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道成,字绍伯,萧氏,小名斗将,是汉朝丞相萧何的第24代孙。他家祖上从萧何的儿子酂定侯萧延,到侍中萧彪,再到公府掾萧章、萧皓、萧仰、御史大夫萧望之、光禄大夫萧育、御史中丞萧绍、光禄勋萧闳、济阴太守萧阐、吴郡太守萧永、中山相萧苞、博士萧周、蛇丘长萧矫、州从事萧逵、孝廉萧休、广陵府丞萧豹、太中大夫萧裔、淮阴令萧整、即丘令萧俊,最后到辅国参军萧乐子,这一脉传承下来,到了宋昇明二年九月,萧乐子被追赠太常,他是萧道成的父亲。
萧何当年住在沛县,萧彪因为犯事被免官,住在东海郡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晋朝元康元年,东海郡被分出来设立了兰陵郡。后来朝中大乱,萧道成的父亲萧整,字公齐,渡江到了晋陵郡武进县东城里居住。当时很多江左的侨民都把原来的籍贯改成了南方的地名,所以萧整就成了南兰陵人。
萧道成的父亲,名承之,字嗣伯。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能力超群,就连宗族里的丹阳尹萧摹之和北兖州刺史萧源之都非常看重他。他一开始在建威府做参军。义熙年间,蜀地的贼寇谯纵刚被平定,萧承之升任扬武将军、安固郡和汶山郡太守,他很擅长安抚百姓。元嘉初年,他又调任威烈将军、济南太守。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惨败,敌军乘胜攻破了青州的很多郡县。安平公乙旃率领军队攻打济南,萧承之只率领几百人就抵挡住了敌军的进攻,把他们打退了。后来敌军大举来攻,萧承之却下令打开城门,摆出偃旗息鼓的样子。有人劝谏说:“敌人兵强马壮,咱们人少,怎么能这么轻敌呢?”萧承之说:“现在咱们困守孤城,情况已经非常危急了,如果再示弱,肯定会被他们屠城,只能装出强硬的样子来吓唬他们。”敌军怀疑城中有埋伏,就撤兵了。青州刺史萧思话想放弃城池逃跑,萧承之极力劝谏,但萧思话不听,结果溃败而逃。
明年,征南大将军檀道济从寿张打了胜仗回来,结果滑台城丢了,兖州刺史竺灵秀因此要承担责任。宋文帝觉得他老爸当年保住了整座城池,功劳很大,就亲手写信给都督长沙王义欣说:“竺灵秀治理百姓还算不错,军事方面虽然不如檀道济,我现在打算让他当兖州刺史,你跟檀道济商量一下。” 他老爸跟檀道济压根儿不认识,这事儿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后来,竺灵秀升职了,当上了辅国镇北中兵参军、员外郎。
就这样,竺灵秀的官职反而升了。 这大概就是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虽然丢了滑台城,承担了责任,但因为宋文帝念及他父亲的旧功,最终不仅没有受到严厉处罚,反而得到了升迁。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朝堂上的复杂关系和权力运作。
我爷爷萧思话,曾经担任梁州刺史,我爸爸那时候是横野府司马兼汉中太守。当时,氐族首领杨难当攻打汉川,梁州刺史甄法护丢下城池跑了,我爷爷萧思话到了襄阳却没继续前进。我爸爸带轻装简兵,主动出击,在黄金山打败了氐族伪魏兴太守薛健。黄金山,那是张鲁以前驻守的地方,南边紧挨着汉川,北边靠着驿道,地势非常险要。薛健被打败后,我爸爸就占领了黄金山。氐族的伪梁州刺史和秦州刺史赵温,一开始占据州城,听说我爸爸来了,就退守小城,薛健也退到下桃城,扎起了营寨。我爸爸带兵和他们对峙,相距两里地。薛健和伪冯翊太守蒲早子带兵全力出战,结果被我爸爸打得大败。薛健他们就闭门不出,不敢再战,我爷爷萧思话随后赶到,敌人这才稍微退却了一些。
我爸爸后来进军到峨公山,被左卫将军、沙州刺史吕平的大军包围了好几天。后来建武将军萧汪之、平西督护段虬他们赶到,里应外合,狠狠地打败了吕平。杨难当又派息和率领一万多步骑,沿着汉水两岸夹击,支援赵温,猛攻我爸爸。双方僵持了四十多天。敌人都穿着犀牛皮甲,刀箭都伤不了他们。我爸爸命令士兵砍断长矛,做成几尺长的短矛,再用大斧从后面猛击,敌人抵挡不住,只好烧毁营寨撤退。我爸爸追到南城,大军随后跟进,连续几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梁州最终平定。朝廷下诏书说:“承之(我爸爸的名字)奉命先锋,冒着危险深入敌境,多次取得全军胜利,奋勇表现出忠诚和果敢,特授予他龙骧将军的称号。” 随后,我爸爸又升任宁朔司马,太守的职位不变。后来他调到京城,担任太子屯骑校尉。
文帝因为我爸爸平定氐族有功,想让他担任青州的官职。但是彭城王刘义康当时执政,我爸爸没有依附他,所以就改任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龙骧将军、南泰山太守,封晋兴县五等男,食邑三百四十户。后来又升任右军将军。元嘉二十四年,我爸爸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梁州百姓都很怀念他,在峨公山为他建立庙宇祭祀。昇明二年,朝廷追赠他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的称号。
老朱家老爷子,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元嘉四年,那年是丁卯年。这孩子啊,长得可不一样寻常,长得特别精神,额头饱满,声音洪亮,身上好像还带着什么龙纹似的,总之就是一看就不是凡人。
那时候有个叫雷次宗的读书人,在鸡笼山上办学堂,朱元璋十三岁的时候就去那里读书了,学的是《礼记》和《左传》。十七岁那年,宋朝的大将军彭城王义康被贬官,去豫章当地方官,他爹跟着去当兵保卫他,小朱元璋就跟着他爹一起去了,没继续读书了。
