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先,是南兰陵人,是太祖皇帝的族子。他爷爷叫萧爰之,做过员外郎;他爸爸叫萧敬宗,在始兴王国的军队里当过中军。萧景先年纪轻轻就没了父亲,但他孝顺至极,太祖皇帝很欣赏他。后来萧景先到京城做官,太祖皇帝一直都很照顾他。他先是被任命为海陵王国上军将军,后来又当了建陵县令,之后又升任新安王国侍郎和桂阳国右常侍。太祖皇帝镇守淮阴的时候,萧景先跟着他,担任军队主官,负责城内的防卫工作,深得太祖皇帝的信任。之后,他又被任命为后军行参军、邛县令、员外郎。
萧景先和后来成为皇帝的世祖关系很好。世祖被封为广兴郡王的时候,请求太祖皇帝让萧景先跟着他。于是萧景先被任命为世祖的宁朔府司马,从此就一直跟随世祖左右。世祖当了镇西长史后,任命萧景先为镇西长流参军,后来又升任宁朔将军,之后又转任抚军中兵参军,不久又升任谘议,仍然兼任中兵参军。昇明年间初期,他被任命为世祖的征虏府司马,兼任新蔡太守,跟随世祖前往盆城镇守。沈攸叛乱平定后,萧景先回到都城,被任命为宁朔将军、骁骑将军,同时还担任世祖的抚军中军二府司马,并兼任左卫将军。建元元年,他升任太子左卫率,被封为新吴县伯,食邑五百户。值得一提的是,萧景先原来的名字叫萧道先,后来为了避开皇帝的讳才改了名字。
后来,萧景先被外派担任持节、督司州军事、宁朔将军、司州刺史,兼任义阳太守。那年冬天,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淮河、泗水流域,朝廷增兵加强司州边境的防卫。义阳有个叫谢天盖的人竟然勾结敌人,萧景先立即向督府报告。豫章王于是派遣辅国将军中兵参军萧惠朗率领两千人前去支援萧景先。萧惠朗依山势修筑城墙,封锁关隘,并讨伐谢天盖及其党羽。敌人随后派伪南部尚书頞跋率军驻扎汝南,洛州刺史昌黎王冯莎则驻扎清丘。萧景先严阵以待。豫章王又派遣宁朔将军王僧炳、前军将军王应之、龙骧将军庄明率领三千人驻扎在义阳城外,作为声援。最终敌人退兵,萧景先也因此被晋升为辅国将军。
景先跟皇上夸夸其谈,说皇上您德化天下,真好啊!皇上回答说:“这世风日下,民风败坏,已经二十多年了,这烂摊子都落到我头上了,哪能一下子就收拾干净呢?不过,只要我能坚持几年,全力救救老百姓,那肯定对天下万物都有好处啊!治理天下,就算圣人也要有好的帮手,你们各自尽力而为,别担心,天下肯定能治理好。”
皇上登基后,就召景先当侍中,还让他当左军将军,没多久又让他兼任领军将军。景先对皇上忠心耿耿,所以皇上对他特别恩宠。有一次皇上回西宫,在景阳楼上宴请旧臣,只有豫章王和景先两个人在座。后来景先又升任中领军。皇上出郊打猎,景先总是全副武装地跟着,还认真地检查左右护卫的情况。不久,景先又升爵为侯,还让他当太子詹事,原来的官职照旧。景先母亲去世后,皇上破格提拔他做了领军将军。之后,他又升任征虏将军、丹阳尹。
五年后,有个叫桓天生的蛮族首领,带着蛮兵跑到雍州边境,司州以北地区,人心惶惶。皇上觉得景先熟悉那里的地形,就下令说:“收到了雍州刺史张瑰的报告,蛮兵互相勾结,很可能要入侵。这就像蜂子毒蛇一样危险,必须及时剿灭!就派征虏将军、丹阳尹景先统率步兵和骑兵,直接杀奔义阳。给他节度使的权力,司州所有的军队都听他的指挥。”景先到了义阳,把军队驻扎在城北,老百姓这才安心下来,纷纷抬着酒肉来迎接他。
将军还没回来就病了,临终前留下遗言说:“这次的病,跟以前不一样,我自己感觉肯定好不了了。只是我一直承蒙皇恩浩荡,如今蒙受皇命出征,我能力不足,很多事情都办不好,辜负了皇上的恩典。眼看就要离开人世,心里悲痛万分,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请帮我写个奏章,向皇上谢恩,大致表达一下我的心意。我的儿子毅虽然长大了,但平时缺乏教导;女儿贞还小,什么都不懂。他们今后还得仰仗圣明的恩泽,这些话我都没力气再说了。自从我生病以来,家里的歌姬妾侍已经分送了不少,剩下的那些人,都不太能干活。可以把明月、佛女、桂支、佛儿、玉女、美玉送去宫里侍奉;美满、艳华也送去东宫。我私下养着二十多匹马,还有几头牛,可以挑几匹好的,十匹马、两头牛送去宫里,再给大司马、司徒各送两匹马,骠骑、镇军各送一匹马。我私藏的兵器,也全部送去宫里。我的亲戚朋友很多都没来得及照顾,请您酌情给予关照,略微表达一下我的心意。皇上赏赐的宅子太大了,恐怕我和家人住不下,等丧事办完后,请把宅子送还宫里。刘家那处宅子,我听说值不少钱,可以把它卖了,如果钱不够,就向官府请求补足。我有三块田地,如果勤劳耕种,足够衣食无忧;如果人手不够,就再买些粗使的奴婢帮忙。不用再为我们操心了。”
