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祭祀的歌舞辞赋,汉朝前后都沿用,你看《前汉书》就知道了,五个郊庙轮流演奏。魏朝的歌舞辞赋不见记载,估计也是沿用汉朝的。晋武帝泰始二年,在明堂举行郊祀大典,皇帝下令祭祀仪式要遵循周朝开创、殷商沿用的礼制,但乐舞仪式则沿用魏朝的。后来让傅玄创作了《祠天地五郊夕牲歌》和《迎神歌》两篇诗歌。宋文帝又让颜延之创作了《郊天夕牲》、《迎送神》、《飨神歌》三篇诗歌,所以说宋朝初期又沿用了晋朝的旧制。建元二年,有关部门奏请说,郊庙祭祀的雅乐歌辞以前都是让学士博士撰写的,现在要搜集整理,重新选择采用,请求皇帝下令,让所有精通礼仪的学者都参与创作。有人建议说:“太庙的登歌应该用司徒褚渊写的,其他的都用黄门郎谢超宗写的辞赋。”谢超宗创作的辞赋,大多删减了颜延之和谢庄的辞赋,作为新的乐曲,并且都改了乐曲的名字。永明二年,太子步兵校尉伏曼容上表建议,应该召集全国有才学的儒士,对雅乐进行删减和整理。皇帝下令交给有关部门详细研究,最后也没实行。

大臣们进进出出,演奏着《肃咸之乐》:

“夤承宝命,严恭帝绪。奄受敷锡,升中拓宇。亘地称皇,罄天作主。月域来宾,日际奉土。开元首正,礼交乐举。六典联事,九官列序。”(以下几句都是颜延之写的。)

牲畜进进出出,演奏着《引牲之乐》:

“皇乎敬矣,恭事上灵。昭教国祀,肃肃明明。有牲在涤,有洁在俎。以荐王衷,以答神祜。”(以上四句是颜延之写的。)“陟配在京,降德在民。奔精望夜,高燎伫晨。”

献上祭品,演奏着《嘉荐之乐》:

“我恭我享,惟孟之春。以孝以敬,立我蒸民。青坛奄霭,翠幕端凝。嘉俎重荐,兼籍再升。设业设虡,展容玉庭。肇禋配祀,克对上灵。”(这篇诗歌增减了谢超宗的辞赋。)

上面这些是夕祭的歌辞,都是反复演奏的。

迎接神灵,演奏着《昭夏之乐》:

皇上祭祀天地祖先,仪式隆重庄严。首先是祭祀天地,表达对上天的敬意,“惟圣飨帝,惟孝飨亲。” 然后是祭祀宗庙,表达对祖先的敬意,“礼行宗祀,敬达郊禋。” 整个祭祀过程,场面宏大,“金枝中树,广乐四陈。” 仪式中,还有各种仪仗队,场面壮观,“月御案节,星驱扶轮。遥兴远驾,曜曜振振。” 最后,皇上接受了上天的恩泽,“告成大报,受釐元神。”

皇上进入祭坛的东门,乐队奏响了《永至之乐》。祭祀现场庄严肃穆,“紫坛望灵,翠幕伫神。” 来自全国各地的宾客齐聚一堂,“率天奉贽,罄地来宾。” 祈求上天保佑,国家昌盛,“神贶并介,泯祗合祉。恭昭鉴享,肃光孝祀。” 整个天地都沉浸在祥和的气氛中,“威蔼四灵,洞曜三光,皇德全被,大礼流昌。”

皇上登上祭坛,唱起了祭祀歌辞:“报惟事天,祭实尊灵。史正嘉兆,神宅崇祯。五畤昭鬯,六宗彝序。介丘望尘,皇轩肃举。” 随后,乐队奏响了《文德宣烈之乐》,“营泰畤,定天衷。思心绪,谋筮从。” 接着是《武德宣烈之乐》,歌颂皇上的功德和盛世太平,“功烛上宙,德耀中天。风移九域,礼饰八埏。四灵晨炳,五纬宵明。膺历缔运,道茂前声。”

太祖高皇帝也一同被祭祀,乐队奏响了《高德宣烈之乐》。这章乐曲是永明二年创作的,由尚书令王俭作词。 祭祀天地祖先,是国家的大事,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国家的繁荣昌盛,“飨帝严亲,则天光大。舄奕前古,荣镜无外。日月宣华,卿云流霭。五汉同休,六幽咸泰。”

皇上饮下福酒,乐队奏响了《嘉胙之乐》,“鬯嘉礼,承休锡。盛德符景纬,昌华应帝策。圣蔼耀昌基,融祉晖世历。声正涵月轨,书文腾日迹。宝瑞昭神图,灵贶流瑞液。我皇崇晖祚,重芬冠往籍。” 最后,在《昭夏之乐》的乐声中,送走了神灵。

话说这祭祀典礼,真是隆重啊!仪式进行得井井有条,礼乐齐全,神灵似乎也得到了安抚,仪仗队也缓缓退场了。你看,祥云缭绕,轻拂着宫殿的台阶,紫色的云雾弥漫,天空也显得格外开阔。皇帝巡视皇城,目光停留在玉台之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与祥和,此次祭祀大典,圆满成功。

接下来,皇帝来到了祭祀的燎位,奏响了庄严的《昭远之乐》。乐声中,仿佛听到了天降恩泽,皇帝以隆重的礼仪回应上天。祭祀的牲畜和酒樽摆放整齐,柴草和祭品熊熊燃烧,祭祀的程序一丝不苟,敬意也表达得淋漓尽致。青色的烟雾直冲云霄,紫色的祭坛上,气氛庄严肃穆,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和虔诚。这祭祀的重点不在于祭品的丰盛,而在于诚心诚意的祭祀。

祭祀完毕,皇帝回到了便殿,再次奏响了《休成之乐》,并且重奏了一遍。这次南郊祭祀,仪式庄严,祭品丰盛,皇帝乘坐车驾返回,阳光普照,气氛祥和。乐器奏响,钟声回荡,乐舞表演,场面盛大。仪式井然有序,最终圆满结束,仪仗队整齐划一,车驾缓缓而行。

北郊的祭祀,则依据《周颂·昊天有成命》的乐章进行,这可是周朝和汉朝以来祭祀天地都沿用的乐章啊!宋朝颜延之的《飨地神辞》也和南郊的祭祀辞差不多。北郊祭祀时,群臣奏响《肃咸乐》,牲畜入场时奏《引牲》,献上祭品时奏《嘉荐》,皇帝进入祭坛东门时奏《永至》,饮福酒时奏《嘉胙》,返回便殿时奏《休成》,这些乐章都和南郊祭祀的乐章差不多,只是迎送神灵时所奏的《昭夏》乐章有所不同。

迎地神时,奏响了《昭夏之乐》。这祭祀仪式,准备充分,对地神的祭祀隆重而虔诚。祭坛上,红色的帷幕,紫色的台阶,庄严肃穆。祭品摆放整齐,乐器演奏,场面庄严而神圣。地神似乎也感受到了这诚挚的祭祀,气氛庄重而祥和。祭祀祈求丰收,祈求国泰民安。