十九岁的时候,竟陵那边的蛮族造反了,他爹就带着他去沔北打蛮子。二十一岁,又去打索虏,打到了丘槛山,把他们打得落荒而逃。二十三岁的时候,雍州刺史萧思话在襄阳当官,就让朱元璋跟着他去沔北戍守,去打樊城、邓州那些山上的蛮子,把他们的老巢都端了。那时候,他当的是左军中兵参军,一个小官儿。
二十七岁那年,索虏围住了汝南的守将陈宪,朝廷就派宁朔将军臧质和安蛮司马刘康祖去救他。他爹就让朱元璋去传圣旨,还给了他节度权。结果听说索虏的首领拓跋焘正往彭城去,臧质他们就回兵去救彭城。到了盱眙,朱元璋跟臧质他们分兵,带着胡宗之他们五支军队,几千步骑兵先去探路。结果拓跋焘已经偷偷渡过淮河了,两军在莞山下碰上了,打了一仗,把索虏打败了,他们沿着淮河逃跑了,胡宗之他们那几支军队都牺牲了。朱元璋回去跟臧质他们一起坚守,被索虏围住了,情况非常危险。后来总算没事了,就回京城了。
公元418年,我领着偏军去攻打仇池。梁州西边以前有个武兴戍,晋朝隆安年间被氐族占领了;武兴西北还有个兰皋戍,离仇池大约两百里。我率军攻打这两个据点,都打下来了。然后从山口进入关中,距离长安还有八十里的时候,梁州刺史刘秀之派司马马注来支援我攻打谈堤城,我们攻破了城池,还把伪河间公给吓跑了。敌人的援军到了,我的军队又累又少,这时候又听说文帝驾崩了,所以我就烧了城,退回南郑。后来继承了晋兴县五等男爵位。
孝建初年,我被任命为江夏王大司马的参军,跟着府邸升迁到太宰府,又升任员外郎、直阁中书舍人、西阳王抚军参军、建康令。新安王子鸾很受宠,他挑选僚佐的时候,把我选为北中郎中兵参军。陈太后忧心的时候,我被提升为武烈将军,又当上了建康令,军中的职务没变。景和年间,我被任命为后军将军。明帝登基的时候,我被任命为右军将军。
那时候各地都在叛乱,会稽太守寻阳王子房以及东边的几个郡都起兵造反了。明帝任命我为辅国将军,率领军队去东边讨伐叛军。到了晋陵,我和叛军的先锋将领程捍、孙昙瓘等人作战,一天就打败了十二个敌军营垒。然后我分兵平定了各个县城,晋陵太守袁摽丢下城池逃跑了,东边的城池也都纷纷溃散。
薛安都这小子在徐州当刺史,居然反了,带兵攻打彭城!他侄子索儿也来凑热闹,跑去淮阴抢东西。山阳太守程天祚直接把城池献给了叛军,徐州刺史申令孙也投降了。这情况紧急,朝廷就派太祖去平叛。当时太祖刚打完东边的叛贼,正准备南下,部队走到新亭的时候,前锋部队已经出发了。结果索儿这厮从睢陵渡过淮河,带着上万的骑兵和步兵杀过来了,直接干掉了咱们的军队主将孙耿,还逼近了前军张永的营地,急报一个接一个地送来。
皇上听说贼军渡河了,赶紧派人追上太祖,让他去救援,就在破釜那儿扎营。索儿的目标是钟离,张永就派宁朔将军王宽去盱眙堵住索儿的退路。索儿又打败了咱们的军队主将高道庆,把高道庆赶到了石鳖,准备往西撤。王宽和军主任农夫提前占据了白鹄涧,张永又派太祖去督促王宽。索儿见势不妙,想从东边攻击太祖,想阻止太祖支援王宽。太祖一声令下,全军鼓声震天,列好阵势,直接冲进了王宽的营地。索儿一看这架势,吓得不敢轻举妄动。
僵持了几天,索儿带着军队在石梁扎营,太祖追到葛冢。探子回报说贼军到了,太祖就下令军队在管地扎营,把骑兵分成两队,在营地外两侧布防,准备迎敌。没过多久,贼军的骑兵和步兵就杀到了,还推来了好多攻城车猛攻。双方打了几天,太祖派轻兵去攻击贼军的西侧,同时让骑兵从后面包抄,贼军大败,追击途中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太祖的军队进驻石梁涧北。晚上,索儿派了一千人来偷袭营地,营地里一阵骚动,太祖躺在床上都没起来,命令手下按兵不动,一会儿工夫,贼兵就撤了。
太祖计划在石梁西南的高地上筑垒,打通南面的道路,切断贼军的退路。索儿果然来争夺那块高地,太祖率军迎战,大败索儿,贼军的马互相践踏,死了不少。索儿逃往钟离,太祖追到黯黮就回去了。 后来,太祖被封为骁骑将军,西阳县侯,食邑六百户。之后,他又升迁为巴陵王卫军司马,跟着巴陵王镇守会稽。
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派临川内史张淹从鄱阳山路进入江南地区,朝廷的军队主帅沈思仁,还有叛军头子任皇、刘越绪,各自占据险要地势据守。皇帝派太祖率领三千人去讨伐他们。当时朝廷的武器装备都调往南方作战了,太祖的军队装备很差,就用棕榈皮编织马具,用竹子做成兵器架,晚上打着火把前进,敌人一看吓坏了,还没开战就逃跑了。之后太祖被任命为桂阳王征北司马、南东海太守、代理南徐州州事。
一开始,皇帝派张永、沈攸之带兵去劝降薛安都,然后问太祖:“我现在利用这个机会去北边讨伐,你怎么看?”太祖回答说:“薛安都这个人能力不行,但很狡猾。如果我们慢慢来,他一定会派儿子来朝廷做人质;现在用兵逼他,他就会害怕,想出各种坏主意,这对国家没好处。”皇帝说:“我们的军队很厉害,去哪都能打胜仗!你就别老是提意见了。”薛安都看到军队来了,果然就带兵来抢,张永他们就在彭城打败了。淮南地区比较弱,于是皇帝任命太祖为假冠军将军,持节,都督北讨前锋诸军事,镇守淮阴。
泰始三年,沈攸之、吴喜在睢口战败。各地的守军都逃跑了,敌人就打到了淮北,包围了角城,守将贾法度兵力不足,抵挡不住。众将领劝太祖渡河去救,太祖不同意;他派军主高道庆率领几百架装有弩箭的战船到淮河中间,远远地向城外的敌人射箭,一下就能射出几百支箭,敌人的骑兵吓得四处躲避,于是太祖下令进攻,角城的包围圈就被解除了。太祖被提升为督南兖徐二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持节、假冠军、督北讨的职务不变。五年后,晋升为督兖、青、冀三州诸军事。六年后,被任命为黄门侍郎,领越骑校尉,但他没接受这个任命。后来又授予他冠军将军的称号,仍然留在原来的岗位上。
明帝老觉得太祖不是个安分守己的大臣,老百姓还都在私底下传“萧道成将来要当皇帝”这种话,明帝就更怀疑太祖了。
于是,他派冠军将军吴喜带着三千兵去北方执行任务,还特意吩咐吴喜把军中的锅都砸了,只带个装满好酒的银壶,然后把酒赏赐给太祖。太祖穿着戎装出门迎接,当场就喝了吴喜敬的酒。吴喜回去后,明帝这才放心了。
