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太子有四个儿子:安皇后生的郁林王萧昭业;宫人许氏生的海陵恭王萧昭文;陈氏生的巴陵王萧昭秀;褚氏生的桂阳王萧昭粲。

巴陵王萧昭秀,字怀尚,是太子第三个儿子。永明年间被封为曲江公,食邑一千五百户。永明十年,他升任宁朔将军、济阳太守。郁林王萧昭业即位后,萧昭秀被封为临海郡王,食邑二千户。隆昌元年,他又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权力很大,管辖好几个州。延兴元年,他被召回朝廷担任车骑将军,负责保卫京城,后来由永嘉王萧昭粲接替了他的职务。

建武二年,通直常侍庾昙隆上奏说:“周朝定都洛邑,天子把畿内(京畿地区)的百姓都留在身边;汉朝定都咸阳,三辅地区是国家的屏障。东晋南迁后,情况变了,权力也弱了,靠近都城的郡县和名邦,很多都成了国家的食邑。宋武帝创业时,效仿古代制度,神州地区内部不再另行封王。可是孝武帝晚年,却分封很多宠爱的儿子,只为了表达私情,这违背了祖制。隆昌元年,又特别抬高了皇上的弟弟的地位,我认为这也不符合古制。现在圣上英明地统治天下,应该以恢复旧制为先,京畿地区的封地应该限制,应该遵循以前的制度,把封地赐给那些被外放到州郡的人。 ”皇上把奏章交给尚书省详细讨论。那年冬天,萧昭秀被改封为巴陵王。永泰元年,他被杀害,年仅十六岁。

桂阳王萧昭粲,是太子第四个儿子。郁林王萧昭业即位后,他被封为永嘉郡王,担任南徐州刺史。延兴元年,他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明帝即位后,本来想让闻喜公遥欣担任荆州刺史,于是把萧昭粲调任右将军、中书令。建武二年,萧昭粲被改封为桂阳王。四年后,他又升任太常,将军的职位不变。永泰元年,他被杀害,年仅八岁。

明帝有十一个儿子:敬皇后生了东昏侯萧宝卷、江夏王萧宝玄、鄱阳王萧宝夤和后来的和帝;殷贵嫔生了巴陵隐王萧宝义和晋熙王萧宝嵩;袁贵妃生了庐陵王萧宝源;管淑妃生了邵陵王萧宝攸;许淑媛生了桂阳王萧宝贞。其他的儿子都早夭了。

巴陵隐王萧宝义,字智勇,是明帝的长子。他原本的名字叫萧明基。建武元年,他被任命为持节、都督扬州、南徐州军事、前将军、扬州刺史,封为晋安郡王,食邑三千户。可是萧宝义从小就有毛病,身体不好,受不了外界的奔波劳碌,所以朝廷就让他免去那些职务,改派始安王萧遥光代替他。后来,萧宝义被改任为右将军,领兵,镇守石头城。建武二年,他又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东昏侯萧宝卷即位后,萧宝义被晋升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还配有侍从人员。永元元年,又给他配备了二十名持剑侍卫。始安王萧遥光被杀后,萧宝义被任命为都督扬州、南徐州军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持节的职务不变。当时东宫因为火灾,房屋烧毁了很多,皇帝正忙着修建宫殿,没时间修理东宫,萧宝义于是被派去镇守西州。永元三年,萧宝义被晋升为司徒。和帝西台建成后,萧宝义被任命为侍中、司空,都督、刺史的职务依旧不变。梁王萧衍定都建康后,宣德太后下令让萧宝义担任太尉,兼任司徒。诏书上说:“不用言语的教化,其影响却能遍及远方。”当时的人都说这是萧宝义的真实写照。梁朝建立后,萧宝义被封为谢沐县公,不久又封为巴陵郡王,侍奉齐后。他在天监年间去世了。

江夏王,名叫萧宝玄,字智深,是明帝的第三个儿子。建武元年,他被任命为征虏将军,负责石头城的守卫工作,还被封为江夏郡王。后来他又被派去担任持节、都督郢州和司州的军事,西中郎将,以及郢州刺史,官职一个接一个往上爬。到了永泰元年,他又被调回朝廷,担任前将军,继续负责石头城的防卫。 还没来得及上任,东昏侯就登基了,萧宝玄的官职也跟着水涨船高,被晋升为镇军将军。永元元年,他又升任车骑将军,接替晋安王萧宝义,担任使持节、都督南徐州和兖州的军事,以及南徐州和兖州的刺史,将军的职位不变。

萧宝玄娶了尚书令徐孝嗣的女儿为妃子,后来徐孝嗣被杀,他和徐家断了关系。小皇帝还送了两个美女给他,但他心里憋着一股怨气,暗中策划着什么。第二年,崔慧景起兵造反,打到了广陵,还派人来请萧宝玄当老大。萧宝玄把使者给杀了,然后赶紧调动将士加强城防。皇帝派马军主戚平、外监黄林夫去京口支援萧宝玄。崔慧景准备渡江,萧宝玄却暗中和崔慧景勾结,杀了司马孔矜、典签吕承绪以及戚平、黄林夫,打开城门迎接崔慧景。