皇帝登上祭坛,亲自吟诵祭文,表达了对地神的敬意和祈求。乐器演奏,祭品馨香,整个祭祀过程庄严肃穆。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九服之内,百姓安居乐业;六农耕作,五谷丰登。

皇帝进行初献,奏响了《地德凯容之乐》。

我先把祭祀场地整理好,心里想着国家社稷,恭敬地摆好祭器,仰望着上天,祈求保佑。然后,我将祭祀的来龙去脉,详细地向天地神明禀告了一遍。 (后面的八句省略) 祭祀的贡品摆放好了,乐声也奏响了。 (后面的二十二句,都是颜延之写的祭文,省略)

接下来奏响了《昭德凯容之乐》:这盛世景象,是多么的久远绵长,祥瑞之气,深藏于天地之间。日月的光辉普照大地,皇后的光彩照耀九霄。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皇后德行美好,功德昭著。

然后送神,奏响了《昭夏之乐》:祭祀的神灵升天了,祭祀的程序井然有序。玉制的祭器摆放整齐,金制的乐器停止演奏。宝幡飘动,车驾缓缓转动。阳光普照,祥瑞之气弥漫。神灵保佑,眷顾人间。四海升平,天下太平。

接着是埋葬祭品,奏响了《隶幽之乐》:先帝的恩泽广被天下,祭祀活动庄严肃穆。承接先帝的伟业,祈求神灵保佑。祭品摆放整齐,祭祀活动隆重举行。祭祀的牲畜和祭品摆放在祭坛上,神灵保佑。天下太平,山河永固。

以上是北郊祭祀的祭文。

明堂祭祀五帝的祭文,汉代的郊祀歌辞都是四言诗,宋孝武帝让谢庄写祭文。谢庄根据五行来写,木用三句,火用七句,土用五句,金用九句,水用六句。 查阅《洪范》篇,五行顺序是: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月令》中五行数是:木八,火七,土五,金九,水六。蔡邕说:“东方有木三土五,所以是八;南方有火二土五,所以是七;西方有金四土五,所以是九;北方有水一土五,所以是六。”还有纳音数,一句得土,三句得火,五句得水,七句得金,九句得木。如果按照《洪范》的顺序,木用三句,那水就应该是一句,火二句,金四句。如果按照《月令》的金九水六,那木就应该用八句,火七句。应该按照《洪范》中一二的数目来写,但这样写不成文章,所以有所取舍,两种说法都违背了,不清楚他用数字来写祭文依据是什么。《周颂·我将》祭祀文王,都是四言,只有一句是五言,一句是七言。谢庄写的宋太祖祭文也没有固定的句数。

建元初年,皇帝下令让黄门郎谢超宗起草祭祀明堂的祝辞,并且采纳了他写的庄重的祝辞。到了建武二年,再次在明堂举行雩祭(祈雨祭祀),谢朓起草了祝辞,内容完全沿用了谢庄的风格,只是皇帝世祖要求用四言文写。

宾客们进进出出,奏唱着《肃咸乐》的歌辞,一共两章:

彝承孝典,恭事严圣。浃天奉赆,罄壤齐庆。司仪且序,羽容夙章。芬枝扬烈,黼构周张。助宝尊轩,酎珍充庭。璆县凝会,琄朱伫声。先期选礼,肃若有承。祗对灵祉,皇庆昭膺。

(这段歌辞的意思是:继承先祖的孝道,恭敬地侍奉伟大的圣明君主。上天恩泽广被,普天之下同庆盛世。司仪们按次序排列,仪仗队整齐庄严。祭祀的香枝飘扬,祭坛布置宏伟。珍贵的宝物摆放在高台上,美酒盛满庭院。贵宾们聚集一堂,玉石发出光彩。事先精心选择祭祀礼仪,一切井然有序。恭敬地面对神灵的恩泽,皇家的盛世庆典应验了神明的预示。)

尊事威仪,辉容昭序。迅恭明神,洁盛牲俎。肃肃严宫,蔼蔼崇基。皇灵降止,百祇具司。戒诚望夜,端烈承朝。依微昭旦,物色轻霄。

(这段歌辞的意思是:尊崇祭祀的仪轨,光辉的仪容展现了秩序。迅速而恭敬地祭祀神明,洁净丰盛的祭品摆放整齐。宫殿庄严肃穆,祭坛高大而气势恢宏。皇家的神灵降临,百官各司其职。怀着虔诚的心等待夜晚的到来,庄严地迎接黎明的到来。依稀可见黎明的曙光,万物在朝霞中显得轻盈。)

接下来是歌颂五帝的歌辞:

《青帝歌》:

参映夕,驷昭晨。灵乘震,司青春。雁将向,桐始蕤。和风舞,暄光迟。萌动达,万品亲。润无际,泽无垠。

《赤帝歌》:

龙精初见大火中,朱光北至圭景同。帝在在离实司衡,雨水方降木堇荣。庶物盛长咸殷阜,恩泽四溟被九有。

《黄帝歌》:

履艮宅中宇,司绳总四方。裁化遍寒燠,布政司炎凉。(此以下除八句。)至分乘经晷,闭启集恒度。帝晖缉万有,皇灵澄国步。

《白帝歌》:

百川若镜,天地爽且明。云冲气举,盛德在素精。(此下除四句。)庶类收成,岁功行欲宁。浃地奉渥,罄宇承帝灵。

《黑帝歌》:

岁既暮,日方驰。灵乘坎,德司规。玄云合,晦鸟蹊。白云繁,亘天崖。(此下除四句。)晨晷促,夕漏延。大阴极,微阳宣。(此下除二句。)

(这些歌辞歌颂了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五位大帝,赞美他们的神力与恩泽,歌辞内容大多描述了五帝的特性及对天下的影响,但原文中部分内容被省略了。)

皇上回到东边墙壁那儿,喝着祝寿的酒,演奏着《嘉胙乐》,歌词是这样的:(太庙也用这首歌词)

礼仪周全,福泽昌盛。圣明的皇上受到上天的嘉奖,帝业凝聚着祥瑞。居于最高的至尊之位,乘着兴盛的运势,居住在充满祥瑞的帝都,是德行高尚的君王。光明照耀四方,精华遍及八方。大海也随之欢腾,宇宙都闪耀着光辉。神灵的恩泽庇佑着天下,伟大的功业将永远流传。

接下来送神,演奏的是《昭夏乐》,歌词是谢庄写的:

仪式庄重,音乐悠扬。神灵即将离去,天色将晚。宫门大开,道路肃穆。凤凰飞舞,龙腾飞舞。云彩飘动,河水奔流。万里光明,四方飘香。神灵的车驾,返回天庭。璇玑宫寂静,玉殿空虚。伟大的功德凝结,孝道之风盛行。怀念神灵的心意,表达对皇上的思念。伟大的恩泽绵延不绝,美好的祭祀令人赞赏。皇上圣明的德行,将永远光辉灿烂。(后面加了四句)

牲畜进出的时候,演奏的是《引牲乐》,歌词是:

只有真诚才能祭祀,只有孝顺才能敬奉神灵。恭敬地献上黍稷,恭敬地清洗祭祀的牲畜。红色的丝线捆绑着祭祀的牲畜,丰盛的祭品摆满了祭台。以此来承继祖先的祭祀,以此来表达皇上的虔诚之心。香气飘荡,火光闪烁。神灵鉴察着一切,美好的祭祀令人欣慰。

献上豆子、毛发和血的时候,演奏的是《嘉荐乐》,歌词有两章:

开始祭祀,礼仪都已完成。六典的礼仪规范,九卿的职责井然有序。柔嫩的牲畜已摆好,强壮的牲畜也已陈列。恭敬地清洗,以示对神灵的敬意。多次献上祭品,各种祭品都已献上。乐声激昂,声音传遍四方。

帷帐庄严,宫门森严。洁净的诚意如同夜晚的明镜,端庄的服饰如同早晨的阳光。圣灵降临,保佑我们的皇上。保佑天下,保佑万国。永远歌颂孝敬的祭祀,孝敬的祭祀是容纳万物的。侍从们列队而立,场面庄严肃穆。

——以上是晚上祭祀的歌词

迎接神灵的时候,演奏的是《昭夏乐》,歌词是:

天地安静,乾坤旋转。华盖星动,紫微星开。旌旗遮蔽了阳光,车马如同云彩一般。驾驭着六种气,乘着祥瑞之气。皇帝的光辉,照耀着都城。圣祖降临,五彩祥云聚集。(以下省略八句)丰盛的祭品,洁净的牲畜。百官恭敬,众司虔诚。皇恩浩荡,孝道昌盛。贯穿九幽,洞彻三光。神灵安宁,玉辂车停。昌盛的福气到来,天下欢腾。(以上皆谢庄所作辞赋)

皇帝升入明堂。奏响登歌辞:

雍台观测北风,泽宫选择吉日。用火照亮夜晚,以水祭祀清晨。六种祭器装饰宫室,八种羽毛装饰庭院。昭告先圣,怀念上天。盛夏时节恭敬祭祀,高歌颂扬德泽。永远巩固洪基,以安抚万国。(以上皆谢庄所作辞赋。)

初献,奏响《凯容宣烈乐》歌辞:(太庙同)

斟酒祭器已摆好,丰盛的祭品都已陈列。祭祀诚意满满,礼乐周全。祝辞完毕,祭祀结束。车驾驶出端门,銮铃回响在宫殿。神灵之仪驻留在景物之中,光辉照耀着高高的天空。八方神灵守护,三祇神灵开路。翠盖光彩照耀,帷幕笼罩着清晨。玉制的祭器停止了演奏,金色的车辇载着音乐。戒除私心,诚心孝敬,内心肃穆而感动。追慕先帝的英明,思考继承先祖的典范。神灵赐予福祉,四时运转光明。仰赖皇帝的恩德,俯视黎民百姓。

——以上是明堂祭祀歌辞,建元、永明年间所奏。

雩祭歌辞:

天气清明舒畅,礼乐焕然一新。观测龙星的方位,选择吉日良辰。阳气上升,阴气下降。祭祀土地,献上五谷。震动仪器警示,王道兴盛。仰望云汉,祈求上天。奏响盛大的音乐,演奏《云舞》。聚集五方神灵,迎接帝祖。雩祭有歌颂,祭祀有秩序。酒香四溢,圭璧瑟瑟作响。神灵降临,天门大开。车马辉煌,乐声回荡。龙旗停驻,遍观祭祀。冻雨飞舞,祥风飘扬。祭坛可以祭祀,祭品可以享用。保佑百姓,体现皇恩。

老祖宗真是英明神武啊,开创了盛世!皇帝从东方震卦而来,光芒万丈,统治天下。七种美德广为宣扬,九种功业都已完成。他平定了荆州和舒州的叛乱,在蠡泽展现出威严。清晨勤于政事,夜晚也忧心国事,兢兢业业。天下统一,文化相通,百姓丰衣足食,德行像祭祀的供品一样馨香。星星闪耀,夜色美好,预示着祥瑞。道路宽阔,房屋整齐,河水清澈如镜。祭祀用品丰盛,乐声悠扬。我们赞美他,把他奉为天帝。从宫殿到祭坛,没有吝啬祭品。我们隆重祭祀,祈求年年丰收。

接下来是歌颂武皇帝的歌谣: “营翼日,鸟殷宵。凝冰泮,玄蛰昭。景阳阳,风习习。女夷歌,东皇集。奠春酒,秉青珪。命田祖,渥群黎。” 这首诗歌颂了武皇帝的功绩,充满了祥瑞之兆。

然后是歌颂青帝的歌谣,青帝代表木,五行数三:“惟此夏德德恢台,两龙既御炎精来。火景方中南讹秩,靡草云黄含桃实。族云蓊郁温风煽,兴雨祁祁黍苗遍。” 这歌颂了青帝带来的勃勃生机,万物生长,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接着是歌颂赤帝的歌谣,赤帝代表火,五行数七:“禀火自高明,毓金挺刚克。凉燠资成化,群方载厚德。阳季勾萌达,炎徂溽暑融。商暮百工止,岁极凌阴冲。皇流疏已清,原隰甸已平。咸言祚惟亿,敦民保高京。” 这歌颂了赤帝带来的温暖和丰收,也歌颂了治理下的太平盛世。

再接下来是歌颂黄帝的歌谣,黄帝代表土,五行数五:“帝悦于兑,执矩固司藏。百川收潦,精景应徂商。嘉树离披,榆关命宾鸟。夜月如霜,秋风方袅袅。商阴肃杀,万宝咸亦遒。劳哉望岁,场功冀可收。” 这歌颂了黄帝的治理,百姓安居乐业,秋收在望。

最后是歌颂白帝的歌谣,白帝代表金,五行数九:“帝悦于兑,执矩固司藏。百川收潦,精景应徂商。嘉树离披,榆关命宾鸟。夜月如霜,秋风方袅袅。商阴肃杀,万宝咸亦遒。劳哉望岁,场功冀可收。” 这歌颂了白帝带来的肃杀之气,也预示着秋收的丰收。

白天短,黑夜长啊,太阳转动,月亮也跟着移动。霜打的钟声响了,地下的陵墓好像也跟着动了起来。星星在天上转动,月亮也到了尽头。听啊,凛冽的风声不停地呼啸。看啊,乌黑的云彩,没有一点颜色。曾经冰雪融化,如今又积起了厚厚的冰雪。飞雪纷纷扬扬,从天山那边飘来。关隘都关闭了,巡逻也停止了。全国上下都在举行祭祀,款待宾客。微弱的阳光,也终将走到尽头。各种祭祀礼仪都完成了,万世太平的景象也到来了。

——这是祭祀黑帝的歌,用的是水成数六的乐谱。

哎,敬神之心就像神明就在眼前一样,祭祀的礼仪也要周全。神明的车驾,不会久留。踩着龙的缰绳,转动着金色的车盖,纷纷扬扬地飞驰,直上云霄。警示着七曜星辰,诏告着八方神灵。穿过宫门,渡过天津桥。雨水哗哗地下个不停,一直到深夜。让百姓都能吃饱,粮食堆积如山。皇上的心情舒畅,盛世景象也随之兴盛。

