的,有人说这是童谣的应验,其实指的是武进县上所住的东城里。”熊襄说:“皇上以前的乡下有一条大路,相传是秦始皇走过的,叫做‘天子路’,后来就成了皇帝的故乡了。”史书评论说,顺帝实际上应该被拥立为帝,就像晋朝的怀帝、愍帝一样,也有预兆。齐朝的统治并没有巡幸到各地,这条路名可能是秦朝留下来的,这说法不太确定。
十三岁那年,他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浑身长毛,毛发一直长到脚趾头。他还梦到有人指着脚下说:“这是周文王的田地。” 接着又梦见自己在空中飞翔,还梦见自己穿着孔雀羽毛做的衣服。庾温说:“雀,就是爵位啊。” 后来,他又梦见凤凰从天上飞下来,停在他襄阳青溪宅斋前,两翅展开足有十多丈宽,翅膀底下还有紫色的云气。 到了襄阳后,他又梦见自己穿着木屐,走过太极殿的台阶。庾温解释说:“屐,代表着木行。” 你看啊,桑字是四十加两点,他过了四十多岁就当了皇帝,这穿木屐不就是木行吗?木屐有两齿,会发出声音,这说明他四十多岁当皇帝是真事。
在郢州的时候,他又梦见有人从天上飞下来,手里拿着笔在他上衣两边画画,一句话也没说就飞走了。庾温解释说:“画,指的是山龙华虫。” 这都是些预示着非凡命运的梦啊!
宋元嘉十七年六月己未夜里,他出生了。奇怪的是,当时没有火,一个婢女只是轻轻地吹了吹灰烬,火就自己燃起来了。
他在南康郡当乐师的时候,乐队只有弦乐器,没有管乐器,可空中却突然响起了篪的声音,与弦乐器完美地配合着。
当他担任广兴相时,岭下的河水因为干旱而枯竭,船只无法通行。 军队刚到,河水就突然暴涨了。庾温说:“这符合《易经》里‘利涉大川’的含义啊!”
他驻守盆城时,城里缺水,他打算凿井引江水入城。 结果试着挖了几口井,竟然发现了九处伏泉,水都涌了出来。
建元元年四月,有人向朝廷报告说:“延陵县令戴景度说,他管辖的季子庙里,原来就有两口涌井。 庙祝说,最近北边的那口井突然传来金石之声,他们挖开一看,挖了三尺深就挖到了一股沸泉。 东边的那口井也突然传来铮铮的响声,挖开后也发现了一股沸腾的泉水,水涌得像波浪一样。 泉水中发现了一片银质的木简,长一尺,宽二寸,上面隐约刻着字:‘庐山道人张陵再拜谒诣起居。’ 这木简坚硬洁白,字迹呈黄色。” 查阅《瑞应图》记载:“浪井不凿自成,王者清静,则仙人主之。” 《孔氏世录》也说:“叶精帝道,孔书明巧,当在张陵。” 宋均注解说:“张陵辅助过封禅大典。也有人说,张陵是仙人。”
公元483年,太祖在青溪的宅子里,斋堂前的池塘里突然波浪翻涌,水像山一样涌起,还发出金石般的声音,一会儿工夫,一条青龙就从池子里飞出来了,大家都看到了。
公元485年,青龙出现在齐郡。公元488年,青龙又出现在顺阳郡清水县的平泉湖里。公元491年,黄龙出现在曲江县黄池里,停留了一天一夜。公元496年,山上云雾弥漫,一会儿工夫,出现了一条长十多丈,颜色是玄黄五色的龙,从西北方向飞升上天。
宋朝泰始年间,武进的旧墓地里出现了一种怪兽,长着一只角,羊的头,龙的翅膀,马的腿,村里的老人都看到了,但谁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宋泰始末,武进旧茔有兽见,一角,羊头,龙翼,马足,父老咸见,莫之识也。”公元494年,鄱阳郡献上了一只独角兽,麟的头,鹿的样子,身上颜色像龙和鸾鸟。“永明十年,鄱阳郡献一角兽,麟首,鹿形,龙鸾共色。《瑞应图》云:“天子万福允集,则一角兽至。”公元495年,九头白象出现在武昌。