过了七年,朝廷召太祖回京。手下人劝他别回去,太祖说:“你们这帮人目光短浅!皇上自己杀了几个兄弟,太子年纪又小,皇上这是在为以后做打算,跟咱们这些旁支有什么关系?咱们应该赶紧回去,要是磨磨唧唧的,皇上肯定更怀疑。现在正是兄弟相残的时候,如果不是天命所归,灾祸很快就要来了,到时候咱们就一起拼命吧!” 后来,太祖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
当时,因为功劳,世祖应该被另外封为赣县侯,但因为太祖一家已经有人封侯了,太祖就坚决推辞,皇上才同意,只给他加了二百户的食邑。
明帝驾崩后,遗诏任命太祖为右卫将军,兼领卫尉,并增加了五百兵力。他和尚书令袁粲、护军褚渊、领军刘勔一起掌握朝政,还另外负责东北地区的选拔事务。 后来,太祖辞去了卫尉的职务,被提升为侍中,并兼领石头戍的军事。
明帝杀了一堆皇族,只有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侥幸活了下来。等苍梧王当上皇帝后,休范又开始琢磨着造反了。他偷偷摸摸地在后堂练习骑马,还暗中拉拢了一帮人马。元徽二年五月,休范在寻阳起兵,很快就控制了当地官员和百姓,几天功夫就搞定了,手下有两万人,五百匹战马。他们从盆口出发,都坐上了商船。大雷戍主杜道欣和鹊头戍主刘諐期报告了这个情况,朝廷一下子就慌了神。
皇上跟护军褚渊、征北将军张永、领军将军刘勔、仆射刘秉、游击将军戴明宝、骁骑将军阮佃夫、右军将军王道隆、中书舍人孙千龄、员外郎杨运长一起在中书省商量对策,大家都没什么主意。皇上说:“以前那些造反的,都是因为犹豫不决,才失败的。休范肯定吸取了教训,会轻装简从,快速进攻,打我们个措手不及。现在要应对这种情况,不能考虑太远,要是派出去的军队出了问题,会严重打击士气。应该在 新亭和白下摆开阵势,坚守皇宫、东府和石头城等地。叛军是千里孤军,后勤补给跟不上,想打仗也打不成,自然会土崩瓦解。我打算在新亭迎战,征北将军可以在白下布防;中堂以前就是驻军的地方,领军将军应该驻扎在宣阳门,负责指挥各路军队;各位大臣就在宫里待着,右军将士不用都出动。我亲自带头冲锋,一定能打败叛军!”皇上说完就拿起笔写下了作战计划,大家一起签字。
中书舍人孙千龄跟休范私下有勾结,他单独提了个建议:“应该还是派兵驻守在梁山和鲁显之间,如果右卫军不出动到白下,就应该前进到南州驻扎。”皇上严肃地说:“叛军现在已经快到了,哪还有时间去梁山?新亭是兵家必争之地,我就是要死守在这里报效国家!平时可以商量着来,现在不行了!”皇上站起来,转头对刘勔说:“领军将军已经同意我的计划了,不能再改了。”于是皇上就独自一人,穿着便服,前往新亭。皇上被授予使持节、都督征讨诸军、平南将军的职位,还增加了一支仪仗队。
新亭的城墙还没修好,敌人的先头部队就杀到了。太祖正穿着便服躺在床上休息,是为了稳定军心。然后他让人拿来白虎旗,登上西城墙,命令宁朔将军高道庆、羽林监陈显达、员外郎王敬则带兵乘船跟敌人打水战。从新林打到赤岸,把敌人打得大败,烧毁了他们的船只,死伤无数。
敌人步兵攻上了新林,太祖赶紧派人通知刘勔,让他赶紧打开大小船闸,把淮河里的船只都调到北岸来。休范坐着轿子带着人马到了城垒南边,皇上派宁朔将军黄回、马军主周盘龙率领步骑出城迎战。休范又分兵攻打城东,双方短兵相接,从巳时打到午时,大家都吓坏了,脸色都变了。太祖说:“敌人虽然人多,但是很混乱,很快就能打败他们。”杨运长带领三百名三齐射手,箭箭命中目标,所以敌人没能靠近城墙。
到了未时,张敬儿把休范的头砍了下来。太祖派队主陈灵宝把休范的头送回台州,结果灵宝在路上遇到了敌军,把头埋在了路边。台州的军队没看到休范的头,就更加害怕和疑虑了。敌人也不知道休范已经死了,又派杜黑蠡带兵猛攻城东。司空主簿萧惠朗带着几百人冲进了东门,一直喊叫着冲到堂下,城上的守门士兵都吓跑了。太祖立刻上马,带着几百人冲出去作战,敌人全都举着盾牌冲上来,双方距离只有几丈远。太祖分兵用弓箭射击,太祖拉满弓准备射箭,这时身边的将领戴仲绪举起盾牌保护他,箭射出去,射中了敌人一百多人,敌人虽然拼死抵抗,但还是抵挡不住,只好撤退了。
我们的军队又保住了城池,继续和黑蠡作战,从傍晚打到第二天早上,箭矢和石头一直不停地飞来飞去。那天晚上下大雨,鼓声和喊杀声都听不见了。将士们好多天没睡觉吃饭了,军营里的马都受惊了,城里的人到处乱跑。太祖点着蜡烛坐着,大声呵斥他们,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次。
丁文豪那伙反贼设下埋伏,在皂荚桥打败了朝廷军队,一直追杀到朱雀桁。刘勔想打开朱雀桁的桥门,王道隆不同意,结果刘勔和王道隆都战死了。早些时候,刘勔这个人啊,挺高傲的,还给自己建了个园子,叫“东山”,对世事根本就不怎么上心。 太祖皇帝就劝他:“将军您现在肩负着朝廷重托,内外事务都得管;皇上年纪还小,皇子们也都还是孩子,朝中各种说法,四面八方都能听到,这正是您最艰难的时候,您却这么悠闲自在,不加强自己的势力,等到事情真来了,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可刘勔根本没听进去。
反贼打到杜姥宅,车骑典签茅恬竟然打开东府大门迎接叛军,冠军将军沈怀明在石头城附近溃散,张永在白下溃败,宫里传出消息说新亭也失守了,太后抱着苍梧王哭着说:“天下完了!”太祖皇帝赶紧派陈显达、任农夫、张敬儿、周盘龙等将领,从石头城渡过淮河,抄小路从承明门进入皇宫,保卫宫阙。
休范死了以后,典签许公假冒休范在新亭出现,老百姓都慌了神,成千上万的人跑到叛军营地去登记投降。太祖把那些登记的名字都烧了,然后带兵登上城北,大声宣布:“刘休范父子已经被杀了,尸体就在南冈下,你们自己去看!你们的投降名单我都烧了,不用害怕!” 朝廷军队分兵攻击杜姥宅和宣阳门附近的叛军,都把他们打败了。太祖凯旋而归,老百姓都夹道欢迎,都说:“救了我们国家的人,就是这位将军啊!”