——这是送神歌的歌词。

太庙的乐歌歌词,就是《周颂·清庙》这篇,还有汉代的《安世歌》十七章。

永平三年,东平王苍在光武庙祭祀时,创作了一首登歌,一共二十六句,歌颂光武帝的功德。

建安十八年,魏国刚刚建立,侍中王粲创作了一首登歌,叫做《安世诗》,表达了神灵鉴赏祭祀之意。到了明帝时期,侍中缪袭上奏说:“《安世诗》原本是汉代的歌名,现在这首诗的内容,跟以前的《安世歌》不一样啊。《周礼》的注疏里说,《安世乐》就是周代的宫廷音乐。以前有人说,宫廷音乐是歌颂后妃的功德的,所以建议把《安世乐》改名为《正始之乐》。可是我后来读了汉代的《安世歌》,发现里面也说的是神灵来参加宴会,根本没提后妃的事儿。我觉得以前认为宫廷音乐是歌颂后妃的,恐怕理解错了。现在祭祀是为了娱悦神灵,登歌是为了歌颂先祖的功德,下堂咏唱是为了庆祝宴会,根本没必要歌颂后妃的功德。”于是,就把《安世乐》改名为《飨神歌》。散骑常侍王肃还创作了十二篇祭祀祖庙的诗歌,但这些诗歌没有被编入乐章。

晋朝泰始年间,傅玄创作了《庙夕牲昭夏》和《迎送神肆夏》两首歌,以及七庙的登歌七篇。傅玄说:“登歌是为了歌颂盛德功业,所以各庙的歌词有所不同。至于祭祀神灵的歌,就像《周颂》里的《有瞽》和《雍》一样,只是描述祭祀神明时礼乐的盛况,七庙祭祀神灵都用这些歌。”夏侯湛又创作了宗庙歌十三篇。

宋朝的时候,王韶之创作了七庙登歌七篇。昇明年间,太祖当上齐王,命令司空褚渊创作太庙登歌两章。建元初年,皇帝下诏令黄门侍郎谢超宗创作庙乐歌诗十六章。

永明二年,尚书殿中曹上奏说:“太祖高皇帝庙的神室演奏《高德宣烈之舞》,但是还没有歌诗,郊祭需要歌辞。穆皇后庙的神室,也没有歌辞。根据傅玄所说:‘登歌各庙歌词不同,祭祀七庙则歌词相同。’这个建议是可行的。我们查阅汉朝的歌诗,篇幅长短不一,都是根据事情来创作歌词,大多是八句,然后换韵。有时两三句就换韵,这种情况很少见。张华、夏侯湛也沿用了之前的模式。傅玄换韵比较频繁,反而损害了简洁优美的风格。近世的王韶之、颜延之都是四句才换韵,达到了长短适中的效果。颜延之、谢庄创作的三庙歌,都是三章,每章八句,这在叙述功业的详略方面比较合适,现在应该效仿。郊祭的时候,把皇帝的尊号降格为“主”,礼仪与宗庙不同,穆皇后母仪天下的教化,与治理国家的事业也不同。这两首歌每章八句,分别奏乐,奉旨执行。”皇帝下诏说:“可以。”尚书令王俭创作了太庙两室和郊祭的辞赋。

群臣出入时,奏《肃咸乐》歌辞:

洁诚厰孝,孝感烟霜。夤仪饰序,肃礼绵张。金华树藻,肃哲腾光。殷殷升奏,严严阶庠。匪椒匪玉,是降是将。懋分神衷,翊祐传昌。

牲畜出入时,奏《引牲乐》歌辞:

祭祀开始,庄严肃穆,恭敬地遵循国家礼仪。按照规程办事,展现孝悌之礼。祭品洗涤干净,摆放整齐。虔诚地思念,选择吉日良辰。晚上举行祭祀仪式,期待天明。在隆重的祭台上,祭祀神灵。

献上祭品,奏响《嘉荐乐》:

清净的思绪弥漫,神灵居住的寝宫静谧安详。恭敬地表达感激之情,肃穆如同神灵就在身边。芬芳的祭品摆放整齐,美好的祭品一应俱全。馨香的烟气飘荡,光彩如同星光闪烁。睿智的神灵降临,与我们的大道相合。上天澄清了五星,下地教化了八方。

——这是夕牲的歌辞。

迎接神灵,奏响《昭夏乐》:

选择吉时良辰,恭敬地举行祭祀仪式。宫殿大门紧闭,层层窗户飘散着香烟。斟满玉鬯,接受金枝。天上的歌声赞美祭祀,云彩飞舞,乐器奏响。神灵降临,光辉普照。帝王的光辉永存,美好的景象展现。

皇帝进入庙宇北门,奏响《永至乐》:

遵循先祖的典章制度,按照周代的礼仪次序。九个部门协同办事,八方都归顺于朝廷。车驾静静地排列,乐队演奏起来。皇帝凝视着玉珠帘,静静地等待着。威严的仪仗队,庄重的礼仪。皇帝的步伐庄重,展现帝王的风范。

太祝向大地献酒,奏响登歌辞:

清新的酒香弥漫,伟大的孝道兴盛。天象祥瑞,帝王内心庄重地思念。已经献上房豆,洁净的祭品摆放整齐。香气升腾,玉器发出清脆的声音。茂盛的祭品在幽静庄严的环境中,恭敬地奉献给神灵。用祭祀表达感激,唯有真诚。

皇祖广陵丞府君神室,奏响《凯容乐》:

国家兴盛昌隆,帝王威严崇高。祥瑞之气远播,世代繁荣昌盛。纷繁的帝王业绩,光辉的王室风范。光明的开端,智慧的结束。

皇祖太中大夫府君神室,奏响《凯容乐》:

如同璇玑星宿般繁荣昌盛,如同琼浆玉液般光辉灿烂。伟大的帝王功业,展现出英明果敢。永远怀着敬仰之心,恭敬地学习他们的教诲。太平盛世,荣光万丈。

先祖淮阴令府君的神位上,奏响了《凯容乐》,歌辞是这么写的:

仪式庄重正式,祭祀隆重开始。九章乐章已经演奏完毕,三清的供品也已摆好。我们恭敬地祭祀先祖,借此祈祷神灵保佑。贞祐年间,您与我们同在,如同亲近的邻居般。

接下来,是曾祖即丘令府君的神位上,也奏响了《凯容乐》,歌辞如下:

恭敬地进行祭祀,用洁净的香草祭奠。环绕着神像,乐声悠扬。先祖的功德光辉,如同龙的光芒般闪耀。就像《诗经》里的周朝,以及《颂》里的商朝一样,歌颂先祖的功德。

太常卿府君的神位上,也奏响了《凯容乐》,歌辞是:

神圣的宫殿宏伟壮丽,明亮的寝宫地基稳固。您的德行如同羽毛般轻盈,您的言行如同美酒般醇厚。承继了先帝的基业,光耀了我们的皇室。在这盛大的日子里,国家也因此更加兴盛。