将军说完这些话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岁。皇上非常悲伤惋惜,下诏说:“西线捷报刚到,景先就突然去世了,朕悲痛欲绝,难以承受,现在就下令举哀。赏赐十万钱,二百匹布。”景先的灵柩运回京城后,皇上又下诏说:“故假节征虏将军丹阳尹新吴侯景先,胸怀开阔,才智敏捷,他从小就谨慎细心,又兼具功勋和亲戚关系。他忠诚地为国家效力于险境,功绩显著。正值他受到宠信和荣升,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却突然去世,朕悲痛万分。追赠他侍中、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的官职,赐予鼓吹乐队一套。假节、侯爵位号不变,谥号为忠侯。”
子毅啊,因为家里是勋贵,从小就当过不少清官。做过太子舍人、洗马、随王友、永嘉太守、大司马谘议参军、南康太守、中书郎。建武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当上了抚军司马,后来又升了北中郎司马。当时北方少数民族闹事,他就带兵守卫琅邪城。子毅这人性格奢侈豪放,喜欢骑马射箭,所以被高宗皇帝猜忌。后来王晏出事,子毅也被牵连处死了。当时军队包围了他家,他正招待客人听音乐呢,听到消息后想找刀都没找到,士兵们就冲进去了,把他抓起来,让他和他母亲告别,然后就把他杀了。
萧赤斧,南兰陵人,是太祖皇帝的从祖弟。他爷爷叫萧隆子,当过卫军录事参军;他爸爸叫萧始之,当过冠军中兵参军。萧赤斧一路升迁,当上了奉朝请,因为他为人温和谨慎,得到了太祖皇帝的赏识。宋大明年间刚开始的时候,竟陵王萧诞在广陵造反,萧赤斧当了军主,跟着沈庆之一起围攻广陵城,作战有功,事情平定后,被封为永安亭侯,食邑三百七十户。后来他又当了车骑行参军,然后被外放当了晋陵令、员外郎、丹阳令,之后又回到朝廷当了晋熙王抚军中兵参军,然后又外放当了建威将军、钱唐令。之后升了正员郎。萧赤斧当官很受百姓爱戴,当地官吏百姓都请求他留下,朝廷也同意了,就改任他为宁朔将军。
太祖皇帝辅政的时候,任命萧赤斧为辅国将军、左军会稽司马,让他镇守东部边境。后来又升了黄门郎、淮陵太守。皇帝禅位的时候,在丹阳旧治修建宫殿,皇帝让萧赤斧辅助送行,直到皇帝去世才回来。建元年间刚开始的时候,萧赤斧升任武陵王冠军长史、骠骑司马、南东海太守,辅国将军的职位也保留着。后来又升任长兼侍中,他祖母去世后,他就辞官了。之后他又被起用,当了冠军将军、宁蛮校尉。后来外放,担任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雍州刺史,原来的官职也保留着。他在州里不贪图钱财,勤于职守。后来升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世祖皇帝很器重他,甚至把他和萧景先相比。被封为南丰县伯,食邑四百户。后来又升任给事中、太子詹事。
赤斧这个人啊,从小就渴望建功立业,可惜在永明三年的时候,他参加了皇帝的仪仗队护卫工作,结果累坏了,没几天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六岁。家里一点积蓄都没有,连盖的被子都是粗布的。皇帝听说后,非常惋惜,就下令赏赐他五万钱,一套上等棺材,一百匹布,还有两百斤蜡烛,追赠他金紫光禄大夫的官职,谥号为懿伯。他的儿子颖胄继承了他的爵位。