太祖想和袁粲、褚渊、刘秉一起引咎辞职,但皇上不准。皇上提升他为散骑常侍、中领军、都督南兖徐兖青冀五州军事、镇军将军、南兖州刺史,原来的官职照旧。还晋封他为公爵,增加封地两千户。太祖想把功劳分给其他人,请求增加袁粲等人的封地,还每天进宫处理政务,人们称他们为“四贵”。这跟秦朝的太后、穰侯、泾阳君、高陵君被称为“四贵”一样,历史又重演了。四年后,太祖又加封尚书左仆射,原来的官职不变。
萧道成(也就是后来的宋太祖)平定休范平叛乱后,苍梧王(萧赜)越来越凶狠残暴,而南徐州刺史建平王萧景素年轻时就名声很好,朝野上下都很拥戴他。萧景素也暗中为自己打算,向萧道成示好,想表明自己的忠心,但萧道成拒绝了他。七月,羽林监袁祗投奔了萧景素,然后就起兵造反。萧道成亲自带兵到玄武湖驻扎,派军队北上平叛,事情平息后才回朝。
萧道成威望很高,苍梧王对他非常猜忌,差点酿成大祸。陈太妃骂他:“萧道成对国家有功,现在你要是害了他,以后还有谁会为你卖命呢?” 苍梧王这才作罢。
萧道成暗中策划废掉苍梧王,自立为帝。五年七月戊子这天,皇帝(苍梧王)微服私访,出了北湖。他总是骑着单马先走,仪仗和侍卫随后追赶。结果在堤塘上人挤人,马也互相践踏,左右侍卫张互儿的马还掉进了湖里。皇帝大怒,把马牵到光明亭前,自己骑马追杀张互儿,之后还把张互儿杀了,肢解了他的尸体,和左右的人一起模仿羌胡人的歌舞庆祝。 他还跑到蛮冈去赌博跳跃。傍晚才回到仁寿殿东阿毡屋睡觉。他对身边的杨玉夫说:“等织女星过了午夜,再来告诉我。”那时候杀戮频繁,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杨玉夫和他的同伙陈奉伯等人,一共二十五个人密谋在毡屋里用千牛刀杀了苍梧王,他们谎称是奉了皇帝的旨意,让厢房里的人演奏音乐,然后把苍梧王的首级送给王敬则,王敬则又把首级送给了萧道成。萧道成当夜从承明门骑着平时骑的那匹赤马进宫,宫里的人都很害怕,等知道苍梧王死了,都高呼万岁。萧道成登基后,把这匹马封为“龙骧将军”,后世称它为“龙骧赤”。
第二天,宋太祖穿着戎装,在殿前的槐树下,把四个重要大臣召集起来开会。宋太祖对刘秉说:“丹阳(指宋太祖自己)是国家的亲戚,今天这事,就决定由我来做主了。”刘秉推辞说自己担当不起。宋太祖接着又让袁粲,袁粲也不接受。于是宋太祖直接拍板,决定摆出皇帝的仪仗,去东城迎接顺帝登基。 说完,就拔出长刀指着袁粲和刘秉,吓得他们俩脸色都变了,赶紧溜走了。
十五号,太祖搬到了东宫,他和袁粲、褚渊、刘秉,每人带了五十个士兵进宫。十七号,宋太祖升官了,当上了侍中、司空、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原来的节度使、都督、刺史的职位都保留着,还被封为竟陵郡公,食邑五千户,配给油幢、络车,还有三十个持剑的卫士。宋太祖谦虚地推辞了侍中、司空这些高官,只接受了骠骑大将军和开府仪同三司的职位。二十一号,他又升任南徐州刺史。同时,他还给杨玉夫等二十五个人封官加爵,赏赐各有不同。十月二十七号,他又升任豫州和司州刺史。
一开始啊,荆州刺史沈攸之跟太祖在景和年间一起在宫里当差,关系处得挺好,还把自己的大女儿义兴公主嫁给了攸之的第三个儿子元和。后来攸之调到郢州去了,正赶上明帝晚年,他心里就偷偷地琢磨着要干点啥。从郢州调到荆州后,他就开始积攒兵力,手底下将领士兵要是逃跑了,他就立刻追究周围人的责任。他养了2000多匹马,都分派给戍守和巡逻的士兵,让他们耕田喂马,粮食财物都堆满了仓库。荆州每年都要上缴几千人的兵力,攸之就偷偷扣下了一部分,账面上却说是用来讨伐山里的蛮族。他还造了几百上千艘战船,藏在灵溪里,钱财兵器堆积如山,朝廷都对他有点害怕了。
有个叫高道庆的人家住在华容,借着回家的机会路过江陵,这道庆骑马技术特别好。攸之请他吃饭喝酒,就在听事厅比试骑马打仗用的长矛,结果道庆一矛就把攸之的马鞍扎破了。攸之一下就火了,要抢道庆的长矛,道庆赶紧骑马跑了。回到京城后,道庆就向朝廷告发沈攸之要造反,还请求朝廷给他三千人马去袭击沈攸之。朝廷觉得这事儿风险太大,太祖也觉得不太靠谱,没答应。
太祖后来废立皇帝之后,派攸之的儿子司徒左长史元琰带着苍梧王一些被废黜的物品去给攸之看看,想试探一下他。攸之还没来得及起兵,就赶紧上表谢恩,还给太祖写信邀功请赏。攸之身上一直藏着一封十几行的信,就藏在裤腰带上,说是明帝跟他的盟约。十二月,沈攸之终于举兵造反了。他的小妾崔氏和许氏劝他说:“老爷您年纪大了,还是为咱们一家老小想想吧!”攸之指着裤腰带上的信给她们看,说太后下令召他回京。京城里的人一听都吓坏了。乙卯日,太祖进了朝堂,命令各路将领西征讨伐,任命平西将军黄回为先锋。
话说以前有个湘州刺史叫王蕴,他是皇太后的侄子,从小就胆子特别大,很有魄力。他老爸王楷虽然是名宦,官位却不高,王蕴就想通过从军打仗来出人头地。他经常摸着刀说:“龙渊、太阿,你们懂我的!” 他叔父王景文就劝他:“阿答,你这是要灭了咱们王家啊!” 王蕴却回答说:“答和童乌,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这“童乌”是王景文儿子王绚的小名,“答”是王蕴的小名。
王蕴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官,回到巴陵,在船上停了一个月,天天跟桓玄密谋策划。当时桓玄还没准备好起兵,王蕴就跑到郢州去了。 当时的晋安帝司马德宗在郢州做长史,王蕴就等着司马德宗出来吊唁他母亲,好趁机造反,夺取郢州城。司马德宗知道他的阴谋,根本就不出来。王蕴又回到东府门口,等着晋安帝司马德宗出来,结果司马德宗还是没出来吊唁,他的计划第二次失败了。 于是,王蕴更加积极地进行外部联络,准备造反。
司徒袁粲和尚书令刘秉看到宋太祖的权力越来越大,心里不安,就和王蕴、黄回等人密谋造反。宫里负责守卫的将领,几乎都参与了他们的计划。宋太祖刚到建康不久,就去找袁粲商量事情,袁粲却装病不见他。壬申日晚上,他们起兵占据了石头城。刘秉胆小怕事,到傍晚的时候,才带着丹阳郡的妇女们逃到石头城,朝廷一点都不知道。当天晚上,丹阳丞王逊告发了这件事,刘秉的弟弟领军刘韫和直阁将军卜伯兴等人带兵在宫内接应。宋太祖命令王敬则在宫里把他们杀掉。然后派兵攻打石头城,王蕴带着几百个精锐士兵去支援袁粲,结果城门已经关了,官兵又到了,只好逃散了。军队攻打石头城,杀了袁粲,刘秉逃到洛阳湖,王蕴逃到斗场,都被抓住了,然后被杀掉。
袁粲虽然位高权重,却没有治国安邦的才能,为人放荡不羁,喜欢喝酒。有一次,他在郊外散步,遇到一个士大夫,就叫他一起痛饮。第二天,这个人来拜访他,袁粲说:“昨天喝酒没伴儿,随便叫你一起喝的。”根本就不想见他。袁粲曾经作过一首五言诗:“访迹虽中宇,循寄乃沧州。”大概就是他志向的体现吧。刘秉年轻的时候因为是皇室宗亲,为人清廉谨慎而受到赏识。孝武帝时期,刘秉的弟弟刘遐娶了嫡母殷氏的养女,殷氏死的时候嘴里流血,大家怀疑是刘遐下毒害死了她,孝武帝让刘秉的弟弟刘祗去逼问刘秉,让他证明这件事。刘秉说:“路人都不会这么做,更何况是一家人,怎么能让我全家都完蛋呢?我不能奉你的旨意。”大家因此都很称赞他。所以宋明帝很信任他。