皇考宣皇的神位上,奏响了《宣德凯容乐》,歌辞如下:

您的道义深藏,符合天运,您的义举开启了国家的福祉。伟大的先祖啊,您的功绩是如此的伟大!您遵循祖先的规矩,光辉照耀;您继承祖先的准则,香气弥漫。您的德行超过了轩辕黄帝,您的功绩超过了炎帝。

昭皇后的神位上,奏响了《凯容乐》,歌辞是:

月亮的光辉象征着庆典,祥瑞的云彩预示着好兆头。您的品德高尚温柔,您的功德如同徽章般闪耀。您在宫中教导我们,您的形象如同宇宙一般伟大。您的风范端庄高雅,如同金色的羽毛般光彩照人。

皇帝回到东壁,饮福酒,奏响了《永祚乐》,歌辞如下:

宫殿高耸入云,乐声齐奏,文采飞扬。万民欢欣鼓舞,各种祭祀仪式隆重举行。朱红色的琴弦发出悦耳的乐声,翠绿色的羽毛在云端飘荡。酒樽已经洗净,祭品也已摆好,香气四溢。我们以诚心祭祀,以隆重的仪式表达敬意。愿您的恩泽惠及子孙后代,祥瑞之气弥漫四方。

送神时,奏响了《肆夏乐》,歌辞如下:

祭祀仪式已经完成,乐声欢快愉悦。祭祀的秩序井然,神灵的享受也已结束。人们恭敬地献上祭品,敬畏的教诲广泛传播。神灵的光辉普照大地,神灵的驾车腾空而起。您的恩泽遍布九天十地,您的光芒照耀八方。您的福泽无边无际,您的统治永世长存。

皇帝来到便殿,奏响了《休成乐》,歌辞如下:(此处应接歌辞)

皇上很孝顺,祭祀仪式隆重而周到,大家都很认真地参与其中,场面庄严肃穆,仪仗队排列整齐。白天仪仗队威风凛凛,晚上宫灯辉煌,车驾巡游。皇上的仪仗队就像云彩一样舒展,翠绿的华盖在阳光下闪耀。皇上继承先帝的遗志,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国运长久,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接下来是太庙的祭祀歌辞,两章:

第一,皇上您创建了国家,建立了太庙来供奉祖先的英灵。每月按时祭祀,遵循古礼,按时祭祀,光耀祖先的功德。我们瞻仰先祖的功绩,缅怀先祖的恩情,选择吉日吉时,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金色的酒器盛满桂花酒,祭祀的帐篷里香气弥漫。文武百官列队肃立,祭祀仪式在祥云缭绕中进行。

第二,这次祭祀仪式非常隆重,体现了皇上的孝心和对礼仪的重视。祭品都非常洁净,香气四溢,融为一体。先祖的恩德泽被后世,我们对先祖的敬仰之情绵延不绝。乐声激昂,舞蹈优美,祭祀仪式持续到很晚。皇上怀着虔诚之心祭祀祖先,随着祭祀的进行,心情也更加悲壮。对先祖的感念之情无比崇高,先祖的英明智慧也更加闪耀。

接下来是太祖高皇帝神室演奏的《高德宣烈乐》歌辞:

从蛮荒时代开始,太祖皇帝就运筹帷幄,成就一番伟业。他文治武功,堪称圣明之君。他平定了动乱,使百姓安居乐业。他应天命而生,统治着广阔的疆域。他掌握国家大权,开创了盛世,他的功德遍及天地,他的礼仪规范了社会秩序。他的恩泽惠及所有百姓,他的威严令所有人敬畏。各民族都欢欣鼓舞,前来朝贡,献上礼物。他革除陋习,推行新政,国家欣欣向荣,祥瑞之兆频现。他的功德如同星辰般闪耀,他的名声如同香草般芬芳。七庙供奉着历代先祖的牌位,六乐演奏着赞颂他们的乐章。我们应该尊崇先祖,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接下来是穆皇后神室演奏的《穆德凯容之乐》歌辞:

穆皇后如同大姒一样辅佐周朝,如同涂山氏一样陪伴大禹。我们的皇后继承了他们的美德,以身作则。皇后在宫中生活俭朴,如同《云舞》一样优雅。祭祀皇后,以表达对她的敬仰,她的功德将永远流传。

接下来是高宗明皇帝神室演奏的《明德凯容之乐》歌辞:(此处内容缺失,无法翻译)

话说这祖宗基业不容易啊,经历过很多磨难才建立起来的,但正是在忧患中才诞生了圣明君主。皇帝继承了先祖的武功,正赶上太平盛世,大家都在努力拼搏。柳献祥站出来,带领大家齐心协力,到处都是赞扬的声音。虽然祭祀的是夏朝的祖先,但他的功劳也得到了上天的认可。远近的人们都怀念他,都对他尊敬。祭祀的仪式隆重庄严,场面肃穆而美好。皇帝威严地站在那里,继承了先祖的衣钵,真是光荣啊!允王和王后,也因此获得了许多福气。用隆重的仪式祭祀,用美好的音乐感动天地神灵。八个盛满祭品的食器摆放在室内,六支舞蹈队伍在庭院里表演。在庙宇里展现先祖的美德,通过仪容仪表来体现先祖的风范。天下四海的人们前来祭祀,万国都安定太平。

这祭祀先农神的歌辞啊,是汉章帝元和元年,玄武司马班固奏请用《周颂·载芟》来祭祀先农神。晋朝的傅玄还写了一篇八句的《祀先农先蚕夕牲歌诗》,还有一篇《迎送神》,以及祭祀社稷、先农、先圣、先蚕的三篇歌诗,第一篇十二句,第二篇十六句,第三篇十二句,这些歌辞都描写了耕种农事。胡道安也写了一篇八句的《先农飨神诗》。乐府里还流传着几首旧歌。永明四年举行藉田仪式的时候,皇帝下令让骁骑将军江淹创作《藉田歌》。江淹写了两章,没照搬胡道安和傅玄的,皇上直接口谕让太乐署把这歌编进乐谱。

祀先农迎送神升歌:

羽銮从动,金驾时游。教腾义镜,乐缀礼修。率先丹耦,躬遵绿畴。灵之圣之,岁殷泽柔。

(这首迎送神升歌,意思就是说:羽仪銮驾缓缓而动,皇帝的车驾巡游田间。这次祭祀典礼庄严隆重,礼乐齐备。皇帝亲自下田耕种,遵循着古老的农耕礼仪。神灵保佑,圣明君主在位,年年风调雨顺。)

飨神歌辞:

琼斝既饰,绣簋以陈。方燮嘉种,永毓宵民。

(这首飨神歌辞,意思是:精美的琼玉酒爵已经摆好,绣着图案的食器也已陈列。祈求五谷丰登,永远造福百姓。)