史书上说,《尚书》里记载,天子德行高尚,就会有麒麟凤凰来朝,龟龙也会出现。所以凤凰会在高楼上筑巢,麒麟会在郊野出现,更别说那些被驯服的动物了,这都是祥瑞啊!现在看看魏晋以来,世人说的灵异动物不少,但乱世多于盛世,史书上记载的也很多。“史臣曰:《记》云,升中于天,麟凤至而龟龙格。则凤皇巢乎阿阁,麒麟在乎郊薮,岂非驯之在庭,扰以成畜,其为瑞也如此!今观魏、晋已来,世称灵物不少,而乱多治少,史不绝书。故知来仪在沼,远非前事,见而不至,未辨其为祥也。”
公元487年三月,白虎出现在历阳龙亢县的新昌村。新昌村,是个好名字啊!《瑞应图》上说:“王者不暴虐,白虎就会出现。”“昇明三年三月,白虎见历阳龙亢县新昌村。新昌村,嘉名也。《瑞应图》云:“王者不暴白虎仁。”公元488年三月,白虎出现在安蛮虔化县。公元496年二月,白虎出现在东平寿张安乐村。
公元486年,驺虞出现在安东县五界山,狮子的头,虎的身子,龙的脚。“诗经”里说:“驺虞是仁兽,白色带黑色斑纹,不吃活物,只有在盛世才会出现。”“昇明二年,驺虞见安东县五界山,师子头,虎身,龙脚。《诗传》云:“驺虞,义兽,白虎黑文,不食生物,至德则出。”公元487年,太祖当了齐王,一只白毛龟出现在东府的城池里。公元486年,休安陵抓到一只玄龟。公元490年,武骑常侍唐潜献上了一只青毛神龟。公元491年六月,彭城郡田里抓到一只青毛龟。八月,延陵县前泽边抓到一只毫龟。
公元某年四月,长山县有个叫王惠的人,抓到一只六只眼睛的乌龟,龟壳底下刻着“万欢”两个字,还有卦象。
六月,建城县昌城田里,有人抓到一只四只眼睛的乌龟,龟壳底下刻着“万齐”两个字。 这接二连三出现的怪异乌龟,让人觉得有点邪乎。
公元某年五月,长山县又抓到一只神龟,龟壳底下刻着巽卦和兑卦。 这年头,抓到这种奇奇怪怪的动物,真是稀罕事!
中兴二年正月,有个叫潘道盖的军官,在山里的石头洞里抓到一只毛茸茸的乌龟。 这地方偏僻,能抓到这种龟,也是运气。
昇明三年,皇帝派人去宫亭湖庙还愿,船停在水边的时候,突然有两条白鱼跳进船里。 这可是吉兆啊!
永明五年,南豫州刺史,建安王世子,进献了一条金色的鱼。 这可是个宝贝!
建元元年八月,有个叫王约的男子抓到了一只白色的雀鸟。 九月,秣陵县也抓到了一只白雀。 这白雀出现的频率,有点高啊!
第二年四月,白雀飞到了郢州的府衙。 五月,白雀又出现在会稽永兴县。 这白雀到处飞,不知道要飞到哪里去。
永明元年五月,郢州丁坡屯也抓到了一只白雀。 三年七月,安城王暠的府邸也抓到了一只白雀。 九月,南郡江陵县又抓到了一只白雀。 这白雀真是到处都是!
四年七月,白雀出现在临汝县。 七年六月,盐官县抓到了一只白雀。 八年,天门临澧县也抓到了一只白雀。 九年七月,吴郡钱塘县抓到了一只白雀。 八月,豫州也抓到了一只白雀。 十年五月,齐郡又抓到了一只白雀。 这白雀,简直是全国巡游啊!
建元元年五月,黑色的乌鸦出现在巴郡。 永明四年三月,一只三条腿的乌鸦在南安中陶县的院子筑巢。 这乌鸦也挺神奇的。
八年四月,阳羡县抓到了一只黑色的乌鸦。 隆昌元年四月,阳羡县又抓到了一只黑色的乌鸦。 这阳羡县是乌鸦的聚集地吗?