苍梧废除后,刘秉被朝廷召回,在路上遇到了他的弟弟刘韫,刘韫驾车迎接他,问他说:“今天的事情,难道不应该归顺你哥哥吗?”刘秉说:“我们已经把领军让出去了。”刘韫捶胸顿足地说:“你身上怎么一点血性都没有!”袁粲的部下莫嗣祖知道袁粲的谋反计划,宋太祖问莫嗣祖:“袁粲谋反,你为什么不报告?”莫嗣祖说:“我效忠朝廷,一心一意,就是死也不会泄露的!”王蕴的宠臣张承伯藏匿了王蕴。宋太祖最后赦免了他们,并且重用了他们。黄回驻扎在新亭,听到石头城喧闹,就带兵来支援。朱雀桥上有驻军,接受节度使的指挥,不允许晚上通行,等到石头城平定后,黄回才赶到,说是来救援的。宋太祖知道这件事,却没说什么,反而更加厚待他,派黄回西上任职,黄回哭着告别。
话说咱们太祖皇帝在武堂操练军队,准备打仗。闰月辛丑这天,皇上给他下了道圣旨,让他拿着黄钺(象征军权的斧钺),率领大军驻扎在新亭的中兴堂,加紧修筑营垒。太祖下令说:“河南那边号称仁慈,其实只是掩盖尸体;广汉那边号称仁义,其实也是把尸体随便埋了。咱们现在这营地,沟渠要挖深,城墙要筑高,这附近古时候的坟墓,有的都移了位,长满了松树野草,该清理的得清理。我站在这里看着,心里真是难过啊!应该把这些坟墓都收敛起来,重新安葬,并且祭祀一下。”
过了两年,正月里,沈攸之攻打郢城没成功,兵败自杀了,脑袋被送到京城。丙子这天,太祖回到东府。二月癸未,皇上晋升太祖为太尉,加封三千户,还让他统领南徐、南兖、徐、兖、青、冀、司、豫、荆、雍、湘、郢、梁、益、广、越十六州的军事。太祖本来想辞去骠骑将军和都督的职位,皇上不同意,最后太祖只好把黄钺交还了。三月己酉,皇上又增加了太祖的仪仗,班剑增加到四十人,甲仗增加到一百人,可以进入宫殿了。丙子这天,又增加了羽葆鼓吹,其他的都和以前一样。
辛卯这天,太祖杀了镇北将军黄回。
从大明泰始年间开始,就流行奢侈浪费的风气,老百姓也跟着学坏了。太祖辅政以后,就取消了御府,精简了两个尚方,减少了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到了这个时候,他又上表请求禁止民间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不准用金银做箔,马具不能用金银装饰,不准织绣裙,路上不准穿锦履,不准用红色做幡盖和衣服,不准剪彩帛做杂花,不准用绫做杂服饰,不准做鹿行锦和局脚柽柏床、牙箱笼之类的杂物,不准用彩帛做屏风,不准用锦绣装饰坐席,不准私自制造兵器,不准用七宝装饰乐器和其他漆器,不准用金银做花鸟兽,不准随便铸造金铜像。这些都要有皇帝的墨敕才能允许,总共十七条。宫里和诸王的衣食住行,虽然按照以前的规矩来,但也请皇上仔细考虑一下。
九月丙午那天,我被提升官职,被授予假黄钺,担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傅、领扬州牧。 这可是个大官啊,可以穿着剑履上朝,进朝不用快步小跑,觐见皇帝也不用行大礼。 我的手下也扩充了,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掾、属各四个, 之前担任的使持节、太尉、骠骑大将军、录尚书、南徐州刺史的职务也都保留着。 我一开始推辞了,皇上还派人来劝我,没办法,最后只好接受了这黄钺,也婉拒了一些特殊的礼遇。 甲寅日,又赐给我三望车(高级马车)。
三年正月乙巳,太祖上表请求免除百姓的欠税。丙辰日,我的仪仗又加上了羽葆鼓吹(高级仪仗队)。丁巳日,命令太傅府按照以前的规格招募官员。丁卯日,太祖又赐给我五百名甲仗侍卫,出入宫殿都能跟着我。甲午日,皇上再次重申之前的命令,让我可以穿着剑履上朝,进朝不用快步小跑,觐见皇帝也不用行大礼。三月甲辰,皇上又下诏书,提升我的官职为相国,总管百官,封我十郡为齐公,还按照九锡的礼仪规格来办,赐给我玺绂和远游冠,地位在诸侯王之上,还赐给我相国专用的绿綟绶。 之前担任的骠骑大将军、扬州牧、南徐州刺史的职务也都保留着。 对此,太祖推辞了三次,朝中的公卿大臣们都极力劝说我接受,我才最终接受了。甲寅日,我被册封为相国齐公,那场面……
“甲寅,策相国齐公曰:” (甲寅日,册封我为相国齐公,诏书上写着:)
天地变化莫过于寒暑交替,日月运行最能昭示天象。严冬时节,松树依然挺拔,即使阳光昏暗,梅花依然绽放。所以,英明的人在乱世中也不会改变节操,忠义之士在危难之际会尽忠职守。
自从景和年间昏庸暴虐,王室纲纪松弛混乱,太宗皇帝受命于天,开启了中兴盛世。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四面受敌。萧将军震慑了敌军,他的功劳和义气,真正地安定了国家,救济了百姓。而朕自己呢,资质平庸,从小就经历了诸多不幸。前任皇帝失德,连史书上都没有记载。他违背了五行规律,残暴地统治着九个县,上天厌恶他的行为,海面上群鸟飞舞,祭祀的器物蒙上了尘土,宗庙祭祀无人主持。这仅仅用“缀旒之殆”来形容,远远不够,又岂止是《小宛》的讽刺和《黍离》的悲歌所能表达的呢?
上天保佑宋朝,让明君当政,我得以继承大统,承继伟业,重建基业,开创宏图,我的功勋和美德,古今罕见。过去,保衡辅佐殷商,博陆匡扶汉朝,都是这样杰出的功臣。现在我要授予你官职和礼仪,请你认真听朕的旨意。
最近,袁邓二人图谋不轨,党羽众多,就像张良当初那样,不效忠朝廷,举兵作乱,横行于五湖地区,侵略吴越之地,天象异常,日月无光,战鼓声震动京师,刀光剑影弥漫都城。我看着皇宫,眼看就要变成荒草,想到国家命运,他们简直就是国家的仇敌。在这个时候,人心惶惶,没有稳定的意志。而你却毅然决然地投身于这场危难之中,奋勇向前,率先冲锋陷阵,整顿军务,军队团结一心,你的威严一到,叛军立刻土崩瓦解。这是你奠定霸业的基础,也是你勤王之举的开始。
安都这小子造反了,偷偷占领了徐州,还敢带着他的乌合之众,来欺负淮河沿岸的老百姓!索儿那个蠢货也跟着瞎起哄,坏事做绝。老天爷也不帮忙,让那些顺民都反了,北方老百姓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官员们都玩忽职守,边境告急。 这时候,将军您奉命出征,就像太阳一样光芒万丈,威风凛凛地来到前线,气势冲天!您打了胜仗,敌人死伤无数,石梁之战更是生擒了敌方主帅,保卫了百姓,江阳地区也恢复了平静。这都是您的功劳啊!
张淹这老家伙糊涂了,不顾朝廷的安危,竟然从南方偷偷摸摸地想要攻打东夏,企图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当时江淮地区还没完全平定,朝廷的道路也十分艰难。您忠心耿耿,英勇无比,在危险面前毫不畏惧,深谋远虑,运用各种策略,以少胜多,敌军闻风丧胆。朝廷不用再担心东面,闽越地区也因此得到了安宁。这又是您的功劳啊!
匈奴蛮子野心勃勃,不断侵犯边境,之前的军队作战失利,军队溃不成军,血流成河,尸体遍地。那些丑陋的羯族人嚣张跋扈,势力范围扩张到彭城、泗水地区,乘胜追击,企图攻打京城,我们的衣冠礼仪即将被破坏,文明社会即将被摧毁。您奉命出征,日夜兼程,军队一交战,敌军就溃不成军,您还安抚百姓,宣扬朝廷的恩德,让淮河、肥地的百姓又过上了好日子。这还是您的功劳啊!
