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长安城可是个了不起的地方。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们的心头好。周、秦、汉这些朝代都在这里建都,城里城外是花团锦簇,八条河流绕着城流淌。这里有三十六条繁华的街道,七十二座音乐楼阁,简直是个繁华的都市。如今,大唐的太宗皇帝已经在位十三年,改年号为贞观。这位皇帝身边可是人才济济,个个都是安邦定国的英豪。
话说在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位老朋友:一个是渔翁,叫张稍;另一个是樵夫,叫李定。他们俩虽然没考中进士,但也算是识字的有学问的人。有一天,他们在城里卖完柴和鱼,便一起去酒馆喝酒。喝得微醺后,各自带上一瓶酒,沿着泾河边悠闲地往回走。张稍说道:“李兄,我看那些追名逐利的人,最后都落得个不好的下场。我们这样过着青山绿水的日子,逍遥自在,随遇而安,岂不美哉?”李定笑道:“张兄说得对,不过你那水秀,还不如我的山青呢。”张稍不甘示弱:“你那山青可比不上我的水秀。”
张稍接着吟了一首词:“烟波万里小舟漂,静静依靠孤篷,仿佛听到西施的歌声。心无杂念,名利淡泊,闲来无事,攀着蓼穗蒹葭草。几只沙鸥在水面嬉戏,柳岸芦湾里,妻儿欢笑。睡个好觉,风浪无忧,真是无荣无辱无烦恼。”
李定也不甘示弱,回敬道:“你的水秀,还不如我的山青。我也有首词:云林间松花满地,默默听着黄莺啼鸣,声音如管弦般动听。春天正暖,红花绿叶,转眼夏至,光阴飞逝。秋天来临,花香四溢,冬天迅速到来,四季轮回,无人管束。”
渔翁张稍不服气,又来了一首:“仙乡云水足以为生,摇橹横舟就是我家。鲜鱼现捞现吃,紫蟹红虾随手可得。青芦笋,水荇芽,菱角鸡头更是美味。娇嫩的藕,老莲的芹叶,慈菇茭白鸟英花。”
樵夫李定也不示弱,马上接道:“你的水秀,还是不如我的山青。听我这首:崔巍的山岭接天边,草舍茅庵就是我家。腌制的鸡鹅,强过蟹鳖,獐豝兔鹿胜过鱼虾。香椿叶,黄楝芽,竹笋山茶更是美味。紫李红桃梅杏熟,甜梨酸枣木樨花。”
张稍继续说道:“李兄,你那山里的生活可比不上我水上的自在。听我这首《天仙子》:一叶小舟随意漂,万迭烟波无所惧。垂钩撒网捉鲜鱼,没酱腻,偏有味,老妻稚子团聚会。鱼多又能换钱,在长安城里买好酒喝个痛快。蓑衣当被卧在秋江,鼾声如雷,无忧无虑,不恋人间荣与贵。”
李定也不甘落后:“你那水上的生活还不如我山里的逍遥。听我这首《天仙子》:茅舍数间盖在山下,松竹梅兰真是可爱。穿林越岭找干柴,没人怪,从我卖,或少或多随缘自在。用赚来的钱买酒喝,瓦钵磁瓯,生活无忧。喝醉了就躺在松树下,无挂碍,无利害,不管人间兴与败。”
最后,渔翁张稍说道:“李兄,你那山中的生活还不如我水上的快活。听我这首《西江月》:红蓼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黄芦叶在风中摇曳。碧天清远,楚江空阔,牵动着一潭星光。入网的大鱼成群结队,小鳜鱼成丛,得来烹煮味道特别浓,笑傲江湖,快活似神仙。”樵夫李定也不甘示弱:“张兄,你水上的生活还不如我山中的自在。听我这首《西江月》:败叶枯藤满路,破梢老竹盈山。女萝干葛乱牵攀,折取收绳杀担。虫蛀空心榆柳,风吹断头松楠。山中生活,乐在其中。”
话说这樵夫李定和渔翁张稍,一个山里一个水上,各自都有自己的乐趣。渔翁张稍说:“你那山里的生活虽然不错,但还是比不上我这水上的悠闲。听我这首《临江仙》:潮水退了,我划着小船慢慢离去,夜深了才停下船桨。穿着蓑衣在残月下,真是幽静得很。宿鸟也不被惊醒,天边的彩云渐渐散开。我在芦苇洲上睡觉,日上三竿才起床。随心所欲地安排生活,朝廷那些大臣们等漏刻的日子,哪里比得上我这宽怀自在?”