建元二年,江陵县抓到了一只白色的老鼠。 永明六年,白色的老鼠出现在芳林园。 十年九月,义阳郡又抓到了一只白色的老鼠。
永明四年,丹阳县抓到了一只白色的兔子。 昇明元年六月,庆云出现在益都。 这祥瑞之兆,一个接一个。
建元元年,皇帝册立太子那天,太阳旁边出现了庆云。 三年,华林园醴泉堂东边突然出现祥瑞的云彩,直径十多丈,高度和景云楼差不多,五彩缤纷,光芒四射,在空中盘旋很久,然后向南飘去,经过长船,最后进入华池。 真是壮观啊!
昇明二年,宣城临成县在藉山发现了一株紫色的灵芝。 这可是珍贵的药材!
永明八年三月,阳城县发现了一棵紫芝。
隆昌元年正月,襄阳县发现了一株紫芝。
昇明二年四月,昌国县徐万年家的棠树长成了连理枝。 九月,豫州万岁涧里,出现了一片好几丈宽的连理树,树枝跨过山涧,连接在一起,像一棵树一样。
建元二年九月,有人报告说上虞县的枫树长成了连理枝,两棵树相距九尺,都长到九尺高的时候,合为一体了。 故鄣县也有两棵枫树连理,相距七尺,树干粗到八个人合抱那么粗,长到一丈高的时候,也合二为一了,就像一棵树一样。山阳县若邪村有一棵槻树,也长成了连理枝。淮阴县建业寺的梨树也长成了连理枝。建康县的梨树,树干粗到五个人合抱那么粗,有六枝连在一起。
永明元年五月,安成新喻县和南梁陈县都出现了连理树。 闰月,璿明殿外阁南边的那棵槐树也长成了连理枝。八月,盐官县内乐村也有连理树。 二年七月,乌程县陈文则家里的槿树长成了连理枝。 同月,新冶县的槐树和栗树,从地底下长出不同的根,几尺高的地方合到一起,上面就成了一棵树了。三年正月,安城县的两棵榆树长成了连理枝。二月,安阳县的梓树长成了连理枝。九月,句阳县之谷山的槿树长成了连理枝,虽然根是分开的,但树顶却连到一起了。十二月,永宁左郡的樠树长成了连理枝。四年二月,秣陵县乔天明园里的李树长成了连理枝,长到三尺五寸高的时候,两枝分开生长,又长了三尺,就合到一起了。
五年正月,秣陵县华僧秀园里,竟然有四棵树长成了连理枝!六年四月,江宁县北界赖乡齐平里三成逻门外路东,太常萧惠基园里有两棵楥树长成了连理枝,两棵树相距两尺,南边的大,北边的小,小的树枝向南弯曲,依附到大树上,合为一体,枝叶茂盛,像一把大伞一样。 七年,江宁县的两棵李树长成了连理枝,两棵树相距一丈五尺。八年,巴陵郡有四棵树长成了连理枝。三月,武陵白沙戍的槻树长成了连理枝,相距五尺,都长到三尺高,东西两枝连到一起了。十二月,柴桑县陶委天家里的树也长成了连理枝。
公元487年,山阴县孔广家的柽树长到了十二层楼那么高!当时会稽太守王子隆把这棵树移栽到了他家芳林园凤光殿的西边。
公元491年,秣陵县斗场里安明寺里有一棵老树,僧人们要改建寺庙,就把它砍下来当柴烧。结果,砍开树干一看,里面竟然自然形成了“法大德”三个字!这可真是奇迹啊!
始兴郡以前根本没欓树,这玩意儿可是调味用的,缺了它可不行。后来皇上到始兴郡,他住的堂屋后面突然长出了一棵欓树,真是让人啧啧称奇!
公元494年十月,建康县下起了甘露雨。
十一月,长山县也下了甘露雨。十二月,彭山县的松树上也下了甘露雨,足足下了九天呢!