他让长史沈佚之、谘议柳憕带领军队,乘坐八抬大轿,拿着红色的旗帜,跟着崔慧景进了京城,住在东城,好多老百姓都跑去投奔他们。 等崔慧景兵败后,朝廷搜集到了投靠萧宝玄和崔慧景的人的名单,皇帝下令把名单烧了,说:“江夏王都这样了,还用得着去惩罚其他人吗?”萧宝玄逃跑了几天才露面。皇帝把他召进后宫,用布帘裹着他,让几十个小兵在外面敲锣打鼓地跑来跑去,然后派人对萧宝玄说:“你最近包围我的时候,也是这样吧?”过了一会儿,皇帝就下令杀了他。

庐陵王宝源,字智渊,是明帝的第五个儿子。

这哥们儿,名字叫宝源,字叫智渊,是汉明帝老五。

建武元年,他被任命为北中郎将,驻守琅邪城,被封为庐陵郡王。后来又升迁为右将军,负责石头城的守卫工作,接着又出任使持节、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军事、后将军、南兖州刺史,官职一个接一个往上爬,风光得很。

建武年间,他先当上了北中郎将,镇守琅邪城,还被封了个庐陵郡王的头衔。之后又升职加薪,当了右将军,负责石头城的防卫。更厉害的是,他还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南兖州、兖州、徐州、青州、冀州五州军事、后将军、南兖州刺史,这官儿做得,那叫一个威风!

王敬则被杀后,宝源被调任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五郡军事、会稽太守,将军的职位不变。

王敬则那家伙造反被干掉了,宝源就顶替了他的位置,当上了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五郡军事、会稽太守,将军的官职还保留着。

永元元年,他的官衔又升了,被晋升为安东将军。

到了永元元年,他又升官了,成了安东将军。

和帝登基后,宝源被任命为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太守的职位也保留着。可惜的是,还没来得及上任,就在中兴二年去世了。

和帝当皇帝后,更是重用他,让他当了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之前的都督、太守的职位也继续保留。 可惜啊,还没来得及赴任,就在中兴二年就去世了,真是天妒英才!

鄱阳王宝夤,字智亮,是明帝的第六个儿子。建武元年,他被封为建安郡王。第二年,他担任北中郎将,驻守琅邪城。到了第三年,他又升任持节、都督江州军事、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官职一路飙升啊!东昏侯继位后,宝夤又当上了使持节、都督郢司二州军事、征虏将军、郢州刺史,没多久还被晋升为前将军。永元二年,朝廷召他回京担任抚军,负责石头城的戍守工作,不过这任命还没正式生效呢。永元三年,他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继续镇守石头城。

那年秋天,雍州刺史张欣泰等人在新亭策划起兵造反,杀害了朝廷里好些高级将领,具体情况可以看《欣泰传》。事情发生的时候,前任南谯太守王灵秀跑到石头城,带着城里的将士们,硬是把宝夤架上了车,往台城赶去,好几千老百姓也跟着跑,空着手,当时京城的局面可乱了套了。宝夤到了杜姥家附近,天都快黑了,城门却关上了,城头上的人还朝他射箭,大家一看情况不对,都扔下宝夤跑了。宝夤逃亡了三天,穿着军装跑到草市尉那儿自首,草市尉赶紧把情况报告给皇帝,皇帝亲自迎接宝夤进宫,问他怎么回事。宝夤哭着说:“当时我也不知道是谁把我逼上车的,然后就被人带走了,我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皇帝哈哈一笑,就把他的爵位又还给他了。

和帝登基后,朝廷任命宝夤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兖二州军事、卫将军、南徐州刺史。后来少帝继位,又让他当了使持节、都督荆益宁雍梁南北秦七州军事、荆州刺史,将军的职位没变。宣德太后临朝听政的时候,梁王被降封为建安公,宝夤则被改封为鄱阳王。到了中兴二年,他因为谋反被杀掉了。

邵陵王宝攸,字智宣,是明帝的第九个儿子。建武元年,他被封为南平郡王。第二年,封号又改了。第三年,他当上了北中郎将,驻守琅邪城。永元元年,他被任命为持节、都督南北徐、南兖、青、冀五州军事、南兖州刺史,北中郎将的职位也保留着。还没来得及上任,他又升迁为征虏将军,负责石头戍的军事事务。后来又担任了丹杨尹,石头戍的职务也继续保留。陈显达的事情平息后,他被外派担任持节、督江州军事、左将军、江州刺史。完成任务后回到京城,被任命为中军将军、秘书监。中兴二年,他策划叛乱,被宣德太后下令赐死。

晋熙王宝嵩,字智靖,是明帝的第十个儿子。永元二年,他被任命为冠军将军、丹杨尹。之后又升迁为持节、都督南徐、兖二州军事、南徐州刺史,冠军将军的职位也保留着。中兴元年,和帝让他担任中书令。第二年,他策划叛乱,被处死了。

桂阳王宝贞,是明帝的第十一个儿子。永元二年,他被任命为中护军、北中郎将,负责石头戍的军事事务。中兴二年,他策划叛乱,被处死了。

史书上说:“《春秋》记载‘郑伯克段于鄢’,兄弟之间恩情破裂,君臣之道却得以彰显。” 兄弟反目成仇,更何况是父子兄弟,更是一体,等到事情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难免会发生冲突。宝攸兄弟们自己找麻烦,主动招惹家祸,不明白“执柯所指”的含义,兄弟们互相跟随,想以此来保全自己,真是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赞曰:文惠二王,于嗟夭殇。明子七国,终亦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