元会大飨的时候,宫里会举行盛大的音乐表演。晋朝泰始五年,太仆傅玄写了正旦大会的礼仪歌诗四章,还有祝寿的酒诗一章。其他的宫廷乐师,比如黄门郎张华,又创作了宴饮时东西厢乐队演奏的十三章乐歌。上寿和进食时的礼仪歌诗,中书监荀勖和侍郎成公绥也各写了一些,不过篇数不一样。宋朝的时候,黄门郎王韶之创作了《肆夏》乐章,包括行礼歌一章,祝寿歌一章,登歌三章,以及进食时的乐歌十章,还有前后舞乐各一章。齐朝的时候,虽然对这些乐舞做了些微小的改动,但大部分还是沿用了旧的乐辞,只有前后舞的两章是新创作的。在皇帝临轩的时候,还会演奏《肆夏》中的《于铄》四章。

《肆夏乐》的歌辞是这样的:

于铄我皇,体仁苞元。齐明日月,比景乾坤。陶甄百王,稽则黄轩。訏谟定命,辰告四蕃。

——这首歌,是宾客进入四厢后演奏的。

将将蕃后,翼翼群僚。盛服待晨,明发来朝。飨以八珍,乐以《九韶》。仰祗天颜,厥猷孔昭。

——这首歌,是皇帝在正殿,四厢乐队演奏的。皇帝换衣服的时候,四厢乐队同时演奏前面两首歌。

法章既设,初筵长舒。济济列辟,端委皇除。饮和无盈,威仪有余。温恭在位,敬终如初。

九功既歌,六代惟时。被德在乐,宣道以诗。穆矣大和,品物咸熙。庆积自远,告成在兹。

——这两首歌,是皇帝换衣服后,黄钟和太蔟两厢乐队演奏的。

大会行礼的歌辞是:

大哉皇齐,长发其祥,祚隆姬夏,道迈虞唐。德之克明,休有烈光。配天作极,辰居四方。

皇矣我后,圣德通灵,有命自天,诞授休祯。龙飞紫极,造我齐京,光宅宇宙,赫赫明明。

——这两首歌,是姑洗厢乐队演奏的。

祝寿的歌辞是:

献寿爵,庆圣皇。灵祚穷二仪,休明等三光。

——这首歌,是黄钟厢乐队演奏的。

殿前登歌的歌辞:

(此处应接殿前登歌辞)

话说齐国国运昌盛,天子施行仁政,天下太平,国泰民安,这真是天降祥瑞,国运兴隆啊!你看这盛大的景象,万邦来朝,礼乐繁荣,真是气势恢宏!

这流水奔腾不息,最终汇聚成大海,就像万邦朝贡,都来朝拜天子,这威仪庄重,礼仪隆重,天子以身作则,天下自然安定。

我们的天子,真是圣明英武,他开创了盛世,带来了祥瑞,他的德行如同天日般崇高伟大,国运也因此更加兴盛。这盛世景象,将永远延续下去!奏乐!用金石乐器,太乐令跪奏!

接下来是宴会上的歌辞:

早晨的仪式盛大辉煌,万物都沐浴在祥瑞之中。这已经是第三个盛世了,礼乐制度都非常完善。新年伊始,典章制度都非常光明正大。万方来朝贺,各方宾客挤满了朝廷。文武百官都德才兼备,恭敬地聆听着天子的训示。大家恭敬地站立着,阳光普照着大地,钟鼓齐鸣,震动天地,礼仪充满了皇宫。我们祈求国运昌盛,福禄绵长。

五玉已经献上,三帛也已经敬献。各位公侯,在华殿鸣玉奏乐。圣明的皇后,也降下礼仪,坐在南面。天子接受了美好的祝贺,万邦都表达了相同的愿望。真是太平盛世啊,君臣同乐!五面旗帜高高飘扬,四个郡县的代表都来了。音乐优美,礼仪周全,皇家的风范,展现得淋漓尽致。

礼仪和谐,感动了天地阴阳,天子的仁德温柔慈祥,带来了祥瑞。各种祥瑞之兆出现,回应着吉利的钟声。凤凰飞舞,蛟龙腾跃。景星出现,甘露降落。树木连理,禾苗同穗。玄妙的变化,仁爱的恩泽遍及天下。各种祥瑞之兆,应验了天子的圣明。

天子怀念边远地区,安抚百姓,感谢上天的保佑,四面八方都归顺了。天下太平,国运昌盛,天子光明磊落,带来了繁荣昌盛。这盛世景象,将永远延续下去,百姓安居乐业,都拥戴着天子。三灵齐聚,祥瑞之兆,只有在当今圣上统治时期才能出现。

天子施行王道,恩泽遍及天下,他遵循着天道,学习先帝的教诲。他的德行如同四季变化一样有规律,他的诚意感动了上天。他的恩泽遍及天下,礼仪规范了万国。

皇上英明的统治,使天下太平盛世。宫廷里礼仪焕发,边远地区也归顺了。臣民们穿着冠冕,不再是以前那种衣着打扮。上天庇佑着大地,恩泽广布。教化遍及四方,皇上的德行光辉伟大。

开元之年,诸侯前来朝拜。他们进贡物品,朝见皇上。佩戴着玉佩,观看典章制度。大家一起庆祝,赞美皇上的美德。陶冶了盛世之风,天下太平。愿皇上昌明,永远兴盛。

皇上在建元之年,德行显著。整顿了七政,施行五典。伦理秩序井然,教化广泛传播。

皇恩浩荡,太平盛世就此开始。皇上祭祀神灵,恭敬地举行仪式。继承了祖先的基业,获得了美好的福泽。礼仪周全,音乐和谐。金石乐器奏响,旌旗招展。音乐胜过《武濩》,节奏均衡如同《咸池》。歌唱《南风》,皇上的德行将永远传颂。文明光辉焕发,赞美之声不断兴起。

皇上的统治纯正,德行更加美好。边疆安定,天下太平。倡导礼让,改变风俗。改变风俗,永远和谐融洽。歌唱盛世的美好,宣告成功的到来。歌颂先祖的功绩,将永远流传下去。

——以上是黄钟乐器先演奏《晨仪》篇,太蔟乐器演奏《五玉》篇,其余八篇由两侧乐队轮流演奏。

《前舞》《阶步歌》歌词:(新词)

上天诞生了圣明的君主,四方安定。山川平静,日月光芒万丈。万物茂盛生长,百姓安康。治国之道暗中运行,仁政施及远方。德行深厚,功劳高于苍天。舞蹈盛大庄严,用歌声来赞美皇上的德行。八音和谐,龙飞凤舞。皇室基业永固,阴阳调和。

《前舞凯容》歌诗:(旧词)

光荣的使命,上天鉴察着。阳光普照大地,礼仪庄重。歌声因德行而富丽,舞蹈因功绩而深沉。宫殿排列整齐,乐器琳琅满目。乐器演奏繁盛热闹,笙磬和谐。虽然《箫韶》是古代的乐曲,但九奏之乐如今仍在演奏。引导人们向善,和谐的乐声广为宣扬。光大我皇室的基业,与上天相协调。仪容遍及六合,教化自然传播。如同那浩瀚的银河,在天上展现光辉。天下万民欣欣向荣,如同当年太平盛世。演奏《韶》乐,永远兴盛繁荣。