从那以后,匈奴又变本加厉,像野猪和毒蛇一样,再次窥伺着中原地区。可是朝廷的情况却一年不如一年,军队老化,士兵们失去了战斗的意志,只想回家。所以下邳的精兵强将都吓破了胆,城池眼看就要失守了。您一心为国,废寝忘食,亲自披挂上阵,视危险如无物,与敌人短兵相接,打得敌人四处逃窜,您划分疆界,开创了青州、兖州的局面。这,又是您的功劳啊!
话说泰始年间后期,他进了宫廷禁卫军,身兼军国要职,地位跟辅佐皇帝的重臣一样重要。桂阳王造反,胆敢觊觎九鼎(象征皇权),他戴着帽子撕破衣服,摘掉帽子,把叛乱的根源彻底铲除。他率领军队进入强大的敌国,在象魏(地名)摆开阵势,大火烧毁了敌国的王宫,箭矢射向了敌国君王的住所。形势变化太快了,古往今来也没见过这样的情况,各路诸侯都惊慌失措,军队群龙无首。他握着剑,冷静思考,想出了奇特的计策,一举扭转乾坤;他挥舞着军旗,指挥军队,让那些胆小怕事的人都变得勇敢起来。不到半天时间,就在新亭取得了胜利,没过几天,宣阳也平定了,战乱的阴霾一扫而空,天下太平了。这都是他的功劳啊!
皇室接连遭遇灾难,祸乱起于戚、蕃二州,邗沟、晋陵、应城、韩城,都成了敌对势力,建平郡的战略计划失败了,国内又爆发了叛乱。他又亲自指挥六路大军,正义凛然,不到十天,朱方就恢复了平静。这又是他的功劳!
苍梧地区暴乱,各诸侯国都乱成一锅粥,暴君肆意妄为,谁又能幸免于难呢?大火烧到了昆仑山,玉石俱焚,黔首(百姓)悲痛欲绝,朝不保夕,高祖打下的江山都快丢了,文治武功的传统又该由谁来继承?他深入研究殷、汉两朝的典章制度,又学习魏、晋两朝的治国方略,不顾个人安危,竭尽全力辅佐皇室,七庙祭祀得以顺利进行,天下又恢复了秩序。这还是他的功劳!
袁粲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刘秉又反复无常,韫、述二人互相煽动,导致天下大乱,他们暗中策划阴谋,危机四伏,占据了石头城,想要攻打应城和路州。他运用高超的谋略,从内部瓦解敌人,又从外部发起进攻,迅速平息了叛乱,国家安定祥和。这更是他的功劳!
沈攸之这小子,心怀鬼胎,时间久了,坏事越做越大,简直是狼心狗肺,阻挠军队,还特别狠毒。可怜荆州和汉中地区的老百姓,只能任由他欺压,只能盼着朝廷能派兵来解救,心里想着远方的朝廷,就像是想念另一个世界一样。可朝廷刚开始整顿,还没来得及出兵讨伐,沈攸之这坏蛋不知悔改,更加嚣张跋扈。他拉拢了一帮奸邪之徒,势力比猛虎还要强大,朝野上下都忧心忡忡,军队士气低落。你(指文中所述人物,下同)手持大权出关,威震江淮地区,你的正直如同烈日般闪耀,你的谋略如同秋天的云彩般明净。因为你的正义感,百姓都一心拥戴你,你一声令下,军队齐心协力,很快平定了夏口,鲁山也轻易攻克了。多年来一直没被铲除的叛贼,一下子就被你消灭了,沮浦河水恢复了平静,章台也恢复了正常秩序。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你为国家立下了拯救天下的功勋,又兼具智慧和才能,你的德行庇佑着百姓,你的志向是匡扶天下,你为了国家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从东到西,奔波劳碌,一刻不得安宁,你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你更是费尽心思地巩固皇室宗庙,造福百姓,你的功德如同云彩般广布,如同雾气般弥漫,照亮了所有黑暗的地方,你辅助我一人,却让天下太平。所以,郊野里秬草飘香,清澈的汉水河面上,吉星的光辉普照,远方的国家纷纷来朝贡,表示敬仰,荒远蛮夷之地也派使者来朝见,真是太伟大了!你的功劳难以用言语形容。
我听说,历代帝王为了表彰功臣,都会举行盛大的典礼,封侯拜将,这都是国家惯例。所以,那些有功之臣,都会得到朝廷的赏赐和褒奖,就像姬旦辅佐周文王,在曲阜建立了功业一样,有的赏赐玉器以表彰他们的功德,有的赐予土地以宣扬他们的功绩,这些受赏的臣子,都享受着特殊的待遇,地位尊贵无比,一直到桓公和文公时代,都沿袭着这种传统。可是,你的功劳远超历代功臣,而赏赐却无法按照旧例进行,古今的赏赐制度,怎么会有这样的疏漏呢?我静静地思考,心里感到非常遗憾。
今天任命你为相国,管辖青州的齐郡,徐州的梁郡,南徐州的兰陵郡、鲁郡、琅邪郡、东海郡、晋陵郡、义兴郡,扬州的吴郡、会稽郡,一共十个郡,封你为齐公。给你这片土地,用白茅祭祀,安定你的国家,建立你的宗庙社稷。这本来就是你祖先的封地,世代都是盟主,你的封地和臣民都遵循旧制。过去周公、召公建国,既是老师又是保姆,毛公、毕公执掌玉圭,进入朝廷做卿士,内外受宠,和以前的情况一样。
现在命令使者持节,兼任太尉、侍中、中书监、司空、卫将军、雩都县开国侯渊,来授予你相国印绶和齐公的玺印;命令持节、兼任司空副、守尚书令僧虔,来授予你齐公的茅土和金虎符(从第一到第五个左符),以及竹使符(从第一到第十个左符)。相国职位统领百官,品级超过三公,职权根据礼制而变化,称号也随着情况而改变。所以,你作为相国统领百官,就不用再称尚书了。送还你之前授予的节钺、侍中的貂蝉、内外都督、太傅、太尉印绶和竟陵公的印信和策书。你骠骑大将军、扬州牧、南徐州刺史的职务不变。
另外,再给你九锡,希望你认真听从以后的命令:因为你秉持礼法,弘扬律令,使天下都遵从法度,百姓没有不同的职业,所以赐给你大辂、戎辂各一辆,黑色公牛拉的车各两辆。你重视农业生产,最珍视的是粮食,王府富足,百姓富裕,所以赐给你衮冕的衣服,和红色的舄鞋。你为人谦虚,以义引导万物,治理百姓,没有不和谐的,所以赐给你轩县的音乐和六佾的舞蹈。你辅助王室,教化远播,蛮夷都高兴,纷纷归附,所以赐给你朱红色的门户居住。你明察人伦,辨别是非,选拔人才,英贤都得到提拔,所以赐给你可以上朝的台阶。你保佑皇朝,以身作则,预防祸患,使百姓安居乐业,所以赐给你三百名虎贲武士。你用刑罚惩治罪犯,用德化感化奸邪,君臣之间没有叛逆,如果有叛逆就一定诛杀,所以赐给你斧钺各一把。你像凤凰一样支撑着国家的四维,像蛟龙一样翱翔于八方,你的威灵所及,异域都和你同文同轨,所以赐给你红色的弓一支,红色的箭一百支,雕琢的弓十支,雕琢的箭一千支。你虔诚地祭祀,孝敬长辈,你的孝义感动了神灵,所以赐给你秬鬯一卣,和珪瓒。齐国设置丞相以下的官员,都依照旧制。
希望你认真遵守我的命令,治理天下,成就大业,彰显你的大德,发扬我高祖的遗志!