李定不甘示弱:“你那水上的悠闲,还比不上我这山里的幽雅。听我这首《临江仙》:秋高气爽,我扛着斧子上山,傍晚凉爽时分才挑着柴回来。野花插在鬓边,别有一番风味。拨开云雾寻路,待月亮升起时才回家。孩子和妻子笑脸相迎,草床木枕,舒舒服服。蒸梨炊黍,热腾腾地摆上桌,新酿的酒正好,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张稍继续说道:“这些都是我们各自的生计,你可没有我闲时的乐趣。听我这首诗:闲来看看天边的白鹤飞,停舟在溪边,关上小屋的门。靠在船篷上教孩子搓钓线,收起船桨和妻子一起晒网。心定了,才知道浪静;身安了,才觉得风微。穿着绿蓑青笠随时随地,比挂朝中的紫绶衣还要好。”
李定也不甘示弱:“你那闲时的乐趣还比不上我的。听我这首诗:闲来观赏缥缈的白云飞,独坐在茅屋里,关上竹门。无事时教孩子读书,有时和客人下棋。高兴时拄着拐杖在花径中唱歌,兴致来了就带琴上山。穿着草鞋麻绦粗布被,心宽体胖,比穿罗衣还要舒适。”
张稍笑道:“李定,我们两个真是心灵相通,不需要金樽和美酒。我们来对对诗句,看看我们的渔樵生活如何?”李定答道:“张兄说得好,请你先来。”张稍开始:“舟停绿水烟波内,家住深山旷野中。偏爱溪桥春水涨,最怜岩岫晓云蒙。龙门鲜鲤时烹煮,虫蛀干柴日燎烘。钓网多般堪赡老,担绳二事可容终。”李定接着:“风月佯狂山野汉,江湖寄傲老余丁。清闲有分随潇洒,口舌无闻喜太平。月夜身眠茅屋稳,天昏体盖箬蓑轻。忘情结识松梅友,乐意相交鸥鹭盟。”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把这渔樵生活描绘得有声有色,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在很久以前,有两个老朋友,一个是住在山里的樵夫李定,另一个是住在水边的渔翁张稍。两人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乐得其所。李定说:“我这山里四季分明,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大自然的乐趣。采柴火过冬,真有点像仙人的生活;垂钓时,全然没有世俗的烦恼。门外野花香气扑鼻,船头的绿水波光粼粼。过得安稳,哪里还想着什么高官厚禄,心情舒畅,比住在十里城里强多了。”
张稍也不甘示弱:“你那山里的生活虽然不错,但我这水上的生活更加悠闲自在。听我这首诗:八节山中随放性,四时湖里任陶情。采薪自有仙家兴,垂钓全无世俗形。门外野花香艳艳,船头绿水浪平平。身安不说三公位,性定强如十里城。十里城高防阃令,三公位显听宣声。乐山乐水真是罕,谢天谢地谢神明。”
两人一路走一路聊,到了分岔路口,互相道别。张稍开玩笑地说:“李兄,路上小心啊!上山可要留意老虎,要是有个万一,明天街上可就少了个朋友。”李定听了,不高兴地回道:“你这家伙真没良心!好朋友应该互相扶持,你怎么能诅咒我呢?要是我真遇到老虎,那你一定会遇到大浪翻船!”张稍笑着说:“我怎么可能会翻船呢?”