《后舞》阶步歌歌词:(新词)

……(此处省略,因为原文没有提供《后舞》阶步歌歌词)

哎,咱们这位皇后娘娘,真是厉害啊!她继承了祖上的基业,把国家治理得兴盛光明,像把宇宙都擦洗干净了一样,一片清朗。她秉持中庸之道,治理天下苍生。她的德化远播,千秋万代都受其影响。为了弘扬她的美德,特地创作了这九成舞。皇后娘娘步履优雅从容,举手投足都透着高贵典雅,音乐也清新芬芳,八方祥瑞之气汇聚,预示着美好的兆头。她的恩泽遍及天下,功德与天地万物同在。

这首《后舞》《凯容》的歌词,意思是这样:这位皇后娘娘,是上天赐予的圣明之主,她积攒了无数的美德,国力强盛,四方安定。她像龙一样翱翔于天,威仪遍及万国。她聪明睿智,像神明一样,临朝处理政务,沉稳而深思熟虑。她不用多说,就能感化万物,天下太平。她向天汇报功绩,把功劳铭刻下来。她的政绩辉煌,仁德之心广阔无垠。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从而安定了国家和百姓的心。海外的蛮夷都归顺了,九国之内一片安宁。她头戴冕旒,处理政务,亲民爱民。于是,她便跳起了《凯容》舞,如同天人合一一般。她的恩泽深厚,国家将永远繁荣昌盛。

话说这《宣烈舞》,舞者手里拿着干戚,气势十足!在郊庙祭祀的时候,穿戴可是相当讲究:平冕,戴着黑色介帻,穿着玄色的衣裳,白色的袖子,里面是绛色的中衣,裤子也是绛色的,袜子也是绛色的。到了朝廷上,那就更不一样了,戴着武冠,红色的帻,穿的是鲜艳的绛色袍子,单衣,袖子是绢的,里面是黑色的中衣,裤子是虎纹图案的,袜子是白色的布袜,鞋带都是黑色的。周朝的《大武舞》,到了秦朝改成了《五行》。汉高祖刘邦又创造了《武德舞》,舞者也拿着干戚,象征着天下太平,庆祝他平定了乱世。 你看《礼记》里写着“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所以汉朝就沿用了这个舞蹈,并设立了这个舞。魏文帝又把《五行》改回《大武》,把《武德舞》改名叫《武颂舞》。明帝又改编了《武始舞》。晋朝一直沿用。傅玄写的六代舞歌里也有关于《武舞》的词,可见这《武舞》的演变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宋孝建年间,朝廷讨论把《凯容舞》定为《韶舞》,把《宣烈舞》定为《武舞》。按照《韶舞》的含义来看,《宣烈舞》就是古代的《大武舞》,而不是《武德舞》。现在老百姓都管它叫武王伐纣的舞蹈。至于舞者的服装,魏明帝时候尚书奏请确定的《武始舞》服装,晋朝、宋朝一直沿用,齐朝初期也没改,舞名还是宋朝时候的。舞者的服装,都是按照魏朝尚书奏请的样式,后代一直沿用。

接下来说《凯容舞》,舞者手里拿着羽籥。在郊庙祭祀时,戴着委貌冠,衣服跟前面说的《宣烈舞》差不多。到了朝廷上,就换成进贤冠,戴着黑色介帻,穿的是鲜黄色的袍子,单衣,裤子是白色的,其他的跟前面一样。这舞本来是舜帝时代的《韶舞》,汉高祖改名叫《文始》,魏朝又改回《大韶》。魏朝还另外创作了《咸熙舞》作为文舞。晋朝的傅玄在六代舞歌里也写了关于《虞韶舞》的词。宋朝把《凯容舞》作为继《韶舞》之后的文舞,沿用魏朝《咸熙舞》的服装。

最后是《前舞》和《后舞》,这是晋朝泰始九年才创作出来的。还有《正德舞》和《大豫舞》,傅玄和张华分别为它们作了歌词。宋元嘉年间,把《正德舞》改名叫《前舞》,把《大豫舞》改名叫《后舞》。 以上这些,就是关于朝廷祭祀乐舞的一些记载。

这段话讲的是古代宫廷舞曲的歌词,这些歌辞都挺有讲究的,大多是歌颂帝王功德的。比如傅玄写的歌,歌词里就说:“获罪于天,北徙朔方,坟墓谁扫,超若流光。” 意思就是说,得罪了上天,被发配到北方边塞,坟墓都没人扫了,时间像流水一样飞逝。像这样的短歌,有好几首,都叫舞曲,感觉不太像是宴会上用来助兴的歌,但是舞曲这个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接下来是几首舞曲的歌词,首先是《明君辞》:“明君创洪业,盛德在建元。受命君四海,圣皇应灵乾。五帝继三皇,三皇世所归。圣德应期运,天地不能违。仰之弥已高,犹天不可阶。将复结绳化,静拱天下齐。” 这首歌是汉章帝写的《鼙舞歌》的改编版,汉章帝的歌里还提到了“关东有贤女”。后来魏明帝又改编了这首歌,改成了“明明魏皇帝”。傅玄在魏晋时期又改编了这首歌,写成了《洪业篇》,“宣文创洪业,盛德存泰始。圣皇应灵符,受命君四海。” 你看,这前四句的词儿都改来改去的,从“五帝”到“不可阶”这六句是傅玄写的,最后两句原本是“将复御龙氏,凤皇在庭栖”,后来也被改掉了。

然后是《圣主曲》:“圣主受天命,应期则虞唐。升旒综万机,端扆驭八方。盈虚自然数,揖让归圣明。北化陵河塞,南威越沧溟。广德齐七政,敷教腾三辰。万宇必承庆,百福咸来臻。圣皇应福始,昌德洞祐先。” 这首歌词歌颂圣主受命于天,治理天下,恩泽广被,天下太平。

还有《明君》这首歌:“明君御四海,总鉴尽人灵。仰成恩已洽,竭忠身必荣。圣泽洞三灵,德教被八乡。草木变柯叶,川岳洞嘉祥。愉乐盛明运,舞蹈升太时。微霜永昌命,轨心长欢怡。” 这首歌也都是歌颂明君的功德,说他治理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祥和景象。

最后是《铎舞》歌辞,(此处应为原文引用)

总而言之,这些舞曲的歌词,都充满了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古代几种舞蹈的音乐和歌词,咱们一句一句地来说。

首先,“黄《云门》,唐《咸池》,虞《韶舞》,夏《夏》殷《濩》,列代有五。” 这句话说的是,黄帝时期的《云门舞》,唐尧时期的《咸池舞》,虞舜时期的《韶舞》,夏朝的《夏舞》,殷朝的《濩舞》,这五个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舞蹈。