话说高祖(指刘裕)三次推辞皇位,大臣们都苦苦劝说,他才勉强接受。
丁巳年(公元420年),他下令大赦天下,凡是死罪以下的罪犯,都在当月十五日天亮之前全部赦免。那些鳏寡孤独,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每家都赏赐五斛粮食,各府州也同样实行大赦。
宋孝武帝下诏书,让齐公(刘裕)除了原有的十郡之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任命官员。因为齐国刚刚建立,朝廷还拨给他五百万钱,五千匹布,五千匹绢。四月癸酉日(公元420年4月28日),宋孝武帝下诏书,晋封齐公为齐王,并把豫州的梁郡、陈郡、颍川郡、陈留郡,南兖州的盱眙郡、山阳郡、秦郡、广陵郡、海陵郡、南沛郡等十个郡划给他做封地。 皇帝还派持节、司空、卫将军褚渊拿着诏书、印信和金虎符(五面金虎符和十面竹使符)去授予齐王。 这仪式隆重啊, 摆上了社稷坛, 齐王的地位正式确立了。 他原来的相国、扬州牧、骠骑大将军、南徐州刺史的官职都保留着。丙戌日(公元420年4月30日),宋孝武帝又下令,让齐王可以戴十二旒冕冠,使用天子才能用的旌旗,出行时可以鸣锣开道,乘坐金根车,驾六匹马,配齐五时副车,仪仗队里还有旄头、云罕,乐队演奏八佾舞,各种乐器也一应俱全,规格之高,前所未有。齐王世子被立为太子,王室其他成员的爵位也按照旧例不变。
辛卯日(公元420年5月6日),宋孝武帝正式禅让皇位,他下诏说:
惟德动天,玉衡所以载序,穷神知化,亿兆所以归心,用能经纬乾坤,弥纶宇宙,阐扬鸿烈,大庇生民。晦往明来,积代同轨,前王踵武,世必由之。
宋德湮微,昏毁相袭,景和骋悖于前,元徽肆虐于后,三光再霾,七庙将坠,璇极委驭,含识知泯,我文、武之祚,眇焉如缀。静惟此紊,夕惕疚心。
意思是说:只有具备德行才能感动上天,才能使一切事物井然有序;只有通晓神明变化的规律,才能得到万民的拥戴,才能治理好天下,造福百姓。 历代王朝更迭,都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然而,宋朝的德行衰微,昏庸无能的皇帝一个接一个,前有景和年间的混乱,后有元徽年间的暴政,天象异常,祖庙将要倾覆,国家政权岌岌可危,文武之运衰微到了极点。 我时刻反省自己的不足,忧心忡忡。
齐王当政,真是天资聪颖,圣明无比,像河山一样光辉灿烂,拯救了国家危难,平息了战乱,帮助百姓渡过难关,功劳堪比造物主。他谋略深远,计划周密,军队所到之处,战无不胜,他的英明之风所及,人人臣服,全国上下都安定太平。
之后,他又兴起法令,弘扬教化,那些奸邪之辈,看到他的威严就害怕了,而那些向善的人,则更加努力向上。他的功绩超过了古代的尧舜,他的功勋超过了古代的文王,他的功德之盛,难以用言语形容。所以,那些披头散发、衣着粗陋的少数民族首领都来朝贡,那些穿着简陋的部落首领也乘船前来朝拜,这哪里只是肃慎献上珍贵的木材,越裳献上美丽的羽毛那么简单呢!因此,宫廷内外和谐兴盛,全国上下都进贡珍宝,祥瑞之兆接连不断,朝野上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国家气象焕然一新,盛世景象日益光明,掌握国家大权理应属于明智之人,所以,诉讼案件减少了,人们都欢欣鼓舞。
从前金朝的统治已经衰败,而水德(指齐王的德行)开始兴起,这是上天的安排,非常明显。我虽然愚昧无知,不懂得大道理,但长期以来研究朝代兴衰的历史,怎敢忘记历代的经验教训和百姓的愿望呢?所以,我决定让位到别宫,把皇位禅让给齐王,这完全效仿唐虞、魏晋时期的做法。
这天,宋朝皇帝在东宫逊位,仪仗队整齐列队,他乘坐华丽的车驾,从东掖门出来,问左右:“今天怎么不奏乐呢?”左右侍从没人敢回答。壬辰日,他册封齐王为皇帝: “ ……” (此处诗词对联不翻译)
话说一开始,天地混沌,万物杂乱无章。后来啊,有了光明来照亮万物,有了秩序来治理人类。至于传说中容成、大庭时代,伏羲、五龙的年代,那些事儿就太久远了,咱们也说不清楚。
从轩辕黄帝之后,史书上记载的,稍微能说清楚的,就数尧舜时代最值得称道了。他们啊,就像拿着金绳子掌控天象,打开玉匣子掌握着大地,他们的德行光明磊落,皇宫里充满了祥瑞之气。他们的时代到了尽头,就把帝位禅让给了贤能之人。所以说,大唐王朝禅让,唐尧唱着歌退位,虞舜谦让地接受了帝位,上天也降下祥瑞之兆。他们啊,完全符合天命,一心为公,百姓安居乐业,神灵也保佑他们,他们的好名声一直流传下去,影响深远。
汉朝和魏朝都效仿他们的做法,不敢有所改变,一直到晋朝,也都遵循着之前的规矩。咱们的祖宗啊,英明睿智,功勋卓著,他们与天地沟通,调整七政(日月星辰),凝聚至高的德行,治理天下。可是到了后来,朝代更迭,天下不太平,各种灾难接踵而至,日食、星陨、山崩、水竭,真是乱象丛生。
话说这位圣明的王,就像一面照亮宇宙的明镜,他拥有像太阳一样威严的力量,又像云彩一样滋润着百姓。他治理国家,以简明为原则,对待百姓,以宽厚为准则。他仁爱地培养百姓,以正义征伐不义之人,国家道路上即使有阻碍,他也凭借着五种考虑(指治国五虑)让国家安定。当皇室的基业将要衰败的时候,他又运用六种方法(指治国六术)来匡正和拯救。
等到那些权臣在朝廷内部作乱,边境防卫松懈,战乱四起,天下震动的时候,他用武力平定叛乱,又用文化来安抚百姓,于是远近都安定了,内外都秩序井然。他收起兵器,专心致志地从事文治,放弃了军事指挥权,恭敬地侍奉儒学,他的教化影响深远,边远地区也太平无事,各个民族都遵循同样的规矩,华夏和夷狄都团结一心。所以,四方诸侯都来朝拜,各地都献上丰收的贡品。祥瑞之兆显现,新王朝的预兆已经出现,各种预言都应验了,禅位的意义也已经明确了。神灵保佑,百姓翘首以待。
我听说最高的道理深奥微妙,只有人才能弘扬光大;天命并非一成不变,只有凭借德行才能长久。所以我仰慕上天的旨意,俯察百姓的愿望,恭敬地禅让帝位给你。希望你治理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国运昌盛。哎!你一定要好好治理国家,以先王为榜样,以回应天下百姓的期望。你将要举行仪式,祭告上天,奏响《云门》乐曲,在圆丘举行大典,及时接受大典,永远保全国家大业,这不是一件非常盛大的事情吗!