颖胄,字云长,为人厚道,继承了他父亲的优点。一开始当的是秘书郎。太祖皇帝曾经夸奖赤斧说:“颖胄这个孩子,穿着朴素的衣服,却能稳步升迁,真是让人欣慰啊!”后来颖胄又升迁为太子舍人。他父亲去世后,他因为悲伤过度,得了脚疾,好几年才能走路。皇帝还特地派人安慰他,并赐给他药材。之后,他被任命为竟陵王司徒外兵参军,又当上了晋熙王文学。
颖胄喜欢文学,他弟弟颖基则擅长武艺。有一次,皇帝登上烽火楼,让大臣们作诗。颖胄写的诗很合皇帝的心意,皇帝就说:“你文才出众,弟弟武艺超群,你们兄弟俩真是你们家族的栋梁啊!”于是,颖胄被任命为明威将军、安陆内史,后来又升迁为中书郎。皇帝觉得颖胄是勋贵子弟,就让他当了左将军,负责宫廷文武事务,还能进入皇帝的便殿。后来,他又被外放到新安当太守,当地百姓都很爱戴他。隆昌元年,永嘉王昭粲担任南徐州刺史,就让颖胄担任南东海太守,负责南徐州的政务。之后,他又升迁为持节、督青冀二州军事、辅国将军、青冀二州刺史,不过这个职位他没去上任,后来改任黄门郎,兼管四厢直,最后升迁为卫尉。
高宗皇帝废立的事情,颖胄始终保持冷静,不偏不倚,因此皇帝也重用了颖胄,让他参与了功劳。建武二年,颖胄被晋升为侯爵,食邑增加到六百户,皇帝还赏赐给他一辆平时自己乘坐的白牛拉的车。
皇帝崇尚节俭,想把太官元旦皇帝祝寿用的银酒器熔掉,尚书令王晏等人也都赞同这是个好主意。但是颖胄却说:“朝廷的盛大典礼,最重要的就是三元节,这件酒器是旧物,不值得为此大费周章。”皇帝当时不太高兴,后来在一次宴会中,摆满了银器。颖胄就说:“陛下之前想把那银酒器熔掉,看来应该把这些银器也熔掉啊。”皇帝听了,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江夏王宝玄,得了冠军的头衔,被派去石头城镇守。他任命颖胄当他的长史,负责石头城的军事事务。后来宝玄又升职当了卫尉。 之后,他又先后担任了冠军将军、庐陵王的后军长史、广陵太守,还代理南兖州的州府事务。
这一年,北方敌人来势汹汹,扬言要饮马长江。皇帝很害怕,就命令颖胄把城外的百姓都迁到城里去避难。老百姓一听,吓得魂飞魄散,都抢着要往南边逃。颖胄觉得敌人的军队离得还远,没必要这么着急,就没执行皇帝的命令。结果,敌人没多久就退兵了。 颖胄因为这件事,又升职了,被任命为持节、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
汉和帝任命颖胄为冠军将军、西中郎长史、南郡太守,让他代理荆州州府事务。那时候,东昏侯昏庸残暴,滥杀大臣,重用小人,崔、陈二氏失败后,各地的州郡长官都各有各的小算盘。永元二年十月,尚书令临湘侯萧懿和他的弟弟卫尉萧畅都被杀害了。
之前,朝廷派辅国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山阳率领三千兵马,去执行皇帝的命令,和颖胄一起攻打雍州。雍州刺史梁王正准备起兵造反,他担心颖胄不够灵活,就派使者王天虎去江陵,对外宣称山阳向西进军,要同时袭击荆州和雍州。梁王还给颖胄写信,劝他一起造反。颖胄当时还没下定决心。一开始,山阳离开南州的时候,就对别人说:“朝廷派人拿着白虎旗追我,我也回不去了。”他带着妻妾和所有家当就走了。到了巴陵,他又磨蹭了十多天没动。
梁王又派王天虎带着信去见颖胄,详细地说明了他的计划。当时有人说山阳是想杀了颖胄,然后自己独吞荆州,和梁王一起造反。颖胄于是和梁王约定好,杀了王天虎,把他的脑袋送给了山阳。然后颖胄就动员老百姓提供车辆和牲口,对外宣称要带兵去征讨襄阳。十一月十八日,山阳到了江津,他只带了一辆车,穿着白衣素服,身边跟着几十个人,去见颖胄。颖胄早就安排好了伏兵,伏兵的人有前汶阳太守刘孝庆、前永平太守刘熙晔、铠曹参军萧文照、前建威将军陈秀、辅国将军孙末。山阳一进门,颖胄就让人把他乱刀砍死在车里。山阳的副军主李元履带着剩下的士兵投降了颖胄。颖胄派使者蔡道猷快马加鞭把山阳的首级送给了梁王,然后就下令严加戒备,四处招募兵马。东昏侯听说山阳死了,就下诏讨伐荆州和雍州。后来,朝廷追赠山阳为宁朔将军、梁州刺史。