李定不服气:“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怎么就能保证自己没事?”张稍自信地说:“李兄,你可能还不知道,我在长安城里认识一个卖卦的先生,每天送他一尾金色鲤鱼,他就给我算一卦,百试百灵。今天他告诉我,在泾河湾东边下网,西岸抛钓,肯定能满载而归。明天我就上城卖鱼,咱们再聚聚。”
两人告别后,没想到他们的对话被一个巡水的夜叉听见了。夜叉急忙回到泾河水府,把事情报告给龙王:“大王,不好了!我在河边听到两个渔樵聊天,其中一个渔翁说长安城里有个算命先生,算得特别准。他每天送那先生一尾鲤鱼,先生就告诉他如何百发百中地捕鱼。这样下去,我们的水族岂不被打光了?”
龙王听了,勃然大怒,准备提剑上长安,找那个卖卦的算账。龙宫里的龙子龙孙和虾兵蟹将们赶紧劝道:“大王息怒。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大王若贸然去长安,必定引起轰动,惊扰百姓,上天怪罪。何不化作凡人,先去探个究竟?”
龙王觉得有理,于是放下宝剑,化身为一个白衣秀士,气宇轩昂,风度翩翩,径直来到长安城西门。只见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大家都在议论那个算命先生。龙王走上前,拨开人群,只见那算命摊位上挂着“神课先生袁守诚”的招牌,原来这位先生正是当朝钦天监台正袁天罡的叔父。
龙王进门与袁守诚见礼,坐下后,袁守诚问:“这位公子,请问您想算什么?”龙王答道:“我想算算天上的阴晴变化。”袁守诚掐指一算,说:“明天辰时布云,已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止,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龙王笑道:“如果明天真如你所说,我送你五十两银子;否则,我就拆了你的招牌,把你赶出长安!”
袁守诚自信满满地答道:“这个您放心,明日雨后再来。”两人言毕,龙王便离去了。
话说这龙王告别了袁守诚,赶紧出了长安,回到了水府。大小水神们见他回来,纷纷围上来问:“大王,您去找那个算命先生,结果怎么样?”龙王一脸不屑地说:“哎呀,还真有这么个人!不过就是个会耍嘴皮子的家伙。我问他什么时候下雨,他竟然说得头头是道:明天辰时布云,已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水量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我跟他打赌,要是他说对了,就给他五十两银子;要是错了,就拆了他的招牌,赶他出长安!”
众水族听了哈哈大笑:“大王您可是八河的总管,掌管着风雨雷电,他哪敢胡言乱语?这次他肯定输定了!”
正当大家笑得开心的时候,突然半空中传来一声:“泾河龙王接旨!”众人抬头一看,是个金衣力士,手持玉帝的敕令,直奔水府而来。龙王赶紧收拾好仪表,焚香接旨。
金衣力士离开后,龙王打开敕令一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原来玉帝的命令正是让他明天按袁守诚所说的时辰和雨量去施雨,和那算命先生说的一模一样。龙王这下傻眼了,心想:“这世上还真有能通天彻地的人啊!看来我真的要输给他了。”
这时,鲥军师出了个主意:“大王,您别担心,要赢他也不难。我们只要在施雨的时候故意改一下时辰和雨量,让他的卦不准,到时候再去拆他的招牌,赶他走就行了。”龙王一听,觉得有道理,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
第二天,龙王带着风伯、雷公、云童和电母来到长安城上空,故意拖到已时才布云,午时发雷,未时才开始下雨,申时雨停,雨量也故意少了三寸八点。雨后,龙王心满意足地回到地面,化作白衣秀士,再次来到袁守诚的卦铺,不由分说就把招牌、笔墨等一通砸碎。
袁守诚却稳如泰山,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龙王气得轮起门板就打,边打边骂:“你这妖人,胡说八道,扰乱人心!今天的雨时辰和点数都不对,你还敢坐在这里!赶紧走,不然我饶不了你!”
袁守诚却不慌不忙,仰面朝天冷笑道:“我不怕!我不怕!我没罪,只怕你有罪!我认得你,你不是秀士,而是泾河龙王。你违背了玉帝的敕令,改了时辰和雨量,犯了天条。你在剐龙台上恐怕难逃一死,还在这儿骂我?”