公元495年九月,淮南郡的桃树和石榴树上下了甘露雨。官方还报告说,新汲县王安世家的树上也下了甘露雨。
公元489年四月,南郡的桐树上下了甘露雨。
公元491年二月,湘县的李树上下了甘露雨。三月,南郡的桐树上又下了甘露雨。四月,睢阳县的桃树上也下了甘露雨。
公元492年四月,荆州府中阁外的桐树上下了甘露雨。
公元493年,芳林园故山堂的桐树上下了甘露雨。
公元496年八月,上定林寺佛堂的院子里下了甘露雨,那雨啊,就像天上洒落下来的一样,遍地都是,香气扑鼻,味道甘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迎风飞舞,一直下到傍晚才停。之后,钟山上的松树上也频频降下甘露,足足下了四十多天才停。
十月,泰安陵的树上下了甘露雨。
公元498年三月,茅山下了甘露雨,范围广达几里地!
公元500年三月,昌国白鹿山上涌出了甘甜的醴泉。
公元488年正月,新蔡郡固始县收获了一株嘉禾,一茎五穗!
八月,新蔡县收获了嘉禾,两茎九穗,还有一茎七穗。十一月,固始县又收获了一株嘉禾,一茎九穗。
公元489年八月,梁郡睢阳县的野外田地里收获了一株嘉禾,一茎竟然有二十三穗!
公元492年九月,莒县收获了一株嘉禾。
公元497年六月,海陵齐昌县收获了一株嘉禾,一茎六穗。
公元498年九月,睢阳县的田地里又收获了一株嘉禾。
公元483年九月,建宁县建昌村有个村民,上万岁山采药的时候,突然听到山涧里传来奇怪的声音,结果挖到了一口铜钟,长二尺一寸,钟边上刻着古字。
公元484年十月,涪陵郡有个叫田健的渔民,他住的山洞里经常有云气缭绕,还发出像龙吟一样的声音,他找了好几年,都没找到什么东西。四月二十七号那天晚上,山洞附近几里地突然出现了两道光芒,一直到天亮。第二天,他找到了一口古钟,还有一件器物,叫“淳于”。渔民们觉得这是神物,就供奉起来祭祀了。
公元486年四月,东昌县的山上好几年都一直发出奇怪的声音,二月十五号那天,有一块山岩突然崩塌了。县里的居民方元泰去看怎么回事,结果在山岩底下找到了一口古钟。
公元487年三月,豫宁县长岗山上发现了一口神钟。
公元491年十一月,宁蜀广汉县有个叫田某的农民,在耕地的时候,犁到地下十四寸深的地方,发现了一口古钟,钟高三尺八寸,周长四尺七寸,钟柄长一尺二寸,算上钟柄一共五尺高,钟的四面各有九个孔。更奇怪的是,在他家瓦屋的瓦片之间,老是出现白光,仔细找又找不到东西。之后,每天晚上都会出现白光。过了十几天,村民张庆宣在修瓦屋的时候,又看到屋里屋外都闪着白光,他觉得很奇怪,就告诉了孔休先,两个人一起挖开查看,结果找到了一枚玉玺的印纽,印纽是方形的,边长八分,上面有个鼻状的凸起,上面刻着“帝真”两个字。
曲阿县有个叫黄庆的人,他家左边有个园子,园子的东南角,面积大概有四丈宽,不管种什么菜,都长得特别好,即使经常采摘,也能很快长出来新的。晚上经常有白光出现,光亮洁白,像天上的东西一样,形状像县里的绢布,黄庆觉得这很不寻常。他就请人占卜,道士傅德占让他挖地,挖了三尺深,找到了一枚玉印的印纽,上面刻着“长承万福”几个字。
永明二年正月,冠军将军周普孙在石头城北厢将堂,发现地上有异样的光芒照射到城墙上。他过去一看,竟然得到了一枚玉玺的钮,大概七分大小,上面刻着“明玄君”三个字。 这可是个不得了的事儿!