萧颖胄这小子,能力强,又有担当,一开口说要办大事,大家都服他,心甘情愿跟着他干。 皇上高兴啊,直接给他升官,封他做右将军,还让他统领行军和留守部队,还配给他文书官,原来的官职照旧。 西中郎司马夏侯详也升了官,当上了征虏将军。 另外,皇上还派宁朔将军王法度去巴陵。
颖胄为了支持军队,自己掏腰包捐了二十万钱,一千斛米,五百斛盐。 谘议宗塞和别驾宗夬也捐了二千斛粮食和两头牛。 大家纷纷解囊相助,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真是齐心协力啊。 听说长沙有个寺庙的和尚业富,特别有钱,他偷偷铸造了几千两黄金龙,埋在地里,一代代传下来,人们管它叫“下方黄铁”,谁也没见过。这次,他把这些黄金龙都拿出来了,支援军队。
十二月,萧颖胄和夏侯详一起发了一份通告,给京城百官和各州郡长官:
“世事变幻莫测,兴衰荣辱,循环往复。 过去商朝衰微的时候,彭祖、韦国公挺身而出;汉朝快要灭亡的时候,虚负、牟义也献身救国。 所以,他们才能名垂青史,子孙后代也兴旺发达。 咱们太祖高皇帝德行高尚,功劳盖世,受到上天的眷顾。 世祖皇帝继承先业,更加辉煌,天下臣服,四海来朝。 可偏偏郁林地区昏庸无道,扰乱了秩序,差点让咱们大齐王朝灭亡。
高宗明皇帝继承先祖的基业,励精图治,施行仁政,招揽天下英才,贤士云集。 他制定了完善的礼乐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治,这都是祥瑞之兆啊! 他的功德,简直比得上天帝,无人能及!”
话说这新皇帝不理朝政,穷凶极恶,各种坏事都做尽了,社会风气也彻底败坏。他父亲刚死,他却一点悲伤的样子都没有,反而一脸高兴。整天沉迷酒色,对那些欺辱他的人也不惩罚;那些奸臣邪恶之徒,他却跟他们称兄道弟。结果导致忠臣良将都惨遭杀害,大臣们被杀得尸横遍野。像江仆射、萧刘二位将军、徐司空、沈仆射、曹右卫等等,这些人,有的出身皇室宗亲,有的德高望重,有的百姓爱戴,有的更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都曾为中兴立下汗马功劳,功绩堪比古代贤臣周公、邵公,辅佐朝政,继承先帝遗志。可偏偏因为名气太大而被皇帝猜忌,正直的人都被杀害,祸及家人,甚至连婴幼儿都不放过。皇帝一点思念先帝的感情都没有,也不顾及宗族亲人的性命。正直的人必定被怀疑,忠诚的人反而获罪,百姓都惶恐不安,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崔慧景被逼得走投无路,为了活命,只能起兵造反,攻打皇宫。城里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幸亏萧令君奋起抵抗,拯救了百姓,天下太平,百姓也得以安居乐业。江夏王虽然势力强大,但他却没能及时阻止这场灾难,内心深处其实也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却没能及时采取行动,最终也惨遭毒杀。萧令君因为是宗族长辈,又是忠诚的大臣,苦口婆心地劝谏皇帝,日日进言,但那些奸臣却从中作梗,使得萧令君逐渐被皇帝疏远猜忌,最终悲剧发生。他用人的功劳是为了安定国家,而杀人的理由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
台辅被杀后,那些奸邪小人更加猖狂。梅虫儿、茹法珍这俩人,凶残愚昧,穷凶极恶,利用皇帝的权力,为非作歹,迷惑皇帝,为所欲为。宫里一千多宫女被迫裸体陪酒,几十个奸臣在宫里互相追逐嬉戏。他们白天在酒肆里狂饮,晚上在街上游荡,带着一群无赖流氓寻欢作乐。
刘山阳暗中接受了皇帝的密令,准备继续作恶,结果天网恢恢,最终被杀。
老天爷生下老百姓,给他们安排了君主,让君主来管理他们,别让他们失去本性。哪能有那样尊贵的县令,竟然毒害百姓,断绝亲情,不讲君臣之道,功劳大的先杀,功劳高的赶紧弄死? 九族内部离心离德,边疆的少数民族都叛乱了,国土一天天缩小,战火连绵不断,国库空了,百姓也疲惫不堪了,他却一点也不担心,还悠闲地游玩,真是好得很啊!