龙王一听,顿时心惊胆战,连忙丢下门板,整衣伏礼,跪在袁守诚面前求饶:“先生别生气,之前是我逗您玩,没想到弄假成真,真犯了天条。求您救我一救!不然,我死也不会放过你。”
袁守诚冷静地说:“我救不了你,但可以指条生路让你投生。”龙王赶紧问:“请先生指教。”袁守诚说:“明天午时三刻,你该去找人曹官魏征听斩。如果想保命,就赶紧去找唐太宗皇帝求情。魏征是唐王的丞相,只有他能救你。”
龙王听了,拜谢而去,心里忐忑不安。转眼间,太阳西沉,夜幕降临。此时的景象是:烟雾笼罩着紫色的山峦,归巢的乌鸦已经倦了,远道而来的旅人纷纷投宿,渡头的新雁栖息在沙洲,银河星光闪烁。夜深人静,只剩下孤村的灯火微微摇曳。
泾河龙王不敢回水府,只能在空中徘徊,等到子时前后,收了云头,敛了雾角,径直来到皇宫门前。此时,唐太宗正在梦中,梦见自己走出宫门,漫步在月光下的花影中。忽然,龙王化作人形,上前跪拜,口中呼喊:“陛下,救命啊!”
太宗在梦中问:“你是何人?为何求我?”龙王回答:“陛下是真龙,我是业龙。我因犯了天条,被判在魏征处斩,特来求陛下救命!”太宗说:“既然是魏征要斩你,我可以救你。放心去吧。”
龙王大喜,叩谢而去。太宗醒来后,这个梦一直在他心中挥之不去。天亮时,已经是五鼓三点,太宗设朝,召集文武百官上朝。只见:烟雾笼罩着凤阙,香气萦绕在龙楼。阳光照耀着丹扆,云彩拂过翠华。君臣之间如尧舜般和谐,礼乐威严如汉周。侍臣提灯,宫女持扇,双双映衬着彩光;孔雀屏风,麒麟殿阁,到处光辉浮动。山呼万岁,千秋祝福。三声静鞭响起,官员们整齐地拜见。宫花灿烂,天香袭人,堤柳轻柔,御乐悠扬。珍珠帘、翡翠帘高高悬挂;龙凤扇、山河扇装饰着宝辇。文官英俊,武将威武。御道分列,丹墀排列。金章紫绶,象征着地久天长。
众官拜见完毕,各自归位。唐王目光扫过文武百官,发现文官中有房玄龄、杜如晦、徐世勣、许敬宗、王珪等,武官中有马三宝、段志贤、殷开山、程咬金、刘洪纪、胡敬德、秦叔宝等,却唯独不见魏征。他便召徐世勣上殿,问道:“昨夜我做了个怪梦,梦见泾河龙王来拜见,说他犯了天条,要在魏征处斩,求我救他。我答应了。今天怎么没见魏征上朝?”
徐世勣答道:“陛下的梦很准,魏征稍后就会来。陛下只需留住他,不让他出宫,今日即可保住梦中的龙王。”唐王大喜,立即传旨召魏征入朝。
此时,魏征正在府中观天象,烧香祈祷。突然,九霄上传来鹤唳声,原来是天差仙使送来玉帝的金旨,要他午时三刻在梦中斩泾河老龙。魏征谢恩后,斋戒沐浴,试剑运神,因此未能及时入朝。接到皇帝的旨意,他虽惶恐不安,却不敢违抗,只得匆匆整装入朝,在御前叩头请罪。唐王赦免了他的罪过。
众臣尚未退朝,唐王便下令卷帘散朝,只留下魏征,召他到便殿,商议国家大事。将近巳末午初,唐王命人取来棋盘,“朕与贤卿对弈一局。”嫔妃们取来棋盘,摆在御案上。魏征谢恩,与唐王对弈。至于棋局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