接下来,“振铎鸣金,延《大武》。” 意思是说,敲响铃铎,奏响金钟,然后演奏《大武》乐曲。 “清歌发唱,形为主。声和八音,协律吕。身不虚动,手不徒举。应节合度,周期序。时奏宫角,杂之以徵羽。” 这段描述的是舞蹈的表演方式,唱歌要清亮,舞蹈动作是主要的,乐声要和谐,符合律吕,舞蹈动作要到位,不能随意,要根据乐曲节奏,有时奏宫、角调,有时加入徵、羽调。 “乐以移风,礼相辅,安有出其所。” 音乐可以移风易俗,与礼仪互相配合,怎么会超出它的范围呢? 这段话总结了古代舞蹈音乐的规范和作用。

这段文字后面提到了傅玄创作的乐曲,用以代替魏太和年间的音乐。“徵羽”下除“下厌众目,上从钟鼓”二句。 这句话说明了这段乐曲的来源和一些删减。

然后是《白鸠》的歌词:“翩翩白鸠,再飞再鸣。怀我君德,来集君庭。” 这首诗歌描写了白鸠飞舞,表达了对君主的赞美和向往。 后面的解释说明了这支舞的起源和寓意,是吴人创作的,表达了对孙皓暴政的不满,以及对美好政治的向往。

接着是《济济辞》:“畅飞畅舞,气流芳。追念三五,大绮黄。” 这首诗歌描写了舞蹈的盛况,并追念古代贤明的君主。

再接下来是《独禄辞》:“独禄独禄,水深泥浊。泥浊尚可,水深杀我!” 这首诗歌用“独禄”比喻贪污腐败,表达了对贪官污吏的讽刺。 后面的解释说明了这首诗歌的含义和与其他作品的联系,可能也是一首讽刺诗歌。

最后是《碣石辞》中的一段:“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河淡淡,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言志。” 这是曹操的著名诗歌,描写了碣石山观海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最后一句提到了《淮南王辞》,但内容没有展开。

淮南王,自己吹嘘自己地位尊贵,建起了百尺高的楼房,直插云霄。我想渡河,可是河上没有桥,真希望自己能变成双黄鹄,飞回故乡去。——这是晋朝淮南王的歌舞,一共六段,这是第一段和第五段的歌词。

接下来是《齐世昌辞》:

齐国昌盛,天下安宁,一片太平景象。人们寿命很长,应该长久地在一起,祝愿千秋万岁,人人都是长寿老人。——这是晋朝的《杯槃歌》,一共十段,第三段写道:“舞动着杯盘,多么轻盈飘逸,举座欢庆,祝愿寿与天齐。”干宝说:“太康年间就有这种舞蹈。杯盘翻覆,象征着危险的局面。意思是说晋朝的士大夫,只顾贪图享乐,目光短浅,缺乏远见。”这首歌的第一段开头是“晋世宁”,后来宋朝人改成了“宋世昌”,因为不喜欢杯盘翻覆的意象,所以把歌词改了。齐国改成了“齐世昌”,其他的歌词和后面的一段一样。

然后是《公莫辞》:

我见不到公莫,我为什么被公莫牵绊着?牵绊着我的,是婴姥,我想念你离开的时候,我为什么这么悲伤?孩子也跟着悲伤,想念你离开的时候,想念你,我当时对母亲说:怎么办呢?要去哪里呢?——这是晋朝的《公莫舞歌》,一共二十章,没有固定的句式。这是第一段和第十九、二十段的歌词,其中夹杂着三句,意思难以理解。建武年间,明帝演奏到这支乐曲时,说它好像《永明乐》,不禁流泪追忆世祖。

再看《白纻辞》:

阳光明媚,春风送暖,百花飘香。我轻盈地踏着月色,穿着洁白的衣裳翩翩起舞。我的情感如同金石般坚贞,乐声也随之婉转动听,轻柔的罗衣缓缓旋转,红色的衣袖轻轻飘扬。清脆的歌声回荡在屋梁之上,时而惊鸿般飞舞,时而沉思般凝望,时而轻盈地飞翔。我转动眼眸,流露出灵动的光彩,我的身影如同双雁般优雅地飞舞。欢乐来得太晚,这快乐的时光又如此漫长,愿明君统治天下,永远歌颂太平盛世。——这首歌是尚书令王俭创作的五首《白纻歌》中的其中一首。周处《风土记》记载:“吴国黄龙年间,童谣说:‘穿着白衣的人,君王追赶你,就像追赶句骊马一样。’后来孙权征讨公孙渊,乘船渡海,船是白色的,所以现在这首歌的和声还唱着‘行白纻’。”

最后是《俳歌辞》: (此处内容缺失,无法翻译)

有个侏儒,他既不说话也不吭声,只顾着在那儿扭来扭去,呼呼啦啦地乱叫唤。他一会儿又蹦又跳,像狼似的没完没了。表演时,他竟然生生拔掉了牛角,把牛的皮肤和耳朵都磨破了。马的蹄子悬空,牛的牙齿全没了,骆驼也没了角,就只顾着使劲地甩着两只耳朵。

——这是那个侏儒自己唱的歌,选自古代的俳歌八曲,这是第一首。这首歌一共二十二句,现在侏儒唱的,是从这二十二句里挑出来的。

角抵啊、模仿动物形状的表演啊、杂耍啊,这些东西历代都有。具体是怎么发展变化的,现在已经很难说清楚了,大致上来说,汉朝张衡的《西京赋》算是最早的记载了。魏朝的时候,陈思王乐府的《宴乐篇》里也有记载,晋朝的时候,傅玄的《元正篇》和《朝会赋》里也有。到了南朝宋的咸康年间,一些表演,比如紫鹿舞、跂行、鳖食、笮鼠、齐王卷衣、绝倒、五案这些,都被取消了,这些在朝廷上都没有,是从《起居注》里看到的,具体原因也没人知道。到了太元年间,苻坚战败后,从关中那边弄来了胡人的檐橦表演,献给了朝廷,现在有些可能还存在,有些可能已经失传了,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来。

永明六年,赤城山上云雾散开,露出了石桥和瀑布,这可是以前从未见过的景象!山上的道士朱僧标把这事儿禀报了朝廷,皇上就派主书董仲民去调查,认为这是祥瑞之兆。太乐令郑义泰就根据孙兴公的赋,创作了模仿天台山景色的表演,表现了长满青苔的石桥和道士抚摸翠屏山的景象,后来又取消了这个表演。

皇齐开国,祥瑞之兆从天而降。灵凤衔着诏书飞向紫微星。天下太平,上天保佑。超越商朝和夏朝,光辉灿烂。永远太平盛世,声名远扬。

——这是《凤皇衔书伎歌辞》,是鱼龙曼舞之类的表演。元旦那天,侍中在殿前跪着接诏书。宋朝的歌词是:“大宋兴隆,应验了灵符。凤凰感念盛世,衔着白书。美好的乐曲通达玄妙。革故鼎新,超越唐虞。巍峨壮丽,道义充盈。”齐朝初年,皇上让中书郎江淹修改了歌词。

《永平乐歌》是竟陵王子良和一些文人一起创作的,一共十首。道士释宝月写的词特别好听,皇上经常让乐队演奏,但是没把它列入正式的乐官表演曲目。

赞曰:综合采纳了六朝的各种表演,体现了太平盛世的八种风气。盛大的宴会和祭祀,用舞蹈和歌曲来歌颂德行和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