老百姓怨声载道,上天也降下惩罚,所以荧惑星撞击月亮,宫殿被大火烧毁,妖异的水预示着灾难,地震和地裂预示着灾祸。祖庙都快要倒塌了,天地人三才都失去了秩序,我真害怕我们国家的命运,要永远沉沦在地狱里了。
南康王殿下,是高宗皇帝的亲儿子,天生就英明神武。他年轻的时候就参加过食叶之战,立下战功;小时候就出现过祥瑞之兆,预示着非凡的未来。全国百姓都盼望着他能够承担重任,辅佐朝廷。更何况,他位高权重,统领大军,国家兴亡,都系于他一身。
莫府(指南康王府)身为皇室宗亲,承蒙皇帝的信任和重托,责任重大,忧心忡忡,决心要为国家扫除障碍,平定乱世。现在,皇帝任命冠军将军杨公则、宁朔将军王法度、冠军将军庞翙、辅国将军宗夬、辅国将军乐蔼等将军,率领三万精兵,像闪电一样迅速,直奔秣陵而去。
又任命冠军将军蔡道恭、辅国将军席阐文、辅国将军任漾之、宁朔将军韩孝仁、宁朔将军朱斌、中直兵参军宗冰之、建威将军朱景舒、宁朔将军庾域、宁远将军庾略等将军,率领两万士兵,直逼建业。再任命辅国将军邓元起、辅国将军王世兴等将军,率领一万铁骑,分别进攻白下。最后,任命征虏将军夏侯详、宁朔将军柳忱、宁朔将军刘孝庆、建威将军江诠等将军,率领五万精兵,紧随其后,陆续出发。
话说当年,大将军挥舞着雄剑,五星连珠为他护佑;他遥指远方,云彩和彩虹都随之变幻。天地都为之震动,山河都为之沸腾!莫府将军亲自披挂上阵,掌握军权,统领十五万雄兵,战鼓声声,震动荆南。宁朔将军、南康王友萧颖达率领三万精兵,在后方抵御敌人。萧雍州战功赫赫,谋略深远,他既为家仇痛心,又为国难愤慨,夜夜枕戈泣血,发誓报仇雪恨,十万精兵已从汉川出发。张郢州也慷慨激昂,全力以赴。江州邵陵王、湘州张行事、王司州等都积极响应,不约而同地率领精兵强将,乘风破浪。战船连绵不绝,覆盖千里水面;军队车马浩浩荡荡,塞满了平原。我们这支军队,同心同德,誓要击败叛军,这是正义之师,要拯救危亡的国家,还有什么敌人不能征服,还有什么叛逆不能消灭呢!
现在,我们的目标只有梅虫儿和茹法珍二人。各位将军,你们家族世代为国效力,功勋卓著,如今却遭遇乱世,处境危险,深受小人迫害,想必心中忧虑。大军即将抵达,你们都应该想办法脱身,前来投奔。檄文到达之日,谁能斩杀梅虫儿、茹法珍并将首级送来,就封为二千户开国县侯。如果你们迷惑于凶党,胆敢抵抗大军,必将严惩不贷,株连九族!赏罚分明,如同烈日当空,江水为证,我绝不食言!