接下来是诏书:
皇帝敬问相国齐王:大道能够施行,那就像三代帝王的盛世一样,我虽然昏庸,但也对此有所向往。昏庸和明智的君主交替出现,这是时间推移的规律;春秋更迭,这是岁月的常序。即使是天命,也并非一成不变,更何况是人呢?怎么可能永远不衰败呢?所以,前代的功勋和盛况,会流传给后代,汉朝和魏朝的典范,也会给后世做借鉴。
话说我高祖皇帝,文治武功,爱民如子,上天保佑,统一天下。可是后来世道多难,坏人太多了,晚上听到战鼓声,白天就听到警报声,老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更糟糕的是,后来的皇帝荒废朝政,残暴地统治百姓,国家快要亡了,大好的江山快要没人继承了。多亏了英明圣明的您,才能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您啊,就像天一样公正,像地一样广阔,您的智慧如同日月般明亮,您的恩泽如同雨露般滋润万物。国家要是遇到困难,您就威严地解决;国家要是发展受阻,您就用智慧来引导。您重新治理了闽地和吴地,又平定了淮河和济水流域,平息了九江的洪水,驱散了海沂地区的灾害,铲除奸邪,保全了我们的祖宗基业,让一切都焕然一新,天下太平。即使遇到宠臣犯错,您也能用策略巧妙地解决;即使荆州和汉中地区叛乱,您也能用雷霆手段镇压。您的军队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您的计谋所指,敌人溃不成军。
全国各地都安定了,少数民族也归顺了,您倡导文化,停止战争,国家一片繁荣昌盛。您教化百姓,让大家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以前那些偏远地区,人迹罕至的地方,现在也都有人翻山越海来朝贡,表达他们的敬意。所以说,吉祥的景象处处可见,史官们都记录下了这些奇迹,天象也预示着太平盛世,各种祥瑞之兆都应验了,预示着国家的兴盛。您更是天资聪颖,英明神武,是当之无愧的君主,您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君子的品德。《尚书》上不是说了吗:“上天无私,只保佑有德行的人。”百姓的心思难以捉摸,只有施以恩惠才能得到他们的拥戴。上天如此眷顾您,百姓也如此期盼您。如今,音乐也变得更加和谐动听了。
我之所以能辅助您执掌朝政,全仰仗您的英明智慧。
话说金朝完了,皇位传到了我们宋朝,现在宋朝也到头了,今天就要把皇位传给齐国。我们按照以前的规矩,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那些王公大臣们都觉得这样做很合适。所以,我们派使者,也就是渊(兼任太保、侍中、中书监、司空、卫将军、雩都县侯)和僧虔(兼任太尉、守尚书令),拿着皇帝的玉玺和印绶,去齐国举行禅让仪式,一切按照唐尧虞舜时代的规矩来办。希望齐王您能接受上天和人间的旨意,登基称帝,好好治理天下,以报答上天的恩赐。
齐太祖呢,推辞了三次,宋朝的皇帝、大臣们都坚持请求他接受禅位。 这时候,兼任太史令、将作匠的陈文建上奏说:“六,是亢位,代表着结束。汉朝从建武年间到建安二十五年,一共一百九十六年,然后禅让给了魏;魏朝从黄初年间到咸熙二年,四十六年,禅让给了晋;晋朝从太始年间到元熙二年,一百五十六年,禅让给了宋;宋朝从永初元年到昇明三年,一共六十年。这些朝代的寿命加起来都是六的倍数,六,是亢位,代表着结束。从过去的情况来看,现在的情况也一样明显。我斗胆根据我的职责,把这些情况详细地报告给您。希望您能顺应天意,接受这祥瑞的征兆。” 宋朝和齐朝的大臣们又都坚持请求太祖接受禅位。尚书右仆射王俭上奏说:“宋朝皇帝下诏禅让。我们大家商议过了,应该定个日子,让您乘坐车驾接受禅位,并制定相应的仪式。” 齐太祖这才答应了。
史书上说:根据《太一九宫占》推算,汉高祖五年,太一星在四宫,主人和客人都能得到吉利,关键看谁先动手,那一年高祖打败了楚军。“太一在四宫,主人与客俱得吉,计先举事者胜,是岁高祖破楚。”
晋安帝元兴二年,太一星在七宫,太一代表皇帝,天目星代表辅佐,天目星压制太一星,那一年安帝被桓玄逼出皇宫。“晋元兴二年,太一在七宫,太一为帝,天目为辅佐,迫胁太一,是年安帝为桓玄所逼出宫。” 大将的星宿在一宫,宰相的星宿在三宫,都压制着太一星。占卜书上说,压制的意思是,政事已经确定,上下都压制着它,不利于主动作为,太平盛世,不利于轻举妄动。“大将在一宫,参相在三宫,格太一。经言,格者,已立政事,上下格之,不利有为,安居之世,不利举动。”
元兴三年,太一星在七宫,宋武帝打败了桓玄。“元兴三年,太一在七宫,宋武破桓玄。” 元嘉元年,太一星在六宫,不利于主动作为,徐羡之、傅亮废黜了营阳王。“元嘉元年,太一在六宫,不利有为,徐、傅废营阳王。” 七年,太一星在八宫,是凶险的年份,大小将领都无法有所作为,那一年到彦之北伐,开始获胜后来失败,主人和客人都没有好处。“七年,太一在八宫,关囚恶岁,大小将皆不得立,其年到彦之北伐,初胜后败,客主俱不利。” 十八年,太一星在二宫,主人和客人都没有好处,那一年氐族和羌族攻打梁州和益州,第二年仇池被攻破。“十八年,太一在二宫,客主俱不利,是岁氐杨难当寇梁、益,来年仇池破。” 十九年,大小将领的星宿都显示无法有所作为,非常凶险,那一年裴方明攻打仇池,攻克了百顷之地,第二年又丢掉了。“十九年,大小将皆见关不立,凶,其年裴方明伐仇池,克百顷,明年失之。”
泰始元年,太一星在二宫,被大小将领突然袭击,那一年景帝被废。“泰始元年,太一在二宫,为大小将奄击之,其年景和废。” 二年,太一星在三宫,不利于先动手,主人会获胜,那一年晋安王子勋叛乱。“二年,太一在三宫,不利先起,主人胜,其年晋安王子勋反。” 元徽二年,太一星在六宫,先动手的人会失败,那一年桂阳王休范叛乱,被诛杀。“元徽二年,太一在六宫,先起败,是岁桂阳王休范反,并伏诛。” 四年,太一星在七宫,先动手的是客方,向西北逃窜,那一年建平王景素失败。“四年,太一在七宫,先起者客,西北走,其年建平王景素败。” 昇明元年,太一星在七宫,不利于做客方,太平盛世,行动的人是主人,响应的人是客方,袁粲、沈攸之等人叛乱,被诛杀。“昇明元年,太一在七宫,不利为客,安居之世,举事为主人,应发为客,袁粲、沈攸之等反,伏诛。” 那一年太一星在杜门,临近八宫,宋明帝禅位,不利于做客方,太平盛世,行动的人是主人,禅让是顺应天时。“是岁太一在杜门,临八宫,宋帝禅位,不利为客,安居之世,举事为主人,禅代之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