十一月,有个叫齐祥的北魏人投降到灵丘关,大家听到一阵奇怪的响声,抬头一看,只见山边紫气升腾,像云彩一样,好多鸟儿在紫气里飞来飞去。齐祥跟着紫气走,结果也找到了一枚玉玺,这回是方寸大小,大概四分,上面是个兽形的钮,刻着“坤维圣帝永昌”几个字。 齐祥把玉玺给了投降的北魏太后师道人惠度,想献给北魏皇帝。 结果惠度一看上面的字,就偷偷地想:“现在正统的王朝,可是在齐国啊!” 于是他就把玉玺交给另一个道人惠藏,送到了齐国的京城,然后由羽林监崔士亮献给了皇帝。
三年七月,始兴郡有个老百姓叫龚玄宣说,去年二月,突然有个道人来讨饭吃,他打开怀里,拿出一卷用篆书写的真经,一共六页,还有一页写着北极星,还有一页是写给罗汉居士的,说是从兜率天宫下来的,要送给皇帝,结果后来道人就不见了。 今年正月,龚玄宣又说,有个神仙给他送来了一枚玉玺,是龟形的,长五寸,宽二寸,厚二寸五分,上面刻着“天地”两个字,中间是“萧”字,下面是“万世”两个字。 这可真是接连不断的祥瑞啊!
十年的时候,兰陵有个老百姓叫齐伯生,在六合山上找到了一枚金质的玉玺钮,上面刻着“年予主”三个字。
世祖在治理盆城的时候,挖出来十把五尺长的刀,正好是永明年的年号数字。
昇明三年,左里村有人在宫亭湖里找到了两枚靫戟,旁边还有古字,字迹模糊,看不清是什么。
泰始年间,世祖在青溪的宅子里找到一枚钱币,上面刻着北斗七星和双节,还有个人形图案,手里还拿着剑。后来治理盆城的时候,又找到一枚大钱,上面写着“太平百岁”。
永明七年,齐兴太守刘元宝在修建郡城的时候,在城壕里挖出来一百万枚钱币,个头特别大,他把这些钱币献给皇帝,说是祥瑞之兆。世祖就把这些钱赏赐给了朝臣,每个人赏赐的多少不一样。
十年,齐安郡有个老百姓叫王摄,挖地的时候挖出来了一万二千七百十枚大钱,个头都一样大,品相也一样好。
建元元年,郢州监利县天井湖的水突然变得清澈见底,湖底出现了很多棉花,老百姓都去采摘,用来做棉絮。
永明二年,护军府门外的一棵桑树上,竟然长出了蚕丝和棉被,缠绕在树枝和树干上。
史书上记载:汉光武帝的时候,野蚕吐丝结茧,老百姓因此能织布做衣服。现在这些祥瑞之兆,是不是也跟那次一样呢?
永明八年,始兴郡昌乐村捉到一只白色的鸽子。两年后,彭泽县捉到一只白色的野鸡。永明七年,郁林郡捉到一只白色的野鸡。永明十年,青州洍液戍捉到一只白色的野鸡。永明五年,望蔡县捉到一只白色的鹿。永明九年,临湘郡捉到一只白色的鹿。永明六年,蒲涛县亮野村捉到一只白色的獐子。七年,荆州捉到一只白色的獐子。八年,余干县捉到一只白色的獐子。九年,义阳安昌县捉到一只白色的獐子。十年,司州清激戍捉到一只白色的獐子。十一年,广陵海陵县捉到一只白色的獐子。
永明七年,越州献上了一颗白色的珍珠,它自然形成的形状像一尊佛像,只有三寸长。皇上把它送到禅灵寺,供奉在佛像的下面。同年,吴郡太守江斅在钱塘县得到一块青色的玉璧,献给了皇上。同年,主书朱灵让在浙江得到一块神奇的石头,十个人才能抬起来,放在水里三尺深的地方,它却浮在水面上。皇帝亲自把它扔到天渊池里试验,然后让人把它雕刻成佛像。
永明二年,从阳丹水县的山脚下得到一个古代的鼎。三年,越州南高凉的土著人在海里打鱼,捞到一个铜制的动物雕像,上面刻着铭文:“作宝鼎,齐臣万年子孙承宝”。
最后总结一下:这些祥瑞之兆,都是上天降下或大地涌出的,就像星星出现预示着吉兆一样。大自然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把这些都详细地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