我们派冠军将军杨公则前往湘州。王法度却迟迟不进军,因此被免官。杨公则攻克巴陵后,继续向湘州进发。我们又派宁朔将军刘坦前往湘州处理政务。
颖胄派人去跟梁王说:“现在时机还不成熟,最好等到明年二月再行动。现在就出兵,恐怕不是好主意。” 梁王说:“咱们现在有十万大军,粮草都快用光了。何况咱们师出有名,士兵个个士气高昂。再说,太白星出现在西方,预示着正义之师将要行动,天时地利人和,怎么会不成功呢?当年武王伐纣,也是逆着太岁星的运行方向出兵的,难道还要看黄历挑日子吗?”颖胄没办法,只好听从。于是派西中郎参军邓元起率领军队前往夏口。
三年正月,和帝被任命为相国,颖胄被任命为左长史,并晋升为镇军将军。从此开始选拔地方长官。梁王多次上表劝和帝接受尊号,梁州刺史柳惔、竟陵太守曹景宗也纷纷劝进。颖胄让别驾宗夬制定相关的礼仪,上表请求和帝接受尊号,改元,并在江陵建造宗庙和南北郊,州府城门都仿照建康宫的样子建造,还设立了尚书五省,把城南的射堂改成了兰台,南郡太守则改称尹。建武年间,荆州发生了一场大风雨,一条龙飞进了柏斋,柱子和墙壁上都留下了龙爪的痕迹,当时的刺史萧遥欣吓得够呛,不敢再住那里了。后来,这里被改建成了嘉祐殿。中兴元年三月,颖胄被任命为侍中、尚书令,假节、都督的职务不变。不久又兼任吏部尚书,监察八州军事,代理荆州刺史,原来的官职照旧保留。
左丞乐蔼上奏说:“根据圣旨,因为军务繁忙,所以暂时停止朝会值班。但是我认为,身为朝廷官员,应该勤勉尽职,早起办公,这是国家的旧例,不能轻易废除。我和右丞江诠等人商议后认为,八座的丞郎以下官员,应该每五天值班一次,有事情的时候,郎官要一直等到下鼓才能下班,没事的话,可以按实际情况早点回家。”奏章得到了批准。
梁王带兵从沔口出发,准备打仗。郢州刺史张冲死守城池,坚决抵抗。杨公平定了湘州,然后派张宝积带兵去江陵,跟夏口那边的军队会合。巴西太守鲁休烈和巴东太守萧惠训,都派自己儿子带兵去抵挡梁王的军队。颖胄又派汶阳太守刘孝庆去峡口,和巴东太守任漾之、宜都太守郑法绍一起防御。当时正值战乱,人心惶惶,颖胄府里的长史张炽带着几十个穿绛衫的随从进了千秋门,城里的人都吓坏了,怀疑是不是有内应。结果御史中丞弹劾了张炽,皇上就下令按照法律处罚他。
颖胄的弟弟颖孚当时在京城。有个叫修灵祐的庐陵人偷偷地往南跑,在西昌县的山里拉起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袭击了庐陵郡,庐陵内史谢篹吓得逃到了豫章。颖孚和修灵祐占据了庐陵郡,请求支援。颖胄就派宁朔将军范僧简带兵去湘州南边支援他们。范僧简打下了安成,还被封为辅国将军、安成内史。颖孚也被封为冠军将军、庐陵内史。他们把两郡的兵力合在一起,从彭蠡口出兵。
东昏侯派彭盆和刘希祖率领三千人,听从江州刺史陈伯之的指挥,南下讨伐那两郡的义军,顺便还要拿下湘州。南康太守王丹也带兵保卫郡城,配合彭盆他们。颖孚听说敌军来了,吓得赶紧逃跑。之前逃走的内史谢篹又回到了庐陵郡。刘希祖到了安成,打了七天七夜,城池最终被攻破,范僧简战死了。刘希祖接着当了安成内史。颖孚带着残兵败将跑到西昌,谢篹又派兵去攻打他,结果颖孚的军队被打败了,他又逃到了湘州。朝廷任命颖孚为督湘东、衡阳、零陵、桂阳、营阳五郡的军事长官,还让他当湘东内史,并授予他假节、将军的称号,官职没变。没过多久,颖孚就病死了。后来,修灵祐又带着剩下的兵马去攻打谢篹,谢篹再次被打败,逃到了豫章,刘希祖也投降了。
湘东内史王僧粲这小子也造反了,自己封了个平西将军、湘州刺史的头衔,还拉上南平镇军主周敷当长史,带着先锋部队去打湘州,离湘州还有百多里地呢。杨公则的长史刘坦守着州城,派军主尹法略去抵抗,结果几次交战都打输了。后来听说建康城被攻下了,王僧粲吓得逃跑了,最后被人砍了脑袋。南康太守王丹也被当地人给杀了。
郢城投降了,起义军的大部队就往东边去了。到了八月,鲁休烈和萧璝在峡口打败了汶阳太守刘孝庆他们,巴东太守任漾也被杀了,起义军一路打到了上明,江陵城里的人都被吓坏了。颖胄慌了神,赶紧跑去告诉梁王说:“刘孝庆被萧璝打败了,应该派杨公则回去救援啊!”梁王说:“公则现在正在荆州上游,这就像鞭子长了,够不着啊。萧璝、鲁休烈他们那乌合之众,用不了多久自己就会散了。荆州现在最需要的是稳住阵脚,别轻举妄动。要是有兵力不足,我两个弟弟在雍州,我派他们去征兵,不会太难的。”颖胄没办法,只好追封任漾之为辅国将军、梁州刺史,还派军主蔡道恭带着皇帝的信物去上明驻扎,抵挡萧璝。
梁王平定了郢州和江州,形势一片大好。颖胄辅佐皇帝住在长江上游,地位稳固,很有安全感。他平时很能喝酒,一顿能吃下三升白肉刺身。听说萧璝等人军队僵持不下,心里着急上火,结果十二月壬寅夜就去世了。他留下一份遗表,上面写着:“臣下这几天身体不好,没想到病情这么严重,呼吸微弱,快要不行了。臣下虽然能力平庸,却蒙受皇恩,得到先帝的特殊恩宠,我一直努力报答这份恩情,发誓要为国家鞠躬尽瘁。正赶上国家大事未定,天下动荡不安,臣下率领诸侯,辅佐明君。多亏上天保佑,大汉王朝气运昌盛,所以军队所到之处,没有不投降的。如今天下快要平定,战争即将结束,我正盼望着能跟随皇帝回京,瞻仰故都旧景。没想到却突然生病,就此离开人世,心中充满了遗憾,只能永远埋葬在黄土之中了。我私下认为,王业至重,国家大事繁多,登基不易,守成更难。陛下正值壮年,应该好好想想祖宗创业的艰难,吸取殷商末年亡国的教训,思考如何开篇立派,保全百姓。征东大将军臣衍,功劳卓著,德行高尚,名扬天下,陛下只要垂拱而治,就能天下太平,臣下即使死了,也无憾了。” 他去世时才四十岁。和帝亲自前往哭祭。朝廷追赠他侍中、丞相的官职,原官职不变,还赐予羽葆鼓吹、仪仗三十人,以及辒辌车、黄屋左纛等规格极高的葬礼。
梁王包围建康城,驻扎在石头城。皇帝偷偷下诏告诉颖胄去世的消息,但暂时没有公开。等到城池攻破后,一些有识之士才得知此事,大家都明白这是天意使然。
公元502年,皇帝下诏书说:“历朝历代都重视表彰功臣的德行,追念故人,表达哀思,这是非常重要的。齐国的故侍中、丞相、尚书令颖胄,品格高尚,仪表堂堂,功业显赫,名望很高。他从创立齐国开始就参与辅佐,奠定了齐国的基业,经历了诸多艰难险阻,始终忠心耿耿。朕即位后,治理天下,每每想起他,都更加悲痛。特封他为巴东郡公,食邑三千户,官职不变。”颖胄的灵柩运回时,皇帝亲自到江边送葬,哭祭不已。皇帝又下诏说:“齐国故侍中、丞相、尚书令颖胄的葬礼,要按照前代对王导和齐豫章王那样的规格办理,所有礼仪都照办。谥号为‘献武’。”范僧简被任命为交州刺史。
史官评论说:魏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善于用兵,夏侯氏、曹氏等家族,都因为是皇亲国戚而担任将相。辅佐君主的重臣,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君主对心腹重臣的倚重,也往往是出于血缘关系。汉高祖刘邦时期,丰沛一带,达官贵人遍地都是,而那些功臣将领,大多来自南阳。所以说,忠诚正直的人才能成就大事业,这可不是空话。
赞曰:新吴地区因武功而兴盛,颖胄的功劳深受皇帝器重;南丰地区因为他的治理而安定,他的功绩即使在他死后也依然闪耀。他镇守军营,战功赫赫,见识广博,谋略深远;他辅助荆南建立政权,向来忠于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